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何掩面,
拿我当仇敌呢?
你要惊动被风吹的叶子吗?
要追赶枯干的碎秸吗?
——《约伯记》13:24-25
为了要确实了解约伯痛苦的心境,我把约伯说的话统统挑拣了出来,结果出乎我意料之外,约伯很少对他所遭遇的窘境埋怨,更多的是对上帝的“缺席”发出质疑。最让约伯伤心的是,当他在绝望紧急中向上帝呼喊,上帝却一点反应也没有。
有许多人都有同样的心声。也许路易斯在他妻子患癌症致死,伤心欲绝时所写的这段话最为贴切:
上帝到底在哪里?这是让人最受不了的状态。当你快乐的时候,快乐到你不觉得需要他时,他展开双手来迎接你。而当你情急需要,所有的帮助都无济于事地去找他时,你找到了什么?不过是大门深锁,一片寂然无声。如此情景倒不如干脆回头走了算了,因为你越等,那种寂静感就越强烈越可怕。
约伯一定要申诉,要面对面与上帝对质。他几位朋友对他的同情,他避之犹恐不及。他要的是与全能主真实的晤面。尽管家破人亡,他还是不相信上帝会是个这么残酷不讲道理的上帝。如果他们能见个面,约伯就可以听见上帝这方面的辩护。但是,哪里也找不到上帝。听到的只是那些朋友叽叽喳喳的声音,加上可怕的、空洞的、当面甩门的声音。
信心的事实
“亲爱的主,我真渴慕见你,真渴慕与你同在。”
——诗歌
“我知道上帝活着,我今天早上还跟他谈过话。”
——汽车贴纸
“上帝爱你,并且对你的生命有一套美好的计划。”
——布道小册
“他与我同行,又与我共话,对我说我单属于他。”
——诗歌
人类渴望上帝同在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不敢断言上帝一定会很亲密的同在,除非我们把他不在的时候也算在内,路易斯遭逢过,约伯遭逢过,理查德也遭逢了。在人生的过程中,每一个人必须面对上帝隐藏的现实。
一种无所适从的阴影要降临时是不会预先发警报的,有时是在你最渴望上帝的同在时就来到了。南非牧师阿兰·波艾萨克(Allan Boesak)因为反政府言论,被关入牢狱中。在那严厉拘禁的三个星期中,他几乎都是跪着不断地祷告,求上帝释放他出来。后来他对会众讲述这段经验时说:“我不瞒你们说,那是我一生中最困苦的时刻。我跪在那里,话说尽了,泪也哭干了。”这也正是南非黑人的写照:他们祷告,他们哀求哭泣,他们等候,但是没有从上帝来的答案。
有些人会辩解说,上帝并没有隐藏。像有一些汽车贴纸写道:“如果你感觉离上帝很远,那么究竟是谁移动了?”不过这种说法只会引起错误的罪恶感。因为在约伯记里明明记载的确是上帝自己移动远离了约伯,约伯并没做什么错事,但上帝却选择把自己藏起来。(如果你不认为,这是信徒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事,你只管从历史中找,神秘派基督徒的作品中,有哪一位在他与上帝的亲密交往中,不曾体验到这种痛苦的“灵里的黑夜”?)
对所有受苦的人及他的陪伴者,约伯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功课,那就是埋怨与怀疑是“正当”的反应,不是信心软弱的表征——“正当”到一个地步,圣经把它明明记载了下来。在圣经中,我们可能不会找到上帝的敌对者,如马克·吐温写的《地球来鸿》(Letters From the Earlh)或罗素写的《我为什么不是基督徒》(Why l am not a Christian)等这类的言论;但在约伯记,诗篇或先知书中,其实它们都曾露过面。圣经仿佛在预期我们会遭遇失望,因此上帝事先准许我们拿这武器来攻击他,因为他了解要持守信心所要付出的代价。
特别是由于耶稣的缘故,他更能了解这种事。在客西马尼园与各各他山上,神自己必须面对神的隐藏。马丁·路德形容说,这宇宙间,在两根交错的木头上所呈现的是“神与神在挣扎奋战”。在那漆黑的夜晚,神自己亲身体验被神弃绝的感受。
约伯的朋友坚持说上帝并没有隐藏。他们要约伯记取过去上帝显现的异梦、异象、福分,以及自然界的奇妙伟大,来证明上帝的同在。他们斥责说:“在光明中所学到的不要在黑暗中就忘记。”要论光明,我们这些活在约伯之后的人,看得见更多亮光——先知预言的成就,耶稣在世上的生活。然而这些亮光却对我们的痛苦和孤独感起不了作用。不管过去的时光多么美好,有时甚至连全本圣经的经文都帮不了忙。
三种反应
我知道自己对上帝的隐藏会有种本能性的反应:就是以不理上帝来报复。就像个小孩以为用小胖手蒙住眼睛就可以叫大人看不到他一样,我也试着把上帝关在生命之外。如果他不向我显现,那我何必要承认他?
在约伯记里还出现另外其他两种反应:第一种就是他的朋友们所显示出来的反应。因为约伯针对他们的“基础神学”作攻击,所以恼羞成怒,告诉约伯:要压抑失望的情绪,因为我们所认识的上帝是很公正的,说些反抗上帝的话,只有让自己更丢脸。
第二种反应就是约伯的反应:一团乱麻,胡猜瞎扯。“你为何使我出母胎呢?不如我当时气绝,无人得见我。”就像只鸟拼命地撞玻璃窗以示抗争一样无济于事。连他自己也承认他那些朋友的逻辑比较合理,而他的是前后矛盾且互相抵触,最后落入绝望中几近瓦解。这位本来以“完全正直敬畏上帝”着称的约伯,却对上帝讽刺说:“求你停手宽容我,叫我在往而不返之先,就是往黑暗和死荫之地以先,可以稍得畅快。”
那么,圣经到底赞同那种反应?事实显明两种反应都需要纠正,不过当上帝在旋风中说完话后,却叫约伯这些虔诚的朋友要到约伯那里去悔过,求约伯为他们代祷。
全本约伯记很大胆的一个信息就在:你可以对上帝说任何事。把你的忧伤、愤怒、疑惑、被出卖的失望感统统丢给上帝——他受得了。圣经上的属灵伟人常常都在跟上帝抗争。他们宁可像雅各一样跛着脚离开,也不愿意把上帝关在门外。圣经早已具备现代心理学的中心信念:既然不能否认那些感受,让它们消失踪影,不如好好地发泄出来。上帝除了一样反应之外,其他的都可以接受。那就是:他受不了人本能性地萎缩起来,不理会他,仿佛他不存在似的;而这个反应从来没有在约伯身上出现过。
大图景
尽情发泄情绪并不是约伯记中唯一的功课。在看不见的“幕后”世界里所发生的一切,显示出我们在面对上帝隐藏的现象时,常会被误导。我们认为上帝之所以隐藏起来,是出于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好像跟仇敌没什么两样。
约伯就有这种想法,他说:“主发怒撕裂我,逼迫我。”其实在观众席的我们都知道他错了。约伯记的引言明说不是上帝撕裂他、逼迫他,是撒旦,只是上帝许可他这样挑衅而已。上帝当然不是约伯的敌人。约伯不但没有被上帝弃绝,而且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上帝细心的观察当中。当他要求为自己开庭辩白时,殊不知他的出庭,在另一场真正的宇宙法庭中,他不是那个指控上帝为被告的原告,而是成为信心法庭的主要证人。当然我们不能以此类推,认定我们的试炼和约伯一样,是上帝为了解决宇宙间很具决定性的问题所特别安排的。不过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在痛苦中的眼光也是一样的狭窄,并且曲解现实,因为在遭受个人性的感官刺激时,我们只会想到自己,而不会去想别的。
从约伯记中,我们还学到,很多事情是在我们想象之外进行着。约伯觉得上帝缺席、隐匿,而布幕之后所见的正好相反,上帝是史无前例的参与者。在自然世界里,人类就只能吸收30%的光谱(蜜蜂和鸽子就看得见我们看不见的紫外线)。在超自然的世界中,我们能看见的就更加有限,我们只能偶尔得见那不可见的领域之一隅。
我们可以从圣经上另外一个着名人物但以理的遭遇中,以另外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个相同的道理。比起约伯,先知但以理对上帝隐藏了的经历算是很轻微的,但却也十分真实。但以理曾经花了二十一天的时间专心祷告,美味酒肉都没入口,甚至没有用油抹身,但上帝却没有回应。
直到有一天,他看见一个眼目如火把、面貌如闪电的超自然体出现在河边,同他在一起的人虽没看见异象,却都战兢地逃跑。但以理见了这异象形容自己说:“我便浑身无力,面貌失色,毫无气力。”当他开始跟这“人”讲话时,几乎气都要断了。
接着这个来访者告诉但以理,他之所以来迟的原因。他从但以理开始祈祷的第一天就已经应允了他的祈求,只是遇上波斯国的魔君拦阻21天之久,幸好最后有天使长米迦勒来相助,才得以挣脱敌人。
我不想试图解释这段宇宙之战,只是想指出它与约伯故事的一个相同点。那就是但以理和约伯一样,在善与恶的宇宙两势力的争战当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虽然大部分争战的情形是他们所看不到的。对但以理而言,祷告好像没什么用,上帝好象漠不关心,真实“幕后”的情形恰恰相反。只因但以理有限的眼见,歪曲了事实的真相。
事实的真相就像一幅以宇宙为帷幕的大图景,有很多部分是我们永远看不见的。如果我们能在困境来临时紧紧依靠上帝,恒切地祷告,会有我们梦想不到的效果。能如此,就需要信心,相信不管感觉上上帝离我们有多远,我们永远不会被上帝所丢弃。
结果,当约伯在旋风中听见那“声音”时,他的信心终于实现了。上帝把大自然的景象揭露,包括太阳系、星座、狂风、百兽,都是约伯无法置喙的。
倘若你对肉眼能见肉身居处的世界,都无法了解透彻,怎敢妄想了解那看不见的世界呢!约伯终于领会到那幅巨大的图景,遂在尘灰中懊悔。
上帝好象一个人,在隐匿时,清一清喉咙,遂泄露了他的行迹。
——艾克哈特(Meister Eckhar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