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产生的原因
在与同性恋挣扎的过程中,一个常常困扰我的问题,便是为什么在冥冥众生中,偏偏我是名同性恋者?我读了很多书籍,它们都无法给我满意的答案。我被这问题困扰了许久,感觉就好象是一名对病情束手无策的医生般,不知道病情的根源,又怎能医治它呢?表面上我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就如控制病情的恶化般,但能「对症下药」总是再好不过了。后来我去找赛.罗杰斯的最大原因,便是想知道自己的同性恋倾向产上的缘由。
先在此声明,同性恋的产生是个复杂的课题。撇开同性恋的生理因素不谈,我相信没有一套理论是完全适用于所有的同性恋者,因每个同性恋者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性格等都有不同之处。但在辅导同性恋者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到他们都有两个非常显著的共同点,那就是与同性父母的关系的疏离及幼时受到性侵犯。
〖1.与同性父母的关系疏远〗
伊莉沙白.莫白莉博士(Dr.ElizabethMoberly)未发表她的专论之前,很多心理学家及精神病医生都相信同性恋的产生在于同性恋者与异性父母的关系过于亲密,导致他们与异性父母而非同性父母认同。另同性恋者也因此与母亲的心理相一致,寻求受男性的庇护。这些心理学家及精神病医生的统计也显示男同性恋者的母亲大都是属于过份溺爱他们、独立性强、强悍的一类。他们的父亲则多数都是属于内向,不苟言笑,与自己的孩子的关系不怎么亲密,甚至疏远的一类。
伊莉沙白.莫白莉博士则认为与异性父母过于认同是同性恋的结果而非产生的原因。她认为同性恋的产生在于同性恋者与同性父母的关系破裂,而同性恋者则希望通过同性恋性关系或恋情来弥补这个缺憾。
什么原因导致男孩与父亲的关系疏远呢?答案是多方面的。最常见的因素,便是父亲忙于赚钱,没有时间与孩子相处,久而久之,双方的关系也会越来越疏远。又或许是某种原因造成父亲一开始就不大喜欢自己的孩子,如孩子的倔强性格,或把生意的失败归咎于孩子等。许多时候也是由于孩子本身的缘故。有些孩子过于敏感,有时不是父亲不爱他,而只是他自己本身觉得父亲不爱他,因此便主动与父亲疏远。赛.罗杰斯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孩子性格的关系,与父亲本身无关。很多人问我,为什么生长在同样的家庭,其中一名会成为同性恋者,另一个却完全正常呢?其中的一个答案,我想或许与孩童的性格有关,比如一名孩子或许比较懂事,了解到父亲没有时间陪自己,而是因为工作忙,并不表示父亲不受自己。另一名孩子则可能过于敏感,无法接受父亲对自己的疏远。另一个可能的原因便是两个男孩受到的待遇不同而造成心理的偏差。以我本身而言,我与父亲的关系比起哥哥与父亲的关系,可说是有天渊之别。我的哥哥与父亲的性格比较相似,因此他们比较合得来。我则常常觉得与父亲格格不入,无法与他相近,就好象在圣经里雅各比较亲近母亲利百加,以扫比较亲近父亲以撒般。
我们相信一名男孩从出世开始,若要顺利正常地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在他的家庭里他除了需要母爱及看到父母之间的关系融洽外,还需与父亲有亲密的关系。因为身为男孩,父亲才是他真正的模范。只有父亲才能够让他真正的感到什么是以自己的性别为骄傲,他需要与父亲认同,并获得父亲的爱、关怀及认可。没有了这些,他便会感到自己犹如一片浮萍般,没有安全感及认定的方向。
很多同性恋者便是因某种原因而无法与同性父母认同:反之,他们过份的与异性父母认同,有些甚至出现男性化或女性化的举止,我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到了入学年龄,除了那些比较孤僻性格的孩童外,一般的孩童都比较容易与同性的孩童结交成好友,与异性的关系则相对的比较疏远,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我们很少听到小学生在那小学时就对异性产生浓厚兴趣,这样要等到大概他们上中学时才会发生。
上了中学,由于身体开始发育约缘故,也有了性的冲动,很多孩子会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很多同性恋者却因在小学时就与同性朋友的关系疏远,或是性格、举止女性化、男性化的关系等(很多来到抉择机构接受辅导的同性恋者都有此背景),而使他们继续停留在希望与同性相近的阶段。也因此他们对异性完全没有兴趣。他们反而对同性发生兴趣;也因身体开始发育的绿故,这种兴趣便可能被「性化」,使他们对同性产生性的幻想。很多同性恋者告诉我,他们与同性的性行为都是大概在中学时候开始,我本身也是如此。如果不制止的话,这种现象便会持续到青年、成年、中年甚至老年期。
我本身及其它众多我祈接触到的同性恋者的经历也印证了与同性父母关系的破裂是同性恋产生的最大主因这一点。超过90%前来抉择机构寻求辅导的同性恋者与同性父母的关系都有一段很大的距离。国际出埃及组织及我所事奉的抉择机构也以此作为帮助同性恋者战胜同性恋的出发点──那就是通过正常而非罗曼蒂克或性关系来弥补与同性父母关系的不足。
我们相信,同性恋者追求同**及亲密的关系非但没有错而且是需要的。同性恋者因某些原因而导致自己与同性父母的疏远,使他们无法获得同性父母的爱、鼓励、了解及认同,要弥补这一缺陷,他们除了要尽可能与同性父母重新建立关系外,还需与其它同性别的人建立健康且亲密的关系。遗憾的是同性恋者不是完全疏远同性,就是盼望或已经与同性们有罗曼蒂克或性的关系。他们要学的一门最重要的功课,就是与同性建立亲密但健康的关系,学习如何控制自己,避免把这种关系罗曼蒂克化或性化。
同样的,教会中的非同性恋男士能给予同性恋者的最大帮助,便是与他们建立亲密的友谊。遗憾的是,教会往往知道某人是同性恋者后,便对他们退避三舍。很多时候,是因偏见的缘故。他们或许认为同性恋是个非常罪恶的东西,深怕与这些人交往便会被**,有些父母甚至不允许他们的孩子与这些人有任何方面的接触。这就好比同性恋者是麻疯病人般,必须受到隔离。耶稣基督若今天在我们的教会当中,k不知要为我们对同性恋者的态度感到多心痛,因这与k在世时对那些患难的人的态度有多大的距离。我恳求教会人士在认识这些人后,要像我们的主耶稣一样,对他们伸出友谊之手而不是排斥他们。
〖2.性侵犯〗
抉择机构的调查显示,来到抉择机构接受辅导的人员当中,有大约87%的男性及67%的女性在十二岁之前就已受到了性侵犯。我们相信这与同性恋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为什么性侵犯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有如此重大的影响呢?
对女性来说,那些侵犯她们的男人,可能是她们的邻居、父亲、哥哥、舅舅、叔叔或家人的朋友等。这些人应是她们的保护者,一旦她们受到了这本应保护她们的人的侵犯,她们便会对这些人及世上所有的男人失去一切的信任。很自然地,她们也会憎恨及厌恶这些人。为了保护自己,她们便会把这些人完全拒于她们的内心世界之外,不再对他们有任何的信任。但我们都知道,要求受到保护是女性的一种很自然的心理。没有了男性的保护,她们便会转向同性,如果她们所认识的同性之中也有同样的倾向,那么很容易的两个人便会跌入同性恋的圈套。
有些女性可能自己本身没有受到任何的性侵犯,但她们可能在生命中经历一些痛苦的事情,促使她们总结男人都是不可靠的东西──譬如在家里母亲常被酗酒的父亲毒打,或者她们本身一而再的被男人弃,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同性恋心理的产生。
那男性呢?
很遗憾的是,受到性侵犯的男性,侵犯他们的人,一般上也都是男性。这些人同样的可能是他们的亲戚、邻居、父母的朋友。甚至老师等。当他们受到性侵犯时,他们可能起初不了解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他们受到的性侵犯可能是一次性,也可能是连续性的。性侵犯的最大伤害,在于它使一个人对自己的性别与身份感到混乱。一名曾受到性侵犯的男孩,长大后当他回想起这些事时,他可能会问自己:「为什么我会受到另一个男人的性侵犯?是不是因为我本来就是天生的同性恋者?」他也可能记得在受到性侵犯时,整个过程带给了他些许的快感。如果内心存有内疚,那只不过是事后的事。也因此他们总结自己必定是同性恋者,不然怎么会受到男人性侵犯,且从整个事件中获得快感呢?
另一点,很多受到性侵犯的男同性恋者,他们都来自破碎的家庭,与父亲的关系尤其疏远。如果有另一男人与他们做出亲密的行为,虽然有时他们知道这些都是错的,但因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内心所渴慕的关怀及爱,虽然性行为不等于这些,但能得到另一男人的青睐就已经是足够了。这会导致他们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那就是要得到爱,就要从性方面获得。也有些人纯粹是因为从整个事件中获得了性的满足及快感而沉溺于同性恋性行为,最后变得不能自拔。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如果你所做的一件事带给你莫大的满足,虽然有时那不是一件好事,但若不控制自己你便可能会继续做下去,因满足感是一般很强的原动力。我非常同意这个论点,同性恋性行为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