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答案

领人归主 by 冯秉诚

〖第一课关于布道〗

1.从字面上讲,“有君尊的祭司”就是有君王尊荣的祭司或能侍奉君王的祭司。

祭司是神在旧约时代所设立的一个圣职,其职责是管理会幕、行洁净礼、献祭、为民代求、宣读律法等。

祭司是中保,使罪人可以和圣洁的神相交。神拣选了亚伦和他的四个儿子为以色列的首任祭司(出廿八1)。

祭司的责任重大,故要求也高。圣经用了五章的篇幅(利八、九、十、廿一、廿二)阐述祭司的奉献和守则。而且,只有亚伦的子孙才能作祭司。

但在这段经文(彼前二9)里,“有君尊的祭司”是指“你们”,“就是照父神的先见被拣选,藉着圣灵得成圣洁,以致顺服耶稣基督,又蒙他血所洒的人”(彼前一2),即所有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为什么呢?

因为旧约的祭司是基督的预表。“凡祭司天天站着事奉神,屡次献上一样的祭物;这祭物永不能除罪。但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了。”(来十11-12)祭司每天忙忙碌碌,只能站着事奉神,仍不能除罪;而耶稣只一次献上,就坐下了。因为“成了”(约十九30),“因为他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来十14)

每一位基督徒经主耶稣的救赎,不仅与神和好,而且成了神的后嗣,与基督“一同作王”(提后二12),而且“我们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藉我们劝你们一般;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神和好。”(林后五20)所以,每一位重生得救的人,不仅有君王的尊荣,又肩负劝人与神和好的祭司的职分,是“有君尊的祭司”。

在新约时代,祭司不再限于教会的一个阶层,而是人人皆祭司。传福音、领人归主不是牧师、长执或有恩赐的弟兄、姊妹的专利,而是每一位基督徒的使命。美国“三元福音倍进”创办人Dr.JamesKennedy统计,美国几十万教会中的信徒,包括传道人和长执在内,只有5%曾领人归主。基于对我们身分的认识,希望我们中国基督徒做得好一些。

2.举手多次才真正信主的海外中国学人是存在的,但在信主的中国学人中占多大比例却应认真统计,不可以偏概全,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他们决志后又有相当部分流失了,这是有目共睹的;但这并不仅限于海外的中国学人。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我们把布道、领人归主的目标定为“决志信主”而不是“成为门徒”,从而忽视了决志信主后及时而有效的跟进工作。这一点,在第八课还要进一步讨论。

〖第二课道成肉身〗

1.《以赛亚书》四十三、四十四章有以下几处相关经文:

“耶和华说:‘你们是我的见证,我所拣选的仆人。’”(赛四十三10)

“我曾指示,我曾拯救,我曾说明,并且在你们中间没有别神,所以耶和华说:‘你们是我的见证,我也是神。’”(赛四十三12)

“你们是我的见证,除我以外,岂有真神么?诚然没有磐石,我不知道一个。”(赛四十四8)

2.有人将读经、祷告、团契、教会活动等看成是“属灵”的,而将学习、工作、家庭生活和休闲活动等当作“属世”的。

这种划分似乎很普遍,但缺乏圣经依据。主耶稣说:“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五16)

有人说,基督徒是全天候的;我们的各种专业工作都是副业,只有基督徒是正业。只要按神的旨意而行,能荣神益人,就都是“属灵”的。否则,即使是教会活动,也是“属世”的。

3."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什么,自己倒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徒十七24-25)

神把传福音的使命交给门徒,绝不是神需要“人手服事”。从彼得向哥尼流传福音看,神这样做的一个原因可能是让门徒更加认识神、认识神的心意,从而更顺服神、更亲近神。当彼得在异象中见到一块大布中的各种活物,并有声音说:“彼得,起来,宰了吃”时,彼得却断然拒绝说:“主啊!这是不可的,……”但神威严地命令道:“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彼得只能顺服。当彼得向哥尼流传道时,一开口就说:“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原来在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而且当他传讲时,“圣灵降在一切听道人的身上”。这使彼得对神的认识大大深化一步:神不仅是以色列人的神,而且是全人类的神和救主。

彼得在外邦人中传福音的事在耶路撒冷引发争论。但当他详述原委后,“众人听见这话,就不言语了;只归荣耀与神,说:‘这样看来,神也赐恩给外邦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了。’”(徒十一18)彼得这次传道,是教会工作的一大突破。有人将这事称为“外邦人的五旬节”。

〖第三课持守真道〗

1.耶稣复活的证据很多,如:

1)尸体不见了;

2)复活后的多次显现;

3)五旬节圣灵的降临;

4)非基督徒史学家的记载;

5)门徒的彻底改变;

6)圣经预言的应验;

7)复活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的影响;

8)耶稣如今活在每个基督徒的心里。

2.得到神的救恩的人,即真正重生得救的人,永远不会失去神的救恩。因为神的救恩是永远的,不取决于得到救恩的人的状况,也不需人用行为持守,是神白白的恩典。这方面的经文很多:约三16,五24,十28-29;弗一13-14;来五9,七25等等。

3."因信称义”和“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是神的救恩真理的两个方面,看似相互矛盾,实则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前者对慕道朋友而发:行为在得救中没有任何地位,只能凭信得到神的救恩;后者是对基督徒讲的;必须有好的行为与得救后的身分相称。

好行为不是得救的前提,但却是得救后的必然结果。因为,当一个人因信得救后,不仅罪得赦免,而且得到了神所赐的新生命,即圣灵的进驻。有了新生命,生活就有新样式。所以,基督徒的好行为是生命的自然流露,不是刻意做出来的。

如果一个基督徒长久没有善行,他就应省察自己是否真正重生得救。如果没有,就要在神面前重新认罪悔改;如果觉得自己已重生得救,就要加强灵修和肢体生活,使自己的属灵生命能日渐长大。

4.基督教与其他宗教的根本区别是:别的宗教是人去找神,找到的神只是人的理智的投射而非真神的本体;基督教是神找人,神向人启示祂是怎样一位神,而不是人头脑的产物。神的启示集中体现在六十六卷圣经和道成肉身、为人罪死又复活升天的耶稣基督身上。

基督教信仰是植根于这两个历史事实之上的客观信仰,我们所信的神是又真又活的神,不是人心所想、人手所造的假神。

〖第四课对症下药〗

1.施洗约翰

离世:退到旷野、离群独处

“淡酒浓酒都不喝”(路一15)

大声斥责罪恶的先知

2.时常听弟兄姊妹述说如何耗费精力去帮助慕道朋友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可是一旦他们问题解决了之后,在教会就再也看不到他们的人影了!话语中带着几分失望,几分无奈,甚至一缕觉得被人利用了而生的愠色。

这种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我们不是为了传福音才去帮助人、关心人。关怀不是传福音的手段或桥梁。我们是为了爱而爱人、关心人,为了爱才向人传福音。

爱人如己是圣经的教训。关怀和传福音都是我们的目的,都源于神的爱。因着我们的关怀让对方领受到神的慈爱而信主,我们当然高兴;若对方一时不肯信主,我们也不必难过。因为,关怀他人是我们的本分。再者,透过我们的关怀,神的道已经彰显出去了,时候到了就会结果。如果把关怀当作叫人信主的手段,别人一时不信,我们就容易产生“一切都白干了”的失落感。

〖第五课装备自己〗

1.钱财和色相确实为两大怪物,许多人在它们面前手软腿颤,力不能胜。

从古到今,不少传道者在这上面跌倒、犯罪,有目共睹,令人痛心。然而,不能胜过钱、色的原因是什么呢?“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败坏之先,人心骄傲;尊荣以前,必有谦卑。”(箴十六18,十八12)传道人面临的最大试探乃是人心骄傲。

这是因为,第一,骄傲使人疏远神,进而不顺服神;一离开神,人就无善可陈,一切败坏将接踵而至。第二,骄傲不像别的试探那样容易察觉,常常已深陷骄傲而毫不知晓。故而尤需儆醒,尤需操练敬虔。“操练身体,益处还少;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提前四8-9)

2.对神学教育的态度,应避免走极端,不应一概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

有人将神学称之为“人的学问”而一棍子打死。他们主张,只要圣灵光照,凭自己就能读懂圣经。这种观点只要直接经验,拒绝间接经验;以为圣灵只光照自己,而不会光照别人。

其实,对圣经大架构的认识,或对圣经总原因的把握,绝非一个人的研读可以达成的,须借助于几千年来蒙神光照的历代圣徒的认识的积累─神学。

另一方面,有人又宣称非神学不可。把神学看作高深的学术研究,重神学家的观点,忽视圣经的启示;重知识,轻生命的建造。讲神学时神采飞扬,实际生活中却心冷失望,讲神学头头是道,私生活却乱乱糟糟。有人在读神学前反对神学,一读神学,立即跳到惟独神学一端。

总的说,传道人或平信徒,如果条件允许,都可因人制宜地接受些神学训练。但要警惕自由神学,要注重知识和生命并重的学习原则。

〖第六课始于足下〗

1.重生得救后,人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都会发生根本变化。认识到拯救失丧灵魂的极端重要性,因而愿意全职事奉神,是许多弟兄姊妹信主后的共同愿望,这是非常可喜的。

前面的课程中已谈到,每一位基督徒都应该是全时间的传道人;只是,有的是透过专业工作,有的则全职作圣工。

应该用何种方式传道,要看神对每个人的具体带领。当我们不大确定,放下专业工作、进入全职事奉的感动,是源于神还是出自己愿时,最好不要急于辞职进神学院。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先带职参与当地教会、团契的事奉。在事奉中等候神更清楚的引领,在事奉中发现自己服事的恩赐在哪方面,在事奉中操练自己的生命;同时,在事奉中,也让弟兄姊妹验证我们是否可以作全职传道人。

2.我们信主时,因着圣灵进入心中,成为新造的人。虽然老我还未全死,但有了神所赐的生命,就会有生命的流露和表达。

一个真正重生得救的人,他的生命或迟或早,或快或慢要发生变化。从重生得救到生活成圣,是我们一生要努力追求的,不必要等到我们新生命已茁壮才向亲人传福音。告诉他们自己怎样由不信到信,分享自己为何靠主得胜或不顺服神遭失败的经历,都是生命见证。只要我们能用信仰统帅生活,让他们看到我们所信的神与生命、生活息息相关,是又真又活的神,我们传福音就会有果效。

〖第七课清障架桥〗

1.世人都犯了罪,全然败坏。但这并非说世人没有一点善行,每天做的每件事都是坏事,而是说,“时常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世上实在没有。”(传七20)人可能有些善行,但却不能不犯罪。

理性也是如此。人堕落后,理性也受到罪的污染。比如,为自己的错误编造理由,歪曲、否定神。但这不是说人的理性全然无用了。不信神的科学家也能获得诺贝尔奖就是一例。信心不排斥理性,而是包含理性。如果一种信仰完全不能用理性思辩,恐怕就与迷信相差无几了。

神藉大自然启示人,人用神赐的理智去认识神的启示进而认识神,也正是圣经的教导。“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罗一20-21)

“他在从前的世代,任凭万国各行其道;然而自己未尝不显出证据来,就如常施恩惠,从天降雨,赏赐丰年,叫你们饮食饱足,满心喜乐。”(徒十四16-17)

人可以藉理性知道神,但只有藉信心才能归向神。

2.近期须回国的大陆学人在海外信主后,返国后将面临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应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并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

首先,应告诉他们,与神建立个人关系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若因顾忌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不敢信主,是因小失大,是很不值得的。鼓励他们抛开顾虑,决志信主。如果他们不愿公开,也可在私下决志受洗。

第二,回国后是否要公开自己的基督徒身分,让他们在祷告中寻求神亲自的带领。主耶稣差遣门徒时吩咐说:“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有人在这城里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里去。”(太十16,23)主耶稣并没有吩咐门徒一律冲上去为祂殉道。是否殉道,何时、何地殉道,主都有计划。回国后,如果主的旨意是要公开身分,就大胆公开,作光作盐;如果主说暂时不公开,就不必在公众面前主动宣称自己是基督徒,而要努力在此特殊条件下为主作公开身分后不易作的工。但如果有人主动询及我们,就不要否认自己的基督徒身分。就我们所知,这几年在海外信主又陆续回国的信徒中,他们按主的旨意,有的公开,有的没有公开,有的先未公开,随后才公开,都蒙主的赐福。

〖第八课培训门徒〗

1."因信称义”,信是得救的惟一条件,这是对的。但什么是“信”呢?信不应该只是理性的认知,承认耶稣是神;信更是一种由正确的认知而产生的意志的降服和生命的委身。既知道耶稣是道路、真理、生命、知道祂为我们的罪舍命,我们当然就要立志依靠、顺服祂,跟随祂。所以,对慕道友谈舍己、背十字架等并不是在“信”之外附加了什么条件,而是把“信”具体化。

不要怕把慕道友吓跑。主耶稣说:“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你们哪一个要盖一座楼,不先坐下算计花费,能盖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见的人都笑话他,说:‘这个人开了工,却不能完工。’”(路十四27-30)信主后的舍己、背十字架,并非凭己力挣扎,乃全靠圣灵的带领。

如果一个人只愿接受耶稣为救主,而不愿祂成为生命的主,即只愿耶稣成就他个人的计划而不愿把自己纳入神的计划,恐怕很难成为一名真基督徒。如果门徒的标准会把他吓跑,何足惜哉?虽然从立志跟随主到实际跟随主是一生追求的过程,立了志不一定就能行出来,但有了这样的心志,才易与跟进工作衔接。

2.真正重生得救的人是不会失去救恩的。但是,决志信主的人不一定都重生得救了,这要取决于他对“信”的理解(见答案一),应该透过及时的培训工作帮助每一个决志的人成为重生得救的人。

其二,即使决志者对“信”认识清楚,真正重生得救了,也需要及时跟进,使他在真道上扎根,把信仰落实到生活的各个层面,他就会积极参与福音事工,使拯救灵魂与门徒培训相互促进。反之,如一位弟兄所说:“信主前,很多人都关心我,信主后反倒没人理我了。早知如此,还不如一直当慕道友呢!”不仅决志者灵性长进缓慢,而且不能有生力军源源不断地加入拯救灵魂的行列。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第一课关于布道〗 1.从字面上讲,“有君尊的祭司”就是有君王尊荣的祭司或能侍奉君王的祭司。 祭司是神在旧约时代所设立的一个圣职,其职责是管理会幕、行洁净礼、献祭、为民代求、宣读律法等。 祭司是中保,使罪人可以和圣洁的神相交。神拣选了亚伦和他的四个儿子为以色列的首任祭司(出廿八1)。 祭司的责任重大,故要求也高。圣经用了五章的篇幅(利八、九、十、廿一、廿二)阐述祭司的奉献和守则。而且,只有亚伦的子孙才能作祭司。 但在这段经文(彼前二9)里,“有君尊的祭司”是指“你们”,“就是照父神的先见被拣选,藉着圣灵得成圣洁,以致顺服耶稣基督,又蒙他血所洒的人”(彼前一2),即所有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为什么呢? 因为旧约的祭司是基督的预表。“凡祭司天天站着事奉神,屡次献上一样的祭物;这祭物永不能除罪。但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了。”(来十11-12)祭司每天忙忙碌碌,只能站着事奉神,仍不能除罪;而耶稣只一次献上,就坐下了。因为“成了”(约十九30),“因为他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来十14) 每一位基督徒经主耶稣的救赎,不仅
与神和好,而且成了神的后嗣,与基督“一同作王”(提后二12),而且“我们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藉我们劝你们一般;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神和好。”(林后五20)所以,每一位重生得救的人,不仅有君王的尊荣,又肩负劝人与神和好的祭司的职分,是“有君尊的祭司”。 在新约时代,祭司不再限于教会的一个阶层,而是人人皆祭司。传福音、领人归主不是牧师、长执或有恩赐的弟兄、姊妹的专利,而是每一位基督徒的使命。美国“三元福音倍进”创办人Dr.JamesKennedy统计,美国几十万教会中的信徒,包括传道人和长执在内,只有5%曾领人归主。基于对我们身分的认识,希望我们中国基督徒做得好一些。 2.举手多次才真正信主的海外中国学人是存在的,但在信主的中国学人中占多大比例却应认真统计,不可以偏概全,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他们决志后又有相当部分流失了,这是有目共睹的;但这并不仅限于海外的中国学人。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我们把布道、领人归主的目标定为“决志信主”而不是“成为门徒”,从而忽视了决志信主后及时而有效的跟进工作。这一点,在第八课还要进一步讨论。 〖第二课道成肉身〗 1.《以赛亚书》四十
三、四十四章有以下几处相关经文: “耶和华说:‘你们是我的见证,我所拣选的仆人。’”(赛四十三10) “我曾指示,我曾拯救,我曾说明,并且在你们中间没有别神,所以耶和华说:‘你们是我的见证,我也是神。’”(赛四十三12) “你们是我的见证,除我以外,岂有真神么?诚然没有磐石,我不知道一个。”(赛四十四8) 2.有人将读经、祷告、团契、教会活动等看成是“属灵”的,而将学习、工作、家庭生活和休闲活动等当作“属世”的。 这种划分似乎很普遍,但缺乏圣经依据。主耶稣说:“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五16) 有人说,基督徒是全天候的;我们的各种专业工作都是副业,只有基督徒是正业。只要按神的旨意而行,能荣神益人,就都是“属灵”的。否则,即使是教会活动,也是“属世”的。 3."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什么,自己倒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徒十七24-25) 神把传福音的使命交给门徒,绝不是神需要“人手服事”。从彼得向哥尼流
传福音看,神这样做的一个原因可能是让门徒更加认识神、认识神的心意,从而更顺服神、更亲近神。当彼得在异象中见到一块大布中的各种活物,并有声音说:“彼得,起来,宰了吃”时,彼得却断然拒绝说:“主啊!这是不可的,……”但神威严地命令道:“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彼得只能顺服。当彼得向哥尼流传道时,一开口就说:“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原来在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而且当他传讲时,“圣灵降在一切听道人的身上”。这使彼得对神的认识大大深化一步:神不仅是以色列人的神,而且是全人类的神和救主。 彼得在外邦人中传福音的事在耶路撒冷引发争论。但当他详述原委后,“众人听见这话,就不言语了;只归荣耀与神,说:‘这样看来,神也赐恩给外邦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了。’”(徒十一18)彼得这次传道,是教会工作的一大突破。有人将这事称为“外邦人的五旬节”。 〖第三课持守真道〗 1.耶稣复活的证据很多,如: 1)尸体不见了; 2)复活后的多次显现; 3)五旬节圣灵的降临; 4)非基督徒史学家的记载; 5)门徒的彻底改变; 6)圣经预言的应验;
7)复活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的影响; 8)耶稣如今活在每个基督徒的心里。 2.得到神的救恩的人,即真正重生得救的人,永远不会失去神的救恩。因为神的救恩是永远的,不取决于得到救恩的人的状况,也不需人用行为持守,是神白白的恩典。这方面的经文很多:约三16,五24,十28-29;弗一13-14;来五9,七25等等。 3."因信称义”和“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是神的救恩真理的两个方面,看似相互矛盾,实则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前者对慕道朋友而发:行为在得救中没有任何地位,只能凭信得到神的救恩;后者是对基督徒讲的;必须有好的行为与得救后的身分相称。 好行为不是得救的前提,但却是得救后的必然结果。因为,当一个人因信得救后,不仅罪得赦免,而且得到了神所赐的新生命,即圣灵的进驻。有了新生命,生活就有新样式。所以,基督徒的好行为是生命的自然流露,不是刻意做出来的。 如果一个基督徒长久没有善行,他就应省察自己是否真正重生得救。如果没有,就要在神面前重新认罪悔改;如果觉得自己已重生得救,就要加强灵修和肢体生活,使自己的属灵生命能日渐长大。 4.基督教与其他宗教的根本
区别是:别的宗教是人去找神,找到的神只是人的理智的投射而非真神的本体;基督教是神找人,神向人启示祂是怎样一位神,而不是人头脑的产物。神的启示集中体现在六十六卷圣经和道成肉身、为人罪死又复活升天的耶稣基督身上。 基督教信仰是植根于这两个历史事实之上的客观信仰,我们所信的神是又真又活的神,不是人心所想、人手所造的假神。 〖第四课对症下药〗 1.施洗约翰 离世:退到旷野、离群独处 “淡酒浓酒都不喝”(路一15) 大声斥责罪恶的先知 2.时常听弟兄姊妹述说如何耗费精力去帮助慕道朋友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可是一旦他们问题解决了之后,在教会就再也看不到他们的人影了!话语中带着几分失望,几分无奈,甚至一缕觉得被人利用了而生的愠色。 这种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我们不是为了传福音才去帮助人、关心人。关怀不是传福音的手段或桥梁。我们是为了爱而爱人、关心人,为了爱才向人传福音。 爱人如己是圣经的教训。关怀和传福音都是我们的目的,都源于神的爱。因着我们的关怀让对方领受到神的慈爱而信主,我们当然高兴;若对方一时不肯信主,我们也不必难过。因为,关怀他人是我们
的本分。再者,透过我们的关怀,神的道已经彰显出去了,时候到了就会结果。如果把关怀当作叫人信主的手段,别人一时不信,我们就容易产生“一切都白干了”的失落感。 〖第五课装备自己〗 1.钱财和色相确实为两大怪物,许多人在它们面前手软腿颤,力不能胜。 从古到今,不少传道者在这上面跌倒、犯罪,有目共睹,令人痛心。然而,不能胜过钱、色的原因是什么呢?“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败坏之先,人心骄傲;尊荣以前,必有谦卑。”(箴十六18,十八12)传道人面临的最大试探乃是人心骄傲。 这是因为,第一,骄傲使人疏远神,进而不顺服神;一离开神,人就无善可陈,一切败坏将接踵而至。第二,骄傲不像别的试探那样容易察觉,常常已深陷骄傲而毫不知晓。故而尤需儆醒,尤需操练敬虔。“操练身体,益处还少;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提前四8-9) 2.对神学教育的态度,应避免走极端,不应一概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 有人将神学称之为“人的学问”而一棍子打死。他们主张,只要圣灵光照,凭自己就能读懂圣经。这种观点只要直接经验,拒绝间接经
验;以为圣灵只光照自己,而不会光照别人。 其实,对圣经大架构的认识,或对圣经总原因的把握,绝非一个人的研读可以达成的,须借助于几千年来蒙神光照的历代圣徒的认识的积累─神学。 另一方面,有人又宣称非神学不可。把神学看作高深的学术研究,重神学家的观点,忽视圣经的启示;重知识,轻生命的建造。讲神学时神采飞扬,实际生活中却心冷失望,讲神学头头是道,私生活却乱乱糟糟。有人在读神学前反对神学,一读神学,立即跳到惟独神学一端。 总的说,传道人或平信徒,如果条件允许,都可因人制宜地接受些神学训练。但要警惕自由神学,要注重知识和生命并重的学习原则。 〖第六课始于足下〗 1.重生得救后,人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都会发生根本变化。认识到拯救失丧灵魂的极端重要性,因而愿意全职事奉神,是许多弟兄姊妹信主后的共同愿望,这是非常可喜的。 前面的课程中已谈到,每一位基督徒都应该是全时间的传道人;只是,有的是透过专业工作,有的则全职作圣工。 应该用何种方式传道,要看神对每个人的具体带领。当我们不大确定,放下专业工作、进入全职事奉的感动,是源于神还是出自己愿时,最好不要急于辞职
进神学院。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先带职参与当地教会、团契的事奉。在事奉中等候神更清楚的引领,在事奉中发现自己服事的恩赐在哪方面,在事奉中操练自己的生命;同时,在事奉中,也让弟兄姊妹验证我们是否可以作全职传道人。 2.我们信主时,因着圣灵进入心中,成为新造的人。虽然老我还未全死,但有了神所赐的生命,就会有生命的流露和表达。 一个真正重生得救的人,他的生命或迟或早,或快或慢要发生变化。从重生得救到生活成圣,是我们一生要努力追求的,不必要等到我们新生命已茁壮才向亲人传福音。告诉他们自己怎样由不信到信,分享自己为何靠主得胜或不顺服神遭失败的经历,都是生命见证。只要我们能用信仰统帅生活,让他们看到我们所信的神与生命、生活息息相关,是又真又活的神,我们传福音就会有果效。 〖第七课清障架桥〗 1.世人都犯了罪,全然败坏。但这并非说世人没有一点善行,每天做的每件事都是坏事,而是说,“时常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世上实在没有。”(传七20)人可能有些善行,但却不能不犯罪。 理性也是如此。人堕落后,理性也受到罪的污染。比如,为自己的错误编造理由,歪曲、否定神。但这不是说人的理性全
然无用了。不信神的科学家也能获得诺贝尔奖就是一例。信心不排斥理性,而是包含理性。如果一种信仰完全不能用理性思辩,恐怕就与迷信相差无几了。 神藉大自然启示人,人用神赐的理智去认识神的启示进而认识神,也正是圣经的教导。“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罗一20-21) “他在从前的世代,任凭万国各行其道;然而自己未尝不显出证据来,就如常施恩惠,从天降雨,赏赐丰年,叫你们饮食饱足,满心喜乐。”(徒十四16-17) 人可以藉理性知道神,但只有藉信心才能归向神。 2.近期须回国的大陆学人在海外信主后,返国后将面临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应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并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 首先,应告诉他们,与神建立个人关系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若因顾忌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不敢信主,是因小失大,是很不值得的。鼓励他们抛开顾虑,决志信主。如果他们不愿公开,也可在私下决志受洗。 第二,回国后是否要公开自己的基督徒身分,让
他们在祷告中寻求神亲自的带领。主耶稣差遣门徒时吩咐说:“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有人在这城里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里去。”(太十16,23)主耶稣并没有吩咐门徒一律冲上去为祂殉道。是否殉道,何时、何地殉道,主都有计划。回国后,如果主的旨意是要公开身分,就大胆公开,作光作盐;如果主说暂时不公开,就不必在公众面前主动宣称自己是基督徒,而要努力在此特殊条件下为主作公开身分后不易作的工。但如果有人主动询及我们,就不要否认自己的基督徒身分。就我们所知,这几年在海外信主又陆续回国的信徒中,他们按主的旨意,有的公开,有的没有公开,有的先未公开,随后才公开,都蒙主的赐福。 〖第八课培训门徒〗 1."因信称义”,信是得救的惟一条件,这是对的。但什么是“信”呢?信不应该只是理性的认知,承认耶稣是神;信更是一种由正确的认知而产生的意志的降服和生命的委身。既知道耶稣是道路、真理、生命、知道祂为我们的罪舍命,我们当然就要立志依靠、顺服祂,跟随祂。所以,对慕道友谈舍己、背十字架等并不是在“信”之外附加了什么条件,而是把“信”具体化。 不要怕把慕道友
吓跑。主耶稣说:“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你们哪一个要盖一座楼,不先坐下算计花费,能盖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见的人都笑话他,说:‘这个人开了工,却不能完工。’”(路十四27-30)信主后的舍己、背十字架,并非凭己力挣扎,乃全靠圣灵的带领。 如果一个人只愿接受耶稣为救主,而不愿祂成为生命的主,即只愿耶稣成就他个人的计划而不愿把自己纳入神的计划,恐怕很难成为一名真基督徒。如果门徒的标准会把他吓跑,何足惜哉?虽然从立志跟随主到实际跟随主是一生追求的过程,立了志不一定就能行出来,但有了这样的心志,才易与跟进工作衔接。 2.真正重生得救的人是不会失去救恩的。但是,决志信主的人不一定都重生得救了,这要取决于他对“信”的理解(见答案一),应该透过及时的培训工作帮助每一个决志的人成为重生得救的人。 其二,即使决志者对“信”认识清楚,真正重生得救了,也需要及时跟进,使他在真道上扎根,把信仰落实到生活的各个层面,他就会积极参与福音事工,使拯救灵魂与门徒培训相互促进。反之,如一位弟兄所说:“信主前,很多人都关心我,信主后反倒没人理我了。早知如此,还不如一
直当慕道友呢!”不仅决志者灵性长进缓慢,而且不能有生力军源源不断地加入拯救灵魂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