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礼经和春秋之道

中庸系统神学 by 陈慰中

礼经和春秋之道

礼经有周礼,仪礼和礼记。 礼记是儒家门生制作的,补礼经之不足,内提上帝35次。

王制篇提,“天子将出,类乎上帝。” 意思,皇帝出巡之前要先祭祀创造天地之上帝。 出征之前,也要祭祀上帝,故,“天子将出征,类乎上帝。”

月令篇提,“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意思,天子正月一日祭祀上帝祈求农业丰收。 “五者备当,上帝其飨。” 意思,把最标准的牺牲分类献给上帝。 “以供皇天上帝社稷之飨。” “以共皇天上帝社稷寝庙山林名川之祀。”

礼器篇问,“故鲁人将有于谁上帝。”

大传篇提,“柴于上帝,祈于社。”

杂记下提,“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

礼记指出,礼与义是不可分开的。 最高的礼是祭祀上帝。 祭祀的义是,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祭祀上帝。 所以礼记王制篇明文说,“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 祭天地乃祭创造天地万物的上帝,此外的祭祀是非礼之祭。

五经的第五部是春秋。 春秋载有非礼之祭。 春秋有经文,是孔子编制的。 经文很短,故有三传解释。 此三传乃左传,公羊传,及谷梁传。 春秋提到鲁国欲多次祭天,但多失败。

从殷商开始,中国就有甲骨文占卜的记录。 古代很多神圣的活动,都要事先卜问,称占卜。 占卜的方式是先用火来燃烧龟甲或兽骨。 燃烧就会出现裂缝和象纹。 掌祭祀的臣官就解释这些裂缝的凶吉祸福。 祭祀的日期和牲牛都要经过占卜来决定,认为这是祖先英灵的启示。 后人可能不同意古代的占卜作法,但是至少古人有诚心,追求和寻找上帝的旨意,这种精神是可欣赏的,也是一种敬畏上帝的心。 举例,春秋经文记载,僖公三十一年,

“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 意思,鲁诸侯于僖公31年夏天四月企图祭祀上帝,但是经过四次的占卜,没有得到占卜的赞成。 占卜的不同意是认为祭祀的牲牛不吉,上帝不会接纳该祭祀。 于是乃免用牲牛,用三望来代替,就是没有献祭,用眼远望就是。

现在我们看春秋的三传对此事的评论看法。 公羊传认为,“三卜礼也,四卜非礼也。 三卜何以礼,四卜何以非礼,求吉之道三。 禘尝不卜。 郊何以卜,卜郊非礼也。 卜郊何以非礼,鲁郊非礼也。 鲁郊何以非礼,天子祭天,诸侯祭土。 天子有方望之事,无所不通。 诸侯山川有不在其封内者,则不祭也。”

意思,公羊传认为占卜三次是礼。 占卜第四次是太免强了。 占卜了三次没有得到同意,再占卜第四次就是强迫,强迫是侵犯了意志,是非礼。 所以求祝福之道乃三。 我们可以说这个道乃天道地道人道。 此非三道乃道三,圣父圣子圣灵。 “道一以贯之。” “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 “玄有一道,一以三起。” 公羊传继续说,一般祭祀不需要占卜,为何有占卜呢? 有了占卜已经是非礼了。 鲁国不过是诸侯,不是天子。 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祭祀上帝,别人没有资格祭祀上帝。 只有基督是上帝之子,才有资格为赎罪羔羊的祭祀,别人没有资格作羔羊的赎罪祭。

谷梁传认为,“夏四月,不时也。 四卜,非礼也。” 礼记月令篇载,天子正月一日祭祀上帝,而鲁迟至四月,是“不时也。” 占卜四次是非礼。

左传也认为,“四卜郊,不从,乃免牲,非礼也。” 郊的意思是天子在郊外举行祭祀上帝,古书都用“郊”字代表。

圣经民数记22章记载,有一位贪财的先知叫巴兰,被摩押王雇来咒诅以色列人。 在路上,巴兰所骑的驴子三次警告巴兰,不同意他的企图。 巴兰三次打他的驴子,于是上帝的使者出面责备巴兰,定了他的罪。 驴子的三次不服从好像占卜三次的警告。 巴兰还是不听,就犯罪了。 所以彼得后书2章说,“巴兰的路。 巴兰就是那贪爱不义之工价的先知,他却为自己的过犯受了责备。 那不能说话的驴以人言拦阻先知的狂妄。”

求吉之道有三占卜不从,就该服从警告,停止继续行走巴兰的路,停止贪爱不义之财,回头行走上帝喜悦的路,求吉之道也。

左传桓公卷有说,“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滛。 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 上思利民,忠也。” “夫民神之主也。 是以圣人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左传庄公32年,“有神降于莘。 惠王问诸内史过曰,是何故也。 对曰,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 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 故有得神以兴,亦有以亡。 虞夏商周皆有之。 王曰,若之何。 对曰,以其物享焉。” 意思,国家兴亡时都有天神降世。 无论如何,必需祭祀欢迎。

左传僖公5年有载,“明德惟馨。” “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意思,最要紧还是要有德行的香气,不然神不享其祭祀。

左传文公15年有载,“礼以顺天,天之道也。”

左传成公10年时,“晋侯梦大万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 意思,晋景公梦鬼。 鬼说景公杀其孙不义,鬼已经诉冤于上帝。

成公13年载有,“昭告昊天上帝。”

左传襄公13年载,“一人刑善,百姓休和。”

襄公14年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人。”

襄公24年载,“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

襄公25年,齐有弑君杀太史之事,“晏子仰天叹曰,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乃歃。” 意思,晏子要饮血,以上帝为证,不与不忠之恶人站在一边。

左传昭公元年载,“弃神人矣,神怒民叛,何以能久。”

昭公4年,“献羔而启之。” 献羔而开冰也。

昭公5年载,“国家之败,失之道也,则祸乱兴。”

昭公26年载,“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 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 春秋之道乃有义之礼也。 又载,

“天道不谄,不贰其命,若之何禳之,且天之有慧,以除秽也。” 意思,天道有祸福不可移易。 只在天之彗星可扫除秽恶。

春秋公羊传的作风与古希腊作品有点相似,公羊以问答来解释他的观点。 例如,一开始有,问,“春者何?” 答,“岁之始也。” “何言乎王正月? 大一统也。” 这是统者始也的政治理论,要有统一才能有开始。 一个国家没有统一,天子就无法执行天命。

公羊的政权哲学与谷梁传相反。 齐桓公年代,有宋人捉到郑国首相,强迫郑国首相祭仲逐郑君而设立亲宋的外甥为君。 若祭仲不从宋言,则郑国必亡,郑君必死。 若祭仲从宋言,则郑“君可以生易死,国可以存易亡。” 结果祭仲服从宋的要求而逐郑君,其理由是避免流血。 公羊对此有政权之哲学,“行权有道,自贬损以行权。 不害人以行权。 杀人以自生,亡人以自存,君子不为也。”

僖公10年,公羊传载有,“献公病将死,谓荀息曰,士何如则可谓之信矣。 荀息对曰,使死者反生,生者不愧乎其言,则可谓信矣。” 当时晋大夫荀息已经有“死者反生”的复活信心。 生者不食其言也是信心的一部分。

公羊传文公14年载,“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孛者何? 彗星也。 其言入于北斗何? 北斗有中也。 何以书? 记异也。” 彗星每出现时证明天下有邪乱之气,故需以彗尾扫除。 彗星入北斗乃因北斗有中。 北斗乃上帝的坐殿,宇宙之中心,天下之太平。

公羊传宣公11年载,“上无天子,下无方伯。 天下诸侯有为无道者,臣弑君,子弑父。 力能讨之,则讨之可也。” 这乃春秋邪乱之气也。

公羊传襄公9年,春,宋有火灾。 公羊认为此乃天灾,载,“何以书,记灾也。 外灾不书,此何以书,为王者之后记灾也。” 本来不必记录此灾害,但太史记上史书以警告后代。

襄公30年有载,“曰,死者不可复生,尔财复矣。” 一个人若赚到全世界乃丧去生命,有何益处?

公羊传哀公14年,春秋最后之一年,载,“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 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 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 孔子的子弟去世。 麒麟死,孔子之地道尽矣。

春秋谷梁传注重道之本身,发挥道的本质,一开始就说,“春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又说,“春秋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 孝子扬父之美,不扬父之恶。” “妇人在家制于父,既嫁制于夫。 夫死,从长子。 妇人不专行,必有从也。” “逆之道微,无足道焉尔。”

谷梁传庄公元年有载,“人之于天也,以道受命,于人也,以言受命。 不若于道者,天绝之也。 不若于言者,人绝之也。”

庄公7年载,“善陈者不战,此之谓也。 善为国者不师。 善师者不陈。 善陈者不战。 善战者不死。 善死者不亡。” 最后之“善死者不亡”有复活的意义。

庄公27年,诸侯会盟,有齐,宋,陈,郑,没有战争,没有流血,谷梁传为此有载,“兵车之会四,未尝有大战也,爱民也。”

谷梁传哀公元年载,“全曰牲,伤曰牛。” “有变而不郊。” “尝置之上帝矣。” 意思,无残疾的牛才可以称为牺牲。 有残疾的不称牺牲,称牛。 牛有变残疾就不能用来祭祀上帝。

孔子有句话,载在中庸书里,曰,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 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 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意思,在郊外天子祭祀天地之上帝,在宗庙祭祀祖先以配上帝。 明白了祭天的礼,和四季祭祀的意义,就能掌握治国的方法。

祭祀上帝以配祖先,祭祀祖先以配上帝,是礼与义之最高表达。 上帝喜欢德行的馨香,祖先们希望子孙以德行来表示孝心,不然地上的祭祀不会被接纳。 所以祭祀是礼,德行是义,礼是义的表示,德行是祭祀和孝心的馨香。 这是春秋的礼义,治国的根基,中庸之道也。

孟子也提到上帝,孟子离类篇载,

“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虽有恶人,齐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意思,假如西施头上蒙着很污秽的东西,大家都会掩鼻从她身边跑过。 但是有一个罪人,肯改过修身,就有资格祭祀上帝。

上帝接受悔改的浪子回家。 上帝是爱。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礼经和春秋之道 礼经有周礼,仪礼和礼记。 礼记是儒家门生制作的,补礼经之不足,内提上帝35次。 王制篇提,“天子将出,类乎上帝。” 意思,皇帝出巡之前要先祭祀创造天地之上帝。 出征之前,也要祭祀上帝,故,“天子将出征,类乎上帝。” 月令篇提,“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意思,天子正月一日祭祀上帝祈求农业丰收。 “五者备当,上帝其飨。” 意思,把最标准的牺牲分类献给上帝。 “以供皇天上帝社稷之飨。” “以共皇天上帝社稷寝庙山林名川之祀。” 礼器篇问,“故鲁人将有于谁上帝。” 大传篇提,“柴于上帝,祈于社。” 杂记下提,“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 礼记指出,礼与义是不可分开的。 最高的礼是祭祀上帝。 祭祀的义是,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祭祀上帝。 所以礼记王制篇明文说,“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 祭天地乃祭创造天地万物的上帝,此外的祭祀是非礼之祭。 五经的第五部是春秋。 春秋载有非礼之祭。 春秋有经文,是孔子编制的。 经文很短,故有三传解释。 此三传乃左传,公羊传,及谷梁传。 春秋提到鲁国欲多次祭天,但多失败。 从殷商开始,中国就有甲骨文占卜的记录。 古代很多神圣的活
动,都要事先卜问,称占卜。 占卜的方式是先用火来燃烧龟甲或兽骨。 燃烧就会出现裂缝和象纹。 掌祭祀的臣官就解释这些裂缝的凶吉祸福。 祭祀的日期和牲牛都要经过占卜来决定,认为这是祖先英灵的启示。 后人可能不同意古代的占卜作法,但是至少古人有诚心,追求和寻找上帝的旨意,这种精神是可欣赏的,也是一种敬畏上帝的心。 举例,春秋经文记载,僖公三十一年, “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 意思,鲁诸侯于僖公31年夏天四月企图祭祀上帝,但是经过四次的占卜,没有得到占卜的赞成。 占卜的不同意是认为祭祀的牲牛不吉,上帝不会接纳该祭祀。 于是乃免用牲牛,用三望来代替,就是没有献祭,用眼远望就是。 现在我们看春秋的三传对此事的评论看法。 公羊传认为,“三卜礼也,四卜非礼也。 三卜何以礼,四卜何以非礼,求吉之道三。 禘尝不卜。 郊何以卜,卜郊非礼也。 卜郊何以非礼,鲁郊非礼也。 鲁郊何以非礼,天子祭天,诸侯祭土。 天子有方望之事,无所不通。 诸侯山川有不在其封内者,则不祭也。” 意思,公羊传认为占卜三次是礼。 占卜第四次是太免强了。 占卜了三次没有得到同意,再占卜第四次就是强迫,强迫是侵犯了意志,是
非礼。 所以求祝福之道乃三。 我们可以说这个道乃天道地道人道。 此非三道乃道三,圣父圣子圣灵。 “道一以贯之。” “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 “玄有一道,一以三起。” 公羊传继续说,一般祭祀不需要占卜,为何有占卜呢? 有了占卜已经是非礼了。 鲁国不过是诸侯,不是天子。 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祭祀上帝,别人没有资格祭祀上帝。 只有基督是上帝之子,才有资格为赎罪羔羊的祭祀,别人没有资格作羔羊的赎罪祭。 谷梁传认为,“夏四月,不时也。 四卜,非礼也。” 礼记月令篇载,天子正月一日祭祀上帝,而鲁迟至四月,是“不时也。” 占卜四次是非礼。 左传也认为,“四卜郊,不从,乃免牲,非礼也。” 郊的意思是天子在郊外举行祭祀上帝,古书都用“郊”字代表。 圣经民数记22章记载,有一位贪财的先知叫巴兰,被摩押王雇来咒诅以色列人。 在路上,巴兰所骑的驴子三次警告巴兰,不同意他的企图。 巴兰三次打他的驴子,于是上帝的使者出面责备巴兰,定了他的罪。 驴子的三次不服从好像占卜三次的警告。 巴兰还是不听,就犯罪了。 所以彼得后书2章说,“巴兰的路。 巴兰就是那贪爱不义之工价的先知,他却为自己的过犯受了责备
。 那不能说话的驴以人言拦阻先知的狂妄。” 求吉之道有三占卜不从,就该服从警告,停止继续行走巴兰的路,停止贪爱不义之财,回头行走上帝喜悦的路,求吉之道也。 左传桓公卷有说,“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滛。 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 上思利民,忠也。” “夫民神之主也。 是以圣人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左传庄公32年,“有神降于莘。 惠王问诸内史过曰,是何故也。 对曰,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 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 故有得神以兴,亦有以亡。 虞夏商周皆有之。 王曰,若之何。 对曰,以其物享焉。” 意思,国家兴亡时都有天神降世。 无论如何,必需祭祀欢迎。 左传僖公5年有载,“明德惟馨。” “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意思,最要紧还是要有德行的香气,不然神不享其祭祀。 左传文公15年有载,“礼以顺天,天之道也。” 左传成公10年时,“晋侯梦大万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 意思,晋景公梦鬼。 鬼说景公杀其孙不义,鬼已经诉冤于上帝。 成公13年载有,“昭告昊天上帝。” 左传襄公13年载,“一人刑善,百姓休和。” 襄公14年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人。” 襄
公24年载,“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 襄公25年,齐有弑君杀太史之事,“晏子仰天叹曰,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乃歃。” 意思,晏子要饮血,以上帝为证,不与不忠之恶人站在一边。 左传昭公元年载,“弃神人矣,神怒民叛,何以能久。” 昭公4年,“献羔而启之。” 献羔而开冰也。 昭公5年载,“国家之败,失之道也,则祸乱兴。” 昭公26年载,“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 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 春秋之道乃有义之礼也。 又载, “天道不谄,不贰其命,若之何禳之,且天之有慧,以除秽也。” 意思,天道有祸福不可移易。 只在天之彗星可扫除秽恶。 春秋公羊传的作风与古希腊作品有点相似,公羊以问答来解释他的观点。 例如,一开始有,问,“春者何?” 答,“岁之始也。” “何言乎王正月? 大一统也。” 这是统者始也的政治理论,要有统一才能有开始。 一个国家没有统一,天子就无法执行天命。 公羊的政权哲学与谷梁传相反。 齐桓公年代,有宋人捉到郑国首相,强迫郑国首相祭仲逐郑君而设立亲宋的外甥为君。 若祭仲不从宋言,则郑国必亡,郑君必死。 若祭仲从宋言,则郑“君
可以生易死,国可以存易亡。” 结果祭仲服从宋的要求而逐郑君,其理由是避免流血。 公羊对此有政权之哲学,“行权有道,自贬损以行权。 不害人以行权。 杀人以自生,亡人以自存,君子不为也。” 僖公10年,公羊传载有,“献公病将死,谓荀息曰,士何如则可谓之信矣。 荀息对曰,使死者反生,生者不愧乎其言,则可谓信矣。” 当时晋大夫荀息已经有“死者反生”的复活信心。 生者不食其言也是信心的一部分。 公羊传文公14年载,“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孛者何? 彗星也。 其言入于北斗何? 北斗有中也。 何以书? 记异也。” 彗星每出现时证明天下有邪乱之气,故需以彗尾扫除。 彗星入北斗乃因北斗有中。 北斗乃上帝的坐殿,宇宙之中心,天下之太平。 公羊传宣公11年载,“上无天子,下无方伯。 天下诸侯有为无道者,臣弑君,子弑父。 力能讨之,则讨之可也。” 这乃春秋邪乱之气也。 公羊传襄公9年,春,宋有火灾。 公羊认为此乃天灾,载,“何以书,记灾也。 外灾不书,此何以书,为王者之后记灾也。” 本来不必记录此灾害,但太史记上史书以警告后代。 襄公30年有载,“曰,死者不可复生,尔财复矣。” 一个人若赚到全世界乃丧去
生命,有何益处? 公羊传哀公14年,春秋最后之一年,载,“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 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 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 孔子的子弟去世。 麒麟死,孔子之地道尽矣。 春秋谷梁传注重道之本身,发挥道的本质,一开始就说,“春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又说,“春秋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 孝子扬父之美,不扬父之恶。” “妇人在家制于父,既嫁制于夫。 夫死,从长子。 妇人不专行,必有从也。” “逆之道微,无足道焉尔。” 谷梁传庄公元年有载,“人之于天也,以道受命,于人也,以言受命。 不若于道者,天绝之也。 不若于言者,人绝之也。” 庄公7年载,“善陈者不战,此之谓也。 善为国者不师。 善师者不陈。 善陈者不战。 善战者不死。 善死者不亡。” 最后之“善死者不亡”有复活的意义。 庄公27年,诸侯会盟,有齐,宋,陈,郑,没有战争,没有流血,谷梁传为此有载,“兵车之会四,未尝有大战也,爱民也。” 谷梁传哀公元年载,“全曰牲,伤曰牛。” “有变而不郊。” “尝置之上帝矣。” 意思,无残疾的牛才可以称为牺牲。 有残疾的不称牺牲,称牛。 牛有变残疾就不能用来祭祀上帝。 孔子有
句话,载在中庸书里,曰,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 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 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意思,在郊外天子祭祀天地之上帝,在宗庙祭祀祖先以配上帝。 明白了祭天的礼,和四季祭祀的意义,就能掌握治国的方法。 祭祀上帝以配祖先,祭祀祖先以配上帝,是礼与义之最高表达。 上帝喜欢德行的馨香,祖先们希望子孙以德行来表示孝心,不然地上的祭祀不会被接纳。 所以祭祀是礼,德行是义,礼是义的表示,德行是祭祀和孝心的馨香。 这是春秋的礼义,治国的根基,中庸之道也。 孟子也提到上帝,孟子离类篇载, “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虽有恶人,齐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意思,假如西施头上蒙着很污秽的东西,大家都会掩鼻从她身边跑过。 但是有一个罪人,肯改过修身,就有资格祭祀上帝。 上帝接受悔改的浪子回家。 上帝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