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Studies 圣经研究 >> B.24 Notes On Gospel Mark 马可福音笺记
马可福音笺记
马可福音简介
马可的希伯来文名字是约翰,母亲名马利亚(徒一二:12)。马可是巴拿巴的表弟(西四:10),初与巴拿巴和扫罗一同作宣教事工,後离开他们(徒一二:25,一三:5,13)。後在保罗被囚时同在(西四:10),保罗末後以为他可有助益(提後四:11)。也曾随彼得工作(彼前五:13)。一般以为他就是在主被捕的时候,赤身逃走的少年(可一四:51)。
主旨:
基督耶稣为仆人。神的儿子降世拯救罪人,“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腓二:7),所以本书没有记载基督炫赫的家世谱系,从开始就是工作;短短一卷书,euthus一词用了四十二次,译为“随即”,“即时”,“立刻”等,表明主急速奔向祂的目标(一○:32)。书中记载主长篇的教训不多,只着重祂顾念人灵性和肉身的需要。其职事的徽号以牛为代表。
钥节:
第十章45节:“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书中的基督:
这位仆人,却在奇妙的教导和行事上,满有权能,显明是神的儿子(一:1,三:11,五:7,九:7,一三:32,一四:61,一五:39)。
基督的职事,给我们留下榜样,叫我们知道,神国度的基本观念,与世俗不同,权柄表现在事奉上:“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可一○:43-44)这“你们中间”,是神的国度,不是外邦人的思想和作风;这是十字架的福音,不是“荣耀的福音”。主耶稣以羞辱和软弱,克胜罪恶,完成救恩;门徒也应该在“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加六:17)。
预备.跟从.效法
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福音的起头(可一:1)
神的儿子降临,给这世界有一个新的开始。神是全知全能的神,祂在时间之上,是时间的主。祂要作甚麽事,立即可以成就,并不须要预备。但在时间之内的人,须要预备。神预备人的心,人的环境,好成就祂的旨意。
预备
施洗的约翰,是主的先锋,为福音预备道路。正如古代君王出巡,使者在前面所作的预备工作。约翰照先知所说的,作福音预工,来在犹太的旷野施洗,叫人认罪悔改,“预备主的道,修直祂的路”,是要人心清洁,可以让主住在心里。(可一:1-8)
耶稣没有罪,所以不需要悔改。祂受约翰的洗,是为了顺服神,尽诸般的义;神从天上为祂作见证:“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显明在世人面前。(可一:9-13)
跟从
主耶稣在神定的时候,传神国的福音。祂清楚知道,最有效的方法,是由基层作起。因此,祂在加利利,就地呼召门徒跟从祂。
跟从主的人,必须先舍弃。西门和安得烈兄弟,雅各和约翰兄弟,听到了主耶稣的呼召:“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他们立刻离开多年的旧业,开始走上了新的路程。(可一:14-20)
效法
跟从主耶稣,不是受教法师的教育,而是“跟随祂的脚踪行”(彼前二:21)。
在他们跟随主的短时间之内,就看到了主有权柄的教训方式,赶鬼医病;更看到祂不扬声,不喧嚷,他不需要鬼广告:责备污鬼,叫它“不要作声”;祂治病赶鬼之後,“不许鬼说话,因为鬼认识祂”。(可一:22-34)祂在天未亮的时候,就到旷野祷告。祂热心神的工作,往各地传道。(可一:35-39)祂有怜悯的心,不但“肯”使长大麻疯的洁净,祂也能,而且更“伸手摸他”。(可一:40-45)在医治的效果上,伸手摸长大麻疯的病人不是必要的;但流露的爱,治好病也治好了心。若不是神的爱,谁能亲近祂呢?我们当效法慈爱的主。
可见的信心
耶稣见他们的信心(可二:5)
心里深处的意念,是人看不见的。但在这里,圣经却明明说:“耶稣见他们的信心”(可二:5)。有的人说,那是因为耶稣与众不同,祂是神,可以看见人的心。事实却并非如此;而是因为那几个人与众不同,他们的信心是可以看得见的。
确是如此。信心是看得见的,至少是有些人的信心可以看得见。在迦百农,有这样的信心。不用耶稣去找他们,他们找上了耶稣。(可二:1-12)
行动的信心
他们不是在那里坐等,而是有行动的,“来见耶稣”。虽然耶稣不曾广告,没有人邀请,他们也能找来。如果只有心头想,而不行动,他可能仍然要躺在褥子上,倚赖人抬来抬去。
共同的信心
“有人带着一个瘫子来见耶稣,是用四个人抬来的。”瘫痪的人不良於行,必须有人带他来。但四个人抬一个人,不是容易的事,他们必须有同一方向,同一行动。否则各人都自以为是,争执起来,以至动武,准把瘫子摔在地上,不仅瘫痪的腿得不到治好,还会给患者加上骨折,那才会更头痛呢!至於爬房顶的危险就更大了。
坚定的信心
“因为人多,不得近前。”要到主面前,难免有拦阻,求主恩医治的人,看热闹的人,拥挤得水泄不通。他们是否就转身撤退了?不,他们知难不退!下面没有路,向上看。把瘫子抬上了房顶,真是异想天开;“把耶稣所在的房子拆了房顶,既拆通了,就把瘫子连所躺卧的褥子都缒下来。”当然他们会想得到,如何善其後的问题:瘫子得治好,还要把房顶修好。
有效的信心
耶稣看见了他们对祂的信心,完全投靠祂的权能,不计代价,就怜悯他们,对瘫子说:“小子,你的罪赦了!…我吩咐你: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瘫子听了主的话,信而运作,挺身而起,不再卧在褥子上,不再靠褥子,不再受褥子的限制,而是能运转褥子,拿起褥子走了。他真成了自由人,他的病得了痊愈。
愿今天的信徒,有看得见的信心,得主的恩典。
国度之争
若一国自相分争,那国就站立不住(可三:24)
自从人犯罪以来,世界就沦陷为黑暗掌权的地方;主耶稣称撒但为“这世界的王”(约一四:30),生活在它统治下的人民,是“幽暗之子”(帖前五:5)。不幸,这包括所有的人。
主耶稣道成肉身,就是“光来到世间”(约三:19)。祂拯救信祂的人,“出黑暗入奇妙光明”(彼前二:9)成为“光明之子”,建立了光明的据点;起初虽然显得微小,但这是光明的国度,是黑暗中唯一的希望,就像茫茫黑夜中的灯塔。祂并且差他们出去,传扬福音,扩展这光明的国度。
当主耶稣在世的时候,祂“周流四方,行善事,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因为神与祂同在。”(徒一○:38)祂并且拣选了十二个人,设立他们为使徒,“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并给他们权柄赶鬼”(可三:13-19)。
因为需要救恩的人多,祂的工作很忙,但工作极有效果。因此,耶路撒冷的宗教领袖,派人下去调查祂。当那些文士看了之後,因为心里嫉妒,虽然明明的知道是“神的国临到”他们(太一二:28),却不肯接受而进入光明的国度,竟而反对亵渎,说主是“靠着鬼王赶鬼”。他们这样说亵渎的话,正因为是属於黑暗的权势。因此,耶稣说:
“若一国自相分争,那国就站立不住;若一家自相分争,那家就站立不住。若撒但自相攻打分争,它就站立不住,必要灭亡。没有人能进壮士家里,抢夺他的家具;必先捆住那壮士,才可以抢夺他的家。”(可三:24-27)
主耶稣告诉我们,撒但不仅是一种恶势力,而且有位格,有一个实际的权力系统,统辖着一个有组织的国度,其所以存在,是因为能维持着这个权力系统。只有主耶稣的大能,可以胜过撒但的权势,把原来被撒但任意掳去,所霸占,所奴役的人,从它的魔掌下拯救出来。这就是“脱离黑暗的权势,把我们迁到祂爱子的国里。”(西一:13)这都是出於祂莫大的能力和奇妙恩典。所有得救的人,是归属於主耶稣基督的,我们不必再受那恶者的辖制,而且要对主效忠,站在主一边,以撒但为仇敌,与它的国度争战,得人归於基督。
我们既蒙受这麽大的恩典,就当常常感恩,“照神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来一二:28)
道与心
你们还没有信心吗?(可四:40)
主耶稣讲完了撒种的比喻,门徒私下请问比喻的意思。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不明白这比喻吗?这样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可四:13)这句话的意思很浅明:撒种的比喻,是最基要的比喻,门徒们应该能明白;比喻是奥秘的“普及本”,与奥秘是一回事;而且主期望他们能超过比喻的程度,进而了解“神国的奥秘”。
这比喻的中心意义是甚麽呢?简单说,是道种与心田。
神的圣道是好的种子,但同样是听道的人,有的结果却是不好,是甚麽缘故呢?主耶稣说,是因为人的心田不同:有的心如大路,向世界敞开,往来交通频繁,根本就没有注意,结果撒但来了,轻易把道夺了去;有的人心里石头很多,没有彻底认罪悔改,把刚硬的东西挖出来,土既然浅薄,道根不能深入,遇到日晒,立即枯萎了;有的是心中满了荆棘,是各样的私慾,心既不清,受神咒诅的荆棘自然丛生,就不能让道充分发长,结不出义的果实。(可四:14-20)
因此,圣经说得很清楚:“你们要脱去一切的污秽和盈余的邪恶,存温柔的心领受那所栽种的道,就是能救你们灵魂的道。”(雅一:21)这样,才可藉着基督,与神和好,才可结出“和平的义果”(雅三:18)。
清洁温柔的心,是适於道种发长的好土地,可以为主结果多倍,到时被主收在仓里。
心田接受了主的话,主的话是灵,是生命,就发生活的信心。信心是遵行主的话,能胜过风浪。
一个晚上,在加利利海边,主耶稣说了话,对门徒发命令说:“我们渡到那边去吧!”门徒照作了。但环境改变了。暴风忽起,波危浪急,船进了很多水,有下沉的可能。门徒在应该使用信心的时候,却去扰耶稣的睡眠。主责备风浪,命令风浪平静,却也责备门徒胆怯──胆怯是负的信心,不信主的话。他们听了道(主的话),却仍然看风看浪,以为风力比主的能力更大;主要他们渡过海去完成使命,他们却以为要下到海底送命。“只是所听见的道,与他们无益,因为他们没有信心与所听见的道调和。”(来四:2)
求圣灵洁净我们的心,使我们接受主道,心能生信。
格拉森人
有一个被污鬼附着的人(可五:2)
耶稣率门徒冒着风浪,渡过加利利海,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释放一个被鬼附着的格拉森人。
那个人被鬼附了很久,起先住在社区,给大家很多麻烦;他不穿衣服,昼夜喊叫,上流社会的人自然讨厌他,孩子们害怕他,妇女们更是远远避开他。後来,他离开社区,住在坟墓里,大家倒觉得平安了。他仍然痛苦的喊叫,日夜喊叫,又用石头砍自己;当然那纯粹是他自己的事。他既然扰害不到甚麽别的人,格拉森人当他不存在就是了。实际上他已经不在人的圈子里面,格拉森算是从来没有这麽个人。
宗教人士对他根本就缺乏兴趣,他们连他的名字是甚麽也不知道,只称他作“那人”。因为他平常对宗教捐献很少,对会堂说不上甚麽贡献。不过,他们听说他被鬼附了,作了许多反常的事,最後,决定把他用铁链捆锁起来。会堂的人表示同意,认为是对於社区有益处的事。他们看到他被铁链锁上;但後来他挣断了锁链,逃到山中的坟墓里,人就懒得理他,以为让他自生自灭算了。这不知是多久以前的事了。
有一天早晨,耶稣和祂的门徒们来到了格拉森岸边。他们在船上,经过了一夜的风浪颠簸,才疲倦的来到那里。没有人知道,耶稣为甚麽会来这个鬼地方。但耶稣知道,那个被鬼捆绑的人,是多麽困苦,特地要来释放他。
耶稣和门徒一到岸上,那个凶恶鬼附的人,就喊叫着跑过来。彼得紧张的预备拔刀;犹大抓紧钱袋。但那人,披着长头发,全身赤裸肮脏,几乎看不出是个人,来到耶稣面前,俯伏拜祂,呼叫说:“至高神的儿子耶稣,我与你有甚麽相干?我指着神恳求你,不要叫我受苦!”耶稣问他的名字叫甚麽。回答说:“我名叫群,因为我们多的缘故。”原来那人里面有那麽多鬼!他恳求耶稣,不要叫他们离开那地方。耶稣准了他们的请求。污鬼就离开那人,进入二千猪群里;那群猪就一同狂奔,冲下山崖淹死了。被鬼附的人,却清醒过来,穿上衣服。
放猪的人就去,把所发生的事告诉附近的人。格拉森人不为那人痊愈欢喜,虽不敢驱逐,却求耶稣快离开他们的境界。
格拉森人不接待生命的主,只怕淹死猪,损失钱财。这就难怪污鬼舍不得离开那好地方。(可五:1-20)
怜悯的牧人
耶稣…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如同羊没有牧人(可六:34)
牧人虽然不是受一般人尊敬的职业,却必须有一颗高贵的心。以色列人对他们作王的牧者大卫,传统的有好感,时常怀念,以为是理想的君王,也期望有同样的一位伟大领袖出现。
可惜,他们的希望常常变为失望。有许多的领袖,并不是可亲的牧人。神说到他们的情形:
祸哉!以色列的牧人,只知牧养自己。牧人岂不应当牧养群羊吗?你们吃脂油,穿羊毛,宰肥壮的,却不牧养群羊…我的羊在诸山间,在各高冈上流离,在全地上分散,无人去寻,无人去找。(结三四:2-6)
终於好牧人来了,就是大卫的子孙耶稣基督。当然,他们不是没有牧人;职业的宗教人士,坐在公会中,自私自利,作威作福,只顾争地位;为了争地位,而逢迎巴结当权的政治领袖。但主耶稣与那些人不同;“祂周流四方,行善事,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因为神与祂同在。”(徒一○:38)
羊群认识谁是他们的真牧人,知道谁关心他们,谁能满足他们心灵的需要。因此,群众一听到耶稣在哪里,就纷纷赶到祂那里去,聚集在祂的周围。他们为要听祂讲道,得到灵里的供应,不惜从老远的地方跑路来;他们不管时间早或晚,跟着祂,一直不肯散去。
道成肉身的主耶稣,不仅关心人灵里的需要,也关心那些人肉身的饥渴。因为神的儿子自己经验过饥渴,知道所有听道的人,都是灵魂和身体一起来的;如果不管他们,灵魂会跟身体分开,到那时候,灵里就再也不能满足,只能埋葬了。
如果自己有肉身的需要,也该想到别人同样有肉身需要。
当然,单为了肉身需要,或单求满足人肉身需要,都不是基督门徒的目标,所追求的该是“永生之道”(约六:68)。不过,主耶稣是维持他们肉身的生命,才可领受永生之道。
因此,祂对门徒说:“你们给他们吃吧!”这是要教导门徒,学习怜悯,同时,把怜悯的心,表现在实际分饼的手上。有些人只注重“社会福音”,忽略了属灵的生命供应,固然是不对;但只抱持福音,而忽略关怀社会,是对谁的福音?
现在的牧场上,也有真牧人和假牧人的分别。假牧人是只关心自己的人;真牧人有怜悯的心,是主那样的怜悯的心。
从里面洁净
这一切的恶都是从里面出来,且能污秽人(可七:23)
当我们到一个城市,或某地区,如果市容脏乱,街道污秽不洁,常是代表罪恶滋生,就得注意安全的问题。
人类问题的中心,是心中的问题。心中思想坏事,产生了坏念头,一有机会,就实行出来。有人在建房子的时候,不知是风吹来,或是飞鸟衔来一粒种子,看来无害,也就任它去,并不曾留意。许久以後,那种子竟发芽出来,渐渐长大;後来长成一棵树,粗大的根,竟然使房子的地基裂开!
基督耶稣降世,遵从天父的旨意,行善事,除灭魔鬼的作为。但那些文士和法利赛人,总是窥察祂的行动,蹈瑕抵隙,尽找毛病,甚至连门徒的疏失,也记在祂的帐上,并且加以夸大,以为是弥天大罪。有一天,合当有事,他们终於抓着了把柄:门徒从外面来,没有洗手,拿起饼来就吃。
他们来见耶稣说:“你的门徒为甚麽不照古人的遗传,用俗手吃饭呢?”
耶稣并没有为不洗手吃饭辩解;却告诉他们,在外面拘守古人的吩咐,那些不重要的烦琐规矩,并不能解决罪的问题;那最基本的,是里面的问题。
“从人里面出来的,那才能污秽人,因为从里面,就是从人心里,发出恶念…这一切的恶,都是从里面出来,且能污秽人。”(可七:20-23)
世人所谓治国,救世的良方,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的甚至荒唐到叫你割头治头痛。但历代“成果”的总结,不过是治丝益棼,问题更加增。只有主耶稣能说:“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约三:3)主更进一步指出,重生的道路是信祂,藉祂在十字架的代死,由圣灵而生,“顺从真理,洁净了自己的心。”(彼前一:22)才可以生发爱心,结出圣灵的果子,从心里遵行神的旨意。
耶稣指出当世宗教人的问题:“你们承接遗传,废了神的道。你们还作许多这样的事。”(可七:13)传统不尽是错误;但即使是最好的传统,从人罪恶的心里面发出,代替了神真理的道,就是清洁而能使人清洁的道,也是很危险的。
世人的诡诈邪恶,是因为缺乏清洁的心,和正直的灵。求主从里面洁净我们。
失去与得着
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可八:35)
主耶稣要跟随祂的人,先计算要付的代价;但所用的计算法,是另一种数学,是要衡量生命的意义。这不是作生意计算赔或赚的方式,是福音的数学。
主耶稣告诉门徒,跟随祂是生命的投资。要决定作这样的投资是否有价值,必须建立正确的得失观念:
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麽益处呢?(可八:35-36)
人在世界上,只能把生命作一次的投资,如何运用生命,在於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然後决定如何运用。
有人买了一个日晷,当作古董收藏起来,秘不示人。这使日晷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因为日晷是要放在太阳底下,凭日影测定时间,好叫人知道。如果收藏起来不见天日,又不叫人看见,就违反它的基本功能,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麦子是要种在地里,埋葬,失去了原来的形体,才可以长苗秀穗,成熟结出子粒。如果保存起来,不肯让它“失去”,就是失去其生命意义。
又如钱的意义是流通,只有流通,作交换媒介,才会有价值。饼的功能是果腹充饥,只有给人吃下去,消化,它本来的形态消失了,才可发挥其功能。如果保藏不用,就完全成为没有意义的东西,而且日子久了,自然会变坏。
主耶稣告诉门徒,他们的使命是作“世上的盐”,“世上的光”(太五:13-16)。盐和光必须要消耗,消失,才可完成其使命。基督徒也必须如此。
基督耶稣给我们作了榜样。祂本是神的儿子,为了爱世上的罪人,不肯保持与神同等同荣的位分,“反倒虚己”,就是倒空自己(腓二:4-11),完全失去一切,被钉在十字架上。十字架所表现的,就是丧失荣耀,丧失权位,丧失生命,丧失一切;然後复活,升上高天,为人类成就救恩,“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这是祂暂时失去荣耀,叫信祂的人得永远荣耀;祂失去生命,叫许多人得着生命。这样,生命的主使祂的生命在人里面扩展,延长了,就是“看见後裔,并且延长年日”。(赛五三:10)我们要认识生命的意义,知道失才可以得。
神的国临到
拉比,我们在这里真好(可九:5)
“神的国”是耶稣基督教训的中心。神子来到人间,就是要建立神的国。但祂并没有从天上带甚麽群众,作为建立神国的基础;祂必须就地取材。
神国的范型
耶稣带彼得,雅各,约翰,上了高山,在那里由日常见到的形像,显出祂属天荣美的一部分,仿佛揭开帘幕的一角,使他们预见天国的情况。有摩西同以利亚显现,同耶稣谈论将来耶稣受死成就救恩(路九:31)。摩西代表经过死亡而复活的圣徒;以利亚代表肉身变化被提的圣徒;这两种圣徒同主耶稣进入荣耀,在神的国度里。门徒们在从来没有经历,也没有想到过的荣耀中,不知怎样说才好。彼得最大的错误观念,是他的建议:“搭三座棚,一座为你〔耶稣〕,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显然的,在他心目中,把耶稣和先知以利亚,并颁布律法的摩西相提并论。但在神的国里,惟独以主耶稣基督为中心,不应该有任何别的代替祂的位置。在将来的国度里是如此的;现在神的国度教会,也应该如此。当彼得说出他好心的错主意时,神从云中说话了:“这是我的爱子,你们要听祂!”在神的国里不能有别的,以主为中心。(可九:1-13)
神国的能力
神的国不在乎言语,而在乎权能。文士能言善辩,但只有主的大能,可以捆绑那壮士,掳掠那恶者。主耶稣显出属天的权能,赶出污鬼,是神的国临到(太一二:28)。主在那恶者的黑暗世界,开始建立光明的领域。(可九:14-29)
神国的观念
神国不同於人的国度,有争大的统治阶级;而在於谦卑服事。神国不是画小圈子,排斥别人;而是像主的包容:不反对我们的,就是帮助我们的。(可九:33-41)
神国的实际
今天教会的问题,就是太多人的想法,人的作为,无从表现是神掌权的团体。因为从人天然来的成分,就算是最好的成分,也和属天的不同。求主使我们能顺从圣灵,不顺己意分门别类,治死肢体的恶行,能结出良善的果子,与属主的肢体彼此和睦,表现神的爱,进入神的国。(可九:42-50)
操权与服事
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可一○:45)
天国的观念,与人的观念不相同,与人间宗教的观念也不相同。在这个“新团”(林前五:7)里,如果容许把“旧酵”带进来,虽然外貌仍旧,也许会更“发达”,更进步;但本质变了,有了属人的成分,属地的观念,与神的旨意大有差别。
人的文化中,基本的是以人为中心,人要操权。很希奇,门徒跟随主那麽长久,属地的思想包袱,还是没有丢掉。他们听主说过国度的事,也该听到祂说受苦受死;但他们选择性的记忆,只记得权力问题。
西庇太的儿子雅各,约翰,动员他们的母亲,来向耶稣展开游说,希望在国度的荣耀里,一个坐在主的右边,一个坐在主的左边。如果是彼得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家还可以容忍。因为彼得在门徒中间,一向有公认的领袖地位;同时,彼得只占一个显要地位,别人还可以有分。现在他们弟兄二人竟然要包办,难怪其余十个人,动了公愤!
主耶稣对雅各,约翰两兄弟,只是轻微的责备;祂要指出的,是所有门徒的意识形态问题,须要加以纠正。否则即使阻止了两兄弟的“人上人”欲望,其他的人照样有问题。耶稣召集他们来,训诫他们说,跟随主与世俗的动机标准不同:
“只是在你们中间不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一○:43-45)
主耶稣指出,神的国是另外一种国度;不仅祂的国“不属这世界”(约一八:36),而且建立在另外的意识形态上面。在神的国度里,不用排挤斗争,不是为了自己往上爬,把别人踩下去,而在於神的安排预备;不是要满足为首的欲望,享受别人的服事,而是要“以谦卑束腰,彼此顺服”(彼前五:5)。
在主的国度里,服事人是尊贵的标识;因为那是爱心成熟的表现,是效法主的榜样。主耶稣并不是生在帝王之家,受人供奉服事,骑在人民的头上。祂生长在贫苦的家庭,以劳力维生,人轻视祂说:“拿撒勒还能出甚麽好的吗?”(约一:46)最後,被钉在十字架舍命,为人的罪流血,成就救赎,得神将祂升为至高。这是我们当效法的。
主要用它
你们就说:主要用它!(可一一:3)
主耶稣在世最後的一周,祂必须照先知所预言的,荣耀进入耶路撒冷。祂骑在一匹驴驹上。
主骑驴而不骑战马。祂不是要表现凯旋的君王,炫耀征服的英雄形像。祂不骑高大威武的战马,而是骑在迦南土产的驴子上。在旧约时代,神宁愿以色列的王平易,也不要他们为了争胜虚荣,而跟埃及打交道(申一七:16);可惜,後来的王都爱马,以为马才够威风,而一直爱马的力大(代下九:28)。
主耶稣骑驴,是谦和温柔的表现,而且正应验了先知的话说:“要对锡安的居民说: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是温柔的,又骑着驴,就是骑着驴驹子。”(太二一:5)可见这位君王骑驴进耶路撒冷,是柔和谦卑的,是从来没有过的。
驴驹虽然卑微,却是“从来没有人骑过的”。这显明主所用的器皿,必须是完全无瑕疵的。主不用人所弃不足惜的二手货。祂是君王,就要受君王所应得的敬畏。(可一一:2)
门徒对主的态度,从他们事奉的方式表现出来:
他们把驴驹牵到耶稣那里,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稣就骑上。有许多人把衣服铺在路上,也有人把田间的树枝砍下来铺在路上。前行後随的人都喊着说:“和散那!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那将要来的我祖大卫之国是应当称颂的,高高在上和散那!”(可一一:7-9)
这不是普通称颂的话,而是承认主耶稣的国权,承认祂就是那应许的弥赛亚。祂得了当得的荣耀。
在巴勒斯坦尘土飞扬的道路上,驴子是寻常惯见的家畜。但驴子走在衣服和树枝上,却不是常见到的。只有当弥赛亚骑在驴背上,主得荣耀的时候,驴驹才得着荣耀。所以不在於驴驹的高大英武,不在於它的捷足善走,踢跳奔腾,而在於它的背上驮着主,为主所用。许久在路边无人注意的小驴驹,立时成了众目所视的焦点。不!不是看驴驹,是看驴背上的主。事奉主的人,也是如此。甚麽时候求自己的荣耀,立即被弃绝。
门徒的工作,是顺服主的命令,去作主所要他们作的事,成就主的旨意。当他们相信去行的时候,主的旨意就成全了。他们也要肯合作,各人都把衣服铺在路上,不比较衣服的价值如何,不看别人,只尽心为主,作自己所当作,所能作的事。
园户与果子
到了时候…要从园户收葡萄园的果子(可一二:2)
神栽植了葡萄园,一切造设无不齐备,交托给人管理。人承接了所交托的产业,同时也承受了责任。
既然租了园主的业产,就应该好好经营,不可荒废,使园子能出产好葡萄;同时,要记得:那园产不是自己的,不但要忠心照管,使它能有丰收,经营得利,更不要忘记,到了时候要缴纳部分的果子给园主。
可惜,那些葡萄园的租户,只想到所有的出产,是自己劳动的成果,应该归自己享受;忘记了如果没有葡萄园,你尽管劳动,出力流汗,果子从哪里生,从哪里产出来?
那些凶恶的园户,不但不尽当尽的责任,竟然想要霸占园产!他们不主动缴果子,当园主一再派仆人来催收,他们却一再抗缴;并且凌辱使者,有的打伤,有的杀害。最後,园主差他的儿子去,以为他们至少该会尊敬主人的儿子。谁想得到,那些园户竟彼此商议决定:“这是承受产业的。来吧,我们杀他!产业就归我们了。”(可一二:7)
“归我们”的动机,是一切错误行动的起源。这个可怕的思想,使人忘记了当尽的责任,反而作分外之想,要占据本来不属於自己的;得了神的恩典,不归荣耀给神,反而要夺取霸占,归自己所有。这是犹太宗教人的情形:他们占踞了宗教,当作政治的资本,为了自己利益,忘记了敬虔爱主,把圣殿弄成了贼窝;他们拒绝神的先知,最後竟然敢把神的儿子杀了,以为葡萄园可以归自己为业。这是何等的恶念恶行!终於招致神的忿怒,把他们营利的招牌砸掉,拆毁了圣殿,以至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耶路撒冷也成为荒场,救恩临到外邦。
现在的人,当然不可能这样作,但有多少人,把主耶稣的血当作平常,视教会为自己的私产,任意作威作福,岂不是同样的恶行?
也许,我们蒙了神的恩典,每天平顺度日,以为我们的身体,家庭,拥有的“私产”,属於我们自己;忘记了,甚或故意拒绝向神交果子,以至连用宝血买赎他的主也不承认。
求主帮助祂的儿女,顺从圣灵的感动引导,记得时时存感恩的心,嘴唇结出颂赞主的果子,在行动上结出光明的果子,在财物上结出奉献的果子,把神当得的荣耀归给祂。
预备被恨恶
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可一三:13)
基督教是爱的运动,但常到处被人恨恶。有些作坏事的,人所共知,但却被接受;基督徒一样恶事都没有行,反而被迫害。还有比这更奇怪的事吗?但这是主早就告诉门徒的,是天国路上必遇见的事,绝不能避免。不过,主也先说明了,这并不是意外的事,使信徒可以得着安慰。
受苦使福音兴旺
世上有很多的事,喜乐常是与忧苦相连的。主耶稣在受难之前,告诉门徒说:“妇人生产的时候就忧愁,因为她的时候到了;既生了孩子,就不再记念那苦楚,因为欢喜世上生了一个人。”(约一六:21)传福音就是要受生产之苦。保罗写信给教会说:“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兴旺”(腓一:12)。因此,主耶稣说:“福音必须先传给万民”(可一三:10),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必须经过生产之难。
受苦有圣灵同在
但主应许不撇下祂的门徒为孤儿。在受迫害的时候,有圣灵的同在;被控诉的时候,“说话的不是你们,乃是圣灵。”(可一三:11)五旬节後,彼得和约翰被当权者迫害,有圣灵充满,大有胆量,不像是“没有学问的小民”(徒四:13),使敌人不胜惊奇。司提反被诬告,有圣灵同在,“以智慧和圣灵说话,众人敌挡不住”(徒六:10),为主光荣殉道,给反对的扫罗留下极深的印象,终於归向主,而成为使徒保罗。这些都是圣灵同在的结果。
受苦有主的赐福
被人恨恶不是快感的事,也不一定是好事。强盗背的十字架,不是背主的十字架跟从祂。所以作恶事,管闲事而受苦,没有甚麽可夸的;只有为主的名被众人恨恶,是因为属魔鬼的世界,恨属基督的人,作恶的恨光,是自然的(约一五:19)。
为了主受苦忍耐到底,有最美好的应许:“因为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使你们在祂荣耀显现的时候也可以欢喜快乐。你们若为基督的名受辱骂便是有福的;因为神荣耀的灵常住在你们身上。”(彼前四:13-14)
圣徒们不要怕黎明前的黑暗,要挺身昂首,面对苦难,迎接主荣耀再临。
心灵与肉体
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可一四:38)
我们都曾有心与愿违的经验。
当一个最黑暗的夜间,“人子被卖在罪人手里”的阴谋已经达成,主耶稣到客西马尼园去祷告。面对着十字架可怕的阴影,祂要彼得,雅各,约翰三个核心的门徒,跟祂一同儆醒守望。但在很短的时间之内,祂竟然发现,他们三人有两次去了睡乡!最亲近的门徒,曾誓言跟祂同生共死,有这样近於背弃的表现,怎能不叫主失望?
主耶稣却只说:“总要儆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可一四:38)
话中没有发怒责备,却多少有温和的同情,甚至在“你们心灵固然愿意”的语气中,还有些谅解和安慰。“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来四:15);祂知道我们肉体软弱,也知道我们心灵愿意。
如果我们是客西马尼园中的三个门徒,被主耶稣从睡梦中唤醒,揉着惺忪的睡眼,在将圆的月光下,看到主耶稣俯下的身躯在旁边;距离那麽近,可以看到祂忧伤的脸上,挂着滴流的血汗,像一颗颗的大珍珠。主再给我机会,我不止一次,而是再三的失败;岂不令主伤心?我该多麽惶恐,无地自容!但主并没有给我当受的责备,竟然平静的说出那番话。啊,主的恩典和怜悯,真超越我所能了解的。但就在夜尽天明之前,我还有更大更多的失败!当主坚强的面对着宗教和政治的权威,我竟然三次不认主;当祂被钉十架时,为世人流血舍命,我只是畏怯的远远旁观。
律法既因肉体软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在肉体中定了罪案,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这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人身上。(罗八:3-4)
主在十字架上为我的罪死了,完成了救赎;在三日三夜之後,祂又复活了,向我显现,使我坚信而称义。到五旬节,祂所应许的圣灵降下来,使我们得着能力,以生命为祂见证。
我会常常记得:“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不敢再夸口自己的刚强,求主施恩赦免,今後尽忠为祂而活。感谢主,祂知道我心灵愿意;祂不丢弃这软弱的器皿。
民意天心
彼拉多要叫众人喜悦(可一五:15)
耶稣在世的时代,不是所谓民主时代。不过,在彼拉多的审判座前,群众的权势,似乎是压倒了真理。(可一五:1-15)
耶稣被犹太的宗教人士,带到巡抚衙门,站在该撒的堂前受审,但没有可证实的政治罪状。巡抚彼拉多绝不是个仁慈的人,但也不是个愚蠢的人;他听了祭司长那许多矛盾的控诉,即使耶稣没有为自己辩诉,在罗马法律的条文中,也找不出判祂死刑的依据。巡抚自然知道他们的道德情况,对那些张口闭口耶和华的名的宗教人,根本没有甚麽尊敬感,也晓得耶稣遭受反对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嫉妒;这种导致犹太人分争的事件,他早就经验得多了。
明天就是逾越节了。彼拉多想到了往例,这个方便之门,可以使他避免表明对真理的态度:“每逢这节期,巡抚照众人所求的,释放一个囚犯给他们。”当时刚好有一名在押待决的囚犯,名叫耶稣巴拉巴(意为:拉巴之子耶稣)。彼拉多带着讽刺意味的问他们:“你们要释放哪一个耶稣?要我释放犹太人的王给你们吗?”那个巴拉巴是造反的杀人犯。稍微有理性的人,都会知道选择。
但是,在他面前的群众,不同於一般的人民:耶稣是当夜被捕的,在大祭司的私邸,经过非法的连夜审问;现在一清早聚合在巡抚衙门,该是谁控制的群众?而且好多名祭司长,在人丛中煽动怂恿,结果是他们要求释放巴拉巴给他们。当然,可能为耶稣说话的人,不是逃走了,就是畏怯噤不敢言。
彼拉多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他再说话时的声音,却低到只有少数人听得见:“那麽,你们称为犹太人的王,我怎麽办他呢?”众人的声音说:“把他钉十字架!”
彼拉多顺从了局部多数的“民意”,把无罪的人钉在十字架上。虽然,他“拿水在众人面前洗手”(太二七:24),也不能表明无辜。“惧怕人的,陷入网罗。”(箴二九:25)
多数人的声音,不一定是神的声音。犯罪堕落的人,“良心”的声音,不一定是神的声音。如果以多数为选择的标准,是非常危险的事。应当明白真理,坚守真理。但另一方面,耶稣是“按着神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不是意外,神使祂在十字架上受死而复活,为人类成就救恩。(徒二:23)感谢主!
复活的清晨
祂已经复活了,不在这里(可一六:6)
几个爱主的妇女,带着最好的香膏,怀着最好的动机,在七日的第一日清早,要去膏耶稣的身体。他们真实的爱耶稣,不会因祂被钉十字架而止息,不会给绝望的坟墓所阻隔。
到坟墓去的妇女,有抹大拉的马利亚,耶稣从她身上曾赶出七个鬼(路八:2),有雅各的母亲马利亚,并撒罗米,一般认为是西庇太的妻子,雅各和约翰的母亲(可一五:40,47)。他们对主有感恩的心,有深厚的爱,曾经用自己的财物,供应主和门徒的需要。三天前的悲痛,给他们的心留下了深深的创伤: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救赎以色列的盼望,也似乎同时死去。但对耶稣的爱,仍然在他们的心里。
好不容易的等待!安息日在六时日落过去了,他们匆匆去买了香膏。七日的第一日大清早,就到了耶稣的坟墓。只是在将到墓门的时候,才想起他们忘了一件事,彼此对问:“谁给我们把石头从墓门辊开呢?”(可一六:3)凿在山坡的坟墓,门口是用一块圆盘形的巨石挡着;把石头滚进墓门前凿好的槽沟,比较容易;可是要把它滚开,就难得多了,远超过他们力所能及。他们陷於这样的困境,显然是失却了理性上的充分准备;另一方面,是没有主耶稣的话,作信心的依据。
我们预期,有另外两个马利亚该在坟墓,却不在那里:一个是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另一个是伯大尼的马利亚,照他们与耶稣的关系,绝没有理由不见他们的影子。当耶稣被钉死的时候,祂的母亲与约翰同在十字架下(约一九:25-27),而且她就住在耶路撒冷;而“伯大尼离耶路撒冷不远,约有六里路”(约一一:18),约等於三公里,不要说这点路程,再远些他们也都会来。为了甚麽不来呢?
耶稣的母亲马利亚,虽非无罪,却是有心。圣经屡次提到她“把这一切的事存在心里,反复思想”(路一:29,二:19,51)。至於伯大尼的马利亚,她用心听主讲道(路一○:39),而且听在心里,因此她在耶稣还没钉十字架以前,就用香膏膏主;别人不谅解她,主却为她辩解说:“她所作的,是尽她所能的;她是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预先浇在我身上。”(可一四:8)
留心听主的话,明白主的复活,就不必徒劳往返,空跑到空坟墓;可以在正确的时候,作最有意义的事。
-- -- --.于中旻 着 by JAMES C M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