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王上十九15-21;王下二9-13)
以利沙是以利亚的继任人,他做了以利亚的帮手长达九年之久。要等到这九年之后,神才将任务完全交托给他。以利亚和以利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二人都施行相似的神迹,同样身处于一个不信悖逆的世代,同样是所有有需要的人的祝福;话分两头,他们的事奉却有着显着的差别。以利亚是一位孤独粗犷、铁面无私,充满激情的先知,而以利沙却是一位和霭可亲、富有远见的先知。对于以利亚的背景、以及他为要承担神伟大的召命所作出的准备,我们所知的不多──但对于以利沙的种种,却着墨不少。列王上十九章十五至二十一节,对于那些特别蒙召事奉的神的工人来说,包含了一个特别的信息。请注意下列几点──其中几点已在有关以利亚的课程中交代过(第十二系列):-
(一)以利沙看来不可能被呼召为神特别事奉的人。
第十五至十六节告诉我们,神呼召以利沙的时候,他的身分和工作──第十九节。以利亚的继任人竟然是一个把犁人,这不大可能吧?──请参阅摩西(出三1)、基甸(士六11)、大卫(诗七十八70)、阿摩司(摩七14)──并与林前一26-29参照。从整本圣经到每个时代神子民的经历中,都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事实﹕神的呼召往往叫人出乎意料之外,临到那些看来不太可能的人身上。
(二)以利沙的蒙召是清晰、确定无误的。
神是他工场的主管。他拣选并委派人来事奉他,而他这样做的时候,是清晰明确的──请参阅太九38,并与徒十三1-4作一参照,你会在其中看到,神按各人的名字来呼召人,为他作宣教的工作,使人能够清晰无误地明白他的旨意和目的。然而,很多时候,那呼召是间接临到人的,正如以利沙是通过以利亚蒙召的。
(三)以利沙忠心耕耘土地时蒙神呼召。
他是否因为没有稳定的工作,而希望进入「全时间事奉」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确实知道当他蒙神呼召时,他正在尽忠职守地工作。那些想要主引领他们参与更多事奉的人,理应采取这种态度。倘若你正在祈求神带领你做宣教或牧养的工作……容我问问你:你是否把自己现在的工作当作对神的事奉呢?你是否准时、认真、恭敬、并乐于与人合作呢?你是在神的学校里,因此你要在受训期间尽力而为。
(四)以利沙在被神呼召,前并没有尝试进入神的事奉行列中。
当他确实知道神的呼召后,才离开耕种的工作,并离开家庭,顺服主来跟随以利亚。构成神呼召人参与专职事奉的因素是什么?
(1)需要并非「呼召」。即使对主的工人的需要极大,但只是需要,并不能构成那呼召。
(2)机会并非「呼召」。服事主的机会多的是,但只是机会,并不能构成那呼召。
(3)能力并非「呼召」。我们可能在灵性、精神、身体方面都合乎资格,但这也并不能构成那呼召。
(4)邀请未必是「呼召」。即使有像以利亚一样的的人邀请我们,但我们必须确实知道,在他的邀请中,有神的声音向我们说话。
(5)意欲并非「呼召」。我们可能有事奉主的强烈意欲,但我们必须注意,行动之前,得先有神的命令。
神的呼召就是那深刻内在的信念,加上内心的平安,并有神的话语作为确认,以致我们能在某时某地从事神吩咐我们的某种工作。
(五)以利沙被神呼召做一件最困难的工作。
神的呼召一直都是一件困难的工作──你以为以利沙杀死那些逃避耶户之剑的人,以及协助以利亚的九年时间,是轻易而举的吗?若将路九61与后面的那事件连起来看,你会发现以利沙回应神的呼召确是艰巨的决定。一旦我们回应神的呼召,我们便卷进了属灵的战争里面,并成为魔鬼攻击的特别目标──请参阅弗六12。因此,我们需要两项特别的条件:毅力和忍耐。
(六)以利沙不但回应了神的呼召,并且接受了事奉所需的特别装备。
以利亚搭在以利沙身上的外衣,成为主圣洁恩膏的象征──请看第十九节,并请与第十六节参照。当神呼召人服事他时,他必定给予装备──请看基甸(士六11-14);耶利米(耶一3-10);主耶稣(太三16);耶稣的门徒(路二十四49;徒二4──比较徒十三1-4),并注意那给予我们的应许──徒一8。「所有神的命令都都包括着神赐予能力的应许」,在王下二9-13,我们看见以利沙如何体会到,他多么需要属灵的恩赐来借着他的事奉履行神的旨意。
(七)以利沙全心全意地降服在神的面前,以回应神的呼召。
以利亚将其外衣搭在以利沙的身上,就此印证了神对他的呼召,第二十至二十一节告诉我们以利沙如何作出回应。我们应如何回应神的呼召呢?
(1)圣洁的迫切性:将第二十节的头十四个字与徒八29-30作一比较。
(2)圣洁的决心:将第二十至二十一节与路九61作一比较──但不要把以利沙与那我们的主说话的对象混为一谈。以利沙回家告别家人;他已作好准备离要离开所爱的家人,放下家庭和一切去遵行神的旨意。每一个主的仆人务必同样甘心乐意地承受一切──请看第二十一节,其中看到他公开告辞众人,完全弃绝其旧有的生命,什至包括焚烧其犁地工具的举措。这正正标志着他对主全心全意的降服与献身。
(3)圣洁的委身。请读第二十一节结尾的伟大行动──并与路五10-11作一比较。
结束反思:赛二十八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