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一节

基础释经法 by 苏克

研读圣经时,要特别留意比喻(parables)、寓意(allegories)及寓言(fables)。比喻是一种含有比较的修辞用语,但它不像明喻、隐喻或借喻,只需用一个字或一句片语来表达比较或类推,而是以故事的形式来表达的长篇类推。比喻是用生活化

的故事去说明或阐述一个真理。虽然故事中的情节未必真的全部发生过,但却是生活中真实的事。历史事件可用来作实例,但比喻是特别的故事,为了教导某个真理而说的,不一定有真实的历史背景。因为比喻是生活的真实反映,所以它与稍後会

讨论到的寓意或寓言不同。

比喻一词来自希腊文“para”(旁边或并排)及“ballein”(抛掷),即是故事与真理并排,以说明真理。当听众及读者看到故事与他们本身的处境有相似之处时,会受到刺激而思考。当我们诠释比喻时,首先要问:这故事中的重点是甚麽?

它说明了甚麽属灵的真理?用了甚麽类推?比喻有时是不寻常和令人吃惊的,但绝对不是与生活无关或虚构的。

希腊文“parabole”不单是指故事,同时也指短句[有时称为明喻(similitudes)〕及箴言。明喻一般指惯常的习惯,用现在时态陈述;而比喻的故事则记录某一特定的情况,用的是过去时态,例如马太福音十三章三节“afarmerwentouttosow

hisseed"(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

以下六个明喻中,有五个被称为比喻,作者用的是希腊文“parabole”.

┌───────────────────────────┐

│耶稣所用的明喻│

│似非而是的叙述│

│「惟有从里面出来的乃能『污秽』人……门徒就问他这比│

│喻的意思。」(可七15-17)意义:恶行来自内心(21-23│

│节)。│

│训诫│

│「耶稣……用比喻对他们说:『你被人请去赴婚姻的筵│

│席,不要坐在首位上……你被请的时候,就去坐在未位上,│

│好叫那请你的人来对你说:「朋友,请上座。」』」(路一四│

│7-8、10)意义:自高者会被降为卑,反之亦然(11节)。│

│问题│

│「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时候,岂能叫陪伴之人禁食│

│呢?」(路五34)意义:耶稣的门徒不禁食,是因为耶稣与│

│他们同在。(虽然耶稣的问题不能称为比喻,但它与其他比│

│喻很相似。)│

│有关人生的格言│

│「『若是瞎子领瞎子,两个人都要掉在坑里。』彼得对那│

│稣说:『请将这比喻讲给我们听。』」(太一五14-15)意义:│

│法利赛人是属灵的瞎子,他们在灵性上把其他人领入歧途│

│(12节;比较太二三16-17、19、24、26)。│

└───────────────────────────┘

┌───────────────────────────┐

│大自然观察│

│耶稣又设比喻对他们说:『你们看……各样的树;它发│

│芽的时间,你们一看见,自然晓得夏天近了。』」(路二一│

│30)意义:有些事件的发生将显示「神的国近了」(31节)。│

│「人不是从荆棘上摘无花果,也不是从蒺黎里摘葡萄。」│

│(路六44)意义:善行出自良善的心,不是发自坏心肠。│

└───────────────────────────┘

“parabole”在新约中曾经有一次用作箴言,就是路加福音

四章二十三节(「医生,你医治自己吧!」),事实上,此希腊

字在新国际译本(NIV)中被译为“proverb"(和合本则译作「俗

语」)。耶稣所说过的其他箴言,分述如下:

┌────────────────────────────┐

│耶稣的箴言│

│叙述│

│「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太五14)│

│「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太六24)│

│「康健的人用不著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太九9│

│12)│

│「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

│(太一三57)│

│「若是瞎子领瞎子,两个人都要掉在坑里。」(太一五│

│14)│

└────────────────────────────┘

┌───────────────────────────┐

│「学生不能高过先生。」(路六40)│

│「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路一O7)│

│「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乾净了。」(约│

│一三10)│

│「仆人不能大於主人。」(约一三16)│

│「尸首在哪里,鹰也必聚在那里。」(太二四28)│

│问题│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

│(太五13)│

│「人拿灯来,岂是要放在斗底下,床底下,不放在灯台│

│上麽?」(可四21)│

│命令│

││

│「医生,你医治自己吧!」(路四23)│

└───────────────────────────┘

有些比喻亦在旧约中出现。旧约中的希伯来文“masal"和新约中的希腊文“palabole”,都是指包含另一层意义的短故事。“Masa1”可能源自动词「相似」,故此带有相像或比较的意思。一些短语如「扫罗也列在先知中麽?」(撒上一O12)。

「恶事出於恶人」(撒上二四13)会使用这种比较形式。在这些短语中,以流行的谚语形式怯发问或叙述,能显示出叙述与现实之间的相似之处。箴言中的格言或慧语将那些观察与日常生活中的现实作出比较(箴一1、6,一○1,二五1)。此外,预言(oracles,民二四2O-24)、嘲讽(taunts,赛一四4)、笑谈(bywords,伯一七6,三○9;诗四四14)和长篇论说(lengthydiscourses,伯二七1,二九1),都用了“masal"。“Masal"亦经常指到谜语(riddles,诗四九4,七八2)。有些

人认为以赛亚书五章一至七节记载有关耶和华的葡萄园是比喻,但有些人则称之为寓意。

先知拿单说的小母羊羔故事(撒下一二1-13),虽然没有指明是比喻,但它具有比喻的特徵。

圣经中大多数的比喻都是出自耶稣的,下图将列出他的比喻。按图表所示,马太及路加记录了他所讲的大部分比喻,马太福音载有十八则,其中十一则是独有的。路加福音载有二十二则,其中有七则与马太福音相同,另外的十五则是独有的。

马可福音载有五则,其中只有两则是它独有的,而这两则都非常简短(可四26-29,一三34-37)。

┌──────────────────────────────────┐

│耶稣的比喻│

│1.两种盖房子的人太七24-27(路六47-49)│

│2.新布及新皮袋太九16-17│

│3.撒种太一三3-8(可四3-8;路八│

│5-8)│

│4.稗子太一三24-30│

│5.芥菜种太一三31-32(可四30-32;│

│路一三18-19)│

│6.面酵太一三33(路一三2O-21)│

│7.藏宝太一三44│

│8.寻珠太一三45-46│

└──────────────────────────────────┘

┌──────────────────────────────┐

│9.撒网太一三47-50│

│10.不饶恕人的恶仆太一八23-35│

│11.葡萄园太二O1-16│

│12.两个儿子太二一28-32│

│13.凶恶园户太二一33-46(可一二1-12;│

│路二O9-18)│

│14.喜筵太二二1-14│

│15.忠心和不忠心的仆人太二四45-51(路一二│

│42-48)│

│16.十个童女太二五1-13│

│17.按才干接受托付太二五14-30│

│18.种子长大可四26-29│

│19.看家的仆人可一三34-37│

│20。街市上的孩童路七31-35│

│21.两个欠债的人路七41-43│

│22。好撒玛利亚人路一○25-37│

│23.夜半求人的朋友路一一5-8│

│24.无知的财主路一二16-21│

│25.不结实的无花果树路一三6-9│

│26。大筵席路一四15-24│

│27.贸然盖楼和打仗路一四28-33│

│28.迷羊太一八12-14(路一五4-7)│

│29.失钱路一五8-10│

│36.浪子路一五11-32│

│31.不义的管家路一六1-9│

└──────────────────────────────┘

┌───────────────────────┐

│33。寡妇和法官路一八1-8│

│34.法利赛人和税吏路一八9-14│

│35,十锭银子路一九11-27│

└───────────────────────┘

取自TheBibleKnowledgeCommentary,NewTestament(Wheaton,lll.,

VictorBooks,1983),p35,蒙允准使用。

一、为何耶稣要说比喻?

当门徒问耶稣为甚麽对众人讲话要用比喻时(太一三10;可四10),他说有两个目的:第一,是要向跟从他的人启示真理;第二,是要向「外人」隐藏真理(可四11)。表面看来,这两个目的好像自相矛盾,而问题的答案可能取决於听众的本质。因为文士已经表示他们不信、弃绝耶稣(可三22),由此可见他们心里刚硬,这使他们无法理解比喻的意义。他们给不信蒙蔽,故此他们弃绝耶稣;当他说比喻时,他们不领会比喻的意义。另一方面,他的跟从者因著愿意接受他及他的真理,就自然明白比喻的意思。

比喻是一种很有效的沟通方式,因为那是故事,可以立即引起听众的兴趣。当人们听到耶稣所讲的故事,全都是生活化的事物时,他们便立时与他一起投入故事的情节中。当他们急於知道故事将会如何发展和结束时,便挑起了他们的好奇心。

比喻引发人去思考。透过类推,耶稣希望他的听众「能藉著判断非常熟悉的事物,同样地判断那些前所未知的真理。」1耶稣并非为了娱乐听众而讲述故事,他用比喻,是希望听众能够「应用这些比喻,纵使心不甘、情不愿也不要紧。」2因此,他的比喻常使人消除怀疑。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研读圣经时,要特别留意比喻(parables)、寓意(allegories)及寓言(fables)。比喻是一种含有比较的修辞用语,但它不像明喻、隐喻或借喻,只需用一个字或一句片语来表达比较或类推,而是以故事的形式来表达的长篇类推。比喻是用生活化 的故事去说明或阐述一个真理。虽然故事中的情节未必真的全部发生过,但却是生活中真实的事。历史事件可用来作实例,但比喻是特别的故事,为了教导某个真理而说的,不一定有真实的历史背景。因为比喻是生活的真实反映,所以它与稍後会 讨论到的寓意或寓言不同。 比喻一词来自希腊文“para”(旁边或并排)及“ballein”(抛掷),即是故事与真理并排,以说明真理。当听众及读者看到故事与他们本身的处境有相似之处时,会受到刺激而思考。当我们诠释比喻时,首先要问:这故事中的重点是甚麽? 它说明了甚麽属灵的真理?用了甚麽类推?比喻有时是不寻常和令人吃惊的,但绝对不是与生活无关或虚构的。 希腊文“parabole”不单是指故事,同时也指短句[有时称为明喻(similitudes)〕及箴言。明喻一般指惯常的习惯,用现在时态陈述;而比喻的故事则
记录某一特定的情况,用的是过去时态,例如马太福音十三章三节“afarmerwentouttosow hisseed"(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 以下六个明喻中,有五个被称为比喻,作者用的是希腊文“parabole”. ┌───────────────────────────┐ │耶稣所用的明喻│ │似非而是的叙述│ │「惟有从里面出来的乃能『污秽』人……门徒就问他这比│ │喻的意思。」(可七15-17)意义:恶行来自内心(21-23│ │节)。│ │训诫│ │「耶稣……用比喻对他们说:『你被人请去赴婚姻的筵│ │席,不要坐在首位上……你被请的时候,就去坐在未位上,│ │好叫那请你的人来对你说:「朋友,请上座。」』」(路一四│ │7-8、10)意义:自高者会被降为卑,反之亦然(11节)。│ │问题│ │「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时候,岂能叫陪伴之人禁食│ │呢?」(路五34)意义:耶稣的门徒不禁食,是因为耶稣与│ │他们同在。(虽然耶稣的问题不能称为比喻,但它与其他比│ │喻
很相似。)│ │有关人生的格言│ │「『若是瞎子领瞎子,两个人都要掉在坑里。』彼得对那│ │稣说:『请将这比喻讲给我们听。』」(太一五14-15)意义:│ │法利赛人是属灵的瞎子,他们在灵性上把其他人领入歧途│ │(12节;比较太二三16-17、19、24、26)。│ └───────────────────────────┘ ┌───────────────────────────┐ │大自然观察│ │耶稣又设比喻对他们说:『你们看……各样的树;它发│ │芽的时间,你们一看见,自然晓得夏天近了。』」(路二一│ │30)意义:有些事件的发生将显示「神的国近了」(31节)。│ │「人不是从荆棘上摘无花果,也不是从蒺黎里摘葡萄。」│ │(路六44)意义:善行出自良善的心,不是发自坏心肠。│ └───────────────────────────┘ “parabole”在新约中曾经有一次用作箴言,就是路加福音 四章二十三节(「医生,你医治自己吧!」),事实上,此希腊 字在新国际译本(NIV
)中被译为“proverb"(和合本则译作「俗 语」)。耶稣所说过的其他箴言,分述如下: ┌────────────────────────────┐ │耶稣的箴言│ │叙述│ │「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太五14)│ │「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太六24)│ │「康健的人用不著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太九9│ │12)│ │「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 │(太一三57)│ │「若是瞎子领瞎子,两个人都要掉在坑里。」(太一五│ │14)│ └────────────────────────────┘ ┌───────────────────────────┐ │「学生不能高过先生。」(路六40)│ │「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路一O7)│ │「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乾净了。」(约│ │一三10)│ │「仆人不能大於主人。」(约一三16)│ │「尸首在哪里,鹰也必聚在那里。」(太二四28)│ │问题│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 │(太五13)│ │「人拿灯来,岂是要放在斗底下,床底下,不放在灯台│ │上麽?」(可四21)│ │命令│ ││ │「医生,你医治自己吧!」(路四23)│ └───────────────────────────┘ 有些比喻亦在旧约中出现。旧约中的希伯来文“masal"和新约中的希腊文“palabole”,都是指包含另一层意义的短故事。“Masa1”可能源自动词「相似」,故此带有相像或比较的意思。一些短语如「扫罗也列在先知中麽?」(撒上一O12)。 「恶事出於恶人」(撒上二四13)会使用这种比较形式。在这些短语中,以流行的谚语形式怯发问或叙述,能显示出叙述与现实之间的相似之处。箴言中的格言或慧语将那些观察与日常生活中的现实作出比较(箴一1、6,一○1,二五1)。此外,预言(oracles,民二四2O-24)、嘲讽(taunts,赛一四4)、笑谈(bywords,伯一七6,三○9;诗四四14)和长篇论说(lengthydiscourses,伯二七1,二九1),都用了“ma
sal"。“Masal"亦经常指到谜语(riddles,诗四九4,七八2)。有些 人认为以赛亚书五章一至七节记载有关耶和华的葡萄园是比喻,但有些人则称之为寓意。 先知拿单说的小母羊羔故事(撒下一二1-13),虽然没有指明是比喻,但它具有比喻的特徵。 圣经中大多数的比喻都是出自耶稣的,下图将列出他的比喻。按图表所示,马太及路加记录了他所讲的大部分比喻,马太福音载有十八则,其中十一则是独有的。路加福音载有二十二则,其中有七则与马太福音相同,另外的十五则是独有的。 马可福音载有五则,其中只有两则是它独有的,而这两则都非常简短(可四26-29,一三34-37)。 ┌──────────────────────────────────┐ │耶稣的比喻│ │1.两种盖房子的人太七24-27(路六47-49)│ │2.新布及新皮袋太九16-17│ │3.撒种太一三3-8(可四3-8;路八│ │5-8)│ │4.稗子太一三24-30│ │5.芥菜种太一三31-32(可四30-32;│ │路一三18-19)
│ │6.面酵太一三33(路一三2O-21)│ │7.藏宝太一三44│ │8.寻珠太一三45-46│ └──────────────────────────────────┘ ┌──────────────────────────────┐ │9.撒网太一三47-50│ │10.不饶恕人的恶仆太一八23-35│ │11.葡萄园太二O1-16│ │12.两个儿子太二一28-32│ │13.凶恶园户太二一33-46(可一二1-12;│ │路二O9-18)│ │14.喜筵太二二1-14│ │15.忠心和不忠心的仆人太二四45-51(路一二│ │42-48)│ │16.十个童女太二五1-13│ │17.按才干接受托付太二五14-30│ │18.种子长大可四26-29│ │19.看家的仆人可一三34-37│ │20。街市上的孩童路七31-35│ │21.两个欠债的人路七41-43│ │22。好撒玛利亚人路一○25-37│ │23.夜半求人的朋友路一一5-8│
│24.无知的财主路一二16-21│ │25.不结实的无花果树路一三6-9│ │26。大筵席路一四15-24│ │27.贸然盖楼和打仗路一四28-33│ │28.迷羊太一八12-14(路一五4-7)│ │29.失钱路一五8-10│ │36.浪子路一五11-32│ │31.不义的管家路一六1-9│ └──────────────────────────────┘ ┌───────────────────────┐ │33。寡妇和法官路一八1-8│ │34.法利赛人和税吏路一八9-14│ │35,十锭银子路一九11-27│ └───────────────────────┘ 取自TheBibleKnowledgeCommentary,NewTestament(Wheaton,lll., VictorBooks,1983),p35,蒙允准使用。 一、为何耶稣要说比喻? 当门徒问耶稣为甚麽对众人讲话要用比喻时(太一三10;可四10),他说有两个目的:第一,是要向跟从他的人启示真理;第二,是要向
「外人」隐藏真理(可四11)。表面看来,这两个目的好像自相矛盾,而问题的答案可能取决於听众的本质。因为文士已经表示他们不信、弃绝耶稣(可三22),由此可见他们心里刚硬,这使他们无法理解比喻的意义。他们给不信蒙蔽,故此他们弃绝耶稣;当他说比喻时,他们不领会比喻的意义。另一方面,他的跟从者因著愿意接受他及他的真理,就自然明白比喻的意思。 比喻是一种很有效的沟通方式,因为那是故事,可以立即引起听众的兴趣。当人们听到耶稣所讲的故事,全都是生活化的事物时,他们便立时与他一起投入故事的情节中。当他们急於知道故事将会如何发展和结束时,便挑起了他们的好奇心。 比喻引发人去思考。透过类推,耶稣希望他的听众「能藉著判断非常熟悉的事物,同样地判断那些前所未知的真理。」1耶稣并非为了娱乐听众而讲述故事,他用比喻,是希望听众能够「应用这些比喻,纵使心不甘、情不愿也不要紧。」2因此,他的比喻常使人消除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