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福音 第九章
壹、内容纲要
【仆人救主对门徒的示范与教导】
一、登山预示神国的荣耀(1-8节)
二、以施洗约翰譬以利亚(9-13节)
三、示范并教导门徒赶逐污鬼(14-29节)
四、再度预言将要受难(30-32节)
五、借机教导门徒要彼此谦卑服事(33-37节)
六、借机教导门徒要彼此和睦(38-50节)
贰、逐节详解
【可九1】“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要看见神的国大有能力临到。
’”
﹝文意批注﹞“在没尝死味以前,”即‘在离世以前’。
“必要看见神的国大有能力临到,”就字面而言,是应验在本章二至八节变化山上的经历(参太十七1-8)。
﹝话中之光﹞(一)得胜的信徒虽然要在来世,才能丰丰富富地体验神国的荣耀,但在今世,也能豫尝得荣的滋味。
【可九2】“过了六天,耶稣带着彼得、雅各、约翰,暗暗的上了高山,就在他们面前变了形像;”
﹝文意批注﹞“过了六天,”指从彼得认耶稣是基督之日(参八29)起算,到登上高山的那一天,中间共过了六天(参太十七1)。
路加福音则将头尾两天也算在内,所以说‘约有八天’(参路九28)。
“上了高山,”当时他们是在该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参八27),故那座高山很可能是‘黑门山’(参申三8-9;诗一百三十三3)。
“就在他们面前变了形像,”指他们是在清醒状态下肉眼看见主改变形像,而非在梦幻中所见(参彼后一16;约壹一1)。
﹝灵意批注﹞“过了六天,”旧造是用六天造成的(参创一章),所以‘过了六天’,象征在新造里。
“带着彼得、雅各、约翰,”他们在此代表新约信徒中的得胜者。
“暗暗的上了高山,”‘暗暗的’表征只有得胜者才能豫窥国度的荣耀;‘高山’表征属天的境界。
“就在他们面前变了形像,”这是豫演当主再来时,祂那荣耀的形状(参林后三18),要从祂隐藏、卑微的肉身完全彰显出来。
﹝话中之光﹞(一)我们必须活在新造里(“过了六天”),并且是在属天的境界里(“上了高山”),才能看见主荣耀的彰显。
(二)只有少数清心爱主的人(彼得、雅各和约翰),进‘内屋’活在暗中的父面前(参太六6),而得着祂暗中的带领(“带着……暗暗的上了高山”),才得有分于国度的荣耀。
(三)有一天,我们众人也要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林后三18)。
(四)当主降临的时候,要在祂圣徒身上得荣耀,又在一切信的人身上显为希奇(帖后一10)。
【可九3】“衣服放光,极其洁白;地上漂布的,没有一个能漂得那样白。”
﹝灵意批注﹞“衣服放光,极其洁白”‘衣服’象征行为;故这话是表明,在神国里面,主的所作所为,乃是光明洁白、荣耀无比的。
【可九4】“忽然有以利亚同摩西向他们显现;并且和耶稣说话。”
﹝背景批注﹞以利亚未曾经过死而被提升天(参王下二11)。
摩西虽死在摩押地,但无人知其坟墓所在(参申三十四5-6);又天使长米迦勒曾为摩西的尸首与魔鬼争辩(参犹9),暗示神保存他的尸身,使他能按原貌复活。
故此二人,极可能是千年国度来临之前,被神使用的‘那两个见证人’(参启十一3-12)。
﹝文意批注﹞“和耶稣说话,”他们在谈论关于耶稣将要在耶路撒冷受死的事(参路九31)。
﹝灵意批注﹞“有以利亚同摩西,”‘以利亚’在此处预表先知,就是为神说话的人;‘摩西’在此处预表律法,就是神写下来的话。
先知和律法乃是为基督作见证。
又因‘以利亚’未曾经过死,故他可代表活着被提的得胜者;‘摩西’曾死过,故他可代表死而复活的得胜者。
【可九5】“彼得对耶稣说:‘拉比(拉比就是夫子),我们在这里真好;可以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
’”
﹝文意批注﹞“拉比,我们在这里真好,”‘拉比’原文是‘我的老师’;‘真好’到甚么程度,只有身历其境的人才能领略。
“可以搭三座棚,”表示彼得深盼能长久留在国度的异象和情境中,他忘了主才说过‘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参八31)。
“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彼得这话,是把主耶稣和摩西、以利亚,列在同等的地位上。
﹝话中之光﹞(一)“我们在这里真好,”是的,在我们蒙恩的人身上,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在灵里深处,有主荣耀的显现;当祂向我们显现的时候,我们都会觉得“真好”。
(二)“搭三座棚”的意思是,他不但要留住‘基督’,他也要留住任何与基督有关的‘人事物’,而把它们提高到与基督相同的地位上。
这是基督徒常犯的毛病。
(三)“搭三座棚”也表示只愿停留在山上荣耀、享福的光景中,而不想下山去面对苦难、背十字架;但我们要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徒十四22)。
(四)律法和先知(摩西和以利亚)都是为引导人认识基督而存在的,他们虽然都非常重要,但不能和基督并列,因为他们不过是影儿,那实体却是基督(参西二17)。
(五)在神的国度里面,任何礼仪、规条(律法),和属灵伟人(先知),都不配和基督分享同等的地位。
(六)摩西和以利亚虽是以色列人所最敬重的人物,但他们也不能与主相题并论;任何属灵伟人和宗教领袖,都不配分享基督的尊荣。
我们的主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惟祂独尊。
(七)工作和劳苦(摩西所代表的),信心和能力(以利亚所代表的),都不能与主自己争辉;我们必须让祂在凡事上居首位(西一18)。
【可九6】“彼得不知道说甚么才好;因为他们甚是惧怕。”
﹝文意批注﹞“彼得不知道说甚么才好,”变化山上的异象,给予彼得非常深刻的印象,对他今后一生的事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参彼后一16-18)。
惟因他当时的属灵认识还很幼稚,所以说话不当,不能正确反应内心的感触。
﹝话中之光﹞(一)信徒应当谨慎言语,不可随便乱说话。
(二)惟有属天的启示,才能打倒胡涂的热心,而产生真正的敬畏(“甚是惧怕”)。
【可九7】“有一朵云彩来遮盖他们;也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的爱子,你们要听祂。
’”
﹝文意批注﹞“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声音’指神的声音;‘云彩’常伴随神的同在保护和引导(参出十六10;出十九9;出二十四15-18;出三十三9-10)。
神在此亲自出声打断彼得的话,纠正他错误的观念。
“这是我的爱子,”表示父神对耶稣的称许(参诗二7;创二十二2)。
当耶稣受浸时,父神也说过同样的话(参一11),赞赏祂三十年来的‘为人’,满足了父神的心意;此处乃赞赏祂三年来的‘事工’,也满足了父神的心意。
“你们要听祂,”意即‘你们要听从祂’(参申十八15);惟有‘祂的话’配得独尊的地位,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与祂的话相比拟。
﹝话中之光﹞(一)我们在地上生活为人,难免有时黑云密布,但将来在属天的国度里,每一朵云彩都是光明的。
(二)只有主是父怀里的独生子(约一18),惟祂深谙父神的心意,所以我们“要听祂”;神喜欢我们专一的尊敬祂、爱戴祂,而不可再听别人。
(三)必须是‘听见’神声音的人,才会对主有真实的认识。
(四)在新约时代中,不是听从外面的规条和遗传(律法),也不是听从属灵的伟人(先知),而是要听从那住在我们里面的主。
(五)信徒常喜欢‘讲论’祂,却不常‘听’祂。
(六)真正‘听’主的人,必然顺服祂的话;对于神的话,只有顺服地听,才是真正的听(参雅一22-25)。
【可九8】“门徒忽然周围一看,不再见一人,只见耶稣同他们在那里。”
﹝文意批注﹞本节指门徒等到云彩里的声音止息了,在一片寂静中抬起头来所见的景象。
﹝话中之光﹞(一)一切属灵的人事物,只不过帮助我们寻见基督,它们本身并无永存的价值。
(二)真正有属灵眼光的人,乃是“不再见一人,只见耶稣”。
(三)属灵的长进,乃在于我们的眼目逐渐从主之外的人事物转向,而单单注目于祂!
【可九9】“下山的时候,耶稣嘱咐他们说:‘人子还没有从死里复活,你们不要将所看见的告诉人。
’”
﹝文意批注﹞在主耶稣复活以后,门徒就要将他们在变化山上的经历告诉人,以见证主耶稣的身分。
但在主从死里复活以前告诉人此事,反而有害无益。
﹝话中之光﹞(一)山上的异象,在山下(即今世)不要随便告诉人,因为:(1)时候还没有到;(2)必须是得着主那死而复活之生命的人,才能明白、讲说并进入异象的实际(参林前二10-15)。
(二)我们在暗中所看见的,不到时候就不要随便向人公开诉说。
(三)信徒说话行事,要学习主耶稣的榜样——时候还没有到,就不说也不作(参约七6)。
【可九10】“门徒将这话存记在心,彼此议论从死里复活是甚么意思。”
﹝文意批注﹞门徒并非不知道‘从死里复活’的意思,他们所感到困惑的,乃是这位大能的弥赛亚,为何须要先经过受苦和受死,然后才要复活。
【可九11】“他们就问耶稣说:‘文士为甚么说,以利亚必须先来?
’”
﹝文意批注﹞“文士为甚么说,以利亚必须先来?”
‘文士’是熟悉旧约圣经的人;他们是根据旧约圣经断定,在将来世界末日,弥赛亚未到之前,以利亚必须先来(参玛四5)。
门徒所以发此问题,可能因为:(1)刚在变化山看见以利亚出现,所以引起联想;(2)他们也刚见过耶稣改变形像,认定祂就是那要来的弥赛亚,然则为何以利亚并未先耶稣而来呢?
【可九12】“耶稣说:‘以利亚固然先来,复兴万事;经上不是指着人子说,祂要受许多的苦,被人轻慢呢。”
﹝文意批注﹞“以利亚固然先来,复兴万事,”‘固然先来’意即文士断定以利亚在末日之前要来的话并没有错;‘复兴万事’指为弥赛亚的来临豫作铺路(参玛四5-6;启十一3-4)。
主的意思是说,就着预表而言,施洗约翰就是以利亚临世,他来为主铺路(参路一17),可是没有人认识他。
“经上不是指着人子说,祂要受许多的苦,被人轻慢呢,”这话的意思是说,旧约圣经不单讲到以利亚要再来的事,并且也提到‘人子’弥赛亚的事(参但七13),故此他们所给主耶稣的待遇,也已经在圣经上预先表明。
正如施洗约翰来了,犹太人因为不认识他而任意待他(参13节);犹太人也因为不认识主耶稣,而轻慢祂、弃绝祂,并且迫害祂,叫祂受许多的苦(参赛五十三章)。
﹝话中之光﹞(一)我们越多认识基督,就越会尊敬基督,并以祂为至宝(参腓三8)。
(二)凡是在属灵的事上认识不够的人,往往会成为主和主见证人的加害者。
(三)神仆人的道路是“受许多苦,被人轻慢”;主先锋的行径也是被人‘任意待他’(参13节)。
凡走主道路的,都不例外。
【可九13】“我告诉你们,以利亚已经来了,他们也任意待他,正如经上所指着他的话。
’”
﹝文意批注﹞“以利亚已经来了,”主耶稣这话是说,在旧约以利亚要来的预言尚未完满应验之前,已经先局部应验在施洗约翰身上;所以施洗约翰的心志和使命,跟以利亚将来所要作的一模一样(参太十一14;路一17)。
“正如经上所指着他的话,”指旧约圣经所记载有关以利亚被亚哈王和耶洗别任意对待的事(参王上十九1-10),预示了施洗约翰也将被希律王和希罗底任意对待(参六14-28)。
【可九14】“耶稣到了门徒那里,看见有许多人围着他们,又有文士和他们辩论。”
﹝文意批注﹞“耶稣到了门徒那里,”‘门徒’指彼得、雅各、约翰(参2节)以外的九个门徒。
“又有文士和他们辩论,”可能文士正在质疑门徒赶鬼的权柄(参三22)。
【可九15】“众人一见耶稣,都甚希奇,就跑上去问祂的安。”
﹝文意批注﹞“众人,”指众门徒和相信的群众(参16-17节)。
“都甚希奇,”大概是希奇正说到祂的时候,祂就来了。
【可九16】“耶稣问他们说:‘你们和他们辩论的是甚么?
’”
﹝文意批注﹞“你们和他们辩论的是甚么?”
‘你们’指门徒;‘他们’指文士(参14节)。
【可九17】“众人中间有一个人回答说:‘夫子,我带了我的儿子到你这里来,他被哑吧鬼附着;”
﹝文意批注﹞“他被哑吧鬼附着,”大概是因孩子自从被鬼附着以后,就不再说话,所以断定所附的鬼是哑吧鬼。
﹝话中之光﹞魔鬼的辖制,常会叫信徒失去为主说话的能力。
【可九18】“无论在那里,鬼捉弄他,把他摔倒,他就口中流沫,咬牙切齿,身体枯干,我请过你的门徒把鬼赶出去,他们却是不能。
’”
﹝文意批注﹞“他们却是不能,”注意:主耶稣曾赐给门徒权柄赶鬼(参三15)。
﹝灵意批注﹞“我请过你的门徒,”‘门徒’代表我们信徒。
﹝话中之光﹞(一)鬼的作为总是捉弄人,叫人身不由己,不能自主,并且力不从心(“身体枯干”)。
(二)门徒不能医治,并非主所赐的权柄失效,乃因他们‘当时的情形’无法有效地运用权柄;信徒的属灵情况若是跟不上,便会限制属灵权柄的发挥。
(三)许多时候,人遇见难处,不找主,而找属灵的人(“门徒”),结果难处仍在。
(四)“他们却是不能,”信徒原有属天的权柄,可以赶鬼(参十六17)。
但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却常有失败的经历。
【可九19】“耶稣说:‘嗳,不信的世代阿,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
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
把他带到我这里来罢。
’”
﹝原文字义﹞“不信”没有信心。
﹝文意批注﹞“不信的世代阿,”‘不信’是指对于主的能力。
﹝话中之光﹞(一)最叫主的心伤痛(“忍耐……到几时呢”)的,乃是我们不信的恶心(参来三12)。
(二)从主耶稣感叹的话可见,门徒所以不能医治,是因为当主没有在肉身里与他们同在时,忘了在灵里取用主的同在(参林前五3),而单凭自己去赶鬼,因此招致失败。
【可九20】“他们就带了他来。
他一见耶稣,鬼便叫他重重的抽疯;倒在地上,翻来覆去,口中流沫。”
﹝文意批注﹞“鬼便叫他重重的抽疯,”‘抽疯’指身体不由自主的抽搐、痉孪。
【可九21】“耶稣问他父亲说:‘他得这病,有多少日子呢?
’回答说:‘从小的时候。”
﹝文意批注﹞主耶稣在此竟把正在受鬼折磨的孩子放在一边,而与孩子的父亲谈话,用意乃是要把他带到有信心的地步(参23-24节)。
【可九22】“鬼屡次把他扔在火里、水里,要灭他;你若能作甚么,求你怜悯我们,帮助我们。
’”
﹝文意批注﹞“你若能作甚么,”这话表明他对主的‘能不能’抱持着怀疑的态度。
﹝话中之光﹞(一)“鬼屡次把他扔在火里、水里,要灭他”;鬼的作为总是叫人忽好忽坏,忽冷忽热,并且自己残害自己。
(二)我们所有的自高自大、自负自许(“扔在火里”),和一切的自贬自馁、自弃自戕(“水里”)的意念和行动,都是出自魔鬼。
(三)这个孩子的父亲一面怀疑主,一面求主,正代表了许多信徒祷告求主帮助时的态度;我们常常好像是相信祂,却又不能肯定祂会为我们作甚么。
【可九23】“耶稣对他说:‘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
﹝文意批注﹞“你若能信,”许多古卷在此并无‘信’字,而只有‘你若能’三个字,这在希腊文是不完整的语法;因此,似乎是主在引述那个父亲在22节的话,含有责备的语气,怪他怎可以对祂说‘你若能’的话,意思是说:‘问题不是我的能不能,乃是你的信不信。
’
“在信的人,凡事都能,”信是信靠神,让神去作,在祂没有难成的事(创十八14)。
﹝话中之光﹞(一)丰满的基督有无限的能力,祂的“能”并没有问题,问题是在我们的“信”——对主的认识如何。
(二)神迹不只建造在神的全能上,也是建造在人的信心上;人必须全心信靠神,才不至于局限祂所能作的事。
(三)“在信的人,凡事都能”;真信心,即使小如一粒芥菜种亦足能成就大事(参太十七20)。
(四)信徒因为不信,故不能与主联合为一,支取祂的权柄。
(五)我们的信心虽小,却能调动国度的权能,因此就没有一件事是不能作,没有一个难处是不能胜过的。
【可九24】“孩子的父亲立时喊着说(有古卷作立时流泪的喊着说):‘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
’”
﹝文意批注﹞“但我信不足,”信心的问题不在大小,乃在有无信心(参太十七20)。
故‘信不足’的意思有二:(1)似信又不信,似不信却又相信;(2)有时相信,有时却又怀疑。
﹝话中之光﹞(一)“我信不足,求主帮助,”这话表明他虽然愿意信,但连这个信也非他所能有,需要主的帮助;因为信心并不在乎我们自己,不是我们说要相信就能相信,乃是神所赐的(参弗二8)。
(二)我们须要仰望那位是我们信心的创始成终者(来十二2)。
(三)我们多少的祷告得不着答应,是因我们的信心不足,所以要先求主帮助加增我们的信心,然后才能求主帮助解决我们的难处。
(四)基督的丰满,乃是照我们对祂的认识——“信”来取用,但这个对基督启示的认识,也非人天然所有,需要神的怜悯、赐给。
【可九25】“耶稣看见众人都跑上来,就斥责那污鬼,说:‘你这聋哑的鬼,我吩咐你从他里头出来,再不要进去。
’”
﹝原文字义﹞“斥责”责备,禁戒。
﹝话中之光﹞(一)主耶稣和门徒在山上时,一切都是光明洁白(参3节),但在山下现实的生活环境中,却有黑暗权势(鬼)的问题。
(二)对付鬼魔千万不要客气,而要运用属天的权柄,“斥责”他,他就会跑掉。
(三)那孩子的病乃因鬼作祟,鬼出去,病就痊愈;我们祷告医病时,须有属灵的眼光,能分辨病源是出于自然或超自然。
【可九26】“那鬼喊叫,使孩子大大的抽了一阵疯,就出来了。
孩子好像死了一般,以致众人多半说:‘他是死了。
’”
【可九27】“但耶稣拉着他的手,扶他起来,他就站起来了。”
﹝话中之光﹞初信主的人,需要我们拉扶他们一把,才能在所信的道上站立得稳。
【可九28】“耶稣进了屋子,门徒就暗暗的问祂说:‘我们为甚么不能赶出他去呢?
’”
﹝文意批注﹞“门徒就暗暗的问祂,”‘暗暗的’表示‘私下’的询问。
“我们为甚么不能赶出他去呢?”
原文的语气强调‘我们’。
【可九29】“耶稣说:‘非用祷告(有古卷在此有禁食二字),这一类的鬼,总不能出来(或作不能赶他出来)。
’”
﹝文意批注﹞“非用祷告,”表示门徒当时在赶鬼时没有祷告。
门徒或者以为他们已经拥有赶鬼的权柄(参三15),就以为他们无论何时都能凭着自己赶鬼,而忘了赶鬼的能力是来自神。
﹝灵意批注﹞“非用祷告禁食”(古卷),‘祷告’是信靠神;‘禁食’是舍弃自己合理合法的权利,付上代价,以表示完全信靠神的决心。
‘禁食’所以有功效,并不是因为禁食的行为,而是因为‘禁食’的存心与态度(参太六16-18)。
﹝话中之光﹞(一)祷告禁食是信心的行为(雅二26),信徒常藉此取得信心的功效。
(二)对付仇敌的权能,其秘诀乃在于我们的信心(“祷告”)和舍己(“禁食”)。
(三)做主的门徒须要付代价(参八34);也惟有肯付祷告的代价,全心仰望并等候神的人,才有力量能胜过鬼魔。
【可九30】“他们离开那地方,经过加利利;耶稣不愿意人知道。”
﹝文意批注﹞“经过加利利,”指在他们即将跟随主踏上往耶路撒冷最后一段旅程(参十1,32)之前的时候。
【可九31】“于是教训门徒,说:‘人子将要被交在人手里,他们要杀害祂,被杀以后,过三天祂要复活。
’”
﹝文意批注﹞主耶稣再一次预告祂要被杀和复活,但门徒仍旧一点也不明白。
﹝话中之光﹞(一)这位在异象中显出无比荣耀的君王,居然必须“被交在人手里”,这是表明得荣之前必先受苦(参彼前五1)。
(二)如果我们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荣耀(罗八17)。
(三)在荣耀的异象完满实现之前,必须先经过十字架的道路;惟有经历十字架的人,才能有分于荣耀异象的实际。
(四)十字架就是被交于死地,但并不停留于死地,第三日要复活。
有可信的话说,我们若与基督同死,也必与祂同活(提后二11;参林后四10-14)。
(五)门徒之所以忧愁,是因为他们只听进主将要受死的话,却没有把主将要复活的话听进去。
缺乏复活启示的人,他们只在今生有指望(参林前十五19),没有属天的盼望,所以贪生怕死。
(六)凡没有复活盼望的人,他们不能欢喜快乐的接受十字架。
【可九32】“门徒却不明白这话,又不敢问祂。”
【可九33】“他们来到迦百农;耶稣在屋里问门徒说:‘你们在路上议论的是甚么?
’”
【可九34】“门徒不作声,因为他们在路上彼此争论谁为大。”
﹝文意批注﹞“门徒不作声,”无疑是因为他们所议论的题目不能让祂知道,觉得很尴尬,只好沉默以对。
﹝话中之光﹞(一)不只世人彼此争大,信徒在教会中亦有此难处。
(二)喜欢为大的倾向是从旧人老亚当的生命来的,惟有活在新人属灵的生命里面,才能解决此问题。
【可九35】“耶稣坐下,叫十二个门徒来,说:‘若有人愿意作首先的,他必作众人末后的,作众人的用人。
’”
﹝话中之光﹞在教会中,惟有愿意降卑自己服事他人的,才是真正的属灵领袖。
【可九36】“于是领过一个小孩来,叫他站在门徒中间;又抱起他来,对他们说:”
﹝话中之光﹞(一)小孩子并不自觉有甚么可夸的,因此他的谦卑乃是诚实的谦卑;凡承认自己一无所是,一无所有,而只活在倚靠神恩典与怜悯中的人,他在天国里是最大的。
(二)主耶稣自己卑微,所以神将祂升为至高(腓二8-9)。
在属灵界里的原则乃是,凡自卑的,必升为高(参路十八14)。
(三)人越谦卑就越能让神掌权,而越能让神掌权的人,在天国里也越大。
(四)小孩子能安息于自己眼前的地位,而不会觉得吃力与吃亏。
【可九37】“‘凡为我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来的。
’”
﹝文意批注﹞“凡为我名接待,”‘为我名’有三个意思:(1)为着荣耀归主名的缘故;(2)因着主自己;(3)根据对方是属主的事实。
‘接待’指欢迎、关心、乐意接纳。
“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小孩子’指灵命幼稚、软弱的信徒。
大人往往嫌弃小孩的幼稚、无知、麻烦;惟有将自己改变成小孩子的人,才会乐意接待一个在心志上仍像小孩子的人(参林前十三11;十四20)。
这种的接待,是蒙主记念的(参太十42;二十五40)。
﹝话中之光﹞(一)我们不但要爱基督,也要爱众圣徒。
(二)主看我们对人的态度如何,等于对祂自己的态度如何(参太十40)。
【可九38】“约翰对耶稣说:‘夫子,我们看见一个人,奉你的名赶鬼,我们就禁止他,因为他不跟从我们。
’”
﹝话中之光﹞(一)我们在事奉上,不可计较别人是否“跟从我们”——照我们的作法,同我们的腔调,依我们的习惯……等等。
(二)‘若不跟从我们,就要禁止他。
’这种狭隘的观念和实行,在已过二千年教会历史上,也屡见不鲜;许多教会团体,只要有人不肯跟从为首者的心意或见解,他们就禁止他,因此导致分裂。
【可九39】“耶稣说:‘不要禁止他;因为没有人奉我名行异能,反倒轻易毁谤我。”
﹝文意批注﹞显然地,主耶稣的胸襟,并不像祂的门徒那般狭窄。
主所在意的,乃是人们实质上的荣耀祂,而不是人们外表上的跟从祂。
﹝话中之光﹞许多人所注重的,是外表形式的一致——‘跟从我们’(38节);但主所注重的,里面有无基督的实际——“奉我的名”。
【可九40】“不敌挡我们的,就是帮助我们的。”
﹝文意批注﹞意即:凡是与我们同仇敌忾的,就是与我们有益的。
﹝问题改正﹞主在本节的话,似乎与太十二30‘不与我相合的,就是敌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
’的话彼此有矛盾,其实不然。
主在马太福音里的意思是指,我们信徒在‘信仰上’和在‘敌对的人面前’,乃是和谐一致的,不可不同;而主在马可这里的意思是指,我们信徒在‘作法上’和在‘同工的人中间’,可以有所不同,应该彼此包容。
﹝话中之光﹞(一)信徒之间不可形成小圈子,排拒异己。
(二)我们对待敌人固然必须严厉,但对待信徒必须从宽。
【可九41】“凡因你们是属基督,给你们一杯水喝的,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不能不得赏赐。”
﹝文意批注﹞人们对信徒一点点的善待,也会得到主的记念。
这一面说出我们信徒与主的合一关系,一面也说出凡我们为着主所摆上的一切,都有赏赐。
﹝话中之光﹞(一)神并非不义,竟忘记我们所作的工;神既是公义的,祂就不能不刑罚罪人的恶,也就不能不赏赐圣徒的义。
(二)主的着眼点不在人作的是多或少,是大或小,只要人所作的是因着我们是“属基督”,他就有分于属天的赏赐。
(三)伟大的主,并不轻看细小的事,所以我们应当注意在小事上向主忠心,不可忽略。
【可九42】“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扔在海里。”
﹝文意批注﹞“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信我的一个小子’指任何一个平凡的信徒;‘跌倒’指动摇在主里的信心,以致偏离正路,甚或犯罪。
“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扔在海里,”‘大磨石’原文直译是‘驴子推转的磨石’,比一般家用的磨石(参太二十四41)大得多,故它必是非常沉重,用它拴紧一个人,不但必定会沉到海底,且难再浮出水面。
﹝灵意批注﹞“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扔在海里,”表示这个人由于骄傲、硬着‘颈项’,才会使人跌倒。
主的意思是说,这种使人跌倒的人,在教会中根本无用,倒不如看待他如同外邦人(“扔在海里”),不和他交往(参帖后三14),免得他继续伤害别人。
﹝话中之光﹞(一)信徒在教会中,应当作一个能供应灵粮(“大磨石”)的人,但若会使人跌倒,他就是有再大的属灵本事,也无用处。
(二)大磨石能帮助人磨粮,供人生存;也能将人沉压海底,使人失去生存的意义。
一物正反两用,端视人自己的属灵光景如何。
(三)主看绊倒人是一件很严重的事;信徒绊倒人虽不至于失去永生,但在国度里必多受亏损。
(四)虽然在教会中,或有心或无意,总免不了有绊倒人的事;但若是可能,总要小心尽量避免。
(五)绊倒人或被人绊倒的主要原因,乃在于骄傲;骄傲的人,不是绊倒别人,就是被人绊倒。
【可九43】“倘若你一只手叫你跌倒,就把它砍下来;”
﹝文意批注﹞“就把它砍下来,”这是一种夸张的修辞语法,用来表达为着解决问题,有必要采取激烈的行动。
主的意思并不是叫我们真的去砍掉一只手。
﹝灵意批注﹞“倘若你一只手叫你跌倒,”‘手’是人犯罪的主要工具,主的意思是叫我们有对付罪恶的决心,并且不惜出代价去对付犯罪的动机和原因。
‘砍手’意即不把肢体献给罪作不义的器具(罗六13)。
﹝话中之光﹞(一)很多时候,人只有透过彻底的‘属灵切除手术’,才能克服罪恶。
(二)纵然有亲如手足的人引诱我们犯罪,我们也必立刻与他断绝交通。
【可九44】“你缺了肢体进入永生,强如有两只手落到地狱,入那不灭的火里去。”
﹝背景批注﹞‘地狱’一词来自希伯来字Gehenna,原为耶路撒冷城外一处深谷的地名,古时又叫‘欣嫩子谷’(书十八16)。
那里原是外邦异教徒拜摩洛时,用来焚烧自己儿女的地方(耶七31)。
后来犹太人改用来焚烧犯罪者的尸首,和一切不洁的垃圾,所以该处的火经常不止息。
圣经以此为背景,用来形容将来地狱的刑罚,乃是不灭之火的刑罚。
﹝文意批注﹞“那不篾的火里,”指地狱里的永火(参太二十五41)。
﹝灵意批注﹞“手,”象征行为、作法。
﹝话中之光﹞(一)一个会绊倒别人的人,往往先绊倒自己;若要不绊倒别人,必须先作到不绊倒自己。
(二)要出代价,除去任何绊倒的因素,而不可硬着心,坚持自己既有的作法和立场(参罗十四13,21)。
(三)任何足以绊倒人的事物,都须严加对付。
宁可让主对付并剥夺今生的、物质的和外表的完美,而不愿受到永远的、属灵的和生命的亏损。
【可九45】“倘若你一只脚叫你跌倒,就把它砍下来;”
﹝灵意批注﹞“脚,”象征立场、道路。
【可九46】“你瘸腿进入永生,强如有两只脚被丢在地狱里。”
【可九47】“倘若你一只眼叫你跌倒,就去掉它;你只有一只眼进入神的国,强如有两只眼被丢在地狱里。”
﹝文意批注﹞“倘若你一只眼叫你跌倒,”人许多的罪恶是从眼目的情欲来的(约壹二16)。
“就去掉它,”主的意思是要我们竭力对付那能导致犯罪的因素,并非要我们真的去掉一只眼,因为即使去掉了一只眼,仍有可能再犯。
千万不要把主在43-47节的话,照字面遵行。
“被丢在地狱里,”‘地狱’是恶人受永刑的地方。
﹝灵意批注﹞“眼,”象征眼光、看法、眼目的情欲、欲望。
‘去掉一只眼’乃是指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罗八13),也就是治死地上犯罪的肢体(西三5)。
﹝话中之光﹞(一)人坚持自己的看法,也会绊倒自己和别人;若不对付,就要受到属灵的亏损(参林前三15)。
(二)骄傲,轻看别人,乃是绊倒别人的主要原因。
(三)轻看别人,乃是这世界的灵;属天国度的灵,乃是接待小孩子(参37节),又不使一个小子跌倒(参42节)。
(四)我们的眼睛若会轻看人,就须“去掉”(即加以对付)。
人所以会轻看别人,就是因为看法不合乎中道,而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罗十二3)。
我们信徒倒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腓二3)。
【可九48】“在那里虫是不死的,火是不灭的。”
﹝文意批注﹞本节可能引自以赛亚书六十六章二十四节,那里是说到反叛神者所要受的刑罚,乃是无止境的痛苦。
这也正是下地狱者所受悲惨永刑的一幅写照。
【可九49】“因为必用火当盐,腌各人(有古卷在此有凡祭物必用盐腌)。”
﹝灵意批注﹞“因为必用火当盐,”盐具有保存的作用;‘用火当盐’是表示地狱的火,其作用有如盐一样,会将下地狱的人保留在那里,永远受苦。
“凡祭物必用盐腌各人”(古卷原文),这是引用旧约献素祭必须配盐的条例(参利二13),以表明盐具有长久保存的功用。
本节也可作为正面的解释,意即每一个真实的信徒,乃是奉献给神的‘祭物’,在我们的生活(素祭)中,应当用盐调和(参西四6),也就是‘用盐腌各人’,才能在我们的身上散发出盐的味道。
为着这个缘故,神‘必用火当盐’,使我们经历苦难,如同炼净的火,除去我们身上天然的成分,好叫基督得以从我们的身上彰显出来。
【可九50】“盐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甚么叫它再咸呢?
你们里头应当有盐,彼此和睦。
’”
﹝背景批注﹞古时犹太地方和中东各地吃的盐,多是‘矿盐’或‘井盐’,那些盐块从矿场或井里挖出来时,就像拳头大的石头一般。
在这石块的外层包着一层盐。
犹太人在吃饭时,右手拿着菜,左手握着盐块,用舌头舐盐以取味。
家中每个人都有一块盐放在厨房中,吃饭时就各用自己的盐块。
等到盐块的咸味逐渐减少,至完全失味时,原先的盐块就成为石头了,于是随手弃置,这些盐份用尽的石头就任人践踏了。
在古老的传统中,如果犹太人背叛了信仰,然后再回头时,在蒙接纳回到会堂之前,必须躺在会堂门口,请走进会堂的人用脚踩在他身上。
有些基督教团体也继承了这一个传统,凡被教会法规驱逐的基督徒,在他蒙接纳归回以前,也要被迫躺在教堂门口,对走进来的人说:‘践踏在我身上,因我是那失了味的盐。
’
﹝文意批注﹞“盐本是好的,”‘盐’的主要功能是调味并杀菌,我们在这世上具有双重的功用:
1.
是制造和睦。
2.
是防止并消杀罪恶和败坏的因素。
“若失了味,可用甚么叫它再咸呢?”
‘盐失去咸味’象征基督徒失去他们的功用,也就是变成和世人一模一样,毫无分别。
﹝话中之光﹞(一)盐能调味防腐;基督徒具有盐的性质,能使人甜美,防止罪恶。
正常的基督徒,可以令周围减少发生不正当的事。
(二)盐能调味,但它必须先溶解,才能发生作用;同样,我们必须溶解自己、牺牲自己、失去自己,才能成为别人的祝福。
(三)基督徒活在世上的目的,不是想从别人身上获取甚么,而是奉献甚么给别人。
(四)盐能防腐,基督徒在世人中间,必须与世界有分别,不同流合污,才能发生一种防阻道德沦丧的作用。
(五)神的儿女有神的生命还不够,必须让这生命变作我们的性情;你是‘盐’不够,还必须是‘咸的’,才有用。
(六)基督徒就是被‘基督化’的人。
他身上的味道,不是天然的,乃是出于基督的;像酱菜的味道是出于酱汁的一样。
基督徒无论在那里,都应该活出基督,发出基督那义、爱、光、圣的味道来。
(七)纯盐不可能失去咸味,因此基督徒若凭着他们内在神圣生命的素质在世生活为人,自然能发挥‘盐’的功用来。
(八)盐若是和土混在一起,就不能显出咸味来;信徒若是爱世界、和世俗混在一起,沾染罪恶,当然也就失了味,不能对世界发挥功效。
(九)信徒乃“是”世上的盐,不是‘作’世上的盐;我们在世上的功用,是自然流露出来的,不是勉强作出来的。
(十)身上显出盐的功用的信徒,活在地上乃是以彰显基督为职志,并不为自己的益处有所企求,因此也就不会与人相争,当然也就会“彼此和睦”。
(十一)我们若失去了基督——“盐”的味道,只有用审判的‘火当盐腌’(49节),我们才能再咸。
所以神常藉恶劣的环境,在我们身上作十字架审判的工作,好增加我们里面基督的成份。
叁、灵训要义
【神国的异象和应用】
一、神国的异象:
1.
神国的小影:
(1)新约的得胜者要与主一同显现在荣耀里(2节)
(2)主的一切乃是光明洁白(3节)
(3)旧约的得胜者亦有分于国度(4节)
2.
在神国里,惟主独尊:
(1)彼得误把主与律法和先知列于相等地位(5节)
(2)父神打断彼得的话,指示‘要听祂’(7节)
(3)举目不见一人,只见耶稣(8节)
二、神国异象的见证和道路:
1.
异象的见证:
(1)不可将异象随便告诉别人(9节)
(2)人们因不认识异象的见证人(施洗约翰)和中心人物(基督),而任意苦待他们(12-13节)
2.
异象的道路:
(1)在荣耀的异象完满实现之前,必须先经历十字架(30-31节)
(2)属肉的人不认识十字架(32节)
三、神国异象在生活上的应用:
1.
必须凭信取用神国的权柄:
(1)在山下现实的生活里,有黑暗权势的困扰(14-17节)
(2)门徒因凭着自己,赶鬼遭遇失败(18节)
(3)主说失败的原因乃在他们的‘不信’(19-27节)
(4)若不祷告禁食(信心的行为),就不能赶出(28-29节)
2.
必须彼此接纳和睦:
(1)要谦卑彼此接待(33-37节)
(2)要包容异己(38-40节)
(3)要善待属基督的(41节)
(4)不可使人跌倒(42节)
(5)要对付犯罪跌倒的因素(43-48节)
(6)要显出盐的功用(49-50节)
【千年国度的启示(1-8节)】
一、基督得荣耀作王(参启十一15)
二、彼得、雅各、约翰表征以色列家(参罗十一26)
三、摩西表征死而复活的信徒(参林前十五52;帖前四16)
四、以利亚表征活着被提的信徒(参帖前四17)
五、留在山下的人表征列国(参赛十一10-12)
【主耶稣的带领】
一、主带领门徒上山灵修:
1.
在山上得见属天的形像(1-2节)
2.
在山上得识属天的荣光(3节)
3.
在山上得闻属天的奥秘(4节)
4.
在山上得享属天的满足(5-6节)
5.
在山上得着属天的启示(7-8节)
二、主带领门徒下山实习:
1.
对世人——不要将所看见的告诉人,因会遭世人不认识而任意对待(9-13节)
2.
对魔鬼——要藉祷告禁食,以信心的行为支用属天的权能(14-29节)
3.
对自己——要认识十字架的道路(30-32节)
4.
对信徒——要彼此接纳,彼此和睦(33-50节)
【信徒彼此相待之道】
一、要作众人的用人(33-35节)
二、要为主名乐意接待弱小的人(36-37节)
三、要能包容异己,只因对方是属基督而善待(38-41节)
四、不要使人跌倒,不惜代价除去使人跌倒的一切因素(42-48节)
五、要被那能永存的质素所浸透,才能维持彼此和睦(49-50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