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四章 小组活动的设计

教会崇拜及活动设计 by 江茂松

对某些人而言,一个有着基督徒团契的团体正是一个遇见和自己相同的一群人的地方,或许在这里找到婚姻的对象,或者只是在这里找到乐趣。对有些人,这里可能是在忙乱纷扰的世界中,提供歇息的避风港。而对某些人而言,这里是他们可以学习圣经的地方。的确,以上这些人都可以在基督徒团契中满足他们的目标,然而,他们却未看清基督徒团契的真正意义,他们并未看见基督徒团契的整体面貌。

〖小组的目标〗

基督徒团契团体的目标不外乎借着基督徒彼此协助,在基督徒团契中荣耀上帝,仔细区分,则包括以下层面:

1.见证上帝的伟大,祂的公义及怜悯(布道);

2.成为耶稣基督的门徒,与众信徒一同跟随(门徒)

3.参与普世传福音事工(宣教)

我们相信有效的小能够提供达成以上目标的重要工具。较大的团体可以增强团体的合一性,并提供教会有形的教导及发展。但只有在小组里面,信徒才能成为门徒。小组独具一格的个人特质,能够装备基督徒属灵的品格,如此一来,他们可以在顺服基督旨意之下行事为人。

品格的装备及顺服中的行动,正如同箭与弓,两者都要能够击中目标。所以我们呼吁基督徒首当跟随耶稣,然后才能成为基督的样式。可是若我们不遵行上帝的话语,那我们是不可能成为基督的样式。

如果一个团体光只是注意自己,而不能活出上帝话语,那它终将发现,甚至连本身所拥有的真理,都会消失无踪,或是变得枯燥无味。相同的,一个团体如果光只知道事工,而不在上帝话语中成长(不是只有知识上的了解),则会发现,事工是以他们为中心,而不是上帝为中心。

〖小组的发展阶段〗

小组是由人组成的,而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每一个人的期望、恐惧、背景及人格都是不同的。作为小组的领袖,我们的目标是要将这些差异紧密的整合在一起,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带领小组时,我们所面对的问题是,「你如何帮助他们由一个松散的个人集合体,变成一个结合紧密的团体?」在开始面对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必须想到,当小组成员接近小组,准备跟其它人互动之时,他们会想些什么?从小组的第一步开始,他们将经历不同的小组发展阶段。

正如同一个人经历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成人期到老人期,小组也经过不同的成长阶段。小组成长阶段可分为勘查、过渡、行动及结束等四个阶段。不同的小组成长的速度不一,但无论是快或慢,当基督借着小组在世界中施行祂的旨意,每一个小组都是朝向基督的样式成长。让我们进一步看看小组的每一个成长阶段。

〖了解小组成员〗

通常人们参与一个团体,都是为了想跟别人在一起,以完成某些目标。而当他们参加这个团体之初,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团体是否适合他们,这时候,就进入勘查阶段。在这阶段,他们会思考,是否能跟大家处得来?能不能接纳他们?别人是否和我一样投入?我能期待别人什么?我又能给别人什么?

阶段

勘查

过渡

行动

结束

小组成员的想法

我是否属于这里?

小组对我的期望是什么?

我能期望别人什么?

我能信赖这个小组吗?

这到底是谁的小组?

这是一个有作为的小组吗?

让我们作一些事情。

我愿意冒险,为别人付出。

这一切值得吗?

关于别人、神以及别人,我学到什么?

小组成员的感觉

期待

焦虑

兴奋

缺乏热忱

紧张的开始

焦虑

缺乏耐心

接纳

决心

温暖

自由

温暖

尊重

欣赏

伤感

小组成员的行动

提供消息

主动接纳别人

断断续续的出席

容易被激怒

提供个人信息

分享积极的感觉

分派领导责任

愿意冒险

提出回馈

表现爱和尊敬

表现对别人的欣赏。

领袖行动及态度

同理心

温暖

具体的表达

关心

积极沟通

同理心

鼓励

面对

自我表白

保持弹性

挑战

支持

提出回馈

冒险

确保目标清楚

反省

回顾

强化小组收获

感恩

领袖计划的活动

自我了解的分享

社交活动

一对一时间

互信的建立

自我表明

订立小组契约

建立祷告同伴

愿意冒险

对外事工

恩赐的肯定

回馈

回顾

庆祝

交换礼物



在第一阶段,小组成员心中存着焦虑及不确定的感觉。然而如果帮助他明白借着小组能得到的益处,则会带给组员兴奋及期待之情。这种复杂胶着的情绪容易让小组成员退缩,而变得不愿意分享或投入,纵使他们原本十分愿意主动参与的。如此一来,谈话的内容会集中在较不敏感的话题。对小组的期待会成为:「我只是想有个好的团契。」或者「我在找一个真的想在教会作些事情的小组。」小组成员彼此交换个人的基本资料,如姓名、专长、地址、家庭成员。这是小组开始,彼此认识的阶段。经过几次聚集以后,小组组员通常都能知道一些彼此的资料。

虽然如此,紧接着,初初见面的热情逐渐开始消退。我们开始看到那些让我们生气的人或事。我们觉得,那位领袖也不是我们期望的样子,我们认为他应该更主动或少主动一些。这类的问题慢慢的被提出:到底谁是领袖?领袖应该作些什么?难道这是某某人专属的小组?还是这是我们大家的小组?起初的期望落空了,热忱也消退了,恐惧渐渐产生,内心觉得,这个小组跟我期望的完全不一样。有些组员开始犹疑要不要进一步投入。有些人甚至变得不信任自己不喜欢的人。幸运的是,大部分的组员会选择留下来,共同面对难题。虽然如此,有些人还是会变成方便才来参加,还有些人从此就不来参加了。甚至有些小组由于问题太大,难以解决,而成员也不愿参与面对问题,于是就停止了。

过渡阶段不是一个轻松容易的阶段。成员面对发生的事情,变得缺乏耐心,而且容易被激怒。我们一方面害怕被拒绝,另一方面对那些不愿意分享的组员又觉得沮丧。有人或许会问:「为什么他们不要多参与些?」此时,可能也有人在怀疑:「我们到底在参与什么?我么到底在干什么?」

虽然如此,我们必须牢牢记住,对小组而言,过渡阶段不是冲突的阶段,而是组员更深入彼此了解的契机。借着这个过渡阶段,帮助我们看见我们彼此对这个小组的认同。事实上,一个「绝无冲突」的小组并非常态。当渡过过渡阶段,我们会发展出对小组的向心力,每个成员都感觉对小组的归属感。大家互相诉说内心对小组的期许(通常是经过挫折后,对小组较成熟的期望。),此时,小组开始朝向另一个阶段发展,朝着某些目标前进。

这个行动阶段的开始,通常是当小组成员愿意说:「我们能作什么?我们如何才能成功的达成目标?让我们开始吧。」其实,看看小组的发展,并不一定需要等到所有问题解决,小组成员完全彼此接纳之后,才能往前迈进。对小组的投入本身就能够帮助成员逐渐达到共识,朝向目标发展,并解决彼此之间的冲突。当我们能够彼此认同之时,我们会觉得更安全、更自由的成为自己并发觉自己。在这种彼此接纳的气氛,彼此能够更容易的分享积极的感觉(就像是『我真的关心您』)而不会有怕被拒绝的恐惧。在这个阶段,我们也能自由的对别人的恩赐给予肯定。在这阶段,有一种开放的感觉,彼此能够试着在事工上使用自己的恩赐,并且再使用恩赐时,获得成长,偶而也在失败中获得成长。在这时候,小组成为「我们的小组」,每一位成员按着不同的恩赐彼此带领,帮助小组的运作。

在这里必须要提醒的是,小组并非在这个阶段才有所谓的宣教的表现,事实上,宣教,对外的事工,必须存在小组的每个阶段。只是在这个行动的阶段,宣教的功能才获得充分的发挥。

由于学年的结束、成员的搬家或是团体解散,小组走向最后一个阶段-结束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问自己:「我们曾经完成什么?值得吗?」在这阶段,常会对未完成的事情,感觉难过。但也对过去在一起,共同事奉的时间感觉十分温馨。结束的阶段包含十分复杂的情绪-伤感,因为小组快要结束了;喜乐,因为上帝在我们中间成就的大事。

〖帮助小组经过发展阶段〗

「既然如此,那我如何帮助小组顺利经过开始到结束的阶段呢?我曾经参加一个小组,在过渡阶段就结束的,我可不希望历史重演。」让我们好好看看每一个阶段,并看看一位领袖能作什么,以帮助小组朝向目标发展。

领袖本身并不能决定一个小组发展的方向,但可以促进小组的发展。在勘查阶段存在着不确定感觉时,领袖必须清楚说出小组的基本要求,(例如开会的时间、地点)若能提出具体的方向,能够帮助成员在小组中得着安全感。

在这个时候,我们不是要当个不分青红皂白、扫平障碍的推土机,我们必须表现对成员的尊敬及关怀。我们的举止及话语都在告诉人:「你是属于这里的。」我们必须要听小组成员语言及非语言的表达(像是姿势、表情等等),这能够帮助我们与组员的沟通。

当人们看见别人觉得他们的意见十分重要时,他们就更愿意与人分享并愿意更多参与小组活动。当这样的参与逐渐增加时,小组逐渐的进入过渡阶段。在过渡阶段产生的恐惧以及不安的感觉,正意味着需要仔细的倾听,也意味着必须要问些问题以探索问题背后的因素。

当消极的反应产生时,我们不需要采取防卫态度,而是要问自己:「他说的内容是什么?」「是什么因素让我们停滞不前?」「他这样说对吗?」单纯的问问小组,以澄清问题的真相。我们不要遗漏问题背后的原因及感觉。倾听并且鼓励人们说出他们的意见,这能够帮助彼此勇敢说出内心的感受及事情发生的原委。

对领袖而言,安排时间,与小组成员个别面谈也十分重要,可以帮助了解学校上课的情形?他们的家庭生活?周末时间的安排等等,最重要的就是倾听、倾听、倾听。

当你越来越了解他们,你也可以开始充满爱心的和他们正面谈谈,你发现他们对小组的态度、参加小组活动以及人际关系的问题。当人们知道我们确实的关心他,那他会把正面的问题当成关心的意义,而不当成对他的攻击。我们希望能够为他们的益处帮助他们,当然有时候也是为小组的益处。

领袖也需要建立小组分享的气氛。人们分享的深度通常不会超过领袖指定的深度。所以我们必须建立合适的分享气氛,这也包括建立参与小组的深度。如果我们只是分享我们的工作,家里的小猫小狗,小组成员也会分享这类鸡毛蒜皮的事。

因为在过渡的阶段,有太多影响的因素,所以领袖必须要保持适当的弹性。例如事先的计划的确很重要,但却不能成为唯一的指引。改变计划比改变人的反应容易多了。随时注意一些讯息,这些讯息可能说明有些人只是袖手旁观而已。依照实际情况,有时候需要随时更动计划。

朝向行动阶段前进可以是充满乐趣的阶段,因为此时小组已准备好向前迈进。「让我们一起作!」这时候,小组组员已经愿意担负责任。而且小组也开始深一层的互动,彼此帮助在个别的恩赐中成长,在失败中,我们亦彼此扶持。

可是这时候也不容领袖稍做松懈,这时候正是领袖需要帮助小组保持明确意向的重要时刻。我们可能需要继续界定并陈明小组的目标。在这个阶段,小组领袖常常容易陷入事先未订定的目标。的确,跟随着既定的发展行程,带领小组发展到如今的地步,我们觉得稳多了,可是小组继续往前发展的方向是哪里?我们已经一同走过一段日子,经过一起挣扎成长的时光,小组真的是属于大家的了。我们一起庆祝组员的喜乐,也一起在彼此的伤心难过中共同哭泣。我们一起成长,也一起跌倒,在跌倒时,我们分析原因,起来重新出发。

行动的确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阶段,但却不意味这是个容易的阶段。

当结束的阶段来临,领袖可以带领小组成员回顾上帝在小组中成就的大事。回想起来,有些成长是逐渐产生,以致于我们未曾发觉其中的变化。回顾过去可以帮助我们享受这些成长的喜乐。

这时候也是小组组员互相肯定及感谢上帝大能作为在小组中施行的时刻。在这时候,我们也为彼此既将分离后的日子祷告。

感觉难过,这是一定的。曾经在我们身边,对我们十分重要的人们即将离开,以后相聚的机会变得有限。虽然如此,领袖可以指出积极的一面。上帝使用我们,在别人的成长中有分,祂使用我们达成团体的目标。而且祂已经装备我们朝向新的领域,作为一位感恩、成长的人,我们勇敢迈进。

〖小组生活的基础〗

从圣经中基督徒团体的模式,我们可以看见如图的四个小组生活的要素。这四个要素包括:

1.培育:蒙上帝喂养以长成基督的样式。培育的目标是冀望心智及灵命成长,渐有基督的样式。早期基督徒有使徒教导的培育。在我们的小组,培育是透过圣经研读获得的。然而,我们的心智、灵命也可借着研读优良的基督教文学、听听专题演讲、听听录音带或是借着基督徒彼此的分享从上帝的领受,而得到培育。

2.崇拜:就是借着定睛上帝属性、作为及言语,赞美、荣耀上帝。崇拜是尊崇上帝,因为祂爱我们,是我们奇妙的天父。崇拜的目标是为要将喜乐带到上帝面前。

在早期教会的基督徒都存着「敬畏的心」他们定期的到圣殿,就是为了敬拜上帝。除了圣殿以外,他们也在家庭敬拜上帝。一个小组不只能在祷告中敬拜,也能在唱诗、读经或者诵读赞美诗敬拜上帝。

3.团契:是以我们的基督徒经验为中心,建立彼此团契的关系。早期教会成为团契,因为他们拥有的得救经验是相同的。借着不同的分享经验,他们的团契继续增长,这些分享包括家庭中的擘饼、贩卖及分享个人财产以及圣殿中共同的崇拜经验。

团契的目标在爱中连接小组成员,以建立他们成为合一的肢体。这样的团契发生在人们分享彼此的需要、承认错误、互相背负重担、彼此肯定及发挥属灵恩赐、相互鼓励、相互倾听及彼此代祷。当一个团体共同朝见上帝,他们就会在基督肢体中彼此更为亲近。

4.宣教:就是出去与需要的人分享基督大爱的福音。

宣教是实践上帝的爱和大能以改变个人及社会。这样的观念远比平常所谓的宣教来得更广义。小组的宣教包括任何对外的事工,例如协助未婚妈妈得到收入照顾孩子,这包括各种形式的布道事工。

宣教的目标在帮助人认识上帝,并成为基督的样式。宣教事工从就近的人群中开始,而至于地极。

〖小组动力的十项原则〗

以上所提小组生活的四个要素并非各自独立,彼此没有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以下十个原则正是促进这四个要素发展的重要原则。

原则一、分享基督徒经验是团契的基础

原则二、建立团契能强化小组认同感

原则三、祷告同伴是小组强化团契精神的基本结构

原则四、一起娱乐能促进小组齐心祷告

原则五、培育能提供宣教的动力

原则六、崇拜是对培育的响应

原则七、崇拜能使小组以神为中心而彼此建立,并导向宣教行动

原则八、小组若是积极从事宣教,则小组团契也得增强,反之则否

原则九、表现合一的小组誓约能巩固使命感并澄明宣教行动

原则十、好的结束带来好的开始



若要选择合适小组活动方式,请至小组活动。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对某些人而言,一个有着基督徒团契的团体正是一个遇见和自己相同的一群人的地方,或许在这里找到婚姻的对象,或者只是在这里找到乐趣。对有些人,这里可能是在忙乱纷扰的世界中,提供歇息的避风港。而对某些人而言,这里是他们可以学习圣经的地方。的确,以上这些人都可以在基督徒团契中满足他们的目标,然而,他们却未看清基督徒团契的真正意义,他们并未看见基督徒团契的整体面貌。 〖小组的目标〗 基督徒团契团体的目标不外乎借着基督徒彼此协助,在基督徒团契中荣耀上帝,仔细区分,则包括以下层面: 1.见证上帝的伟大,祂的公义及怜悯(布道); 2.成为耶稣基督的门徒,与众信徒一同跟随(门徒) 3.参与普世传福音事工(宣教) 我们相信有效的小能够提供达成以上目标的重要工具。较大的团体可以增强团体的合一性,并提供教会有形的教导及发展。但只有在小组里面,信徒才能成为门徒。小组独具一格的个人特质,能够装备基督徒属灵的品格,如此一来,他们可以在顺服基督旨意之下行事为人。 品格的装备及顺服中的行动,正如同箭与弓,两者都要能够击中目标。所以我们呼吁基督徒首当跟随耶稣,然后才能成为基督的样式。可是若我们不遵行上帝的话语
,那我们是不可能成为基督的样式。 如果一个团体光只是注意自己,而不能活出上帝话语,那它终将发现,甚至连本身所拥有的真理,都会消失无踪,或是变得枯燥无味。相同的,一个团体如果光只知道事工,而不在上帝话语中成长(不是只有知识上的了解),则会发现,事工是以他们为中心,而不是上帝为中心。 〖小组的发展阶段〗 小组是由人组成的,而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每一个人的期望、恐惧、背景及人格都是不同的。作为小组的领袖,我们的目标是要将这些差异紧密的整合在一起,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带领小组时,我们所面对的问题是,「你如何帮助他们由一个松散的个人集合体,变成一个结合紧密的团体?」在开始面对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必须想到,当小组成员接近小组,准备跟其它人互动之时,他们会想些什么?从小组的第一步开始,他们将经历不同的小组发展阶段。 正如同一个人经历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成人期到老人期,小组也经过不同的成长阶段。小组成长阶段可分为勘查、过渡、行动及结束等四个阶段。不同的小组成长的速度不一,但无论是快或慢,当基督借着小组在世界中施行祂的旨意,每一个小组都是朝向基督的样式成长。让我们进一步看看小组的每一个成
长阶段。 〖了解小组成员〗 通常人们参与一个团体,都是为了想跟别人在一起,以完成某些目标。而当他们参加这个团体之初,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团体是否适合他们,这时候,就进入勘查阶段。在这阶段,他们会思考,是否能跟大家处得来?能不能接纳他们?别人是否和我一样投入?我能期待别人什么?我又能给别人什么? 阶段 勘查 过渡 行动 结束 小组成员的想法 我是否属于这里? 小组对我的期望是什么? 我能期望别人什么? 我能信赖这个小组吗? 这到底是谁的小组? 这是一个有作为的小组吗? 让我们作一些事情。 我愿意冒险,为别人付出。 这一切值得吗? 关于别人、神以及别人,我学到什么? 小组成员的感觉 期待 焦虑 兴奋 缺乏热忱 紧张的开始 焦虑 缺乏耐心 接纳 决心 温暖 自由 温暖 尊重 欣赏 伤感 小组成员的行动 提供消息 主动接纳别人 断断续续的出席 容易被激怒 提供个人信息 分享积极的感觉 分派领导责任 愿意冒险 提出回馈 表现爱和尊敬 表现对别人的欣赏。 领袖行动及态度 同理心 温暖 具体的表达 关心
积极沟通 同理心 鼓励 面对 自我表白 保持弹性 挑战 支持 提出回馈 冒险 确保目标清楚 反省 回顾 强化小组收获 感恩 领袖计划的活动 自我了解的分享 社交活动 一对一时间 互信的建立 自我表明 订立小组契约 建立祷告同伴 愿意冒险 对外事工 恩赐的肯定 回馈 回顾 庆祝 交换礼物 在第一阶段,小组成员心中存着焦虑及不确定的感觉。然而如果帮助他明白借着小组能得到的益处,则会带给组员兴奋及期待之情。这种复杂胶着的情绪容易让小组成员退缩,而变得不愿意分享或投入,纵使他们原本十分愿意主动参与的。如此一来,谈话的内容会集中在较不敏感的话题。对小组的期待会成为:「我只是想有个好的团契。」或者「我在找一个真的想在教会作些事情的小组。」小组成员彼此交换个人的基本资料,如姓名、专长、地址、家庭成员。这是小组开始,彼此认识的阶段。经过几次聚集以后,小组组员通常都能知道一些彼此的资料。 虽然如此,紧接着,初初见面的热情逐渐开始消退。我们开始看到那些让我们生气的人或事。我们觉得,那位领袖也不是我们期望的样子,我们认为他应该更主动或少主
动一些。这类的问题慢慢的被提出:到底谁是领袖?领袖应该作些什么?难道这是某某人专属的小组?还是这是我们大家的小组?起初的期望落空了,热忱也消退了,恐惧渐渐产生,内心觉得,这个小组跟我期望的完全不一样。有些组员开始犹疑要不要进一步投入。有些人甚至变得不信任自己不喜欢的人。幸运的是,大部分的组员会选择留下来,共同面对难题。虽然如此,有些人还是会变成方便才来参加,还有些人从此就不来参加了。甚至有些小组由于问题太大,难以解决,而成员也不愿参与面对问题,于是就停止了。 过渡阶段不是一个轻松容易的阶段。成员面对发生的事情,变得缺乏耐心,而且容易被激怒。我们一方面害怕被拒绝,另一方面对那些不愿意分享的组员又觉得沮丧。有人或许会问:「为什么他们不要多参与些?」此时,可能也有人在怀疑:「我们到底在参与什么?我么到底在干什么?」 虽然如此,我们必须牢牢记住,对小组而言,过渡阶段不是冲突的阶段,而是组员更深入彼此了解的契机。借着这个过渡阶段,帮助我们看见我们彼此对这个小组的认同。事实上,一个「绝无冲突」的小组并非常态。当渡过过渡阶段,我们会发展出对小组的向心力,每个成员都感觉对小组的归属感。大家互相诉说
内心对小组的期许(通常是经过挫折后,对小组较成熟的期望。),此时,小组开始朝向另一个阶段发展,朝着某些目标前进。 这个行动阶段的开始,通常是当小组成员愿意说:「我们能作什么?我们如何才能成功的达成目标?让我们开始吧。」其实,看看小组的发展,并不一定需要等到所有问题解决,小组成员完全彼此接纳之后,才能往前迈进。对小组的投入本身就能够帮助成员逐渐达到共识,朝向目标发展,并解决彼此之间的冲突。当我们能够彼此认同之时,我们会觉得更安全、更自由的成为自己并发觉自己。在这种彼此接纳的气氛,彼此能够更容易的分享积极的感觉(就像是『我真的关心您』)而不会有怕被拒绝的恐惧。在这个阶段,我们也能自由的对别人的恩赐给予肯定。在这阶段,有一种开放的感觉,彼此能够试着在事工上使用自己的恩赐,并且再使用恩赐时,获得成长,偶而也在失败中获得成长。在这时候,小组成为「我们的小组」,每一位成员按着不同的恩赐彼此带领,帮助小组的运作。 在这里必须要提醒的是,小组并非在这个阶段才有所谓的宣教的表现,事实上,宣教,对外的事工,必须存在小组的每个阶段。只是在这个行动的阶段,宣教的功能才获得充分的发挥。 由于学年的结束、成
员的搬家或是团体解散,小组走向最后一个阶段-结束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问自己:「我们曾经完成什么?值得吗?」在这阶段,常会对未完成的事情,感觉难过。但也对过去在一起,共同事奉的时间感觉十分温馨。结束的阶段包含十分复杂的情绪-伤感,因为小组快要结束了;喜乐,因为上帝在我们中间成就的大事。 〖帮助小组经过发展阶段〗 「既然如此,那我如何帮助小组顺利经过开始到结束的阶段呢?我曾经参加一个小组,在过渡阶段就结束的,我可不希望历史重演。」让我们好好看看每一个阶段,并看看一位领袖能作什么,以帮助小组朝向目标发展。 领袖本身并不能决定一个小组发展的方向,但可以促进小组的发展。在勘查阶段存在着不确定感觉时,领袖必须清楚说出小组的基本要求,(例如开会的时间、地点)若能提出具体的方向,能够帮助成员在小组中得着安全感。 在这个时候,我们不是要当个不分青红皂白、扫平障碍的推土机,我们必须表现对成员的尊敬及关怀。我们的举止及话语都在告诉人:「你是属于这里的。」我们必须要听小组成员语言及非语言的表达(像是姿势、表情等等),这能够帮助我们与组员的沟通。 当人们看见别人觉得他们的意见十分重要时,他们就更愿意
与人分享并愿意更多参与小组活动。当这样的参与逐渐增加时,小组逐渐的进入过渡阶段。在过渡阶段产生的恐惧以及不安的感觉,正意味着需要仔细的倾听,也意味着必须要问些问题以探索问题背后的因素。 当消极的反应产生时,我们不需要采取防卫态度,而是要问自己:「他说的内容是什么?」「是什么因素让我们停滞不前?」「他这样说对吗?」单纯的问问小组,以澄清问题的真相。我们不要遗漏问题背后的原因及感觉。倾听并且鼓励人们说出他们的意见,这能够帮助彼此勇敢说出内心的感受及事情发生的原委。 对领袖而言,安排时间,与小组成员个别面谈也十分重要,可以帮助了解学校上课的情形?他们的家庭生活?周末时间的安排等等,最重要的就是倾听、倾听、倾听。 当你越来越了解他们,你也可以开始充满爱心的和他们正面谈谈,你发现他们对小组的态度、参加小组活动以及人际关系的问题。当人们知道我们确实的关心他,那他会把正面的问题当成关心的意义,而不当成对他的攻击。我们希望能够为他们的益处帮助他们,当然有时候也是为小组的益处。 领袖也需要建立小组分享的气氛。人们分享的深度通常不会超过领袖指定的深度。所以我们必须建立合适的分享气氛,这也包括建立参
与小组的深度。如果我们只是分享我们的工作,家里的小猫小狗,小组成员也会分享这类鸡毛蒜皮的事。 因为在过渡的阶段,有太多影响的因素,所以领袖必须要保持适当的弹性。例如事先的计划的确很重要,但却不能成为唯一的指引。改变计划比改变人的反应容易多了。随时注意一些讯息,这些讯息可能说明有些人只是袖手旁观而已。依照实际情况,有时候需要随时更动计划。 朝向行动阶段前进可以是充满乐趣的阶段,因为此时小组已准备好向前迈进。「让我们一起作!」这时候,小组组员已经愿意担负责任。而且小组也开始深一层的互动,彼此帮助在个别的恩赐中成长,在失败中,我们亦彼此扶持。 可是这时候也不容领袖稍做松懈,这时候正是领袖需要帮助小组保持明确意向的重要时刻。我们可能需要继续界定并陈明小组的目标。在这个阶段,小组领袖常常容易陷入事先未订定的目标。的确,跟随着既定的发展行程,带领小组发展到如今的地步,我们觉得稳多了,可是小组继续往前发展的方向是哪里?我们已经一同走过一段日子,经过一起挣扎成长的时光,小组真的是属于大家的了。我们一起庆祝组员的喜乐,也一起在彼此的伤心难过中共同哭泣。我们一起成长,也一起跌倒,在跌倒时,我们分析原
因,起来重新出发。 行动的确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阶段,但却不意味这是个容易的阶段。 当结束的阶段来临,领袖可以带领小组成员回顾上帝在小组中成就的大事。回想起来,有些成长是逐渐产生,以致于我们未曾发觉其中的变化。回顾过去可以帮助我们享受这些成长的喜乐。 这时候也是小组组员互相肯定及感谢上帝大能作为在小组中施行的时刻。在这时候,我们也为彼此既将分离后的日子祷告。 感觉难过,这是一定的。曾经在我们身边,对我们十分重要的人们即将离开,以后相聚的机会变得有限。虽然如此,领袖可以指出积极的一面。上帝使用我们,在别人的成长中有分,祂使用我们达成团体的目标。而且祂已经装备我们朝向新的领域,作为一位感恩、成长的人,我们勇敢迈进。 〖小组生活的基础〗 从圣经中基督徒团体的模式,我们可以看见如图的四个小组生活的要素。这四个要素包括: 1.培育:蒙上帝喂养以长成基督的样式。培育的目标是冀望心智及灵命成长,渐有基督的样式。早期基督徒有使徒教导的培育。在我们的小组,培育是透过圣经研读获得的。然而,我们的心智、灵命也可借着研读优良的基督教文学、听听专题演讲、听听录音带或是借着基督徒彼此的分享从上帝的领受,
而得到培育。 2.崇拜:就是借着定睛上帝属性、作为及言语,赞美、荣耀上帝。崇拜是尊崇上帝,因为祂爱我们,是我们奇妙的天父。崇拜的目标是为要将喜乐带到上帝面前。 在早期教会的基督徒都存着「敬畏的心」他们定期的到圣殿,就是为了敬拜上帝。除了圣殿以外,他们也在家庭敬拜上帝。一个小组不只能在祷告中敬拜,也能在唱诗、读经或者诵读赞美诗敬拜上帝。 3.团契:是以我们的基督徒经验为中心,建立彼此团契的关系。早期教会成为团契,因为他们拥有的得救经验是相同的。借着不同的分享经验,他们的团契继续增长,这些分享包括家庭中的擘饼、贩卖及分享个人财产以及圣殿中共同的崇拜经验。 团契的目标在爱中连接小组成员,以建立他们成为合一的肢体。这样的团契发生在人们分享彼此的需要、承认错误、互相背负重担、彼此肯定及发挥属灵恩赐、相互鼓励、相互倾听及彼此代祷。当一个团体共同朝见上帝,他们就会在基督肢体中彼此更为亲近。 4.宣教:就是出去与需要的人分享基督大爱的福音。 宣教是实践上帝的爱和大能以改变个人及社会。这样的观念远比平常所谓的宣教来得更广义。小组的宣教包括任何对外的事工,例如协助未婚妈妈得到收入照顾孩子,这包
括各种形式的布道事工。 宣教的目标在帮助人认识上帝,并成为基督的样式。宣教事工从就近的人群中开始,而至于地极。 〖小组动力的十项原则〗 以上所提小组生活的四个要素并非各自独立,彼此没有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以下十个原则正是促进这四个要素发展的重要原则。 原则一、分享基督徒经验是团契的基础 原则二、建立团契能强化小组认同感 原则三、祷告同伴是小组强化团契精神的基本结构 原则四、一起娱乐能促进小组齐心祷告 原则五、培育能提供宣教的动力 原则六、崇拜是对培育的响应 原则七、崇拜能使小组以神为中心而彼此建立,并导向宣教行动 原则八、小组若是积极从事宣教,则小组团契也得增强,反之则否 原则九、表现合一的小组誓约能巩固使命感并澄明宣教行动 原则十、好的结束带来好的开始 若要选择合适小组活动方式,请至小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