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6 喜乐

生命的重整 by 巴刻

不受重视的操练

家居必有厨房,厨房常有柜台,今天在许多厨房柜台上,都放着一个胶瓶,瓶上贴有「喜乐」字样──说得精确一点,是「柠檬清新喜乐」﹙LemonFreshJoy﹚。瓶内装看什么﹖是洗洁精,供洗碗碟用的。

为什么称洗洁精为「喜乐」﹖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喜乐」是一个富动感的词。它使人感到愉快。洗碗碟的时候,确需要愉快的感觉。此词带来这种效果,因为它与我们心中的愿望相连。我们要喜乐。神造我们,是要给我们喜乐。人类的价值,有时可从一句黑人谚语中得到肯定:「神所造的,乃有用处。」同样,我们也可以用另一句话来肯定人生的真正目标:「神造人,不是要他们受苦。」我们若感苦恼,是因为自行选择了抗拒喜乐。那不变的事实是,神自始已为我们预备了喜乐。



喜乐是神的心意

让我清楚说明这一点。圣经告诉我们,神创造人类,是要他们得享喜乐。「人生主要目的是荣耀神,并[借着荣耀神]享受永远与祂同在。」﹙韦敏斯德简短要理问答第一条答案﹚神自始已为人预备了喜乐。神的旨意,是要我们享受祂,一方面直接享受与祂面对面相交,一方面间接享受祂所创造的万物。试看看神赐给亚当与夏娃的地上乐园﹙伊甸园﹚,我们就不难领略祂这个心意了;天气转凉,神还亲身在那园中行走。诗篇作者从灵性低潮中苏醒过来,便宣告说:「然而我常与祢同在,祢撬看我的右手。你要以祢的训言引导我,以后必接我到荣耀里。除祢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祢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神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我亲近神是与我有益」﹙诗七三23-28﹚。这里所表达的思想跟诗篇四十三篇四节的差不多,在该节经文里,诗人提到「我最喜乐的神」。新约圣经告诉我们,我们因在基督里的救赎和新生,便能免去在亚当里被定罪以至于死﹙参罗五12-19;林前一五21及其后经节﹚,同时神「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提前六17﹚,而那些得荣耀的圣徒更永远以神为乐,永远敬慕祂﹙参启七9-17,二一1-4,二二1-5﹚。这样看来,虽然由于撒但的恶意破坏和人类本身的罪,人难以享受真正的喜乐,但神的救赎行动证明了祂原先的心意就是要人享受喜乐,也因看祂的拯救,人类得以重拾喜乐。神始终不变的目标,是要赐喜乐予世人。

新约圣经帮助我们进一步明白这个真理。约翰福音揭示圣父、圣子与圣灵彼此间互爱互重的关系;祂们在这关系的维系下,结合成为三位一体的永恒真神﹙参约二16及其后经节,四34,五19-30,人38-40,一二27及其后经节,一三31及其后经节,一四31,一六13-15﹚。同时,在同一卷福音书里,耶稣祷告父神,祈求祂的门徒「合而为一;……在我们里面,……像我们合而为一。我在他们里面,你在我里面」﹙约一七21-23﹚。祂愿望「他们心里充满我的喜乐」﹙13节﹚。神原来的旨意,是要人类分享三一圣者合一的喜乐;基督的福音宣告拯救人脱离罪恶,凡领受福音的人,都得蒙神的恩佑﹙参徒一四17;罗二4﹚,而这福音就是一项邀请,叫人借着悔改,信靠、敬拜神,得以进入三一真神的喜乐中。信徒惟有爱圣父与圣子,在那反映圣子对圣父的爱的感情中,才能至终得到丰盛的喜乐。但是,自我崇拜、违反律法、不信、不悔悟等罪不但使我们与神的喜乐隔绝,还促使我们陷入不虔不敬、永远沉沦的境地里﹙参约三16-21;罗一18至二16;启二二11-15﹚。然而福音的邀请依然有效,如果我们因为犯罪而失去现在与将来的喜乐,那就是咎由自取。

暂且停下来问一问自己:我是否时刻经历喜乐﹖喜乐是否在我生命里占中心地位﹖诗人雪莱﹙Shelley﹚这样写道:「我心中底稀客,/喜乐之灵」。他经历不到喜乐,我们并不感到奇怪,因为他是个偏执激烈的无神论者。不过,基督徒发觉,虽然在这个堕落纷乱的世界里,活着绝不是轻松好玩的,但只要对神的召唤作出回应,地上生活也可能成为「喜乐之旅」。喜乐是宝贵的──我们无需详细讨论喜乐如何宝贵。喜乐令你高声呼喊,叫你雀跃,使无意义的存在化为真实的生活。有喜乐,才算活过。喜乐带来泪水,你喜极而泣的时候,不是因为悲伤。记得我的儿子七八岁时,他热泪盈眶地在地上直打滚,喊叫着说:

「好开心啊!好开心啊!」为什么他会这样呢﹖因为他一生首次在兵兵球赛上击倒他爸爸,实在喜不自胜。我们常常谈到童年的极大欢乐,不错,童年的确快乐无比,但没有理由成年人就不可以有同样程度的喜乐的。本章要表明的,就是成年人的生活也可以像童年一般快乐,而且应该如此。

英国人互相问候的话足以证明喜乐的宝贵。美国人遇见朋友,通常说一声:「你好吗﹖近况如何﹖」英国人则一般说:「有什么开心事没有﹖」问得真好。你若关心另一个人,你便想知道:近日他有没有遇到什么事情,使他歌唱、欢呼和高与不已的﹖有时答案是「没有」,因为今日的世界缺乏喜乐。但如果这是一个人能够提供的唯一答案,那实在可悲。我要向正在阅读本书的你发出这个问题:「有什么开心的事没有﹖」如果你不得不答「没有」,那你的生活必然是贫乏的。

称心的生活以喜乐为中心。真实可信的基督教信仰──即荣耀神、改变世界的信仰──也以喜乐为中心。如鲁益师﹙C.S.Lewis﹚所说,喜乐是「天堂的要务」,同样,喜乐也是地上敬虔生活的要素。「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罗一四17﹚毫无喜乐的基督教信仰﹙缺乏喜乐是没法隐藏的﹚是一种障碍,叫人难以相信上述保罗的一句话,这样的信仰非但欠缺吸引力,更惹人反感;另一方面,喜乐满溢的基督教信仰却是最有力的宣传,能吸引人去相信福音的更新能力。因此,谁想有效地见证基督,还是作好属灵准备,努力钻研喜乐的艺术吧!

喜乐使基督徒的信仰显得可信,也赋予基督徒活力。尼希米安排了一天的时间,在耶路撒冷宣读讲解律法,民众听了,醒悟到他们过去多年来所犯的过错,都不禁哭起来。尼希米劝他们停止哭泣,反要欢欣庆祝:「你们去吃肥美的,喝甘甜的,有不能预备的,就分给他;……你们不要忧愁,因靠耶和华而得的喜乐是你们的力量。」﹙尼八10﹚半个世纪以前,希特拉从这段经文中抽取「凭喜乐得力量」的思想,使之成为希特拉青年运动的格言;这样把圣经观念世俗化虽然可怕,但其心理是健康的。遇到迫害的时候,总是喜乐的基督徒能够坚强地承受压力。在困难的时刻,喜乐的基督徒绝不灰心丧志,而且最能表现坚毅不屈的精神。因此,我们若想表明自己在主里刚强,就需要研究喜乐之道。

听完我这番话后,你是否心里焦急,巴不得马上寻求喜乐﹖还是感到恼怒﹖有些人反对每个人都可以有喜乐这种说法。「嗯,」他们说,「这或许适用于你,但于我无益;对我来说,这不过是讽刺罢了!」他们这样说,是因为感情上受到伤害。如果你心里伤痛,你很难相信你会有机会享受喜乐。若知道他人尝到喜乐,又想把喜乐传给你,你只感到苦涩、愤怒。

但对陷于失望、孤寂、沮丧、绝望中,或尝尽挫折、失败,感到恐惧、愤怒的读者,我想提出两点。

第一,基督徒本不是过去或现在遭遇的受害者,也不应把自己囚禁在过去或现在里。事实上,正在他们生命中运行的,是宽恕与新生的力量。在他们面前有确实的盼望,他们必得着拯救、更新与荣耀。终有一天,他们会尝到最丰盛的喜乐;他们实不应沮丧,以为将来绝不会比今天好。

第二,我们可以这么说,基督徒比其他人有较广阔的心怀;因为忧伤与喜乐,就像孤寂与盼望,或痛苦与平安一样,可以在他们生命里并存,这是不信基督的人所没法了解的。忧伤、孤寂与痛苦是受到目前处境所触发的感受,但信心能给信徒时刻带来喜乐、盼望与平安。这不是说,我们再不会感受到忧伤、孤寂与痛苦﹙这个想法是非人性的﹚,而是伴随着伤痛而来的,是另一种经验。今天的基督徒可以像许久以前的保罗一样,「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林后六10﹚。我们应该告诉忧愁的人,无论他们处于任何环境,神都赐予他们喜乐;因为这个保证对他们以及对任何人来说,都同样真确。



喜乐的榜样

保罗形容自己「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听来或许自相矛盾得叫人难以置信。可是,保罗的表现证明这是绝不夸张的事实,我们只要参看他所写的腓立比书就可以知道。腓立比书语调轻松、不拘礼节,不像加拉太书、罗马书或哥林多前书那样严肃拘谨。保罗写信给经他带领归主、并且成为他朋友的信徒,不是为了处理重大的信仰或生活实践问题,而是答谢他们的魄赠,谈谈自己的近况,鼓励他们在主里刚强,同时告知他们提摩太就快会到他们那里去。你我写信给朋友时,大概都会分忧多于分享快乐,但保罗的书信却从头到尾都洋溢看喜乐。这实在不可思议,因为保罗写此卷书信之时正身系罗马狱中,可能日夜由一名狱卒严密地看守看,而压在他头上的,正是可处以死刑的罪名!

腓立比书经常出现的关键词是「喜乐」。保罗称腓立比信徒为「我的喜乐」﹙四1﹚;他「欢欢喜喜」﹙一4﹚地为他们祈求;他们的馈赠,令他大大喜乐,因为他认为这有助他们的属灵长进﹙四10、17﹚;他劝勉众人同心,好使他的喜乐可以满足﹙二2﹚;基督的福音得以传开,尽管有时是出于错误的动机,他也感到欢喜﹙一18﹚;即使面对殉道的可能,他仍然有喜乐,并且告诉他的朋友,倘若他为主牺牲,他们也要同样喜乐﹙二17及其后经节﹚,但同时地也预期自己会获释,为「使你们在所信的道上又长进又喜乐;叫你们在基督耶稣里的欢乐,因我再到你们那里去,就越发加增。」﹙一25及其后经节﹚他在认为要结束这封信时写道:「弟兄们,我还有话说,你们要靠主喜乐」﹙三1﹚;其后发现他还有很多话未说,于是便继续写下去,最后又再次强调同一点:「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四4﹚请留意,他不是说「有时」,而是「常常」!要时刻喜乐,这不仅是鼓励,更是命令,听来确实有点叫人透不过气来。然而常常喜乐这个要求,是他自己身体力行的,他并没有吩咐腓立比的朋友去做连自己也办不到的事情。

保罗以喜乐面对的两个处境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一般人在这两种环境下,只会感到不快而不是喜乐。第一个处境,是经验到别人对自己不怀好意。保罗被囚于狱中,身为使徒,不能按着所领受的使命和传福音的本能,到各处去传扬基督的福音,无疑会产生挫败感。不过,这朵黑云是镶看银边的;各地基督徒因知道保罗如他自己所说,「为基督的缘故」受「捆锁」﹙一13﹚,都得着激励,比前更放胆公开见证基督。

保罗像其他好牧者一样,洞悉行动背后的动机,若得出「有的传基督……是出于好意;这一等是出于爱心,知道我是为辩明福音设立的」﹙一15及其后经节﹚。我们可以想象这些信徒向保罗传达口信,告诉他:「保罗,不要因为不能出来传道而烦恼,就让我们去传吧,你只管祷告,这样我们就可同心协力,推展福音的工作。」如此信息,是最有力的支持,最能鼓舞人心。

可是,还有另一些人,保罗也看透他们背后的动机:「有的传基督是出于嫉妒分争;……是出于结党,并不诚实,意思要加增我捆锁的苦楚。」﹙一15-17﹚这些人传福音是出于恶意。他们要使保罗难受,或许因为他们在一些重要论点上与保罗意见不一致,所以故意使人对保罗产生偏见,藉此夺去他的领导地位,又或者纯粹因为保罗丧失自由,不能像他们那样传福音。传扬基督道理的人,竟然以向伟大使徒保罗落井下石为乐,似乎叫人难以置信,但骄傲的传道者以卑劣手段对付那些他们认为妨碍自己的人,在教会历史上却是屡见不鲜,这种情形今天也不陌生。

请留意保罗的反应。他本来很容易如敌视他的人所愿望的,陷入自怜与痛苦之中。然而,他深懂一个我们每人都需要认识的道理:我们有自由不去选择别人为我们选定的感受。因此,他不让自己感到痛苦。「这有何妨呢﹖」他写道。「无论怎样,基督究竟被传开了。为此,我就欢喜」﹙一18﹚。

了不起吧!对──-而且是我们的榜样。别人对我们心怀恶意、行为卑劣,要我们难受,我们如何反应﹖我们成了斗争的对象,发觉周围的人想把自己拉下来,当如何应付﹖身为作者,别人尖刻地批评我的著作,我如何处理﹖从保罗身上我们学到,即使在这些时刻,我们仍可能享有喜乐平安。人家想我们有的反应,我们不一定要有。我们其实拥有比想象中更大的自由,可以随意选择自己的思想内容﹙参四8﹚。只要我们集中思想能令人开怀的事情,那些企图把我们推落痛苦深渊的人──

无论他们的敌意有多深,无论他们的影响力有多大,也无论我们在目前如何乏力改变现状──必不能动摇我们、使我们愁苦。

保罗生命中第二种得胜的喜乐更叫人惊讶,这喜乐透过腓立比书反映出来。他因为预期可能要为主殉道而充满喜乐。保罗知道,他的狱中生涯可能以死刑终结。他活在如此不明朗的前景底下,既盼望神帮助他,让他终得释放,但又不十分肯定﹙一19-26﹚。尽管如此,他仍满有喜乐。他知道,若果他离开世界,便是回到主的身旁,而无论发生何事,都是出于神的旨意。他可以说:「我以你们的信心为供献的祭物,我若被浇奠在其上」──换句话说,你们把生命献给神,我若以死相伴,并使你们所付出的得以完全──「也是喜乐,并且与你们众人一同喜乐」﹙二17﹚。他时刻活在危难的威胁下,仍有足够的轻松心情可以谈笑风生,好象他真有自由选择生或死,而且感到难于取舍﹙一21-24﹚!喜乐给他带来力量,使他能欣然正视死亡,如同面对生命一样。你可以吗﹖我可以吗﹖

在英国和美国,我们不会因为积极传扬基督教而受处决,但有一点绝对肯定的,就是部分阅读本书的人将来可能有一天会罹患癌症,蒙主宠召,藉此荣耀神。这个思想引起我们什么反应﹖是否感到寒心﹖癌是猛兽。但是,保罗显然可以面对癌症而仍能欢喜快乐。只要我们掌握他喜乐的秘诀,也能像他一样。



喜乐的命令

保罗的那种喜乐是圣洁、强烈、带激励作用而且涌流不息的。我们要有像他那样的喜乐

──这实际上是一项命令。「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重复是为加强语气,我们平日说话,也会如此﹚,你们要喜乐。」这不是一项选择,而是命令。保罗作为基督的正式代言人,给我们发出这个指示。这命令出于主自己。英文圣经新译本﹙NewEnglishBible﹚把这节经文译为:「我愿你们众人在主里喜乐。」福音译本﹙GoodNew,﹚译为「愿你们在……主里常常喜乐。」而根据古次比德译本﹙Goodspeed﹚,则是「再见,愿主常与你们同在。我再说,再见。」这几种译法都失却了原意。保罗的话不是仅仅表达挚诚的愿望,而是实际的指令,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喜乐。﹙上述这些打了折扣的译文,尽管按照希腊原文还可以勉强接受,但是「喜乐」一词在前文所表达的是这词的最完整意义,再加上行文的思路,足以表明这节经文极不可能纯粹表达保罗挚诚的愿望。﹚故此,实践喜乐,是一门我们必须学习的艺术。



喜乐的定义

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分辨基督徒的喜乐实际上是什么,而分辨过程的第一步骤,就是集中思想喜乐的本质。看来许多人就在这个问题上绊倒了,因此我准备从反面看手讨论,先消除一些错误观念。

第一,喜乐有别于乐趣与游戏。许多人「玩得开心」,寻得欢乐,却没有喜乐。你可以「尽情享受」,但仍然毫无喜乐。盲目地不停追求享乐﹙性爱、毒品、喝酒;玩意、娱乐、旅游﹚,可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最少在富裕的西方社会如是;这清楚反映出世人缺乏喜乐。基督徒若尝过在主里的喜乐,会知道伴着喜乐而来的,可以是无穷乐趣,但喜乐与乐趣是两回事。保罗在狱中毫无乐趣可享﹙这样说大概不会错﹚却十分喜乐。你可以有喜乐而无乐趣,同样也可以有乐趣而无喜乐。两者并无必然关系。

第二,喜乐不等-同性格开朗。喜乐的人不一定是欢欣满溢、总能在宴会中逗人乐、常有笑话提供、专门带动气氛、能使众人兴高采烈、有他﹙或她﹚在时绝无冷场的那种人。有些基督徒确是这样,但很多都不是,也永不会这样;这不过是性格问题,根本与喜乐无关。一个活跃好动的人可能尝不到喜乐,而一个低调又略带忧郁的人,没有人会说他开朗,却可以喜乐满溢。这真是好消息,因为如果喜乐只属于性格开朗的人,那么我半数的读者,还有我自己,都只好承认不够资格,永远与喜乐无缘。但事实上无论我们的性情如何不同,「在主里喜乐」的生命是我们每个人都叫以享有的。

记得我年轻的时候,那时我已是基督徒,听到一位受人尊敬的讲者特别强调说,好的基督徒拥有茶壶脸而不是咖啡壶脸。标准的英式茶壶是球形的,因此,茶壶脸是圆圆的,咧开嘴,露出灿烂的笑容。相反地,标准的英式咖啡壶是瘦长的,而咖啡壶脸也一样,带看严肃忧郁的表情。他这番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听后我照镜子,即感到颇为沮丧!但我想到讲员谈及的是人的面部轮廓,除非神给我们新的躯体,否则这是没法改变的,因此,不管我愿不愿意,我此生都要与我的咖啡壶脸为伴。这是否表示我没法尝到基督徒的喜乐,或不能将这种感受表达出来﹖绝对不是!讲员提到的一点,说每个基督徒都应该流露喜乐,是正确的,但他表达的方式错了。﹙说不定他因为自己拥有一张圆圆的茶壶脸而给误导了。﹚无论如何,这里要说的是,虽然有些人永不会高与得欢天喜地,但是不论是活跃开朗或沉默内向的人,都可以尝到神所赐的喜乐。

第三,喜乐不等于无忧无虑。我们常见一些广告,描绘已届适婚年龄的青年男女,一个个懒洋洋地躺在巴哈马群岛的海滩上;这些广告的目的,是要说服我们相信,喜乐之道是拋开一切,尽情享受美好的假期。许多人同意这个观点。但若然如此,那么假期一旦结束,你回到原来的岗位,面对种种责任、重担,以及磨人的生活──叫人沮丧的工作场所、难相处的同伴、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喜乐便会迅即消失,因为那时你已不再是无忧无虑了。这样看来,我们只能够在每年两三个星期的假期内,才享受得到喜乐。这是逃避主义者的喜乐观念;幸好这观念不正确。

主耶稣在被害之前,早已告知门徒神将要面临的遭遇。祂在遭犹大出卖、官兵捉拿的那一夜,也许是钉十字架前十二小时,曾经对门徒说:「这些事我已经对你们说了﹙即是说,你们若顺服我,就常在我的爱里﹚,是要叫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心里,并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约一五11﹚从这番话我们知道,祂当时心中是有喜乐的,虽然祂并非无忧无虑。同样,保罗在狱中,随时可能被即时处决,他绝非无忧无虑,然而却充满喜乐。耶稣与保罗虽面对死亡的威胁,仍然喜乐不减,继他们之后,千千万万的基督徒也有相同的实际体会,今天我们也可以如此。

何谓喜乐﹖我们已知道什么不是喜乐,现在是时候从正面去阐述喜乐的定义了。虽然我们所专注讨论的是属灵的喜乐,但如果能够先了解一般性的喜乐,对于属灵喜乐,我们就会有更深认识。以下是我给喜乐的定义。喜乐是心中之乐,它伴着某种惬意的感受而来。喜乐一词涵盖广阔的含意,从极度狂喜以至因满足而起的微微激动,都包括在内。韦氏词典的定义是:「因达致美善或期待美善而产生的愉悦与奋感受;……喜悦;狂喜;雀跃之情。」喜乐是亲身体验的一种状态,但它不仅是感受,而是一种心境。喜乐可以说是整个人的心境,是结合思想与感受而产生的全然欣快之情。从喜乐的定义看来,足见喜乐的宝贵,它是理想生命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人生若无喜乐,实属可悲。



喜乐之源

让我们继续思想一般性的喜乐,问一问;喜乐从何而来﹖

喜乐是怎样产生的﹖它根源于哪些观念﹖若请教专业辅导员,他们会说喜乐来自四个源头。

第一,知道有人爱自己,就有喜乐。若果不觉有人重视、接纳及关心,便难有喜乐。若感到自己在别人眼中毫无价值,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总没有一个人来理会,那就绝无喜乐可言。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看见自己的价值,也不会觉得幸福。西方世界有许多这类孤单人,不曾尝过喜乐。由此可见,被爱的经验是喜乐的根源。

第二,对现状感到满意,就有喜乐。不满情绪驱除喜乐,如吗啡驱除痛楚一样。有些人老是埋怨现状,只想改变目前的环境,渴望一些不大可能的事情能够发生,这些人固然与喜乐无缘。

第三,认为所拥有的有价值,就有喜乐。我们以配偶、儿女、房屋、书本、兴趣为乐。我们谈到某些事物「为我带来喜乐」、「使我真快乐」、「是极大的喜乐」,意思就是基于这些关系和活动的宝贵,人生便显得有价值。如果你找不到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你就不能有喜乐。

第四,付出一些值得付出的东西,就有喜乐。付出能换来喜乐;在这个自我中心的年代里,没有多少人会明白这个道理,但事实却是如此。每一个正常的母亲都知道,付出是喜乐之道。她胼手胝足,为给儿女舒适的家、美好的生活;儿女快乐,她也快乐。广义来说,世上有两类人:一种人经常付出,一种人不断求取──利用、剥削他人,贪得无厌,自私自利,榨干别人来滋养自己──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哪类人最深切了解喜乐。许多人白白过一生,从不知道原来喜乐像果酱,你愈把它涂开。它就愈粘着你,但事实确是如此,你愈与人分享喜乐,就愈有喜乐。



基督徒的喜乐

讨论到这里,我们所谈的都是一般性的喜乐。我一直是概括地论及喜乐──

种种形式、不分圣俗的喜乐。但保罗在腓立比书中特指的是基督徒的喜乐──

在主里的喜乐,这种喜乐源自与耶稣基督的关系。从现在起,我们就用这个作为专题。没有接受复活的基督为救主、尊祂为主的人,不会领略以下所要说的。因为我们现在就要透过上述四点喜乐来源,看看相信基督、蒙拯救的人,如何因看与基督的关系,得尝无穷喜乐;这个中道理,惟有基督徒才明白。「靠主喜乐」的意思就是:因为认识到自己已属基督所有,有基督的父为自己的父,并借着基督作中保,得与父神和好,成为父神荣耀的后嗣,拥有救恩和基督所赐的永生,从而得着喜乐。我们要让喜乐从这个源头涌流出来。如何实践呢﹖是依据上述引出的四点喜乐来源公式。

第一,自知被爱,就有喜乐。除基督徒以外,再没有人能更深切体会那种被爱的感受;因为基督徒知道,父神深爱他们,什至将独生子赐给他们,叫祂死在十字架上,饱受羞辱与痛苦,好让相信的人能得永生。「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五8﹚。「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祂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吗﹖……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罗八32、38-39﹚。神为拯救罪人,不惜付出极大代价,在这方面,圣子跟圣父的爱是一样的,因为「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弗五25及其后经节﹚;每个基督徒都应该像保罗一样,找出这爱对自己个人的意义

「神的儿子……爱我,为我舍己。」﹙加二20﹚

奇妙的爱!怎能如此﹖我的神,祢竟为我而死!

天上人间的爱,都凭付出多少来衡量,按照这个标准,神的爱是无法量度的,因为祂恩典何等浩大,付出的代价何等高昂,均远超我们能力所能掌握。祂所付出的,人世间无可比拟。

无比慈爱,无比忧伤,亲爱君王已为我全然倾出。

基督徒应存着谦卑敬畏的心,天天不忘神无比浩大的爱。



第二,喜乐源于对现状感到满意。无论何时何地,基督徒都可以安于现状,因为他们知道,环境际遇,不论好坏,都是慈爱天父的安排,为要预备他们将来得荣耀。「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罗八28﹚神的旨意是要祂选召的人成为新造的人,使他们与救主──道成肉身的圣子耶稣基督──相像。他们的益处就是神这个旨意的实现;神在一切事情上不住动工,也借着万事,叫人日渐接近那至高的目标。

倘若以为神要我们得的益处是时刻享受舒适安逸,那就错了。相反地,神的目标是要我们成圣,效法基督的样式──惟有这种真正的圣洁才是快乐之途。因此,我们不要期望常有舒适安逸的生活。然而基督徒若明白到自己一切际遇,都有神的安排,为使他们更加接近以至得着那将来至终的荣耀,就会时刻感到满足。「凡有益处的,神都会给祂的儿女。」清教徒西本斯﹙RichardSibbes﹚写道,「为使他们更接近天堂。若十字架于他们有益,就让他们背负;若羞辱是好的,他们就得忍受。因为一切都是为我们预备的,好叫我们得着最大的益处。」明白这个道理,就是掌握了常常知足的秘诀。我们可以在保罗身上看见这种知足的美德;他对腓立比的信徒说:「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意指在我让神管理的生命中一切所必须做的事情﹚都能作。」﹙腓四打及其后经节﹚保罗的喜乐就是在这知足的土壤里扎根生长的。

有一天,一名正陷于精神崩溃边缘的女子来参加一个会议。她年约五十,是个单身的职业女性,在同行中已取得一点成就。她双亲仍然健在,可是两位老人家始终把女儿视作小女孩,期望她时刻侍候在身旁。﹙儿女虽已长大成人,古板的父母却不能接受现实,这种情况可惜颇为常见。﹚她一直怨恨父母这样待她,不满情绪愈积愈深,终于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在会上,另一名女子让她体会基督的爱与关怀,帮助她明白罗马书八章二十八节如何适用于她家中的情况。她渐渐明白到她的家庭环境是主所塑造的,为要让她得着益处,于是欢欢喜喜地回家,心中确信只要她继续忠心地孝敬父母,以基督的爱去服侍他们,神就会赐她平安,进一步在她生命里彰显祂恩典的作为。一个人在短短的时间内,有这样彻底的改变,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她的秘诀是:相信主给她的一切境遇都是为看她的益处。这门功课不易学,当时对她来说也确不容易。但谁要体会基督徒的喜乐,都必须上这基本的一课。

第三,喜乐源于拥有值得拥有之物。在这方面,基督徒是最有理由喜乐的,保罗的自述正好反映这点。在腓立比书三章,保罗称颂他与基督那无比宝贵的关系;他现在拥有的或更确切地说是现在占据看他心灵的──这关系,是因基督的拯救而建立的。「找他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祂已经丢弃万事」﹙8节﹚。﹙他确已丢弃万事;他本为什有前途的拉比,是卓越的法利赛人,也被誉为杰出的犹太教领袖。他成为基督徒后,便放弃了本来享有的地位及一切美好前途,而要处处防备时刻想害他入狱、取他性命的犹太人的计谋。﹚「﹙我把丢弃了的万事﹚看作粪土」﹙粪土,就是可以轻松地随意拋弃的无用废物﹚,「为要得着基督;并且得以在祂里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乃是有信基督的义,就是因信神而来的义」﹙8-9节﹚﹙义是圣经中关乎救恩的字,意指与神恢复本来应有的正常关系,这段关系曾经破裂,现在重新建立起来。法利赛人以为「义」是透过遵守律法所达致的,其实「义」绝非人为努力的结果,而是神白白赐下的恩典,是因着信,在基督里领受的──意思是,人得称为义,是因为与永活的救主联合、相交。天父所赐的这「义」,是在基督里、借着基督且连同基督一起赐下的,保罗颂扬这「义」,以目前及至永远都拥有这「义」为他的荣耀﹚,「使我认识基督」﹙即是使我对祂有愈来愈多的认识,比前越发认识祂﹚;「向看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三7-10-14﹚那奖赏基本上就是这宝贵关系的不断进深。

保罗的话大致上是这个意思:「我丧失了许多东西,但得回的比失去的多。我所得着的是最值得拥有的东西,它充满荣耀,且会不断增长、扩阔、加深,日渐丰富,直到永远:这就是与救主耶稣基督进展日深的爱的关系。我愈得着它,就愈想要它;这爱的关系也因此成为我生命中最重大最宝贵的东西。」这是保罗的重点,他的话必然引起每个灵性健康的基督徒的共鸣。

对恋爱中的男女来说,他们的目标是一生相亲相爱、互相尊重、互相喜悦,白头偕老,永不分开。他们珍惜彼此的关系,并准备一直保持这种态度,到将来结婚、生儿育女,不论遭遇任何环境,都始终不变。他们期望这段关系继续带给他们至大的欢欣、喜乐。一个罪人认识耶稣基督为救主的时候,情况也一样。基督是伟大的爱侣及施予者,祂欣然接纳一切相信祂的人,并按祂的美意,慷慨地施恩予我们,一直到永远。基督徒领受看这奇异的恩典,在无限感激之余,不禁与保罗同声说:「我得着基督,认识基督,深爱基督。祂是无价之宝。除祂以外,我别无所求。我是世上最快乐的人,因为我属于祂,而祂也永远属于我。为要继续与祂连结,享受祂丰盛完全的爱,我乐意放弃任何事物。」心里存着这些想法,就有喜乐。这是喜乐的第三个源头。

第四:付出值得付出的东西,就有喜乐。从某个独特方面看来,这也是基督徒经验的一部分。基督差派信徒到世界中去,为祂作见证,信徒与人分享基督的信仰,就是把最值得付出又是世人极需要的东西分给他人。保罗因受托去传扬福音而感到荣幸,心中充满喜乐,今天的基督徒也应该如此,即使在传福音时遭到对方无礼的拒绝,也不要失去喜乐。

正如前面说过,基督徒可以同时经验喜乐与忧愁。信徒向人述说生命之道,喜乐油然而生,即使这福音的礼物遭人唾弃,叫传讲的人同时感到忧伤,那份喜乐仍然无法被夺去。再者,若有人因看自己的见证得以归信基督,那是何等大的喜乐!基督徒有时怀疑自己的生命是否有价值;自己所作的,是否值得。他们时会担心虚度宝贵光阴,浪费难得的机会,不知是否白白错过了一些在事奉当中值得关注的重要事情。这些感觉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因为基督徒有时确实浪费生命,得不看喜乐。但基督徒若把时间、精力、创意、进取心及祷告投资在传福音的事上,致力栽培信徒,就不会这样怀疑自己。他们也没有理由怀疑自己。这世界正步向灭亡,人类受俗世迷惑,他们由于所犯的罪,将要面对永远沦亡的结局。对基督徒来说,再没有什么比与周围的人分享耶稣的福音、传扬祂的救恩更有价值了。要表达我们对邻舍的爱,那最恰当、最迫切的做法莫过于传福音。谁明白这个道理,又像保罗一样,全心全意为这件美好的工作摆上自己,必然也尝到保罗的喜乐。



选择喜乐

如前所述,保罗不但在狱中有喜乐的见证,更命令他在腓立比的朋友们要经常实践操练喜乐的生活。他写道:「要靠主常常喜乐。」并且重复再说,以示强调。他好象要说:你们必须祷告、敬拜、彼此相爱、遵守诫命、彼此分担、以登山宝训为个人的道德标准、作见证、逃避一切罪恶、让圣灵充满以抵挡撒但的攻击及试探、行善、不断努力结出圣灵的果子──此外,还有特别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你们要因看与耶稣基督的关系,时刻喜乐。

事实上,喜乐是圣灵所结的其中一个果子,而靠主喜乐的习惯──这习惯也就是使喜乐成为事实的指定途径──跟其他提到要做的事情同样都是神的命令,是基督徒的责任。不错,无论是世间的或属灵的喜乐,都不时会意外地突然临到,带来一阵兴奋,就如所谓偶然天赐的一吻,每次我们都应该感恩;但我们不要就此以为喜乐根本是一种欣快情绪,我们只需祈求,然后坐看等待就行了。喜乐是情感的习惯,我们借着操练欢欣,可使喜乐成为生命中持久的品质。一个人是否有喜乐,不是性格使然或是难测的天意安排;喜乐是可以选择的。保罗诱导他的读者去选择欢欣,因为惟有花欢喜快乐当中,才可以亲身体验喜乐。

我们在保罗身上找到这种品质。他因为腓立比信徒同心合意地与旺福音,常「欢欢喜喜的」为他们祈求﹙腓一4-5﹚。又称他们为他的「喜乐」,正如他称呼帖撒罗尼迦人一样﹙帖前二19及其后经节,三9﹚。他的意思是每逢念及他们,细想神在他们生命中的恩典,喜乐就自他心中涌流。因此他以他们为喜乐,或者应该说是因为他们而在主里喜乐,如腓立比书四章十节所说:「我靠主大大的喜乐,因为你们思念我的心,如今又发生」。我们在前面也指出过,纵使处于多方面都叫人沮丧的情况下,保罗也可以选出令他喜乐的一面来:他为基督的道理得以传开而欢喜,尽管传福音的人动机不纯正,他绝不会因此郁郁不乐,更不会因为别人做到的,自己办不到,而自怨自艾﹙一15-18﹚。这充分说明了喜乐是一种选择,即选择把思想集中于能引发喜乐的事情上。「靠主常常喜乐」的秘诀就在于此,意思是要选择去想些什么。就是这么简单──也是这么困难!

我们果真能够选择去想些什么吗﹖今日我们不停受看过多的外来刺激,永远受电视操纵,养成被动的思想倾向,习惯了等别人来娱乐自己,对于可以经常自行选择思想主题这个观念,我们觉得简直是异想天开。然而保罗却完全相信这种控制思想的方法是可行的。事实上,他还命令信徒要这样做。「弟兄们,我还有未尽的话: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腓四8﹚控制、引导自己的思想是要培养的习惯,练习愈多,就愈纯熟。

当然,动机也有帮助;基督徒背后有一股强烈的动力,促使他们时刻把思想集中于神的恩典与荣耀上。这股动力是重生的人所独有的,是一种本能的催迫感,发自他们内心深处。正如在恋爱中的人时常不由自主地思慕爱人,重生的基督徒也会自然而然地时刻渴慕救主。今天,许多旅客都喜欢开看耳筒录音机聚精会神地听,让耳筒传来的音乐把他们深深吸引看;对基督徒来说,神也像磁石一般吸引看他们更新了的心灵,使他们的思想对准神,时刻默想祂的本质、作为及行事方式。所谓默想,就是与自己及与神交谈,或是默默在心里进行,或是开声的。这种属灵经验,引发信徒对神的赞美与敬慕,带来心中无限喜悦。保罗指导信徒应该思想些什么,只不过要帮助我们

把这种更新的本能对准焦点、寻回方向,以确保我们可从默想中得着最大益处。

可是,我们要专心思念的那些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事物以及德行与称赞实际土是什么呢﹖这一切都是神的作为,是神在人生命里工作的成果。其中当然包括我们讨论过的四重认识:第一,神永远爱我,祂的爱永无穷尽;第二,我所遭遇的一切事情的从神而来,最少也是在祂准许、保护下临到的,为要使我永远得益;第三,最值得拥有的知识,是认识主耶稣拯救了我,而这知识还会日渐增长,直到永远;第四,我致力传给别人的那关乎救恩的福音信息,是最值得送出的礼物。这些思想总能把喜乐注入我们心灵,使喜乐、和平与欢欣源源不绝地涌流而出。试试吧,你会见到成果的。

信徒要得着喜乐,就必须掌握基督徒思想的艺术。喜乐是属基督的人的特征。圣灵除了偶尔赐予我们独特的喜乐时刻外,主要是借助操练思想的方法,使我们常常喜乐。主耶稣要我们喜乐满溢。祂为我们预备的喜乐,当然十分充裕。我们只需专心思想那些能带来喜乐的事情,喜乐就会自我们心中发出,天天涌流不息;这样,我们在世上寄居,就必能不断享受世人所没法尝到的满足与兴奋心情。这种喜乐经验带来事奉的力量。因此,喜乐──也就是在主里欢欣──是基督徒生命的一种基本操练,是灵性健康与活力的要素。这个道理,似乎什少基督徒明白,而努力实践这操练的人为数更少。事实上,只要我们掌握喜乐的秘诀,实践喜乐的生活,我们的人生将会完全改变过来。

大约三十年前,我跟一个基督徒家庭来往什密。我从这家人身上所学到属灵功课之多,相信他们想也想不到。他们的生活并不好过。父亲罹患心脏病,多年来不能行动,终于英年早逝。女儿发育不健全,少年时死于急性关节风湿病。其中一名儿子严重弱智,须长期住院。母亲后来再婚,但到中年却因癌症病逝。其后她的第二任丈夫独居了好些年,关节炎的痛楚使他一直失去活动能力,整天守在家里。我去探望他,看见他态度祥和,充分流露出在基督里的喜乐,毫无埋怨,也绝不自怜,这对我真是莫大鼓舞,至今每当我想起他时,仍能够得着帮助。听到巴兰以下这些话,我就想起他:「我愿如义人之死而死,我愿如义人之终而终。」﹙民二三10﹚我从他身上看见喜乐的力量,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启示。现在我颂扬喜乐的力量,以此为福音的一部分。贝多芬在他的作品《庄严弥撒》﹙MissaSollennis﹚中的乐谱上写道:「愿此曲心心相传。」

这些字句也适宜放在本章之首。愿主帮助读者领会我的意思。写到这里,谨以两段经文作结,送给各位读者。

「但愿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安充满你们的心,使你们借着圣灵的能力,大有盼望。」﹙罗一五13﹚

「那能保守你们不失脚,叫你们无瑕无疵、欢欢喜喜站在祂荣耀之前的我们的救主独一的神;愿荣耀、威严、能力、权柄,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归与祂,从万古以前,并现今,直到永永远远。阿们。」﹙犹24-25节﹚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不受重视的操练 家居必有厨房,厨房常有柜台,今天在许多厨房柜台上,都放着一个胶瓶,瓶上贴有「喜乐」字样──说得精确一点,是「柠檬清新喜乐」﹙LemonFreshJoy﹚。瓶内装看什么﹖是洗洁精,供洗碗碟用的。 为什么称洗洁精为「喜乐」﹖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喜乐」是一个富动感的词。它使人感到愉快。洗碗碟的时候,确需要愉快的感觉。此词带来这种效果,因为它与我们心中的愿望相连。我们要喜乐。神造我们,是要给我们喜乐。人类的价值,有时可从一句黑人谚语中得到肯定:「神所造的,乃有用处。」同样,我们也可以用另一句话来肯定人生的真正目标:「神造人,不是要他们受苦。」我们若感苦恼,是因为自行选择了抗拒喜乐。那不变的事实是,神自始已为我们预备了喜乐。 喜乐是神的心意 让我清楚说明这一点。圣经告诉我们,神创造人类,是要他们得享喜乐。「人生主要目的是荣耀神,并[借着荣耀神]享受永远与祂同在。」﹙韦敏斯德简短要理问答第一条答案﹚神自始已为人预备了喜乐。神的旨意,是要我们享受祂,一方面直接享受与祂面对面相交,一方面间接享受祂所创造的万物。试看看神赐给亚当与夏娃的地上乐园﹙伊甸园﹚,我们就不难领略祂这个
心意了;天气转凉,神还亲身在那园中行走。诗篇作者从灵性低潮中苏醒过来,便宣告说:「然而我常与祢同在,祢撬看我的右手。你要以祢的训言引导我,以后必接我到荣耀里。除祢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祢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神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我亲近神是与我有益」﹙诗七三23-28﹚。这里所表达的思想跟诗篇四十三篇四节的差不多,在该节经文里,诗人提到「我最喜乐的神」。新约圣经告诉我们,我们因在基督里的救赎和新生,便能免去在亚当里被定罪以至于死﹙参罗五12-19;林前一五21及其后经节﹚,同时神「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提前六17﹚,而那些得荣耀的圣徒更永远以神为乐,永远敬慕祂﹙参启七9-17,二一1-4,二二1-5﹚。这样看来,虽然由于撒但的恶意破坏和人类本身的罪,人难以享受真正的喜乐,但神的救赎行动证明了祂原先的心意就是要人享受喜乐,也因看祂的拯救,人类得以重拾喜乐。神始终不变的目标,是要赐喜乐予世人。 新约圣经帮助我们进一步明白这个真理。约翰福音揭示圣父、圣子与圣灵彼此间互爱互重的关系;祂们在这关系的维系下,结合成为三位一体的永恒真神﹙参约二16及其后经节,
四34,五19-30,人38-40,一二27及其后经节,一三31及其后经节,一四31,一六13-15﹚。同时,在同一卷福音书里,耶稣祷告父神,祈求祂的门徒「合而为一;……在我们里面,……像我们合而为一。我在他们里面,你在我里面」﹙约一七21-23﹚。祂愿望「他们心里充满我的喜乐」﹙13节﹚。神原来的旨意,是要人类分享三一圣者合一的喜乐;基督的福音宣告拯救人脱离罪恶,凡领受福音的人,都得蒙神的恩佑﹙参徒一四17;罗二4﹚,而这福音就是一项邀请,叫人借着悔改,信靠、敬拜神,得以进入三一真神的喜乐中。信徒惟有爱圣父与圣子,在那反映圣子对圣父的爱的感情中,才能至终得到丰盛的喜乐。但是,自我崇拜、违反律法、不信、不悔悟等罪不但使我们与神的喜乐隔绝,还促使我们陷入不虔不敬、永远沉沦的境地里﹙参约三16-21;罗一18至二16;启二二11-15﹚。然而福音的邀请依然有效,如果我们因为犯罪而失去现在与将来的喜乐,那就是咎由自取。 暂且停下来问一问自己:我是否时刻经历喜乐﹖喜乐是否在我生命里占中心地位﹖诗人雪莱﹙Shelley﹚这样写道:「我心中底稀客,喜乐之灵」。他经历不到喜乐,我们并不感到奇怪,因
为他是个偏执激烈的无神论者。不过,基督徒发觉,虽然在这个堕落纷乱的世界里,活着绝不是轻松好玩的,但只要对神的召唤作出回应,地上生活也可能成为「喜乐之旅」。喜乐是宝贵的──我们无需详细讨论喜乐如何宝贵。喜乐令你高声呼喊,叫你雀跃,使无意义的存在化为真实的生活。有喜乐,才算活过。喜乐带来泪水,你喜极而泣的时候,不是因为悲伤。记得我的儿子七八岁时,他热泪盈眶地在地上直打滚,喊叫着说: 「好开心啊!好开心啊!」为什么他会这样呢﹖因为他一生首次在兵兵球赛上击倒他爸爸,实在喜不自胜。我们常常谈到童年的极大欢乐,不错,童年的确快乐无比,但没有理由成年人就不可以有同样程度的喜乐的。本章要表明的,就是成年人的生活也可以像童年一般快乐,而且应该如此。 英国人互相问候的话足以证明喜乐的宝贵。美国人遇见朋友,通常说一声:「你好吗﹖近况如何﹖」英国人则一般说:「有什么开心事没有﹖」问得真好。你若关心另一个人,你便想知道:近日他有没有遇到什么事情,使他歌唱、欢呼和高与不已的﹖有时答案是「没有」,因为今日的世界缺乏喜乐。但如果这是一个人能够提供的唯一答案,那实在可悲。我要向正在阅读本书的你发出这个问题:「有什么
开心的事没有﹖」如果你不得不答「没有」,那你的生活必然是贫乏的。 称心的生活以喜乐为中心。真实可信的基督教信仰──即荣耀神、改变世界的信仰──也以喜乐为中心。如鲁益师﹙C.S.Lewis﹚所说,喜乐是「天堂的要务」,同样,喜乐也是地上敬虔生活的要素。「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罗一四17﹚毫无喜乐的基督教信仰﹙缺乏喜乐是没法隐藏的﹚是一种障碍,叫人难以相信上述保罗的一句话,这样的信仰非但欠缺吸引力,更惹人反感;另一方面,喜乐满溢的基督教信仰却是最有力的宣传,能吸引人去相信福音的更新能力。因此,谁想有效地见证基督,还是作好属灵准备,努力钻研喜乐的艺术吧! 喜乐使基督徒的信仰显得可信,也赋予基督徒活力。尼希米安排了一天的时间,在耶路撒冷宣读讲解律法,民众听了,醒悟到他们过去多年来所犯的过错,都不禁哭起来。尼希米劝他们停止哭泣,反要欢欣庆祝:「你们去吃肥美的,喝甘甜的,有不能预备的,就分给他;……你们不要忧愁,因靠耶和华而得的喜乐是你们的力量。」﹙尼八10﹚半个世纪以前,希特拉从这段经文中抽取「凭喜乐得力量」的思想,使之成为希特拉青年运动的格言;这样把圣经观
念世俗化虽然可怕,但其心理是健康的。遇到迫害的时候,总是喜乐的基督徒能够坚强地承受压力。在困难的时刻,喜乐的基督徒绝不灰心丧志,而且最能表现坚毅不屈的精神。因此,我们若想表明自己在主里刚强,就需要研究喜乐之道。 听完我这番话后,你是否心里焦急,巴不得马上寻求喜乐﹖还是感到恼怒﹖有些人反对每个人都可以有喜乐这种说法。「嗯,」他们说,「这或许适用于你,但于我无益;对我来说,这不过是讽刺罢了!」他们这样说,是因为感情上受到伤害。如果你心里伤痛,你很难相信你会有机会享受喜乐。若知道他人尝到喜乐,又想把喜乐传给你,你只感到苦涩、愤怒。 但对陷于失望、孤寂、沮丧、绝望中,或尝尽挫折、失败,感到恐惧、愤怒的读者,我想提出两点。 第一,基督徒本不是过去或现在遭遇的受害者,也不应把自己囚禁在过去或现在里。事实上,正在他们生命中运行的,是宽恕与新生的力量。在他们面前有确实的盼望,他们必得着拯救、更新与荣耀。终有一天,他们会尝到最丰盛的喜乐;他们实不应沮丧,以为将来绝不会比今天好。 第二,我们可以这么说,基督徒比其他人有较广阔的心怀;因为忧伤与喜乐,就像孤寂与盼望,或痛苦与平安一样,可以在他们生命里
并存,这是不信基督的人所没法了解的。忧伤、孤寂与痛苦是受到目前处境所触发的感受,但信心能给信徒时刻带来喜乐、盼望与平安。这不是说,我们再不会感受到忧伤、孤寂与痛苦﹙这个想法是非人性的﹚,而是伴随着伤痛而来的,是另一种经验。今天的基督徒可以像许久以前的保罗一样,「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林后六10﹚。我们应该告诉忧愁的人,无论他们处于任何环境,神都赐予他们喜乐;因为这个保证对他们以及对任何人来说,都同样真确。 喜乐的榜样 保罗形容自己「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听来或许自相矛盾得叫人难以置信。可是,保罗的表现证明这是绝不夸张的事实,我们只要参看他所写的腓立比书就可以知道。腓立比书语调轻松、不拘礼节,不像加拉太书、罗马书或哥林多前书那样严肃拘谨。保罗写信给经他带领归主、并且成为他朋友的信徒,不是为了处理重大的信仰或生活实践问题,而是答谢他们的魄赠,谈谈自己的近况,鼓励他们在主里刚强,同时告知他们提摩太就快会到他们那里去。你我写信给朋友时,大概都会分忧多于分享快乐,但保罗的书信却从头到尾都洋溢看喜乐。这实在不可思议,因为保罗写此卷书信之时正身系罗马狱中,可能日夜由一名狱卒严密地
看守看,而压在他头上的,正是可处以死刑的罪名! 腓立比书经常出现的关键词是「喜乐」。保罗称腓立比信徒为「我的喜乐」﹙四1﹚;他「欢欢喜喜」﹙一4﹚地为他们祈求;他们的馈赠,令他大大喜乐,因为他认为这有助他们的属灵长进﹙四10、17﹚;他劝勉众人同心,好使他的喜乐可以满足﹙二2﹚;基督的福音得以传开,尽管有时是出于错误的动机,他也感到欢喜﹙一18﹚;即使面对殉道的可能,他仍然有喜乐,并且告诉他的朋友,倘若他为主牺牲,他们也要同样喜乐﹙二17及其后经节﹚,但同时地也预期自己会获释,为「使你们在所信的道上又长进又喜乐;叫你们在基督耶稣里的欢乐,因我再到你们那里去,就越发加增。」﹙一25及其后经节﹚他在认为要结束这封信时写道:「弟兄们,我还有话说,你们要靠主喜乐」﹙三1﹚;其后发现他还有很多话未说,于是便继续写下去,最后又再次强调同一点:「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四4﹚请留意,他不是说「有时」,而是「常常」!要时刻喜乐,这不仅是鼓励,更是命令,听来确实有点叫人透不过气来。然而常常喜乐这个要求,是他自己身体力行的,他并没有吩咐腓立比的朋友去做连自己也办不到的事情。 保罗以
喜乐面对的两个处境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一般人在这两种环境下,只会感到不快而不是喜乐。第一个处境,是经验到别人对自己不怀好意。保罗被囚于狱中,身为使徒,不能按着所领受的使命和传福音的本能,到各处去传扬基督的福音,无疑会产生挫败感。不过,这朵黑云是镶看银边的;各地基督徒因知道保罗如他自己所说,「为基督的缘故」受「捆锁」﹙一13﹚,都得着激励,比前更放胆公开见证基督。 保罗像其他好牧者一样,洞悉行动背后的动机,若得出「有的传基督……是出于好意;这一等是出于爱心,知道我是为辩明福音设立的」﹙一15及其后经节﹚。我们可以想象这些信徒向保罗传达口信,告诉他:「保罗,不要因为不能出来传道而烦恼,就让我们去传吧,你只管祷告,这样我们就可同心协力,推展福音的工作。」如此信息,是最有力的支持,最能鼓舞人心。 可是,还有另一些人,保罗也看透他们背后的动机:「有的传基督是出于嫉妒分争;……是出于结党,并不诚实,意思要加增我捆锁的苦楚。」﹙一15-17﹚这些人传福音是出于恶意。他们要使保罗难受,或许因为他们在一些重要论点上与保罗意见不一致,所以故意使人对保罗产生偏见,藉此夺去他的领导地位,又或者纯粹因为保罗丧
失自由,不能像他们那样传福音。传扬基督道理的人,竟然以向伟大使徒保罗落井下石为乐,似乎叫人难以置信,但骄傲的传道者以卑劣手段对付那些他们认为妨碍自己的人,在教会历史上却是屡见不鲜,这种情形今天也不陌生。 请留意保罗的反应。他本来很容易如敌视他的人所愿望的,陷入自怜与痛苦之中。然而,他深懂一个我们每人都需要认识的道理:我们有自由不去选择别人为我们选定的感受。因此,他不让自己感到痛苦。「这有何妨呢﹖」他写道。「无论怎样,基督究竟被传开了。为此,我就欢喜」﹙一18﹚。 了不起吧!对──-而且是我们的榜样。别人对我们心怀恶意、行为卑劣,要我们难受,我们如何反应﹖我们成了斗争的对象,发觉周围的人想把自己拉下来,当如何应付﹖身为作者,别人尖刻地批评我的著作,我如何处理﹖从保罗身上我们学到,即使在这些时刻,我们仍可能享有喜乐平安。人家想我们有的反应,我们不一定要有。我们其实拥有比想象中更大的自由,可以随意选择自己的思想内容﹙参四8﹚。只要我们集中思想能令人开怀的事情,那些企图把我们推落痛苦深渊的人── 无论他们的敌意有多深,无论他们的影响力有多大,也无论我们在目前如何乏力改变现状──必不能动摇
我们、使我们愁苦。 保罗生命中第二种得胜的喜乐更叫人惊讶,这喜乐透过腓立比书反映出来。他因为预期可能要为主殉道而充满喜乐。保罗知道,他的狱中生涯可能以死刑终结。他活在如此不明朗的前景底下,既盼望神帮助他,让他终得释放,但又不十分肯定﹙一19-26﹚。尽管如此,他仍满有喜乐。他知道,若果他离开世界,便是回到主的身旁,而无论发生何事,都是出于神的旨意。他可以说:「我以你们的信心为供献的祭物,我若被浇奠在其上」──换句话说,你们把生命献给神,我若以死相伴,并使你们所付出的得以完全──「也是喜乐,并且与你们众人一同喜乐」﹙二17﹚。他时刻活在危难的威胁下,仍有足够的轻松心情可以谈笑风生,好象他真有自由选择生或死,而且感到难于取舍﹙一21-24﹚!喜乐给他带来力量,使他能欣然正视死亡,如同面对生命一样。你可以吗﹖我可以吗﹖ 在英国和美国,我们不会因为积极传扬基督教而受处决,但有一点绝对肯定的,就是部分阅读本书的人将来可能有一天会罹患癌症,蒙主宠召,藉此荣耀神。这个思想引起我们什么反应﹖是否感到寒心﹖癌是猛兽。但是,保罗显然可以面对癌症而仍能欢喜快乐。只要我们掌握他喜乐的秘诀,也能像他一样。
喜乐的命令 保罗的那种喜乐是圣洁、强烈、带激励作用而且涌流不息的。我们要有像他那样的喜乐 ──这实际上是一项命令。「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重复是为加强语气,我们平日说话,也会如此﹚,你们要喜乐。」这不是一项选择,而是命令。保罗作为基督的正式代言人,给我们发出这个指示。这命令出于主自己。英文圣经新译本﹙NewEnglishBible﹚把这节经文译为:「我愿你们众人在主里喜乐。」福音译本﹙GoodNew,﹚译为「愿你们在……主里常常喜乐。」而根据古次比德译本﹙Goodspeed﹚,则是「再见,愿主常与你们同在。我再说,再见。」这几种译法都失却了原意。保罗的话不是仅仅表达挚诚的愿望,而是实际的指令,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喜乐。﹙上述这些打了折扣的译文,尽管按照希腊原文还可以勉强接受,但是「喜乐」一词在前文所表达的是这词的最完整意义,再加上行文的思路,足以表明这节经文极不可能纯粹表达保罗挚诚的愿望。﹚故此,实践喜乐,是一门我们必须学习的艺术。 喜乐的定义 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分辨基督徒的喜乐实际上是什么,而分辨过程的第一步骤,就是集中思想喜乐的本质。看来许多人就在这个问题上绊倒
了,因此我准备从反面看手讨论,先消除一些错误观念。 第一,喜乐有别于乐趣与游戏。许多人「玩得开心」,寻得欢乐,却没有喜乐。你可以「尽情享受」,但仍然毫无喜乐。盲目地不停追求享乐﹙性爱、毒品、喝酒;玩意、娱乐、旅游﹚,可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最少在富裕的西方社会如是;这清楚反映出世人缺乏喜乐。基督徒若尝过在主里的喜乐,会知道伴着喜乐而来的,可以是无穷乐趣,但喜乐与乐趣是两回事。保罗在狱中毫无乐趣可享﹙这样说大概不会错﹚却十分喜乐。你可以有喜乐而无乐趣,同样也可以有乐趣而无喜乐。两者并无必然关系。 第二,喜乐不等-同性格开朗。喜乐的人不一定是欢欣满溢、总能在宴会中逗人乐、常有笑话提供、专门带动气氛、能使众人兴高采烈、有他﹙或她﹚在时绝无冷场的那种人。有些基督徒确是这样,但很多都不是,也永不会这样;这不过是性格问题,根本与喜乐无关。一个活跃好动的人可能尝不到喜乐,而一个低调又略带忧郁的人,没有人会说他开朗,却可以喜乐满溢。这真是好消息,因为如果喜乐只属于性格开朗的人,那么我半数的读者,还有我自己,都只好承认不够资格,永远与喜乐无缘。但事实上无论我们的性情如何不同,「在主里喜乐」的生命是
我们每个人都叫以享有的。 记得我年轻的时候,那时我已是基督徒,听到一位受人尊敬的讲者特别强调说,好的基督徒拥有茶壶脸而不是咖啡壶脸。标准的英式茶壶是球形的,因此,茶壶脸是圆圆的,咧开嘴,露出灿烂的笑容。相反地,标准的英式咖啡壶是瘦长的,而咖啡壶脸也一样,带看严肃忧郁的表情。他这番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听后我照镜子,即感到颇为沮丧!但我想到讲员谈及的是人的面部轮廓,除非神给我们新的躯体,否则这是没法改变的,因此,不管我愿不愿意,我此生都要与我的咖啡壶脸为伴。这是否表示我没法尝到基督徒的喜乐,或不能将这种感受表达出来﹖绝对不是!讲员提到的一点,说每个基督徒都应该流露喜乐,是正确的,但他表达的方式错了。﹙说不定他因为自己拥有一张圆圆的茶壶脸而给误导了。﹚无论如何,这里要说的是,虽然有些人永不会高与得欢天喜地,但是不论是活跃开朗或沉默内向的人,都可以尝到神所赐的喜乐。 第三,喜乐不等于无忧无虑。我们常见一些广告,描绘已届适婚年龄的青年男女,一个个懒洋洋地躺在巴哈马群岛的海滩上;这些广告的目的,是要说服我们相信,喜乐之道是拋开一切,尽情享受美好的假期。许多人同意这个观点。但若然如此,那么假期
一旦结束,你回到原来的岗位,面对种种责任、重担,以及磨人的生活──叫人沮丧的工作场所、难相处的同伴、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喜乐便会迅即消失,因为那时你已不再是无忧无虑了。这样看来,我们只能够在每年两三个星期的假期内,才享受得到喜乐。这是逃避主义者的喜乐观念;幸好这观念不正确。 主耶稣在被害之前,早已告知门徒神将要面临的遭遇。祂在遭犹大出卖、官兵捉拿的那一夜,也许是钉十字架前十二小时,曾经对门徒说:「这些事我已经对你们说了﹙即是说,你们若顺服我,就常在我的爱里﹚,是要叫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心里,并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约一五11﹚从这番话我们知道,祂当时心中是有喜乐的,虽然祂并非无忧无虑。同样,保罗在狱中,随时可能被即时处决,他绝非无忧无虑,然而却充满喜乐。耶稣与保罗虽面对死亡的威胁,仍然喜乐不减,继他们之后,千千万万的基督徒也有相同的实际体会,今天我们也可以如此。 何谓喜乐﹖我们已知道什么不是喜乐,现在是时候从正面去阐述喜乐的定义了。虽然我们所专注讨论的是属灵的喜乐,但如果能够先了解一般性的喜乐,对于属灵喜乐,我们就会有更深认识。以下是我给喜乐的定义。喜乐是心中之乐,它伴着某种惬意的
感受而来。喜乐一词涵盖广阔的含意,从极度狂喜以至因满足而起的微微激动,都包括在内。韦氏词典的定义是:「因达致美善或期待美善而产生的愉悦与奋感受;……喜悦;狂喜;雀跃之情。」喜乐是亲身体验的一种状态,但它不仅是感受,而是一种心境。喜乐可以说是整个人的心境,是结合思想与感受而产生的全然欣快之情。从喜乐的定义看来,足见喜乐的宝贵,它是理想生命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人生若无喜乐,实属可悲。 喜乐之源 让我们继续思想一般性的喜乐,问一问;喜乐从何而来﹖ 喜乐是怎样产生的﹖它根源于哪些观念﹖若请教专业辅导员,他们会说喜乐来自四个源头。 第一,知道有人爱自己,就有喜乐。若果不觉有人重视、接纳及关心,便难有喜乐。若感到自己在别人眼中毫无价值,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总没有一个人来理会,那就绝无喜乐可言。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看见自己的价值,也不会觉得幸福。西方世界有许多这类孤单人,不曾尝过喜乐。由此可见,被爱的经验是喜乐的根源。 第二,对现状感到满意,就有喜乐。不满情绪驱除喜乐,如吗啡驱除痛楚一样。有些人老是埋怨现状,只想改变目前的环境,渴望一些不大可能的事情能够发生,这些人固然与喜乐无缘
。 第三,认为所拥有的有价值,就有喜乐。我们以配偶、儿女、房屋、书本、兴趣为乐。我们谈到某些事物「为我带来喜乐」、「使我真快乐」、「是极大的喜乐」,意思就是基于这些关系和活动的宝贵,人生便显得有价值。如果你找不到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你就不能有喜乐。 第四,付出一些值得付出的东西,就有喜乐。付出能换来喜乐;在这个自我中心的年代里,没有多少人会明白这个道理,但事实却是如此。每一个正常的母亲都知道,付出是喜乐之道。她胼手胝足,为给儿女舒适的家、美好的生活;儿女快乐,她也快乐。广义来说,世上有两类人:一种人经常付出,一种人不断求取──利用、剥削他人,贪得无厌,自私自利,榨干别人来滋养自己──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哪类人最深切了解喜乐。许多人白白过一生,从不知道原来喜乐像果酱,你愈把它涂开。它就愈粘着你,但事实确是如此,你愈与人分享喜乐,就愈有喜乐。 基督徒的喜乐 讨论到这里,我们所谈的都是一般性的喜乐。我一直是概括地论及喜乐── 种种形式、不分圣俗的喜乐。但保罗在腓立比书中特指的是基督徒的喜乐── 在主里的喜乐,这种喜乐源自与耶稣基督的关系。从现在起,我们就用这个作为专题。没有接
受复活的基督为救主、尊祂为主的人,不会领略以下所要说的。因为我们现在就要透过上述四点喜乐来源,看看相信基督、蒙拯救的人,如何因看与基督的关系,得尝无穷喜乐;这个中道理,惟有基督徒才明白。「靠主喜乐」的意思就是:因为认识到自己已属基督所有,有基督的父为自己的父,并借着基督作中保,得与父神和好,成为父神荣耀的后嗣,拥有救恩和基督所赐的永生,从而得着喜乐。我们要让喜乐从这个源头涌流出来。如何实践呢﹖是依据上述引出的四点喜乐来源公式。 第一,自知被爱,就有喜乐。除基督徒以外,再没有人能更深切体会那种被爱的感受;因为基督徒知道,父神深爱他们,什至将独生子赐给他们,叫祂死在十字架上,饱受羞辱与痛苦,好让相信的人能得永生。「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五8﹚。「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祂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吗﹖……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罗八32、38-39﹚。神为拯救罪人,不惜付出极大代价,在这方面,圣子跟圣父的爱是一样的,因为「
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弗五25及其后经节﹚;每个基督徒都应该像保罗一样,找出这爱对自己个人的意义 「神的儿子……爱我,为我舍己。」﹙加二20﹚ 奇妙的爱!怎能如此﹖我的神,祢竟为我而死! 天上人间的爱,都凭付出多少来衡量,按照这个标准,神的爱是无法量度的,因为祂恩典何等浩大,付出的代价何等高昂,均远超我们能力所能掌握。祂所付出的,人世间无可比拟。 无比慈爱,无比忧伤,亲爱君王已为我全然倾出。 基督徒应存着谦卑敬畏的心,天天不忘神无比浩大的爱。 第二,喜乐源于对现状感到满意。无论何时何地,基督徒都可以安于现状,因为他们知道,环境际遇,不论好坏,都是慈爱天父的安排,为要预备他们将来得荣耀。「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罗八28﹚神的旨意是要祂选召的人成为新造的人,使他们与救主──道成肉身的圣子耶稣基督──相像。他们的益处就是神这个旨意的实现;神在一切事情上不住动工,也借着万事,叫人日渐接近那至高的目标。 倘若以为神要我们得的益处是时刻享受舒适安逸,那就错了。相反地,神的目标是要我们成圣,效法基督的样式─
─惟有这种真正的圣洁才是快乐之途。因此,我们不要期望常有舒适安逸的生活。然而基督徒若明白到自己一切际遇,都有神的安排,为使他们更加接近以至得着那将来至终的荣耀,就会时刻感到满足。「凡有益处的,神都会给祂的儿女。」清教徒西本斯﹙RichardSibbes﹚写道,「为使他们更接近天堂。若十字架于他们有益,就让他们背负;若羞辱是好的,他们就得忍受。因为一切都是为我们预备的,好叫我们得着最大的益处。」明白这个道理,就是掌握了常常知足的秘诀。我们可以在保罗身上看见这种知足的美德;他对腓立比的信徒说:「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意指在我让神管理的生命中一切所必须做的事情﹚都能作。」﹙腓四打及其后经节﹚保罗的喜乐就是在这知足的土壤里扎根生长的。 有一天,一名正陷于精神崩溃边缘的女子来参加一个会议。她年约五十,是个单身的职业女性,在同行中已取得一点成就。她双亲仍然健在,可是两位老人家始终把女儿视作小女孩,期望她时刻侍候在身旁。﹙儿女虽已长大成人,古板的父母却不能
接受现实,这种情况可惜颇为常见。﹚她一直怨恨父母这样待她,不满情绪愈积愈深,终于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在会上,另一名女子让她体会基督的爱与关怀,帮助她明白罗马书八章二十八节如何适用于她家中的情况。她渐渐明白到她的家庭环境是主所塑造的,为要让她得着益处,于是欢欢喜喜地回家,心中确信只要她继续忠心地孝敬父母,以基督的爱去服侍他们,神就会赐她平安,进一步在她生命里彰显祂恩典的作为。一个人在短短的时间内,有这样彻底的改变,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她的秘诀是:相信主给她的一切境遇都是为看她的益处。这门功课不易学,当时对她来说也确不容易。但谁要体会基督徒的喜乐,都必须上这基本的一课。 第三,喜乐源于拥有值得拥有之物。在这方面,基督徒是最有理由喜乐的,保罗的自述正好反映这点。在腓立比书三章,保罗称颂他与基督那无比宝贵的关系;他现在拥有的或更确切地说是现在占据看他心灵的──这关系,是因基督的拯救而建立的。「找他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祂已经丢弃万事」﹙8节﹚。﹙他确已丢弃万事;他本为什有前途的拉比,是卓越的法利赛人,也被誉为杰出的犹太教领袖。他成为基督徒后,便放弃了本来享有的地位
及一切美好前途,而要处处防备时刻想害他入狱、取他性命的犹太人的计谋。﹚「﹙我把丢弃了的万事﹚看作粪土」﹙粪土,就是可以轻松地随意拋弃的无用废物﹚,「为要得着基督;并且得以在祂里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乃是有信基督的义,就是因信神而来的义」﹙8-9节﹚﹙义是圣经中关乎救恩的字,意指与神恢复本来应有的正常关系,这段关系曾经破裂,现在重新建立起来。法利赛人以为「义」是透过遵守律法所达致的,其实「义」绝非人为努力的结果,而是神白白赐下的恩典,是因着信,在基督里领受的──意思是,人得称为义,是因为与永活的救主联合、相交。天父所赐的这「义」,是在基督里、借着基督且连同基督一起赐下的,保罗颂扬这「义」,以目前及至永远都拥有这「义」为他的荣耀﹚,「使我认识基督」﹙即是使我对祂有愈来愈多的认识,比前越发认识祂﹚;「向看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三7-10-14﹚那奖赏基本上就是这宝贵关系的不断进深。 保罗的话大致上是这个意思:「我丧失了许多东西,但得回的比失去的多。我所得着的是最值得拥有的东西,它充满荣耀,且会不断增长、扩阔、加深,日渐丰富,直到永远:这就是与救主耶
稣基督进展日深的爱的关系。我愈得着它,就愈想要它;这爱的关系也因此成为我生命中最重大最宝贵的东西。」这是保罗的重点,他的话必然引起每个灵性健康的基督徒的共鸣。 对恋爱中的男女来说,他们的目标是一生相亲相爱、互相尊重、互相喜悦,白头偕老,永不分开。他们珍惜彼此的关系,并准备一直保持这种态度,到将来结婚、生儿育女,不论遭遇任何环境,都始终不变。他们期望这段关系继续带给他们至大的欢欣、喜乐。一个罪人认识耶稣基督为救主的时候,情况也一样。基督是伟大的爱侣及施予者,祂欣然接纳一切相信祂的人,并按祂的美意,慷慨地施恩予我们,一直到永远。基督徒领受看这奇异的恩典,在无限感激之余,不禁与保罗同声说:「我得着基督,认识基督,深爱基督。祂是无价之宝。除祂以外,我别无所求。我是世上最快乐的人,因为我属于祂,而祂也永远属于我。为要继续与祂连结,享受祂丰盛完全的爱,我乐意放弃任何事物。」心里存着这些想法,就有喜乐。这是喜乐的第三个源头。 第四:付出值得付出的东西,就有喜乐。从某个独特方面看来,这也是基督徒经验的一部分。基督差派信徒到世界中去,为祂作见证,信徒与人分享基督的信仰,就是把最值得付出又是世人极需要
的东西分给他人。保罗因受托去传扬福音而感到荣幸,心中充满喜乐,今天的基督徒也应该如此,即使在传福音时遭到对方无礼的拒绝,也不要失去喜乐。 正如前面说过,基督徒可以同时经验喜乐与忧愁。信徒向人述说生命之道,喜乐油然而生,即使这福音的礼物遭人唾弃,叫传讲的人同时感到忧伤,那份喜乐仍然无法被夺去。再者,若有人因看自己的见证得以归信基督,那是何等大的喜乐!基督徒有时怀疑自己的生命是否有价值;自己所作的,是否值得。他们时会担心虚度宝贵光阴,浪费难得的机会,不知是否白白错过了一些在事奉当中值得关注的重要事情。这些感觉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因为基督徒有时确实浪费生命,得不看喜乐。但基督徒若把时间、精力、创意、进取心及祷告投资在传福音的事上,致力栽培信徒,就不会这样怀疑自己。他们也没有理由怀疑自己。这世界正步向灭亡,人类受俗世迷惑,他们由于所犯的罪,将要面对永远沦亡的结局。对基督徒来说,再没有什么比与周围的人分享耶稣的福音、传扬祂的救恩更有价值了。要表达我们对邻舍的爱,那最恰当、最迫切的做法莫过于传福音。谁明白这个道理,又像保罗一样,全心全意为这件美好的工作摆上自己,必然也尝到保罗的喜乐。 选择
喜乐 如前所述,保罗不但在狱中有喜乐的见证,更命令他在腓立比的朋友们要经常实践操练喜乐的生活。他写道:「要靠主常常喜乐。」并且重复再说,以示强调。他好象要说:你们必须祷告、敬拜、彼此相爱、遵守诫命、彼此分担、以登山宝训为个人的道德标准、作见证、逃避一切罪恶、让圣灵充满以抵挡撒但的攻击及试探、行善、不断努力结出圣灵的果子──此外,还有特别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你们要因看与耶稣基督的关系,时刻喜乐。 事实上,喜乐是圣灵所结的其中一个果子,而靠主喜乐的习惯──这习惯也就是使喜乐成为事实的指定途径──跟其他提到要做的事情同样都是神的命令,是基督徒的责任。不错,无论是世间的或属灵的喜乐,都不时会意外地突然临到,带来一阵兴奋,就如所谓偶然天赐的一吻,每次我们都应该感恩;但我们不要就此以为喜乐根本是一种欣快情绪,我们只需祈求,然后坐看等待就行了。喜乐是情感的习惯,我们借着操练欢欣,可使喜乐成为生命中持久的品质。一个人是否有喜乐,不是性格使然或是难测的天意安排;喜乐是可以选择的。保罗诱导他的读者去选择欢欣,因为惟有花欢喜快乐当中,才可以亲身体验喜乐。 我们在保罗身上找到这种品质。他因为腓立比信徒同心
合意地与旺福音,常「欢欢喜喜的」为他们祈求﹙腓一4-5﹚。又称他们为他的「喜乐」,正如他称呼帖撒罗尼迦人一样﹙帖前二19及其后经节,三9﹚。他的意思是每逢念及他们,细想神在他们生命中的恩典,喜乐就自他心中涌流。因此他以他们为喜乐,或者应该说是因为他们而在主里喜乐,如腓立比书四章十节所说:「我靠主大大的喜乐,因为你们思念我的心,如今又发生」。我们在前面也指出过,纵使处于多方面都叫人沮丧的情况下,保罗也可以选出令他喜乐的一面来:他为基督的道理得以传开而欢喜,尽管传福音的人动机不纯正,他绝不会因此郁郁不乐,更不会因为别人做到的,自己办不到,而自怨自艾﹙一15-18﹚。这充分说明了喜乐是一种选择,即选择把思想集中于能引发喜乐的事情上。「靠主常常喜乐」的秘诀就在于此,意思是要选择去想些什么。就是这么简单──也是这么困难! 我们果真能够选择去想些什么吗﹖今日我们不停受看过多的外来刺激,永远受电视操纵,养成被动的思想倾向,习惯了等别人来娱乐自己,对于可以经常自行选择思想主题这个观念,我们觉得简直是异想天开。然而保罗却完全相信这种控制思想的方法是可行的。事实上,他还命令信徒要这样做。「弟兄们,我还有
未尽的话: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腓四8﹚控制、引导自己的思想是要培养的习惯,练习愈多,就愈纯熟。 当然,动机也有帮助;基督徒背后有一股强烈的动力,促使他们时刻把思想集中于神的恩典与荣耀上。这股动力是重生的人所独有的,是一种本能的催迫感,发自他们内心深处。正如在恋爱中的人时常不由自主地思慕爱人,重生的基督徒也会自然而然地时刻渴慕救主。今天,许多旅客都喜欢开看耳筒录音机聚精会神地听,让耳筒传来的音乐把他们深深吸引看;对基督徒来说,神也像磁石一般吸引看他们更新了的心灵,使他们的思想对准神,时刻默想祂的本质、作为及行事方式。所谓默想,就是与自己及与神交谈,或是默默在心里进行,或是开声的。这种属灵经验,引发信徒对神的赞美与敬慕,带来心中无限喜悦。保罗指导信徒应该思想些什么,只不过要帮助我们 把这种更新的本能对准焦点、寻回方向,以确保我们可从默想中得着最大益处。 可是,我们要专心思念的那些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事物以及德行与称赞实际土是什么呢﹖这一切都是神的作为,是神在人生命里工作的
成果。其中当然包括我们讨论过的四重认识:第一,神永远爱我,祂的爱永无穷尽;第二,我所遭遇的一切事情的从神而来,最少也是在祂准许、保护下临到的,为要使我永远得益;第三,最值得拥有的知识,是认识主耶稣拯救了我,而这知识还会日渐增长,直到永远;第四,我致力传给别人的那关乎救恩的福音信息,是最值得送出的礼物。这些思想总能把喜乐注入我们心灵,使喜乐、和平与欢欣源源不绝地涌流而出。试试吧,你会见到成果的。 信徒要得着喜乐,就必须掌握基督徒思想的艺术。喜乐是属基督的人的特征。圣灵除了偶尔赐予我们独特的喜乐时刻外,主要是借助操练思想的方法,使我们常常喜乐。主耶稣要我们喜乐满溢。祂为我们预备的喜乐,当然十分充裕。我们只需专心思想那些能带来喜乐的事情,喜乐就会自我们心中发出,天天涌流不息;这样,我们在世上寄居,就必能不断享受世人所没法尝到的满足与兴奋心情。这种喜乐经验带来事奉的力量。因此,喜乐──也就是在主里欢欣──是基督徒生命的一种基本操练,是灵性健康与活力的要素。这个道理,似乎什少基督徒明白,而努力实践这操练的人为数更少。事实上,只要我们掌握喜乐的秘诀,实践喜乐的生活,我们的人生将会完全改变过来。
大约三十年前,我跟一个基督徒家庭来往什密。我从这家人身上所学到属灵功课之多,相信他们想也想不到。他们的生活并不好过。父亲罹患心脏病,多年来不能行动,终于英年早逝。女儿发育不健全,少年时死于急性关节风湿病。其中一名儿子严重弱智,须长期住院。母亲后来再婚,但到中年却因癌症病逝。其后她的第二任丈夫独居了好些年,关节炎的痛楚使他一直失去活动能力,整天守在家里。我去探望他,看见他态度祥和,充分流露出在基督里的喜乐,毫无埋怨,也绝不自怜,这对我真是莫大鼓舞,至今每当我想起他时,仍能够得着帮助。听到巴兰以下这些话,我就想起他:「我愿如义人之死而死,我愿如义人之终而终。」﹙民二三10﹚我从他身上看见喜乐的力量,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启示。现在我颂扬喜乐的力量,以此为福音的一部分。贝多芬在他的作品《庄严弥撒》﹙MissaSollennis﹚中的乐谱上写道:「愿此曲心心相传。」 这些字句也适宜放在本章之首。愿主帮助读者领会我的意思。写到这里,谨以两段经文作结,送给各位读者。 「但愿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安充满你们的心,使你们借着圣灵的能力,大有盼望。」﹙罗一五13﹚ 「那能保守你们不失脚,
叫你们无瑕无疵、欢欢喜喜站在祂荣耀之前的我们的救主独一的神;愿荣耀、威严、能力、权柄,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归与祂,从万古以前,并现今,直到永永远远。阿们。」﹙犹24-2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