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的风情习俗
每年12月25日是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的“圣诞节”,是国际性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基督教。
“圣诞节”一词源自古英语“基督的弥撒”,最早于十一世纪,在公元354年的“菲洛卡连日历”中第一次注明12月25日为耶稣生日。到五世纪,罗马宗教界和西方普遍接受这个日期为圣诞节,是与“冬至节”有关,冬至一般在12月23日前后,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第二天起白昼延长,所以,这日有“新生”之寓意。宗教界则认为“主耶稣”降生之日,即是人类“新生”之时。由于《圣经》讲述几个东方博士看到伯利恒上空的异星才发现耶稣降生。据考证,那异星是公元前七年9月15日,土星与木星在双鱼座相重合的现象,作为科学研究加以论证是有必要的。但一千多年来已把12月25日作为“圣诞节”来庆贺,所以,许多方面的人就认为没有必要来更改这个传统习惯。
欧美国家人民欢度“圣诞节”的方式丰富多彩,气氛热烈。最普遍的是互赠精巧、华美的“圣诞贺卡”,邮寄最早从1843年在伦敦兴起,现在美国最流行,一年要从邮局寄汇20亿张之多。
为增添节日气氛,按西方习俗,家里还要摆设“圣诞树”。圣诞树一般用常青树。这种树在古埃及、希伯来和我国象征永生。最早在法国出现,树上挂有代表圣饼的小甜饼,象征赎罪,点上蜡烛,象征基督,另外还有圣诞塔(一种塔形木架),上面放着小雕像,常青树,蜡烛和一颗星,到十六世纪,树和塔合而为一成为了现在的塔形圣诞树。十九至二十世纪,传到我国。
在欢度圣诞佳节时,出现的身穿红袍的白眉白须的“圣诞老人”则是在十八世纪通过文学和绘画形成的,原指四世纪时小亚西亚卢西区和米拉城的主教尼古拉。因他和蔼可亲,热心救济穷人,到六世纪,东方把他尊为圣人。民间传说,他曾救活了三位被一家旅店老板杀害,淹在水缸里的少年。又相传,他曾秘密地赠送嫁妆给一位破产贵族的三个女儿,使她们免遭了恶运。这些优美的传说都联系到了少年儿童和礼物。所以,圣诞老人就变成了倍受尊重,专门在圣诞之夜给孩子们送礼品的慈祥老人形象。
另外在节日期间,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发行纪念邮票志庆,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图案大都是圣婴、慈母、圣诞老人、圣诞树,欢庆活动和教堂装饰的名画、古画等。据统计,近五十年来,共有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一万多种“圣诞邮票”,其中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发行的给集邮者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基督教是个崇拜,欢乐、歌颂的宗教。“圣诞颂歌”最早产生于十三世纪。众多的光彩夺目的诗词、音乐在世界文学音乐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尤其是“圣诞音乐”更是感人肺腑。欧文 柏林创作的《白色的圣诞》作为音乐影片《假日的小客栈》的歌曲问世后,立刻风行世界,成为最受欢迎的圣诞歌曲之一。四十多年来,以各种语言灌制的唱片,行销五千八百万张,而以这支歌灌制的各类唱片销售总数已近一亿五千张。亨得尔的清唱剧《弥赛亚》也是世界经典名着之一,特别是其中的《哈利路亚》大合唱更为杰出,集雄伟壮丽之大成,也是作曲家精诚之所。《弥赛亚》于1743年在伦敦上演时,英王乔治二世也大驾光临,当听至《哈利路亚》一段时,不禁肃然起立,听众纷纷效尤。亨得尔自己也是在泪流满面的灵感中写完这段乐章的。他说:我看见了天堂,也见到了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