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拾贰章 造成属灵社会 ——圣灵的事工(Ⅰ)

系统神学(章力生) by 章力生

五旬节圣灵降临乃为三一真神第三位格的一种「道成肉身」。从此以后圣灵就住在圣徒里面,所以现在每一位信徒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林前六19),而整个教会乃籍着圣灵成为上帝的居所。——高敦博士(Dr.A.J.Gordon,著者教之高敦大学与高敦神学院之创办人与校长)

绪言我们在本书第一章绪论中曾说,我们对于圣灵的工作,不可仅限于一个观点,以为他仅仅作使信徒成圣的工作,而且还要有一个更高超伟大的观点。他乃超迈古今,从创世以来,历世历代,到救主再临,直到永世,无论在天上,在地上,地底下,他乃都在运行,要贯彻伸张上帝的旨意。他乃要造成属灵的社会,要展开属灵的运动,并建立属灵的国度。兹请分章加以讨论。「五旬节到了,门徒都聚集在一处。忽然,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好像一阵大风吹过,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分开落在他们各人头上。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徒二1~4)自圣灵沛降以后,其最具体的成果,乃为造成属灵的社会。这个新的社会,就是教会。曼宁主教(CardinalManning)说:圣灵降临乃是「教会缔造,苏醒与组织的要件。」先前所有的教会的意念与理想,到了圣灵降临以后,始成为真实。教会——真正的,有生命的基督教会,乃是由圣灵生的;但是现在许多所谓基督教会,其由来就完全不同,殊堪叹息。真正的教会,应从圣灵所生,不但是他长住的家,而且还要藉此施展他的事工。在往古的信条之中,有两条说:「我信圣灵」,「我信圣而公之教会」;这两条联在一起,乃是有其意义的,此乃强调圣灵和圣而公之教会乃是一个「真实」(Realiiy)的两面;而且前后的次序又甚确当;圣灵既是支持教会生命的本源,教会乃是要为住在他里面的圣灵作见证。

壹圣灵乃教会命脉的灵魂圣灵乃是生命的气息,人类命脉之所系,并赖之而有生气,生命得以维持。教会亦然,圣灵既是教会的灵魂,他乃是建造教会的力量,藉着他制定教义,确立制度,维系团契的生活。「教会不是一种死板的束缚人的制度;乃是藉着圣灵,有上帝住在里面的有生命的机体,凡事由他策划并由他控制。」经云:「教会是他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弗一23)依常人之见,以为教会乃是由人所组织建立的;但是有生命的教会不是人所组成的,乃是由圣灵所生的。所以严格而言,教会并不是一种组织,而乃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藉着他涌流出圣灵温和的生命来。「组织」和「机体」,两者乃大大不同;组织是没有生命的;机体乃会发出生命来,因为有生命在里面,不但能藉以维系,而且还会兴旺发展。一个没有圣灵住在里面的教会,乃似一个空的贝壳,是由海浪冲到岸上,仅为一种没有生命的纪念品,乃是虚有其表的空壳,不是名副其实的「基督的身体」(弗一23)。所以教会最大的问题,乃为是不是有圣灵的教会?是否由圣灵而生?是不是充满圣灵的基督的身体?不要愚昧无知,徒事追溯那些无关宏旨的职位、礼仪、规章,并为那些「只生辩论」,「荒渺无凭的话语和无穷的家谱」所困扰(参提前一4)。教会唯一须加关切的事,乃是其属灵的本体(Spiritualidentity)。他是否有使徒的精神?他是否有使徒的热忱与圣洁?他是否带有为圣灵所生,被圣灵充满的教会的标记与特征?他是否结出使徒教会同样的果子?一个真正圣灵的教会,在他里面住有圣灵的生命,慈爱与大能;不但与使徒教会一脉相承,且复有同样的直接的神圣的本源,那正和使徒教会一样。

贰圣灵是治理教会的总裁整个教会的行政部应交在圣灵的手中。由于圣灵的掌管统治,教会有形的行政工作,就变成无形的,这才会将「为教会作万有之首」的道理真正实现出来。圣灵乃真是基督的代表(“TheVicarofChrist”教皇僭妄,高抬自己,以此自称号曰「天主」,自比圣灵,无啻列于「三位」之中,使圣灵无地自容,岂非渎冒上帝,大逆不道)。人类在永生全能上帝面前,乃是必死的;卑微不足道的,何能僭称此名。一位神的仆人如果忠心事奉主,或者可说是圣灵所派的代理人,因为他们乃是在圣灵监护之下,处理教会的事工。使徒保罗对以弗所教会的长老说:「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牧养上帝的教会,就是他用自己血所买来的。」(徒二○28)照使徒行传所说,最初差派宣教士的,乃是圣灵,「他们事奉主,禁食的时候,圣灵说:『要为我分派巴拿巴和扫罗,去作我召他们所作的工。』于是禁食祷告,按手在他们头上,就打发他们去了。他们既被圣灵差遣,就下到西流基,从那里坐船往居比路去。」(徒一三2~4)当初使徒们在决定他们宣道事工方针的时候,可说乃都随从圣灵的旨意。他们并非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也不因左思右想,就偏离他的引导;而乃多方祈祷,审慎研讨,始行明白圣灵的心意;于是全心顺从,不再忧疑顾忌;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倘使不信靠,或是漠视统率她的圣灵,则教会势必依附软弱的血肉的膀臂,从而和国家结合,倾向世俗,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教会制度,仿照政治的模式,妄想变成一个属世的国度。她为求防止纷扰,维持秩序,就用外面的力量加以辖制;而不信靠内在的圣灵之大能。其结果就使上帝的教会,基督的身体,圣灵的生命的机体,变成一个用属世力量统制的教会的机关。为求防止混乱,竟不惜摧残教会的生命。主耶稣说,为要「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太一六26)岂非愚不可及。

教会属灵的地位,乃是决于她和圣灵的关系。须视其是否有圣灵住在里面;又须视其是否听到上帝的「话语」(TheWord)以及他在心灵里面所讲所发的呼声;又须视其是否照他的观点来衡量万事;又须视其是否承认他有最高的权威;又须视其是否服在他的监护之下;又须视其是否寻求和随从他的引导;又须视其是否谨守承认他乃教会之首的权柄;又须视其是否乐意作他所吩咐的事;还须视其是否万事顺从圣灵最高的旨意。倘使一个教会对于上列许多考验的问题,站立不住;徒凭他自己的智慧才能,治理教会,而不受圣灵的统治,作他的总裁,这种所谓教会,就不能称为真正「基督的身体」。叁圣灵是教会肢体相爱的活力圣灵所建立和治理的社会,不是一种阶级制度,而为一种弟兄关系,手足之情。若和世界上一切集团相比,这种「社会」,就关系说,乃是最亲密的;就范围看,乃是最广泛的。其构成的肢体,结合在一起,并非用人为的方法,例如宣誓和保证,而乃为生命与爱心的关系。其最基本的动机,不是交相得利;而乃为舍己为人,使人得益;其凝结的力量,不是图谋私利,而为牺牲的热血。

古圣孟子见粱惠王,对粱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此乃我国古圣先贤建立社会国家之基本要道。其舍利而重仁义之说,自无可非,但儒教的本质,乃为一种人文主义,他们没有正确的上帝观念,他们敬拜的对象,不是又真又活的上帝,乃为一种抽象的「天」。所以他们没有崇高的天国观念,仅想建设一种福利的社会。而他们所强调的仁义的道德观念,从其标准说,乃仅为人的自义;此在至圣的上帝面前,「都像污秽的衣服」(赛六3、5,**6);就其境界言,充其量,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限于「天下」,而非在「天上」,不能使人作「天上的国民」。但圣经说,若不「求在上面的事」,「专以地上的事为念,结局就是沉伦!」(参腓三19、20;西三1、2)再就其道德的实践而言,他们修身行道,乃仅靠自义自力;终苦力不从心。甚至孔子,虽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但他却自承「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并有「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之叹。几千年来,儒家有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知行不能合一」。明儒王阳明倡「知行合一」之说,著者在未蒙恩得救以前,醉心王氏之说,强调「力行」,改名「力生」,倡导「自力主义」和「自力救国运动」;大声疾呼,企图复兴民族。几乎成了「教主」。但是到了一九五○年著者应聘前往印度讲学,妄想展开自以为「救世」的运动。孰知我行抵中途,上帝因他无限的慈悲怜悯,从高天伸手,阻余前往,(参诗一八16)从灭亡之途转回来,遂恍然大悟;并受圣灵的感动与启示,读经常常流泪,证道滔滔不绝,且令教会首领惊奇。从此以后,我的宇宙观、社会观、文化观、宗教观,以及人生观,就发生革命性的根本改变,就尽弃所学,粪土万事;辞去高位,以五十余岁之高龄,重作学生,潜修神学,著书弘道。仰赖神恩,中英拙著凡八十余种,中外读者,且有奇妙得救之神迹。此绝非挟一种教派的偏见,来菲薄儒教,盖著者早岁不但沉迷三教,且尤醉心儒教,我的名号,即表明我乃推崇宋明理学家,原名「渊若」,乃示敬慕宋儒陆九渊;别号「力生」,倡导「力行」,乃为发扬明儒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后又受邪灵迷惑,谓为儒家泰斗欧阳修转世。于是受士大夫推重,创办「江南大学」,于故乡太湖之滨,礼聘当代儒家宗师钱穆(宾四)等为院长;占地五千余亩,以为复兴中国(儒家)文化宗教之中心,妄想消灭基督圣道;且前往印度,企图扩大此项运动。何图因神奇妙的救恩,竟会在此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危险关头,出死入生,转迷成悟;从黑暗进入奇妙的光明。始悟以往所抱的宏愿,所有一切著书立说,奔走呼号,且复坐言起行,参加实际政治,一番修齐治平,兴邦建国,利民救世,建立理想社会国家的雄图大略,满腹经纶,乃为天真空想,痴人说梦。徒令「那坐在天上的发笑」(诗二4)。此乃圣灵在我身上施展之奇功。甚至有一位反对教会,敌挡圣道,认为「一个真正中国人便不应接受基督教的儒家学者,也不能不承认儒家的缺陷与虚妄。他说:『圣贤人格,……无论升到如何境地,其所体现的,毕竟不可能是天道或上帝的整全,毕竟只是其部分,这就是所谓「圣人的悲剧」』!这乃是反基督教的懦家学者自己的供词,承认圣贤的努力不能达到『上帝的整全』,自证其所信的虚妄。」但是我们深究中国儒家所以不能「知行合一」,他们「修、齐、治、平」的大道,所以不能实现,不能建立和平康乐的理想的国家社会,其症结所在,用最简单的道理来讲,乃是因为他们缺乏实践的动力。所以一切理论学说,良法美意,都是徒托空言,画饼充饥。甚至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结果亦难免「圣人的悲剧」。这一个实践推行的动力,好比一辆汽车所需的发动的汽油,这发动的汽油,便是圣灵的大能。儒家的道理,因为缺乏这发动的圣灵的大能,结果,从孔子本身说,他自己承认「获罪于天,无所祷也」;「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就国家社会说,士大夫「知行不能合一」,而其倡导的「修、齐、治、平」之大道,也无从贯彻。数千年来,合久必分,「治久必乱」,战祸频仍,民不聊生,四维不张,廉耻扫地。不能建设「礼让为国」,康乐协和的理想社会。国之本为家,人在家庭里面,即须时时刻刻学习操练无私的功课,庶不致流于自私自利;同时他又须知道他乃是一个社会的动物,在本性上,渴求与人交契,不可离群索居,独善其身;而在教会方面,则又有一种更崇高的事工,在其属灵的本性上,尤须积极参与,以免随俗浮沉,贪爱世界。但虽然如此,却又不可趋于极端,过犹不及。质言之,不可因为同情社会,从而抛弃家庭;或是到教会以外去,寻求灵性的帮助,从而落入旁门邪道。在两种家庭里面——「社会的家庭」,「属灵的家庭」,两者都要有爱心的结合,而其最高最圆满的目标,乃是「天家」。

基督圣道乃是一种社会的宗教,而彼此和好的精神乃为其显著的特征。基督教会权能主要的要素,乃在培养她在社会的影响,发出其「光」「盐」的作用。她要成为在当地社会的中心。现代教会如要负起其社会的使命,首应培养其社会的精神。但是有些教会,不辨本末,不知「道化社会」(SpiritualizetheSocial)乃竟反其道而行之,反被「社会」「同化」(SocializetheSpiritual),不信福音,伦为一种「社会福音」,使教会名存实亡!他们背道而驰,体贴肉体,而忽视属灵的事。殊不知事实上乃适得其反,如果真要使教会在社会发生作用,首当使之「道化」(Spiritualization)。此乃我国所谓「务本之道」;乃是上文所讲的,实践推行的动力。譬如一辆汽车所需的发动的汽油,亦即为圣灵的大能。据《老市民》一书的著者观察,美国新英格兰真正的教会复兴,其结果总是会唤醒群伦,激起一种新的社会精神。这种精神的影响,会化除阶级的观念,医治隔阂猜忌的病态,而彼此亲善的气象,就充沛社会。那些得着圣灵的人,就能同感一灵,彼此一心,不会尔虞我诈,同床异梦。他们的爱心就把他们结合成一个属灵的团契,这属灵团契里的成员,就能得着一种属灵的团结的活力,就能形成一种弟兄之爱,彼此相爱,正如他们爱主耶稣基督一样。上文曾讲,孟子见梁惠王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所以自古以来,圣贤立说,圣君治国,都知重仁义,而不为利,但因没有得着圣灵——发动推行的力量,以是「知行不能合一」,不能建立协和的社会,甚至敌挡圣道,反对教会的儒家学者,也不能不叹曰:「圣人的悲剧!」但是他们如果能够皈依基督,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万福之源,藉着圣灵的大能就能建立亲亲仁民,仁民爱物,骨肉相亲,肢体相顾,和睦同居的社会(教会),因为圣灵是教会肢体相爱的活力,而非一般社会任何动人的努力所能企及的。肆圣灵是教会心灵合一的本源

圣灵乃为使心灵合一之上帝的大能——这种大能,可使性情,气质,兴趣,意见不同的人,融洽相契,成为一体。他的大能,尤足令情谊不洽,个性不合,甚至冰炭不容的人,结合起来,且能藉着圣灵,共同建立上帝的居所,这乃为圣灵的奇功,上帝的恩惠莫大的胜利。语云:「貌合神离」,世人往往徒骛虚表,仅从外表上的事工,企图团结一致,而不知外表的结合,仅为粉饰承平,虚有其表;唯有心灵的合一,庶有实效。滔滔世人,尤其社会国家的首领,虽有满腹经纶,修齐治平之大道,改造兴革之雄图;结果都归徒劳,劳而无功,此乃古今中外历史所给我们的教训,惜世人不知引为殷鉴。「那坐在天上的」,看到「万民谋算虚妄的事」,就「必发笑」,认为愚不可及(参诗二1~4)。基督圣徒,不是可用铁钿把他们箍起来的,而乃藉住在里面的共同的生命,始能合而为一;他们虽有各种信条,礼仪,以及教会体制的不同,但在心灵上,却有一种强有力的,千古不磨的合一。许多教会首领,用尽他们一切的心力,想在教义,教制,礼仪上图谋教会的合一,结果却又反而使宗派林立,四分五裂。教会原是主的身体(弗一23),这何啻把他宰割,宁不令他痛心!他们这种作法,要从外表的事工上求教会的合一,乃好像「在死人中找活人」(路二四5),亦似我国成语说:「缘木求鱼」,「捕风捉影」。所以真正的合一,乃为属灵的事。「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我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浸,一神,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的」(弗四4~6)。倘使一个教会的会友在灵里面是合一的,这个教会就能联合起来,成为一体,同心合意,协力同工。他的生命渗透在他的儿女里面,住在其内,贯乎其中;所以属灵的儿女,便成为一个有机的肢体。何处有主的灵,那里就有合一;如果没有他的灵,那就要解体而败坏;那些死的肢体,就要归于沉沦。而那永活的「基督的身体」,就名存实亡,不再被「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参弗一23);在世人面前,就成为残废,毫无用处。当主耶稣离世升天之前,他为父所赐给他的人,以及信他的人祈求,「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里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使他们合而为一。我在他们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的合而为一。」(约一七21~23)我们还须注意,这个祈祷,乃是紧接在他应许差遣保惠师——圣灵到世上来之后,这好像是指示我们,只有圣灵住在里面,才能使他为我们祈求的,在灵里的合一,能够真切实现。要使主内弟兄们和睦同居,成为一体,这惟有先求在圣灵里面有交契,才有可能;如果没有圣灵,那就虚有其表,「貌合神离」。教会对于五旬节的功课,据以往的研究,很少有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拿各时代来比较,在基本的合一上,现已有显著的进步。我们回顾以往,基督徒并萁相煎,互相残杀,甚至砍头焚烧,仅为教义纷争,各执一端,各不相让,就如此残酷不仁,惨无人道,实在无可理喻。倘使后世的人,回顾以往的教会和今日的情况,互相比较,必会觉察到有惊人的不同。虽有若干异端,彼此控诉,但就大体而言,现在宗派之间,彼此礼让,此乃显然是圣灵施展的奇功。宗派分立,已视为可憎,不再引以自傲,且能自觉愧疚。基督徒不再唯我独尊,固执偏见,标新立异,不再消极的专为门户之见,兄弟阋墙,辩难争执;而乃积极的和睦同居,共谋福音之宣扬,「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的争辩」(犹3)。宗派的旧恨宿怨,已趋消弛。本仁约翰(JohnBunyan)说从前有一位人所共弃的老先生,名叫「顽固先生」(Mr.Bigotry),有一天他跌倒了,折断了他的腿;但是大家不但不表同情,反而希望他折断他的头颈,他跌断了腿以后,虽仍然活着,但不及以往壮健,所以大家认为他将不久人世。当他死了以后,没有人为他掉同情之泪,稍有哀悼之心,本仁约翰这一个故事,用意深长,足供那些唯我独尊,固执偏见的人,反省警惕。

圣徒完全「合为一体」(Incorporation)的境界,固非一时可以达成;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已见相当的成果。正如现代的经济事业,在物质的事工上,对于生产和分配的问题,大家通力合作,苦心经营,已有长足进步。教会在属灵的事工上,自更应同心同德,通力合作。以往为宗派之争,鸟门户之见,彼此倾轧,兄弟阋墙,浪费心力,现应痛定思痛,不再重演;这种不幸的事态,应使其早日绝迹。以往的分门别户,已由神的护理,得以重视所忽视的某方面的真理,现在且已经没有这种存派别的理由。教会的长进,决非由于分派,乃是由于合一,此乃理所当然,势所必至,绝无可疑;而那些想要阻遏这个趋势的,乃是敌挡圣灵,倒行逆施,心劳日拙;因为这一个使教会联合运动的动力,乃是圣灵大能的彰显。如想加以阻遏,乃像螳臂挡辙。但是从另一方面说,人为的外表上的统一,虽结形成一个强大的组织,却是摧毁了圣徒的自由,这又绝非圣灵之目的。这一个「外表」与「内在」本质上的不同,务须加以明辨。圣灵所做之合一的工作,不是死板的,不但不妨害个人的自由,而且还能千变万化,乃像音乐一样,高声低音,互相调和,不是令人厌烦的单调音,而乃为悦耳和谐的交响乐。此乃圣灵的奇工。感谢上帝,因为圣灵的感动,就能使沉闷的,死气沉沉的生活,变得生气勃勃,有属灵的生命。心灵的合一,乃能千变万化;此并非矛盾的观念,也非虚幻的空想,而乃为圣灵奇工的荣耀的真实。我们生活的方式,虽各有不同;但生命的本身,乃是一体的。譬如海洋,波浪虽有万千,海洋乃是合一的;树枝虽各不同,树身却是一棵,星虽是繁多,但是太阳系乃只一个系统;基督信徒,虽各不同,但是他们的信仰与爱心乃是一样的;教会林立,虽各不同,但是他们事工之目的,却是一样的。基督只有一个身体,却在这广大无涯的世界,无处不在的彰显他自己;而他的身体又要成为有效的媒介,把他的生命与气息充满散布在广大世界的千千万万的肢体,能使他们同感一灵,共同合作,完成他在永世里所定的计划。基督的身体(教会)的完善,并非藉着分散的个别的肢体,而乃由整个肢体而达成。全部分的肢体乃是一同长进,共同合作,如果一个肢体遵循主的旨意,所有的肢体也应一同相应,他们休戚与共(参林前一二25~27);当一个肢体在履行某种特殊任务,所有的肢体都应竭力资助。各部分的合一,就是整个肢体的合一;而整个肢体的合一,乃是在圣灵大能里的合一。所以圣灵乃为教会心灵合一的本源。伍圣灵激发教会属灵的目标与作为

圣灵充满教会,使他如主耶稣基督对失丧灵魂有怜悯之心,对天父家里的事有火热之情,并且热切期望天父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圣灵又藉着燃起圣徒最崇高的愿望赤忱,激发他们最圣善的赤诚,克服潜伏在圣徒肉体里面属灵的惰性。他鄙弃那种表面上浮嚣的动机,而进到本性的中心,达到一切作为最深的泉源,发动宇宙间最强大的力量,积极运行在人的心灵里面,激励他爱主耶稣基督的热情。圣灵内心深处的目的,乃是要将基督的爱作为全部管制圣徒心意的力量,从而使教会一切的作为与目标和主耶稣基督完全合一。教会乃是为基督而存在。「教会是他的身体」(弗一23);又是他的居所,而且乃是他藉以施展工作的机构。藉着教会,他的事工与使命能够实施而完成。教会乃是属灵的家,藉以有属灵的团契;乃如医院,可医治心灵的疾病与创伤,使恢复健康;又如学校,可以使他们成为主耶稣基督的门徒,通达教义,在公义上得到薰陶;乃为敬拜的宝殿,在那里颂赞和祈祷的香一直升到天上;此外,教会尤其是神圣的感力发射的中心,又为仁慈的救赎大能永恒的泉源,是真正的属灵的尼罗河,灌溉两岸,培养世人的道德的生活。教会最富暗示意义的象征,乃可譬诸「生命树,结十二样果子,每月都结果子,树上的叶子乃为医治万民。」(启二二2)此处「万民」二字,乃可使我们知道教会使命之伟大。主耶稣升天以前,吩咐门徒,「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太二八19),「要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可一六15)教会不可仅为圣徒谋福乐;他应关怀教会外面的人,帮助他们,救助那些有苦难的,处境不幸的,藉着那生命树医治万民的叶子,医治社会的病态与疾苦。但现在有些教会,为要释除被人认为工作不切实际之讥,就另行寻求一种新的工作重点,改变一种新的作风,发展成为一种所谓「兼重社会事业的教会」(InstitutionalChurch);从而把福音变质,成为一种「社会福音」。这洵可说为使基督圣道名存实亡,危险的新异端!这乃过犹不及。教会固应关怀社会,但不可舍本逐末,趋于极端,以致流为一种功利主义,尤且成为毁灭人类的唯物主义!著者忧心及此,十年以前,曾于《现代基督教》(ChristianityToday)撰论斥之。复撰《纯正福音与社会活动——谨防古蛇的新战略》一书加以申论,大声疾呼,唤醒世人。他们标榜造福社会,忽视敬爱上帝,把教会属灵的使命,丢在脑后,尚功利,而薄公义;仅图目前的享乐,罔顾天上的永福;体贴肉体,不救灵魂;利令智昏,忘记圣经严重的警告,「体贴肉体的就是与上帝为仇」,「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罗八6、7)天下的事,乃是千头万绪;纵有三头六臂,穷毕生之力,不但难成其万一;而且「世人极重的劳苦,……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参传一11~18)此乃所罗门王饱经沧桑,历经世患的经验之谈。他乃是「蒙主喜悦的人」,「神赐他聪明智慧,甚至在(他)以前没有像(他)的,在(他)以后,也没有像(他)的,……列王中没有一个能比(他)的」(王上三10~14)。他享尽一切荣华富贵,建立丰功伟业,而且超过列王,尚作此言,且「愁苦」「忧伤」,则世人更当知所警悟。所以教会在这个世界,一方面应当发「光」「盐」的作用,唤醒世人;一方面对他本身的使命与事工,应当首务其本,择其大者远者,明辨轻重缓急,选择主要的重点,努力以赴;持定他崇高的目标,积极推进;藉着圣灵的大能,努力面前,向着标竽直跑(腓三13、14),完成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主耶稣基督所吩咐我们的神圣伟大的使命。教会站在世人面前,应当表达其属灵的心意,还要彰显其属灵的力量。他功能的程度,须凭其道化世界,灵化人类并提高其灵程的大能来加以衡量。「我们……不凭着血气争战。我们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血气的,乃是在上帝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上帝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们都顺服基督」(林后一○3~5)。教会在其心灵上和目标上,愈不世俗化,他感化世界的大能也愈是强大。倘使教会为着投世人所好,迁就世界,自甘降格,随俗浮沉,以低级趣味,迎合大众;甚至用下流的「滚乐」(Rockmusic)和中国下流社会的「小调」,「靡靡之音」(被士大夫斥为「亡国之音」)取代圣乐,在教会歌唱;用糖衣毒药,代表真理,应加管制的时候,却一味诱哄;应给荆棘冠冕,艰苦奋斗的时候,却戴上花冠,寻欢作乐。这种作风,不但弄巧反拙,一无所成;又复不能「道化社会」(SpiritualizetheSocial),抑且反被「化于社会」(SocializetheSpiritual),此乃社会福音派所导演的悲剧!

所以教会首领应当痛定思痛,恍然大悟,「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六33)可以不求自得,不必劳神苦思,勾心斗角,用尽心机,庸人自扰,终日「忧虑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慈悲的天父对他的儿女关怀备至,「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是比飞鸟贵重得多么?」(参太六25~34)所以我们不要顾念所见的,乃要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是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参林后四17、18)。教会藉着圣灵的感动,激励与引导,应当坚立他属灵的崇高的目标,负起主耶稣基督所吩咐他的伟大使命,勇往直前,得到最大的胜利,并「得上帝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参腓三14)。主耶稣基督为我们付了无比的重价,从天降世,成为人的样式,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6~8)。到了那时,他也要喜乐,也要得到满足。但愿圣灵继续感动我们,激励教会属灵的作为,灵化教会,道化世界,造成理想的属灵的社会,使神国降临,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阿们。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五旬节圣灵降临乃为三一真神第三位格的一种「道成肉身」。从此以后圣灵就住在圣徒里面,所以现在每一位信徒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林前六19),而整个教会乃籍着圣灵成为上帝的居所。——高敦博士(Dr.A.J.Gordon,著者教之高敦大学与高敦神学院之创办人与校长) 绪言我们在本书第一章绪论中曾说,我们对于圣灵的工作,不可仅限于一个观点,以为他仅仅作使信徒成圣的工作,而且还要有一个更高超伟大的观点。他乃超迈古今,从创世以来,历世历代,到救主再临,直到永世,无论在天上,在地上,地底下,他乃都在运行,要贯彻伸张上帝的旨意。他乃要造成属灵的社会,要展开属灵的运动,并建立属灵的国度。兹请分章加以讨论。「五旬节到了,门徒都聚集在一处。忽然,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好像一阵大风吹过,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分开落在他们各人头上。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徒二1~4)自圣灵沛降以后,其最具体的成果,乃为造成属灵的社会。这个新的社会,就是教会。曼宁主教(CardinalManning)说:圣灵降临乃是「教会缔造,苏醒与组织的要件。」先前所有的教会的意念与理想,到了圣灵降临以后,始成为
真实。教会——真正的,有生命的基督教会,乃是由圣灵生的;但是现在许多所谓基督教会,其由来就完全不同,殊堪叹息。真正的教会,应从圣灵所生,不但是他长住的家,而且还要藉此施展他的事工。在往古的信条之中,有两条说:「我信圣灵」,「我信圣而公之教会」;这两条联在一起,乃是有其意义的,此乃强调圣灵和圣而公之教会乃是一个「真实」(Realiiy)的两面;而且前后的次序又甚确当;圣灵既是支持教会生命的本源,教会乃是要为住在他里面的圣灵作见证。 壹圣灵乃教会命脉的灵魂圣灵乃是生命的气息,人类命脉之所系,并赖之而有生气,生命得以维持。教会亦然,圣灵既是教会的灵魂,他乃是建造教会的力量,藉着他制定教义,确立制度,维系团契的生活。「教会不是一种死板的束缚人的制度;乃是藉着圣灵,有上帝住在里面的有生命的机体,凡事由他策划并由他控制。」经云:「教会是他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弗一23)依常人之见,以为教会乃是由人所组织建立的;但是有生命的教会不是人所组成的,乃是由圣灵所生的。所以严格而言,教会并不是一种组织,而乃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藉着他涌流出圣灵温和的生命来。「组织」和「机体」,两者乃大大不
同;组织是没有生命的;机体乃会发出生命来,因为有生命在里面,不但能藉以维系,而且还会兴旺发展。一个没有圣灵住在里面的教会,乃似一个空的贝壳,是由海浪冲到岸上,仅为一种没有生命的纪念品,乃是虚有其表的空壳,不是名副其实的「基督的身体」(弗一23)。所以教会最大的问题,乃为是不是有圣灵的教会?是否由圣灵而生?是不是充满圣灵的基督的身体?不要愚昧无知,徒事追溯那些无关宏旨的职位、礼仪、规章,并为那些「只生辩论」,「荒渺无凭的话语和无穷的家谱」所困扰(参提前一4)。教会唯一须加关切的事,乃是其属灵的本体(Spiritualidentity)。他是否有使徒的精神?他是否有使徒的热忱与圣洁?他是否带有为圣灵所生,被圣灵充满的教会的标记与特征?他是否结出使徒教会同样的果子?一个真正圣灵的教会,在他里面住有圣灵的生命,慈爱与大能;不但与使徒教会一脉相承,且复有同样的直接的神圣的本源,那正和使徒教会一样。 贰圣灵是治理教会的总裁整个教会的行政部应交在圣灵的手中。由于圣灵的掌管统治,教会有形的行政工作,就变成无形的,这才会将「为教会作万有之首」的道理真正实现出来。圣灵乃真是基督的代表(“TheVic
arofChrist”教皇僭妄,高抬自己,以此自称号曰「天主」,自比圣灵,无啻列于「三位」之中,使圣灵无地自容,岂非渎冒上帝,大逆不道)。人类在永生全能上帝面前,乃是必死的;卑微不足道的,何能僭称此名。一位神的仆人如果忠心事奉主,或者可说是圣灵所派的代理人,因为他们乃是在圣灵监护之下,处理教会的事工。使徒保罗对以弗所教会的长老说:「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牧养上帝的教会,就是他用自己血所买来的。」(徒二○28)照使徒行传所说,最初差派宣教士的,乃是圣灵,「他们事奉主,禁食的时候,圣灵说:『要为我分派巴拿巴和扫罗,去作我召他们所作的工。』于是禁食祷告,按手在他们头上,就打发他们去了。他们既被圣灵差遣,就下到西流基,从那里坐船往居比路去。」(徒一三2~4)当初使徒们在决定他们宣道事工方针的时候,可说乃都随从圣灵的旨意。他们并非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也不因左思右想,就偏离他的引导;而乃多方祈祷,审慎研讨,始行明白圣灵的心意;于是全心顺从,不再忧疑顾忌;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倘使不信靠,或是漠视统率她的圣灵,则教会势必依附软弱的血肉的膀臂,从而和国家结合,倾向世俗
,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教会制度,仿照政治的模式,妄想变成一个属世的国度。她为求防止纷扰,维持秩序,就用外面的力量加以辖制;而不信靠内在的圣灵之大能。其结果就使上帝的教会,基督的身体,圣灵的生命的机体,变成一个用属世力量统制的教会的机关。为求防止混乱,竟不惜摧残教会的生命。主耶稣说,为要「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太一六26)岂非愚不可及。 教会属灵的地位,乃是决于她和圣灵的关系。须视其是否有圣灵住在里面;又须视其是否听到上帝的「话语」(TheWord)以及他在心灵里面所讲所发的呼声;又须视其是否照他的观点来衡量万事;又须视其是否承认他有最高的权威;又须视其是否服在他的监护之下;又须视其是否寻求和随从他的引导;又须视其是否谨守承认他乃教会之首的权柄;又须视其是否乐意作他所吩咐的事;还须视其是否万事顺从圣灵最高的旨意。倘使一个教会对于上列许多考验的问题,站立不住;徒凭他自己的智慧才能,治理教会,而不受圣灵的统治,作他的总裁,这种所谓教会,就不能称为真正「基督的身体」。叁圣灵是教会肢体相爱的活力圣灵所建立和治理的社会,不是一种阶级制度,而为一种弟兄关系,手足之情。若和世
界上一切集团相比,这种「社会」,就关系说,乃是最亲密的;就范围看,乃是最广泛的。其构成的肢体,结合在一起,并非用人为的方法,例如宣誓和保证,而乃为生命与爱心的关系。其最基本的动机,不是交相得利;而乃为舍己为人,使人得益;其凝结的力量,不是图谋私利,而为牺牲的热血。 古圣孟子见粱惠王,对粱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此乃我国古圣先贤建立社会国家之基本要道。其舍利而重仁义之说,自无可非,但儒教的本质,乃为一种人文主义,他们没有正确的上帝观念,他们敬拜的对象,不是又真又活的上帝,乃为一种抽象的「天」。所以他们没有崇高的天国观念,仅想建设一种福利的社会。而他们所强调的仁义的道德观念,从其标准说,乃仅为人的自义;此在至圣的上帝面前,「都像污秽的衣服」(赛六3、5,**6);就其境界言,充其量,仅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乃限于「天下」,而非在「天上」,不能使人作「天上的国民」。但圣经说,若不「求在上面的事」,「专以地上的事为念,结局就是沉伦!」(参腓三19、20;西三1、2)再就其道德的实践而言,他们修身行道,乃仅靠自义自力;终苦力不从心。甚至孔子,虽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但他却自承「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并有「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之叹。几千年来,儒家有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知行不能合一」。明儒王阳明倡「知行合一」之说,著者在未蒙恩得救以前,醉心王氏之说,强调「力行」,改名「力生」,倡导「自力主义」和「自力救国运动」;大声疾呼,企图复兴民族。几乎成了「教主」。但是到了一九五○年著者应聘前往印度讲学,妄想展开自以为「救世」的运动。孰知我行抵中途,上帝因他无限的慈悲怜悯,从高天伸手,阻余前往,(参诗一八16)从灭亡之途转回来,遂恍然大悟;并受圣灵的感动与启示,读经常常流泪,证道滔滔不绝,且令教会首领惊奇。从此以后,我的宇宙观、社会观、文化观、宗教观,以及人生观,就发生革命性的根本改变,就尽弃所学,粪土万事;辞去高位,以五十余岁之高龄,重作学生,潜修神学,著书弘道。
仰赖神恩,中英拙著凡八十余种,中外读者,且有奇妙得救之神迹。此绝非挟一种教派的偏见,来菲薄儒教,盖著者早岁不但沉迷三教,且尤醉心儒教,我的名号,即表明我乃推崇宋明理学家,原名「渊若」,乃示敬慕宋儒陆九渊;别号「力生」,倡导「力行」,乃为发扬明儒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后又受邪灵迷惑,谓为儒家泰斗欧阳修转世。于是受士大夫推重,创办「江南大学」,于故乡太湖之滨,礼聘当代儒家宗师钱穆(宾四)等为院长;占地五千余亩,以为复兴中国(儒家)文化宗教之中心,妄想消灭基督圣道;且前往印度,企图扩大此项运动。何图因神奇妙的救恩,竟会在此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危险关头,出死入生,转迷成悟;从黑暗进入奇妙的光明。始悟以往所抱的宏愿,所有一切著书立说,奔走呼号,且复坐言起行,参加实际政治,一番修齐治平,兴邦建国,利民救世,建立理想社会国家的雄图大略,满腹经纶,乃为天真空想,痴人说梦。徒令「那坐在天上的发笑」(诗二4)。此乃圣灵在我身上施展之奇功。甚至有一位反对教会,敌挡圣道,认为「一个真正中国人便不应接受基督教的儒家学者,也不能不承认儒家的缺陷与虚妄。他说:『圣贤人格,……无论升到如何境地,其所体现的,毕竟不可能是
天道或上帝的整全,毕竟只是其部分,这就是所谓「圣人的悲剧」』!这乃是反基督教的懦家学者自己的供词,承认圣贤的努力不能达到『上帝的整全』,自证其所信的虚妄。」但是我们深究中国儒家所以不能「知行合一」,他们「修、齐、治、平」的大道,所以不能实现,不能建立和平康乐的理想的国家社会,其症结所在,用最简单的道理来讲,乃是因为他们缺乏实践的动力。所以一切理论学说,良法美意,都是徒托空言,画饼充饥。甚至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结果亦难免「圣人的悲剧」。这一个实践推行的动力,好比一辆汽车所需的发动的汽油,这发动的汽油,便是圣灵的大能。儒家的道理,因为缺乏这发动的圣灵的大能,结果,从孔子本身说,他自己承认「获罪于天,无所祷也」;「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就国家社会说,士大夫「知行不能合一」,而其倡导的「修、齐、治、平」之大道,也无从贯彻。数千年来,合久必分,「治久必乱」,战祸频仍,民不聊生,四维不张,廉耻扫地。不能建设「礼让为国」,康乐协和的理想社会。国之本为家,人在家庭里面,即须时时刻刻学习操练无私的功课,庶不致流于自私自利;同时他又须知道他乃是一个社会的动物,在本性上,渴求与人交契,不可
离群索居,独善其身;而在教会方面,则又有一种更崇高的事工,在其属灵的本性上,尤须积极参与,以免随俗浮沉,贪爱世界。但虽然如此,却又不可趋于极端,过犹不及。质言之,不可因为同情社会,从而抛弃家庭;或是到教会以外去,寻求灵性的帮助,从而落入旁门邪道。在两种家庭里面——「社会的家庭」,「属灵的家庭」,两者都要有爱心的结合,而其最高最圆满的目标,乃是「天家」。 基督圣道乃是一种社会的宗教,而彼此和好的精神乃为其显著的特征。基督教会权能主要的要素,乃在培养她在社会的影响,发出其「光」「盐」的作用。她要成为在当地社会的中心。现代教会如要负起其社会的使命,首应培养其社会的精神。但是有些教会,不辨本末,不知「道化社会」(SpiritualizetheSocial)乃竟反其道而行之,反被「社会」「同化」(SocializetheSpiritual),不信福音,伦为一种「社会福音」,使教会名存实亡!他们背道而驰,体贴肉体,而忽视属灵的事。殊不知事实上乃适得其反,如果真要使教会在社会发生作用,首当使之「道化」(Spiritualization)。此乃我国所谓「务本之道」;乃是上文所讲的,实践推行的动力
。譬如一辆汽车所需的发动的汽油,亦即为圣灵的大能。据《老市民》一书的著者观察,美国新英格兰真正的教会复兴,其结果总是会唤醒群伦,激起一种新的社会精神。这种精神的影响,会化除阶级的观念,医治隔阂猜忌的病态,而彼此亲善的气象,就充沛社会。那些得着圣灵的人,就能同感一灵,彼此一心,不会尔虞我诈,同床异梦。他们的爱心就把他们结合成一个属灵的团契,这属灵团契里的成员,就能得着一种属灵的团结的活力,就能形成一种弟兄之爱,彼此相爱,正如他们爱主耶稣基督一样。上文曾讲,孟子见梁惠王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所以自古以来,圣贤立说,圣君治国,都知重仁义,而不为利,但因没有得着圣灵——发动推行的力量,以是「知行不能合一」,不能建立协和的社会,甚至敌挡圣道,反对教会的儒家学者,也不能不叹曰:「圣人的悲剧!」但是他们如果能够皈依基督,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万福之源,藉着圣灵的大能就能建立亲亲仁民,仁民爱物,骨肉相亲,肢体相顾,和睦同居的社会(教会),因为圣灵是教会肢体相爱的活力,而非一般社会任何动人的努力所能企及的。肆圣灵是教会心灵合一的本源 圣灵乃为使心灵合一之上帝的大能——这种大能,可使性情,气质
,兴趣,意见不同的人,融洽相契,成为一体。他的大能,尤足令情谊不洽,个性不合,甚至冰炭不容的人,结合起来,且能藉着圣灵,共同建立上帝的居所,这乃为圣灵的奇功,上帝的恩惠莫大的胜利。语云:「貌合神离」,世人往往徒骛虚表,仅从外表上的事工,企图团结一致,而不知外表的结合,仅为粉饰承平,虚有其表;唯有心灵的合一,庶有实效。滔滔世人,尤其社会国家的首领,虽有满腹经纶,修齐治平之大道,改造兴革之雄图;结果都归徒劳,劳而无功,此乃古今中外历史所给我们的教训,惜世人不知引为殷鉴。「那坐在天上的」,看到「万民谋算虚妄的事」,就「必发笑」,认为愚不可及(参诗二1~4)。基督圣徒,不是可用铁钿把他们箍起来的,而乃藉住在里面的共同的生命,始能合而为一;他们虽有各种信条,礼仪,以及教会体制的不同,但在心灵上,却有一种强有力的,千古不磨的合一。许多教会首领,用尽他们一切的心力,想在教义,教制,礼仪上图谋教会的合一,结果却又反而使宗派林立,四分五裂。教会原是主的身体(弗一23),这何啻把他宰割,宁不令他痛心!他们这种作法,要从外表的事工上求教会的合一,乃好像「在死人中找活人」(路二四5),亦似我国成语说:「缘木求
鱼」,「捕风捉影」。所以真正的合一,乃为属灵的事。「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我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浸,一神,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的」(弗四4~6)。倘使一个教会的会友在灵里面是合一的,这个教会就能联合起来,成为一体,同心合意,协力同工。他的生命渗透在他的儿女里面,住在其内,贯乎其中;所以属灵的儿女,便成为一个有机的肢体。何处有主的灵,那里就有合一;如果没有他的灵,那就要解体而败坏;那些死的肢体,就要归于沉沦。而那永活的「基督的身体」,就名存实亡,不再被「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参弗一23);在世人面前,就成为残废,毫无用处。当主耶稣离世升天之前,他为父所赐给他的人,以及信他的人祈求,「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里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使他们合而为一。我在他们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的合而为一。」(约一七21~23)我们还须注意,这个祈祷,乃是紧接在他应许差遣保惠师——圣灵到世上来之后,这好像是指示我们,只有圣灵住在里面,才能使他为我们祈求的,在灵里的合一,能够真切实现。要使主内弟兄们和睦同
居,成为一体,这惟有先求在圣灵里面有交契,才有可能;如果没有圣灵,那就虚有其表,「貌合神离」。教会对于五旬节的功课,据以往的研究,很少有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拿各时代来比较,在基本的合一上,现已有显著的进步。我们回顾以往,基督徒并萁相煎,互相残杀,甚至砍头焚烧,仅为教义纷争,各执一端,各不相让,就如此残酷不仁,惨无人道,实在无可理喻。倘使后世的人,回顾以往的教会和今日的情况,互相比较,必会觉察到有惊人的不同。虽有若干异端,彼此控诉,但就大体而言,现在宗派之间,彼此礼让,此乃显然是圣灵施展的奇功。宗派分立,已视为可憎,不再引以自傲,且能自觉愧疚。基督徒不再唯我独尊,固执偏见,标新立异,不再消极的专为门户之见,兄弟阋墙,辩难争执;而乃积极的和睦同居,共谋福音之宣扬,「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的争辩」(犹3)。宗派的旧恨宿怨,已趋消弛。本仁约翰(JohnBunyan)说从前有一位人所共弃的老先生,名叫「顽固先生」(Mr.Bigotry),有一天他跌倒了,折断了他的腿;但是大家不但不表同情,反而希望他折断他的头颈,他跌断了腿以后,虽仍然活着,但不及以往壮健,所以大家认为他将不久人世。当他死
了以后,没有人为他掉同情之泪,稍有哀悼之心,本仁约翰这一个故事,用意深长,足供那些唯我独尊,固执偏见的人,反省警惕。 圣徒完全「合为一体」(Incorporation)的境界,固非一时可以达成;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已见相当的成果。正如现代的经济事业,在物质的事工上,对于生产和分配的问题,大家通力合作,苦心经营,已有长足进步。教会在属灵的事工上,自更应同心同德,通力合作。以往为宗派之争,鸟门户之见,彼此倾轧,兄弟阋墙,浪费心力,现应痛定思痛,不再重演;这种不幸的事态,应使其早日绝迹。以往的分门别户,已由神的护理,得以重视所忽视的某方面的真理,现在且已经没有这种存派别的理由。教会的长进,决非由于分派,乃是由于合一,此乃理所当然,势所必至,绝无可疑;而那些想要阻遏这个趋势的,乃是敌挡圣灵,倒行逆施,心劳日拙;因为这一个使教会联合运动的动力,乃是圣灵大能的彰显。如想加以阻遏,乃像螳臂挡辙。但是从另一方面说,人为的外表上的统一,虽结形成一个强大的组织,却是摧毁了圣徒的自由,这又绝非圣灵之目的。这一个「外表」与「内在」本质上的不同,务须加以明辨。圣灵所做之合一的工作,不是死板的,不但不妨害个人
的自由,而且还能千变万化,乃像音乐一样,高声低音,互相调和,不是令人厌烦的单调音,而乃为悦耳和谐的交响乐。此乃圣灵的奇工。感谢上帝,因为圣灵的感动,就能使沉闷的,死气沉沉的生活,变得生气勃勃,有属灵的生命。心灵的合一,乃能千变万化;此并非矛盾的观念,也非虚幻的空想,而乃为圣灵奇工的荣耀的真实。我们生活的方式,虽各有不同;但生命的本身,乃是一体的。譬如海洋,波浪虽有万千,海洋乃是合一的;树枝虽各不同,树身却是一棵,星虽是繁多,但是太阳系乃只一个系统;基督信徒,虽各不同,但是他们的信仰与爱心乃是一样的;教会林立,虽各不同,但是他们事工之目的,却是一样的。基督只有一个身体,却在这广大无涯的世界,无处不在的彰显他自己;而他的身体又要成为有效的媒介,把他的生命与气息充满散布在广大世界的千千万万的肢体,能使他们同感一灵,共同合作,完成他在永世里所定的计划。基督的身体(教会)的完善,并非藉着分散的个别的肢体,而乃由整个肢体而达成。全部分的肢体乃是一同长进,共同合作,如果一个肢体遵循主的旨意,所有的肢体也应一同相应,他们休戚与共(参林前一二25~27);当一个肢体在履行某种特殊任务,所有的肢体都应竭力
资助。各部分的合一,就是整个肢体的合一;而整个肢体的合一,乃是在圣灵大能里的合一。所以圣灵乃为教会心灵合一的本源。伍圣灵激发教会属灵的目标与作为 圣灵充满教会,使他如主耶稣基督对失丧灵魂有怜悯之心,对天父家里的事有火热之情,并且热切期望天父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圣灵又藉着燃起圣徒最崇高的愿望赤忱,激发他们最圣善的赤诚,克服潜伏在圣徒肉体里面属灵的惰性。他鄙弃那种表面上浮嚣的动机,而进到本性的中心,达到一切作为最深的泉源,发动宇宙间最强大的力量,积极运行在人的心灵里面,激励他爱主耶稣基督的热情。圣灵内心深处的目的,乃是要将基督的爱作为全部管制圣徒心意的力量,从而使教会一切的作为与目标和主耶稣基督完全合一。教会乃是为基督而存在。「教会是他的身体」(弗一23);又是他的居所,而且乃是他藉以施展工作的机构。藉着教会,他的事工与使命能够实施而完成。教会乃是属灵的家,藉以有属灵的团契;乃如医院,可医治心灵的疾病与创伤,使恢复健康;又如学校,可以使他们成为主耶稣基督的门徒,通达教义,在公义上得到薰陶;乃为敬拜的宝殿,在那里颂赞和祈祷的香一直升到天上;此外,教会尤其是神圣的感力发射的中心,
又为仁慈的救赎大能永恒的泉源,是真正的属灵的尼罗河,灌溉两岸,培养世人的道德的生活。教会最富暗示意义的象征,乃可譬诸「生命树,结十二样果子,每月都结果子,树上的叶子乃为医治万民。」(启二二2)此处「万民」二字,乃可使我们知道教会使命之伟大。主耶稣升天以前,吩咐门徒,「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太二八19),「要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可一六15)教会不可仅为圣徒谋福乐;他应关怀教会外面的人,帮助他们,救助那些有苦难的,处境不幸的,藉着那生命树医治万民的叶子,医治社会的病态与疾苦。但现在有些教会,为要释除被人认为工作不切实际之讥,就另行寻求一种新的工作重点,改变一种新的作风,发展成为一种所谓「兼重社会事业的教会」(InstitutionalChurch);从而把福音变质,成为一种「社会福音」。这洵可说为使基督圣道名存实亡,危险的新异端!这乃过犹不及。教会固应关怀社会,但不可舍本逐末,趋于极端,以致流为一种功利主义,尤且成为毁灭人类的唯物主义!著者忧心及此,十年以前,曾于《现代基督教》(ChristianityToday)撰论斥之。复撰《纯正福音与社会活动——谨防古蛇的新战略》一书加
以申论,大声疾呼,唤醒世人。他们标榜造福社会,忽视敬爱上帝,把教会属灵的使命,丢在脑后,尚功利,而薄公义;仅图目前的享乐,罔顾天上的永福;体贴肉体,不救灵魂;利令智昏,忘记圣经严重的警告,「体贴肉体的就是与上帝为仇」,「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罗八6、7)天下的事,乃是千头万绪;纵有三头六臂,穷毕生之力,不但难成其万一;而且「世人极重的劳苦,……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参传一11~18)此乃所罗门王饱经沧桑,历经世患的经验之谈。他乃是「蒙主喜悦的人」,「神赐他聪明智慧,甚至在(他)以前没有像(他)的,在(他)以后,也没有像(他)的,……列王中没有一个能比(他)的」(王上三10~14)。他享尽一切荣华富贵,建立丰功伟业,而且超过列王,尚作此言,且「愁苦」「忧伤」,则世人更当知所警悟。所以教会在这个世界,一方面应当发「光」「盐」的作用,唤醒世人;一方面对他本身的使命与事工,应当首务其本,择其大者远者,明辨轻重缓急,选择主要的重点,努力以赴;持定他崇高的目标,积极推进;藉着圣灵的大能,努力面前
,向着标竽直跑(腓三13、14),完成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主耶稣基督所吩咐我们的神圣伟大的使命。教会站在世人面前,应当表达其属灵的心意,还要彰显其属灵的力量。他功能的程度,须凭其道化世界,灵化人类并提高其灵程的大能来加以衡量。「我们……不凭着血气争战。我们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血气的,乃是在上帝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上帝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们都顺服基督」(林后一○3~5)。教会在其心灵上和目标上,愈不世俗化,他感化世界的大能也愈是强大。倘使教会为着投世人所好,迁就世界,自甘降格,随俗浮沉,以低级趣味,迎合大众;甚至用下流的「滚乐」(Rockmusic)和中国下流社会的「小调」,「靡靡之音」(被士大夫斥为「亡国之音」)取代圣乐,在教会歌唱;用糖衣毒药,代表真理,应加管制的时候,却一味诱哄;应给荆棘冠冕,艰苦奋斗的时候,却戴上花冠,寻欢作乐。这种作风,不但弄巧反拙,一无所成;又复不能「道化社会」(SpiritualizetheSocial),抑且反被「化于社会」(SocializetheSpiritual),此乃社会福音
派所导演的悲剧! 所以教会首领应当痛定思痛,恍然大悟,「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六33)可以不求自得,不必劳神苦思,勾心斗角,用尽心机,庸人自扰,终日「忧虑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慈悲的天父对他的儿女关怀备至,「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是比飞鸟贵重得多么?」(参太六25~34)所以我们不要顾念所见的,乃要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是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参林后四17、18)。教会藉着圣灵的感动,激励与引导,应当坚立他属灵的崇高的目标,负起主耶稣基督所吩咐他的伟大使命,勇往直前,得到最大的胜利,并「得上帝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参腓三14)。主耶稣基督为我们付了无比的重价,从天降世,成为人的样式,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6~8)。到了那时,他也要喜乐,也要得到满足。但愿圣灵继续感动我们,激励教会属灵的作为,灵化教会,道化世界,造成理想的属灵的社会,使神国降临,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