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第廿三篇
诗篇注释 by 赖特
诗23:1〔大卫的诗。〕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诗23:2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诗23:3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诗23:4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诗23:5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诗23:6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
拾珍
〖诗篇第廿三篇综合〗本篇诗共有十六个「我」字,这说明神与我关系之密切。这六节中可分为二段:前三节是「祂」与「我」的关系,后三节是「你」与「我」的关系。从「祂」到「你」,系由间接与主的关系,变为直接与主的关系。其中的关键在于祷告;躺在青草地上平顺安逸的日子,总不喜欢祷告,惟有经过死荫幽谷的人,才会开口祷告。
六节圣经中,有两个「不」字:「不至缺乏」,「不怕遭害」。前者说到生命,后者说到生活。而前者说到基督住在我里面,后者说到我住在基督里面。又六节圣经中,有两个「必」字:「我必不至缺乏」,「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诗人的口气是确定的,是说现在的事实,并不是一件希望或可能的事,这是救恩完全的保证。
这篇诗是以「耶和华」为首,以「耶和华」为内容,又是以「耶和华」为结束的。这就是本诗最大的特点。若是我们的一生也是如此,始终与主保持亲密的关系,所蒙的恩是无限量的。
耶和华全能的神,既是我的牧者,祂必为祂的小羊负完全的责任。这篇诗说「不至缺乏」什么呢?(一)食物;(二)滋润;(三)苏醒;(四)带领;(五)平安;(六)安慰;(七)保护;(八)荣耀;(九)福气;(十)恩惠慈爱。可见以神为牧,原是一件好得无比的事情。
本篇诗,第一节说到灵命;第二节灵修;第三节灵程;第四节灵历;第五节灵战;第六节灵恩。――张志新《七筐零碎》
〖诗二十三篇综合归纳〗
(一)与我同在─耶和华;(二)在我下面─青草地;(三)在我旁边─溪水;(四)在我面前─筵席;
(五)在我四周─仇敌;(六)在我后面─恩惠慈爱;(七)在我前头─耶和华的殿。
三种「有福」:
(一)有福的生命(1节);(二)有福的死亡(4节);(三)有福的永远(6节)。
――慕迪《有福的盼望》
〖诗廿三1〗「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
这一篇不是牧人所写的诗,乃是羊所写的诗,把羊对牧人的感觉交通给我们。人都是神的羊,都是属于神的,是神的产业,也是神所爱的。我们曾如羊走迷(赛五十三6),如今蒙主寻回。羊被寻回后,里面的反应是不再凭自己活着,而把自己交在主的手里,让祂来牧养、带领。我们既把自己完全交给祂了,从今以后是祂的事情。如果我们有这样的信托,主也要同样的将祂自己交付给我们,我们就要看见,祂是何等的信实,祂从来没有叫我们缺乏。没有一样好处祂不给我们。─江守道《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诗廿三2〗「祂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
这里的「青草地」原文是多数的,有许多块青草地。羊吃了一块地上的青草,再到第二块,一直到吃饱了,就躺下来仔细反刍、咀嚼。我们的主是无限的青草地场,无论我们怎样享受,都享受不完(约六35)。主是把祂自己放在圣经里面。圣经好象青草地一样,有六十六块之多,每一块都充满主自己。我们今天是借着神的话来享受主。读经一面要快快的吃,吃饱了,就一面花时间慢慢的咀嚼,反复默想主的话,这样纔能消化成为我们属灵的滋养和供应。
「可安歇的水边」可翻「平静的溪水边」。这水是指着圣灵说的。圣灵住在我们里面,祂要解我们所有的干渴,祂要带领我们进入平静安稳的境地。「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和平安」(罗八6)。我们越挣扎,里头越没有平安;随从灵而行,是基督徒进入安息的诀窍。
在原文里面第二节的话的时间性都是现在的,表示祂是继续不断的「使我」、「领我」。所以我们要时刻不断的在神的话语里面享受主,并跟随里面的灵。――江守道《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躺卧安歇。」羊能躺卧在青草地上,安歇在水边,就表明它已经吃饱喝足。因它里面十分丰满,就别无他求,甚至连神的恩赐也不贪图了,正如断过奶的婴孩,躺在母亲怀中,只要与母亲同在,他的心就满足了。因此他就进入最高的安息——《荒漠甘泉》信
〖诗廿三3〗「祂使我的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直译)
我们享受主,里面得着力量之后,不是就去睡觉,乃是要起来走义路。我们享受主,不是光为着自己,也是为着祂。今天在主面前,不但是道的问题,还有路的问题。羊吃饱睡觉,满身肥肉,很不好看,还需要走路运动,叫所吸收的东西变成最好的营养,长得结实。主不像法老一样,不给我们草,就要我们造砖。主总是先叫我们吃喝享受祂,等我们有了力量,然后就说:「起来,走罢!」这是最好的牧养。极端的基督徒,一是不肯安静到主面前享受主,整天东奔西跑;一是老是坐着吃,吃得肥头肥脑,从来不跑路。
「苏醒」这个字在英文里有两个意义。一个是恢复,有时我们会走偏,祂就来恢复我们;还有一个是复兴,过了一段时期之后,我们不像刚得救时那样火热,有一点下沉了,祂就来复兴我们。祂是「为自己的名」,所以我们在这条路上一切的遭遇,祂是负全责的。祂「使我、领我、引导我」,一切都是祂主动负责,羊不必作何事,只要信而顺服。「义路」在原文里是多数的。圣经里单数的路指原则,多数的路指实行。单数是指主自己是我们的道路,叫我们走在主的里面,越走越接近祂;多数是指主从我们里面走出来,就变成我们在地上一件一件事情上的义路。义路的意思就是正路,祂要引导我们一步一步的走在正路上,就是走在能满足神心的路上。――江守道《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诗廿三4〗「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巴勒斯坦地方有一处名叫死荫的幽谷,是到另一面草场必经之地,两面山峰高耸,谷中阴暗无日光,有的地方中间是空的,需要跳过去,牧人赶羊叫羊一头一头地跳,有时羊掉下去,牧人就用竿来钩它。羊群乃是「行过」幽谷,并不是「进入或住在」幽谷。他带它们经过幽谷的原因,乃是因为在那一边有更丰富的草场。
我们跟从主,祂带领我们经过死荫的幽谷,绝没有意思要带我们死在里面,所以我们不必惧怕。就着里面说,义人的道路是越走越明,直到日午;但就着外面说,义路并非尽是平坦大道(参徒十四22)。「你与我同在」,苦难能缩短我们和神中间的距离,故由「祂」变作「你」;苦难也能叫我们更觉得神的同在。――江守道《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幼稚的基督徒怕神的管教,路走得多的基督徒,管教反而是他的安慰。因为他知道管教的杖是爱的凭据,管教的结局是叫他有分于神的圣洁——《荒漠甘泉》信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杖」和「竿」都是牧羊用的工具;「杖」亦作「棍」,较短,用来数点、拯救羊群,也是赶走野兽、保护羊只的武器。「竿」为长棍,上有弯柄,可作手杖,引导羊群。在此都是指神的带领、扶持和保护。杖是能力的象征;主的杖乃指律法(旧约),以摩西为代表(出四2)。竿是领导的寓意;主的竿乃指福音(新约),以保罗为代表(腓三14)。――张志新《七筐零碎》
许多人强调「行过幽谷」的「幽」字,使人的背脊直打哆嗦;其实这里并不「幽暗」,「幽暗」是魔鬼特别拿来搅乱信徒的。「行过死荫的幽谷」和「行过幽谷」不一样。如果不是先有光,那里会有「荫」?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到地下室,不要点灯,看看会不会有「荫」。死亡对真正的基督徒而言,只不过是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所投下的一个阴影,阴影不会伤害任何人,你可以直直地走出阴影,就像你可以从雾中走出来一样,丝毫不必害怕。所以我们不要怕死。――慕迪《有福的盼望》
〖诗廿三5〗「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
「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毒草和野兽是羊的敌人,但牧人走在前面为羊拔除毒草,也在旁边高处守望,防备恶兽的侵袭,故羊吃草时非常坦然,不像野兽吃东西时是慌慌张张的。「你用油膏了我的头」,羊有时愚昧得把头伸到荆棘里受了伤,牧人就用膏油涂抹,叫伤痕得医治。「使我的福杯满溢」,羊很软弱,容易受凉发烧,发烧时它的头就胀了,就糊涂了。牧人在羊圈的门口放了一桶凉水,把发烧羊的头往桶里一浸,羊就清醒了,水也从盆里溢出来。
信徒是受膏的祭司,信徒每日须有圣灵的膏油,若不从主得着新的恩典,就不配为主工作。「福杯满溢」是有多余的意思,表明主的祝福何等丰富。――江守道《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敌前设筵,不是争战时的光景,乃是胜利后的一种庆祝。从前的「敌人」,现在已成为我们的俘虏了,所以这筵席就是奏凯夸胜中的交通。对于过去,有一种甘甜的回忆;对于今后,有永远的平安和喜乐。
「福杯满溢。」膏油是涂在外面的,福杯满溢是在里面的;他不只浸在圣灵里,并且是被充满万有者的灵所充满——《荒漠甘泉》信
〖诗廿三6〗「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
这是羊的感触:「有这样一位牧人,我一生的问题都解决了。」所以它在信心里宣告说:「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恩惠,因为祂是满了恩典的主;慈爱,因为祂是满了怜悯的主。在此,羊有一个心愿:要到祂的家里去,一直住到永远;意即它爱它的牧人,愿意与牧人永远联结、交通。
仆人不能常住在家中,儿子能常住在家中;我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就是要住在神的里面。在新约里,耶和华的殿是指着教会说的。我们既在祂那里有这么多的享受,我们也愿意把自己献上,与弟兄姊妹合成一个家,让神居住,给祂享受。――江守道《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恩典的筵席(廿三1-6)
前一篇诗以述说救恩的喜乐作为结束,即是说,藉着发现与上帝进入一个正确的关系,再回到在立约中与祂交通的意义。本篇差不多肯定来自大卫自己,它形容与上帝团聚的感受是怎样的。它是以他那时代民众所认识的言语来表达。大卫曾经是一个牧羊人。现在他是百姓的牧者。他需要以什么方式来关怀他们呢?这问题使他得着一个新的领悟,就是上帝作为真正的牧者,祂自己与子民的关系中,究竟是怎样的。
诗篇第廿三篇是普世所喜爱的诗篇。它是犹太人、东正**,西方新教**,与及多忧多愁的不可知论者所喜爱的。当它被用在婚礼中时,它变得生动有致;当在丧礼被颂读或颂唱时,就更是如此。比起圣经中其它任何部分,它更为生动的表达出个人私下对上帝恩典的经历。
「羊」的意象,比起其它任何能选择的意象,可能是更普世化。虽然这当然要向爱斯基摩人或太平洋群岛的人解释,但是人类的想象力,无须要任何的帮助才能「感受」到青绿草场、宁静的河水,与及其它引喻的可爱和美丽。
死荫的幽谷是全人类,不论种族和风土习惯所面对的。古时一位希腊乡村的女人,有一次带她的婴孩去见一位智者,请问他是否能预言孩子的未来。他回答说:「关于你的婴孩,只有一件事我能肯定告诉你,就是他将要死亡。」这篇诗莫大的教训在于上帝是爱、上帝是忠诚可靠的。上帝不会容让我们走失。它以三个阶段为我们展示上帝忠诚的爱。
(一)当我们在世上生活时,只要我们「与」祂「一同」活着,并且容让祂「与」我们「同在」,我们就会经历这深深的喜乐、满足和安全,像羊知道它的好牧人同在一样。
(二)第二阶段是这样的,人生不全是一张满有玫瑰的床。在那些顺境的日子,我们可以深深地和感激地留意到上帝继续不断的与我们同在。正因如此,大卫宣告说,当身处逆境,甚至当光明渐渐退去,我们发现自己在黑暗里,仍可对祂有确信。他所用的句字,字面是「死荫的幽谷」,这观念就是上帝的安慰和力量与我们同在,即在所有黑暗中、在低潮的时刻、染上严重的疾病,受朋友的排斥、在发现人自我内心不忠诚时的惊恐,等等情况,甚至死亡的经历本身,上帝与我们「同在」,大卫并没有辩论这些事实,他告诉我们必是如此!当哈姆雷特沉思自己的死亡将要发生的事实时,他说道「那没有被发现的地域,从那里的边界,没有旅游者可以回来。」但是上帝的同在,大卫宣告说,这会是真实,好象现在所有的事情都很顺利一样。我们应记得,在圣经的思想中,虽然上帝是光,但是祂住在黑暗中,那处是我们必须走向的地方。
大卫与哈姆雷特何等的不同!他告诉我们上帝是以善待人的,是那位在回转的浪子面前摆上一只特别肥胖的牛的父亲。为什么大卫会以这亮光来思想自己呢?因为这句说话:「祂使我的灵魂苏醒。」实在的意思是:「祂给回我的生命。」上帝渴望去善待人,甚至大卫的仇敌,假若他们能回家和分享那筵席的话。在新约圣经中,上帝在永恒中的好客是以这图画来描述,我们被邀请坐在羔羊的筵席中(启十九9)。
但是我们要记得,大卫是君王,管治上帝的「王国」。在王国中,所有上帝的子民都分享祂的王权。在这句「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中的我字,指每一个和所有上帝国中的一般子民。结果,当被膏立去事奉上帝时,我们感觉全然的振奋,超过我们所能吸收、接受、了解的,这是上帝说不尽的恩典,使我的福杯满溢。
(三)我们到了第三个阶段。因为上帝立约的爱是我生命中第一个阶段时的基础,即是,当所有的事情顺利时;以后当我们到达第二个阶段时,我发现上帝的恩典在死荫的幽谷中,仍然与我们同在;故此必有,即是「我知道」上帝「对我的恩慈」(这是希伯来原文的意思),并且上帝的慈爱,祂那不偏移忠诚的爱,会在我一生中追随着我。正如诗人法兰西汤信(FrancisThompson)称呼祂一样,上帝是天堂的护者。事实上,祂并不会让我走失。因此我会住在主的殿中,直至永远。大卫知道他要继续在耶路撒冷的祭坛中(那时,圣殿还没有建成)是什么意义,正如另一位诗人所渴望的一样(诗63篇)。因此,他所指的乃是「天上的祭坛」,是上帝永远同在的「地方」,正如耶稣所说上帝的「很多住处」。
这是一个常常被述说的故事。故事是来自上一个世纪,关于两位渡假的牧师,他们在威尔斯的山脉中徒步。在山野间,他们遇见一个牧羊小伙子,并且停留下与他交谈。他们发现小孩子并没有进过学校,他也不知道任何有关基督教的信仰。这两位牧师最后向他读出诗篇第廿三篇,并且帮助他建立个人的信仰,他们使他重复这几个字:「耶和华是我的牧者」。第二年,他们重回这山脉中,这次他们往访一间小屋,请屋主给牛奶来喝。那位女士注意到他们注视着壁炉架上一个小伙子的照片。她说:「对,那是我的儿子,他在去年冬季一次暴风雪中,在照料他的羊时死去。但是有一件奇怪的事情,他的右手紧握着他左手的第四只手指」。其中一个牧师便回答说:「是这样的。我们于去年遇见你的儿子。事实上,当时他还是一个牧羊人,我们教导他重复念诵诗篇第廿三篇的第一句。我们告诉他,当任何时候,他对自己说这句话时,停留在第四个字上,并且思想:「这篇诗是对我而说的」」。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上一页下一页
诗23:1〔大卫的诗。〕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诗23:2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诗23:3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诗23:4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诗23:5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诗23:6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 拾珍 〖诗篇第廿三篇综合〗本篇诗共有十六个「我」字,这说明神与我关系之密切。这六节中可分为二段:前三节是「祂」与「我」的关系,后三节是「你」与「我」的关系。从「祂」到「你」,系由间接与主的关系,变为直接与主的关系。其中的关键在于祷告;躺在青草地上平顺安逸的日子,总不喜欢祷告,惟有经过死荫幽谷的人,才会开口祷告。 六节圣经中,有两个「不」字:「不至缺乏」,「不怕遭害」。前者说到生命,后者说到生活。而前者说到基督住在我里面,后者说到我住在基督里面。又六节圣经中,有两个「必」字:「我必不至缺乏」,「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诗人的口气是确定的,是说现在的事实,并不是一件希
望或可能的事,这是救恩完全的保证。 这篇诗是以「耶和华」为首,以「耶和华」为内容,又是以「耶和华」为结束的。这就是本诗最大的特点。若是我们的一生也是如此,始终与主保持亲密的关系,所蒙的恩是无限量的。 耶和华全能的神,既是我的牧者,祂必为祂的小羊负完全的责任。这篇诗说「不至缺乏」什么呢?(一)食物;(二)滋润;(三)苏醒;(四)带领;(五)平安;(六)安慰;(七)保护;(八)荣耀;(九)福气;(十)恩惠慈爱。可见以神为牧,原是一件好得无比的事情。 本篇诗,第一节说到灵命;第二节灵修;第三节灵程;第四节灵历;第五节灵战;第六节灵恩。――张志新《七筐零碎》 〖诗二十三篇综合归纳〗 (一)与我同在─耶和华;(二)在我下面─青草地;(三)在我旁边─溪水;(四)在我面前─筵席; (五)在我四周─仇敌;(六)在我后面─恩惠慈爱;(七)在我前头─耶和华的殿。 三种「有福」: (一)有福的生命(1节);(二)有福的死亡(4节);(三)有福的永远(6节)。 ――慕迪《有福的盼望》 〖诗廿三1〗「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 这一篇不是牧人所写的诗,乃
是羊所写的诗,把羊对牧人的感觉交通给我们。人都是神的羊,都是属于神的,是神的产业,也是神所爱的。我们曾如羊走迷(赛五十三6),如今蒙主寻回。羊被寻回后,里面的反应是不再凭自己活着,而把自己交在主的手里,让祂来牧养、带领。我们既把自己完全交给祂了,从今以后是祂的事情。如果我们有这样的信托,主也要同样的将祂自己交付给我们,我们就要看见,祂是何等的信实,祂从来没有叫我们缺乏。没有一样好处祂不给我们。─江守道《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诗廿三2〗「祂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 这里的「青草地」原文是多数的,有许多块青草地。羊吃了一块地上的青草,再到第二块,一直到吃饱了,就躺下来仔细反刍、咀嚼。我们的主是无限的青草地场,无论我们怎样享受,都享受不完(约六35)。主是把祂自己放在圣经里面。圣经好象青草地一样,有六十六块之多,每一块都充满主自己。我们今天是借着神的话来享受主。读经一面要快快的吃,吃饱了,就一面花时间慢慢的咀嚼,反复默想主的话,这样纔能消化成为我们属灵的滋养和供应。 「可安歇的水边」可翻「平静的溪水边」。这水是指着圣灵说的。圣灵住在我们里面,祂要解我们所有的干渴,祂要
带领我们进入平静安稳的境地。「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和平安」(罗八6)。我们越挣扎,里头越没有平安;随从灵而行,是基督徒进入安息的诀窍。 在原文里面第二节的话的时间性都是现在的,表示祂是继续不断的「使我」、「领我」。所以我们要时刻不断的在神的话语里面享受主,并跟随里面的灵。――江守道《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躺卧安歇。」羊能躺卧在青草地上,安歇在水边,就表明它已经吃饱喝足。因它里面十分丰满,就别无他求,甚至连神的恩赐也不贪图了,正如断过奶的婴孩,躺在母亲怀中,只要与母亲同在,他的心就满足了。因此他就进入最高的安息——《荒漠甘泉》信 〖诗廿三3〗「祂使我的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直译) 我们享受主,里面得着力量之后,不是就去睡觉,乃是要起来走义路。我们享受主,不是光为着自己,也是为着祂。今天在主面前,不但是道的问题,还有路的问题。羊吃饱睡觉,满身肥肉,很不好看,还需要走路运动,叫所吸收的东西变成最好的营养,长得结实。主不像法老一样,不给我们草,就要我们造砖。主总是先叫我们吃喝享受祂,等我们有了力量,然后就说:「起来,走罢!」这是最好的牧养。极端的基督徒,一是不肯安静到主面
前享受主,整天东奔西跑;一是老是坐着吃,吃得肥头肥脑,从来不跑路。 「苏醒」这个字在英文里有两个意义。一个是恢复,有时我们会走偏,祂就来恢复我们;还有一个是复兴,过了一段时期之后,我们不像刚得救时那样火热,有一点下沉了,祂就来复兴我们。祂是「为自己的名」,所以我们在这条路上一切的遭遇,祂是负全责的。祂「使我、领我、引导我」,一切都是祂主动负责,羊不必作何事,只要信而顺服。「义路」在原文里是多数的。圣经里单数的路指原则,多数的路指实行。单数是指主自己是我们的道路,叫我们走在主的里面,越走越接近祂;多数是指主从我们里面走出来,就变成我们在地上一件一件事情上的义路。义路的意思就是正路,祂要引导我们一步一步的走在正路上,就是走在能满足神心的路上。――江守道《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诗廿三4〗「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巴勒斯坦地方有一处名叫死荫的幽谷,是到另一面草场必经之地,两面山峰高耸,谷中阴暗无日光,有的地方中间是空的,需要跳过去,牧人赶羊叫羊一头一头地跳,有时羊掉下去,牧人就用竿来钩它。羊群乃是「行过」幽谷,并不是「进入或住在」幽
谷。他带它们经过幽谷的原因,乃是因为在那一边有更丰富的草场。 我们跟从主,祂带领我们经过死荫的幽谷,绝没有意思要带我们死在里面,所以我们不必惧怕。就着里面说,义人的道路是越走越明,直到日午;但就着外面说,义路并非尽是平坦大道(参徒十四22)。「你与我同在」,苦难能缩短我们和神中间的距离,故由「祂」变作「你」;苦难也能叫我们更觉得神的同在。――江守道《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幼稚的基督徒怕神的管教,路走得多的基督徒,管教反而是他的安慰。因为他知道管教的杖是爱的凭据,管教的结局是叫他有分于神的圣洁——《荒漠甘泉》信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杖」和「竿」都是牧羊用的工具;「杖」亦作「棍」,较短,用来数点、拯救羊群,也是赶走野兽、保护羊只的武器。「竿」为长棍,上有弯柄,可作手杖,引导羊群。在此都是指神的带领、扶持和保护。杖是能力的象征;主的杖乃指律法(旧约),以摩西为代表(出四2)。竿是领导的寓意;主的竿乃指福音(新约),以保罗为代表(腓三14)。――张志新《七筐零碎》 许多人强调「行过幽谷」的「幽」字,使人的背脊直打哆嗦;其实这里并不「幽暗」,「幽暗」
是魔鬼特别拿来搅乱信徒的。「行过死荫的幽谷」和「行过幽谷」不一样。如果不是先有光,那里会有「荫」?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到地下室,不要点灯,看看会不会有「荫」。死亡对真正的基督徒而言,只不过是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所投下的一个阴影,阴影不会伤害任何人,你可以直直地走出阴影,就像你可以从雾中走出来一样,丝毫不必害怕。所以我们不要怕死。――慕迪《有福的盼望》 〖诗廿三5〗「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 「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毒草和野兽是羊的敌人,但牧人走在前面为羊拔除毒草,也在旁边高处守望,防备恶兽的侵袭,故羊吃草时非常坦然,不像野兽吃东西时是慌慌张张的。「你用油膏了我的头」,羊有时愚昧得把头伸到荆棘里受了伤,牧人就用膏油涂抹,叫伤痕得医治。「使我的福杯满溢」,羊很软弱,容易受凉发烧,发烧时它的头就胀了,就糊涂了。牧人在羊圈的门口放了一桶凉水,把发烧羊的头往桶里一浸,羊就清醒了,水也从盆里溢出来。 信徒是受膏的祭司,信徒每日须有圣灵的膏油,若不从主得着新的恩典,就不配为主工作。「福杯满溢」是有多余的意思,表明主的祝福何等丰富。――江守道《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敌前设筵,不是争战时的光景,乃是胜利后的一种庆祝。从前的「敌人」,现在已成为我们的俘虏了,所以这筵席就是奏凯夸胜中的交通。对于过去,有一种甘甜的回忆;对于今后,有永远的平安和喜乐。 「福杯满溢。」膏油是涂在外面的,福杯满溢是在里面的;他不只浸在圣灵里,并且是被充满万有者的灵所充满——《荒漠甘泉》信 〖诗廿三6〗「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 这是羊的感触:「有这样一位牧人,我一生的问题都解决了。」所以它在信心里宣告说:「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恩惠,因为祂是满了恩典的主;慈爱,因为祂是满了怜悯的主。在此,羊有一个心愿:要到祂的家里去,一直住到永远;意即它爱它的牧人,愿意与牧人永远联结、交通。 仆人不能常住在家中,儿子能常住在家中;我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就是要住在神的里面。在新约里,耶和华的殿是指着教会说的。我们既在祂那里有这么多的享受,我们也愿意把自己献上,与弟兄姊妹合成一个家,让神居住,给祂享受。――江守道《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恩典的筵席(廿三1-6) 前一篇诗以述说救恩的喜乐作为结束,即是说,藉着发现与
上帝进入一个正确的关系,再回到在立约中与祂交通的意义。本篇差不多肯定来自大卫自己,它形容与上帝团聚的感受是怎样的。它是以他那时代民众所认识的言语来表达。大卫曾经是一个牧羊人。现在他是百姓的牧者。他需要以什么方式来关怀他们呢?这问题使他得着一个新的领悟,就是上帝作为真正的牧者,祂自己与子民的关系中,究竟是怎样的。 诗篇第廿三篇是普世所喜爱的诗篇。它是犹太人、东正**,西方新教**,与及多忧多愁的不可知论者所喜爱的。当它被用在婚礼中时,它变得生动有致;当在丧礼被颂读或颂唱时,就更是如此。比起圣经中其它任何部分,它更为生动的表达出个人私下对上帝恩典的经历。 「羊」的意象,比起其它任何能选择的意象,可能是更普世化。虽然这当然要向爱斯基摩人或太平洋群岛的人解释,但是人类的想象力,无须要任何的帮助才能「感受」到青绿草场、宁静的河水,与及其它引喻的可爱和美丽。 死荫的幽谷是全人类,不论种族和风土习惯所面对的。古时一位希腊乡村的女人,有一次带她的婴孩去见一位智者,请问他是否能预言孩子的未来。他回答说:「关于你的婴孩,只有一件事我能肯定告诉你,就是他将要死亡。」这篇诗莫大的教训在于上帝是爱、上帝是
忠诚可靠的。上帝不会容让我们走失。它以三个阶段为我们展示上帝忠诚的爱。 (一)当我们在世上生活时,只要我们「与」祂「一同」活着,并且容让祂「与」我们「同在」,我们就会经历这深深的喜乐、满足和安全,像羊知道它的好牧人同在一样。 (二)第二阶段是这样的,人生不全是一张满有玫瑰的床。在那些顺境的日子,我们可以深深地和感激地留意到上帝继续不断的与我们同在。正因如此,大卫宣告说,当身处逆境,甚至当光明渐渐退去,我们发现自己在黑暗里,仍可对祂有确信。他所用的句字,字面是「死荫的幽谷」,这观念就是上帝的安慰和力量与我们同在,即在所有黑暗中、在低潮的时刻、染上严重的疾病,受朋友的排斥、在发现人自我内心不忠诚时的惊恐,等等情况,甚至死亡的经历本身,上帝与我们「同在」,大卫并没有辩论这些事实,他告诉我们必是如此!当哈姆雷特沉思自己的死亡将要发生的事实时,他说道「那没有被发现的地域,从那里的边界,没有旅游者可以回来。」但是上帝的同在,大卫宣告说,这会是真实,好象现在所有的事情都很顺利一样。我们应记得,在圣经的思想中,虽然上帝是光,但是祂住在黑暗中,那处是我们必须走向的地方。 大卫与哈姆雷特何等的不同!
他告诉我们上帝是以善待人的,是那位在回转的浪子面前摆上一只特别肥胖的牛的父亲。为什么大卫会以这亮光来思想自己呢?因为这句说话:「祂使我的灵魂苏醒。」实在的意思是:「祂给回我的生命。」上帝渴望去善待人,甚至大卫的仇敌,假若他们能回家和分享那筵席的话。在新约圣经中,上帝在永恒中的好客是以这图画来描述,我们被邀请坐在羔羊的筵席中(启十九9)。 但是我们要记得,大卫是君王,管治上帝的「王国」。在王国中,所有上帝的子民都分享祂的王权。在这句「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中的我字,指每一个和所有上帝国中的一般子民。结果,当被膏立去事奉上帝时,我们感觉全然的振奋,超过我们所能吸收、接受、了解的,这是上帝说不尽的恩典,使我的福杯满溢。 (三)我们到了第三个阶段。因为上帝立约的爱是我生命中第一个阶段时的基础,即是,当所有的事情顺利时;以后当我们到达第二个阶段时,我发现上帝的恩典在死荫的幽谷中,仍然与我们同在;故此必有,即是「我知道」上帝「对我的恩慈」(这是希伯来原文的意思),并且上帝的慈爱,祂那不偏移忠诚的爱,会在我一生中追随着我。正如诗人法兰西汤信(FrancisThompson)称呼祂一样,上帝是天堂的护
者。事实上,祂并不会让我走失。因此我会住在主的殿中,直至永远。大卫知道他要继续在耶路撒冷的祭坛中(那时,圣殿还没有建成)是什么意义,正如另一位诗人所渴望的一样(诗63篇)。因此,他所指的乃是「天上的祭坛」,是上帝永远同在的「地方」,正如耶稣所说上帝的「很多住处」。 这是一个常常被述说的故事。故事是来自上一个世纪,关于两位渡假的牧师,他们在威尔斯的山脉中徒步。在山野间,他们遇见一个牧羊小伙子,并且停留下与他交谈。他们发现小孩子并没有进过学校,他也不知道任何有关基督教的信仰。这两位牧师最后向他读出诗篇第廿三篇,并且帮助他建立个人的信仰,他们使他重复这几个字:「耶和华是我的牧者」。第二年,他们重回这山脉中,这次他们往访一间小屋,请屋主给牛奶来喝。那位女士注意到他们注视着壁炉架上一个小伙子的照片。她说:「对,那是我的儿子,他在去年冬季一次暴风雪中,在照料他的羊时死去。但是有一件奇怪的事情,他的右手紧握着他左手的第四只手指」。其中一个牧师便回答说:「是这样的。我们于去年遇见你的儿子。事实上,当时他还是一个牧羊人,我们教导他重复念诵诗篇第廿三篇的第一句。我们告诉他,当任何时候,他对自己说这句话
时,停留在第四个字上,并且思想:「这篇诗是对我而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