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第1章记载的那个楼上房间中发生的事,表明了一个重点:花时间与神亲密交通,正是经历圣灵能力的关键。难怪使徒行传屡次记载教会重要的祷告;这些祷告都是重要的教导,告诉我们基督教会在地上如何完成使命。
有一次,彼得、约翰正要前往圣殿祷告,途中却发生了奇妙的事。这段故事是这样的:
申初祷告的时候,彼得、约翰上圣殿去。有一个人,生来是瘸腿的,天天被人抬来,放在殿的一个门口(那门名叫美门),要求进殿的人周济。他看见彼得、约翰将要进殿,就求他们周济。彼得、约翰定睛看他:彼得说:「你看我们!」那人就留意看他们,指望得着什么。彼得说:「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我奉拿撒勒人耶酥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于是拉着他的右于,扶他起来。他的脚和踝子骨立刻健壮了,就跳起来,站着,又行走,同他们进了殿,走着,跳着,赞美神。(徒3:1-8)
美门前的这位瘸子一定不是当天惟一的乞丐;很可能有其他的行乞者也在呼喊着,想吸引彼得、约翰的注意。但圣经上说,「彼得定睛看他」;也有别的译本说:「彼得紧紧盯着他」(英皇钦定本),或「彼得专注地看着那人」(腓力斯现代译本)。
根据我毕生身处纽约市的经验,我可以告诉你,多数人都尽可能不要跟乞丐有任何目光的接触。由于人性中的防卫机制,大家都会假装根本没看到这些不幸的人,而故作镇定继续前行,然后突然注意到街上的计程车、头上闪亮的广告招牌等等——什么都可以,但绝不是那头发灰白的拾荒老人,或衣衫褴楼的行乞妇人。
彼得的反应却截然不同。由于圣灵的感动,他觉察到神要在这人身上行出特别的事。彼得并不觉得受到门前的所有人吸引,他只注意到这个特定的人。
圣经上没有任何迹象,显示这个瘸腿的人相信弥赛亚耶稣;他也没有请彼得为他祷告。他只是像其他乞丐一样,以犹太人的话表达「老兄,赏点零钱吧?」的意思。
但彼得心里知道该做什么事——或者该说,他知道神将做什么事。他主动接触这人:「你看我们!」他说。
〖圣灵的心思〗
这种洞察力是我们今天需要恢复的。现在,只有少数人会期待神将这种超自然的指示或引导赐给我们。圣灵或许想要以神圣的能力触摸某个人、永远改变他(她)的生命,却似乎找不着可用的管道,找不到哪个人的属灵天线正指向天堂,并准备好顺服神的提示。使徒行传第3章中的故事并非变戏法的神秘主义,而是真实记载了圣灵透过两位顺服的仆人所行的事。
我们常常机械式地为眼前的问题祷告,不管三七二十一,只是反覆诵念相同的字句。面对处在需要中的人、破碎的关系等问题时,如果我们能够等候神,并对圣灵的心意更敏锐,知道他要我们做什么、说什么、不说什么,我们的服事会有效得多。当年引导彼得的那位神,今日也能引导我们。
请注意:彼得当日并未宣布要医治圣殿门前的所有乞丐,他只医治了其中的一位。新约的记载中,从来没有哪位基督徒由于一时兴起,以机械式或装配线的一贯作业模式,施展属灵恩赐;相反地,每个指标都告诉我们:必须向圣灵敞开,完全服从圣灵的活动和至高的心意。
试想,由于未能与圣灵敏锐、大能的引导搭上线,我们错失了多少宝贵的机会!那天在耶路撒冷,就在几分钟之间,一个瘸子竟站了起来,有生以来第一次跳跃、舞蹈。而且这个神迹发生的时刻,并不是在彼得、约翰高举主名两小时、经历属灵高峰、进行美好的祷告会后的返家途中;而是在午后三点,他们正要到圣殿去祷告时(徒3:1)。他们根本还没去参加祷告会,但他们的心思却与神的灵一致,所以马上准备好与圣灵合作行事。
很讽刺,这个可怜人竟在圣殿的「美丽之门」前行乞。凯萝和我在大都市中心服事,四周充满了污秽、丑恶的事物,这附近真是不美丽。但,在这个地区以外,整个美国有更多瘸子,连那些华丽的外表环境中也一样。这些人不是生理上的跛子,而是另一种乞丐。他们尝过物质上的成功、经济的保障和肉体的乐趣,但依然空虚,心灵中惶然无主。愿神兴起一支军队,向这群「另类的瘸子」说出医治与释放的话语。
这个瘸子突然能行走、跳跃,非常戏剧性地证明了耶酥的尊名大有能力。一大群人惊讶地聚集在一起——在教会历史上,这是第二批即将接受福音的群众。请再次注意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聚在一起:圣灵的能力透过信徒而彰显出来,正如五旬节当天的情况。当然,彰显的方式不同,但同样令众人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无畏的解释〗
彼得开始说话,与前次一样积极、壮胆。「你们弃绝了那圣洁公义者。」他在使徒行传3章14节中说道。看看说话的是谁吧!彼得自己不是几周前才在营火旁弃绝基督吗?然而,由于耶稣基督宝血的大能,与圣灵在彼得生命中赋予的力量,那一切都过去了。他没有沉溺在自我定罪中;他知道神一旦施行赦免,也会忘记过往。因此,彼得勇敢地向群众发言。
毫无疑问,此刻的听众之中,有些人也曾在彼拉多的法庭前喊叫着:「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你可能以为彼得的表现会委婉一点。但是,他最不在意的,就是这些人想要听些什么;他无畏地宣讲这些人需要听到的信息。群众对神的话语有何反应,这并不关他的事——他只要忠于呼召、为基督发言就对了。
彼得说:「我们因信他的名,他的名便叫你们所看见、所认识的这人健壮了。正是他所赐的信心,叫这人在你们众人面前全然好了。」(第16节)显然那个人并没有信心,信心是在彼得、约翰心里。这并不只是在心理上确认有关耶稣生平的事实,也不是有口无心地覆诵咒语:「我信,我信,你被医治了,你被医治了。」这是神赐给彼得的信心,是由圣灵所生、为当天独特的情况而量身订做的。
我们今天可以确定:神下论呼召我们做什么,他必会信实地供应我们所需的装备。
我们今天可以确定:神不论呼召我们做什么,他必会信实地供应我们所需的装备。要谨记:「神是信实的,你们原是被他所召,好与他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一同得分。」(林前1:9)因为有圣灵在我们里面、藉着我们行事,我们便是与基督同工了。
彼得那天的讲道产生了第二波的悔改归主者,于是教会中的男丁约有五千人。
〖强烈反对〗
就在同一时刻,**也来了。使徒行传4章1-3节记载,彼得、约翰还来不及转身,就被逮捕了。当天晚上他们就进了监牢。
他们为什么遭逮捕呢?祭司和撒都该人「因他们教训百姓,本着耶稣,传说死人复活,就很烦恼」(2节)。如果先前彼得将信息软化,使内容中听一点——例如针对符合犹太教规的食物讲一篇简短的信息,或者颂赞圣殿何等壮丽,他就不会惹上麻烦。但那并不是神所要的方式。
人若对圣灵的能力缺乏信心,就会采取那些方式。常有人聪明地揣想如何能够「有效地」留住人群,持续受人欢迎;这就是可悲的「教会增长」运动中的成分之一。神从来没有告诉我们要建立大型教会,也没有表示人数增长就一切OK;他只要我们为了他的荣耀、在他的能力之下、用他的方式,传讲他的话语、完成他的工作。我相信,如果我们凭藉他的恩典这样行,「人数」自然会增添——这不是目标,而是神恩典的附带产品。
我们要记得,逼迫总是会以各种形式出现。正如撒但试图在伯利恒杀死婴孩耶稣,现在它也不愿放过初生的教会。**有时既明显又凶暴,有时则较狡猾而不易觉察。
读到这段故事,再想想我们常抱怨的所谓「问题」,真令人汗颜。比起使徒行传第4章中记载的遭遇,我们真像是在公园里散步一样悠闲!我们可以自由聚会、传道、散发基督教文宣品。然而,我们并不面对自己的属灵光景,只会把无力感归咎于环境。我们不断诉说整个国家愈来愈不敬虔,但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根本就系于教会,也就是我们自己——应该回归属灵的遗产,靠着基督耶稣,成为大能的团体。
面对真正的威胁与**时,神的子民作何反应?
第二天早上,在犹太当权者及大祭司面前,使徒被审讯;没有什么开场用的轻松小品,劈头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用什么能力,奉谁的名做这事呢?」(第7节)
请注意在第8节中,作者路加如何描述当时的情景:「那时彼得被圣灵充满,对他们说。」你认为路加为何要另外加上这个描述?如果彼得等人在楼上的房间内已经绝对地、永远地被圣灵充满,为何在此又加上一笔?如果圣灵充满是所有基督徒必然的经历,此处为何特别提出呢?如此就像是说道:「那时彼得正在呼吸,对他们说。」
显然路加觉得其中有些特别值得注意之处,需要明指出来。彼得并不是根据过去身为渔夫的经验而站起身子,尽己之能应讯回答问题;他也不只是要引用过去三年受训期间听过耶稣所说的话。实际上,他此刻是个受神自己的圣灵所控制、恩膏的人!这使我们再次觉得讶异:这个人就是彼得,像我们一样脆弱、一样有缺点;但他并非只是彼得,而是「被圣灵充满的彼得」。因此,庭上其实并不明白自己对抗的是谁。
感谢神,他在使徒生命中的紧要关头赋予特别的力量。在我们遭遇个人的危难与挑战时,也需要信靠神会为我们供应特别的力量。我们必须谨记在心:「试炼是蒙受更多恩典的管道。」
彼得一面说着,这些位高权重的人一面觉得惊异起来。「他们见彼得、约翰的胆量,又看出他们原是没有学问的小民,就希奇,认明他们是跟过耶稣的。」(徒4:13)这些乡巴佬必然不擅言词,他们的草鞋上说不定还有鱼腥味。如果用纽约人的讲法,彼得「连边儿都摸不着」;这些没知识的人竟要充当宗教领袖,太荒唐了!他们是加利利人、乡下佬、土包子。对骄傲的公会及其自夸的传统而言,这真是个大笑话。
然而这些人毫不畏惧,站在犹太教最高掌权者面前,一点也不畏缩。难道他们不明白这个公会曾将耶稣钉十字架,也能轻易对他的跟随者作同样的处置吗?
这些乡巴佬必然不擅言词,他们的草鞋上说不定还有鱼腥味。如果用纽约人的讲法,彼得「连边儿都摸不着」。
他们当然明白。但,圣灵的能力令他们坦然无惧。
我们如果能再次思想保罗说过的一段话,必能获益良多。那时,年迈的保罗坐在罗马地牢的死囚行列中,写信给年轻的提摩太:「因为神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提后1:7)不管魔鬼想做什么,或者攻击我们个人、地方教会,或整个基督教,我们绝不需害怕。我们一定要信靠圣灵赐下该说的话语,并且放胆讲论。
〖真实例证〗
当然,公会略居于弱势,因为他们「又看见那治好了的人和他们一同站着,就无话可驳」(徒4:14)。这就是我们当今的需要——神能力的清楚例证。不管是戒毒成功者、孩童得医治、同性恋者回转,或是放纵享乐者彻底改变,圣灵带来新生命的平安喜乐,都是无法否认的。我们需要活生生的论证、神的大恩所得来的战利品,以驳倒批评我们的人。神的话语是我们的信息,也是彼得当年的信息。难道神无法赐下活生生的见证,让世人看见「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来13:8)?
布鲁克林会幕诗班外出献诗时,有时会在诗歌之间安排诗班成员讲述自身的故事。我的妻子凯萝是指挥,她希望能提醒会众:诗班所歌颂的这位耶稣,现在仍有拯救的大能。在不止一次的场合中,皮潘美(PamPena)——一位副牧师的妻子——与会众分享神拯救她脱离可怕的饮食失调症的经过。潘美成长于纽泽西郊区,家人都固定上教会聚会。青少年时,她欠缺自信、否定自我价值,在情绪上需要较多关注。同侪的意见对她而言非常重要。
这位棕色短发的年轻漂亮女子告诉会众,她过去曾为了讨朋友的欢心,而开始逃学、饮酒、吸烟。十六岁时,她发现自己怀孕了,但男友却甩了她,她整个人为之崩溃。她觉得自己孤寂无援,很快就去堕胎了。
事后,她告诉自己:如果我转向神,尽力做好事,或许神就会接纳我。她并不了解,这只是企图用自己的努力,赢得神的认可。日复一日,所有的努力只是让她觉得空虚,她一样对自己缺乏信心,而且因体重不断增加而极为困扰。
进入基督教学院后,前两年,她强迫性节食并大量运动,因而遭来朋友的议论。潘美为了讨好朋友,决定还是要进食,但每每吃东西之后就躲到洗手间里,把食物呕吐出来。她并不明白神的恩典是要照她的本相接纳她,因此感觉理想幻灭。到大二快结束时,她甚至每日五次暴饮暴食然后再呕出食物,因而变得虚弱又消瘦。
于是她休学,返回纽泽西,决定从此不再努力取悦神。这一回,她逃入一所非基督教的学校——维吉尼亚技术学院,但在那里的生活却更为失控。有人引介她使用古柯硷,大大地抑制了她的食欲。她很快就上瘾了。
接下来的三年中,饮食失调与古柯硷构成了恶性循环。在一次的除夕派对中,她因为极为低潮、绝望,于是到主人的浴室中,把每个橱柜里的所有药丸都放进自己的皮包里。第二天一回到家,她便一一吞下,然后躺着等死。
等待之中,她打电话给一位学校里的朋友,因而幸运获救。然而,之后为期六周的住院治疗,却无法阻断她对食物的强迫性反应。有一天,医院中甚至有一位病友,告诉她附近有个买古柯硷的最佳地点!潘美一出院,马上就按照情报找了去。
大约一年后,潘美再度企图自杀。她故意在一条主要高速公路上闭眼驾车,结果被一辆公车撞上。灾情惨重,车子全毁,潘美好不容易才从车壳中被救出来,竟然平安无事。在这期间,她的父母和教会都热切地祈求神拯救她脱离自毁之途。
最后,潘美开始与一位不嗑药的男友同居,并接下两处服务生的差事。她接下第二份工作的惟一原因,就是为了背着男友偷偷支付古柯硷的开销。可想而知,俩人的关系相当紧张。一天早上,她开车前往纽泽西州旺恩(Wayne)的一个乡村俱乐部,准备上中午的班,心里一面想着:「我要等他逮到我嗑药而揍我一顿,还是要再试着自杀一次呢?可是这回该怎么做才能成功呢?」
在这一刻,走投无路之际,潘美开始哭求神。她拼命啜泣,以至喉咙无法出声,但心灵却大声喊着:「神哪!我想活下去!」
在汉堡高速公路(HamburgTurnpike)上,「神的爱进入车中」,她回忆。「我终于放弃了,不再继续努力让别人来爱我。我决定停止拼命求取认可;我看到过去的自欺。」
「主让我想起,在我五岁时,曾在一场户外聚会中走向圣坛;他好像正在对我说:『我一直都爱你。』终于,我用属灵的眼睛,看到自己过去所错过的一切。我让自己投向神的怀抱,说道:『我放弃了。我愿意相信祢爱我。』」
潘美即刻辞去女侍一职,也没再碰过古柯硷,几周内也戒了烟。神的灵继续对付她的饮食失调症。在之后的两年中,潘美既未接受心理治疗,也没有参加研习会,却逐渐停止了伤害自己的行为。在这过程中,即使遇上困难,神似乎都向她保证:他已抓牢她的手,会把她从深陷多年的泥坑中完全救拔出来。
「我回到教会,开始大量吸收神的话。真理使我从束缚和欺骗中解放,得到自由。我终于了解,过去的饮食习惯是一种罪的形式,因为我的身体并不真是自己的,我没有暴饮暴食又故意呕吐狂泻的权利。主带领我为这事悔改,他也日日更新我的心思意念。」
「我必须靠着神相信:就算我吞下食物,也不会增加体重——或者,就算体重增加,他也会使我能够面对。渐渐地,圣灵便教导我如何进食。」
在这段期间里,潘美认识了艾力克,俩人结为连理。在属灵方面,艾力克为她带来正面的影响。虽然潘美过去曾摧残自己的身体,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却完全健康。之后,这个家庭又得到两个漂亮的孩子。
潘美在作见证时,常提起一次特殊的用餐经验:1988年的感恩节。节庆假日常是饮食失调者最可怕的梦魇;「我和所有亲戚一同坐在桌前享用感恩节晚餐——甚至也吃了一些甜点。在我吃甜点时,圣灵似乎在我耳边细语:你很正常,一切都过去了。」
「我起身离开餐桌,走到楼上一个安静的房间,然后开始哭泣并感谢神。从此之后十年多,再没有暴饮暴食又故意呕吐泻肚的事发生,连这样的念头都没有。有时饭后我觉得非常饱,但也完全没有去洗手间的冲动。我已得到彻底的拯救,完全被释放了;我全心信靠神和他的恩典。」
有一次,潘美在达拉斯的一间大教会作见证,神使用了她的故事,帮助一位有类似饮食失调问题的女士得到了自由和释放。但,你知道发生了什么怪事吗?事后,从别处来的基督徒朋友竟对她说:「那是不可能的,我们不相信这种事真的发生在你身上。」
但,事实正是如此,神在潘美的生命中行了神迹。目前她是主的好仆人,在我们教会中带领别人进入自由。而这一切都不是藉着人的手段完成的,乃是透过圣灵恩典的影响。
当今世俗的精神医学中,这类案例治疗成功的几率是多少呢?政府的烟毒勒戒计划成效如何?我的友人大卫.韦克森(DavidWilkerson)创办了「挑战青少年」(TeenChallenge),其中最了不起的成果,就是:以基督为核心的信息,帮助了许多年轻男女脱离毒品得到自由,其成效超过任何其他的计划;这个结果甚至有政府的研究为证。圣灵的能力比**、古柯硷的诱惑力量更大。
〖战、逃,或者……?〗
虽然有证据显示彼得、约翰所行的是一件美事,但公会岂能如此屈服?他们暂停审讯,私下商议后,「叫了他们来,禁止他们总不可奉耶稣的名讲论、教训人」(徒4:18)。彼得回答说,这种禁令绝不会奏效,结果对方「又恐吓一番」(21节),才把他们释放了。
此时,使徒可以有哪些作法?我看至少有三:
1.教会此刻有五千名以上的会友,大可伸展拳脚,展现作为。他们可以发动公众**,围绕政府厅堂**以示抗议。他们可以说:「我们现在不止有十二个可怜的门徒,而且是个举足轻重的团体。我们要求伸张自己的权利,你们得公平处置。」在充满敌对的属灵环境中,这样的作法只会引致僵局,正如现在一样。
2.他们也可以说:「慢着!我们在楼上房间里,曾体会到神大能的临在。那时有疾风、烈火如舌,并且曾说了方言。既然如此,我们现在是所向无敌了,必能百战百胜。来吧,弟兄们!我们要以这个应许为口号:『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我不撇下你,也不离弃你』。我们的信仰告白必能让一切混乱平息下来。」
3.他们可以就此放弃。彼得可以说:「我们无法跟市政府作对,这些人一定跟罗马人有勾结,足以杀死我们。我们最好离开城市,回去打渔。神是全能、至高的,他何需我们冒生命的危险呢?」
但,使徒并未选择以上任何一种作法。他们既没有召开政治行动会议,也没有倚靠过往的属灵经验,更没有认输。他们所做的,就是召开祷告会。圣经上说:「他们就同心合意地高声向神说。」(24节)如果你的生命受到威胁,一定也会这样做的!即使你的教派传统中没有集体祷告的惯例,这时可能也会不顾一切地呼求。这是迫切求助的呼声啊!
使徒们既没有召开政治行动会议,也没有倚靠过往的属灵经验,更没有认输。他们所做的,就是召开祷告会。
无论你我曾受到怎样的教导,也不管我们曾经历怎样的教会背景,我们都清楚看到,在早期教会中,祷告显然颇重言辞,既诚挚又热切。此外,大卫也表达过类似的心情:「我要向神发声呼求;我向神发声,他必留心听我。我在患难之日寻求主;我在夜间不住地举手祷告」(诗77:1-2)。所以,这样的祷告对神的子民并非新事。
面对压力或遭受敌对时,我们常常用尽一切方法,惟独没有召开祷告会。我们企图循政治管道处理、召开策略会议,或者机械式地「支取应许」,却不照圣经的教导祷告。但是,神说我们可以「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在何处呢?就在「施恩的宝座前」(来4:16)。
我们忘记保罗给提摩太的指示了吗?「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这是好的,在神我们救主面前可蒙悦纳。我愿男人无愤怒、无争论,举起圣洁的手,随处祷告」(提前2:1,3,8)。保罗无法想出有什么事比祷告更重要,祷告应该是整个计划中的第一顺位。
这一群人在耶路撒冷呼求主「叫祢仆人大放胆量讲祢的道(徒4:29);主的回应则是:「聚会的地方震动」,好像地震一样。无疑地,他们已与天堂连上线了。这段故事以一个句子作结:「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放胆讲论神的道。」(31节)
等一等!在五旬节当天,他们不是都被圣灵充满了吗?这里又有一次充满,是怎么回事?
我们需要圣灵继续充满,来面对当今世代顽强、不敬畏神的趋势。
这就证明了一点:我们不能单凭神在上星期、上个月或去年在我们生命中所行的事,过完一辈子。我们需要圣灵继续充满,来面对当今世代顽强、不敬畏神的趋势。面对更深入的挑战,我们必须被赋予更深的能力;撒但的攻击愈猛烈、诡计愈邪恶,我们就必须更迫切地恳求神的灵来装备我们迎战。正因如此,慕迪先生在1880年召开特会,呼吁神的子民齐聚一堂寻求神,恳求圣灵能力重新充满,因为那显然是当时最急迫的需要。
1744年,卫理运动的创始人约翰·卫斯理(JohWesley)也根据使徒行传4章31节,在母校牛津大学宣讲了一整篇信息,大声疾呼应让圣灵自由运行。在将近结尾时,他提出一连串的诘问,质疑会众的属灵倦怠:
在各位当中,每周花一个小时私下祷告的人,实在太少了!在一般谈话中能想到神的人,也是少之又少!你们有哪个人,对神的灵和他在人心灵中的超自然工作,有任何程度的认识?你们能够接受在教会中提起圣灵吗?若有人开始这样的谈话,你们难道不都理所当然地认为此人若非伪善必为狂热?奉全能之神耶和华的名,我要请问各位:你们的宗教信仰究竟是什么?(注2)
对于身处廿一世纪的我们而言,这的确是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你们的宗教信仰是什么?我相信各地有愈来愈多的基督徒,极为渴慕合乎圣经的宗教信仰,以及新约中的基督教那种属灵的光辉:他们无法从当代的美国教会及其结出的果实中得到满足。值此世界、血气及魔鬼撒但的罪恶浪潮风起云涌之际,上主也正兴起属神的标准与之对抗——神子民的内心正与诗篇作者一同呼喊:
(诗6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