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六讲

主祷文十四讲 by 未知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主祷文中的祷词包括七件向神祷告的事。我们已经讲了前三件,都是关于灵性方面的事,后三件也是灵性方面的祷告,惟有中间这一件是物质方面的。可见主不但关心我们肉身的需要,而且很注重我们此种需要。主曾经成为人子,一个完完全全的人,他亲身尝受到饥渴冷热,劳苦疲乏等等的滋味;因此他更能体恤我们,顾念我们。主的爱真是无微不至。

一、是关乎饮食的祷告

饮食,代表一切肉身的需要。别以为祷告只能求灵性方面的事,不能求物质方面的事,我们「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我们所要的告诉神」(腓四六)。不过我们不要祷告就是求物质,把别的事情都忽略了。物质生活与灵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这是我们不能否认的;不过,物质生活在基督徒方面来说,必须被属灵生活所融化。在基督徒看来,属灵与属世的事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因为在基督里,我们是新造的人,一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五:十七)。而且我们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是为荣耀神而行(林前十:31)。基督徒是人,基督也曾经成为人--道成肉身,人不能没有肉身的需要,基督也从来没有叫我们抑制这些需要,脱离人群,到山上去独善其身。相反地,他差我们进入狼群,他要我们成为世上的光、世上的盐,光的目的,就是要照亮黑暗的角落;盐的目的,就是要把平淡无味的调成有味。主叫我们深化在世人中,过超世而入世的生活。

饮食是必需品,非奢侈品。

这是我们祷告应当注意的事:我们所求的是需用品,不应该求奢侈品。神会满足我们的需要,神不会满足我们的贪心,因为神并不溺爱我们,他晓得我们出于贪心而求的名利富贵,虚荣奢华,于我们非但无益,反而会招来灾祸,一个智慧的母亲绝不会满足孩子对糖果的要求,也不会随便让孩子花钱,更不会给孩子玩火柴、利器、毒药这些东西。天上的父乞不更有智慧、更爱我们吗?所以雅各说:「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雅四:三)

箴言中有一篇很好的祷文,是雅基的儿子亚古珥的祷告。他说:「我求你两件事,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赐给我;求你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用的饮食;恐怕我饱足不认你,说,耶和华是谁呢?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以致亵渎我神的名。」(箴卅:七-九)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祷告。

二、是关乎今日的祷告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这里说明神供给他儿女的生活所需,有一个原则--日用日给。同时也告诉我们,不但只求必须品,不求奢侈品;而且只求今日所需,不求明日所需。

昔日以色列民在旷野的时候,神叫他们每日拾当日所需用的吗哪。有人或者出于贪心,或者懒得每天早晨都要起来拾取,就多拾一些储存起来,以为可以一劳永逸了。谁知隔了一夜就都发臭。神要我们天天仰望他。主说:不要为明日忧虑,因为明日自有明日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人世是如此的动荡,许多你认为值得忧虑的事,到时却起了很大的变化,使你的忧虑成为多余,你的打算也都落空。只有主是不变的,我们每日专心仰望主,才能应付这变迁的世界。一枝杖可以帮助你行路,一扎杖就反而成了累赘。同样,日用所需得到供给,可以使我们快乐,过多的财富就使我们忧虑。所以主要我们只求「今日」的饮食。

学像飞鸟

主要我们学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只靠天父的养活。是的,我们的衣裳何尝比飞鸟的羽毛更美丽?我们吃的何尝比飞鸟更饱足?我们的生活何尝比飞鸟更快乐自由?因此人的思虑并不能替自己做什么,徒然增加烦恼而已。

但另一方面来说,一些好吃懒做的人,看见主所说的一连几个「不」字,便藉口说不用做工了,坐着等上帝从天掉米下来好了。殊不知飞鸟虽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却有它另外一类的工作。飞鸟是最早起身的,一起身就唱歌赞美主。然后它飞到各处去找寻食物,供给自己的需要与家人的需要。它靠天父的养活,可是它不是睡在安乐窝里等神派天使来喂它,它必须自己飞出去找寻食物。神给飞鸟觅食的本领,也给人「讨生活」的机会。因此保罗说:「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帖后三:十)

生活所需是日用日给,工作也是日用日赚,才合乎神的原则。飞鸟的食物是每天找来为当天用的,它不积蓄在仓里。无知的财主之无知,就在他积蓄得太多,已有的仓不够用,还要拆建更大的仓。他的想法是什么呢?以后可以安安逸逸的吃喝快乐,不用作工了。适当的储蓄是应该的,可以帮助我们过节制的生活;然而神决不愿意我们做暴发户,赚了一大笔,以后就过吃喝快乐的安逸生活。神给我们一日的健康,我们就应该做一日的工。勤恳做工的人,才不会跌落在魔鬼的试诱里。勤恳做工的人,才有快乐,才能像飞鸟一样唱歌赞美主。

还有一样要学习飞鸟的,就是它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它信靠神会替它豫备食物,它信靠神会救它脱离捕鸟人的网罗,它信靠神会保护它经过风雨;它尽自己的天职殷勤作工就够了,别的都交托给神。我们不是比飞鸟贵重得多吗?难道我们不能这样交托信靠神?诗人说:「耶和华的眼目,看顾敬畏他的人,和仰望他慈爱的人,要救他们的命脱离死亡,并使他们在饥荒中存活。」(诗三十二:十八-十九)又说:「耶和华知道完全人的日子;他们的产业,要存到永远。他们在急难的时候,不致羞愧,在饥荒的日子,必得饱足。……义人的脚步,被耶和华立定;他的道路,耶和华也喜爱。他虽失脚,也不至全身仆倒;因为耶和华用手搀扶他。我从前年幼,现在年老,却未见过义人被弃;也未见过他的后裔讨饭。」(诗卅七:十八-十九,廿三-廿五)

三、是关乎我们的祷告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不只是我,而是我们。不是单求自己的需要,而是顾到别人的需要。「有饭大家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基督徒不是跟着社会人士喊喊这些口号而已,而是要实际的向这个目标行。也不是空口说祝福的话,替人代祷,而是要伸出手来救济弟兄,真正做出爱人如己的行为来。

有一位长老在教会里痛哭流涕的大声祷告,求神开恩怜悯当地的乡民,因旱灾而无粮食。他的小孙儿轻轻拉他的衣袖说:「公公!别哭了,打开你的米仓,大家不就有得吃了?」这就是雅各所说的:「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的去罢;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雅二:十五-十六)

另一方面,不要剥夺别人的福份,侵占别人的口粮。别浪费财物,暴殄天物。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人一席酒,穷人十年粮。」本为普通社会人士所不齿,何况我们基督徒?今日的社会太自私了,太不平均了,太奢侈了。尤其是我们生活在美国的人,物质太丰富了,养成随便糟蹋东西的习惯。信徒当警醒,不要随从社会的风气。记得主变饼给五千人吃饱的事情吗?「他们吃饱了,耶稣对门徒说: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免得有糟蹋的。他们便将那五个大麦饼的零碎,就是众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约六:十二-十四)为什么是十二个篮子呢?因为是十二个门徒,每一个门徒有一满篮。可见今日的信徒不需要献上养生之物,只要把浪费的东西收拾起来,就足够供给所有传福音的需要;推动全面的圣工。

有一个邻人向一家信徒乞米。信徒把所存的米都给了他。他妻子说:「我们明天就没有米了。」信徒说:「我们明天没米是明天的事,他没饭吃是今天的事。」这就符合了主所教导我们的祷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主祷文中的祷词包括七件向神祷告的事。我们已经讲了前三件,都是关于灵性方面的事,后三件也是灵性方面的祷告,惟有中间这一件是物质方面的。可见主不但关心我们肉身的需要,而且很注重我们此种需要。主曾经成为人子,一个完完全全的人,他亲身尝受到饥渴冷热,劳苦疲乏等等的滋味;因此他更能体恤我们,顾念我们。主的爱真是无微不至。 一、是关乎饮食的祷告 饮食,代表一切肉身的需要。别以为祷告只能求灵性方面的事,不能求物质方面的事,我们「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我们所要的告诉神」(腓四六)。不过我们不要祷告就是求物质,把别的事情都忽略了。物质生活与灵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这是我们不能否认的;不过,物质生活在基督徒方面来说,必须被属灵生活所融化。在基督徒看来,属灵与属世的事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因为在基督里,我们是新造的人,一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五:十七)。而且我们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是为荣耀神而行(林前十:31)。基督徒是人,基督也曾经成为人--道成肉身,人不能没有肉身的需要,基督也从来没有叫我们抑制这些需要,脱离人群,到山上去独善其身。相反地,他差我们进入狼
群,他要我们成为世上的光、世上的盐,光的目的,就是要照亮黑暗的角落;盐的目的,就是要把平淡无味的调成有味。主叫我们深化在世人中,过超世而入世的生活。 饮食是必需品,非奢侈品。 这是我们祷告应当注意的事:我们所求的是需用品,不应该求奢侈品。神会满足我们的需要,神不会满足我们的贪心,因为神并不溺爱我们,他晓得我们出于贪心而求的名利富贵,虚荣奢华,于我们非但无益,反而会招来灾祸,一个智慧的母亲绝不会满足孩子对糖果的要求,也不会随便让孩子花钱,更不会给孩子玩火柴、利器、毒药这些东西。天上的父乞不更有智慧、更爱我们吗?所以雅各说:「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雅四:三) 箴言中有一篇很好的祷文,是雅基的儿子亚古珥的祷告。他说:「我求你两件事,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赐给我;求你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用的饮食;恐怕我饱足不认你,说,耶和华是谁呢?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以致亵渎我神的名。」(箴卅:七-九)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祷告。 二、是关乎今日的祷告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这里说明神供给他儿女的生活所需,有一
个原则--日用日给。同时也告诉我们,不但只求必须品,不求奢侈品;而且只求今日所需,不求明日所需。 昔日以色列民在旷野的时候,神叫他们每日拾当日所需用的吗哪。有人或者出于贪心,或者懒得每天早晨都要起来拾取,就多拾一些储存起来,以为可以一劳永逸了。谁知隔了一夜就都发臭。神要我们天天仰望他。主说:不要为明日忧虑,因为明日自有明日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人世是如此的动荡,许多你认为值得忧虑的事,到时却起了很大的变化,使你的忧虑成为多余,你的打算也都落空。只有主是不变的,我们每日专心仰望主,才能应付这变迁的世界。一枝杖可以帮助你行路,一扎杖就反而成了累赘。同样,日用所需得到供给,可以使我们快乐,过多的财富就使我们忧虑。所以主要我们只求「今日」的饮食。 学像飞鸟 主要我们学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只靠天父的养活。是的,我们的衣裳何尝比飞鸟的羽毛更美丽?我们吃的何尝比飞鸟更饱足?我们的生活何尝比飞鸟更快乐自由?因此人的思虑并不能替自己做什么,徒然增加烦恼而已。 但另一方面来说,一些好吃懒做的人,看见主所说的一连几个「不」字,便藉口说不用做工了,坐着等上帝
从天掉米下来好了。殊不知飞鸟虽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却有它另外一类的工作。飞鸟是最早起身的,一起身就唱歌赞美主。然后它飞到各处去找寻食物,供给自己的需要与家人的需要。它靠天父的养活,可是它不是睡在安乐窝里等神派天使来喂它,它必须自己飞出去找寻食物。神给飞鸟觅食的本领,也给人「讨生活」的机会。因此保罗说:「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帖后三:十) 生活所需是日用日给,工作也是日用日赚,才合乎神的原则。飞鸟的食物是每天找来为当天用的,它不积蓄在仓里。无知的财主之无知,就在他积蓄得太多,已有的仓不够用,还要拆建更大的仓。他的想法是什么呢?以后可以安安逸逸的吃喝快乐,不用作工了。适当的储蓄是应该的,可以帮助我们过节制的生活;然而神决不愿意我们做暴发户,赚了一大笔,以后就过吃喝快乐的安逸生活。神给我们一日的健康,我们就应该做一日的工。勤恳做工的人,才不会跌落在魔鬼的试诱里。勤恳做工的人,才有快乐,才能像飞鸟一样唱歌赞美主。 还有一样要学习飞鸟的,就是它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它信靠神会替它豫备食物,它信靠神会救它脱离捕鸟人的网罗,它信靠神会保护它经过风雨;它尽自己的天职
殷勤作工就够了,别的都交托给神。我们不是比飞鸟贵重得多吗?难道我们不能这样交托信靠神?诗人说:「耶和华的眼目,看顾敬畏他的人,和仰望他慈爱的人,要救他们的命脱离死亡,并使他们在饥荒中存活。」(诗三十二:十八-十九)又说:「耶和华知道完全人的日子;他们的产业,要存到永远。他们在急难的时候,不致羞愧,在饥荒的日子,必得饱足。……义人的脚步,被耶和华立定;他的道路,耶和华也喜爱。他虽失脚,也不至全身仆倒;因为耶和华用手搀扶他。我从前年幼,现在年老,却未见过义人被弃;也未见过他的后裔讨饭。」(诗卅七:十八-十九,廿三-廿五) 三、是关乎我们的祷告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不只是我,而是我们。不是单求自己的需要,而是顾到别人的需要。「有饭大家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基督徒不是跟着社会人士喊喊这些口号而已,而是要实际的向这个目标行。也不是空口说祝福的话,替人代祷,而是要伸出手来救济弟兄,真正做出爱人如己的行为来。 有一位长老在教会里痛哭流涕的大声祷告,求神开恩怜悯当地的乡民,因旱灾而无粮食。他的小孙儿轻轻拉他的衣袖说:「公公!别哭了,打开你的米仓,大家不就有得吃了?」
这就是雅各所说的:「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的去罢;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雅二:十五-十六) 另一方面,不要剥夺别人的福份,侵占别人的口粮。别浪费财物,暴殄天物。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人一席酒,穷人十年粮。」本为普通社会人士所不齿,何况我们基督徒?今日的社会太自私了,太不平均了,太奢侈了。尤其是我们生活在美国的人,物质太丰富了,养成随便糟蹋东西的习惯。信徒当警醒,不要随从社会的风气。记得主变饼给五千人吃饱的事情吗?「他们吃饱了,耶稣对门徒说: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免得有糟蹋的。他们便将那五个大麦饼的零碎,就是众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约六:十二-十四)为什么是十二个篮子呢?因为是十二个门徒,每一个门徒有一满篮。可见今日的信徒不需要献上养生之物,只要把浪费的东西收拾起来,就足够供给所有传福音的需要;推动全面的圣工。 有一个邻人向一家信徒乞米。信徒把所存的米都给了他。他妻子说:「我们明天就没有米了。」信徒说:「我们明天没米是明天的事,他没饭吃是今
天的事。」这就符合了主所教导我们的祷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