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一百零九课 新约总论

圣经课程 by 巴斯德

首先我们必须要记着,新约圣经并不是一卷写成的;而是由许多卷书,经过流行应用,公认为正典才编合而成的。当这些书卷逐渐合成一部的时候,我们可以想像得到,必定有过许多种不同的方式来编排它们的次序。为的是使各书能依照本身的内容适当地排成一部有意义的合订本。但是,我们不能相信那编排的方式会依照任何其他可以稍微影响圣经本质的原则而定。例如按那些作者的地位高低关系而定,或按各书写成日期或被认许作正典的日期而定等。事实上,我们所想像到的趋势是对的,因为在最早期间所遗留下来的一些手抄古卷、一些古代圣书的目录,和一些最早版本圣经里面习惯上的编排。我们都可以得到证据。……至于现在我们所读的新约圣经里面的目录次序,在整个来说,每卷都是照内容的意义来编排的。于是合成一个有系统且有连续性教义在其中。经过悠长的教会历史的考验,这个次序终于获得认许和坚定下来。

鲍纳(T.D.Bernard)

新约圣经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书。它的崇高中心是主耶稣基督;它的崇高目的是全人类的救赎;它的崇高展望是主耶稣至终要建立一个无穷无尽的国度。

基督是新约的中心,但他是否也是旧约的中心呢?是的,只是方式不同,或者范畴不同吧了。那位在旧约形容为预言中的基督,现在在新约显现为历史中的基督。在旧约他是最高的盼望,但在新约他是最高的实体。他由预见的变为眼见的、由隐藏的变为公开的、由古所预定的变成现在所显现的。

这一点,在以下我们所要研究的四福音里看来,尤其实在。正如约伯在更进一步认识神之时感叹道:「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同样,当我们在四福音里遇到了基督,我们也会说出这样敬服的话,因为在旧约里我们也「风闻」有他,而现今在四福音里「亲眼看见」了他!以前,我们只是「透过镜子」观看,模糊不清;但现在却是「面对面」了。

为了这个缘故,我们指出四福音就是整部圣经的症结所在,是旧约预言的历史中心,是新约神学的事实根据。小心,不要说四福音是旧约预言的终点。其实旧约的预言还有许多是论及更远的将来的;我们却可以说四福音是两条总线的接口,也是旧约里所有支线会合的中心。那些支线所会合成的一条总线,就是历史中的拿撒勒人耶稣。由以犹太人为重的这边「转变」到以基督徒为重的那边;由神与人立旧的约转变为立新的约;由以摩西为主转变为以基督为主;由律法时代转变为恩典时代。

在我们还未逐一的进入研究四福音之前,我们还要再整体的研究一下:(1)在整部新约方面研究他们彼此的结构关系;(2)在四福音总论方面研究他们的内在关系。现在,让我们先在这一课里思想:

新约总论

早在这个圣经课程开始的时候,我们已经指出新约圣经的结构是把神的计划彰显出来。在这里再重覆所说过的,并加以更详细的分析。我们说,在结构上,新约圣经好像一度拱形的门。倘若我们细心的想一想,再没有别的建筑物能用来表达新约的属灵功用和意义,比一度拱门所表达的更准确。那二十七卷组成新约圣经的言行录和书信究竟是什么?岂不是一个文字写成的拱门吗?任何人如果进入这度拱门,就会到达一个意义更深入的地方去。所以我们可以说那二十七卷书合起来,就成为神用奇妙的大能建造的拱门,可以引进救恩真理、引进认识他的真知识、引进永福。

当然我们也知道,有许多所谓基督徒对神的默示有不同的见解,例如说:新约圣经的信息,甚至连里面各卷书的编排,都是用一种超人为的系统和程序来鉴定的。这一点,他们就认为难以置信。在他们看来,圣经现在的目录编排,纯粹是偶然合成的,或者最多不过是人为方法搜集而成的。对于这一点,我们稍后便会交待清楚。在此,我们愿意指出,据我们自己的判断,就算是不可以肯定的说,最少我们也能有理由推断,既然神藉一种超自然的默示方法,在圣经里面启示了自己,又藉他的大能把圣经保存了几十个世纪,他必然也能保守圣经无论在形式、数目方面都完整无缺。别人以为圣经中的书卷会有神预先的设计是不可想像的;对于我们来说,没有神预先的设计才是不可思议的。有一句话说得十分好:「神办事绝不会有头无尾的!」

四福音与使徒行传

当我们一翻开新约圣经,我们首先看到的五卷书,都是记叙体的。那五卷书就是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和使徒行传。它们自成一组,是新约圣经中仅有的历史书,也是新约其他书卷的根基。

教会书信

使徒行传之后,就是一列书信,首九封很明显的又自成一组。它们都是出自同一的作者使徒保罗的手笔;都是有关信徒的教训和真理,以及指导他们如何实践;所以都是教义类的书信。这些书信都是写给基督徒的集会,或者称为「教会」的,因此也称为「教会书信」。它们是罗马书、哥林多前后书、加拉太书、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和帖撒罗尼迦前后书。

教牧书信

「教会书信」之后,我们继续看到保罗的作品,但是这些书信却不是写给教会的,而是写给个人的,一共有四封;头两封是写给提摩太的。他是保罗属灵的儿子,现在做了教会的牧师。第三封是写给提多的;他的情况与提摩太相同。第四封是写给腓利门;他是歌罗西城的一位基督教领袖,负责带领一个在他「家中」聚会的「教会」。这四封,尤其是头三封,都称为「教牧书信」。

希伯来教会书信

还有最后的九卷书:就是希伯来书、雅各书、彼得前后书、约翰一、二、三书、犹大书、启示录。这些书信的长短不一。虽然最后一卷书,是最长的一卷,通常又称为「启示录」,但实在来说,它也是一封书信。是主耶稣亲自发出的书信(不过是藉使徒约翰写成的),因为它一开始就这样写着:「耶稣基督的启示,就是神赐给他,叫他将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众仆人。他(指主耶稣)就差遣使者,晓论他的仆人约翰;约翰便将神的道,和耶稣基督的见证……都记录(直译)下来。」

我们很容易就发现,这九卷书不单是「教会书信」和「教牧书信」的附录,而是具有同等性质价值的;放在最后一组,为要使全本新约书得以完整。它们不像前九卷写给基督徒教会的,例如,第一卷希伯来书,就很明显的是写给整个希伯来民族的。第二卷一开始就说:「作神和主耶稣基督仆人的雅各,请散住在十二个支派之人的安。」这句话,作者的意思很明显的是指希伯来人。跟着彼得开始写着说:「耶稣基督的使徒彼得,写信给那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西亚,庇推尼寄居的。」这也指着「分散」的犹太人说的。又跟着使徒约翰所写的,他的信完全没有上款,但他的第二第三封短信,则是分别写给某两位犹太人的,而里面的犹太人立场,正充分表明了这一点。例如约翰三书第七节,作者在那里指出有某些主的仆人出外,他们「对于外邦人一无所取。」倘若约翰所写的是给外邦人的话,他不可能这样指着「外邦人」说话的。

无可置疑地,这新约最后的九封书信,是与那九封「教会书信」有别的。它们不单不是写给地区性教会,而且里面根本也没有半点论及那奥秘教会的——奥秘教会的意思是指那现存的奥秘的团体,神爱子的新妇和灵宫,就是后来在启示录之未出现的。所有关于那奥秘教会的灵训,既然对主自己所救赎的人都是那么宝贵的,就都记载在那些「教会书信」里面了。这末后的九封书信可以正确地称为「希伯来基督徒书信」。不错,他们都是「基督徒」,而且有好些最重要的基督徒信仰都是写在他们的书信中的。但是他们仍是正正式式的希伯来人,因为书信中论及他们接受真理和应用真理的方式和习惯,都是希伯来所特有的。而信中的论点、研讨,和气氛都确实地表现出它们是「希伯来基督徒的书信」。

真理的拱门

我们说,那二十七卷新约的圣经,分成几组,好像形成一度有启示的拱门,这句话是不难领会的。首先那四福音书和使徒行传像放在最底的五层石版,或称为五级石阶,表明我们脚踏的是有历史事实为根据的实地。然后在左右两边竖起的,作为拱门的两条精美石柱的,就是两组各有九卷的书信——即「教会书信」和「希伯来基督徒书信」。两者以上有一度拱桥,就是用那四卷「教牧书信」砌成的。这样整个形状看起来就像一度拱门了。而且我们可以在门顶最高的地方放一面横额表明福音真理的缩影说:「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就是神在肉身显现,被圣灵称义,被天使看见,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荣耀里。」(提前三16)

伦敦有著名的「大理石拱门」;巴黎有「凯旋拱门」;罗马为也有古「提多拱门」;但是,它们怎可以比得上这度用神启示的文字建成的拱门?因为它会引我们进入救人灵魂的真理和永远的福乐里去。

内在的对照

这度新约的拱门揭开一个相当有趣的题目,需要相当多的篇幅来讨论的。但是关于四福音之间的互相比较关系这一点,我们将会在下一课交代。同时迟些我们也会指出那两组各有九卷书信的门柱;它们彼此的对照与及内在的顺序。现在在这里再谈几句有关那两组书信中更明显的平行比较,我相信是好的。

这两组都是以一个非常重要的教义性论文来开始的——一组是保罗写的罗马书,另一组是希伯来书。同时两组都是以发表主的再来,和将来必成的事的信息来结束——一组是帖撒罗尼迦前后书,另一组是启示录。

这一组开始的罗马书告诉我们主耶稣基督是唯一救赎的途径。那一组开始的希伯来书告诉我们主耶稣基督是更好的救赎方法一甚至指出耶稣是「更好」的救赎主;各各他的是「更好」的赎罪祭;和信心是一个「更好」的救赎原则。在第一组的末后帖撒罗尼迦书信告诉我们基督第二次降临与教会的特别关系。另外一组的末后有启示录告诉我们,基督第二次降临与以色列和列国的关系。

稍后我们会再详细的论及这点。但在这里我们所说的,经已足够表示出,新约圣经绝不是一串全无次序根据,或者很少次序根据的文学作品;而是有事先设计编排的,里面有分部和分组的,由一位超自然的神监察着整个设计,和整个象征性的拱门结构。

设计加上进展

为了避免有人以为我们所说的这个拱门只不过是一种死板的设计,所以我们要加以说明。这设计是活的,它有一个渐进阐明真理的进程。这进程我们很容易在新约圣经里面观察到,因为它与二十七卷书分成组别是有紧密的连带关系的。我们可以适合地称这进程为「教义进程」,请注意,这拱门的设计之外还有进展,拱门的样式之外还有进程。

对于一位热心追求真理的读者来说,新约圣经里面有这个「教义进程」存在,是不难明白的。照理来说,这反而更容易受人注意,因为里面各书卷的先后编排,绝不可能是依照年日的进程的。

请看四福音次序,清楚无误的表明,单是根据日期来编排次序的说法,总是次于根据一个更高的设计样式和目的来编排的说法。因为无论在一些圣经古抄本里也好,在现在的新约圣经目录里也好,四福音都是以马太、马可、路加、约翰这次序出现的;从来没有以任何其他连续叙述性的次序出现。虽然马可是跟着马太的,但马可并不是接续叙述马太所留下没有叙述的;他乃是再回转从施洗约翰传道之时开始记述。路加跟着马可,但路加开始叙述的甚至比马太的还要早,不但告诉我们主耶稣的出生,更告诉我们他双亲结合的事。

以马太为例,他比较注重主耶稣的言与行,他的写法根据有目的的组合法多过根据日期的进程。它在五、六、七章所载的第一组「言论」就是山上的宝训;而在八、九章所载第一组「活动」就是他所行的神迹。其实马太所记的第一个神迹,并不是主耶稣所行的头一个神迹;而四福音书最后一位作者约翰,一开始就记载了主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那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

书信的情形也是这样。它们的次序也不是根据日期而定的。那九卷「教会书信」差不多都是一齐以现在的次序,传下来给我们。虽然帖撒罗尼迦前后书原是最先写成,但却放在最后;而罗马书原是差不多最后写成的,却放在最前。那九卷「希伯来基督徒书信」也有类似的事实,表明绝非根据日期而编排的。

由此可见,新约经卷的次序编排,证明不是根据日期年份,就更符合根据启示的真理编排的说法。新约圣经自然的分成几个部分,就足以显示出里面有一个「教义的进程」存在。这进程的形式似乎是同定下来永远不变的,为要表明一个永远不变的真理。以下我们将要引证几个例子。请读者注意,这只不过是一些例子,而还有许多事实证明是我们无法一一列出的。

四福音的次序

这个「教义进程」在四福音里面就有了。但我们还未开始论及这一点之前,无论如何,我们先要避开一些攻击性的问题:「这四福音现在的次序岂不就是纯粹偶然形成的吗?怎可能会有半点或全套预先设计的『进程』?这岂不只是幻想出来的吗?」对于这些问题,已故的鲍纳(T.D.Bernard)一下子就解答了:「圣经里面的书卷目录编排得那么特别,又从来没有用过别的方式来编排,一般都认为里面必定藏有一个渐进的教训。若说那是偶然形成的,似乎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这说法:因为这与承印者和钉装者的通常习惯不大相符……但是,倘若这个一向没有变动的编排次序真的能表明一个系列的思想,和一个隐藏在其中的渐进式的教义的话,那么这些书卷就真是依照了彼此间最高的关系,编排在最适当的位置了。」事实是这样,假使这四福音书交在我们手里,要我们加以研究,然后按最有益处最有层次的关系来编排它们的次序的话,我们极竭尽心思编排,也只能得出与新约圣经里面的相同次序。

因为这次序里有一个内在互相适应的现象,明显是有一位超越人类的在掌管着。马太为何不放在别处而放在最先?约翰为何不放在别处而放在最后?谁都会留意到四福音是分三卷与一卷两组(这是一向被人公认的);头三卷是预备我们好明白第四卷完备解释的。头三卷使我们在可见的事迹方面认识那奇妙的显示,从而训育我们明白约翰所介绍的最高真理,和其中不可见的伟大奥秘。

马太在他特殊的位置来说,他须要负责把旧约希伯来圣经与福音连贯起来,这是为了指出新约要应验旧约。「这是为要应验先知所说的」,这句话就是他的惯语;目的是要以犹太人的口吻向犹太人叙述基督的故事,按肉体说,基督就是从他们中间出来的。

马可怎样适当地放在第二位,同样路加放在第三位。照这编排,似乎为了不让人误以为马太所写的,是指出福音仅是在犹太人的信仰思想里面发展而成,而不是从其中发展出来的(有些人喜欢这样局限福音的思想),所以,马可和路加跟着所记主的言行录就显明,正如有一本书所指出的:「第一本福音所致力描写的犹太人生活和思想习惯,我们的主都能从其中脱颖而出。」

我们有比传统更多的根据,知道马可是彼得的助手,正如路加是保罗的助手一样。早期的教父称呼马可为彼得的代笔,或甚至称他为彼得原著「福音」书的直接翻译员,因为它本来是彼得用亚兰文写成的。

马可与彼得的关系,和路加与保罗的关系,两者的证据都很明显的在他们那两卷福音书里找到。我们要记得,是彼得自己首先「为外邦人打开福音的门」(徒十;比较十五7);但彼得却保留自己是「受割礼者的使徒」的职分(加二8、9),另一方面保罗消除了这个区别,特作「外邦人的使徒」(罗十一13等)。照样,马可的福音书也消除了马太所用的犹太人习惯口吻,转而改用外邦人的口吻。因为他没有像马太那样先记明主耶稣是大卫的子孙和亚伯拉罕的后裔。他在书中只用过「这是为要应验」这句话两次(马太用了十二次)。所以读马可福音的人,只见到主把握住现在,很少见到他应验过去。主被形容为一位以大能施行奇事者,无论在可见或不可见的领域,都能施展他的作为。所以,这可以说是一卷满有作为的福音书;它的初衷对象似乎是为罗马人,而不是希伯来人。对于像使徒行传第十章所载那样的罗马基督徒来说,这卷福音书真是最适合不过了。彼得向他们简述福音说:「神怎样以圣灵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稣,这都是你们知道的,他周流四方行善事,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徒十38)

虽然马可离开了马太所写的希伯来排外的特征,又为外邦人刻划出一位极具吸引力,能施行奇事的耶稣;但是,在更广泛的意义来说,路加才是真正介绍耶稣为「人子」的人。可以说,路加福音把门大大打开,显示出人类最广博的怜爱、最阔大的远观,和介绍一位最受外邦人欢迎的救主。这卷福音书的前言一开始就表示这一点。其他的福音书,是因为根据希伯来人的习惯方式而写的,所以开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前言(dedication)。但路加福音不单有一个希腊式的又是古典式的前言,而且还指明这书是献给(dedicate)一位外邦的基督徒。前言之后还有许多事例证明这一点,我们无法在此一一详述。不过,总而言之,任何一位留心的读者都会发现这书叙述的特征,是其他福音书所没有的。它指出一位完全人带给全人类一份普及的爱,并不分国家种族,也不介意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的旧恨。

平行的进程

由马太福音、马可福音直到路加福音这个外表次序的「进程」,恰巧对照这三卷书作者的种族血统关系。马太,又称为亚勒腓的儿子利未,是一位犹太人,而且是主耶稣的近亲。马可,或称为「马可的约翰」(徒十二12),是半犹太半外邦人,所以,照推想,他的名约翰是出自希伯来,但他的姓马可是出自希腊。路加是纯外邦人,他的名是希腊的,他的文笔也是希腊化的。保罗在他的书信中曾提及他的事,使我们更清楚他是外邦人。不过也有可能他的双亲曾归入犹太教,所以他才与犹太人有更多的接触。

再者,福音书这个外表次序的「进程」,就是从犹太的马太、半犹太半外邦的马可,至外邦的路加这「进程」,与使徒行传中三个扩展阶段的进程形成平行的现象。最先福音只限传给犹太人(徒一—七),然后才传遍撒玛利亚,又传到埃提阿伯的太监,再藉五旬节的圣灵充满方式传到了外邦(罗马)人哥尼流的士家(徒八—十二)。最后,藉着保罗几次的旅行布道,就完全释放而广泛地传到整个外邦的世界(徒十三—廿八)。

第四卷福音书

倘若上述的三卷对观福音,以三个进程阶段来描写这位历史性的基督,即从犹太人观感的第一阶段,进到最普及外邦人需要的最后阶段;那么,第四卷福音书应该就是这个进程的完成巅峰。有了它,整个进程才能完整,才有保障。因为前三卷书所推论的,现在由第四卷清楚的宣告出来说:那位历史性的耶稣原来就是永生神的儿子,那位作为以色列的弥赛亚的,原来就是耶和华自己。那位全宇宙的救赎主,原来就是全宇宙的创造者。他不单教导人明白真理:他自己就是真理。他能赐人生命,因为他本身就是生命。

约翰写他的福音书的时候,前三位作者早已去世了。神之所以保存他得享长寿,只为特别需要。马太、马可、路加把神在历史上显现的事实资料搜集了,又写成了完整的福音书之后不久,就有一些爱钻牛角尖的人起来争论有关基督的位格问题,演变成为一种空想的通神论。这个时候——离开了历史事实相当远的时候,同时也是那些偏离基督纯正道理的思想开始流行的时候——正是需要一份有权威的证明书来解释那三卷福音书的正确意义。要做到这一点,最好就是有一位仍然生存的见证人,出来指证说:「那是我们所听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而且这位见证人又必须是使徒,因而只有使徒才有权威发出这样的证明书,又能解释那些事实作为教会永久的真理,年老的约翰具备了这些资格,因为他是使徒又是亲眼看见的见证人。所以,正如我们所说的,有了第四卷福音书,整个进程才能「完整」,才有「保障」。

第四卷福音书还有许多其他有关这「进程」的特点,但我们现在须要暂时放下这个,先注意一下,四福音书中的这些进程,连同其他我们稍后要论及的,都不外是由一些差别不大的特征所组成的。四福音所记的基本上都很相似,只是他们的观点不同而已。可以这样说:「这卷书所记载的若没有别卷书加以确定,就毫无意义。试把这四卷书其中一卷里面你认为独特的思想拿来研究一下,你会发现其他各卷书都曾发挥过,马太以犹太教思想为背境所写的福音,也向外邦人呼召;而路加以普及外邦人的精神来写的书,也以犹太人为福音的起源;约翰表彰了基督的神性,其实不过是表彰了其他福音书所暗示的,和经常所证实的。」这些真是文学上无比的笔法,由分歧和综合两种笔法,加上精密的平衡而表达出来的。

使徒行传

为了一气呵成的观察这进程的连续性,我们要花点时间先看看使徒村传和其他书信。

我们经已提及使徒行传里面地理上的进程了,那是根据一章八节主自己事先所指定的路线而定的:「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

至于使徒行传里面的真理进程,它与其中的事迹手携手的并进,这一点,再没有别的书可比拟的。这卷书以重新应许犹太人一个「国度」为开始,以「教会」在外邦各地建立起来为结束;由始至终,都受制于那位现在看不见的主。书中事迹的演进只是为了记录相对的福音真理的演进。虽然在福音书里面显现的主,现在隐藏了,但每一处有须要的地方,都出现一个无误的、超自然的力量,引导历史的进程。这个引导的能力也就是印证其中的真理的。

使徒行传一定要紧接跟着四福音,因为我们须要看清楚主的降生、受死、复活、升天,这整个外在的事实,对犹太人来说明第一个意义是什么。同样,使徒行传也必须放在教会书信之前;因为我们读到那里的时候,经已准备好要看看基督那些事实带给教会什么丰满的意义。

是的,正如故事所表明的,那位被钉、复活又升天的耶稣,就是以色列人的弥赛亚;但是更多更明显的,那故事解释他就是全人类的救主。是的,在较早的篇幅里,我们看到「先传给犹太人」;但在较后的篇幅里,我们更多更明显的看到「也要传给外邦人」。是的,较早的篇幅满载奇妙和外在的神迹奇事,然后逐渐减少;但是更奇妙的,内在救人灵魂的真理,却越来越多又越清楚的记载了。

发展到这时候,弥赛亚的国度曾经两度提供给犹太人,但又两度的被拒绝了。在福音书里,由主耶稣基督亲口向他们提供,但以色列人拒绝他,把他钉在十字架上。现在,在使徒行传里,再由这位被钉死,又复活升天的耶稣,藉着他所差遣、圣灵充满、带有神迹的使徒,向他们提供,可是,他们也再次的拒绝了,首先有祖居的犹太人以杀死司提反来表示他们至终的拒绝;稍后,分散各地的犹太人委派了数以千计的代表,云集在耶路撒冷,企图用私刑来杀死保罗(徒廿二),也表明他们的拒绝。

虽然以色列人曾整体的两度拒绝耶稣和他的国度,但在犹大、撒玛利亚及整个罗马帝国里,仍然有不少犹太人及外邦人的男女,相信了他,并且以他为王。他们是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竟变成了故事的中心人物?因为当以色列人硬心拒绝,顽梗不化的时候,人们渐渐领会到,以色列人的跌倒就是神特意要成立「教会」的计划,那许多分散各地的信徒就是教会的首批成员!

倘若有人以为:神逐渐取消了他所应许的那有形的弥赛亚「国度」;那么,这个在地上逐渐兴起,又带出神原先隐藏之目的(教会)——神所召出来的一群人——又是什么呢?这一点,就是使徒行传所留下有待教会书信来交代的问题了。

书信

很抱歉,我们论及「真理的进程」,一定要简短的把使徒行传牵涉在内;现在更感到抱歉,因为我们还须要稍微的提及书信。请放心,无沦如何以后我们研究到有关那两组书信的时候,还有机会提及这个「理程」的。不过,我们在这里只是指出几点普通的论据,用来证实进程是有神事先设计吧了。

有三个字能把基督徒生活的意义浓缩起来,就是「信」、「望」、「爱」。正如哥林多前书十三章十三节所说:「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其中最大的是爱。」在欧洲有一间宏伟的教堂,它的宽阔入口是由三层大的石阶造成的,上面刻有三个巨大的拉丁字。第一层是拉丁文credo;第二层是speiro;第三层是amo。第一个是「我信」的意思,第二个是「我望」的意思,第三个是「我爱」的意思。现在请看新约书信三位主要作者:保罗、彼得、约翰;他们就是按这个次序出现的。他们都论及信、望、爱;但各人所注重的不同。首先是保罗,他显然是注重「信」的使徒。其次是彼得,他是注重「望」的使徒。最后是约翰,他是注重「爱」的使徒。倘若你更改他们的位置,你就破坏了那个属灵的真次序。他们的次序是神所安排的,为要显示出那个灵命进程的真次序。

再说那九卷教会书信:头四卷注重十字架;次三卷注重教会;未两卷注重主的再来。这岂不足一个很合真理的进程吗?

跟着请看那九卷希伯来基督徒书信,并它们所特别注重的:头两卷强调「信心」与「行为」;次两卷注重「盼望」和「长进」;又次四卷(约翰壹书至犹大书)注重「爱」与「争辩」;最后,启示录论及「得胜」和「承受」。这不是一个显著的进程系统吗?仔细的看一回,你会发现进程中每一步都有灵性上的平衡的。

从新约的开始到新约的结尾,都隐藏着一个进程。直至那位戴有荆棘冠冕被钉十字架的基督,进而成为戴荣耀冠冕作耶路撒冷的王为止。

当然,这个「进程」暗示了整部新约的一体性。若单是次序编排,那些书卷就是独立的,但一个进程就表示它们原是一体的——是有一位控制它们的,事先计划一个进程在里面。这个计划神既然这样定了,也必要这样成全。再者,这还暗示了那位事先有计划的神,由第一卷书到最后一卷书都不断向我们说话;因为除非真是基督自己在使徒行传和书信里面说话,正如他在四福音里面说话一样,否则,无论人有多大的领悟力,也不可能想出整部新约里面有这样神启示的进程。

对于传道人和解经家来说,他们必须承认新约里面有启示性的进程,这是何等重要的事实!有一句话说得好!一个健全的基督教义,必定建基在「综合解释和分别发挥」一个进程里面所有的经文上,而不会建基在单独的一段经文上。

这也是何等奇妙的事实!在整部新约圣经里,人竟然与神牵连起来!这部神所默示的基督教真理的「根源」,里面所记载的究竟是什么呢?是神启示的真理呢,还是人对这真理所领会的写作呢?使徒行传和书信里面的真理启示,不是单以神讲话的形式写成的,也是以人领悟神的话的方式写成的。两者结连在一起,前者不断的藉着后者表达出来,好像神的作为穿上了人间故事的外衣,也像神的话语装扮成人类寻常的书本一般。

赞美慈爱的真神,

他的话语从天降。

奇妙默示赐给人,

写成圣书免沦亡;

古圣执笔受灵感,

字字反照神恩光。

圣书相传古至今,

价值不斐永不忘。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首先我们必须要记着,新约圣经并不是一卷写成的;而是由许多卷书,经过流行应用,公认为正典才编合而成的。当这些书卷逐渐合成一部的时候,我们可以想像得到,必定有过许多种不同的方式来编排它们的次序。为的是使各书能依照本身的内容适当地排成一部有意义的合订本。但是,我们不能相信那编排的方式会依照任何其他可以稍微影响圣经本质的原则而定。例如按那些作者的地位高低关系而定,或按各书写成日期或被认许作正典的日期而定等。事实上,我们所想像到的趋势是对的,因为在最早期间所遗留下来的一些手抄古卷、一些古代圣书的目录,和一些最早版本圣经里面习惯上的编排。我们都可以得到证据。……至于现在我们所读的新约圣经里面的目录次序,在整个来说,每卷都是照内容的意义来编排的。于是合成一个有系统且有连续性教义在其中。经过悠长的教会历史的考验,这个次序终于获得认许和坚定下来。 鲍纳(T.D.Bernard) 新约圣经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书。它的崇高中心是主耶稣基督;它的崇高目的是全人类的救赎;它的崇高展望是主耶稣至终要建立一个无穷无尽的国度。 基督是新约的中心,但他是否也是旧约的中心呢?是的,只是方式不同,或者范畴不同吧了。
那位在旧约形容为预言中的基督,现在在新约显现为历史中的基督。在旧约他是最高的盼望,但在新约他是最高的实体。他由预见的变为眼见的、由隐藏的变为公开的、由古所预定的变成现在所显现的。 这一点,在以下我们所要研究的四福音里看来,尤其实在。正如约伯在更进一步认识神之时感叹道:「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同样,当我们在四福音里遇到了基督,我们也会说出这样敬服的话,因为在旧约里我们也「风闻」有他,而现今在四福音里「亲眼看见」了他!以前,我们只是「透过镜子」观看,模糊不清;但现在却是「面对面」了。 为了这个缘故,我们指出四福音就是整部圣经的症结所在,是旧约预言的历史中心,是新约神学的事实根据。小心,不要说四福音是旧约预言的终点。其实旧约的预言还有许多是论及更远的将来的;我们却可以说四福音是两条总线的接口,也是旧约里所有支线会合的中心。那些支线所会合成的一条总线,就是历史中的拿撒勒人耶稣。由以犹太人为重的这边「转变」到以基督徒为重的那边;由神与人立旧的约转变为立新的约;由以摩西为主转变为以基督为主;由律法时代转变为恩典时代。 在我们还未逐一的进入研究四福音之前,我们还要再整体的研究一下:
(1)在整部新约方面研究他们彼此的结构关系;(2)在四福音总论方面研究他们的内在关系。现在,让我们先在这一课里思想: 新约总论 早在这个圣经课程开始的时候,我们已经指出新约圣经的结构是把神的计划彰显出来。在这里再重覆所说过的,并加以更详细的分析。我们说,在结构上,新约圣经好像一度拱形的门。倘若我们细心的想一想,再没有别的建筑物能用来表达新约的属灵功用和意义,比一度拱门所表达的更准确。那二十七卷组成新约圣经的言行录和书信究竟是什么?岂不是一个文字写成的拱门吗?任何人如果进入这度拱门,就会到达一个意义更深入的地方去。所以我们可以说那二十七卷书合起来,就成为神用奇妙的大能建造的拱门,可以引进救恩真理、引进认识他的真知识、引进永福。 当然我们也知道,有许多所谓基督徒对神的默示有不同的见解,例如说:新约圣经的信息,甚至连里面各卷书的编排,都是用一种超人为的系统和程序来鉴定的。这一点,他们就认为难以置信。在他们看来,圣经现在的目录编排,纯粹是偶然合成的,或者最多不过是人为方法搜集而成的。对于这一点,我们稍后便会交待清楚。在此,我们愿意指出,据我们自己的判断,就算是不可以肯定的说,最少我们也能
有理由推断,既然神藉一种超自然的默示方法,在圣经里面启示了自己,又藉他的大能把圣经保存了几十个世纪,他必然也能保守圣经无论在形式、数目方面都完整无缺。别人以为圣经中的书卷会有神预先的设计是不可想像的;对于我们来说,没有神预先的设计才是不可思议的。有一句话说得十分好:「神办事绝不会有头无尾的!」 四福音与使徒行传 当我们一翻开新约圣经,我们首先看到的五卷书,都是记叙体的。那五卷书就是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和使徒行传。它们自成一组,是新约圣经中仅有的历史书,也是新约其他书卷的根基。 教会书信 使徒行传之后,就是一列书信,首九封很明显的又自成一组。它们都是出自同一的作者使徒保罗的手笔;都是有关信徒的教训和真理,以及指导他们如何实践;所以都是教义类的书信。这些书信都是写给基督徒的集会,或者称为「教会」的,因此也称为「教会书信」。它们是罗马书、哥林多前后书、加拉太书、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和帖撒罗尼迦前后书。 教牧书信 「教会书信」之后,我们继续看到保罗的作品,但是这些书信却不是写给教会的,而是写给个人的,一共有四封;头两封是写给提摩太的。他是保罗属灵的儿子
,现在做了教会的牧师。第三封是写给提多的;他的情况与提摩太相同。第四封是写给腓利门;他是歌罗西城的一位基督教领袖,负责带领一个在他「家中」聚会的「教会」。这四封,尤其是头三封,都称为「教牧书信」。 希伯来教会书信 还有最后的九卷书:就是希伯来书、雅各书、彼得前后书、约翰一、二、三书、犹大书、启示录。这些书信的长短不一。虽然最后一卷书,是最长的一卷,通常又称为「启示录」,但实在来说,它也是一封书信。是主耶稣亲自发出的书信(不过是藉使徒约翰写成的),因为它一开始就这样写着:「耶稣基督的启示,就是神赐给他,叫他将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众仆人。他(指主耶稣)就差遣使者,晓论他的仆人约翰;约翰便将神的道,和耶稣基督的见证……都记录(直译)下来。」 我们很容易就发现,这九卷书不单是「教会书信」和「教牧书信」的附录,而是具有同等性质价值的;放在最后一组,为要使全本新约书得以完整。它们不像前九卷写给基督徒教会的,例如,第一卷希伯来书,就很明显的是写给整个希伯来民族的。第二卷一开始就说:「作神和主耶稣基督仆人的雅各,请散住在十二个支派之人的安。」这句话,作者的意思很明显的是指希伯来人。跟着彼得开始写
着说:「耶稣基督的使徒彼得,写信给那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西亚,庇推尼寄居的。」这也指着「分散」的犹太人说的。又跟着使徒约翰所写的,他的信完全没有上款,但他的第二第三封短信,则是分别写给某两位犹太人的,而里面的犹太人立场,正充分表明了这一点。例如约翰三书第七节,作者在那里指出有某些主的仆人出外,他们「对于外邦人一无所取。」倘若约翰所写的是给外邦人的话,他不可能这样指着「外邦人」说话的。 无可置疑地,这新约最后的九封书信,是与那九封「教会书信」有别的。它们不单不是写给地区性教会,而且里面根本也没有半点论及那奥秘教会的——奥秘教会的意思是指那现存的奥秘的团体,神爱子的新妇和灵宫,就是后来在启示录之未出现的。所有关于那奥秘教会的灵训,既然对主自己所救赎的人都是那么宝贵的,就都记载在那些「教会书信」里面了。这末后的九封书信可以正确地称为「希伯来基督徒书信」。不错,他们都是「基督徒」,而且有好些最重要的基督徒信仰都是写在他们的书信中的。但是他们仍是正正式式的希伯来人,因为书信中论及他们接受真理和应用真理的方式和习惯,都是希伯来所特有的。而信中的论点、研讨,和气氛都确实地表现出它们是「
希伯来基督徒的书信」。 真理的拱门 我们说,那二十七卷新约的圣经,分成几组,好像形成一度有启示的拱门,这句话是不难领会的。首先那四福音书和使徒行传像放在最底的五层石版,或称为五级石阶,表明我们脚踏的是有历史事实为根据的实地。然后在左右两边竖起的,作为拱门的两条精美石柱的,就是两组各有九卷的书信——即「教会书信」和「希伯来基督徒书信」。两者以上有一度拱桥,就是用那四卷「教牧书信」砌成的。这样整个形状看起来就像一度拱门了。而且我们可以在门顶最高的地方放一面横额表明福音真理的缩影说:「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就是神在肉身显现,被圣灵称义,被天使看见,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荣耀里。」(提前三16) 伦敦有著名的「大理石拱门」;巴黎有「凯旋拱门」;罗马为也有古「提多拱门」;但是,它们怎可以比得上这度用神启示的文字建成的拱门?因为它会引我们进入救人灵魂的真理和永远的福乐里去。 内在的对照 这度新约的拱门揭开一个相当有趣的题目,需要相当多的篇幅来讨论的。但是关于四福音之间的互相比较关系这一点,我们将会在下一课交代。同时迟些我们也会指出那两组各有九卷书信的门柱;它们彼此的对照
与及内在的顺序。现在在这里再谈几句有关那两组书信中更明显的平行比较,我相信是好的。 这两组都是以一个非常重要的教义性论文来开始的——一组是保罗写的罗马书,另一组是希伯来书。同时两组都是以发表主的再来,和将来必成的事的信息来结束——一组是帖撒罗尼迦前后书,另一组是启示录。 这一组开始的罗马书告诉我们主耶稣基督是唯一救赎的途径。那一组开始的希伯来书告诉我们主耶稣基督是更好的救赎方法一甚至指出耶稣是「更好」的救赎主;各各他的是「更好」的赎罪祭;和信心是一个「更好」的救赎原则。在第一组的末后帖撒罗尼迦书信告诉我们基督第二次降临与教会的特别关系。另外一组的末后有启示录告诉我们,基督第二次降临与以色列和列国的关系。 稍后我们会再详细的论及这点。但在这里我们所说的,经已足够表示出,新约圣经绝不是一串全无次序根据,或者很少次序根据的文学作品;而是有事先设计编排的,里面有分部和分组的,由一位超自然的神监察着整个设计,和整个象征性的拱门结构。 设计加上进展 为了避免有人以为我们所说的这个拱门只不过是一种死板的设计,所以我们要加以说明。这设计是活的,它有一个渐进阐明真理的进程。这进程我们很容易在新
约圣经里面观察到,因为它与二十七卷书分成组别是有紧密的连带关系的。我们可以适合地称这进程为「教义进程」,请注意,这拱门的设计之外还有进展,拱门的样式之外还有进程。 对于一位热心追求真理的读者来说,新约圣经里面有这个「教义进程」存在,是不难明白的。照理来说,这反而更容易受人注意,因为里面各书卷的先后编排,绝不可能是依照年日的进程的。 请看四福音次序,清楚无误的表明,单是根据日期来编排次序的说法,总是次于根据一个更高的设计样式和目的来编排的说法。因为无论在一些圣经古抄本里也好,在现在的新约圣经目录里也好,四福音都是以马太、马可、路加、约翰这次序出现的;从来没有以任何其他连续叙述性的次序出现。虽然马可是跟着马太的,但马可并不是接续叙述马太所留下没有叙述的;他乃是再回转从施洗约翰传道之时开始记述。路加跟着马可,但路加开始叙述的甚至比马太的还要早,不但告诉我们主耶稣的出生,更告诉我们他双亲结合的事。 以马太为例,他比较注重主耶稣的言与行,他的写法根据有目的的组合法多过根据日期的进程。它在五、六、七章所载的第一组「言论」就是山上的宝训;而在八、九章所载第一组「活动」就是他所行的神迹。其实马太
所记的第一个神迹,并不是主耶稣所行的头一个神迹;而四福音书最后一位作者约翰,一开始就记载了主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那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 书信的情形也是这样。它们的次序也不是根据日期而定的。那九卷「教会书信」差不多都是一齐以现在的次序,传下来给我们。虽然帖撒罗尼迦前后书原是最先写成,但却放在最后;而罗马书原是差不多最后写成的,却放在最前。那九卷「希伯来基督徒书信」也有类似的事实,表明绝非根据日期而编排的。 由此可见,新约经卷的次序编排,证明不是根据日期年份,就更符合根据启示的真理编排的说法。新约圣经自然的分成几个部分,就足以显示出里面有一个「教义的进程」存在。这进程的形式似乎是同定下来永远不变的,为要表明一个永远不变的真理。以下我们将要引证几个例子。请读者注意,这只不过是一些例子,而还有许多事实证明是我们无法一一列出的。 四福音的次序 这个「教义进程」在四福音里面就有了。但我们还未开始论及这一点之前,无论如何,我们先要避开一些攻击性的问题:「这四福音现在的次序岂不就是纯粹偶然形成的吗?怎可能会有半点或全套预先设计的『进程』?这岂不只是幻想出来的吗?」对于这些问题,已故的鲍纳(
T.D.Bernard)一下子就解答了:「圣经里面的书卷目录编排得那么特别,又从来没有用过别的方式来编排,一般都认为里面必定藏有一个渐进的教训。若说那是偶然形成的,似乎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这说法:因为这与承印者和钉装者的通常习惯不大相符……但是,倘若这个一向没有变动的编排次序真的能表明一个系列的思想,和一个隐藏在其中的渐进式的教义的话,那么这些书卷就真是依照了彼此间最高的关系,编排在最适当的位置了。」事实是这样,假使这四福音书交在我们手里,要我们加以研究,然后按最有益处最有层次的关系来编排它们的次序的话,我们极竭尽心思编排,也只能得出与新约圣经里面的相同次序。 因为这次序里有一个内在互相适应的现象,明显是有一位超越人类的在掌管着。马太为何不放在别处而放在最先?约翰为何不放在别处而放在最后?谁都会留意到四福音是分三卷与一卷两组(这是一向被人公认的);头三卷是预备我们好明白第四卷完备解释的。头三卷使我们在可见的事迹方面认识那奇妙的显示,从而训育我们明白约翰所介绍的最高真理,和其中不可见的伟大奥秘。 马太在他特殊的位置来说,他须要负责把旧约希伯来圣经与福音连贯起来,这是为了指出新约要应验
旧约。「这是为要应验先知所说的」,这句话就是他的惯语;目的是要以犹太人的口吻向犹太人叙述基督的故事,按肉体说,基督就是从他们中间出来的。 马可怎样适当地放在第二位,同样路加放在第三位。照这编排,似乎为了不让人误以为马太所写的,是指出福音仅是在犹太人的信仰思想里面发展而成,而不是从其中发展出来的(有些人喜欢这样局限福音的思想),所以,马可和路加跟着所记主的言行录就显明,正如有一本书所指出的:「第一本福音所致力描写的犹太人生活和思想习惯,我们的主都能从其中脱颖而出。」 我们有比传统更多的根据,知道马可是彼得的助手,正如路加是保罗的助手一样。早期的教父称呼马可为彼得的代笔,或甚至称他为彼得原著「福音」书的直接翻译员,因为它本来是彼得用亚兰文写成的。 马可与彼得的关系,和路加与保罗的关系,两者的证据都很明显的在他们那两卷福音书里找到。我们要记得,是彼得自己首先「为外邦人打开福音的门」(徒十;比较十五7);但彼得却保留自己是「受割礼者的使徒」的职分(加二8、9),另一方面保罗消除了这个区别,特作「外邦人的使徒」(罗十一13等)。照样,马可的福音书也消除了马太所用的犹太人习惯口吻,转而改用外
邦人的口吻。因为他没有像马太那样先记明主耶稣是大卫的子孙和亚伯拉罕的后裔。他在书中只用过「这是为要应验」这句话两次(马太用了十二次)。所以读马可福音的人,只见到主把握住现在,很少见到他应验过去。主被形容为一位以大能施行奇事者,无论在可见或不可见的领域,都能施展他的作为。所以,这可以说是一卷满有作为的福音书;它的初衷对象似乎是为罗马人,而不是希伯来人。对于像使徒行传第十章所载那样的罗马基督徒来说,这卷福音书真是最适合不过了。彼得向他们简述福音说:「神怎样以圣灵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稣,这都是你们知道的,他周流四方行善事,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徒十38) 虽然马可离开了马太所写的希伯来排外的特征,又为外邦人刻划出一位极具吸引力,能施行奇事的耶稣;但是,在更广泛的意义来说,路加才是真正介绍耶稣为「人子」的人。可以说,路加福音把门大大打开,显示出人类最广博的怜爱、最阔大的远观,和介绍一位最受外邦人欢迎的救主。这卷福音书的前言一开始就表示这一点。其他的福音书,是因为根据希伯来人的习惯方式而写的,所以开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前言(dedication)。但路加福音不单有一个希腊式的又是古典式的前言
,而且还指明这书是献给(dedicate)一位外邦的基督徒。前言之后还有许多事例证明这一点,我们无法在此一一详述。不过,总而言之,任何一位留心的读者都会发现这书叙述的特征,是其他福音书所没有的。它指出一位完全人带给全人类一份普及的爱,并不分国家种族,也不介意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的旧恨。 平行的进程 由马太福音、马可福音直到路加福音这个外表次序的「进程」,恰巧对照这三卷书作者的种族血统关系。马太,又称为亚勒腓的儿子利未,是一位犹太人,而且是主耶稣的近亲。马可,或称为「马可的约翰」(徒十二12),是半犹太半外邦人,所以,照推想,他的名约翰是出自希伯来,但他的姓马可是出自希腊。路加是纯外邦人,他的名是希腊的,他的文笔也是希腊化的。保罗在他的书信中曾提及他的事,使我们更清楚他是外邦人。不过也有可能他的双亲曾归入犹太教,所以他才与犹太人有更多的接触。 再者,福音书这个外表次序的「进程」,就是从犹太的马太、半犹太半外邦的马可,至外邦的路加这「进程」,与使徒行传中三个扩展阶段的进程形成平行的现象。最先福音只限传给犹太人(徒一—七),然后才传遍撒玛利亚,又传到埃提阿伯的太监,再藉五旬节的圣灵充满方
式传到了外邦(罗马)人哥尼流的士家(徒八—十二)。最后,藉着保罗几次的旅行布道,就完全释放而广泛地传到整个外邦的世界(徒十三—廿八)。 第四卷福音书 倘若上述的三卷对观福音,以三个进程阶段来描写这位历史性的基督,即从犹太人观感的第一阶段,进到最普及外邦人需要的最后阶段;那么,第四卷福音书应该就是这个进程的完成巅峰。有了它,整个进程才能完整,才有保障。因为前三卷书所推论的,现在由第四卷清楚的宣告出来说:那位历史性的耶稣原来就是永生神的儿子,那位作为以色列的弥赛亚的,原来就是耶和华自己。那位全宇宙的救赎主,原来就是全宇宙的创造者。他不单教导人明白真理:他自己就是真理。他能赐人生命,因为他本身就是生命。 约翰写他的福音书的时候,前三位作者早已去世了。神之所以保存他得享长寿,只为特别需要。马太、马可、路加把神在历史上显现的事实资料搜集了,又写成了完整的福音书之后不久,就有一些爱钻牛角尖的人起来争论有关基督的位格问题,演变成为一种空想的通神论。这个时候——离开了历史事实相当远的时候,同时也是那些偏离基督纯正道理的思想开始流行的时候——正是需要一份有权威的证明书来解释那三卷福音书的正确意义。
要做到这一点,最好就是有一位仍然生存的见证人,出来指证说:「那是我们所听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而且这位见证人又必须是使徒,因而只有使徒才有权威发出这样的证明书,又能解释那些事实作为教会永久的真理,年老的约翰具备了这些资格,因为他是使徒又是亲眼看见的见证人。所以,正如我们所说的,有了第四卷福音书,整个进程才能「完整」,才有「保障」。 第四卷福音书还有许多其他有关这「进程」的特点,但我们现在须要暂时放下这个,先注意一下,四福音书中的这些进程,连同其他我们稍后要论及的,都不外是由一些差别不大的特征所组成的。四福音所记的基本上都很相似,只是他们的观点不同而已。可以这样说:「这卷书所记载的若没有别卷书加以确定,就毫无意义。试把这四卷书其中一卷里面你认为独特的思想拿来研究一下,你会发现其他各卷书都曾发挥过,马太以犹太教思想为背境所写的福音,也向外邦人呼召;而路加以普及外邦人的精神来写的书,也以犹太人为福音的起源;约翰表彰了基督的神性,其实不过是表彰了其他福音书所暗示的,和经常所证实的。」这些真是文学上无比的笔法,由分歧和综合两种笔法,加上精密的平衡而表达出来的。 使徒行传 为了一气呵成
的观察这进程的连续性,我们要花点时间先看看使徒村传和其他书信。 我们经已提及使徒行传里面地理上的进程了,那是根据一章八节主自己事先所指定的路线而定的:「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 至于使徒行传里面的真理进程,它与其中的事迹手携手的并进,这一点,再没有别的书可比拟的。这卷书以重新应许犹太人一个「国度」为开始,以「教会」在外邦各地建立起来为结束;由始至终,都受制于那位现在看不见的主。书中事迹的演进只是为了记录相对的福音真理的演进。虽然在福音书里面显现的主,现在隐藏了,但每一处有须要的地方,都出现一个无误的、超自然的力量,引导历史的进程。这个引导的能力也就是印证其中的真理的。 使徒行传一定要紧接跟着四福音,因为我们须要看清楚主的降生、受死、复活、升天,这整个外在的事实,对犹太人来说明第一个意义是什么。同样,使徒行传也必须放在教会书信之前;因为我们读到那里的时候,经已准备好要看看基督那些事实带给教会什么丰满的意义。 是的,正如故事所表明的,那位被钉、复活又升天的耶稣,就是以色列人的弥赛亚;但是更多更明显的,那故
事解释他就是全人类的救主。是的,在较早的篇幅里,我们看到「先传给犹太人」;但在较后的篇幅里,我们更多更明显的看到「也要传给外邦人」。是的,较早的篇幅满载奇妙和外在的神迹奇事,然后逐渐减少;但是更奇妙的,内在救人灵魂的真理,却越来越多又越清楚的记载了。 发展到这时候,弥赛亚的国度曾经两度提供给犹太人,但又两度的被拒绝了。在福音书里,由主耶稣基督亲口向他们提供,但以色列人拒绝他,把他钉在十字架上。现在,在使徒行传里,再由这位被钉死,又复活升天的耶稣,藉着他所差遣、圣灵充满、带有神迹的使徒,向他们提供,可是,他们也再次的拒绝了,首先有祖居的犹太人以杀死司提反来表示他们至终的拒绝;稍后,分散各地的犹太人委派了数以千计的代表,云集在耶路撒冷,企图用私刑来杀死保罗(徒廿二),也表明他们的拒绝。 虽然以色列人曾整体的两度拒绝耶稣和他的国度,但在犹大、撒玛利亚及整个罗马帝国里,仍然有不少犹太人及外邦人的男女,相信了他,并且以他为王。他们是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竟变成了故事的中心人物?因为当以色列人硬心拒绝,顽梗不化的时候,人们渐渐领会到,以色列人的跌倒就是神特意要成立「教会」的计划,那许多分散各地的信
徒就是教会的首批成员! 倘若有人以为:神逐渐取消了他所应许的那有形的弥赛亚「国度」;那么,这个在地上逐渐兴起,又带出神原先隐藏之目的(教会)——神所召出来的一群人——又是什么呢?这一点,就是使徒行传所留下有待教会书信来交代的问题了。 书信 很抱歉,我们论及「真理的进程」,一定要简短的把使徒行传牵涉在内;现在更感到抱歉,因为我们还须要稍微的提及书信。请放心,无沦如何以后我们研究到有关那两组书信的时候,还有机会提及这个「理程」的。不过,我们在这里只是指出几点普通的论据,用来证实进程是有神事先设计吧了。 有三个字能把基督徒生活的意义浓缩起来,就是「信」、「望」、「爱」。正如哥林多前书十三章十三节所说:「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其中最大的是爱。」在欧洲有一间宏伟的教堂,它的宽阔入口是由三层大的石阶造成的,上面刻有三个巨大的拉丁字。第一层是拉丁文credo;第二层是speiro;第三层是amo。第一个是「我信」的意思,第二个是「我望」的意思,第三个是「我爱」的意思。现在请看新约书信三位主要作者:保罗、彼得、约翰;他们就是按这个次序出现的。他们都论及信、望、爱;但各人所注重的不同。首先
是保罗,他显然是注重「信」的使徒。其次是彼得,他是注重「望」的使徒。最后是约翰,他是注重「爱」的使徒。倘若你更改他们的位置,你就破坏了那个属灵的真次序。他们的次序是神所安排的,为要显示出那个灵命进程的真次序。 再说那九卷教会书信:头四卷注重十字架;次三卷注重教会;未两卷注重主的再来。这岂不足一个很合真理的进程吗? 跟着请看那九卷希伯来基督徒书信,并它们所特别注重的:头两卷强调「信心」与「行为」;次两卷注重「盼望」和「长进」;又次四卷(约翰壹书至犹大书)注重「爱」与「争辩」;最后,启示录论及「得胜」和「承受」。这不是一个显著的进程系统吗?仔细的看一回,你会发现进程中每一步都有灵性上的平衡的。 从新约的开始到新约的结尾,都隐藏着一个进程。直至那位戴有荆棘冠冕被钉十字架的基督,进而成为戴荣耀冠冕作耶路撒冷的王为止。 当然,这个「进程」暗示了整部新约的一体性。若单是次序编排,那些书卷就是独立的,但一个进程就表示它们原是一体的——是有一位控制它们的,事先计划一个进程在里面。这个计划神既然这样定了,也必要这样成全。再者,这还暗示了那位事先有计划的神,由第一卷书到最后一卷书都不断向我们说话;
因为除非真是基督自己在使徒行传和书信里面说话,正如他在四福音里面说话一样,否则,无论人有多大的领悟力,也不可能想出整部新约里面有这样神启示的进程。 对于传道人和解经家来说,他们必须承认新约里面有启示性的进程,这是何等重要的事实!有一句话说得好!一个健全的基督教义,必定建基在「综合解释和分别发挥」一个进程里面所有的经文上,而不会建基在单独的一段经文上。 这也是何等奇妙的事实!在整部新约圣经里,人竟然与神牵连起来!这部神所默示的基督教真理的「根源」,里面所记载的究竟是什么呢?是神启示的真理呢,还是人对这真理所领会的写作呢?使徒行传和书信里面的真理启示,不是单以神讲话的形式写成的,也是以人领悟神的话的方式写成的。两者结连在一起,前者不断的藉着后者表达出来,好像神的作为穿上了人间故事的外衣,也像神的话语装扮成人类寻常的书本一般。 赞美慈爱的真神, 他的话语从天降。 奇妙默示赐给人, 写成圣书免沦亡; 古圣执笔受灵感, 字字反照神恩光。 圣书相传古至今, 价值不斐永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