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二十二章 基督的降卑

基督徒理所当然的侍奉 by 布雷克

我们已?shy;探讨了主耶稣基督的职分,现在我们来考察主耶稣执行这些职分时所处的状况。我们将特别考察基督如何藉着献祭,在降卑的状况中执行大祭司的职分,从而为其选民的得救建立的功德;以及他在升高的状况中执行大祭司的职分,通过代祷的方式,把他的功德应用在选民的身上。

共有两种状况:一是降卑,一是升高。在旧约圣?shy;中这两者是联系在一起的。“他要喝路旁的河水,因此必抬起头来”(诗110:7);“耶和华却定意(或作喜悦)将他压伤,使他受痛苦。耶和华以他为赎罪祭。(或作他献本身为赎罪祭)他必看见后裔,并且延长年日,耶和华所喜悦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赛53:10)。在新约圣?shy;中也是如此。“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他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路24:26);“凡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shy;?shy;所以上帝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腓2:7?shy;9)。

1.基督的道成肉身:并不是他降卑的一步(TheIncarnationofChrist:NotaStepofHisHumiliation)

降卑之举是与主耶稣的位格有关,与他的属性没有关系。作为上帝的位格之一,他整个的受苦都有神圣的果效和价值。但是,就其神性而言,在基督受苦的时候,神人基督的位格并没有降卑。因为他的神性是不变的,也是不会败坏的,所以,不可能降卑。但是,在他取了人性之后,他隐藏了他神性的荣耀,所以,人并不晓得他的本像,也就是说并不知道他就是上帝;所以他们才有胆量杀死他。因此,基督取了人性,这本身并不是降卑,而是使他的位格能够成为选民的中保。

神人基督诞生在贫穷之中,既没有名望,也无佳美可言,只是取了奴仆的形式,也就是说,在所有的人中,是最卑微的。由于人类的罪行,他也是被视为罪人,列在罪人之列。这确实是神人基督降卑的一步。诞生,基督取了人性本身,是在降卑的处境之外,并且也不是他降暗谋局仕

(1)基督在道成肉身之前,并不是神人;因此,他是不会如此降卑的。准确地说,根据他的神性,这种降卑是不会发生的。

(2)另外,神性与人性的联合在其荣耀的状态中仍然继续存在,直到永永远远。因此,如果不加上这些卑微的处境,道成肉身本身并不降卑,而是使基督的位格能够成为选民的中保。

在《哥林多后书》8章9节,我们读到,“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这并不是指道成肉身,而是指贫穷那种卑微的状况:“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加4:4)。此处并没有提及降卑,虽然生在律法之下是卑微的。这并不是指由女人所生就是耻辱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腓2:7)。此处所界定的就是他的降卑,但是所指的并不是基督取了人性,而是在于他卑微的处境:取了奴仆的形像,顺服父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2.降卑:基督的受苦和顺服律法(TheStateofHumiliation:HisSufferingandSubmissiontotheLaw)

基督的降卑有两点:一是他为了代赎而受苦,把自身置于律法之下,目的就在于为他的选民赢得救赎。他的受苦可以进一步分为他灵魂的受苦和肉身的受苦,当然,他在肉身受苦的时候也有灵魂的受苦。根据他的神性,他既不可能受苦,在实际上也没有受苦。

基督不仅在肉身受苦,更是在他的灵魂中受苦。他是清醒地如此而行的,因此,不是仅仅晓得、同情肉身的苦难。假如有人认为灵魂的受苦不过是同情肉身的受苦,就是极其无知的。灵魂中认识到上帝的震?shy;,这就是灵魂所受的苦,即使在身体还没有受苦的时候,灵魂已?shy;在遭受痛苦了。

基督必须在灵魂上受苦,而且事实上确实受了苦,从以下的理由明显可见:

首先,这是预表上的。过去的献祭所预表的就是即将到来的基督的受苦。在献祭中,祭牲的血要献上。为什么要献血呢?动物的灵魂就在于血中,所预表的就是唯独藉着中保在灵魂上的受苦,才能为人的灵魂作出代赎。“因为血是生命”(申12:23);“因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我把这血赐给你们,可以在坛上为你们的生命赎罪,因血里有生命,所以能赎罪”(利17:11)。

第二,这得到了预言的证实。“耶和华以他为赎罪祭?shy;?shy;他必看见自己劳苦的功效?shy;?shy;因为他将命倾倒,以致于死”(赛53:10?shy;12)。

第三,这也得到了上帝的公义的证实。人的灵魂犯了罪,所以必须受到惩罚。这样的罪要求与之相称的惩罚(参考:罗1:27)。“犯罪的,他必死亡”(结18:4)。上帝对此所发出的威胁就是咒诅?shy;与上帝分离和上帝的震?shy;,这也是罪所当得的。“?shy;?shy;就以忿?shy;恼恨报应他们。将患难,困苦,加给一切作恶的人”(罗2:8?shy;9)。灵魂就是承受这种痛苦的主体。为了消除这种咒诅,中保就必须在他自己的灵魂中受惩罚,忍受灵魂的苦楚。

第四,在圣?shy;中也有很多?shy;文,清楚地证实此事。在《马太福音》26章37至38节,我们读到,“于是带着彼得,和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同去,就忧愁起来,极其难过(也就是为痛苦所环绕、穿透)。便对他们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就惊恐起来,极其难过”(可14:33);“耶稣极其伤痛?shy;?shy;”(路22:44);“我现在心里忧愁”(约12:27);他“就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来5:7)。在英文以及中文的?shy;译中,表达基督的痛苦的词汇都到了顶点,在?shy;来的希腊文中也是极其强调,目的就在于努力表明这种痛苦是最高程度的痛苦。

第五,为了对基督在灵魂中所?shy;历的痛苦有更深刻的认识,请你仔细考察圣?shy;中是如何表达这些痛苦及其忧伤的结果的。

(1)“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虽然他的人性得到了超人的非凡的支持,使他能够忍受无限的痛苦,但是人性无法忍受更大的痛苦了,否则就是崩溃,就会死去。肉体已?shy;不能忍受更大的痛苦了,不仅如此,灵魂也已无法忍受更大的痛苦,或者说,假如痛苦再大一些,就会崩溃、毁灭了。

(2)“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路22:44)。这既不是基督完美的身体中本来就有的不适或软弱,也不是因为体力劳动超出人的能力而导致这样。而是灵魂的痛苦如何如此巨大,**心脏,使得血液从毛空中流出来。这不仅仅是带血的汗水,而是有大血点从他身上落到地上。

(3)请注意基督的祷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shy;离开我”(太26:39)。不要认为基督想放弃中保的职分,不愿意为他的选民舍命。事实绝非如此!他与父订立救赎之约,他对此绝对没有后悔;其情愿牺牲千百次。而且,他的意志也不是与他父的意志相悖。这种猜想都是不真实的,因为基督把自己的意志完完全全地降服于他父的意志。我们这些藐小的人并不喜欢遭难,因为遭难确是痛苦的。当我们想到苦难的时候,我们就不愿意?shy;历苦难。但是,假如受苦是上帝的旨意,我们就愿意承受,虽然我们的眼中有泪。主耶稣完全的人性更是如此。他事前并不知道这?shy;到底有多苦。现在他感受到了,对于如此的苦难,他肉身的性情并不喜欢,排斥这样的苦难。他就把这种圣洁的性情呈现在父的面前,祈求免除这样的苦难,假若有可能的话。他当然晓得他是要受苦的。他既没有拒绝,也没有予以回避,因为他甘心乐意地把自身交托在这样困难之中。但是,根据他属人的性情,他并不晓得他受苦的程度。所以,他就祈求,倘若可能的话,就用轻微一些的痛苦来为他的选民赎罪,也就是说,可以减轻他所受的痛苦的程度,或者结束这种苦难,使他不需要在如此黑暗和离弃之中受死,承受上帝如此之大的忿?shy;,因为在有可能出现的痛苦中,基督所要承受的确是最高程度的痛苦。他请求父,倘若有可能,就把他从这种巨大的痛苦中释放出来;倘若不可能,他就满足于上帝的旨意成就。

(4)基督所?shy;受的苦难的艰巨性,从天使的出现和他所提供的安慰也可以明显见到(路22:43)。当然,他的神性也是以隐秘的形式支持他。父收回了所有的亮光和恩宠,把他的忿?shy;倾注到基督的身上;因此,基督发现他自己孤身一人,处于极大的痛苦之中。天使的到来并不是帮助他承受苦难,因为天使并没有与他一同受苦。天使是来鼓励他的,有可能向他讲说旧约中的影子、各个先知,以及他要得的荣耀,和即将出现的许多灵魂的得赎,这些人都是他所爱的,另外还有他父在其中所得的荣耀,从而坚固他,激励他。他所?shy;受的痛苦是这样登峰造极,甚至需要天使来安慰他!

(5)从他在十字架上所说的话也可以明显地见到他的灵魂受苦的程度。“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太27:46)。他并没有被他的神性离弃,因为神性与人性二者在一个位格中的合一是不会解体的。他也不是被他父的爱弃绝,因为父对他的爱是不变的。他更不是被圣灵离弃,圣灵对他的膏抹是没有限量的;他也没有抱怨说被离弃在人的手中。他所诉说的是,父收回了所有的亮光、慈爱、帮助和安慰,而那时他的痛苦达到了极致,是最最需要这些的。当基督发问“为什么”的时候,他并不是要知道?shy;因,而是表达了他的痛苦的情绪。他所表达的并不是绝望的情绪,因为他仍然说“我的上帝”、“父”。的表明的不过是极其没有安慰、没有帮助的忧伤之境。

问题:是什么导致基督这样极其忧伤呢?

回答:我们刚刚探讨的他在客西马尼的痛苦,起因并不在于犹太人的罪、他们的背弃、他对恶人灭亡的怜悯、犹大的背叛以及他在受嗍比怂

他灵魂受苦的真正?shy;因首先是由于他充分感受到了罪是什么,以及作为一个罪人的含义。他自己既没有犯罪,也不晓得罪,他是圣洁的,没有受到任何罪的**,与罪人完全不同。但是他把选民所有的罪都担负在自己的身上,仿佛是他自己犯的,站在他们的地位上,从而消除了他们的罪。现在他感受到了破坏与上帝的关系,违背上帝的圣约,离弃上帝,悖逆上帝,抵挡上帝,违背上帝的律法和旨意,晓得自己是罪的参与者的味道了。晓得罪的本像,感受罪的苦楚,是令人无法承担的,即使对罪没有任何惩罚也是这样。所以,大卫说:“我向你犯罪,惟独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这恶”(诗51:4)。主耶稣替我们成为罪(林后5:21),亲身?shy;历了罪的苦楚。对于向他这样完全地爱上帝的人来说,这是无法承受的。

第二,基督完全感受到了由于罪而与上帝分离所带来的影响。上帝在义?shy;中完全与罪人分离,收回他一切的慈爱、恩宠、光照,离弃他,拒绝他,逐出他,任凭他自己生活,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安慰,这样的惊恐、不安、黑暗和痛苦是人所无法想象的,也是无法描述的。因为人都是有灵魂的,人的灵魂不会满足于自身,只能由某种外在的东西才能使他得满足。但是,在因为犯罪而被上帝离弃的时候,既没有任何东西使他满意了,更找寻不到任何使他的灵魂满意的东西。唯独上帝能够给有理性的受造物带来满足,失去上帝,内心空空,为与上帝完全的分离而哭泣,是人所无法承受的。恶人最终所得的永远的惩罚就是如此,“他们要受刑罚,就是永远沉沦,离开主的面和他权能的荣光”(帖后1:9)。选民本来也当受这一切的苦楚,但是基督代替他们承担了。这种灵魂的忧伤是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

第三,基督所?shy;历的是完全的咒诅,咒诅的内容在他身上完全施行出来(加3:10,13),上帝的震?shy;公义地显明出来,这是主对罪人的忿?shy;(鸿1:2),落在永生上帝的手中真是可怕的(来10:31),他?shy;历到上帝的可畏(耶17:17)。任何对此没有?shy;历的人都是无法理解的,所以,对于那些在?shy;则上对此有所?shy;历或有类似?shy;历的人,才能在很小的程度上有所理解,但是,任何人对此都无法完全理解,也无法完全表达出来。让我们还是接受从圣?shy;中推导出来的说法,以此为极致吧,相比于主耶稣在这个方面的?shy;历而言,我们的认识几乎是零。基督是父的爱子,所以上帝并没有对他发?shy;。上帝所感到震?shy;的是罪,在作为审判者公义地施行惩罚的时候,他就使得主耶稣?shy;历这种震?shy;,因为主耶稣把选民的罪都承担在了他自己的身上。

第四,基督完全?shy;历到了魔鬼的可怖(路22:53)。因着罪的缘故,人已?shy;成为魔鬼的所有物(提后2:26),所以,基督作为选民的中保必须代表选民忍受魔鬼的各样攻击。试探者用各样诡计试探他(路4:13),又暂时离开他(路4:13),但是,在他穷途末路的时候,就垂死挣扎,发动了极其疯狂的进攻。你自己可以想象,感受到罪的可憎,完全失去上帝的恩宠,?shy;历到上帝作为一个审判者所施行的最大程度的震?shy;,恰恰就是在这样的时候,由受到地狱的权势极其狡诈和可怖的攻击。这该是何等的无法言语的痛苦啊!

按其灵魂而言,基督所?shy;历的痛苦正是如此。现在让我们也考察基督在身体上所受的痛苦。在考察这一痛苦的时候,我们必须明白,这一切之所以临到他,都是由于上帝的义?shy;,同时这痛苦也是灵魂的痛苦,不是说在同情的角度,而是说灵魂确确实实直接?shy;历到了痛苦。加在他身上的肉体的痛苦,增加了他灵魂所受的苦楚。选民曾?shy;运用他们的肢体,作不义的器皿,用他们的身体从事各样的犯罪,因此,他们也当在身体方面永永远远受各样的痛苦。在这种痛苦方面,我们可以分为几个步骤。

3.基督降卑的步骤(TheStepsofChrist-sHumiliation)

第一步就在于他在受洗和进入公共服事之前所?shy;历的痛苦。他出生在贫寒的境况中,在第八天的时候,承受了割礼的痛苦,不得不逃离故土,如同流浪者和客旅在埃及避难。他极有可能作过木匠的工作(参考:太13:55;可6:3),因此他把自己交托在以下的判决中,“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创3:19),养家糊口。

第二步包括他受洗直到客西马尼的日子。他曾?shy;受到仇敌魔鬼的试探和攻击,魔鬼尽其所能,挑动所有的人反对他。他受到当时的法利赛人、文士和君王的仇恨和藐视。他们刻意地要在他的讲话中挑毛病,为他设置网罗。他们禁止所有的人给他提供住宿,同时吩咐若有人见到他的行踪就举报。他所到的地方,?shy;常受到人的藐视,被人冷落,遭人反驳,受人辱骂和咒诅。有一次,人们想把他推到山崖下摔死,不成功,他们就拿起石头来要打死他。他生活在贫穷之中,饥饿交加,连枕头的地方都没有。

第三步就是他在客西马尼的受苦,处于该亚法的会堂里,后来又被带到彼?shy;多的审判庭,他站在希律的面前,然后走向各各他。在客西马尼,他沉浸在痛苦之中,俯伏在地,祷告恳求,流出血汗,又被他自己的门徒出卖,这本来就是令人无法忍受的耻辱!他被所有的门徒离弃,被仇敌抓获,被紧紧捆绑,如同杀人犯被带到审判官的面前。作为罪犯,他被带到该亚法那里,在当时的教会法庭面前受审,受到伪证者的指控,被一个仆人掌嘴,然后作为亵渎上帝的人被定死罪,受到恶仆的嘲弄,人把唾?shy;吐到他的脸上,又打他的脸。然后他被交给外邦人彼?shy;多,受到猛烈的指控,又被转交给希律王,给他穿上受人嘲笑的衣服,像傻瓜一样被人牵引,?shy;过耶路撒冷的大街,送回彼?shy;多的手中。他与杀人犯同列;众人要求将他处死;他受到人无情的鞭打,被戴上荆棘的冠冕,被押解到十字架上钉死。作为一个被判处死刑的人,他背负十字架,被人押解到耶路撒冷城市之外。在各各他这处死犯人的地方,他被钉在十字架上,作为一个受到咒诅的人,被挂在天地之间,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摆放在两个杀人犯中间。他在渴的时候,所领受到的是沾了胆?shy;的醋来喝。在这种苦境中,他受到人的冷嘲热讽,尖刻的话刺透了他的心,即使阳光也远离了他。三小时之内,他完全被悬挂在幽暗之中;他在上帝那令人窒息的忿?shy;下死去。看这位苦人!有哪种形式的忧伤、藐视和嘲讽,是主耶稣所没有?shy;历的呢?生命之主就这样被杀,荣耀之主就这样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第四步就是他的埋藏。在主耶稣把自己的灵魂交托给父之后,一个仆人有矛刺穿他的肋旁,刺透了他的心,就有血水从伤口流出来。那位亚利马太来的约瑟,一个富有的义人,也是一位受人尊重的议士,和尼哥底母一道,请求彼?shy;多,并得了应许,就把基督的身体取走。他们把基督的身体用干净细麻布加上一百斤没药和沉香裹好,就放在一个凿在岩石中的新墓穴里,并用一块大石头封死挡好。他曾?shy;遭受人的嘲笑和藐视,如今作为障眼的人,离开了他们的眼目。

4.基督降到阴间(Christ-sDescentintoHell)

在《使徒信?shy;》12条教理中写道:“他被埋葬,降在阴间。”虽然《使徒信?shy;》的各个条款是与上帝的圣言完全一致的,都是真实可靠的,然而这一说法并没有如此记载在圣?shy;中,而是由人撰写的,并得到了教会的认可。

我们认为“他被埋葬”和“降在阴间”这些话所指的是同一件事,?shy;因如下:

(1)“他被埋葬”和“降在阴间”在早期的信仰告白中并没有放在一起;有的是用“他被埋葬”,有的是用“降在阴间”。在主后325年举行的尼西亚会议上,只是说“埋葬”或“放在坟墓中”。在《亚他那修信?shy;》中只是说:“降在阴间”,并没有提及“他被埋葬”。

(2)这两个短语意思相同,因为在希伯来文中的sheol,和希腊文中的hades,所指的都是地面以下的深处、坟墓或是死人所在的地方。“降在阴间”的意思是指“被置于地面之下的坑子或坟墓中。”因为那些被定罪的人和邪灵的去处是在下面,而得荣耀的那些人的地方是在上面,所以这个地方被称为“阴间”。虽然被定罪的人的去处被称为“阴间”,但此字在?shy;文中是坑子、坟墓或凹处的意思。因此,我们认为“被埋葬”和“降在阴间”是指同一回事。

虽然这两个短语在起初的时候只使用一个,但后来被联系在一起使用,并被解释为不同的意思。认为“被埋葬”是指他躺在坟墓中,“降在阴间”是指基督灵魂的受苦,也是合宜的。

罗马天主教认为基督降在阴间是他升高过程中的一步,这显然是错误的。他们还认为,基督降在阴间是指基督死后,灵魂去到罚入地狱之人的居处,或者去到死去的旧约圣徒所在的地方,目的就在于把他们的灵魂从这样的地方救拔出来。事实并不是这样,基督的灵魂死后立即进入天庭。他把自己的灵魂交托在了他父的手中(路23:46),并且旁边的那位杀人犯说,“今**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23:43)。“?shy;?shy;他的灵魂,不撇在阴间,他的肉身,也不见朽坏”(徒2:31)。在《诗篇》16篇10节中所出现的“阴间”(sheol)一词,与这节?shy;文中所出现的“阴间”(hades)一词,其主要的含义都是指坟墓。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shy;文中意思也很明显:他的肉体,也不见朽坏,也就是说,他的肉体虽在坟墓之中,但并没有像通常那样朽坏。此处所用的“灵魂”一词是比喻性的,是指人,更具体地说,是指自然容易朽坏的部分,也就是肉体;灵魂并没有进入坟墓。假如认为“阴间”这个地方是指罚入地狱之人的去处,那么,先辈们的灵魂也不在那里,而是在天堂里。根据他们自己的主张,他们也不会处于一个被罚入地狱之人所处的地方,而是在炼狱中。

在《彼得前书》3章19节也没有提供有关的证据。“他藉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藉”是指其先行词“按着灵性说,他复活了”。而“灵性”一词所指的也不是基督的灵魂,因为基督并不是靠他自己的灵魂复活的。因此,这节?shy;文并不能支持天主教的主张。他藉以来去的灵是他的神性,正是藉着他自己的神性,他使自己活了过来。他在神性中,曾与亚伯?shy;罕、以撒、雅歌、约伯、挪亚和其他先知说话,《彼得前书》1章11节说,基督的灵曾?shy;在他们心里。他曾?shy;藉着这些先知劝诫人,责备人,警告人,如此藉着这些先知讲道,他们都是藉着他的灵说话。在《彼得前书》第3章中,提及挪亚和大洪水,以及当时不顺服的人,他们虽然听到挪亚藉着基督的灵所传讲的,仍不悔改(彼前3:20)。死亡的恶人被丢弃在这个监狱里,不是他们的身体,而是他们的灵魂,这个地方就是阴间,是被罚入地狱之人所居留的地方,他们被定罪,被离弃,并皇歉

5.基督代赎在自然中所?shy;历的一切痛苦(AlltheSufferingofChristAtoninginNature)

要成全礼仪律和预言,基督必须忍受前面提到的各种痛苦。基督的受苦完全是为他的选民赎罪,这不仅仅局限于他在十字架上三个小时黑暗中的受苦。圣?shy;上找不到这样的限制。这从以下的?shy;因明显可见:

首先,当圣?shy;上提及基督的赎罪的时候,总是一般性地言及他的受苦,在其时间或本质上并没有任何的例外或局限。“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受苦有古卷作受死),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上帝面前”(彼前3:18)。?shy;敢选择某种局限加在基督的受苦上呢?

第二,基督不仅在那黑暗的三小时中受苦,在此之前就已?shy;受苦了。他在客西马尼地身体和灵魂上的痛苦也具有赎罪的性质。“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赛53:5)。他在那黑暗之前,早已被悬在十字架上了。主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不也是具有赎罪的性质吗?(林前2:8)。他的贫穷也是如此。“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林后8:9)。既然他在那黑暗之前的受苦就有赎罪的性质,他为赎罪所?shy;历的痛苦当然不能局限在那三个小时的受苦。

第三,从一开始基督就已?shy;是主所立的基督(路2:26),大祭司,君王(赛9:6),救主(路2:11)。在十二岁的时候,他就在作他父的事了(路2:42,49)。从一开始,他就已?shy;是“上帝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负)世人罪孽的”(约1:29),“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shy;忧患”(赛53:3)。他之所以如此,都是为了代替其选民的缘故。由此来看,很显然,他并没有只是在他三个小时的受苦时间内进行补赎,而是在他整个的一生,都在为他的选民赎罪。

异议1#:圣?shy;上记载,“并要在一日之间,除掉这地的罪孽”(亚3:9)。

答案:(1)人至少应当把基督在最后一天所受的痛苦都包括在内,而不要局限在三个小时内。

(2)在那一天他成就了除掉罪所当行的一切。这一切都要在他完全补赎,付上最后一分钱之前完成。

异议2#:?shy;常所提及的仅仅是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时所受的痛苦。

答案:(1)但也?shy;常提到他受苦的其它部分。

(2)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是?shy;常提及的,?shy;因就在于在他所?shy;历的所有苦难中,这是他最大、最终,也是最公开的受苦。

(3)在十字架上,他既在黑暗之前受苦,也在黑暗之后受苦,因此不能把他的受苦仅仅局限在三小时之内。涉及到基督的受苦,需要更仔细地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这种受苦确实补赎、完全补赎了所有选民的罪,而且仅仅是为他们作出补赎的。

6.基督补赎的真实性(TheVeracityofChrist-sSatisfaction)

首先,我们说,基督引证他的受苦确确实实代替上帝的子女满足了上帝的公义,为他们的罪作出了补赎。

索西奴派否认此点。我们主张,基督向我们启示了救赎的真理和道路,并藉着他所行的神迹以及他的受死证实了他的启示,并且在圣洁生活方面也是我们的榜样等等,由此为了人的益处而受苦、受死,所以他是我们的救主。但是,不仅如此,我们还坚持,基督作为中保代替他的选民,亲自担当了他们的罪,也就是说,既包括他们的?shy;罪,也包括他们受洗归正之前以及直到生命最终时所犯的一切本罪。他代替他们承受了他们当受的惩罚,从而完完全全、确确实实地满足了上帝的公义,既没有忽略任何罪,也没有以部分代替全体。基于这一补赎和他的功德,他把他们从一切的惩罚中拯救出来,既包括今世的,也包括永远的。这是基督教的核心,也是基督徒的特色。在这个地方犯错误,否定这一真理的人,是不会得救的。这一真理得到了以下证明的确证:

首先,补赎的必要性证实了这一真理。由于他的威严、圣洁、公义和信实,上帝是不会容许任何罪不受到惩罚的。倘若不是藉着承担当受的惩罚,完全满足他的公义,他就不会在恩典中接纳罪人,也不会把救恩赐给他。人是无法作出补赎的。但是,由一位合格的中保完成这一补赎,却是与上帝的公义是一致的;既然主耶稣就是这样一位合格的中保,他就确实、完全地藉着他的受苦和受死作出了补赎。我们在17章中已?shy;证明了第一点是真实可靠的,因此第二点也同样是确定无疑的。

第二,主耶稣的中保地位也证实了这一真理。

(1)我们已?shy;在前面证明,主耶稣就是中保,这从以下的?shy;文也明显可见:“耶稣就作了更美之约的中保”(来7:22);“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赛53:6?shy;7)。众所周知,中保就是取代别人的地位,他成为fidejussor?shy;当债务人无力还债的时候,他有责任偿还,(罪人确实无法清偿自己的罪债);或者是作expromissor?shy;首先由他来承担债务,仿佛就是他自己所欠的债务一样清偿,从而使债务人免除还债的责任。保罗就曾?shy;为阿尼西母向腓利门作中保(门18?shy;19)。基督作为选民的中保,取代选民的地位,代表他们偿付了罪债。

(2)这也在含有anti和huper词语的?shy;文中得到了证实。“正如人子来?shy;?shy;作多人的赎价(anti)”(太20:28);“他舍自己作万人的赎价(anti)”(提前2:6)。无可置疑的是,anti一词的意思就是“取代别人的位置”。“只因听见亚基老接着他父亲希律(anti)作了犹大王”(太2:22);“以眼还(anti)眼”(太5:38)。“因为这头发是给他作(anti)盖头的”(林前11:15);“求鱼,反拿蛇当(anti)鱼给他呢?”(路11:11)。huper一词的意思也恰按

在这些?shy;文中,都有huper一词。因此,显而易见,基督作为选民的中保是代替罪人受苦的,他为他们的罪作出了补赎。这也在《以赛亚书》53章4节中得到了证实,“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sebalaam)我们的痛苦”。Sebalaam这个词的意思是“极其艰难地携带”,“把重负担在自己的肩上。”

第三,从20章中所探讨的主耶稣大祭司的职分显然可见。根据圣?shy;,基督是大祭司(参考:来2:17;4:14?shy;16;5:10)。祭司的职责就是献祭,而基督作为祭司确实献上了祭物?shy;他献上的就是他自己(参考:弗5:2;来9:14,26,28)。祭物,也就是献祭的活物,是代替罪人而被杀死的。“因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我把这血赐给你们,可以在坛上为你们的生命赎罪,因血里有生命,所以能赎罪”(利17:11);“亚伯?shy;罕举目观看,不料,有一只公羊,两角扣在稠密的小树中,亚伯?shy;罕就取了那只公羊来,献为燔祭,代替他的儿子”(创22:13)。献祭的罪人按手在祭牲的头上,祭牲的死算为罪人的死,由此罪人被宣布为无罪,仿佛他已?shy;为他的罪作出了补赎(参考:利4:4,15,20)。这种献祭所预表的是:即将到来的弥赛亚会亲自取代罪人的位置,代替罪人献上他自己,而且他的受苦就归算在所有的信徒身上,仿佛他们自己已?shy;为自己的罪作出了补赎一样。请注意《哥林多后书》5章21节,“上帝使那无罪的(无罪?shy;文作不知罪),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上帝的义。”基督已?shy;为我们的缘故成为罪,他担当选民的中保,选民的罪都归算在他的身上,他为选民的罪成为祭物。因此,“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赛53:6)。“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彼前2:24);“他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约壹2:2)。既然主耶稣作为大祭司和祭物已?shy;为选民的罪献上了他自己,他就确确实实地通过他的受苦和受死,代表罪人作出了赎罪。

第四,这从所付出的赎价也可以清楚可见。圣?shy;上称基督的受苦为赎价:“?shy;?shy;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20:28);“他舍自己作万人的赎价”(提前2:6)。他被称为“救赎”,也就是为救赎而行的献祭。“我们藉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丰富的恩典”(弗1:7)。他被称为“挽回祭”:“上帝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罗3:25);“他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约壹2:2)。这些词都是强调性的,表明救赎、赎罪?shy;其完成的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而是必须付上赎价才能成就。既然基督的受苦是这样宝贵的赎价,就确实是充分的,并且也确实为人赎了罪。另外,在这些?shy;文中有关的希腊字词都是强调性的,清楚地说明人的救赎是因着基督的宝血而成就的,确实有赎价付上了:“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的羔羊之血”(彼前1:19);“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林前6:20);“因为你曾被杀,用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上帝”(启5:9)。所以,我们得蒙救赎,并不仅仅像一个主人开恩释放他的奴仆一样,也不仅仅是交换战犯式的释放,而是确实藉着一个交易成就的,在这一交易中,有适当价值的偿付。基督的受苦就是如此。

第五,从基督受苦和受死的果子明显可见。藉着耶稣基督的受苦和受死,就作出了真正的补赎,而且在上帝和罪人之间确立了和平,因为上帝的公义已?shy;得到了满足。圣?shy;中清楚地强调说:“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藉着上帝儿子的死,得与上帝和好”(罗5:10);“他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shy;?shy;这就是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并且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林后5:18?shy;19);“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便藉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上帝和好了”(弗2:16)。基督不仅使犹太人和外邦人同归与一,而且使他们都与上帝和好。“既然藉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着他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你们从前与上帝隔绝,因着恶行,心里与他为敌”(西1:20?shy;21)。他不仅使他所有的选民和好,也就是说,使那些在天上与在地上的选民和好,而且也使他们与他自己和好,并且,使他们藉着基督的宝血都与上帝和好。上帝与人之间一直有敌意存在。上帝恨恶罪人(诗5:5);人是可?shy;之子(弗2:15);基督救人脱离了上帝的忿?shy;(帖前1:10);他使他们与上帝和好(罗5:10);而且把他们带到上帝的面前(彼前3:18)。他成就这一切,不仅向他们指明归正的方式,而且藉着他的宝血作为赎价成就了他们的救赎。因此,基督确确实实代替罪人,藉着他的受苦和受死满足了上帝的公义。

虽然上面所提供的证明是很有说服力的,为了使人毫无拦阻地接受这一真理,我们仍然需要清除一些异议。

异议1#:上帝并没有对人发?shy;,而是仍然爱他们(参考:约3:16;多3:4)。圣?shy;上也没有说和好的对象是上帝,而是说和好的对象是人,?shy;因就在于1)人归向上帝,2)恩惠的宣告无罪,3)中保的参与。因此人的得救并不是由于基督承担了惩罚,满足了上帝的公义,消除了上帝的夼。

回答:(1)说上帝没有对罪人发?shy;,并不合乎圣?shy;。“因为你不是喜悦恶事的上帝?shy;?shy;凡作孽的,都是你所恨恶的?shy;?shy;好流人血弄诡诈的,都为耶和华所憎恶”(诗5:4?shy;6)。“又是天天向恶人发?shy;的上帝”(诗7:11);“?shy;来上帝的忿?shy;,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罗1:18);“我们?shy;?shy;本为可?shy;之子,和别人一样”(弗2:3)。

(2)上帝爱人类,这种爱并不是喜悦之爱(aloveofdelight),因为人身上所具有的只是罪而已,他们都是与上帝为敌(罗5:10)。他对人的爱是仁慈之爱(aloveofbenevolence),他把中保耶稣赐给人,所显明的就是这种爱。作为罪人,他的选民也是可?shy;之子;但是,作为他的选民,上帝是用他仁慈的爱来爱他们。

(3)主张和好的对象是人,而不是上帝,也是违背圣?shy;的。是否人从上帝得到什么东西,因此能使上帝与他和好呢?难道接受补赎的对象是人吗?事实上,被激?shy;的是上帝,而人则是激?shy;上帝的?shy;因,是上帝的忿?shy;被平息了,是上帝接受了赎价,而上帝的忿?shy;得以平息,是让选民得益处的,他们因着基督所付出的赎价而得以与上帝和好。

(4)圣?shy;上并没有记载,这种和好是因着人的归正而发生的。人的归正不等于赎罪,这是不证自明的。在圣?shy;中始终把和好归功于基督的受苦与受死,正如我们在上面充分说明的那样。假如上帝的公义没有得到满足,上帝就不会宣告人无罪,只有基于补赎,才有无罪的宣告。只有无罪的宣告和恩典的彰显临到人的身上,但人在补赎方面并没有贡献什么。

(5)和好不仅仅是藉着基督的代祷和干预而发生的,因为藉着承担惩罚所作出的补赎是代祷的基础。基督要进入至圣所,他必须藉着他自己的血(来9:12)。所以,约翰把这二者联系在一起。“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shy;?shy;他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约壹2:1?shy;2)。

异议2#:“补赎”一词在圣?shy;中并没有出现(涉及基督的工作),因此,无法证明确实作出了补赎。

回答:虽然“补赎”一词并没有在圣?shy;中出现,假如事情本身在圣?shy;中有清楚的表达,对于一个有理性的人而言,也有充分的理由认可“补赎”的存在。圣?shy;上说,基督偿还他并没有抢夺的(诗69:4),他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20:28),作万人的赎价(提前2:6),我们在他里面得蒙救赎(弗1:7),他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约壹2:2),等等。这不等于作出了补赎吗?是否用了“补赎”这个词,并不是最重要的。

异议3#:假如基督为我们作出了补赎,那么,他也就为他自己赎罪,这是荒谬的。

回答:即使自己为自己偿付债务,也无法真正达成和解?shy;议,在和解?shy;议中所要求的是交换性公义。同样,报复性公义也是如此。假如一个审判官自己犯了罪,他能自己为自己定罪量刑吗?假如一个审判官的儿子犯了罪,当罚去两个眼睛,这审判官就把他儿子的一只眼睛和他自己的一只眼睛挖掉,这样的判决合理吗?我所说的这些所涉及的是人间的公义。但是,此处所争议的事非常清楚明了,因为这是上帝说的。上帝说,基督藉着他的受苦和受死就消除了上帝与人之间的敌意,并且使人与上帝和好(罗5:10),成就了和平(西1:20),把人带到上帝的面前(彼前3:18)。这就使人无可争议了。要想清楚地明白此事,就当承认:作为神人与中保的基督,并没有向他自己作出补赎,而是向父作出了补赎。我们要晓得就其本质而言,他是与父同质,就其中保而言,他确实向父作出了补偿,从而也是向他自己作出了补偿,因为他既是完全的上帝,也是完全的人。你必须区分本质与位格的不同:父是一个位格,子是另外一个位格。这样行就会除掉难解之处。

异议4#:基督为了完成代赎,他必须承受罪人所当受的一切苦楚。这就是说,他要受永远的沉沦之苦,永远处于地狱之中,处于绝望之中。但是,事实上基督并没有这样,因此,他并没有作出什么代赎。

回答:(1)基督确实遭受了永远的沉沦,因为永远的沉沦、死亡和痛苦就在于与上帝完全分离,完全承受上帝的忿?shy;,直到因罪当受的惩罚和当作出的补赎彻底施行完毕为止。然而,基督确实完全承受了这一切,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证明的那样。他受苦时间如此之长,受苦程度如此之大,直到他说:“成了”(约19:30),“你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约17:4)。

(2)基督并不需要确实到地狱这个地方,应永远沉沦的本质并不在于下地狱。

(3)在时间上,他的受苦也不必是无止境或永远的。人之所以受这样的苦楚,是因为他没有完全承受惩罚的能力,同时也无法使自己恢复到完全的状态。因此,人就不得不停留在那里,直到他作出完全的补赎为止,而这恰恰是永远都不会成就的。但是,中保基督已?shy;承受了一切苦楚,在受苦的程度上达到了完全,在惩罚的施行上也达到了极致,也就是说,已?shy;足以满足上帝的公义。而且,因为他藉着完全的顺服,成全了律法的所有要求,就不可能继续延伸他的受苦,他也“?shy;不能被死拘禁”(徒2:24)。

异议5#:即使基督已?shy;作出了补赎,也只能对一个人有价值,而不是对所有的人。

回答:圣?shy;上说,这一基督为万人作出了代赎(参考:罗5:18;提前2:6;来2:9)。一个富有的人能够救使许多的奴仆得释放。一个君王可以取代许多的囚犯,使他们得释放。因此,一个无限的位格能够为许多人作出补赎。

异议6#:即使基督真的为我们作出了补赎,我们也当更多地为我们的得救感谢基督,而不是父上帝。

回答:这是不合乎逻?shy;的,因为一切都是从父发出的,是他指定基督为我们的中保,并且把他给我们。

补充性异议:既然所有的罪都已?shy;付上了赎价,而且救恩已?shy;由基督为我们赢得了,我们既不需要脱离罪,也不需要行善。

回答:这种异议反映出对得救之人的本质与恩典的本质一无所知。“凡向他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他洁净一样”(约壹3:3)。罪就是污秽,因此那些已?shy;得洁净的人,恨恶罪,远离罪,因为罪是与人重生的性情相悖的。圣洁就是他们的生命和喜乐。所以他们追求圣洁。他们行善不是为了以此赢得天堂,而是感谢上帝,侍奉上帝,尊崇上帝,沿着这令人喜悦的平坦大道前行,直到他们最终完全拥有这一基督赢得的救恩。

另外的争议:坚持主张基督的补赎,是与上帝的怜悯和大能不相符的。或者上帝没有补赎就不愿意拯救罪人?shy;这是与他的怜悯相悖的,或者他不能拯救罪人?shy;这是与他的大能相悖的。

回答:假如上帝不需要基督所作出的补赎,涂梢哉

如此我们证实了基督之补赎的真实性。

7.基督之补赎的完全性(ThePerfectionofChrist-sSatisfaction)

关于基督的受苦和受死,我们必须考察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基督之补赎的完全性。特别是为了抵挡罗马天主教和索西奴派的谬见,我们更当如此。在此我们当注意四个方面:

(1)基督的补赎是完全的,因此,不论是主张接受一部分就等于全部,还是认为某些罪被忽略不计,都是不可接受的;

(2)不需要将来把其它任何补赎加在基督的补赎上,也不能在基督的补赎上加上别的补赎;

(3)基督的补赎所涉及的不仅是人在受洗之前所犯的罪,而是为所有的罪作出的补赎,不管是大罪还是小罪。

(4)基督的补赎不仅是为人所有的罪债,也包括罪所当受的一切惩罚。从我们前面已?shy;陈明的补赎的教义来看,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不留下任何没有考察的隐藏之地,我们将对每个要点逐一剖析:

如果我们考察基督的受苦本身,就其本质而言,乃是完全的受苦,因此,仁慈评估,也就是说,把一部分视为全部,这种事情是不存在的,这种观点也是不能接受的。从以下的?shy;因明显可见:

首先,假如上帝作为审判者之报复性的公义是无瑕疵的,那么,除非完全承担罪所当受的惩罚,否则这种报复性公义就不会得到满足。如果主耶稣确实满足了上帝这一无瑕疵的公义,那么,他的补赎就是完全的,没有任何当赔还的没有赔还。既没有任何罪被忽略不计,也不会因为仁慈就把一部分赔还当作全部。我们已?shy;在18章证明第一个论点是正确的,因此,第二个论点也是可靠的。

其次,基督作为赎罪的中保,他在其存有、威严、圣洁和公义上都是无限的。这样的一个位格作为中保会遗留下什么不赔偿吗?何况这既是他所愿意的,也是他能够做到的!既然他是无限的,而他全部的是也是与他的属性是一致的,那么他的受苦就有无限的果效,也就是说是完全充分的。这就是我们在上面所简略地证明的。

第三,这在《希伯来书》10章14节中也得到了证实:“因此他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还有什么遗留未作的呢?还有什么是忽略不计的呢?什么都没有遗留!

基督的受苦是完全充分的,因此,认为仍然必须由人通过受苦作出补赎,不管是在今生,还是在所谓的炼狱中,这样的主张既无法坚持,也不可能成立。

首先,由人通过受苦作出补赎,或是必要的,或是不必要的,不可能同时成立。假如是必要的,那么基督就不是完全的救主,但是,基督当然是完全的救主,因此,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凡靠着他进到上帝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来7:25)。假如这种受苦是不必要的,那么也是不充分的,因为圣?shy;完全没有提及这种受苦,而且基督确实已?shy;通过一次性献祭作出了补赎(来10:14);所以,在基督的受苦上,是不需要加上人的受苦的。

第二,基督的受苦是有效的,结果就是完全的除罪、完全的赦免,一切都达于完全。

(1)基督的受苦除去所有的罪:“?shy;?shy;他洗净了人的罪”(来1:3);“他的血岂不更能洗净你们的心?shy;?shy;使你们事奉那永生上帝吗?”(来9:14)。

(2)结果就是完全的赦免:“我们藉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弗1:7);“?shy;?shy;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徒10:43);“我要赦免他们的罪孽,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恶”(耶31:34)。

(3)带来选民完全的复兴:“?shy;?shy;照样,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罗5:19);“?shy;?shy;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上帝的义”(林后5:21)。既然基督的受苦是如此完全,还要加添什么呢?能杜撰什么作为补充呢?

异议:基督的受苦是藉着我们的受苦才应用到我们身上的,因此,对于应用而言,我们的是必不可少的。

回答:如此而言,我们的受苦也不是补赎,假如说我们的受苦也是补赎,这在圣?shy;中是找不到的。应用是藉着信心成就的(罗5:1)。认为基督已?shy;立了功德,所以我们也可立功德,主张这种立场的人应当晓得:在圣?shy;中并没有提到这样的事,因此,这不过是出于人的杜撰而已。既然基督已?shy;赢得了当赢得的一切,人还立什么功德呢?假如人还要立什么功德,只能完全消除基督的功德,这当然是不会成立的。这就等于是指控上帝不义了,因为按这种主张,上帝就为人的罪咎而两度施罚了。

基督的受苦是完全的,他不仅为人施洗前所犯的罪作出了补赎,也为人的?shy;罪,以及其它一切的本罪,不管是大是小,从至大的到最小的,从一开始所犯的罪,到生命结束时所犯的罪。“他儿子耶稣的血也洗净我们一切的罪”(约壹1:7);“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诗103:3);“?shy;?shy;上帝赦免了你们(或作我们)一切过犯”(西2:13)。还有什么罪留下呢?“一切罪孽”这种说法就是指包括了所有的罪。

基督的受苦是完全的,他不仅是为永远的,也是为现世的罪咎和惩罚,作出了补赎;因此,他不仅除掉了现世的罪咎,也除掉了现世的惩罚。

首先,既然罪咎已?shy;除掉了,仍然还要受惩罚,这是与公义和理性相悖的。Sublatacausatollitureffaetus:假如?shy;因除掉了,结果也就除掉了;?shy;因与结果是不可分离的。假如仍然要受惩罚,那除掉罪咎又使人得到什么益处呢?假如一个战地司令官赦免了一名士兵的罪,然后再把他送上绞架,这种赦罪对他有什么好处呢?这种观点轻慢了基督的补赎,因为假如这种观点成立的话,基督为选民的罪所作出的补赎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第二,假如那样的话,基督就不会是完全的救主了,因为仍然还有他还没有补赎的东西。

第三,罪咎免除之后,仍然施行惩罚,这是与上帝的公义和怜悯相悖的,这就等于是惩罚一个不当受惩罚的完全人。

第四,圣?shy;上说得非常清楚,因着赦罪,惩罚也终止了。“放心吧。你的罪赦了。或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哪一样容易呢?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就对瘫子说,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太9:2,5?shy;6)。我们在此处见到,赦罪与惩罚的终止是不可分割的。赦免罪就是说:“起来。”在除掉罪的时候,惩罚也除掉了。“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4);“?shy;?shy;彼此饶恕”(弗4:32)。设想一个人宣布免除另外一个人的罪,同时又要向这个人复仇,为对方所犯的恶事而施行报复。这能算是饶恕吗?有?shy;看得上这样的饶恕呢?因此,当上帝赦罪的时候,他也除掉了惩罚。基督在为人犯罪所负的罪债补赎的时候,也为缸锼

异议:一个杀人犯,在监狱里归正信主,他的罪得了赦免,但是仍然被处以死刑。因此,即使得了赦罪,惩罚仍然存留。

回答:就上帝而言,这并不是惩罚,也就是说,这并不是为罪作出补赎;但是,就人而言,则必须根据既定的法律行事。对于这一真理有各种异议,需要逐一回答。

异议1#:“耶和华我们的上帝啊,你应允他们。你是赦免他们的上帝,却按

回答:此处所说的赦免和惩罚并不是指摩西和亚伦。“他们”一词是指当时的以色列人。在这一诗篇中,指出摩西和亚伦是祭司和代祷者(6节)。对于他们二人,上帝在这一诗篇中见证他们遵守他的法度(7节)。此处所说的并不是摩西和亚伦为他们自己的罪得赦免祷告,而是上帝指明他们为以色列人代祷的果效,因为上帝曾?shy;数次发出警告,要因为他们的罪而毁灭他们。(参考:出30:10)。上帝的垂听就是他们代祷的果子。上帝饶恕以色列人,而不是按他所警告的毁灭他们,而且作为他的子民保守他们。然而,上帝仍然以瘟疫报应他们,并没有把他们当作完全无罪的。上帝使许多灾祸临到以色列人,如此而显明了他的公义,当时的以色列人,大部分都不蒙上帝的悦纳。因此,此处所指的并不是赦罪却保持惩罚,而是指他们受罚的程度。

补充性异议:“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从你家中兴起祸患攻击你?shy;?shy;耶和华已?shy;除掉你的罪”(撒下12:11,13)。此处的例子所说明的就是:罪虽然已?shy;得到赦免,但仍有灾祸兴起。

回答:这一祸患并不是惩罚,而是责打。

异议2#:“?shy;?shy;要在我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西1:24)。请注意,基督的患难仍有缺欠留下。因此,基督并没有补赎这些缺欠,而是为他人留下了。保罗为了会众的益处而受苦,补足了基督患难的缺欠。

回答:(1)基督并没有留下任何未成全的事,而是完全成就了一切,这从《约翰福音》17章4节和19章30节可以清楚地见到。

(2)“基督的患难”并不是指基督的受苦,而是指保罗因为传福音、认信基督而?shy;历的苦难,此处所指的就是基督的十字架(腓3:18)。保罗从来没有用“患难”这个词来指基督的受苦。

(3)基督所留下的患难与基督的受苦并不是同一性质的事,因为它们不具有赎罪的性质。准确地说,这些患难是基督所预言的为他名的缘故要受的灾难,是教会当承受的份。保罗“补满它们”,就是说他代表教会承受这些患难。他在这样行的时候,并没有为教会赎罪。假若确有遗留的需要补赎的事,那么,他和教会的每一个会员都当自己为自己承担。“一个也无法赎自己的弟兄,也不能替他将赎价给上帝”(诗49:7)。但是,在赎罪这一方面,并没有什么遗留的事项。保罗所受的苦是为教会所受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他在受苦时的坚毅使它们在真理上得到坚固,并劝勉他们也以他为榜样,为基督的缘故而承受各样的患难。“并且那在主里的弟兄,多半因我受的捆锁,就笃信不疑,越发放胆传上帝的道,无所惧怕”(腓1:14)。

异议3#:“以施行公义断绝罪过,以怜悯穷人除掉罪孽”(但4:27)。

回答:(1)这节?shy;文所说的并不是受苦,因此在此处并不适用。

(2)此处所指的是一个不信的外邦人,而当前争议的问题则是信徒是否会受到现世的惩罚。

(3)此处说及断绝罪过,也就是说他们必须禁止作恶,践行与恶相反的美德。所以,此处是劝人悔改,而不是劝人为罪付上代价,从而为罪作出补偿。所以,基督的受苦是有效的,不仅偿付了罪债,也为永世和现世的惩罚付上了赎价。

8.基督之补赎的程度:特别的或有限的(TheExtentofChrist-sSatisfactionarticularorLimited)

现在我们来考查基督受苦的第三个方面:基督之补赎的有限性,也就是说基督的补赎只是为选民作出的。此处我们必须与罗马天主教、阿米念派和亚目?shy;督主义(Amyraldians)争战。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是否所有的人都会得救,也不在于基督的受死是否对于所有的人而言都是充足的,假如他如此想的话。同时,问题的根本也不在于基督是否代替了所有的人,把他们所有的?shy;罪和本罪都承担在自己的身上,从而为所有的人满足了上帝的公义,由此而使他们一概与上帝和好,赐给他们得享永福的权利。

准确地说,问题的根本如下:

(1)基督是否藉其受苦和受死而为?shy;罪作出了补赎,从而使整个的人类得以与上帝和好。

(2)基督是否为?shy;罪和受洗之前所犯的一切本罪作出了补赎。罗马天主教认为基督为人的?shy;罪和受洗之前的一切本罪都作出了补赎。

(3)基督是否想到所有人的得救,是否使他们都成为救恩的领受者。基督的目的确实是只是要满足上帝的公义,以便使上帝能够以他所喜悦的方式办理人得救的事宜。或是通过新行为之约,或是通过恩典之约,用信心代替律法,如此基督就能达成他的目标,即使一个人也没有得救,也是如此。这样,基督就是为所有的人而死,也就是说是为全人类而死。他使人恢复到恩典的状态之中,从而免除他们因为?shy;罪而有的一切罪咎和惩罚。这就是说,基督的死足以达成这样的事,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受死内在的功效,也是由于他的受死本身确实是充分的。如此基督就赢得救恩,但他不会把他

(4)不管基督是否以信心和悔改为条件,为所有的人死了;既然人本身并不能成就这些条件,上帝就以另外的预旨决定把信心和归正赐给某些人,从而藉着基督拯救他们。这是亚目?shy;督主义者所主张的观点。这些主张各有不同,所以我们分别予以表述。

我们认为,根据他父和他自己的目的,基督成为某些人的代替者,也就是成为选民的代替者,并不是为其他的人。作为选民的中保,他确实亲自承担了他们所有的罪,既包括?shy;罪,也包括本罪?shy;从他们出生到他们死亡为止的一切罪。藉着他的受苦,他为今世和永世的罪债和惩罚作出了补赎。同时,他也完全地拯救了所有的选民,并且仅仅是选民,不包括其他所有的人,确实赐给他们得享永福的权利,正如他们自身完全满足了上帝的公义,为他们自身的罪作出了完全的补赎,并完全地成就了所有的义一样。所以,基督必定会把救恩应用在他们的身上,他就是唯独为他们而赢得救赎的。

因此,我们反对上面提及的第一种主张,这种谬论是与救赎之工的本质恰恰相反的。我们所坚持的主张是最后一段所阐明的立场,我们认为这是神圣的真理,使人得完全的安慰,使上帝得完全的荣耀。这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明显可见:

首先,基督作为中保受苦,他代替那些他为之受苦的人,亲自承担了他们所有的罪;这就是说,既包括他们的?shy;罪,也包括他们从生至死所犯的本罪。因此,通过他的受苦和受死,基督代表他们满足了上帝的公义,除去了他们现世和永世的罪债和惩罚,为他们赢得了永生,并使他们得享永远的救恩。其它立场并不是这样认为的;否则,他们就不会主张普遍性的救赎了。他们对基督的受苦有完全不同的理解,有的是这种意见,有的是那种意见,正如我们在前面的问答中所阐明的那样。倘若是按我们刚才所说的那样来理解基督的受苦,其他人就会不得不承认?shy;基督并没有为所有的人作出补赎。基督确实没有为所有的人作出补赎,这与圣?shy;中所启示的真理是一致的。我们在本章的前面部分中,已?shy;清楚地阐明了这一真理。既然这是真实无误的,那么,自然得出这样的结论?shy;基督并没有为所有的人补赎、受死。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会达到这种永福的状态。并非所有的人都会得救,许多人会承受永远的沉沦,假如基督已?shy;为他们现世和永生的罪债和惩罚作出了补赎,假如藉着基督受苦的功德,他们已?shy;成为永生的后嗣,他们就不会如此遭受永远的沉沦。上帝是公义的,他既不会惩罚无罪的人,也不会拒绝有功德的人。

其次,基督大祭司的职分就在于献祭和祷告。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大祭司仅仅献祭是不够的,他还要进入至圣所,而且,只有藉着祭牲的血他才得以进入这一至圣之处。在旧约时代整个祭司的侍奉中都是如此,这在基督大祭司的职分中也是清晰可见的(参考:罗8:34;来7:25,27;9:12;约壹2:1?shy;2;上面的21章)。由此我们得出结论说,对于那些由基督担任其大祭司的职分的人而言,他为他们执行这一职分的两个方面:一是献祭,一是祷告。现在很显然,基督在其代祷中排除了很多人,是的,大多数人都被排除在外,他把他的祷告局限于一些人,唯独为他们代祷。“我为他们祈求。不为世人祈求,却为你所赐给我的人祈求,因他们本是你的”(约17:9)。因此,基督的献祭、受苦和受死并不是为所有的人,而是仅仅局限于那些天父所赐给他的人,排除了世上的其他所有的人。

规避性推论:基督的代祷有两种,一是普遍性的,一是特别性的。普遍性的代祷是为所有的人代祷,是基于普世性的补赎,由此他为罪犯、为那些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祈求。“他?shy;?shy;又为罪犯代求”(赛53:12);“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他特别性的代祷只是为那些信靠他的人。

回答:(1)这种认为有两种代祷的主张是不正确的,假如真的有两种代祷,也当有两种献祭,一是为所有的人献祭,一是为那些父所赐给他的人献祭。但是,事实上只有一种献祭(来10:14),既然只有一种献祭,那么也就只有一种代祷。

(2)基督的祈求总是得蒙垂听,是不会被拒绝的。“我也知道你常听我”(约11:42)。他为罪犯祈求是指他为那些曾?shy;是罪犯的人祈求,也就是他的选民,他的选民确实都曾?shy;是罪犯。但他并不是为现在所有的罪犯祈求。他曾?shy;为那些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祈求,他的祈求总蒙垂听,即使那些人也得此救恩;那个杀人犯就是如此蒙恩得救的。因此,很明确,既然基督把他的代祷限制在一个人的身上,并没有延及另外的人,他的受苦和受死也是有限的。

第三,基督的功德及其应用是不可分离的,由这一事实也可以明显地看出,基督的代赎是有限的。基督为他们赢得了救恩,却不使他们得救,这是不可能的,因为:

(1)天父和基督的意思都是要他们得救。“?shy;来那为万物所属,为万物所本的,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使救他们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来2:10);“差我来者的意思,就是他所赐给我的,叫一个也不失落,在末日却叫他复活”(约6:39);“我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叫他们也因真理成圣”(约17:19);“他为我们舍了自己,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多2:14);“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受苦有古卷作受死)?shy;?shy;为要引我们到上帝面前”(彼前3:18)。因此,目的是非常显然的。既然上帝和基督的旨意必要成就,无人能够拦阻,所以,救恩肯定也会应用在那些基督已?shy;为之赢得救恩的人身上。

(2)救恩的应用和赢得是连在一起的。“并且我为羊舍命。我又赐给他们永生”(约10:15,28);“这就是上帝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林后5:19);“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藉着上帝儿子的死,得与上帝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罗5:10)。请注意救恩的应用和赢得是如何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规避性推论#1:基督的目的只是清除来自上帝一方的障?shy;,使他能够与人相交。

回答:(1)我们坚决否定这种主张,我们已?shy;在前面的章节中证明与此相反的主张是正确的。

(2)清除来自上帝一方的障?shy;既不是为人赢得救恩,也不是把救恩应用到人的身上,使其与救恩有份。

规避性推论#2:以上提及的所有?shy;文都是指基督所赢得的救恩的应用,是以信心为条件的。

回答:这是不正确的。信徒并不是因为他们相信就得救了,而是因为基督已?shy;为他们赢得了救恩。信心是基督受苦的结的果子,但是,信心并不是基督为他们受苦的?shy;因。基督是所有福分的本源(弗1:3),也是信心的本源。他是“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来12:2)。基督的恩惠并没有应用在所有的人身上,也没有提供给所有的人,而是仅仅应用在那些基督为之赢得救恩的人身上,所以,基督并没有为所有的人而死,只是为那些父所赐给他的人死了。

第四,圣?shy;清楚限定,基督的受死和功德只是为了一些人。

(1)“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1:21)。“主认识?shy;是他的人”(提后2:19);“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约10:14);“因为你曾被杀,用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上帝”(启5:9)。?shy;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民族和国家。

(2)“我为羊舍命”(约10:15);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基督的羊。“只是你们不信,因为你们不是我的羊”(约10:26)。

(3)“耶稣将要替这一国死。也不但替这一国死,并要将上帝四散的子民,都聚集归一”(约11:51?shy;52)。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上帝的儿女,因为许多人是彼列的儿女,是被咒诅的种类。

(4)“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弗5:25)。并不能是所有的人都属于基督的教会。“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徒2:47)。

(5)“我为他们祈求?shy;?shy;却为你所赐给我的人祈求”(约17:9)。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赐给了基督,因为那些赐给基督的人是与世人相对的。他并没有为世人祈求,而是为那些父所赐给他的人祈求。

规避性推论#1:这些?shy;文提及应用,确实,救恩并没有应用在所有的人身上;然而,这些?shy;文并没有提及救恩之赢得的问题。

回答:1)如前所述,圣?shy;中并没有作出此类的划分;2)这些?shy;文也明确地提及救恩之赢得的问题。它们涉及“舍命”、“死”和“舍己”。

规避性推论#2:这些?shy;文并没有说基督只是为选民赎罪。这些?shy;文包括他们,但并没有把其他人排除在外。

回答:其他人所有人都被排除在外,我们在引证每节?shy;文的时候,都作出了相应的对照。

9.答复与“众人”有关的异议(ObjectionsAnsweredRelativetotheWord“All”)

异议1#:圣?shy;上说,基督是为众人舍命。比如说:“如此说来,因一次的过犯,众人都被定罪,照样,因一次的义行,众人也就被称义得生命了”(罗5:18)。

回答:?shy;文中明确有限制,因为这是指已?shy;称义得生命的众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称义得生命了,只有选民才如此。因此,不要把此处的“众人”理解为是指所有的人,而是指所有的选民。众人都在亚当里,而在亚当里的众人的愁苦都是源自亚当,他们都在他里面与他一同堕落了。与亚当相对照的是,基督是在他里面之众人的蒙恩的本源,他嵌荚谒

补充性异议:“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林后5:14?shy;15)。

回答:此处并没有说“所有的人”(allmen)。“众人”(all)一词是指此处所说及的那些人。很清楚,此处所指的是那些向罪而死,藉着重生而活的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向罪死了,也不是说所有的人都领受了属灵的生命。基督并没有为所有的人而死,而是为那些藉着基督的死而向罪而死,藉着他的复活而领受了属灵生命的人而死的。此处的?shy;文就是劝勉他们显明出这种向罪而死,向义而活的新生命来,使基督得尊崇。

补充性异议:“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林前15:22)。

回答:(1)这节?shy;文所说的与许多人所认为的恰恰相反,因为很显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基督里复活了,也不是说在将来所有的人都会在他里面复活。此处所提及的众人是在基督里复活的众人,是把其他所有的人都排除在外的。另外,这节?shy;文所说的并不是基督的补赎,而是选民在他里面复活。此处所对比的是两个元首,一是亚当,一是基督,以及各自所导致的结果。亚当使死临到所有在他里面的人,而基督则把生命赐给一切在他里面的人。

(2)此处保罗所说话的对象是接受他书信的人,他称他们为“我们”和“我们的”。这些人就是“上帝的教会并亚该亚遍处的众圣徒”(林后1:11)。所以,此处所指的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人,而是限于上面所提及的那些人。

补充性异议:“因为上帝将众人都圈在不顺服之中,特意要怜恤众人”(罗11:32)。

回答:这节?shy;文所说的是犹太人的刚硬和归正,这在《罗马书》整个的11章中都非常显然。所以这节?shy;文所说的既不是基督的补赎,也不是地上的所有人。

补充性异议:“他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因为只有一位上帝,在上帝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他舍自己作万人的赎价。到了时候,这事必证明出来”(提前2:4?shy;6)。

回答:这节?shy;文本身表明,此处的“万人”并不是指所有的人,每个人都包括,而是指那些从万国万民和各个社会阶层分别出来的选民。

(1)不可能为世界上的每个人祷告,因为不需要为干犯圣灵的人祷告(约壹5:16),因为万民晓得上帝必不会对他们施行怜悯。基督也没有为所有的人祷告(约17:9),保罗也没有这样(参考:提后4:14;加5:12)。

(2)在前面的?shy;文中提及“君王”和“一切在位的”,证实此处所说的“万人”是指“各种各样的人”(参考:太4:23;路11:42;弗1:3;林前10:25)。在某个人是否得救的问题上,我们不当存有任何偏见,这就是使徒保罗在此处所表达的愿望。

(3)?shy;文本身并没有说上帝的旨意是让所有的人得救。假如要理解为上帝愿意所有的人得救,那么所有的人就必定得救,因为没有任何人能抵挡上帝的旨意,上帝总是成就他的旨意,没有人能够拦阻他的手。假如有人主张说,当人愿意的时候,上帝就愿意,我们的回答是:圣?shy;上从来没有这样说,因为救恩并不源于人的意志的行使,上帝确实晓得,只有一小部分人会愿意,因此他愿意所有的人都得救,这是不可能的。

(4)使徒把救恩与对真理的认识联系在一起,而?shy;验也告诉我们,上帝并没有定意使所有的人都认识真理,因为真理并没有向所有的人显明。

(5)基督把自己献上作为赎价,也就是说,他亲自代替另外的人,偿付罪债,承担刑罚,使他人得自由,并最终成为这一自由的享有者。但是,基督并没有为所有的人这样行,只是为那些信他的人付上了赎价。由此可见,“万人”并不是指所有的人,而是指从各国各族、各个社会阶层中分别出来的信徒。

10.答复与圣?shy;中“世人”一词有关的异议(ObjectionsAnsweredRelativetotheUseof“World”inure)

异议#2:与上面阐明的道理相反,在以下的?shy;文中说,基督是为“世人”受苦的:“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

回答:此处并没有说基督为世人而死,也没有说上帝爱世上所有的人,而是说他爱“世人”。上帝对世界的爱就是他向人所显明的慈爱(参考:多3:4)。他并没有向犯罪的天使显明他的慈爱,而是向人类显明他的慈爱,因此上帝对世人的爱并不是对世上每一个人的爱,而是对人类的普遍之爱。上帝赐下他的爱子,显明了他对人类的这一大爱,但是这一大爱并没有使所有的人受益,只是局限于那些信者。当然,这并不是说子只是清除了来自上帝一方的障?shy;,从而使全人类进入到和好的状态,但并没有使他们得享救恩。准确地说,基督把信徒从定罪的状态中拯救出来,并把永远的生命赐给他们(约3:17)。圣?shy;上说,基督来是“要拯救世界”(约12:47)。这不仅仅是指救恩的赢得,也指救恩的应用和分与。但是,无可辩驳的是,这种救恩的赢得、应用和分与并不是发生在每个单独的人身上,只是在信他的人身上成就了,正如在这节?shy;文中所说的那样。所以,此处的“世人”一词是指普遍性的人类,并不是指特殊性的每个人。而且,此处所提及的也不是救恩的赢得,而是永恒救恩的应用和分与。唯独信的人才是这一救恩的蒙受者,其他所有的人都没有得享这样的救恩。

补充性异议:“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约6:51)。

回答:我再次重复,“世人”一词是指人类。这是与堕落天使相对的,圣?shy;本身就作出了这样的对比,虽然是在另外的?shy;文中。“他并不救拔天使,乃是救拔亚伯?shy;罕的后裔”(来2:16)。通常意义上所言的“世人”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第一个世界在大洪水中毁灭了(路17:27)。但这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因为挪亚和他的家人还活着。这?shy;常在圣?shy;其它的?shy;文中也可看到;在这节?shy;文中也是如此,因为根据《路加福音》17章33节,基督把生命赐给世人。但是,他并不是把属灵的生命赐给每一个人,而是唯独赐给他的选民。非常清楚,此处所指的并不是救恩的赢得,而是指基督的功德的应用。任何人都不会主张基督的救恩是适用于所有的人的,因为这显然与?shy;验不合。

补充性异议:“这就是上帝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林后5:19)。

回答:此处的“世人”是指人类。普遍性的真理并不一定能够应用在每个具体的处境中,假如那样的话,我们就可以作出以下的推理:第一个世界毁灭了,洪水除掉了所有的人,因此挪亚和他的家人也都毁灭了。世界并不认识基督(约1:10),所以,对于基督徒而言也是如此。世人恨基督(约7:7),假如不排除任何人,那么悔改归正的人也是恨基督的了。但是,事实上,他们是爱基督的。那古蛇迷惑了普天下(启12:9),因此也迷惑了选民。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的手下(约壹5:19),那么圣徒也是毫无例外处于恶者的手下,因为圣?shy;上说全世界都是如此。?shy;都看得出来这种推理是有毛病的。因此,我们认为,当圣?shy;上言及普遍性的世界或世人的时候,并不适用于每一个具体的人。有时宣告灾难要临到世界,其实只是适用于那些恶人;有时宣告祝福临到世界,也只是适用于另外的一群人。所以,当圣?shy;中用“世人”或“世界”一词的时候,不要由此得出结论来说,这适用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一定要根据上下文来推论到底是指什么人。此处的“世人”一词是指那些与上帝和好的人,他们的过犯并不归算在他们的身上。很清楚,上帝的忿?shy;居于一切悖逆之人的身上,这表明这一忿?shy;绝没有消除,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已?shy;罪得赦免了,基督的赎罪并没有归算在他们的身上,而是唯独归算在蒙福之人的身上了(诗32:1?shy;2)。所以,“世人”一词并不是毫无例外地囊括所有的人,而是唯独指那些他们的过犯没有归算在他们身上的人。这节?shy;文证明,“和好”与“不算为有罪”是彼此平行的概念。既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shy;历到了救恩的施与,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shy;历到了与上帝的和好。

补充性异议:“他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单为我们的罪,也是为普天下人的罪。”(约壹2:2)。

回答:(1)不要从“普天下”这个词随意推论,认为适用于世上的每一个人,正如我们不能从“世人”这个词随意推论一样。圣?shy;上谈及第一个世界,说洪水毁灭了那时世上所有的居民(路17:27),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死了。在另外的地方谈及魔鬼蒙蔽了全世界(启12:9),全世界都伏在恶者的手下(约壹5:19),但这并不是指每一个人。

(2)“不是单?shy;?shy;也是”是指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的对比。当时的约翰和以色列人中信耶稣的人都是犹太人,而与之相对照的外邦人则被称为是“世人”,不但在此处如此,在《罗马书》11章12节和15节都是如此。“世人”一词在通常意义上是指人类,并不是指每一个人,同样,在此处的对比中也是如此。有时是指不敬虔的人,有时是指某个特定国家中的义人。在《罗马书》11章12节和15节中,显然就是如此,“若他们的过失,为天下的富足?shy;?shy;若他们被丢弃,天下就得与上帝和好?shy;?shy;”。这并不是说,因着犹太人的堕落,每个外邦人都称为基督属灵财富的领受者,也不是说每个外邦人都会毫无例外地与上帝和好,而是唯独那些归正的人,也就是说,外邦人中那些归信的人。每个人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因此,虽然圣?shy;上说基督是为普天下人的罪作了挽回祭,我们不能认为这是指世上的每一个人,而是唯独指外邦人中那些归信的人。

(3)此处约翰把基督作为大祭司的两个职分联系在一起:他既是中保,也是挽回祭。我们在上面已?shy;证明这两者是不能分开的,对于那些他是其中之一的人,他也必定是另外的一个。既然基督并没有为背弃的世人代祷(约17:9),他也没有为他们作了挽回祭,而是唯独为蒙拣选的人,他们藉着犹太人的堕落,反倒得与上帝和好。因此,很显然,基督并没有为世上的每一个人而死。

11.考查那些似乎暗示基督救赎所有人的?shy;文(TextsExaminedWhichSeemtoImplythatChristhasRedeemedAllMen)

异议3#:为了驳斥以上所阐明的真理,有人引证某些?shy;文,说基督也使那些不敬虔之人成圣,并买赎了他们,比如《希伯来书》10章29节:“何况人践踏上帝的儿子,将那使他成圣之约的血当作平常,又懈慢施恩的圣灵,你们想,他要受的刑罚该怎样加重呢?”

回答:这节?shy;文所说的并不是基督为所有的人而死,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达到此处所描述的这种状态。即使基督真的为某些不敬虔的人死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也不能就由此得出结论说,基督是为所有的不敬虔之人死了。此处并没有提及藉着基督的受死与上帝和好。此处“成圣”一词所指的是真实的处境,因此所言及的是救恩的应用,并不是救恩的赢得,而我们所争议的乃是基督是为?shy;赢得救恩的。此处的“成圣”一词并不是指藉着重生而生发的心灵的改变,而是指藉着蒙召进入教会而与常人分开。动词“成圣”?shy;常是指分别为圣,当谈及祭祀礼仪中所使用的物品以及以色列人的时候都是如此。“因为你归耶和华你上帝为圣洁的民,耶和华你上帝从地上的万民中拣选你,特作自己的子民”(申7:6)。因此,“成圣”的意思就是分别出来;“报明洁净的日期满足”(徒21:26)。我们特别否定的就是?shy;此处的“成圣”是指心灵的圣洁,我们主张此处的“成圣”是指从常人中分别出来,加入教会的团契。真正的圣徒是绝不会堕落离开的,我们将在合适的地方证明这一点。假如有人提议这一成圣是藉着基督的受死而发生的,我的回答是:藉着他的受死,基督得了天上地下统管万有的权柄,使他可以运用这样的权柄拯救上帝的选民。因此,基督的受死还有其它的目的,并不局限于使选民与上帝和好而已。

补充性异议:“连买他们的主他们也不承认”(彼后2:1)。从此处我们晓得,即使那些否定真道的人也是由主耶稣所买赎的。

回答:这节?shy;文说的并不是所有的人,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达到这样的状况。“买”这个词也没有充分证明藉着基督的救赎,普天下所有的人都得了救赎,因为人买东西可以用于不同的目的。人买的器皿既可用于卑贱的用途,也可用于妆饰的用途。人买奴仆,目的可以使他们得自由,也可以让他们从事极其卑微的工作。人也可以买驴用于负重。同样,这些假先知也是主所买来的,此处在?shy;本的希腊文中并没有称主为Kurios,意思就是主或主人,而是称为despotes,是家主的意思。他们被召来在主的家中作事,也就是在他的教会中担任教师,这一职分被他们滥用,因此他们成为假先知。藉着他的受死,主耶稣得到了统管万有的权柄,被立为万有的承受者(来1:2)。主已?shy;使万有都伏在他的脚下(林后15:28),万膝都要在他的名下跪拜(腓2:10)。因此,这些假教师也都处于他的管辖之下。他买了他们来,目的就是使用他们,使他的选民得益处。但是,他们是作为奴仆或驴子被买来的,绝不是买来作上帝的儿女的。

12.反驳以下谬论:上帝吩咐所有的人归信基督,因此基督是为所有的人死了(RebuttaltotheArgumentthatAllMenareCommandedtoBelieveinChrist,andthusChristDiedforAll)

异议#4:为了反驳以上所阐明的真理,有人也会使用以下的三段论:凡是人所当信的,就必定是真实的。既然上帝吩咐所有的人相信基督是为他们死了,那么基督必定是为所有的人死了。

回答:第一个命题是正确的,因为信心的对象就是真理,别无其它;但是,第二个命题并不正确,因为:

(1)福音并没有向大多数的人传过,他们也没有听到过任何关于基督的话,所以,他们并没有犯下不信基督的罪。

(2)并不是所有蒙召的人都必须相信基督是为他们死了。相反,他们必须相信,只要他们还未悔改归正,就仍然是在基督之外。

(3)当然,所有蒙召的人都必须藉着信心接受基督,拒绝这样作,就会使他们受到更重的审判。相信基督,也就是说,接受基督以称义、成圣,这是一回事,而相信基督是我的救主并已?shy;为我舍命,则是另外一回事。为此,我们一定要分辨真正接受基督,真正归信基督的确据。

13.基督降卑的第二个方面:他主动的顺服(TheSecondElementofChrist-sHumiliation:HisActiveObedience)

迄今为止,我们已?shy;探讨了基督降卑的第一个方面,也就是主耶稣基督的受苦,他藉着他的受苦为选民的罪作出了完全的补赎。基督降卑的第二个方面就在于他把自己降服于律法之下。这就引起以下的问题:基督积极和真实的顺服,也就是他顺服于律法之下,并完美地成全了律法,是否归算在选民的身上,使他们称义并得救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基督把自身降服于律法之下,并成全了律法,基督这主动的顺服,对于担任中保的基督而言,不仅仅是必不可少的要求,而且基督这一主动的义也是他为其选民所作出的补赎的一部分。藉着他的受苦、主动的顺服、代替他们成全律法,基督就把他们从所有的罪债和惩罚中拯救出来,同时,他也为他们赢得了进入永生的权利。这两个方面在基督身上联合在一起,是不可以也不可能分开的。基督藉着他的代赎赢得了救恩,他也藉着他的功德作出了代赎。同样,选民既从罪债和惩罚中被拯救出来,就得享永生的权利,在得享永生的权利的时候,他们就从罪债和惩罚中被拯救出来。但是,他降卑的这两个方面?shy;为选民的罪债和惩罚作出代赎,为选民赢得永生?shy;并不是一回事,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基督主动的顺服和被动的顺服对选民是同样有益的。

首先,这从以下的必要性显然可见,即中保必须代表罪人降服于律法之下,代替他们成全律法。我们已?shy;阐明了此点。既然这是对担任中保者的要求,基督就去行了,目的就在于完全地成就他中保的职分。

其次,我们在《罗马书》5章19节读到,“因一人(也就是亚当)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因一人(也就是基督)的顺从,众人渤晌

第三,我们在《罗马书》8章3至4节读到,“律法既因肉体软弱,有所不能行的,上帝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在肉体中定了罪案,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这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人身上”。律法是软弱的,并不是律法本身软弱,因为律法仍然是完美的准则,而是由于罪成为软弱。律法是软弱的,并不是在判处罪人惩罚上软弱,而是在使罪人称义,宣告他为永生的后裔上是软弱的。永生的应许是赐给那些完全顺服之人的。“人若行那出於律法的义,就必因此活着”(罗10:5)。律法所要求的并不是在违背律法的时候受惩罚,而是要求顺服律法。基督为我们满足了律法的要求,他并不是藉着受苦而满足律法的要求的,他的受苦只是满足了律法的惩罚,唯独通过自己降服于律法之下,代替上帝的子女遵行律法,他才为我们满足了律法的要求。这在《加?shy;太书》4章4节有使徒保罗阐明了:“上帝就差遣他的儿子,为女人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O>

第四,基督的义归算给他的选民,他把他的义披戴在他们的身上;因此,在他里面,他们是完全的,是上帝的义。请在以下的?shy;文中考察此事:“但如今上帝的义在律法以外已?shy;显明出来,有律法和先知为证”(罗3:21);“?shy;?shy;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乃是有信基督的义,就是因信上帝而来的义”(腓3:9);“你们在他里面也得了丰盛”(西2:10);“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上帝的义”(林后5:21);“以公义为袍给我披上”(赛61:10)。受苦并不是义。基督的受苦并不是他的义(也就是说,当我们考查受苦之定义的时候),他的义是他对律法的完美的成全和遵行。既然基督的义归算在我们身上,完美在他里面成为上帝的义,那么,他对律法的顺服和遵行也归算在我们身上。

异议1#:基督必须代表他自己顺服律法,遵行律法,因为根据他的人性,他也是一个有理性的受造物。凡是自己有义务去行的,就不是代替别人去行的。所以,基督的义不能成为我们的义。

回答:(1)不管基督成为什么,都是为了他选民的缘故。假如不是为了他选民的缘故,他就不会成为人。他之所以成为人,就是为了他的选民。“因为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赛9:6)。因此,一切都是为了使他的子女得益处;也就是说,基督之所以成为人,他所受的各样苦难,他所行的一切,都是为了他选民的益处。

(2)每个人都当顺服在律法之下,这是因着他自身的缘故,也是为着他自身的缘故,并且人人都有责任成全律法。但是,基督的位格并不是属人的,而是属上帝的,因此他不需要为了自身的缘故而顺服于律法之下;他本来是在律法之上的。然而,作为中保,这一神圣的位格,虽在律法之上,却根据其人性,降服于律法之下,从而成为我们的义。

异议2#:救恩是通过基督的受苦而赢得的(彼前3:18)。所以,他并不是藉着他主动的顺服而为他的选民赢得进入永生的权利的。

回答:(1)我们在上面已?shy;说明,这两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它们都是不可缺少的。当提及一个方面的时候,并没有把另外一个方面排除在外,而是也包括在其中了。

(2)“引我们到上帝面前”就等于“与上帝和好”。

异议3#:假如基督为其选民成全了律法,他们就解除了顺服律法的责任,也不用再承担什么惩罚了。所以,不能再把他们的过犯视为罪。

回答:(1)律法作为行为之约的条件,基督的选民确实不再需要为了得到永生的权利而去遵行。但是,对于他们而言,有另外的关系,另外的目的,使他有责任遵行爱的律法。顺服律法就是他们的生命、喜乐和幸福。虽然他们不再受律法的约束,律法仍然是他们所渴慕的;他们整个的心思都会渴慕去遵行律法,因为律法的要求就是完全的爱。

(2)他们的过犯仍然要视为是罪,因此当受永远的死亡。但是,基督已?shy;为他们作出了补赎。

如此我们就从各个角度考查了基督的降卑。

14.劝人以信心默想基督的受苦,并予以善用(ExhortationtoMeditateBelievinglyupon,andtoMakeImprovementoftheSufferingofChrist)

一定要明白基督在其降卑状态中的实况和完全之处,并要晓得基督的降卑是唯独为上帝的子女而行的,并要藉着信心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中,使自己得益处,心灵得激励。要通过圣洁的默想来思考这一真理,持续默想以摆正自己的心态,使自己由此而长进,这样的操练是许多人都不晓得的,甚至许多信主的人也是如此。一个人若是有更大的信心,清楚地明白这些真理,用更多的事件来安静、甜蜜地默想基督的受苦,就会更加明白基督之受苦的严肃性。他就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罪的可憎,认识到上帝之义的崇高。对于基督受苦所成就的补赎的真实性与完全性,他也会更加欣喜。他会更爱基督,更恨恶罪,更加坚定地操练敬虔,在前进的道路上更有勇气、安慰和平安。因此,请你更加积极地致力于这样的默想吧。

(1)甚至天使也这样行,因此,他们的脸总是面向圣殿中的施恩宝座。彼得在谈及他们的时候,说:“?shy;?shy;天使也愿意详细察看这些事”(彼前1:12)。

(2)当初以色列人在旷野树立?shy;蛇的时候就是如此仰望的,那些被蛇咬伤的人,凡仰望?shy;蛇的,就得了医治。在圣?shy;中也预言了这种敬虔的操练。“我必将那施恩叫人恳求的灵,浇灌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们必仰望我,(或作他,本节同)就是他们所扎的。必为我悲哀,如丧独生子,又为我愁苦,如丧长子”(亚12:10)。这样的例证和预言都出现在我们之前,理当激励我们致力于这种敬虔的操练。

(3)这一直就是虔诚人的操练。基督的新娘说,“我以我的良人为一袋没药,常在我怀中”(歌1:13)。那一袋没药不就是基督的受苦吗?这没药不仅是苦的,也是完全的,杜绝腐败,使人感到清心,加增人的力量,发出甜蜜的馨香。新娘把这没药佩戴在胸间,作为妆饰,不仅在白天的时候,在黑夜的时候更是放在自己的心上。她默想此事,渐渐入睡;醒来的时候,仍然不能释怀。过去的众先知也是如此默想:“就是考察在他们心里基督的灵,预先证明基督受苦难,后来得荣耀,是指着什么时候,并怎样的时候”(彼前1:11)。保罗?shy;常致力于这样的默想。“使我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腓3:10)。这样的默想不仅在新约时代开始的时候有,宗教改革以来也大为畅行。从那些敬虔之人的著述中就可以证实,他们确实?shy;常沉浸在这样的默想之中。既然他们就这样殷勤操练,既然这一默想的操练会在操练的过程中更趋甘甜和宝贵,更当激发我们也要如此默想,因为没有殷勤的操练是无法体会到其中的甘甜的。

(4)这一操练大有益处。通过阅读和聆听,就会明白并保守这段历史,但是,只有通过大量的默想,并应用在自己身上,才能真正?shy;历到这段历史的效力和温暖。

为了在这方面操练默想的功夫,首先,我们为大家介绍最宝贵的指南:

(1)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认识罪的可怕性。那时,我们就不会仅仅集中在犯罪的行为上,也不会从属血气的角度看待罪,而是人人都会晓得在每个罪中都可见到的可憎、污秽和可恨性,视罪为否定上帝的行为,是对上帝的藐视,也是对上帝的离弃。如此一来,人就会由于自己的罪性而恨恶自己,感到羞愧:自己是一个如此可怕、可恨、无法容忍的受造物。

(2)如此你就会认识上帝之公义的圣洁属性,他只能通过在中保身上完全惩罚罪,才能赦免人的罪。在这样操练的时候,你就会晓得,你无法因为你自己恳求饶恕就得享平安?shy;仿佛只要你请求饶恕,就可得到上帝悦纳一样(成千上万的人被这种主张蒙蔽,并因此而沉沦);不仅如此,出于对上帝之公义的爱,你还会渴慕唯独在上帝公义满足的基础上得救。

(3)如此你就会认识到上帝慈爱、怜悯、智慧和权能是无限浩大和不可测度,在基督的补赎中你不仅会自己脱离了罪债和惩罚,还会尊崇上帝的至善,从中找到奇妙的喜悦,并在爱、赞美和感恩方面得到极大的激励。

第二,默想基督的受苦会产生极大的安慰:

(1)你会意识到上帝的公义已?shy;得到了完全的满足,虽然事实上罪人自身仍然有罪,然而甜蜜在基督里在上帝面前则是何等地完全。

(2)你会意识到救恩之赢得是何等地确定和真实,基督受苦的受益人被指定为永生的后嗣是何等地确定,自己得享永生是何等地绝对可靠。

(3)在默想基督受苦的时候,你会在上帝面前发现良心的平安,并且能够坦然无惧地来到他的面前。

(4)考虑到基督的受苦,今生的所有苦难都成为小事,你就会认识到“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4:17)。如此,人就会从中得到永远的安慰。

第三,默想基督的受苦会产生属天的训诲和指南:

(1)关于我们如何向世界和罪而死,此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效法的榜样。“所以,我们藉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shy;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藉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罗6:4)。

(2)默想基督的受苦,就会产生极其强大的动力,使我们治死自己的罪,圣洁度日。认识到基督是出于对我们的爱而为我们承受如此之大的痛苦,就会唤醒我们对他的爱,使得我们恨恶罪,逃离罪,行事为人得蒙他的悦纳。

(3)确实,你会明确地意识到,默想基督的受苦,不久就会在你身上产生治死罪的力量和勇气。因此,默想基督的受死是真正的属灵生活的源泉,也是真正的进步和美德操练的源泉。在我们默想基督之受苦的时候,这一切都会随之而有正确的样式和灵性。

(4)这样的默想会以奇妙的方式坚固我们,特别是在基督呼召我们为他的圣名和事业而受苦、殉道的时候。因此,若是你有基督徒之名,并且渴慕如真正的基督徒那样,就当殷勤默想基督的降卑,因为其中有远比你所知道的内容更多的东西去发现。

上帝的子女啊,来默想那位受苦的基督吧,在这样默想的时候,不要把基督的受苦仅仅视为历史,也不要视为一个殉道士的受苦,而是你的中保的受苦,他代替你,为你的罪付上了赎价。

首先,留意默想受苦者的位格。他并不是一个恶人,也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卑鄙之人,他也不仅仅是一个上帝视其死为宝贵、义人对他极其尊重的殉道士。

(1)这一位格既是完全的上帝,也是完全的人,他是配得永远称颂的上帝,是荣耀的主。为了能够受苦和受死,他在其位格之内从一个人取了我们的人性,成为我们的样式,只是没有罪。这是最大的神迹,胜过创造天地的奇妙。请你对此驻足思想,直到这一位格的伟大和尊荣在你的心中显明,并且你谦卑地承认他的伟大和尊荣为止。如此崇敬之情就会充满你心,你就会惊奇地说,“竟然是这样的一个位格受苦、赎罪了吗?”

(2)在默想他的时候,也请你思考他与你的关系。基督徒啊,难道你不认识他吗?当你还是死的、瞎眼的,并沉浸在罪恶和黑暗之中的时候,是他向你显现。他用他的真光来光照你,使你活过来,并持续不断地吸引你归向他,使你仰望他,渴想他,向他呼吁,并等候他。当你磕磕绊绊地前行的时候,是他在扶持你,当你背负十字架的时候,是他在隐秘处支持你,赐给你勇气,坚固你,使你有盼望。是他时时向你显明,以他的嘴亲你,使你感受到他的爱。是他对你说:“你的罪免了。”他就是你所渴慕的,是你的主,你的元首,你的良人。是他出于爱?shy;我再次重复,出于爱?shy;作为中保取代你,取下你所有的罪,把它们都担负在自己的身上,视为自己的罪来承担。他受了你所当受的鞭伤,你所当受的责罚都落在了他的身上。请你思考,承认他对你的大爱,使你的爱心被激发起来。倾听你所爱的,他在对你说,“我的朋友,我深深爱你。想一想我爱你的确据。我为你的罪受苦补赎。这一受苦是如此地痛苦、沉重,难以担负,使我从头到脚都被鲜血覆盖;请你想一想,我的心中是何等地忧愁,是上帝的忿?shy;将我压伤,这一切都是我甘心乐意地承担的。我宁肯受苦千万倍,也不愿意见到你失丧地狱,也不愿意在永远的荣耀中,见不到你与我同在。”难道这还不足以软化你的心,使你以爱心来回报吗?难道这还不足以使你立即融化在爱的热泪中吗?承认基督是如此崇高的一个位格,他对你如此亲近,他作这一切都是出于爱你的缘故,就会激发你的心灵,使你对基督受苦的默想产生效力。不要继续悖逆不信了,也不要放弃停止,因为这会使你的默想毫无果效。以信心激励约海

其次,你是?shy;呢?竟然使基督受此大苦。就你自身而言,里里外外无非是罪而已,所以你的本性是可恨的、可恶的,是无法容忍的,是该死的。你和基督之间是何等地不相称啊!你在自己的悲惨处境沉沦,要承认你自身不配任何人的眷顾和思念,更不用说上帝和上帝的爱子了。最重要的是,你要思想在你身上所发现的一切都会使得主耶稣厌恶你,不为你行任何的善事。集中注意力思想你自己的悲惨处境,直到你认识到你自己恰恰正如我们在上面所描述的那样,然后前往归信主耶稣。要谦卑下来,但不要不信,虽然这一切是人所无法理解的;也就是说,为什么基督爱你,而且爱你到这样的程度,出于对你的爱,为你受苦受死,这超出了你的理解力。但是,相信吧,事实就是这样,并且口里承认:“这是主所作的,在我眼中看为稀奇。”

继续默想下去,思考与那些他既不爱惜也不眷顾,也不愿意为它们担任中保的无数人相比,基督为之成为中保之人的数目并不大。然后想一想,“为什么是我呢?于其他人相比,我是其中最卑鄙、邪恶、愚不可及、无法容忍的罪人,为什么是我呢?为什么在千千万万的人中主这样爱我呢?为什么我被列在这为数不多的选民之中呢?为什么基督成为我的中保呢?千千万万的人下地狱,为什么基督却以永永远远的爱爱我呢?为什么,为什么我们被列在进入天国得蒙感恩的人之中呢?这太伟大了,太崇高了,是我所想不透的!我必须到此为止,直到在完全的状态中。那时,我就能够有更多的领悟,也更有能力尊崇他,用爱来回报,并献上感恩的心。既然你已?shy;显明具备了蒙恩的基本果子,就要警醒,不要因为此事的重大,和你自己的卑微,就使得你不予置信。假如你是因此而不信,就冒犯了上帝的大爱,把人抬举得太高的,仿佛他本身的可爱之处才是蒙上帝眷爱的主要?shy;因。这就会使得整个恩典的大工完全颠倒过来,拦阻上帝因其洪恩而当得的赞美。

第三,当以这样的心情继续默想,从摇篮到十字架;把注意力集中在基督受苦的每一个具体的方面上,加以默想。不要因为这样一步一步的默想而感到厌倦。基督受苦的每个部分都有特别的地方;每个部分都显明了特别的罪,与此罪一致的特定的惩罚,以及惩罚的消除。这就会使你认识到基督之受苦的广泛性,而你的罪就是使基督受苦的?shy;因,你正是用你的罪把这一苦难加在了他身上。假如你没有犯罪,就不需要基督为之受苦。哦,倘若我们真的为自己的罪感到羞愧,晓得我们的罪就是他受苦的?shy;因,并且说:“亲爱的耶稣,是我使你受苦了,我对此感到难过。为什么不是我自己受苦呢?倘若有可能,倘若我能从中得胜,我真是无法忍受你如此为我受苦;我当自己承担惩罚,但我并没有承担。我既无法承受,更无法从中得胜,本当永远地忍受。因此,我承认你对我的大爱,你的受苦对我来说是极其宝贵的。你代替我,为我的罪作出了补赎,并为我赢得了永生,我真是高兴。我愿意承认这一事实,爱你,感谢你,直到永永远远。”这该是何等地甜蜜啊!

值得注意的是,很少有人对于基督的受苦在心中确有感动,并且受到激励。每个人都晓得自己心中确实这样,于是就抱怨自己内心的刚硬。你有没有询问其中的?shy;因是什么呢?我的答复是:

(1)有些人是因为无知造成的,他们只是大概地知道基督为罪而死的事实。他们并不深深地晓得罪的可怕,也不晓得上帝的忿?shy;的严厉,因此无法正确地对待基督受苦的价值。

(2)有些人则是因

(3)有些人则是由于不熟悉,他们没有养成默想基督之受苦的习惯。

(4)有些人是由于不信,这并不是指历史性的不信,而是指缺乏应用而导致的不信。既然这并不是为他们而设的,他们就不想在心中默想此事,也没有任何兴趣,更不用说努力默想了。

(5)由于缺乏灵修、怠惰,轻视基督的受苦。对此一定要感到羞愧,要殷勤操练,因为你越是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默想基督的受苦,这种操练对你而言就越是轻松、甘甜。

第四,继续以这样的心态默想基督的受苦,同时,把基督的受苦作为医治罪咎感的良药来应用,因此得安慰;并且在你必须和他一样受苦的时候,也当把基督的受苦视为你的安慰。

15.以信心默想基督的受苦:医治罪咎感的良药(BelievingReflectionupontheSufferingofChrist:AremedyAgainstGuilt)

(1)把基督的受苦视为医治罪咎感的良药。若是你的灵魂发现自身被大大小小的罪困扰,干犯上帝的罪,得罪邻舍的罪,违背诫命的罪,重重压下无法承担的罪;若是你的灵魂意识到上帝向你隐藏了他的荣面,亲近他的道路已?shy;封闭了,你感受到上帝的震?shy;,良心感到惊恐,害怕自己失丧,此时此刻,千万不要屈服于这样的坏心情。假如你屈服于这样的坏心情,就会危害你的灵命。最好还是集中注意力默想基督的受苦。有意识地思考基督已?shy;代替罪人赎罪的真理,思想基督之代赎的完全,这一代赎所包括既有大罪,也有小罪,也包括众多的罪,既包括?shy;罪,也包括我们的本罪,从我们一出生所犯的罪到死时所犯的罪,都包括在内了。对此要长久默想,直到你从上帝的圣言认识到确实如此,直到这成为刻在你心中的真理,完全确信作为中保的基督已?shy;作出了完全的补赎。

要想一想基督已?shy;为他作出了补赎,这样的人所具有的是何等无法言喻的喜乐。他身上一切的罪都由基督作出了补赎,因此,对于这样的罪人而言,上帝成为他已?shy;和好的父,而且他极其确定地成为永生的后嗣。即使他被带领?shy;过的道路有时黑暗,并不是他所喜欢的,他最终也必定会得享永生。?shy;过默想,你得出了普遍性的结论,晓得这确实是圣?shy;中所启示的无谬的真道,然后你当思考主耶稣是否在你身上有些许的施恩。想一想,你的灵魂是否一直没有知罪、沉沦、无能的意识,或者现在是否有这样的意识;主有没有赐给你与以前不同的心灵,使你现在能够爱你从前所恨的,恨你从前所爱的;世界和罪恶有没有使你感到忧伤;现在远离上帝的生活有没有使你感到更难过,你是否一心一意要行走在上帝的面光中,诚实、正直、顺服;想一想,你是否晓得作为中保的耶稣,是否渴想他,为认识他而祈祷、哀求;你是否?shy;常把自己摆在他的面前,不管是在称义还是成圣方面,都降服于他;你有没有?shy;常接受他为中保,藉着他受苦、受死所付出的赎价而于上帝和好;想一想,你现在的渴望和目标是否是宁愿生活在罪中,生活在世界里,不愿意行事为人得蒙上帝的悦纳;你常常寻求主,向他祷告,向他祈求,相信他,把自己交托在他的手中,主有没有赐你平安、宁静和盼望,有没有时时赐给你确信和喜乐。

综合思考以上因素,你当得出结论,基督就是你的中保,因为只有那些于基督的受苦和受死有份的人才能得享这样的恩典。另外,这也应当使你把基督的受苦应用在自己的身上。因为我的目的就是把这一真理应用在你的心中,使你把基督的受苦视为是为你赎罪,是代替你受苦,因此你的罪债已?shy;完全偿还了,上帝已?shy;悦纳你,现在你被称为上帝的子女和后嗣。为了达成这一目的,信心方面的挣扎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要达到真正的接受和相信需要信心方面的争战,直到你的灵魂能有信心说:“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2:20)。那时,你就会正确地对待基督受苦的价值,并荣耀父与子。因此,请你致力于这样的默想,不要止息,直到你能在其中欢喜快乐。

16.以信心默想基督的受苦:在我们必须与基督一样受苦时得安慰(BelievingReflectionupontheSufferingofChrist:AComfortwhenWeMustSufferinLikenesstoHim)

(2)默想基督的受苦,如此当你和他一样受苦的时候,就可得到安慰。在这个世界上,你在在灵魂和身体方面必然会遭受同样的痛苦,这是我无需说服你的。你从你自己的?shy;历来看,就会对此有充分的认识,或许你现在正在遭遇这样的苦难。你会常常?shy;历到罪的苦楚、上帝对罪的不悦、上帝之面的隐藏、良心的困扰、对死亡的惧怕、地狱的愁苦、撒旦的攻击、贫穷、蔑视和嘲讽(这或许是因为你的过错,或许是因为敬虔度日和基督之名的缘故)、为福音的缘故所受的压制,即使你并没有感受到这一切的沉重。上帝或许呼召你殉道,用你的鲜血为真理打上印记。你或许蒙召遭受身体上的痛苦和忧伤,虽然程度不同,但是,这些都是基督受苦的样式。

但是,基督徒啊,切切不要把基督的受苦视为上帝对你所彰显的忿?shy;,因为基督是为你一切的罪债和惩罚作出了补赎。上帝是公义的,他不会因着同样的罪而再次施罚。中保已?shy;付上了赎价,因此你现在是自由的。对于信的人而言,它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惩罚,也不是上帝忿?shy;的彰显,而是主父般的责罚,是发自主的爱,是为了让你得益处。这是上帝所命定的带领他的众子女进入天国的道路。所以,当你在患难中的时候,要把你的眼目紧紧盯乓

17.基督的受苦:基督徒当效法的榜样(Christ-sSuffering:AnExampletoBeFollowedbytheChristian)

第五,默想基督的受苦,使你可以效法他,从而使你在受苦的时候能够像他那样。让基督的受苦成为你效法的榜样;对付你的老我,正如基督由于你的罪而被对付一样。

首先在你受苦的时候要像他受苦的时候那样:

(1)基督在受苦的时候并不是没有任何,感受的,因此在你受苦的时候,感到一些不适也是允许的。

(2)对于加在他身上内外的痛苦,基督也曾向上帝和人诉苦,并且继续与他们同在。你也可以向上帝和人诉苦。由于愁苦和哀伤就诉苦,所表达的既不是不耐烦,也不是后悔。更不要离开他人,那些一人独行的有祸了!基督恳切祷告,所以你也当如此。“你们中间有受苦的呢,他就该祷告”(雅5:13)。

(3)基督把一切痛苦都视为来自上帝的。“我父所给我的那?shy;,我岂可不喝呢?”(约18:11)。所以,你当操练信心,信靠上帝的护理,在任何时候都晓得这是出于上帝的手。要对此确信不疑,需要殷勤努力。

(4)基督持守信心,并在他所遭受的极大的黑暗和离弃中操练自己的信心,那时他甚至说:“我的父,我的上帝。”因此,你也不要抛弃自己的信心和自由;要正确地背负自己的十字架,还要从信心和自由出发。假如你在信心上被压垮,你就会背负双重的十字架。

(5)基督忍受苦难,持守到底。他不想放弃,直到事情成就。唯愿你也有这样的忍耐,使你成全你所当行的事。不要问上帝为何这样待你,而是满足于上帝的旨意,免得你论断上帝对你不公。如此,你就不会用你自己受苦的时间期限来限制上帝。

(6)基督以上帝所应许的美好的结局来安慰自己,仰望将来要得的荣耀。他为那摆在他面前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并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所以,你也当仰望上帝的应许,上帝的应许都是确确实实的。你当以此来振奋自己,思考将来要得的荣耀,默想那永远的安息、喜乐和幸福,这样你在忍受苦难的时候就会更加轻松,你的行为就会更加趋于圣洁,而且你确实会?shy;历到,这些不过是轻微的苦楚,很快就会过去。

第二,当把基督的受苦摆在自己的面前,作为自己对付“老我”,治死罪的榜样。要用轻视来看待世界和所有的罪,把它们视为已?shy;挂在了绞刑架上,视为已?shy;被钉死的。要钉死你自己的邪情私欲。既然基督已?shy;付上了痛苦的代价,你怎能仍然沉浸在其中呢?难道对基督的爱,对他的受苦的敬重,没有在你的心中激发起对罪的恨恶吗?正是因着罪,基督才为之受苦受死,难道你不当治死你身上的罪吗?你若是这样把基督摆在自己的眼前,作为你效法的榜样,作为促使你治死罪的强大的动力,就会因为藉着信心与他的受苦联合,从而从他吸取美德和力量,使你能够继续前进,钉死老我,治死罪身,就会使你在这一方面不断力上加力。所以,“这样,你们向罪也当看自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看自己是活的”(罗6:11);“?shy;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林后5:14?shy;15)。

18.劝勉未归正的人思想基督的受苦(AnExhortationtotheUnconvertedtoReflectupontheSufferingofChrist)

尚未归正的朋友们,你也当前来,注意思想基督的受苦。假如你不悔改,不管是在现世,还是在永世,基督的受苦都是摆在你面前的一面镜子。唯愿藉着思想基督的受苦,你心中有悔改和信心生成。

(1)不晓得罪的可恶和毒性,还未感受到自己的愁苦,继续在罪中寻欢作乐,对于是否是罪不管不顾,认为只要开心就行,只要没有害处就行。对于这样的人,我要对你说?shy;

(2)像鼹鼠一样在地上打洞,苦心钻营,或为财富,或为荣誉,或为尊重,或为地位,念念在此,牵肠挂肚,孜孜以求,仿佛人生的目的唯独在此。对于这样的人,我要对你说?shy;

(3)还没有感受到丧失上帝,与上帝分离的悲惨,忘记上帝,不晓得与上帝和好,与上帝相交是何等地美好,因此,不为自己眼前与上帝隔绝的状况苦恼,也不渴慕与上帝和好。对于这样的人,我要对你说?shy;

(4)不晓得必须满足上帝的公义,认为只要自己对罪感到忧伤痛悔,只要自己祈求上帝赦免自己的罪,就会万事大吉。对于这样的人,我要说?shy;

(5)不晓得基督是唯一的中保,唯独他补赎了那些得救之人的罪,不晓得何谓藉着信心接受基督,也不晓得信心的争战和操练。对于这样的人,我要对你说?shy;

(6)过着文明的生活,?shy;常参加教会的崇拜,也已?shy;受了洗,参加圣餐,行挛

可怜的人啊!你仍然是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你仍然是眼瞎的人,并没有基督在你心中,离得救相差万里。

因此,请你前来,思想基督受苦的每一细节;考察基督如此受苦的?shy;因。要晓得这只是归正的人才能有份的事,也就是说只有相信的人才能参与。要确知你现在与之无份,而且倘若你仍然如此,继续在这种状态中死不悔改,你必定会遭受同样的苦楚,直到永永远远。既然上帝的公义如此倾注在中保基督的身上,是因为选民的罪,而选民本是他以不变的慈爱所爱的,你又怎能逃脱他的震?shy;呢?你绝不会逃脱的,“这些事既行在有?shy;水的树上,那枯乾的树,将来怎么样呢”(路23:31)。因此,你要对自己得出明确的结论:你现在与基督无份,你与他所赢得的一切都不相干,照你现在的状态,你将来必定永远与上帝隔绝,遭受上帝的可怕的震?shy;,无法忍受,又不得不忍受。唯愿上帝在你的心中作工,使得你恐惧战惊。由此使你晓得上帝的可怕,使你亲自来到这位基督的面前,寻求他,努力信靠他,藉着他来到上帝的面前,从而得救。假如你对此置之不理,认为这样的惧怕是胆小鬼的惧怕;假如你的心对此调转不顾,听到这信息,或阅读这信息的人,你若希望再多知道一点,那就是你已?shy;受到了警告,仍然执迷不悟,你必然会要受到更重的审判。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我们已?shy;探讨了主耶稣基督的职分,现在我们来考察主耶稣执行这些职分时所处的状况。我们将特别考察基督如何藉着献祭,在降卑的状况中执行大祭司的职分,从而为其选民的得救建立的功德;以及他在升高的状况中执行大祭司的职分,通过代祷的方式,把他的功德应用在选民的身上。 共有两种状况:一是降卑,一是升高。在旧约圣?shy;中这两者是联系在一起的。“他要喝路旁的河水,因此必抬起头来”(诗110:7);“耶和华却定意(或作喜悦)将他压伤,使他受痛苦。耶和华以他为赎罪祭。(或作他献本身为赎罪祭)他必看见后裔,并且延长年日,耶和华所喜悦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赛53:10)。在新约圣?shy;中也是如此。“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他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路24:26);“凡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shy;?shy;所以上帝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腓2:7?shy;9)。 1.基督的道成肉身:并不是他降卑的一步(TheIncarnationofChrist:NotaStepofHisHumiliation) 降卑之举是与主耶稣的位格有关,与他的属性没有关系。作为上
帝的位格之一,他整个的受苦都有神圣的果效和价值。但是,就其神性而言,在基督受苦的时候,神人基督的位格并没有降卑。因为他的神性是不变的,也是不会败坏的,所以,不可能降卑。但是,在他取了人性之后,他隐藏了他神性的荣耀,所以,人并不晓得他的本像,也就是说并不知道他就是上帝;所以他们才有胆量杀死他。因此,基督取了人性,这本身并不是降卑,而是使他的位格能够成为选民的中保。 神人基督诞生在贫穷之中,既没有名望,也无佳美可言,只是取了奴仆的形式,也就是说,在所有的人中,是最卑微的。由于人类的罪行,他也是被视为罪人,列在罪人之列。这确实是神人基督降卑的一步。诞生,基督取了人性本身,是在降卑的处境之外,并且也不是他降暗谋局仕 (1)基督在道成肉身之前,并不是神人;因此,他是不会如此降卑的。准确地说,根据他的神性,这种降卑是不会发生的。 (2)另外,神性与人性的联合在其荣耀的状态中仍然继续存在,直到永永远远。因此,如果不加上这些卑微的处境,道成肉身本身并不降卑,而是使基督的位格能够成为选民的中保。 在《哥林多后书》8章9节,我们读到,“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这并不是指道成
肉身,而是指贫穷那种卑微的状况:“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加4:4)。此处并没有提及降卑,虽然生在律法之下是卑微的。这并不是指由女人所生就是耻辱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腓2:7)。此处所界定的就是他的降卑,但是所指的并不是基督取了人性,而是在于他卑微的处境:取了奴仆的形像,顺服父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2.降卑:基督的受苦和顺服律法(TheStateofHumiliation:HisSufferingandSubmissiontotheLaw) 基督的降卑有两点:一是他为了代赎而受苦,把自身置于律法之下,目的就在于为他的选民赢得救赎。他的受苦可以进一步分为他灵魂的受苦和肉身的受苦,当然,他在肉身受苦的时候也有灵魂的受苦。根据他的神性,他既不可能受苦,在实际上也没有受苦。 基督不仅在肉身受苦,更是在他的灵魂中受苦。他是清醒地如此而行的,因此,不是仅仅晓得、同情肉身的苦难。假如有人认为灵魂的受苦不过是同情肉身的受苦,就是极其无知的。灵魂中认识到上帝的震?shy;,这就是灵魂所受的苦,即使在身体还没有受苦的时候,灵魂已?shy;在遭受痛苦了。
基督必须在灵魂上受苦,而且事实上确实受了苦,从以下的理由明显可见: 首先,这是预表上的。过去的献祭所预表的就是即将到来的基督的受苦。在献祭中,祭牲的血要献上。为什么要献血呢?动物的灵魂就在于血中,所预表的就是唯独藉着中保在灵魂上的受苦,才能为人的灵魂作出代赎。“因为血是生命”(申12:23);“因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我把这血赐给你们,可以在坛上为你们的生命赎罪,因血里有生命,所以能赎罪”(利17:11)。 第二,这得到了预言的证实。“耶和华以他为赎罪祭?shy;?shy;他必看见自己劳苦的功效?shy;?shy;因为他将命倾倒,以致于死”(赛53:10?shy;12)。 第三,这也得到了上帝的公义的证实。人的灵魂犯了罪,所以必须受到惩罚。这样的罪要求与之相称的惩罚(参考:罗1:27)。“犯罪的,他必死亡”(结18:4)。上帝对此所发出的威胁就是咒诅?shy;与上帝分离和上帝的震?shy;,这也是罪所当得的。“?shy;?shy;就以忿?shy;恼恨报应他们。将患难,困苦,加给一切作恶的人”(罗2:8?shy;9)。灵魂就是承受这种痛苦的主体。为了消除这种咒诅,
中保就必须在他自己的灵魂中受惩罚,忍受灵魂的苦楚。 第四,在圣?shy;中也有很多?shy;文,清楚地证实此事。在《马太福音》26章37至38节,我们读到,“于是带着彼得,和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同去,就忧愁起来,极其难过(也就是为痛苦所环绕、穿透)。便对他们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就惊恐起来,极其难过”(可14:33);“耶稣极其伤痛?shy;?shy;”(路22:44);“我现在心里忧愁”(约12:27);他“就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来5:7)。在英文以及中文的?shy;译中,表达基督的痛苦的词汇都到了顶点,在?shy;来的希腊文中也是极其强调,目的就在于努力表明这种痛苦是最高程度的痛苦。 第五,为了对基督在灵魂中所?shy;历的痛苦有更深刻的认识,请你仔细考察圣?shy;中是如何表达这些痛苦及其忧伤的结果的。 (1)“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虽然他的人性得到了超人的非凡的支持,使他能够忍受无限的痛苦,但是人性无法忍受更大的痛苦了,否则就是崩溃,就会死去。肉体已?shy;不能忍受更大的痛苦了,不仅如此,灵魂也已无法忍受更大的痛苦,或者说,假如痛苦再大一些
,就会崩溃、毁灭了。 (2)“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路22:44)。这既不是基督完美的身体中本来就有的不适或软弱,也不是因为体力劳动超出人的能力而导致这样。而是灵魂的痛苦如何如此巨大,**心脏,使得血液从毛空中流出来。这不仅仅是带血的汗水,而是有大血点从他身上落到地上。 (3)请注意基督的祷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shy;离开我”(太26:39)。不要认为基督想放弃中保的职分,不愿意为他的选民舍命。事实绝非如此!他与父订立救赎之约,他对此绝对没有后悔;其情愿牺牲千百次。而且,他的意志也不是与他父的意志相悖。这种猜想都是不真实的,因为基督把自己的意志完完全全地降服于他父的意志。我们这些藐小的人并不喜欢遭难,因为遭难确是痛苦的。当我们想到苦难的时候,我们就不愿意?shy;历苦难。但是,假如受苦是上帝的旨意,我们就愿意承受,虽然我们的眼中有泪。主耶稣完全的人性更是如此。他事前并不知道这?shy;到底有多苦。现在他感受到了,对于如此的苦难,他肉身的性情并不喜欢,排斥这样的苦难。他就把这种圣洁的性情呈现在父的面前,祈求免除这样的苦难,假若有可能的话。他当然晓得他是要受苦的。他既
没有拒绝,也没有予以回避,因为他甘心乐意地把自身交托在这样困难之中。但是,根据他属人的性情,他并不晓得他受苦的程度。所以,他就祈求,倘若可能的话,就用轻微一些的痛苦来为他的选民赎罪,也就是说,可以减轻他所受的痛苦的程度,或者结束这种苦难,使他不需要在如此黑暗和离弃之中受死,承受上帝如此之大的忿?shy;,因为在有可能出现的痛苦中,基督所要承受的确是最高程度的痛苦。他请求父,倘若有可能,就把他从这种巨大的痛苦中释放出来;倘若不可能,他就满足于上帝的旨意成就。 (4)基督所?shy;受的苦难的艰巨性,从天使的出现和他所提供的安慰也可以明显见到(路22:43)。当然,他的神性也是以隐秘的形式支持他。父收回了所有的亮光和恩宠,把他的忿?shy;倾注到基督的身上;因此,基督发现他自己孤身一人,处于极大的痛苦之中。天使的到来并不是帮助他承受苦难,因为天使并没有与他一同受苦。天使是来鼓励他的,有可能向他讲说旧约中的影子、各个先知,以及他要得的荣耀,和即将出现的许多灵魂的得赎,这些人都是他所爱的,另外还有他父在其中所得的荣耀,从而坚固他,激励他。他所?shy;受的痛苦是这样登峰造极,甚至需要天使
来安慰他! (5)从他在十字架上所说的话也可以明显地见到他的灵魂受苦的程度。“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太27:46)。他并没有被他的神性离弃,因为神性与人性二者在一个位格中的合一是不会解体的。他也不是被他父的爱弃绝,因为父对他的爱是不变的。他更不是被圣灵离弃,圣灵对他的膏抹是没有限量的;他也没有抱怨说被离弃在人的手中。他所诉说的是,父收回了所有的亮光、慈爱、帮助和安慰,而那时他的痛苦达到了极致,是最最需要这些的。当基督发问“为什么”的时候,他并不是要知道?shy;因,而是表达了他的痛苦的情绪。他所表达的并不是绝望的情绪,因为他仍然说“我的上帝”、“父”。的表明的不过是极其没有安慰、没有帮助的忧伤之境。 问题:是什么导致基督这样极其忧伤呢? 回答:我们刚刚探讨的他在客西马尼的痛苦,起因并不在于犹太人的罪、他们的背弃、他对恶人灭亡的怜悯、犹大的背叛以及他在受嗍比怂 他灵魂受苦的真正?shy;因首先是由于他充分感受到了罪是什么,以及作为一个罪人的含义。他自己既没有犯罪,也不晓得罪,他是圣洁的,没有受到任何罪的**,与罪人完全不同。但是他把选民所有的罪都担负
在自己的身上,仿佛是他自己犯的,站在他们的地位上,从而消除了他们的罪。现在他感受到了破坏与上帝的关系,违背上帝的圣约,离弃上帝,悖逆上帝,抵挡上帝,违背上帝的律法和旨意,晓得自己是罪的参与者的味道了。晓得罪的本像,感受罪的苦楚,是令人无法承担的,即使对罪没有任何惩罚也是这样。所以,大卫说:“我向你犯罪,惟独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这恶”(诗51:4)。主耶稣替我们成为罪(林后5:21),亲身?shy;历了罪的苦楚。对于向他这样完全地爱上帝的人来说,这是无法承受的。 第二,基督完全感受到了由于罪而与上帝分离所带来的影响。上帝在义?shy;中完全与罪人分离,收回他一切的慈爱、恩宠、光照,离弃他,拒绝他,逐出他,任凭他自己生活,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安慰,这样的惊恐、不安、黑暗和痛苦是人所无法想象的,也是无法描述的。因为人都是有灵魂的,人的灵魂不会满足于自身,只能由某种外在的东西才能使他得满足。但是,在因为犯罪而被上帝离弃的时候,既没有任何东西使他满意了,更找寻不到任何使他的灵魂满意的东西。唯独上帝能够给有理性的受造物带来满足,失去上帝,内心空空,为与上帝完全的分离而哭泣,是人所无法承受的。
恶人最终所得的永远的惩罚就是如此,“他们要受刑罚,就是永远沉沦,离开主的面和他权能的荣光”(帖后1:9)。选民本来也当受这一切的苦楚,但是基督代替他们承担了。这种灵魂的忧伤是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 第三,基督所?shy;历的是完全的咒诅,咒诅的内容在他身上完全施行出来(加3:10,13),上帝的震?shy;公义地显明出来,这是主对罪人的忿?shy;(鸿1:2),落在永生上帝的手中真是可怕的(来10:31),他?shy;历到上帝的可畏(耶17:17)。任何对此没有?shy;历的人都是无法理解的,所以,对于那些在?shy;则上对此有所?shy;历或有类似?shy;历的人,才能在很小的程度上有所理解,但是,任何人对此都无法完全理解,也无法完全表达出来。让我们还是接受从圣?shy;中推导出来的说法,以此为极致吧,相比于主耶稣在这个方面的?shy;历而言,我们的认识几乎是零。基督是父的爱子,所以上帝并没有对他发?shy;。上帝所感到震?shy;的是罪,在作为审判者公义地施行惩罚的时候,他就使得主耶稣?shy;历这种震?shy;,因为主耶稣把选民的罪都承担在了他自己的身上。 第四,基督完
全?shy;历到了魔鬼的可怖(路22:53)。因着罪的缘故,人已?shy;成为魔鬼的所有物(提后2:26),所以,基督作为选民的中保必须代表选民忍受魔鬼的各样攻击。试探者用各样诡计试探他(路4:13),又暂时离开他(路4:13),但是,在他穷途末路的时候,就垂死挣扎,发动了极其疯狂的进攻。你自己可以想象,感受到罪的可憎,完全失去上帝的恩宠,?shy;历到上帝作为一个审判者所施行的最大程度的震?shy;,恰恰就是在这样的时候,由受到地狱的权势极其狡诈和可怖的攻击。这该是何等的无法言语的痛苦啊! 按其灵魂而言,基督所?shy;历的痛苦正是如此。现在让我们也考察基督在身体上所受的痛苦。在考察这一痛苦的时候,我们必须明白,这一切之所以临到他,都是由于上帝的义?shy;,同时这痛苦也是灵魂的痛苦,不是说在同情的角度,而是说灵魂确确实实直接?shy;历到了痛苦。加在他身上的肉体的痛苦,增加了他灵魂所受的苦楚。选民曾?shy;运用他们的肢体,作不义的器皿,用他们的身体从事各样的犯罪,因此,他们也当在身体方面永永远远受各样的痛苦。在这种痛苦方面,我们可以分为几个步骤。 3.基督降卑的步骤(
TheStepsofChrist-sHumiliation) 第一步就在于他在受洗和进入公共服事之前所?shy;历的痛苦。他出生在贫寒的境况中,在第八天的时候,承受了割礼的痛苦,不得不逃离故土,如同流浪者和客旅在埃及避难。他极有可能作过木匠的工作(参考:太13:55;可6:3),因此他把自己交托在以下的判决中,“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创3:19),养家糊口。 第二步包括他受洗直到客西马尼的日子。他曾?shy;受到仇敌魔鬼的试探和攻击,魔鬼尽其所能,挑动所有的人反对他。他受到当时的法利赛人、文士和君王的仇恨和藐视。他们刻意地要在他的讲话中挑毛病,为他设置网罗。他们禁止所有的人给他提供住宿,同时吩咐若有人见到他的行踪就举报。他所到的地方,?shy;常受到人的藐视,被人冷落,遭人反驳,受人辱骂和咒诅。有一次,人们想把他推到山崖下摔死,不成功,他们就拿起石头来要打死他。他生活在贫穷之中,饥饿交加,连枕头的地方都没有。 第三步就是他在客西马尼的受苦,处于该亚法的会堂里,后来又被带到彼?shy;多的审判庭,他站在希律的面前,然后走向各各他。在客西马尼,他沉浸在痛苦之中,俯伏在地
,祷告恳求,流出血汗,又被他自己的门徒出卖,这本来就是令人无法忍受的耻辱!他被所有的门徒离弃,被仇敌抓获,被紧紧捆绑,如同杀人犯被带到审判官的面前。作为罪犯,他被带到该亚法那里,在当时的教会法庭面前受审,受到伪证者的指控,被一个仆人掌嘴,然后作为亵渎上帝的人被定死罪,受到恶仆的嘲弄,人把唾?shy;吐到他的脸上,又打他的脸。然后他被交给外邦人彼?shy;多,受到猛烈的指控,又被转交给希律王,给他穿上受人嘲笑的衣服,像傻瓜一样被人牵引,?shy;过耶路撒冷的大街,送回彼?shy;多的手中。他与杀人犯同列;众人要求将他处死;他受到人无情的鞭打,被戴上荆棘的冠冕,被押解到十字架上钉死。作为一个被判处死刑的人,他背负十字架,被人押解到耶路撒冷城市之外。在各各他这处死犯人的地方,他被钉在十字架上,作为一个受到咒诅的人,被挂在天地之间,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摆放在两个杀人犯中间。他在渴的时候,所领受到的是沾了胆?shy;的醋来喝。在这种苦境中,他受到人的冷嘲热讽,尖刻的话刺透了他的心,即使阳光也远离了他。三小时之内,他完全被悬挂在幽暗之中;他在上帝那令人窒息的忿?shy;下死去。看这位苦人!有哪种形式
的忧伤、藐视和嘲讽,是主耶稣所没有?shy;历的呢?生命之主就这样被杀,荣耀之主就这样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第四步就是他的埋藏。在主耶稣把自己的灵魂交托给父之后,一个仆人有矛刺穿他的肋旁,刺透了他的心,就有血水从伤口流出来。那位亚利马太来的约瑟,一个富有的义人,也是一位受人尊重的议士,和尼哥底母一道,请求彼?shy;多,并得了应许,就把基督的身体取走。他们把基督的身体用干净细麻布加上一百斤没药和沉香裹好,就放在一个凿在岩石中的新墓穴里,并用一块大石头封死挡好。他曾?shy;遭受人的嘲笑和藐视,如今作为障眼的人,离开了他们的眼目。 4.基督降到阴间(Christ-sDescentintoHell) 在《使徒信?shy;》12条教理中写道:“他被埋葬,降在阴间。”虽然《使徒信?shy;》的各个条款是与上帝的圣言完全一致的,都是真实可靠的,然而这一说法并没有如此记载在圣?shy;中,而是由人撰写的,并得到了教会的认可。 我们认为“他被埋葬”和“降在阴间”这些话所指的是同一件事,?shy;因如下: (1)“他被埋葬”和“降在阴间”在早期的信仰告白中并没有放在一起;有
的是用“他被埋葬”,有的是用“降在阴间”。在主后325年举行的尼西亚会议上,只是说“埋葬”或“放在坟墓中”。在《亚他那修信?shy;》中只是说:“降在阴间”,并没有提及“他被埋葬”。 (2)这两个短语意思相同,因为在希伯来文中的sheol,和希腊文中的hades,所指的都是地面以下的深处、坟墓或是死人所在的地方。“降在阴间”的意思是指“被置于地面之下的坑子或坟墓中。”因为那些被定罪的人和邪灵的去处是在下面,而得荣耀的那些人的地方是在上面,所以这个地方被称为“阴间”。虽然被定罪的人的去处被称为“阴间”,但此字在?shy;文中是坑子、坟墓或凹处的意思。因此,我们认为“被埋葬”和“降在阴间”是指同一回事。 虽然这两个短语在起初的时候只使用一个,但后来被联系在一起使用,并被解释为不同的意思。认为“被埋葬”是指他躺在坟墓中,“降在阴间”是指基督灵魂的受苦,也是合宜的。 罗马天主教认为基督降在阴间是他升高过程中的一步,这显然是错误的。他们还认为,基督降在阴间是指基督死后,灵魂去到罚入地狱之人的居处,或者去到死去的旧约圣徒所在的地方,目的就在于把他们的灵魂从这样的地方救拔出来。事实
并不是这样,基督的灵魂死后立即进入天庭。他把自己的灵魂交托在了他父的手中(路23:46),并且旁边的那位杀人犯说,“今**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23:43)。“?shy;?shy;他的灵魂,不撇在阴间,他的肉身,也不见朽坏”(徒2:31)。在《诗篇》16篇10节中所出现的“阴间”(sheol)一词,与这节?shy;文中所出现的“阴间”(hades)一词,其主要的含义都是指坟墓。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shy;文中意思也很明显:他的肉体,也不见朽坏,也就是说,他的肉体虽在坟墓之中,但并没有像通常那样朽坏。此处所用的“灵魂”一词是比喻性的,是指人,更具体地说,是指自然容易朽坏的部分,也就是肉体;灵魂并没有进入坟墓。假如认为“阴间”这个地方是指罚入地狱之人的去处,那么,先辈们的灵魂也不在那里,而是在天堂里。根据他们自己的主张,他们也不会处于一个被罚入地狱之人所处的地方,而是在炼狱中。 在《彼得前书》3章19节也没有提供有关的证据。“他藉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藉”是指其先行词“按着灵性说,他复活了”。而“灵性”一词所指的也不是基督的灵魂,因为基督并不是靠他自己的灵魂复活的
。因此,这节?shy;文并不能支持天主教的主张。他藉以来去的灵是他的神性,正是藉着他自己的神性,他使自己活了过来。他在神性中,曾与亚伯?shy;罕、以撒、雅歌、约伯、挪亚和其他先知说话,《彼得前书》1章11节说,基督的灵曾?shy;在他们心里。他曾?shy;藉着这些先知劝诫人,责备人,警告人,如此藉着这些先知讲道,他们都是藉着他的灵说话。在《彼得前书》第3章中,提及挪亚和大洪水,以及当时不顺服的人,他们虽然听到挪亚藉着基督的灵所传讲的,仍不悔改(彼前3:20)。死亡的恶人被丢弃在这个监狱里,不是他们的身体,而是他们的灵魂,这个地方就是阴间,是被罚入地狱之人所居留的地方,他们被定罪,被离弃,并皇歉 5.基督代赎在自然中所?shy;历的一切痛苦(AlltheSufferingofChristAtoninginNature) 要成全礼仪律和预言,基督必须忍受前面提到的各种痛苦。基督的受苦完全是为他的选民赎罪,这不仅仅局限于他在十字架上三个小时黑暗中的受苦。圣?shy;上找不到这样的限制。这从以下的?shy;因明显可见: 首先,当圣?shy;上提及基督的赎罪的时候,总是一般性
地言及他的受苦,在其时间或本质上并没有任何的例外或局限。“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受苦有古卷作受死),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上帝面前”(彼前3:18)。?shy;敢选择某种局限加在基督的受苦上呢? 第二,基督不仅在那黑暗的三小时中受苦,在此之前就已?shy;受苦了。他在客西马尼地身体和灵魂上的痛苦也具有赎罪的性质。“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赛53:5)。他在那黑暗之前,早已被悬在十字架上了。主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不也是具有赎罪的性质吗?(林前2:8)。他的贫穷也是如此。“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林后8:9)。既然他在那黑暗之前的受苦就有赎罪的性质,他为赎罪所?shy;历的痛苦当然不能局限在那三个小时的受苦。 第三,从一开始基督就已?shy;是主所立的基督(路2:26),大祭司,君王(赛9:6),救主(路2:11)。在十二岁的时候,他就在作他父的事了(路2:42,49)。从一开始,他就已?shy;是“上帝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负)世人罪孽的”(约1:29),“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shy;忧患”(赛53:3)。他之
所以如此,都是为了代替其选民的缘故。由此来看,很显然,他并没有只是在他三个小时的受苦时间内进行补赎,而是在他整个的一生,都在为他的选民赎罪。 异议1#:圣?shy;上记载,“并要在一日之间,除掉这地的罪孽”(亚3:9)。 答案:(1)人至少应当把基督在最后一天所受的痛苦都包括在内,而不要局限在三个小时内。 (2)在那一天他成就了除掉罪所当行的一切。这一切都要在他完全补赎,付上最后一分钱之前完成。 异议2#:?shy;常所提及的仅仅是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时所受的痛苦。 答案:(1)但也?shy;常提到他受苦的其它部分。 (2)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是?shy;常提及的,?shy;因就在于在他所?shy;历的所有苦难中,这是他最大、最终,也是最公开的受苦。 (3)在十字架上,他既在黑暗之前受苦,也在黑暗之后受苦,因此不能把他的受苦仅仅局限在三小时之内。涉及到基督的受苦,需要更仔细地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这种受苦确实补赎、完全补赎了所有选民的罪,而且仅仅是为他们作出补赎的。 6.基督补赎的真实性(TheVeracityofChrist-sSat
isfaction) 首先,我们说,基督引证他的受苦确确实实代替上帝的子女满足了上帝的公义,为他们的罪作出了补赎。 索西奴派否认此点。我们主张,基督向我们启示了救赎的真理和道路,并藉着他所行的神迹以及他的受死证实了他的启示,并且在圣洁生活方面也是我们的榜样等等,由此为了人的益处而受苦、受死,所以他是我们的救主。但是,不仅如此,我们还坚持,基督作为中保代替他的选民,亲自担当了他们的罪,也就是说,既包括他们的?shy;罪,也包括他们受洗归正之前以及直到生命最终时所犯的一切本罪。他代替他们承受了他们当受的惩罚,从而完完全全、确确实实地满足了上帝的公义,既没有忽略任何罪,也没有以部分代替全体。基于这一补赎和他的功德,他把他们从一切的惩罚中拯救出来,既包括今世的,也包括永远的。这是基督教的核心,也是基督徒的特色。在这个地方犯错误,否定这一真理的人,是不会得救的。这一真理得到了以下证明的确证: 首先,补赎的必要性证实了这一真理。由于他的威严、圣洁、公义和信实,上帝是不会容许任何罪不受到惩罚的。倘若不是藉着承担当受的惩罚,完全满足他的公义,他就不会在恩典中接纳罪人,也不会把救恩赐给
他。人是无法作出补赎的。但是,由一位合格的中保完成这一补赎,却是与上帝的公义是一致的;既然主耶稣就是这样一位合格的中保,他就确实、完全地藉着他的受苦和受死作出了补赎。我们在17章中已?shy;证明了第一点是真实可靠的,因此第二点也同样是确定无疑的。 第二,主耶稣的中保地位也证实了这一真理。 (1)我们已?shy;在前面证明,主耶稣就是中保,这从以下的?shy;文也明显可见:“耶稣就作了更美之约的中保”(来7:22);“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赛53:6?shy;7)。众所周知,中保就是取代别人的地位,他成为fidejussor?shy;当债务人无力还债的时候,他有责任偿还,(罪人确实无法清偿自己的罪债);或者是作expromissor?shy;首先由他来承担债务,仿佛就是他自己所欠的债务一样清偿,从而使债务人免除还债的责任。保罗就曾?shy;为阿尼西母向腓利门作中保(门18?shy;19)。基督作为选民的中保,取代选民的地位,代表他们偿付了罪债。 (2)这也在含有anti和huper词语的?shy;文中得到了证实。“正如人
子来?shy;?shy;作多人的赎价(anti)”(太20:28);“他舍自己作万人的赎价(anti)”(提前2:6)。无可置疑的是,anti一词的意思就是“取代别人的位置”。“只因听见亚基老接着他父亲希律(anti)作了犹大王”(太2:22);“以眼还(anti)眼”(太5:38)。“因为这头发是给他作(anti)盖头的”(林前11:15);“求鱼,反拿蛇当(anti)鱼给他呢?”(路11:11)。huper一词的意思也恰按 在这些?shy;文中,都有huper一词。因此,显而易见,基督作为选民的中保是代替罪人受苦的,他为他们的罪作出了补赎。这也在《以赛亚书》53章4节中得到了证实,“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sebalaam)我们的痛苦”。Sebalaam这个词的意思是“极其艰难地携带”,“把重负担在自己的肩上。” 第三,从20章中所探讨的主耶稣大祭司的职分显然可见。根据圣?shy;,基督是大祭司(参考:来2:17;4:14?shy;16;5:10)。祭司的职责就是献祭,而基督作为祭司确实献上了祭物?shy;他献上的就是他自己(参考:弗5:2;来9:14,26,28)
。祭物,也就是献祭的活物,是代替罪人而被杀死的。“因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我把这血赐给你们,可以在坛上为你们的生命赎罪,因血里有生命,所以能赎罪”(利17:11);“亚伯?shy;罕举目观看,不料,有一只公羊,两角扣在稠密的小树中,亚伯?shy;罕就取了那只公羊来,献为燔祭,代替他的儿子”(创22:13)。献祭的罪人按手在祭牲的头上,祭牲的死算为罪人的死,由此罪人被宣布为无罪,仿佛他已?shy;为他的罪作出了补赎(参考:利4:4,15,20)。这种献祭所预表的是:即将到来的弥赛亚会亲自取代罪人的位置,代替罪人献上他自己,而且他的受苦就归算在所有的信徒身上,仿佛他们自己已?shy;为自己的罪作出了补赎一样。请注意《哥林多后书》5章21节,“上帝使那无罪的(无罪?shy;文作不知罪),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上帝的义。”基督已?shy;为我们的缘故成为罪,他担当选民的中保,选民的罪都归算在他的身上,他为选民的罪成为祭物。因此,“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赛53:6)。“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彼前2:24);“他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约壹2:2)。既然主
耶稣作为大祭司和祭物已?shy;为选民的罪献上了他自己,他就确确实实地通过他的受苦和受死,代表罪人作出了赎罪。 第四,这从所付出的赎价也可以清楚可见。圣?shy;上称基督的受苦为赎价:“?shy;?shy;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20:28);“他舍自己作万人的赎价”(提前2:6)。他被称为“救赎”,也就是为救赎而行的献祭。“我们藉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丰富的恩典”(弗1:7)。他被称为“挽回祭”:“上帝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罗3:25);“他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约壹2:2)。这些词都是强调性的,表明救赎、赎罪?shy;其完成的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而是必须付上赎价才能成就。既然基督的受苦是这样宝贵的赎价,就确实是充分的,并且也确实为人赎了罪。另外,在这些?shy;文中有关的希腊字词都是强调性的,清楚地说明人的救赎是因着基督的宝血而成就的,确实有赎价付上了:“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的羔羊之血”(彼前1:19);“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林前6:20);“因为你曾被杀,用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上
帝”(启5:9)。所以,我们得蒙救赎,并不仅仅像一个主人开恩释放他的奴仆一样,也不仅仅是交换战犯式的释放,而是确实藉着一个交易成就的,在这一交易中,有适当价值的偿付。基督的受苦就是如此。 第五,从基督受苦和受死的果子明显可见。藉着耶稣基督的受苦和受死,就作出了真正的补赎,而且在上帝和罪人之间确立了和平,因为上帝的公义已?shy;得到了满足。圣?shy;中清楚地强调说:“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藉着上帝儿子的死,得与上帝和好”(罗5:10);“他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shy;?shy;这就是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并且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林后5:18?shy;19);“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便藉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上帝和好了”(弗2:16)。基督不仅使犹太人和外邦人同归与一,而且使他们都与上帝和好。“既然藉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着他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你们从前与上帝隔绝,因着恶行,心里与他为敌”(西1:20?shy;21)。他不仅使他所有的选民和好,也就是说,使那些在天上与在地上的选民和好
,而且也使他们与他自己和好,并且,使他们藉着基督的宝血都与上帝和好。上帝与人之间一直有敌意存在。上帝恨恶罪人(诗5:5);人是可?shy;之子(弗2:15);基督救人脱离了上帝的忿?shy;(帖前1:10);他使他们与上帝和好(罗5:10);而且把他们带到上帝的面前(彼前3:18)。他成就这一切,不仅向他们指明归正的方式,而且藉着他的宝血作为赎价成就了他们的救赎。因此,基督确确实实代替罪人,藉着他的受苦和受死满足了上帝的公义。 虽然上面所提供的证明是很有说服力的,为了使人毫无拦阻地接受这一真理,我们仍然需要清除一些异议。 异议1#:上帝并没有对人发?shy;,而是仍然爱他们(参考:约3:16;多3:4)。圣?shy;上也没有说和好的对象是上帝,而是说和好的对象是人,?shy;因就在于1)人归向上帝,2)恩惠的宣告无罪,3)中保的参与。因此人的得救并不是由于基督承担了惩罚,满足了上帝的公义,消除了上帝的夼。 回答:(1)说上帝没有对罪人发?shy;,并不合乎圣?shy;。“因为你不是喜悦恶事的上帝?shy;?shy;凡作孽的,都是你所恨恶的?shy;?shy;好流人血弄
诡诈的,都为耶和华所憎恶”(诗5:4?shy;6)。“又是天天向恶人发?shy;的上帝”(诗7:11);“?shy;来上帝的忿?shy;,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罗1:18);“我们?shy;?shy;本为可?shy;之子,和别人一样”(弗2:3)。 (2)上帝爱人类,这种爱并不是喜悦之爱(aloveofdelight),因为人身上所具有的只是罪而已,他们都是与上帝为敌(罗5:10)。他对人的爱是仁慈之爱(aloveofbenevolence),他把中保耶稣赐给人,所显明的就是这种爱。作为罪人,他的选民也是可?shy;之子;但是,作为他的选民,上帝是用他仁慈的爱来爱他们。 (3)主张和好的对象是人,而不是上帝,也是违背圣?shy;的。是否人从上帝得到什么东西,因此能使上帝与他和好呢?难道接受补赎的对象是人吗?事实上,被激?shy;的是上帝,而人则是激?shy;上帝的?shy;因,是上帝的忿?shy;被平息了,是上帝接受了赎价,而上帝的忿?shy;得以平息,是让选民得益处的,他们因着基督所付出的赎价而得以与上帝和好。 (4)圣?shy;上并没有记载,这种和好
是因着人的归正而发生的。人的归正不等于赎罪,这是不证自明的。在圣?shy;中始终把和好归功于基督的受苦与受死,正如我们在上面充分说明的那样。假如上帝的公义没有得到满足,上帝就不会宣告人无罪,只有基于补赎,才有无罪的宣告。只有无罪的宣告和恩典的彰显临到人的身上,但人在补赎方面并没有贡献什么。 (5)和好不仅仅是藉着基督的代祷和干预而发生的,因为藉着承担惩罚所作出的补赎是代祷的基础。基督要进入至圣所,他必须藉着他自己的血(来9:12)。所以,约翰把这二者联系在一起。“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shy;?shy;他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约壹2:1?shy;2)。 异议2#:“补赎”一词在圣?shy;中并没有出现(涉及基督的工作),因此,无法证明确实作出了补赎。 回答:虽然“补赎”一词并没有在圣?shy;中出现,假如事情本身在圣?shy;中有清楚的表达,对于一个有理性的人而言,也有充分的理由认可“补赎”的存在。圣?shy;上说,基督偿还他并没有抢夺的(诗69:4),他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20:28),作万人的赎价(提前2:6),我们在他里面得蒙救赎(弗1:7),他为我们的罪作
了挽回祭(约壹2:2),等等。这不等于作出了补赎吗?是否用了“补赎”这个词,并不是最重要的。 异议3#:假如基督为我们作出了补赎,那么,他也就为他自己赎罪,这是荒谬的。 回答:即使自己为自己偿付债务,也无法真正达成和解?shy;议,在和解?shy;议中所要求的是交换性公义。同样,报复性公义也是如此。假如一个审判官自己犯了罪,他能自己为自己定罪量刑吗?假如一个审判官的儿子犯了罪,当罚去两个眼睛,这审判官就把他儿子的一只眼睛和他自己的一只眼睛挖掉,这样的判决合理吗?我所说的这些所涉及的是人间的公义。但是,此处所争议的事非常清楚明了,因为这是上帝说的。上帝说,基督藉着他的受苦和受死就消除了上帝与人之间的敌意,并且使人与上帝和好(罗5:10),成就了和平(西1:20),把人带到上帝的面前(彼前3:18)。这就使人无可争议了。要想清楚地明白此事,就当承认:作为神人与中保的基督,并没有向他自己作出补赎,而是向父作出了补赎。我们要晓得就其本质而言,他是与父同质,就其中保而言,他确实向父作出了补偿,从而也是向他自己作出了补偿,因为他既是完全的上帝,也是完全的人。你必须区分本质与位格的不同:
父是一个位格,子是另外一个位格。这样行就会除掉难解之处。 异议4#:基督为了完成代赎,他必须承受罪人所当受的一切苦楚。这就是说,他要受永远的沉沦之苦,永远处于地狱之中,处于绝望之中。但是,事实上基督并没有这样,因此,他并没有作出什么代赎。 回答:(1)基督确实遭受了永远的沉沦,因为永远的沉沦、死亡和痛苦就在于与上帝完全分离,完全承受上帝的忿?shy;,直到因罪当受的惩罚和当作出的补赎彻底施行完毕为止。然而,基督确实完全承受了这一切,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证明的那样。他受苦时间如此之长,受苦程度如此之大,直到他说:“成了”(约19:30),“你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约17:4)。 (2)基督并不需要确实到地狱这个地方,应永远沉沦的本质并不在于下地狱。 (3)在时间上,他的受苦也不必是无止境或永远的。人之所以受这样的苦楚,是因为他没有完全承受惩罚的能力,同时也无法使自己恢复到完全的状态。因此,人就不得不停留在那里,直到他作出完全的补赎为止,而这恰恰是永远都不会成就的。但是,中保基督已?shy;承受了一切苦楚,在受苦的程度上达到了完全,在惩罚的施行上也达到了极致,也就
是说,已?shy;足以满足上帝的公义。而且,因为他藉着完全的顺服,成全了律法的所有要求,就不可能继续延伸他的受苦,他也“?shy;不能被死拘禁”(徒2:24)。 异议5#:即使基督已?shy;作出了补赎,也只能对一个人有价值,而不是对所有的人。 回答:圣?shy;上说,这一基督为万人作出了代赎(参考:罗5:18;提前2:6;来2:9)。一个富有的人能够救使许多的奴仆得释放。一个君王可以取代许多的囚犯,使他们得释放。因此,一个无限的位格能够为许多人作出补赎。 异议6#:即使基督真的为我们作出了补赎,我们也当更多地为我们的得救感谢基督,而不是父上帝。 回答:这是不合乎逻?shy;的,因为一切都是从父发出的,是他指定基督为我们的中保,并且把他给我们。 补充性异议:既然所有的罪都已?shy;付上了赎价,而且救恩已?shy;由基督为我们赢得了,我们既不需要脱离罪,也不需要行善。 回答:这种异议反映出对得救之人的本质与恩典的本质一无所知。“凡向他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他洁净一样”(约壹3:3)。罪就是污秽,因此那些已?shy;得洁净的人,恨恶罪,远离罪,因为
罪是与人重生的性情相悖的。圣洁就是他们的生命和喜乐。所以他们追求圣洁。他们行善不是为了以此赢得天堂,而是感谢上帝,侍奉上帝,尊崇上帝,沿着这令人喜悦的平坦大道前行,直到他们最终完全拥有这一基督赢得的救恩。 另外的争议:坚持主张基督的补赎,是与上帝的怜悯和大能不相符的。或者上帝没有补赎就不愿意拯救罪人?shy;这是与他的怜悯相悖的,或者他不能拯救罪人?shy;这是与他的大能相悖的。 回答:假如上帝不需要基督所作出的补赎,涂梢哉 如此我们证实了基督之补赎的真实性。 7.基督之补赎的完全性(ThePerfectionofChrist-sSatisfaction) 关于基督的受苦和受死,我们必须考察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基督之补赎的完全性。特别是为了抵挡罗马天主教和索西奴派的谬见,我们更当如此。在此我们当注意四个方面: (1)基督的补赎是完全的,因此,不论是主张接受一部分就等于全部,还是认为某些罪被忽略不计,都是不可接受的; (2)不需要将来把其它任何补赎加在基督的补赎上,也不能在基督的补赎上加上别的补赎; (3)基督的补赎所涉及的不仅是人在受洗之前
所犯的罪,而是为所有的罪作出的补赎,不管是大罪还是小罪。 (4)基督的补赎不仅是为人所有的罪债,也包括罪所当受的一切惩罚。从我们前面已?shy;陈明的补赎的教义来看,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不留下任何没有考察的隐藏之地,我们将对每个要点逐一剖析: 如果我们考察基督的受苦本身,就其本质而言,乃是完全的受苦,因此,仁慈评估,也就是说,把一部分视为全部,这种事情是不存在的,这种观点也是不能接受的。从以下的?shy;因明显可见: 首先,假如上帝作为审判者之报复性的公义是无瑕疵的,那么,除非完全承担罪所当受的惩罚,否则这种报复性公义就不会得到满足。如果主耶稣确实满足了上帝这一无瑕疵的公义,那么,他的补赎就是完全的,没有任何当赔还的没有赔还。既没有任何罪被忽略不计,也不会因为仁慈就把一部分赔还当作全部。我们已?shy;在18章证明第一个论点是正确的,因此,第二个论点也是可靠的。 其次,基督作为赎罪的中保,他在其存有、威严、圣洁和公义上都是无限的。这样的一个位格作为中保会遗留下什么不赔偿吗?何况这既是他所愿意的,也是他能够做到的!既然他是无限的,而他全部的是也是与他的
属性是一致的,那么他的受苦就有无限的果效,也就是说是完全充分的。这就是我们在上面所简略地证明的。 第三,这在《希伯来书》10章14节中也得到了证实:“因此他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还有什么遗留未作的呢?还有什么是忽略不计的呢?什么都没有遗留! 基督的受苦是完全充分的,因此,认为仍然必须由人通过受苦作出补赎,不管是在今生,还是在所谓的炼狱中,这样的主张既无法坚持,也不可能成立。 首先,由人通过受苦作出补赎,或是必要的,或是不必要的,不可能同时成立。假如是必要的,那么基督就不是完全的救主,但是,基督当然是完全的救主,因此,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凡靠着他进到上帝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来7:25)。假如这种受苦是不必要的,那么也是不充分的,因为圣?shy;完全没有提及这种受苦,而且基督确实已?shy;通过一次性献祭作出了补赎(来10:14);所以,在基督的受苦上,是不需要加上人的受苦的。 第二,基督的受苦是有效的,结果就是完全的除罪、完全的赦免,一切都达于完全。 (1)基督的受苦除去所有的罪:“?shy;?shy;他洗净了人的罪”(来1:3
);“他的血岂不更能洗净你们的心?shy;?shy;使你们事奉那永生上帝吗?”(来9:14)。 (2)结果就是完全的赦免:“我们藉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弗1:7);“?shy;?shy;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徒10:43);“我要赦免他们的罪孽,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恶”(耶31:34)。 (3)带来选民完全的复兴:“?shy;?shy;照样,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罗5:19);“?shy;?shy;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上帝的义”(林后5:21)。既然基督的受苦是如此完全,还要加添什么呢?能杜撰什么作为补充呢? 异议:基督的受苦是藉着我们的受苦才应用到我们身上的,因此,对于应用而言,我们的是必不可少的。 回答:如此而言,我们的受苦也不是补赎,假如说我们的受苦也是补赎,这在圣?shy;中是找不到的。应用是藉着信心成就的(罗5:1)。认为基督已?shy;立了功德,所以我们也可立功德,主张这种立场的人应当晓得:在圣?shy;中并没有提到这样的事,因此,这不过是出于人的杜撰而已。既然基督已?shy;赢得了当赢得的一切,人还立什么功德呢?
假如人还要立什么功德,只能完全消除基督的功德,这当然是不会成立的。这就等于是指控上帝不义了,因为按这种主张,上帝就为人的罪咎而两度施罚了。 基督的受苦是完全的,他不仅为人施洗前所犯的罪作出了补赎,也为人的?shy;罪,以及其它一切的本罪,不管是大是小,从至大的到最小的,从一开始所犯的罪,到生命结束时所犯的罪。“他儿子耶稣的血也洗净我们一切的罪”(约壹1:7);“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诗103:3);“?shy;?shy;上帝赦免了你们(或作我们)一切过犯”(西2:13)。还有什么罪留下呢?“一切罪孽”这种说法就是指包括了所有的罪。 基督的受苦是完全的,他不仅是为永远的,也是为现世的罪咎和惩罚,作出了补赎;因此,他不仅除掉了现世的罪咎,也除掉了现世的惩罚。 首先,既然罪咎已?shy;除掉了,仍然还要受惩罚,这是与公义和理性相悖的。Sublatacausatollitureffaetus:假如?shy;因除掉了,结果也就除掉了;?shy;因与结果是不可分离的。假如仍然要受惩罚,那除掉罪咎又使人得到什么益处呢?假如一个战地司令官赦免了一名士兵的罪,然后再把他送上绞架,这种赦
罪对他有什么好处呢?这种观点轻慢了基督的补赎,因为假如这种观点成立的话,基督为选民的罪所作出的补赎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第二,假如那样的话,基督就不会是完全的救主了,因为仍然还有他还没有补赎的东西。 第三,罪咎免除之后,仍然施行惩罚,这是与上帝的公义和怜悯相悖的,这就等于是惩罚一个不当受惩罚的完全人。 第四,圣?shy;上说得非常清楚,因着赦罪,惩罚也终止了。“放心吧。你的罪赦了。或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哪一样容易呢?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就对瘫子说,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太9:2,5?shy;6)。我们在此处见到,赦罪与惩罚的终止是不可分割的。赦免罪就是说:“起来。”在除掉罪的时候,惩罚也除掉了。“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4);“?shy;?shy;彼此饶恕”(弗4:32)。设想一个人宣布免除另外一个人的罪,同时又要向这个人复仇,为对方所犯的恶事而施行报复。这能算是饶恕吗?有?shy;看得上这样的饶恕呢?因此,当上帝赦罪的时候,他也除掉了惩罚。基督在为人犯罪所负的罪债补赎的时候,也为缸锼 异议:
一个杀人犯,在监狱里归正信主,他的罪得了赦免,但是仍然被处以死刑。因此,即使得了赦罪,惩罚仍然存留。 回答:就上帝而言,这并不是惩罚,也就是说,这并不是为罪作出补赎;但是,就人而言,则必须根据既定的法律行事。对于这一真理有各种异议,需要逐一回答。 异议1#:“耶和华我们的上帝啊,你应允他们。你是赦免他们的上帝,却按 回答:此处所说的赦免和惩罚并不是指摩西和亚伦。“他们”一词是指当时的以色列人。在这一诗篇中,指出摩西和亚伦是祭司和代祷者(6节)。对于他们二人,上帝在这一诗篇中见证他们遵守他的法度(7节)。此处所说的并不是摩西和亚伦为他们自己的罪得赦免祷告,而是上帝指明他们为以色列人代祷的果效,因为上帝曾?shy;数次发出警告,要因为他们的罪而毁灭他们。(参考:出30:10)。上帝的垂听就是他们代祷的果子。上帝饶恕以色列人,而不是按他所警告的毁灭他们,而且作为他的子民保守他们。然而,上帝仍然以瘟疫报应他们,并没有把他们当作完全无罪的。上帝使许多灾祸临到以色列人,如此而显明了他的公义,当时的以色列人,大部分都不蒙上帝的悦纳。因此,此处所指的并不是赦罪却保持惩罚,而是指他们受
罚的程度。 补充性异议:“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从你家中兴起祸患攻击你?shy;?shy;耶和华已?shy;除掉你的罪”(撒下12:11,13)。此处的例子所说明的就是:罪虽然已?shy;得到赦免,但仍有灾祸兴起。 回答:这一祸患并不是惩罚,而是责打。 异议2#:“?shy;?shy;要在我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西1:24)。请注意,基督的患难仍有缺欠留下。因此,基督并没有补赎这些缺欠,而是为他人留下了。保罗为了会众的益处而受苦,补足了基督患难的缺欠。 回答:(1)基督并没有留下任何未成全的事,而是完全成就了一切,这从《约翰福音》17章4节和19章30节可以清楚地见到。 (2)“基督的患难”并不是指基督的受苦,而是指保罗因为传福音、认信基督而?shy;历的苦难,此处所指的就是基督的十字架(腓3:18)。保罗从来没有用“患难”这个词来指基督的受苦。 (3)基督所留下的患难与基督的受苦并不是同一性质的事,因为它们不具有赎罪的性质。准确地说,这些患难是基督所预言的为他名的缘故要受的灾难,是教会当承受的份。保罗“补满它们”,就是说他代表教会承受这些患难。他
在这样行的时候,并没有为教会赎罪。假若确有遗留的需要补赎的事,那么,他和教会的每一个会员都当自己为自己承担。“一个也无法赎自己的弟兄,也不能替他将赎价给上帝”(诗49:7)。但是,在赎罪这一方面,并没有什么遗留的事项。保罗所受的苦是为教会所受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他在受苦时的坚毅使它们在真理上得到坚固,并劝勉他们也以他为榜样,为基督的缘故而承受各样的患难。“并且那在主里的弟兄,多半因我受的捆锁,就笃信不疑,越发放胆传上帝的道,无所惧怕”(腓1:14)。 异议3#:“以施行公义断绝罪过,以怜悯穷人除掉罪孽”(但4:27)。 回答:(1)这节?shy;文所说的并不是受苦,因此在此处并不适用。 (2)此处所指的是一个不信的外邦人,而当前争议的问题则是信徒是否会受到现世的惩罚。 (3)此处说及断绝罪过,也就是说他们必须禁止作恶,践行与恶相反的美德。所以,此处是劝人悔改,而不是劝人为罪付上代价,从而为罪作出补偿。所以,基督的受苦是有效的,不仅偿付了罪债,也为永世和现世的惩罚付上了赎价。 8.基督之补赎的程度:特别的或有限的(TheExtentofChrist-sSati
sfactionarticularorLimited) 现在我们来考查基督受苦的第三个方面:基督之补赎的有限性,也就是说基督的补赎只是为选民作出的。此处我们必须与罗马天主教、阿米念派和亚目?shy;督主义(Amyraldians)争战。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是否所有的人都会得救,也不在于基督的受死是否对于所有的人而言都是充足的,假如他如此想的话。同时,问题的根本也不在于基督是否代替了所有的人,把他们所有的?shy;罪和本罪都承担在自己的身上,从而为所有的人满足了上帝的公义,由此而使他们一概与上帝和好,赐给他们得享永福的权利。 准确地说,问题的根本如下: (1)基督是否藉其受苦和受死而为?shy;罪作出了补赎,从而使整个的人类得以与上帝和好。 (2)基督是否为?shy;罪和受洗之前所犯的一切本罪作出了补赎。罗马天主教认为基督为人的?shy;罪和受洗之前的一切本罪都作出了补赎。 (3)基督是否想到所有人的得救,是否使他们都成为救恩的领受者。基督的目的确实是只是要满足上帝的公义,以便使上帝能够以他所喜悦的方式办理人得救的事宜。或是通过新行为之约,或是通过恩典之约,用
信心代替律法,如此基督就能达成他的目标,即使一个人也没有得救,也是如此。这样,基督就是为所有的人而死,也就是说是为全人类而死。他使人恢复到恩典的状态之中,从而免除他们因为?shy;罪而有的一切罪咎和惩罚。这就是说,基督的死足以达成这样的事,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受死内在的功效,也是由于他的受死本身确实是充分的。如此基督就赢得救恩,但他不会把他 (4)不管基督是否以信心和悔改为条件,为所有的人死了;既然人本身并不能成就这些条件,上帝就以另外的预旨决定把信心和归正赐给某些人,从而藉着基督拯救他们。这是亚目?shy;督主义者所主张的观点。这些主张各有不同,所以我们分别予以表述。 我们认为,根据他父和他自己的目的,基督成为某些人的代替者,也就是成为选民的代替者,并不是为其他的人。作为选民的中保,他确实亲自承担了他们所有的罪,既包括?shy;罪,也包括本罪?shy;从他们出生到他们死亡为止的一切罪。藉着他的受苦,他为今世和永世的罪债和惩罚作出了补赎。同时,他也完全地拯救了所有的选民,并且仅仅是选民,不包括其他所有的人,确实赐给他们得享永福的权利,正如他们自身完全满足了上帝的公义,为他们自
身的罪作出了完全的补赎,并完全地成就了所有的义一样。所以,基督必定会把救恩应用在他们的身上,他就是唯独为他们而赢得救赎的。 因此,我们反对上面提及的第一种主张,这种谬论是与救赎之工的本质恰恰相反的。我们所坚持的主张是最后一段所阐明的立场,我们认为这是神圣的真理,使人得完全的安慰,使上帝得完全的荣耀。这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明显可见: 首先,基督作为中保受苦,他代替那些他为之受苦的人,亲自承担了他们所有的罪;这就是说,既包括他们的?shy;罪,也包括他们从生至死所犯的本罪。因此,通过他的受苦和受死,基督代表他们满足了上帝的公义,除去了他们现世和永世的罪债和惩罚,为他们赢得了永生,并使他们得享永远的救恩。其它立场并不是这样认为的;否则,他们就不会主张普遍性的救赎了。他们对基督的受苦有完全不同的理解,有的是这种意见,有的是那种意见,正如我们在前面的问答中所阐明的那样。倘若是按我们刚才所说的那样来理解基督的受苦,其他人就会不得不承认?shy;基督并没有为所有的人作出补赎。基督确实没有为所有的人作出补赎,这与圣?shy;中所启示的真理是一致的。我们在本章的前面部分中,已?shy;清楚地阐明
了这一真理。既然这是真实无误的,那么,自然得出这样的结论?shy;基督并没有为所有的人补赎、受死。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会达到这种永福的状态。并非所有的人都会得救,许多人会承受永远的沉沦,假如基督已?shy;为他们现世和永生的罪债和惩罚作出了补赎,假如藉着基督受苦的功德,他们已?shy;成为永生的后嗣,他们就不会如此遭受永远的沉沦。上帝是公义的,他既不会惩罚无罪的人,也不会拒绝有功德的人。 其次,基督大祭司的职分就在于献祭和祷告。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大祭司仅仅献祭是不够的,他还要进入至圣所,而且,只有藉着祭牲的血他才得以进入这一至圣之处。在旧约时代整个祭司的侍奉中都是如此,这在基督大祭司的职分中也是清晰可见的(参考:罗8:34;来7:25,27;9:12;约壹2:1?shy;2;上面的21章)。由此我们得出结论说,对于那些由基督担任其大祭司的职分的人而言,他为他们执行这一职分的两个方面:一是献祭,一是祷告。现在很显然,基督在其代祷中排除了很多人,是的,大多数人都被排除在外,他把他的祷告局限于一些人,唯独为他们代祷。“我为他们祈求。不为世人祈求,却为你所赐给我的人祈求,因他们本是你
的”(约17:9)。因此,基督的献祭、受苦和受死并不是为所有的人,而是仅仅局限于那些天父所赐给他的人,排除了世上的其他所有的人。 规避性推论:基督的代祷有两种,一是普遍性的,一是特别性的。普遍性的代祷是为所有的人代祷,是基于普世性的补赎,由此他为罪犯、为那些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祈求。“他?shy;?shy;又为罪犯代求”(赛53:12);“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他特别性的代祷只是为那些信靠他的人。 回答:(1)这种认为有两种代祷的主张是不正确的,假如真的有两种代祷,也当有两种献祭,一是为所有的人献祭,一是为那些父所赐给他的人献祭。但是,事实上只有一种献祭(来10:14),既然只有一种献祭,那么也就只有一种代祷。 (2)基督的祈求总是得蒙垂听,是不会被拒绝的。“我也知道你常听我”(约11:42)。他为罪犯祈求是指他为那些曾?shy;是罪犯的人祈求,也就是他的选民,他的选民确实都曾?shy;是罪犯。但他并不是为现在所有的罪犯祈求。他曾?shy;为那些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祈求,他的祈求总蒙垂听,即使那些人也得此救恩;那个杀人犯就是
如此蒙恩得救的。因此,很明确,既然基督把他的代祷限制在一个人的身上,并没有延及另外的人,他的受苦和受死也是有限的。 第三,基督的功德及其应用是不可分离的,由这一事实也可以明显地看出,基督的代赎是有限的。基督为他们赢得了救恩,却不使他们得救,这是不可能的,因为: (1)天父和基督的意思都是要他们得救。“?shy;来那为万物所属,为万物所本的,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使救他们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来2:10);“差我来者的意思,就是他所赐给我的,叫一个也不失落,在末日却叫他复活”(约6:39);“我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叫他们也因真理成圣”(约17:19);“他为我们舍了自己,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多2:14);“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受苦有古卷作受死)?shy;?shy;为要引我们到上帝面前”(彼前3:18)。因此,目的是非常显然的。既然上帝和基督的旨意必要成就,无人能够拦阻,所以,救恩肯定也会应用在那些基督已?shy;为之赢得救恩的人身上。 (2)救恩的应用和赢得是连在一起的。“并且我为羊舍命。我又赐给他们永生”(约10:15,28);“
这就是上帝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林后5:19);“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藉着上帝儿子的死,得与上帝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罗5:10)。请注意救恩的应用和赢得是如何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规避性推论#1:基督的目的只是清除来自上帝一方的障?shy;,使他能够与人相交。 回答:(1)我们坚决否定这种主张,我们已?shy;在前面的章节中证明与此相反的主张是正确的。 (2)清除来自上帝一方的障?shy;既不是为人赢得救恩,也不是把救恩应用到人的身上,使其与救恩有份。 规避性推论#2:以上提及的所有?shy;文都是指基督所赢得的救恩的应用,是以信心为条件的。 回答:这是不正确的。信徒并不是因为他们相信就得救了,而是因为基督已?shy;为他们赢得了救恩。信心是基督受苦的结的果子,但是,信心并不是基督为他们受苦的?shy;因。基督是所有福分的本源(弗1:3),也是信心的本源。他是“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来12:2)。基督的恩惠并没有应用在所有的人身上,也没有提供给所有的人,而是仅仅应用在那些基督为之赢得救恩的人身
上,所以,基督并没有为所有的人而死,只是为那些父所赐给他的人死了。 第四,圣?shy;清楚限定,基督的受死和功德只是为了一些人。 (1)“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1:21)。“主认识?shy;是他的人”(提后2:19);“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约10:14);“因为你曾被杀,用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上帝”(启5:9)。?shy;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民族和国家。 (2)“我为羊舍命”(约10:15);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基督的羊。“只是你们不信,因为你们不是我的羊”(约10:26)。 (3)“耶稣将要替这一国死。也不但替这一国死,并要将上帝四散的子民,都聚集归一”(约11:51?shy;52)。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上帝的儿女,因为许多人是彼列的儿女,是被咒诅的种类。 (4)“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弗5:25)。并不能是所有的人都属于基督的教会。“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徒2:47)。 (5)“我为他们祈求?shy;?shy;却为你所赐给我的人祈求”(约17:9)。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赐给了基
督,因为那些赐给基督的人是与世人相对的。他并没有为世人祈求,而是为那些父所赐给他的人祈求。 规避性推论#1:这些?shy;文提及应用,确实,救恩并没有应用在所有的人身上;然而,这些?shy;文并没有提及救恩之赢得的问题。 回答:1)如前所述,圣?shy;中并没有作出此类的划分;2)这些?shy;文也明确地提及救恩之赢得的问题。它们涉及“舍命”、“死”和“舍己”。 规避性推论#2:这些?shy;文并没有说基督只是为选民赎罪。这些?shy;文包括他们,但并没有把其他人排除在外。 回答:其他人所有人都被排除在外,我们在引证每节?shy;文的时候,都作出了相应的对照。 9.答复与“众人”有关的异议(ObjectionsAnsweredRelativetotheWord“All”) 异议1#:圣?shy;上说,基督是为众人舍命。比如说:“如此说来,因一次的过犯,众人都被定罪,照样,因一次的义行,众人也就被称义得生命了”(罗5:18)。 回答:?shy;文中明确有限制,因为这是指已?shy;称义得生命的众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称义得生命了,只有选民才如此。因
此,不要把此处的“众人”理解为是指所有的人,而是指所有的选民。众人都在亚当里,而在亚当里的众人的愁苦都是源自亚当,他们都在他里面与他一同堕落了。与亚当相对照的是,基督是在他里面之众人的蒙恩的本源,他嵌荚谒 补充性异议:“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林后5:14?shy;15)。 回答:此处并没有说“所有的人”(allmen)。“众人”(all)一词是指此处所说及的那些人。很清楚,此处所指的是那些向罪而死,藉着重生而活的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向罪死了,也不是说所有的人都领受了属灵的生命。基督并没有为所有的人而死,而是为那些藉着基督的死而向罪而死,藉着他的复活而领受了属灵生命的人而死的。此处的?shy;文就是劝勉他们显明出这种向罪而死,向义而活的新生命来,使基督得尊崇。 补充性异议:“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林前15:22)。 回答:(1)这节?shy;文所说的与许多人所认为的恰恰相反,因为很显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基督里复活了,也不是说在将来所有的人都会
在他里面复活。此处所提及的众人是在基督里复活的众人,是把其他所有的人都排除在外的。另外,这节?shy;文所说的并不是基督的补赎,而是选民在他里面复活。此处所对比的是两个元首,一是亚当,一是基督,以及各自所导致的结果。亚当使死临到所有在他里面的人,而基督则把生命赐给一切在他里面的人。 (2)此处保罗所说话的对象是接受他书信的人,他称他们为“我们”和“我们的”。这些人就是“上帝的教会并亚该亚遍处的众圣徒”(林后1:11)。所以,此处所指的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人,而是限于上面所提及的那些人。 补充性异议:“因为上帝将众人都圈在不顺服之中,特意要怜恤众人”(罗11:32)。 回答:这节?shy;文所说的是犹太人的刚硬和归正,这在《罗马书》整个的11章中都非常显然。所以这节?shy;文所说的既不是基督的补赎,也不是地上的所有人。 补充性异议:“他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因为只有一位上帝,在上帝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他舍自己作万人的赎价。到了时候,这事必证明出来”(提前2:4?shy;6)。 回答:这节?shy;文本身表明,此处的“万人”并不是
指所有的人,每个人都包括,而是指那些从万国万民和各个社会阶层分别出来的选民。 (1)不可能为世界上的每个人祷告,因为不需要为干犯圣灵的人祷告(约壹5:16),因为万民晓得上帝必不会对他们施行怜悯。基督也没有为所有的人祷告(约17:9),保罗也没有这样(参考:提后4:14;加5:12)。 (2)在前面的?shy;文中提及“君王”和“一切在位的”,证实此处所说的“万人”是指“各种各样的人”(参考:太4:23;路11:42;弗1:3;林前10:25)。在某个人是否得救的问题上,我们不当存有任何偏见,这就是使徒保罗在此处所表达的愿望。 (3)?shy;文本身并没有说上帝的旨意是让所有的人得救。假如要理解为上帝愿意所有的人得救,那么所有的人就必定得救,因为没有任何人能抵挡上帝的旨意,上帝总是成就他的旨意,没有人能够拦阻他的手。假如有人主张说,当人愿意的时候,上帝就愿意,我们的回答是:圣?shy;上从来没有这样说,因为救恩并不源于人的意志的行使,上帝确实晓得,只有一小部分人会愿意,因此他愿意所有的人都得救,这是不可能的。 (4)使徒把救恩与对真理的认识联系在一起,而?shy
;验也告诉我们,上帝并没有定意使所有的人都认识真理,因为真理并没有向所有的人显明。 (5)基督把自己献上作为赎价,也就是说,他亲自代替另外的人,偿付罪债,承担刑罚,使他人得自由,并最终成为这一自由的享有者。但是,基督并没有为所有的人这样行,只是为那些信他的人付上了赎价。由此可见,“万人”并不是指所有的人,而是指从各国各族、各个社会阶层中分别出来的信徒。 10.答复与圣?shy;中“世人”一词有关的异议(ObjectionsAnsweredRelativetotheUseof“World”inure) 异议#2:与上面阐明的道理相反,在以下的?shy;文中说,基督是为“世人”受苦的:“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 回答:此处并没有说基督为世人而死,也没有说上帝爱世上所有的人,而是说他爱“世人”。上帝对世界的爱就是他向人所显明的慈爱(参考:多3:4)。他并没有向犯罪的天使显明他的慈爱,而是向人类显明他的慈爱,因此上帝对世人的爱并不是对世上每一个人的爱,而是对人类的普遍之爱。上帝赐下他的爱子,显明了他对人类的
这一大爱,但是这一大爱并没有使所有的人受益,只是局限于那些信者。当然,这并不是说子只是清除了来自上帝一方的障?shy;,从而使全人类进入到和好的状态,但并没有使他们得享救恩。准确地说,基督把信徒从定罪的状态中拯救出来,并把永远的生命赐给他们(约3:17)。圣?shy;上说,基督来是“要拯救世界”(约12:47)。这不仅仅是指救恩的赢得,也指救恩的应用和分与。但是,无可辩驳的是,这种救恩的赢得、应用和分与并不是发生在每个单独的人身上,只是在信他的人身上成就了,正如在这节?shy;文中所说的那样。所以,此处的“世人”一词是指普遍性的人类,并不是指特殊性的每个人。而且,此处所提及的也不是救恩的赢得,而是永恒救恩的应用和分与。唯独信的人才是这一救恩的蒙受者,其他所有的人都没有得享这样的救恩。 补充性异议:“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约6:51)。 回答:我再次重复,“世人”一词是指人类。这是与堕落天使相对的,圣?shy;本身就作出了这样的对比,虽然是在另外的?shy;文中。“他并不救拔天使,乃是救拔亚伯?shy;罕的后裔”(来2:16)。通常意义上所言的“世人”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第一
个世界在大洪水中毁灭了(路17:27)。但这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因为挪亚和他的家人还活着。这?shy;常在圣?shy;其它的?shy;文中也可看到;在这节?shy;文中也是如此,因为根据《路加福音》17章33节,基督把生命赐给世人。但是,他并不是把属灵的生命赐给每一个人,而是唯独赐给他的选民。非常清楚,此处所指的并不是救恩的赢得,而是指基督的功德的应用。任何人都不会主张基督的救恩是适用于所有的人的,因为这显然与?shy;验不合。 补充性异议:“这就是上帝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林后5:19)。 回答:此处的“世人”是指人类。普遍性的真理并不一定能够应用在每个具体的处境中,假如那样的话,我们就可以作出以下的推理:第一个世界毁灭了,洪水除掉了所有的人,因此挪亚和他的家人也都毁灭了。世界并不认识基督(约1:10),所以,对于基督徒而言也是如此。世人恨基督(约7:7),假如不排除任何人,那么悔改归正的人也是恨基督的了。但是,事实上,他们是爱基督的。那古蛇迷惑了普天下(启12:9),因此也迷惑了选民。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的手下(约壹5:19),那么圣徒也
是毫无例外处于恶者的手下,因为圣?shy;上说全世界都是如此。?shy;都看得出来这种推理是有毛病的。因此,我们认为,当圣?shy;上言及普遍性的世界或世人的时候,并不适用于每一个具体的人。有时宣告灾难要临到世界,其实只是适用于那些恶人;有时宣告祝福临到世界,也只是适用于另外的一群人。所以,当圣?shy;中用“世人”或“世界”一词的时候,不要由此得出结论来说,这适用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一定要根据上下文来推论到底是指什么人。此处的“世人”一词是指那些与上帝和好的人,他们的过犯并不归算在他们的身上。很清楚,上帝的忿?shy;居于一切悖逆之人的身上,这表明这一忿?shy;绝没有消除,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已?shy;罪得赦免了,基督的赎罪并没有归算在他们的身上,而是唯独归算在蒙福之人的身上了(诗32:1?shy;2)。所以,“世人”一词并不是毫无例外地囊括所有的人,而是唯独指那些他们的过犯没有归算在他们身上的人。这节?shy;文证明,“和好”与“不算为有罪”是彼此平行的概念。既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shy;历到了救恩的施与,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shy;历到了与上帝的和好。 补充性异议:“他为
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单为我们的罪,也是为普天下人的罪。”(约壹2:2)。 回答:(1)不要从“普天下”这个词随意推论,认为适用于世上的每一个人,正如我们不能从“世人”这个词随意推论一样。圣?shy;上谈及第一个世界,说洪水毁灭了那时世上所有的居民(路17:27),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死了。在另外的地方谈及魔鬼蒙蔽了全世界(启12:9),全世界都伏在恶者的手下(约壹5:19),但这并不是指每一个人。 (2)“不是单?shy;?shy;也是”是指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的对比。当时的约翰和以色列人中信耶稣的人都是犹太人,而与之相对照的外邦人则被称为是“世人”,不但在此处如此,在《罗马书》11章12节和15节都是如此。“世人”一词在通常意义上是指人类,并不是指每一个人,同样,在此处的对比中也是如此。有时是指不敬虔的人,有时是指某个特定国家中的义人。在《罗马书》11章12节和15节中,显然就是如此,“若他们的过失,为天下的富足?shy;?shy;若他们被丢弃,天下就得与上帝和好?shy;?shy;”。这并不是说,因着犹太人的堕落,每个外邦人都称为基督属灵财富的领受者,也不是说每个外
邦人都会毫无例外地与上帝和好,而是唯独那些归正的人,也就是说,外邦人中那些归信的人。每个人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因此,虽然圣?shy;上说基督是为普天下人的罪作了挽回祭,我们不能认为这是指世上的每一个人,而是唯独指外邦人中那些归信的人。 (3)此处约翰把基督作为大祭司的两个职分联系在一起:他既是中保,也是挽回祭。我们在上面已?shy;证明这两者是不能分开的,对于那些他是其中之一的人,他也必定是另外的一个。既然基督并没有为背弃的世人代祷(约17:9),他也没有为他们作了挽回祭,而是唯独为蒙拣选的人,他们藉着犹太人的堕落,反倒得与上帝和好。因此,很显然,基督并没有为世上的每一个人而死。 11.考查那些似乎暗示基督救赎所有人的?shy;文(TextsExaminedWhichSeemtoImplythatChristhasRedeemedAllMen) 异议3#:为了驳斥以上所阐明的真理,有人引证某些?shy;文,说基督也使那些不敬虔之人成圣,并买赎了他们,比如《希伯来书》10章29节:“何况人践踏上帝的儿子,将那使他成圣之约的血当作平常,又懈慢施恩的圣灵,你们想,他要受的刑
罚该怎样加重呢?” 回答:这节?shy;文所说的并不是基督为所有的人而死,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达到此处所描述的这种状态。即使基督真的为某些不敬虔的人死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也不能就由此得出结论说,基督是为所有的不敬虔之人死了。此处并没有提及藉着基督的受死与上帝和好。此处“成圣”一词所指的是真实的处境,因此所言及的是救恩的应用,并不是救恩的赢得,而我们所争议的乃是基督是为?shy;赢得救恩的。此处的“成圣”一词并不是指藉着重生而生发的心灵的改变,而是指藉着蒙召进入教会而与常人分开。动词“成圣”?shy;常是指分别为圣,当谈及祭祀礼仪中所使用的物品以及以色列人的时候都是如此。“因为你归耶和华你上帝为圣洁的民,耶和华你上帝从地上的万民中拣选你,特作自己的子民”(申7:6)。因此,“成圣”的意思就是分别出来;“报明洁净的日期满足”(徒21:26)。我们特别否定的就是?shy;此处的“成圣”是指心灵的圣洁,我们主张此处的“成圣”是指从常人中分别出来,加入教会的团契。真正的圣徒是绝不会堕落离开的,我们将在合适的地方证明这一点。假如有人提议这一成圣是藉着基督的受死而发生的,我的回答是:藉着他
的受死,基督得了天上地下统管万有的权柄,使他可以运用这样的权柄拯救上帝的选民。因此,基督的受死还有其它的目的,并不局限于使选民与上帝和好而已。 补充性异议:“连买他们的主他们也不承认”(彼后2:1)。从此处我们晓得,即使那些否定真道的人也是由主耶稣所买赎的。 回答:这节?shy;文说的并不是所有的人,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达到这样的状况。“买”这个词也没有充分证明藉着基督的救赎,普天下所有的人都得了救赎,因为人买东西可以用于不同的目的。人买的器皿既可用于卑贱的用途,也可用于妆饰的用途。人买奴仆,目的可以使他们得自由,也可以让他们从事极其卑微的工作。人也可以买驴用于负重。同样,这些假先知也是主所买来的,此处在?shy;本的希腊文中并没有称主为Kurios,意思就是主或主人,而是称为despotes,是家主的意思。他们被召来在主的家中作事,也就是在他的教会中担任教师,这一职分被他们滥用,因此他们成为假先知。藉着他的受死,主耶稣得到了统管万有的权柄,被立为万有的承受者(来1:2)。主已?shy;使万有都伏在他的脚下(林后15:28),万膝都要在他的名下跪拜(腓2:10)。因此,这些
假教师也都处于他的管辖之下。他买了他们来,目的就是使用他们,使他的选民得益处。但是,他们是作为奴仆或驴子被买来的,绝不是买来作上帝的儿女的。 12.反驳以下谬论:上帝吩咐所有的人归信基督,因此基督是为所有的人死了(RebuttaltotheArgumentthatAllMenareCommandedtoBelieveinChrist,andthusChristDiedforAll) 异议#4:为了反驳以上所阐明的真理,有人也会使用以下的三段论:凡是人所当信的,就必定是真实的。既然上帝吩咐所有的人相信基督是为他们死了,那么基督必定是为所有的人死了。 回答:第一个命题是正确的,因为信心的对象就是真理,别无其它;但是,第二个命题并不正确,因为: (1)福音并没有向大多数的人传过,他们也没有听到过任何关于基督的话,所以,他们并没有犯下不信基督的罪。 (2)并不是所有蒙召的人都必须相信基督是为他们死了。相反,他们必须相信,只要他们还未悔改归正,就仍然是在基督之外。 (3)当然,所有蒙召的人都必须藉着信心接受基督,拒绝这样作,就会使他们受到更重的审判。相信基督,
也就是说,接受基督以称义、成圣,这是一回事,而相信基督是我的救主并已?shy;为我舍命,则是另外一回事。为此,我们一定要分辨真正接受基督,真正归信基督的确据。 13.基督降卑的第二个方面:他主动的顺服(TheSecondElementofChrist-sHumiliation:HisActiveObedience) 迄今为止,我们已?shy;探讨了基督降卑的第一个方面,也就是主耶稣基督的受苦,他藉着他的受苦为选民的罪作出了完全的补赎。基督降卑的第二个方面就在于他把自己降服于律法之下。这就引起以下的问题:基督积极和真实的顺服,也就是他顺服于律法之下,并完美地成全了律法,是否归算在选民的身上,使他们称义并得救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基督把自身降服于律法之下,并成全了律法,基督这主动的顺服,对于担任中保的基督而言,不仅仅是必不可少的要求,而且基督这一主动的义也是他为其选民所作出的补赎的一部分。藉着他的受苦、主动的顺服、代替他们成全律法,基督就把他们从所有的罪债和惩罚中拯救出来,同时,他也为他们赢得了进入永生的权利。这两个方面在基督身上联合在一起,是不可以也不可能分开的。基督藉着他
的代赎赢得了救恩,他也藉着他的功德作出了代赎。同样,选民既从罪债和惩罚中被拯救出来,就得享永生的权利,在得享永生的权利的时候,他们就从罪债和惩罚中被拯救出来。但是,他降卑的这两个方面?shy;为选民的罪债和惩罚作出代赎,为选民赢得永生?shy;并不是一回事,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基督主动的顺服和被动的顺服对选民是同样有益的。 首先,这从以下的必要性显然可见,即中保必须代表罪人降服于律法之下,代替他们成全律法。我们已?shy;阐明了此点。既然这是对担任中保者的要求,基督就去行了,目的就在于完全地成就他中保的职分。 其次,我们在《罗马书》5章19节读到,“因一人(也就是亚当)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因一人(也就是基督)的顺从,众人渤晌 第三,我们在《罗马书》8章3至4节读到,“律法既因肉体软弱,有所不能行的,上帝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在肉体中定了罪案,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这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人身上”。律法是软弱的,并不是律法本身软弱,因为律法仍然是完美的准则,而是由于罪成为软弱。律法是软弱的,并不是在判处罪人惩罚上软弱,而是在使罪人称义,宣告
他为永生的后裔上是软弱的。永生的应许是赐给那些完全顺服之人的。“人若行那出於律法的义,就必因此活着”(罗10:5)。律法所要求的并不是在违背律法的时候受惩罚,而是要求顺服律法。基督为我们满足了律法的要求,他并不是藉着受苦而满足律法的要求的,他的受苦只是满足了律法的惩罚,唯独通过自己降服于律法之下,代替上帝的子女遵行律法,他才为我们满足了律法的要求。这在《加?shy;太书》4章4节有使徒保罗阐明了:“上帝就差遣他的儿子,为女人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O> 第四,基督的义归算给他的选民,他把他的义披戴在他们的身上;因此,在他里面,他们是完全的,是上帝的义。请在以下的?shy;文中考察此事:“但如今上帝的义在律法以外已?shy;显明出来,有律法和先知为证”(罗3:21);“?shy;?shy;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乃是有信基督的义,就是因信上帝而来的义”(腓3:9);“你们在他里面也得了丰盛”(西2:10);“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上帝的义”(林后5:21);“以公义为袍给我披上”(赛61:10)。受苦并不是义。基督的受苦并不是他的义(也就是说,当我们考查受苦之定义的时候),他
的义是他对律法的完美的成全和遵行。既然基督的义归算在我们身上,完美在他里面成为上帝的义,那么,他对律法的顺服和遵行也归算在我们身上。 异议1#:基督必须代表他自己顺服律法,遵行律法,因为根据他的人性,他也是一个有理性的受造物。凡是自己有义务去行的,就不是代替别人去行的。所以,基督的义不能成为我们的义。 回答:(1)不管基督成为什么,都是为了他选民的缘故。假如不是为了他选民的缘故,他就不会成为人。他之所以成为人,就是为了他的选民。“因为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赛9:6)。因此,一切都是为了使他的子女得益处;也就是说,基督之所以成为人,他所受的各样苦难,他所行的一切,都是为了他选民的益处。 (2)每个人都当顺服在律法之下,这是因着他自身的缘故,也是为着他自身的缘故,并且人人都有责任成全律法。但是,基督的位格并不是属人的,而是属上帝的,因此他不需要为了自身的缘故而顺服于律法之下;他本来是在律法之上的。然而,作为中保,这一神圣的位格,虽在律法之上,却根据其人性,降服于律法之下,从而成为我们的义。 异议2#:救恩是通过基督的受苦而赢得的(彼前3:18)。所以
,他并不是藉着他主动的顺服而为他的选民赢得进入永生的权利的。 回答:(1)我们在上面已?shy;说明,这两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它们都是不可缺少的。当提及一个方面的时候,并没有把另外一个方面排除在外,而是也包括在其中了。 (2)“引我们到上帝面前”就等于“与上帝和好”。 异议3#:假如基督为其选民成全了律法,他们就解除了顺服律法的责任,也不用再承担什么惩罚了。所以,不能再把他们的过犯视为罪。 回答:(1)律法作为行为之约的条件,基督的选民确实不再需要为了得到永生的权利而去遵行。但是,对于他们而言,有另外的关系,另外的目的,使他有责任遵行爱的律法。顺服律法就是他们的生命、喜乐和幸福。虽然他们不再受律法的约束,律法仍然是他们所渴慕的;他们整个的心思都会渴慕去遵行律法,因为律法的要求就是完全的爱。 (2)他们的过犯仍然要视为是罪,因此当受永远的死亡。但是,基督已?shy;为他们作出了补赎。 如此我们就从各个角度考查了基督的降卑。 14.劝人以信心默想基督的受苦,并予以善用(ExhortationtoMeditateBelievinglyupon,and
toMakeImprovementoftheSufferingofChrist) 一定要明白基督在其降卑状态中的实况和完全之处,并要晓得基督的降卑是唯独为上帝的子女而行的,并要藉着信心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中,使自己得益处,心灵得激励。要通过圣洁的默想来思考这一真理,持续默想以摆正自己的心态,使自己由此而长进,这样的操练是许多人都不晓得的,甚至许多信主的人也是如此。一个人若是有更大的信心,清楚地明白这些真理,用更多的事件来安静、甜蜜地默想基督的受苦,就会更加明白基督之受苦的严肃性。他就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罪的可憎,认识到上帝之义的崇高。对于基督受苦所成就的补赎的真实性与完全性,他也会更加欣喜。他会更爱基督,更恨恶罪,更加坚定地操练敬虔,在前进的道路上更有勇气、安慰和平安。因此,请你更加积极地致力于这样的默想吧。 (1)甚至天使也这样行,因此,他们的脸总是面向圣殿中的施恩宝座。彼得在谈及他们的时候,说:“?shy;?shy;天使也愿意详细察看这些事”(彼前1:12)。 (2)当初以色列人在旷野树立?shy;蛇的时候就是如此仰望的,那些被蛇咬伤的人,凡仰望?shy;蛇的,就得了医
治。在圣?shy;中也预言了这种敬虔的操练。“我必将那施恩叫人恳求的灵,浇灌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们必仰望我,(或作他,本节同)就是他们所扎的。必为我悲哀,如丧独生子,又为我愁苦,如丧长子”(亚12:10)。这样的例证和预言都出现在我们之前,理当激励我们致力于这种敬虔的操练。 (3)这一直就是虔诚人的操练。基督的新娘说,“我以我的良人为一袋没药,常在我怀中”(歌1:13)。那一袋没药不就是基督的受苦吗?这没药不仅是苦的,也是完全的,杜绝腐败,使人感到清心,加增人的力量,发出甜蜜的馨香。新娘把这没药佩戴在胸间,作为妆饰,不仅在白天的时候,在黑夜的时候更是放在自己的心上。她默想此事,渐渐入睡;醒来的时候,仍然不能释怀。过去的众先知也是如此默想:“就是考察在他们心里基督的灵,预先证明基督受苦难,后来得荣耀,是指着什么时候,并怎样的时候”(彼前1:11)。保罗?shy;常致力于这样的默想。“使我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腓3:10)。这样的默想不仅在新约时代开始的时候有,宗教改革以来也大为畅行。从那些敬虔之人的著述中就可以证实,他们确实?shy
;常沉浸在这样的默想之中。既然他们就这样殷勤操练,既然这一默想的操练会在操练的过程中更趋甘甜和宝贵,更当激发我们也要如此默想,因为没有殷勤的操练是无法体会到其中的甘甜的。 (4)这一操练大有益处。通过阅读和聆听,就会明白并保守这段历史,但是,只有通过大量的默想,并应用在自己身上,才能真正?shy;历到这段历史的效力和温暖。 为了在这方面操练默想的功夫,首先,我们为大家介绍最宝贵的指南: (1)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认识罪的可怕性。那时,我们就不会仅仅集中在犯罪的行为上,也不会从属血气的角度看待罪,而是人人都会晓得在每个罪中都可见到的可憎、污秽和可恨性,视罪为否定上帝的行为,是对上帝的藐视,也是对上帝的离弃。如此一来,人就会由于自己的罪性而恨恶自己,感到羞愧:自己是一个如此可怕、可恨、无法容忍的受造物。 (2)如此你就会认识上帝之公义的圣洁属性,他只能通过在中保身上完全惩罚罪,才能赦免人的罪。在这样操练的时候,你就会晓得,你无法因为你自己恳求饶恕就得享平安?shy;仿佛只要你请求饶恕,就可得到上帝悦纳一样(成千上万的人被这种主张蒙蔽,并因此而沉沦);不仅如此,出于
对上帝之公义的爱,你还会渴慕唯独在上帝公义满足的基础上得救。 (3)如此你就会认识到上帝慈爱、怜悯、智慧和权能是无限浩大和不可测度,在基督的补赎中你不仅会自己脱离了罪债和惩罚,还会尊崇上帝的至善,从中找到奇妙的喜悦,并在爱、赞美和感恩方面得到极大的激励。 第二,默想基督的受苦会产生极大的安慰: (1)你会意识到上帝的公义已?shy;得到了完全的满足,虽然事实上罪人自身仍然有罪,然而甜蜜在基督里在上帝面前则是何等地完全。 (2)你会意识到救恩之赢得是何等地确定和真实,基督受苦的受益人被指定为永生的后嗣是何等地确定,自己得享永生是何等地绝对可靠。 (3)在默想基督受苦的时候,你会在上帝面前发现良心的平安,并且能够坦然无惧地来到他的面前。 (4)考虑到基督的受苦,今生的所有苦难都成为小事,你就会认识到“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4:17)。如此,人就会从中得到永远的安慰。 第三,默想基督的受苦会产生属天的训诲和指南: (1)关于我们如何向世界和罪而死,此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效法的榜样。“所以,我们藉着洗礼归入死,
和他一同埋葬,?shy;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藉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罗6:4)。 (2)默想基督的受苦,就会产生极其强大的动力,使我们治死自己的罪,圣洁度日。认识到基督是出于对我们的爱而为我们承受如此之大的痛苦,就会唤醒我们对他的爱,使得我们恨恶罪,逃离罪,行事为人得蒙他的悦纳。 (3)确实,你会明确地意识到,默想基督的受苦,不久就会在你身上产生治死罪的力量和勇气。因此,默想基督的受死是真正的属灵生活的源泉,也是真正的进步和美德操练的源泉。在我们默想基督之受苦的时候,这一切都会随之而有正确的样式和灵性。 (4)这样的默想会以奇妙的方式坚固我们,特别是在基督呼召我们为他的圣名和事业而受苦、殉道的时候。因此,若是你有基督徒之名,并且渴慕如真正的基督徒那样,就当殷勤默想基督的降卑,因为其中有远比你所知道的内容更多的东西去发现。 上帝的子女啊,来默想那位受苦的基督吧,在这样默想的时候,不要把基督的受苦仅仅视为历史,也不要视为一个殉道士的受苦,而是你的中保的受苦,他代替你,为你的罪付上了赎价。 首先,留意默想受苦者的位格。他并不是一个恶人,也不
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卑鄙之人,他也不仅仅是一个上帝视其死为宝贵、义人对他极其尊重的殉道士。 (1)这一位格既是完全的上帝,也是完全的人,他是配得永远称颂的上帝,是荣耀的主。为了能够受苦和受死,他在其位格之内从一个人取了我们的人性,成为我们的样式,只是没有罪。这是最大的神迹,胜过创造天地的奇妙。请你对此驻足思想,直到这一位格的伟大和尊荣在你的心中显明,并且你谦卑地承认他的伟大和尊荣为止。如此崇敬之情就会充满你心,你就会惊奇地说,“竟然是这样的一个位格受苦、赎罪了吗?” (2)在默想他的时候,也请你思考他与你的关系。基督徒啊,难道你不认识他吗?当你还是死的、瞎眼的,并沉浸在罪恶和黑暗之中的时候,是他向你显现。他用他的真光来光照你,使你活过来,并持续不断地吸引你归向他,使你仰望他,渴想他,向他呼吁,并等候他。当你磕磕绊绊地前行的时候,是他在扶持你,当你背负十字架的时候,是他在隐秘处支持你,赐给你勇气,坚固你,使你有盼望。是他时时向你显明,以他的嘴亲你,使你感受到他的爱。是他对你说:“你的罪免了。”他就是你所渴慕的,是你的主,你的元首,你的良人。是他出于爱?shy;我再次重复,出于爱?
shy;作为中保取代你,取下你所有的罪,把它们都担负在自己的身上,视为自己的罪来承担。他受了你所当受的鞭伤,你所当受的责罚都落在了他的身上。请你思考,承认他对你的大爱,使你的爱心被激发起来。倾听你所爱的,他在对你说,“我的朋友,我深深爱你。想一想我爱你的确据。我为你的罪受苦补赎。这一受苦是如此地痛苦、沉重,难以担负,使我从头到脚都被鲜血覆盖;请你想一想,我的心中是何等地忧愁,是上帝的忿?shy;将我压伤,这一切都是我甘心乐意地承担的。我宁肯受苦千万倍,也不愿意见到你失丧地狱,也不愿意在永远的荣耀中,见不到你与我同在。”难道这还不足以软化你的心,使你以爱心来回报吗?难道这还不足以使你立即融化在爱的热泪中吗?承认基督是如此崇高的一个位格,他对你如此亲近,他作这一切都是出于爱你的缘故,就会激发你的心灵,使你对基督受苦的默想产生效力。不要继续悖逆不信了,也不要放弃停止,因为这会使你的默想毫无果效。以信心激励约海 其次,你是?shy;呢?竟然使基督受此大苦。就你自身而言,里里外外无非是罪而已,所以你的本性是可恨的、可恶的,是无法容忍的,是该死的。你和基督之间是何等地不相称啊!你在自己的悲惨
处境沉沦,要承认你自身不配任何人的眷顾和思念,更不用说上帝和上帝的爱子了。最重要的是,你要思想在你身上所发现的一切都会使得主耶稣厌恶你,不为你行任何的善事。集中注意力思想你自己的悲惨处境,直到你认识到你自己恰恰正如我们在上面所描述的那样,然后前往归信主耶稣。要谦卑下来,但不要不信,虽然这一切是人所无法理解的;也就是说,为什么基督爱你,而且爱你到这样的程度,出于对你的爱,为你受苦受死,这超出了你的理解力。但是,相信吧,事实就是这样,并且口里承认:“这是主所作的,在我眼中看为稀奇。” 继续默想下去,思考与那些他既不爱惜也不眷顾,也不愿意为它们担任中保的无数人相比,基督为之成为中保之人的数目并不大。然后想一想,“为什么是我呢?于其他人相比,我是其中最卑鄙、邪恶、愚不可及、无法容忍的罪人,为什么是我呢?为什么在千千万万的人中主这样爱我呢?为什么我被列在这为数不多的选民之中呢?为什么基督成为我的中保呢?千千万万的人下地狱,为什么基督却以永永远远的爱爱我呢?为什么,为什么我们被列在进入天国得蒙感恩的人之中呢?这太伟大了,太崇高了,是我所想不透的!我必须到此为止,直到在完全的状态中。那时,我就
能够有更多的领悟,也更有能力尊崇他,用爱来回报,并献上感恩的心。既然你已?shy;显明具备了蒙恩的基本果子,就要警醒,不要因为此事的重大,和你自己的卑微,就使得你不予置信。假如你是因此而不信,就冒犯了上帝的大爱,把人抬举得太高的,仿佛他本身的可爱之处才是蒙上帝眷爱的主要?shy;因。这就会使得整个恩典的大工完全颠倒过来,拦阻上帝因其洪恩而当得的赞美。 第三,当以这样的心情继续默想,从摇篮到十字架;把注意力集中在基督受苦的每一个具体的方面上,加以默想。不要因为这样一步一步的默想而感到厌倦。基督受苦的每个部分都有特别的地方;每个部分都显明了特别的罪,与此罪一致的特定的惩罚,以及惩罚的消除。这就会使你认识到基督之受苦的广泛性,而你的罪就是使基督受苦的?shy;因,你正是用你的罪把这一苦难加在了他身上。假如你没有犯罪,就不需要基督为之受苦。哦,倘若我们真的为自己的罪感到羞愧,晓得我们的罪就是他受苦的?shy;因,并且说:“亲爱的耶稣,是我使你受苦了,我对此感到难过。为什么不是我自己受苦呢?倘若有可能,倘若我能从中得胜,我真是无法忍受你如此为我受苦;我当自己承担惩罚,但我并没有承担。我既无
法承受,更无法从中得胜,本当永远地忍受。因此,我承认你对我的大爱,你的受苦对我来说是极其宝贵的。你代替我,为我的罪作出了补赎,并为我赢得了永生,我真是高兴。我愿意承认这一事实,爱你,感谢你,直到永永远远。”这该是何等地甜蜜啊! 值得注意的是,很少有人对于基督的受苦在心中确有感动,并且受到激励。每个人都晓得自己心中确实这样,于是就抱怨自己内心的刚硬。你有没有询问其中的?shy;因是什么呢?我的答复是: (1)有些人是因为无知造成的,他们只是大概地知道基督为罪而死的事实。他们并不深深地晓得罪的可怕,也不晓得上帝的忿?shy;的严厉,因此无法正确地对待基督受苦的价值。 (2)有些人则是因 (3)有些人则是由于不熟悉,他们没有养成默想基督之受苦的习惯。 (4)有些人是由于不信,这并不是指历史性的不信,而是指缺乏应用而导致的不信。既然这并不是为他们而设的,他们就不想在心中默想此事,也没有任何兴趣,更不用说努力默想了。 (5)由于缺乏灵修、怠惰,轻视基督的受苦。对此一定要感到羞愧,要殷勤操练,因为你越是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默想基督的受苦,这种操练对你而言就越是轻
松、甘甜。 第四,继续以这样的心态默想基督的受苦,同时,把基督的受苦作为医治罪咎感的良药来应用,因此得安慰;并且在你必须和他一样受苦的时候,也当把基督的受苦视为你的安慰。 15.以信心默想基督的受苦:医治罪咎感的良药(BelievingReflectionupontheSufferingofChrist:AremedyAgainstGuilt) (1)把基督的受苦视为医治罪咎感的良药。若是你的灵魂发现自身被大大小小的罪困扰,干犯上帝的罪,得罪邻舍的罪,违背诫命的罪,重重压下无法承担的罪;若是你的灵魂意识到上帝向你隐藏了他的荣面,亲近他的道路已?shy;封闭了,你感受到上帝的震?shy;,良心感到惊恐,害怕自己失丧,此时此刻,千万不要屈服于这样的坏心情。假如你屈服于这样的坏心情,就会危害你的灵命。最好还是集中注意力默想基督的受苦。有意识地思考基督已?shy;代替罪人赎罪的真理,思想基督之代赎的完全,这一代赎所包括既有大罪,也有小罪,也包括众多的罪,既包括?shy;罪,也包括我们的本罪,从我们一出生所犯的罪到死时所犯的罪,都包括在内了。对此要长久默想,直到你从上帝的圣言认
识到确实如此,直到这成为刻在你心中的真理,完全确信作为中保的基督已?shy;作出了完全的补赎。 要想一想基督已?shy;为他作出了补赎,这样的人所具有的是何等无法言喻的喜乐。他身上一切的罪都由基督作出了补赎,因此,对于这样的罪人而言,上帝成为他已?shy;和好的父,而且他极其确定地成为永生的后嗣。即使他被带领?shy;过的道路有时黑暗,并不是他所喜欢的,他最终也必定会得享永生。?shy;过默想,你得出了普遍性的结论,晓得这确实是圣?shy;中所启示的无谬的真道,然后你当思考主耶稣是否在你身上有些许的施恩。想一想,你的灵魂是否一直没有知罪、沉沦、无能的意识,或者现在是否有这样的意识;主有没有赐给你与以前不同的心灵,使你现在能够爱你从前所恨的,恨你从前所爱的;世界和罪恶有没有使你感到忧伤;现在远离上帝的生活有没有使你感到更难过,你是否一心一意要行走在上帝的面光中,诚实、正直、顺服;想一想,你是否晓得作为中保的耶稣,是否渴想他,为认识他而祈祷、哀求;你是否?shy;常把自己摆在他的面前,不管是在称义还是成圣方面,都降服于他;你有没有?shy;常接受他为中保,藉着他受苦、受死所付出的赎价
而于上帝和好;想一想,你现在的渴望和目标是否是宁愿生活在罪中,生活在世界里,不愿意行事为人得蒙上帝的悦纳;你常常寻求主,向他祷告,向他祈求,相信他,把自己交托在他的手中,主有没有赐你平安、宁静和盼望,有没有时时赐给你确信和喜乐。 综合思考以上因素,你当得出结论,基督就是你的中保,因为只有那些于基督的受苦和受死有份的人才能得享这样的恩典。另外,这也应当使你把基督的受苦应用在自己的身上。因为我的目的就是把这一真理应用在你的心中,使你把基督的受苦视为是为你赎罪,是代替你受苦,因此你的罪债已?shy;完全偿还了,上帝已?shy;悦纳你,现在你被称为上帝的子女和后嗣。为了达成这一目的,信心方面的挣扎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要达到真正的接受和相信需要信心方面的争战,直到你的灵魂能有信心说:“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2:20)。那时,你就会正确地对待基督受苦的价值,并荣耀父与子。因此,请你致力于这样的默想,不要止息,直到你能在其中欢喜快乐。 16.以信心默想基督的受苦:在我们必须与基督一样受苦时得安慰(BelievingReflectionupontheSufferingofChrist
:AComfortwhenWeMustSufferinLikenesstoHim) (2)默想基督的受苦,如此当你和他一样受苦的时候,就可得到安慰。在这个世界上,你在在灵魂和身体方面必然会遭受同样的痛苦,这是我无需说服你的。你从你自己的?shy;历来看,就会对此有充分的认识,或许你现在正在遭遇这样的苦难。你会常常?shy;历到罪的苦楚、上帝对罪的不悦、上帝之面的隐藏、良心的困扰、对死亡的惧怕、地狱的愁苦、撒旦的攻击、贫穷、蔑视和嘲讽(这或许是因为你的过错,或许是因为敬虔度日和基督之名的缘故)、为福音的缘故所受的压制,即使你并没有感受到这一切的沉重。上帝或许呼召你殉道,用你的鲜血为真理打上印记。你或许蒙召遭受身体上的痛苦和忧伤,虽然程度不同,但是,这些都是基督受苦的样式。 但是,基督徒啊,切切不要把基督的受苦视为上帝对你所彰显的忿?shy;,因为基督是为你一切的罪债和惩罚作出了补赎。上帝是公义的,他不会因着同样的罪而再次施罚。中保已?shy;付上了赎价,因此你现在是自由的。对于信的人而言,它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惩罚,也不是上帝忿?shy;的彰显,而是主父般的责罚,是发自主的爱
,是为了让你得益处。这是上帝所命定的带领他的众子女进入天国的道路。所以,当你在患难中的时候,要把你的眼目紧紧盯乓 17.基督的受苦:基督徒当效法的榜样(Christ-sSuffering:AnExampletoBeFollowedbytheChristian) 第五,默想基督的受苦,使你可以效法他,从而使你在受苦的时候能够像他那样。让基督的受苦成为你效法的榜样;对付你的老我,正如基督由于你的罪而被对付一样。 首先在你受苦的时候要像他受苦的时候那样: (1)基督在受苦的时候并不是没有任何,感受的,因此在你受苦的时候,感到一些不适也是允许的。 (2)对于加在他身上内外的痛苦,基督也曾向上帝和人诉苦,并且继续与他们同在。你也可以向上帝和人诉苦。由于愁苦和哀伤就诉苦,所表达的既不是不耐烦,也不是后悔。更不要离开他人,那些一人独行的有祸了!基督恳切祷告,所以你也当如此。“你们中间有受苦的呢,他就该祷告”(雅5:13)。 (3)基督把一切痛苦都视为来自上帝的。“我父所给我的那?shy;,我岂可不喝呢?”(约18:11)。所以,你当操练信心,信靠上帝的护理,在任何
时候都晓得这是出于上帝的手。要对此确信不疑,需要殷勤努力。 (4)基督持守信心,并在他所遭受的极大的黑暗和离弃中操练自己的信心,那时他甚至说:“我的父,我的上帝。”因此,你也不要抛弃自己的信心和自由;要正确地背负自己的十字架,还要从信心和自由出发。假如你在信心上被压垮,你就会背负双重的十字架。 (5)基督忍受苦难,持守到底。他不想放弃,直到事情成就。唯愿你也有这样的忍耐,使你成全你所当行的事。不要问上帝为何这样待你,而是满足于上帝的旨意,免得你论断上帝对你不公。如此,你就不会用你自己受苦的时间期限来限制上帝。 (6)基督以上帝所应许的美好的结局来安慰自己,仰望将来要得的荣耀。他为那摆在他面前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并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所以,你也当仰望上帝的应许,上帝的应许都是确确实实的。你当以此来振奋自己,思考将来要得的荣耀,默想那永远的安息、喜乐和幸福,这样你在忍受苦难的时候就会更加轻松,你的行为就会更加趋于圣洁,而且你确实会?shy;历到,这些不过是轻微的苦楚,很快就会过去。 第二,当把基督的受苦摆在自己的面前,作为自己对付“老我”,治死罪的榜样。要用轻视来看
待世界和所有的罪,把它们视为已?shy;挂在了绞刑架上,视为已?shy;被钉死的。要钉死你自己的邪情私欲。既然基督已?shy;付上了痛苦的代价,你怎能仍然沉浸在其中呢?难道对基督的爱,对他的受苦的敬重,没有在你的心中激发起对罪的恨恶吗?正是因着罪,基督才为之受苦受死,难道你不当治死你身上的罪吗?你若是这样把基督摆在自己的眼前,作为你效法的榜样,作为促使你治死罪的强大的动力,就会因为藉着信心与他的受苦联合,从而从他吸取美德和力量,使你能够继续前进,钉死老我,治死罪身,就会使你在这一方面不断力上加力。所以,“这样,你们向罪也当看自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看自己是活的”(罗6:11);“?shy;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林后5:14?shy;15)。 18.劝勉未归正的人思想基督的受苦(AnExhortationtotheUnconvertedtoReflectupontheSufferingofChrist) 尚未归正的朋友们,你也当前来,注意思想基督的受苦。假如
你不悔改,不管是在现世,还是在永世,基督的受苦都是摆在你面前的一面镜子。唯愿藉着思想基督的受苦,你心中有悔改和信心生成。 (1)不晓得罪的可恶和毒性,还未感受到自己的愁苦,继续在罪中寻欢作乐,对于是否是罪不管不顾,认为只要开心就行,只要没有害处就行。对于这样的人,我要对你说?shy; (2)像鼹鼠一样在地上打洞,苦心钻营,或为财富,或为荣誉,或为尊重,或为地位,念念在此,牵肠挂肚,孜孜以求,仿佛人生的目的唯独在此。对于这样的人,我要对你说?shy; (3)还没有感受到丧失上帝,与上帝分离的悲惨,忘记上帝,不晓得与上帝和好,与上帝相交是何等地美好,因此,不为自己眼前与上帝隔绝的状况苦恼,也不渴慕与上帝和好。对于这样的人,我要对你说?shy; (4)不晓得必须满足上帝的公义,认为只要自己对罪感到忧伤痛悔,只要自己祈求上帝赦免自己的罪,就会万事大吉。对于这样的人,我要说?shy; (5)不晓得基督是唯一的中保,唯独他补赎了那些得救之人的罪,不晓得何谓藉着信心接受基督,也不晓得信心的争战和操练。对于这样的人,我要对你说?shy; (6)过着文明的生活,?sh
y;常参加教会的崇拜,也已?shy;受了洗,参加圣餐,行挛 可怜的人啊!你仍然是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你仍然是眼瞎的人,并没有基督在你心中,离得救相差万里。 因此,请你前来,思想基督受苦的每一细节;考察基督如此受苦的?shy;因。要晓得这只是归正的人才能有份的事,也就是说只有相信的人才能参与。要确知你现在与之无份,而且倘若你仍然如此,继续在这种状态中死不悔改,你必定会遭受同样的苦楚,直到永永远远。既然上帝的公义如此倾注在中保基督的身上,是因为选民的罪,而选民本是他以不变的慈爱所爱的,你又怎能逃脱他的震?shy;呢?你绝不会逃脱的,“这些事既行在有?shy;水的树上,那枯乾的树,将来怎么样呢”(路23:31)。因此,你要对自己得出明确的结论:你现在与基督无份,你与他所赢得的一切都不相干,照你现在的状态,你将来必定永远与上帝隔绝,遭受上帝的可怕的震?shy;,无法忍受,又不得不忍受。唯愿上帝在你的心中作工,使得你恐惧战惊。由此使你晓得上帝的可怕,使你亲自来到这位基督的面前,寻求他,努力信靠他,藉着他来到上帝的面前,从而得救。假如你对此置之不理,认为这样的惧怕是胆小鬼的惧怕;假如你的
心对此调转不顾,听到这信息,或阅读这信息的人,你若希望再多知道一点,那就是你已?shy;受到了警告,仍然执迷不悟,你必然会要受到更重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