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七十四课 以赛亚书 之四

圣经课程 by 巴斯德



题示:读四十至六十六章一遍,注意有关耶和华的「仆人」的经文,及一切有关神之经文。



「我们常会说到人类的神圣历史,其实这类历史是不存在的。旧约只是亚伯拉罕家族的历史,亚伯拉罕之蒙召就成了亚当之被造和基督十字架之间的中心点。自亚当到亚伯拉罕中间的许多代,圣经只用十一章来记载。就在以色列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圣经若有提及外邦的国家,也是因为该国与以色列有直接的关系而已。神拣选了希伯来民族来作全世界的祝福媒介,只是以色列人自骄自傲才以为他们是神唯一所爱的吧了。」

——罗拔·安德逊爵士



前面三十九章已经看过了,后面二十七章又如何呢?它的组织也是有条不紊吗?不错,而且不单分段明朗,其结构也是顶突出的呢?下半部(四十到六十六章)的结构本身,就是一个完备的信息。

二十七章圣经就是一首诗,是弥赛亚之诗,重复出现之中心思想就是再来的基督、以色列的被赎,和万国最终之结局。这二十七章圣经是不能被分割的,它们合起来就构成了圣经中最长的一首弥赛亚之诗。

二十七章圣经可分成三组,每组共九章,而其小结都是相同的:第一组是这样结尾:「耶和华说:恶人必不得平安」(四十八22)。第二组的结尾则是:「我的神说:恶人必不得平安」(五十七21)。第三组的是:「他们的虫是不死的,他们的火是不灭的,凡有血气的,都必憎恶他们。」(六十六24)

这样分段法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我们都知道,旧约中论及基督救赎最重要的经文是在以赛亚书五十三章,这章圣经刚是在三组中的第二组,又是第二组中间的一章。换句话说,它就是这首弥赛亚诗的最中央部分;是神把他的羔羊放在最中央的部分。他是一切活动的中心点,是人类历史之焦点,也是大地的心脏。让我们把神的羊羔永远放在一切的焦点上吧。神的羔羊——基督是我们所有信仰、希望和爱的中心,不管是我们的传道、见证、思想、祷告,或读经也是一样,没有了基督,一切都是枉然。

我们现要逐组看,因为每一组均有它特定的中心;第一组是耶和华之超越;第二组是耶和华的仆人;第三组是耶和华的挑战。先看第一组,中心点是耶和华的超越。作者层次分明阐述这思想:首二章(四十、四十一)作者论神之属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请特别注意下面重要之经文:四十12~18,四十一4、21~29等)。从四十二到四十五章,作者论耶和华救恩之超越(注意四十5~9、13~16,四十三1、3、10、11、12、25,四十五5~8、15~17、20~22等)。最后,四十六至四十八章则论耶和华审判的超越,主要是论神审判巴比伦及其偶像;重要经文如下:四十六5、9、10,四十七4,四十八12~14、20~22。

现看第二组,其中心点在耶和华的「仆人」。在较早时这题目已略为涉及,这组则把它充份阐明。四十九到五十七章是论神拣选的国度以色列,而暗指到基督。自五十二章十三节起到五十三章尾,则是论神之羔羊基督。五十四至五十五章是以色列之复兴,和基督掌权。五十六和五十七章这组是以强烈之请求及重申应许作结尾。

最后一组是五十八到六十六章。这是关于耶和华的挑战,可分作三小段:第一是向现今之伪善挑战(五十八、五十九章):然后是向以色列的复兴挑战(六十~六十五章)。最后一章是神重申其应许和警告。

到现在为止,我们算是看过六十六章以赛亚书了,其中心信息是:「耶和华是独一的主宰,唯一的救赎主」。前半部之钥章是第六章,后半部则是五十三章。下面的表已说明全书大意。

以赛亚书前后都与启示录第四、五章十分相似。启示录前五章之主题是羔羊在宝座上,第四章是宝座的启示,第五章就是羔羊坐在宝座上了,以赛亚书也是如此。前三十九章是论神坐在宝座上,他掌管万有;后二十七章则论羔羊坐在宝座上。两部分合起来,主题就是:耶和华是唯一的救赎。

耶和华的仆人

以赛亚先知论耶和华的仆人一题目,是极之详尽的。但有些地方可能会叫人大惑不解,不知道作者写的「仆人」是指以色列国呢,还是指基督。我相信下面的解释会有些帮助。

圣经学者均同意,每当先知讲或写的预言,他必是先指当时他生活的时代的情况而言。当然,圣经满了的都是等待应验的预言,但基本上说先知仍是以他所处之环境作根据的。作者在圣灵引导之下,就能写出针对当时之情景又能预指「将来要发生的事」的说话。这是圣灵工作的一个神迹。他所用的字并不是模棱两可的相士之言,在清楚明确的字句内,既能把当时之情景说清楚,又把将来的事解明,这不是奇迹是什么!

由此观之,就无怪乎作者论到耶和华的「仆人」时,有的是指以色列,有的却是指基督了。我想其关键是:以色列虽多有软弱、不贞、失信,但她仍是基督的一个表记。她是神所拣选,特要作全人类救恩的媒介。这就是为什么作者有时用「仆人」来指到以色列国的原因(参四十九3)。但有四处地方先知是非常明确地把「仆人」个人化,使读者不会误以为作者是指到以色列国的,那就是四十二1~7,四十九5、6,五十4~10,五十二13至五十三12。



以赛亚书

耶和华:最高之君王,唯一的救主

灾难与审判(一~卅九)

耶和华的日子与犹大(一~六)

耶和华的日子与以色列(七~十二)

邻国的审判(十三~廿三)

万国的审判(廿四~廿七)

耶京的六祸(廿八~卅三)

最后之愤怒和锡安重建(卅四~卅五)

第一部分之历史补遗(卅六~卅九)

救赎与结局(四十~六十六)

第一组耶和华的超越(四十~四十八)

耶和华属性之超越(四十~四十一)

耶和华救赎之超越(四十二~四十五)

耶和华审判之超越(四十六~四十八)

第二组耶和华的仆人(四十八~五十七)

先以色列,后为基督(四十八~五十七)

以色列复兴,基督掌权(五十四~五十五)

呼唤与应许(五十六~五十七)

第三组耶和华的挑战(五十八~六十六)

对今世之伪善(五十八~五十九)

对将来之大事(六十~六十五)

挑战、应许、警告(六十六)

先知的思想程序可能是这样:他对以色列国是耶和华的仆人的观念,是由以色列是神所拣选,特作全人类救恩之媒介而来。但以色列一直不忠于神,不断的反叛,失败,先知就慢慢的从一个有型之以色列而进到一个理想化的以色列。因此第二阶段之以色列国不再是当时在地上之以色列,而是一个理想化的以色列。当他对「仆人」一观念认识加深后,他那基于人的渴慕和圣灵引导的思想叫他觉得,就是理想化之以色列也不足以完全作耶和华的仆人。这时他就不再理想化,而是个人化,把「仆人」看作是一个人、一个作以色列之领导者——他就是神的羔羊耶稣基督。这就是作者由一个国度到一个理想国度,再进而看是一个人的「仆人」观念化之过程。读者可自行翻查新约中论到基督为神仆之有关经文,就更清楚了。

第五十三章

不少人均相信五十二章最后三节是应归入五十三章内,这样就更加完整。五十三章真是一篇奇异又宝贵的圣经。这个被圣灵感动之先知极强烈地把「耶和华的仆人」个人化,而焦点就是耶稣基督。小心的读者不可能误解它是指到以色列国的。当然,作者写这经文时,也有他当时实际根据的,如一些解经家指出,这章是指当时被掳异地之以色列国,但更完满的解释当然是指基督而言了。

有人说得好:「五十三章只能是指到一个人——加利利的耶稣。」下面十二点会叫我们更确定此说:

(1)他出身低微——「像根出于干地的」。

(2)他是「被藐视,被人厌弃」。

(3)他为别人担当罪罚——「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

(4)是神使他成为代罪羔羊——「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

(5)他甘愿代刑——「他被欺压时不开口」。

(6)像罪犯而死——「因受欺压和审判,他被夺去」。

(7)他被剪除——「从活人之地被剪除」。

(8)他无罪受死——「他虽然未行强暴,口中也没有诡诈」。

(9)他受苦后必复活——「他必看见后裔并且延长年日」。

(10)耶和华的喜乐遍满大地——「他必看见自己劳苦的功效,便心满意足」。

(11)他受苦后必进入荣耀——「他与位大的同份」。

(12)众人因他的义得生——「有许多人因认识我的义仆,得称为义」。

这章提示之证据是那么充份,难道我们还不能看出它所指的就是拿撒勒人耶稣?我们岂能不赞叹那在主降生七百年前就感动先知写此章的圣灵?

再多看一点。本章圣经最中间一节是说「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而在此节之前后则是论到基督代我们受苦之真理,前部分就人之观点看,后部分则就神之观点看。自第四节起——「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全部共有七点真理,试自己找找看。无怪乎此章一直成为信徒的无价宝!

其他伟大的章节

我们预定之篇幅差不多完了,但在结束之前,且多看一章圣经之纲要,以提起读者自己研究的兴趣。它就是第是四十二章,它跟下面两章合起来,便成为一篇非常重要之讲章,主题也是论到「仆人」——是耶和华在救赎中显出之奇异恩典。一至四节是形容仆人的:五至九节是对仆人说的话:十至二十节是神宣告要藉他仆人成就的事;二十一节到尾是以赛亚向他自己人民的呼吁。二十一节说:「耶和华因自己公义的缘故,喜欢使律法为人为尊」,本节中之自己当然是指「仆人」说的,即基督「使律法为大为尊」。再看三与四节之间的联系:「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然后到第四节便接着说:「直到他在地上设立公理。

有关译本的问题

我们现有之和合本,翻译之准确性奇高,间中或有地方因用词略为古雅,使现今读者一时间不明所以。但不要灰心,若懂英文的,不妨参考别的英文译本。钦定本在这方面大概帮不了忙,因为连外国人亦觉其古雅难明。可试看修订本,就准确与忠实两标准而言,修订本水准仍是高于现今之新译本。好些新译本不是把行外之小字搬进内文,就是把内文之大字搬至行外,又或因译者之神学立场而把它译得像小说一样,把所有神圣之因素减至最低(像对基督之神性一类经文)。这是遗憾的。新英文译本(NewEnglishBible)之译笔十分流畅,就是犯了上述之毛病。读者若能细加分辨,亦不妨自购一本作参考。

但话得说回来,读圣经千万别贪新厌旧,也别学时髦,以为中文和合本是老古董。作过译本比较功夫的人都承认,和合本质素之高,比世界上任何一级译本绝不差,我们有理由为此译本而大大感谢神。

那么我们就不需要新译本了吗?全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近代人对「新」之无条件接受,和对旧的无条件扬弃,实在到了愚蠢的地步。另一个近代的危机也不得不提一下,好多人以为能读得明白的译本才是好译本,要动一下脑根才明白的就不是好译本。这真是叫人叹息的一个现象。每一门学科均有它独特之含义及字汇的,硬要普罗化只会牺牲了它独特之含义。也许有人能用浅白之文字来解释爱因斯坦之「相对论」,但这就等于你明白了相对论吗?还差好一大段路程呢!

拿上述之修订本和新英文圣经来说,后者为近代译成,译笔自然较合近代人之胃口;但就是因为译者太重视达意,不少地方是「意译」的,且其程度是相当自由的呢!拿二者跟原文比较,你就发现修订本的译法在表达原文之准确程度比新英文圣经的大。那我们就要选择了,你要的是需要略加思想而准确度大的译本呢,还是一看就明而准确度只是平平的译本?无论怎样,多备几本译本总是有益的。

它会难倒你吗?

(1)以赛亚作先知是在什么时候?试把当时犹大国之王列出来,并试说出他作先知的时期。

(2)我们怎知以赛亚先知的社会地位很高?而他又是一个很有教育的人?且是已婚,和为人父?

(3)以赛亚年约五十至六十岁时,北国以色列有何大事情发生?

(4)近代学者认为本书是由几个作者合写而成,他们持的是那三个理由?

(5)你能用自己的说话,简略地驳斥上面三个理由吗?

(6)试用一、二句话指出高等批评家看本书不单是以赛亚一人所写的理由。

(7)试就四十到六十六章,举例说明这部分之地理背景是巴勒斯坦,而不是巴比伦。

(8)试就以赛亚书之外,举出四个理由说明本书是一人之作。

(9)又试就本书来证明它为一人之作。

(10)西番雅书及拿鸿书均可证明本书是以赛亚写的,试说明之。

(11)试列出本书之大纲,并指出全书之中心思想是怎样推广开去。

(12)试就五十三章内举出九点,说明本章是指基督而言,而不是指以色列国。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题示:读四十至六十六章一遍,注意有关耶和华的「仆人」的经文,及一切有关神之经文。 「我们常会说到人类的神圣历史,其实这类历史是不存在的。旧约只是亚伯拉罕家族的历史,亚伯拉罕之蒙召就成了亚当之被造和基督十字架之间的中心点。自亚当到亚伯拉罕中间的许多代,圣经只用十一章来记载。就在以色列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圣经若有提及外邦的国家,也是因为该国与以色列有直接的关系而已。神拣选了希伯来民族来作全世界的祝福媒介,只是以色列人自骄自傲才以为他们是神唯一所爱的吧了。」 ——罗拔·安德逊爵士 前面三十九章已经看过了,后面二十七章又如何呢?它的组织也是有条不紊吗?不错,而且不单分段明朗,其结构也是顶突出的呢?下半部(四十到六十六章)的结构本身,就是一个完备的信息。 二十七章圣经就是一首诗,是弥赛亚之诗,重复出现之中心思想就是再来的基督、以色列的被赎,和万国最终之结局。这二十七章圣经是不能被分割的,它们合起来就构成了圣经中最长的一首弥赛亚之诗。 二十七章圣经可分成三组,每组共九章,而其小结都是相同的:第一组是这样结尾:「耶和华说:恶人必不得平安」(四十八22)。第二组的结尾
则是:「我的神说:恶人必不得平安」(五十七21)。第三组的是:「他们的虫是不死的,他们的火是不灭的,凡有血气的,都必憎恶他们。」(六十六24) 这样分段法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我们都知道,旧约中论及基督救赎最重要的经文是在以赛亚书五十三章,这章圣经刚是在三组中的第二组,又是第二组中间的一章。换句话说,它就是这首弥赛亚诗的最中央部分;是神把他的羔羊放在最中央的部分。他是一切活动的中心点,是人类历史之焦点,也是大地的心脏。让我们把神的羊羔永远放在一切的焦点上吧。神的羔羊——基督是我们所有信仰、希望和爱的中心,不管是我们的传道、见证、思想、祷告,或读经也是一样,没有了基督,一切都是枉然。 我们现要逐组看,因为每一组均有它特定的中心;第一组是耶和华之超越;第二组是耶和华的仆人;第三组是耶和华的挑战。先看第一组,中心点是耶和华的超越。作者层次分明阐述这思想:首二章(四十、四十一)作者论神之属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请特别注意下面重要之经文:四十12~18,四十一4、21~29等)。从四十二到四十五章,作者论耶和华救恩之超越(注意四十5~9、13~16,四十三1、3、10、11、12
、25,四十五5~8、15~17、20~22等)。最后,四十六至四十八章则论耶和华审判的超越,主要是论神审判巴比伦及其偶像;重要经文如下:四十六5、9、10,四十七4,四十八12~14、20~22。 现看第二组,其中心点在耶和华的「仆人」。在较早时这题目已略为涉及,这组则把它充份阐明。四十九到五十七章是论神拣选的国度以色列,而暗指到基督。自五十二章十三节起到五十三章尾,则是论神之羔羊基督。五十四至五十五章是以色列之复兴,和基督掌权。五十六和五十七章这组是以强烈之请求及重申应许作结尾。 最后一组是五十八到六十六章。这是关于耶和华的挑战,可分作三小段:第一是向现今之伪善挑战(五十八、五十九章):然后是向以色列的复兴挑战(六十~六十五章)。最后一章是神重申其应许和警告。 到现在为止,我们算是看过六十六章以赛亚书了,其中心信息是:「耶和华是独一的主宰,唯一的救赎主」。前半部之钥章是第六章,后半部则是五十三章。下面的表已说明全书大意。 以赛亚书前后都与启示录第四、五章十分相似。启示录前五章之主题是羔羊在宝座上,第四章是宝座的启示,第五章就是羔羊坐在宝座上了,以赛亚书也是如此。前三十九章是
论神坐在宝座上,他掌管万有;后二十七章则论羔羊坐在宝座上。两部分合起来,主题就是:耶和华是唯一的救赎。 耶和华的仆人 以赛亚先知论耶和华的仆人一题目,是极之详尽的。但有些地方可能会叫人大惑不解,不知道作者写的「仆人」是指以色列国呢,还是指基督。我相信下面的解释会有些帮助。 圣经学者均同意,每当先知讲或写的预言,他必是先指当时他生活的时代的情况而言。当然,圣经满了的都是等待应验的预言,但基本上说先知仍是以他所处之环境作根据的。作者在圣灵引导之下,就能写出针对当时之情景又能预指「将来要发生的事」的说话。这是圣灵工作的一个神迹。他所用的字并不是模棱两可的相士之言,在清楚明确的字句内,既能把当时之情景说清楚,又把将来的事解明,这不是奇迹是什么! 由此观之,就无怪乎作者论到耶和华的「仆人」时,有的是指以色列,有的却是指基督了。我想其关键是:以色列虽多有软弱、不贞、失信,但她仍是基督的一个表记。她是神所拣选,特要作全人类救恩的媒介。这就是为什么作者有时用「仆人」来指到以色列国的原因(参四十九3)。但有四处地方先知是非常明确地把「仆人」个人化,使读者不会误以为作者是指到以色列国的,那就是四十
二1~7,四十九5、6,五十4~10,五十二13至五十三12。 以赛亚书 耶和华:最高之君王,唯一的救主 灾难与审判(一~卅九) 耶和华的日子与犹大(一~六) 耶和华的日子与以色列(七~十二) 邻国的审判(十三~廿三) 万国的审判(廿四~廿七) 耶京的六祸(廿八~卅三) 最后之愤怒和锡安重建(卅四~卅五) 第一部分之历史补遗(卅六~卅九) 救赎与结局(四十~六十六) 第一组耶和华的超越(四十~四十八) 耶和华属性之超越(四十~四十一) 耶和华救赎之超越(四十二~四十五) 耶和华审判之超越(四十六~四十八) 第二组耶和华的仆人(四十八~五十七) 先以色列,后为基督(四十八~五十七) 以色列复兴,基督掌权(五十四~五十五) 呼唤与应许(五十六~五十七) 第三组耶和华的挑战(五十八~六十六) 对今世之伪善(五十八~五十九) 对将来之大事(六十~六十五) 挑战、应许、警告(六十六) 先知的思想程序可能是这样:他对以色列国是耶和华的仆人的观念,是由以色列是神所拣选,特作全人类救恩之媒介而来。但以色列一直不忠于神,不断的反叛,失败,先知就慢慢的从
一个有型之以色列而进到一个理想化的以色列。因此第二阶段之以色列国不再是当时在地上之以色列,而是一个理想化的以色列。当他对「仆人」一观念认识加深后,他那基于人的渴慕和圣灵引导的思想叫他觉得,就是理想化之以色列也不足以完全作耶和华的仆人。这时他就不再理想化,而是个人化,把「仆人」看作是一个人、一个作以色列之领导者——他就是神的羔羊耶稣基督。这就是作者由一个国度到一个理想国度,再进而看是一个人的「仆人」观念化之过程。读者可自行翻查新约中论到基督为神仆之有关经文,就更清楚了。 第五十三章 不少人均相信五十二章最后三节是应归入五十三章内,这样就更加完整。五十三章真是一篇奇异又宝贵的圣经。这个被圣灵感动之先知极强烈地把「耶和华的仆人」个人化,而焦点就是耶稣基督。小心的读者不可能误解它是指到以色列国的。当然,作者写这经文时,也有他当时实际根据的,如一些解经家指出,这章是指当时被掳异地之以色列国,但更完满的解释当然是指基督而言了。 有人说得好:「五十三章只能是指到一个人——加利利的耶稣。」下面十二点会叫我们更确定此说: (1)他出身低微——「像根出于干地的」。 (2)他是「被藐视,被人厌弃」
。 (3)他为别人担当罪罚——「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 (4)是神使他成为代罪羔羊——「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 (5)他甘愿代刑——「他被欺压时不开口」。 (6)像罪犯而死——「因受欺压和审判,他被夺去」。 (7)他被剪除——「从活人之地被剪除」。 (8)他无罪受死——「他虽然未行强暴,口中也没有诡诈」。 (9)他受苦后必复活——「他必看见后裔并且延长年日」。 (10)耶和华的喜乐遍满大地——「他必看见自己劳苦的功效,便心满意足」。 (11)他受苦后必进入荣耀——「他与位大的同份」。 (12)众人因他的义得生——「有许多人因认识我的义仆,得称为义」。 这章提示之证据是那么充份,难道我们还不能看出它所指的就是拿撒勒人耶稣?我们岂能不赞叹那在主降生七百年前就感动先知写此章的圣灵? 再多看一点。本章圣经最中间一节是说「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而在此节之前后则是论到基督代我们受苦之真理,前部分就人之观点看,后部分则就神之观点看。自第四节起——「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全部共有七点真理,试自己找找看。无怪乎此章一直成为信徒的无价宝!
其他伟大的章节 我们预定之篇幅差不多完了,但在结束之前,且多看一章圣经之纲要,以提起读者自己研究的兴趣。它就是第是四十二章,它跟下面两章合起来,便成为一篇非常重要之讲章,主题也是论到「仆人」——是耶和华在救赎中显出之奇异恩典。一至四节是形容仆人的:五至九节是对仆人说的话:十至二十节是神宣告要藉他仆人成就的事;二十一节到尾是以赛亚向他自己人民的呼吁。二十一节说:「耶和华因自己公义的缘故,喜欢使律法为人为尊」,本节中之自己当然是指「仆人」说的,即基督「使律法为大为尊」。再看三与四节之间的联系:「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然后到第四节便接着说:「直到他在地上设立公理。 有关译本的问题 我们现有之和合本,翻译之准确性奇高,间中或有地方因用词略为古雅,使现今读者一时间不明所以。但不要灰心,若懂英文的,不妨参考别的英文译本。钦定本在这方面大概帮不了忙,因为连外国人亦觉其古雅难明。可试看修订本,就准确与忠实两标准而言,修订本水准仍是高于现今之新译本。好些新译本不是把行外之小字搬进内文,就是把内文之大字搬至行外,又或因译者之神学立场而把它译得像小说一样,把所有神圣之因素减至最低(像对基督之神性一类
经文)。这是遗憾的。新英文译本(NewEnglishBible)之译笔十分流畅,就是犯了上述之毛病。读者若能细加分辨,亦不妨自购一本作参考。 但话得说回来,读圣经千万别贪新厌旧,也别学时髦,以为中文和合本是老古董。作过译本比较功夫的人都承认,和合本质素之高,比世界上任何一级译本绝不差,我们有理由为此译本而大大感谢神。 那么我们就不需要新译本了吗?全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近代人对「新」之无条件接受,和对旧的无条件扬弃,实在到了愚蠢的地步。另一个近代的危机也不得不提一下,好多人以为能读得明白的译本才是好译本,要动一下脑根才明白的就不是好译本。这真是叫人叹息的一个现象。每一门学科均有它独特之含义及字汇的,硬要普罗化只会牺牲了它独特之含义。也许有人能用浅白之文字来解释爱因斯坦之「相对论」,但这就等于你明白了相对论吗?还差好一大段路程呢! 拿上述之修订本和新英文圣经来说,后者为近代译成,译笔自然较合近代人之胃口;但就是因为译者太重视达意,不少地方是「意译」的,且其程度是相当自由的呢!拿二者跟原文比较,你就发现修订本的译法在表达原文之准确程度比新英文圣经的大。那我们就要选择了,你要的是需要略加思
想而准确度大的译本呢,还是一看就明而准确度只是平平的译本?无论怎样,多备几本译本总是有益的。 它会难倒你吗? (1)以赛亚作先知是在什么时候?试把当时犹大国之王列出来,并试说出他作先知的时期。 (2)我们怎知以赛亚先知的社会地位很高?而他又是一个很有教育的人?且是已婚,和为人父? (3)以赛亚年约五十至六十岁时,北国以色列有何大事情发生? (4)近代学者认为本书是由几个作者合写而成,他们持的是那三个理由? (5)你能用自己的说话,简略地驳斥上面三个理由吗? (6)试用一、二句话指出高等批评家看本书不单是以赛亚一人所写的理由。 (7)试就四十到六十六章,举例说明这部分之地理背景是巴勒斯坦,而不是巴比伦。 (8)试就以赛亚书之外,举出四个理由说明本书是一人之作。 (9)又试就本书来证明它为一人之作。 (10)西番雅书及拿鸿书均可证明本书是以赛亚写的,试说明之。 (11)试列出本书之大纲,并指出全书之中心思想是怎样推广开去。 (12)试就五十三章内举出九点,说明本章是指基督而言,而不是指以色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