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灵的沉睡中苏醒(二15-三5)
主向爱慕祂的人发出呼召,让他们在享用主的同在的时候,也进入到与主同行。我们常有这样的领会,我们以为在平静当中会多享用主的同在,特别是我们有一个观念,尤其是在神话语上有点服事的弟兄姊妹们,我们常常觉得我们若缺少了安静就缺少了服事的能力。我们有这样的了解,我们若安静越多,在服事上就越带出恩典。我的意思并不是我们不需要有安静的时刻,但主在生命的引导上,叫我们看见一个更宝贵的讯息,当然是需要有安静的时刻,但更需要有与主同行的实际。
这个基督徒在筵宴所中就迷糊起来了,她好象是失去了她该寻找的。她一直寻找她感觉上的满足,她一直寻找与主同在和充满的感觉。但她这样的寻找把目标弄错了,所以主就一再的呼召她起来,与主同行。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因为主是一再的呼召,「起来!与我同去」。上次我们看了二章十四节以后的一些话,我们说是正面来看里面所说的。我们若从反面来看这段话,我们也会有这样的领会。「在盘石穴中,在陡岩的隐密处」好不好呢?当然好。在十字架的工作里面,在灵里的深处隐藏,那是好的。但这些的好有一条界线,就是不能不让主见我们的面。
脱离假象的欺骗
属灵的事常叫我们有不可思议的经历,好象是不应当这样的。若我接受十字架的工作,我和主的关系应当是对的;我晓得在隐密处生活,应该是与主没有间隔的。正常的情形应该是这样。但人的肉体发动的时候,或者说是人的自我中心显出一些活动的时候,十字架就成了一个烟幕,在隐密处生活也成了烟幕,将我们的愚昧遮盖起来。
有一件事非常清楚的,无论这个烟幕是怎样的美丽,无论是如何可以贿赂我们的良心,甚至在那里安慰自己,但是不行,有这样的事发生的时候,我们就晓得这一个光景不对。这一个好象是十字架,其实不是十字架;好象是在隐密处活着,但实际不是在隐密处活着。那是甚么一回事呢?就是主和我们中间有了间隔,主自己是很愿意见我们的面,但主没有办法看见,而我们自己也感觉了出来,我们真是愿意见主的面,但是我们就是见不到。
这个好象是很矛盾,不合情理的事情。但是在生命的经历里却是非常真实的,甚么时候人的自己出来,属灵上的好处就会变成烟幕来掩盖了我们自己。在这里,主向基督徒呼唤,「求你容我得见你的面貌。」(二14)主呼唤我们回到与祂面对面的光景里,却不愿意我们停留在一个感觉的交通里,或是一个交通的感觉里。主要带我们到与祂面对面的光景才合祂的心意。我们实在看见主的话给了我们这个体会,「你的声音柔和,你的面貌秀美」(二14),但问题是主看不见他的面,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翻过来看,这本来是一件美事,但却成为属灵上的结核。
不给魔鬼留地步
主在这里说,「要给我们擒拿狐狸,就是毁坏葡萄园的小狐狸」(二15),这里所提到的狐狸不是只有一只,而是很多只,因为这里的狐狸是众数的,有各种各样样貌的狐狸在这里。在主要求人与祂面对面交通的时候,主就提醒人要有这一个体会,就是要擒拿狐狸,为我们擒拿狐狸,在这里看到的不单是我们的问题,也是主的问题。这个狐狸的工作一出现,主受了阻挡,人受了亏损。
甚么是狐狸呢?从狐狸的性质看,它是很狡猾的。世人用狐狸来代表那些老奸巨滑的人,这便可知它是有多狡猾了。你们若曾读过「伊索寓言」这本故事书,当中有不少都是用狐狸来做主角的,它对着你是满面笑容,但心里就想怎样把你吃掉,这就是狐狸了。外面好象是跟你做很亲密的朋友,但里面却是要把你当作食物。这里就是指着在撒但集团当中的众邪灵,若是单数的话,就是指着撒但,但在这里是众数,所以是指整个撒但的集团。撒但是利用它手下许多的邪灵装作光明的天使,装作非常有礼貌的光景,但存着一个坏意思,就是要对付神和神的儿女,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
所以当神呼唤人回复与祂面对面的时候,主很严肃的提醒一件事,就是要「擒拿狐狸」。过去很多人都这样看,狐狸是指着大狐狸,小狐狸就是小狐狸。大狐狸是指着大的破坏,小狐狸就是小破坏。但我读来读去,总觉得这个小狐狸就是狐狸,狐狸就是小狐狸。这里先提狐狸,后再提小狐狸,是甚么意思呢?主的心意要我们注意的不是狐狸的大、小,而是注意工作的结果。无论大狐狸或小狐狸,只要是发生在这个葡萄园的就要擒拿了,不能容让它们了。对着我们个人追求的经历,我们都觉得这些说话很真实。我们不是故意要这样作,但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里便落到这个情形。大的事情我们会很紧张,但小的事情就容易忽略。大的试探我们会战战兢兢的拒绝,小的试探我们会觉得没有甚么了不起。但主在这里实在提醒我们一件事,很多时候,我们与主面对面的交通失落,并不是因为大事,常常是因为那些不太大的事。
从上文看,怎可说留在筵宴所里是一件坏事呢?这是一件好事。但在筵宴所的停留是因着一件事,以人的自己为目的。这一个以自己为目的,便被属灵的烟幕遮盖了。我们会觉得自己没有甚么不对,我们只是在追求与主同在的享用。这是没有错,但问题就是在以主的地位为主,还是以我们的地位为主。这虽然是小的问题,却是很严肃的,因我们与主交换了地位,这实在是一件大事。可是我们却常常忽略了这一点,就是我们体贴自己的时候,无论是在甚么情形**贴自己,无论在那件事上体贴自己,我们会找出一些理由来为自己辩护,这一个理由就是小忽略了,这样要隐藏的东西便是小狐狸了。
这一个东西产生了一个结果,叫葡萄园受了破坏。所以主在这里给我们要注意的乃是葡萄园是主的工作,任何叫主的工作受损害的,不管它在人眼中是大的原因,或是小的原因,都是狐狸。大狐狸和小狐狸都是狐狸,人所注意的是我在神面前得甚么,而主所注意的是祂的工作有没有受破坏。我们若能体会主这样的心思,我们就觉得这个提醒和光照是何等的重要。
扩大属灵的度量
主叫我们起来与祂同去,但我们却走不上来,原因就是有小狐狸要擒拿,要把这些东西对付,然后才可爬上来往前走。主在这里要我们注意的是,一个追求的人不单是要顾自己属灵上的享用,同时也要留意其它年幼的弟兄们在主的面前受保护。这是一个爱心拓展的问题,也是一个属灵度量拓展的问题。祂要将这个基督徒从自己个人的里面给带出来而进入到群体。这样我们就想到以弗所书四章里面的话,这个人追求在主面前享用与主同在,这个追求并没有错,但这个追求若停留在自己里,她就没法进到祂所要得着的。我们往下看的时候,我们就看到她甚至连感觉上的享用都会失去的。
以弗所书给我们看见的是甚么呢?从个人里面出来,进到众圣徒里面去,要在众圣徒中看到神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便叫基督的爱充满了我们,叫基督的荣耀和丰富充满了我们。这是一个大问题,主提醒她,她如果一直停留在自己里面,就会损坏主的工作,也叫众圣徒得不着保护。我们没有看到这事实以前,我们会觉得我们各自追求有甚么不对呢?我们个人在神面前有更深的进入有何不对呢?我们可以说基本上没有甚么不对。但一个真正的进入,不是感觉上的进入,一定会带出与主同行的结果。我们看到以诺与主同行,挪亚开始的时候也是与主同行,不单是同在,更是同行。同在是一个静态,同行就是一个动态了。在「筵宴所」里面是一个静态,「起来与我同去」是一个动态。我们若真实在主里面有成长的时候,我们在静态里面享用主,在动态的里面也是一样的享用主。主一直给我们看到,必须要把我们心里的狐狸或小狐狸拿走了,对付了,主才能见我们的面,我们才可以起来与主同去。
从人的自己到主的自己
当主说过这些话,这个基督徒里面实在是有感觉,有一点的响应了。这个响应似乎又不是太对,但好象又没有多大过错。这个响应的开始,她很能抓紧与主的关系。这个关系若能抓紧,实在是一个福气,我们不能说这个是不对。但一直读下去的时候,便发觉这个抓紧实在是不太对。注意这个次序便可看出,「良人属我,我也属祂」(二16),这是一个事实。良人属我,我也属祂,这个关系何等的宝贝是主与我们合一,这个关系太宝贝了。但从次序上来看,上文主向这个基督徒说话,就是对付她里面的光景,她把自己的满足放在前头,主的满足放在后面。这个关系没有错,但是把自己的满足放在前面,就有文章了。我们都承认我们会先以自己为满足作主题的,这个基督徒在这里也表明出我们的本相。
你们若把雅歌书从开始到末了读过,你们就会看到这句话,越往后次序就越不同。注意七章十节,「我属我的良人,祂也恋慕我。」这里的次序就完全翻过来了。再看第六章里也有提过,但这里没有进步,到第七章就进步了。到了第八章最末了的那处,「我的良人哪,求你快来」,她整个的仰望等候全在她良人的身上,她不再以自己的满足为重了,她只向她的良人说出她的渴慕。她不再限制她的良人要怎么作了,她让她的良人随着自己的意思来作。我先将这个点出来,就可以看到这个次序的问题了。这里显出了她在属灵追求上一个大的软弱,她是看自己比较重要,主要来满足我,她也知道主是需要满足,但主的满足可以放在第二位,而我的满足应放在第一步。
「良人属我,我也属良人。」究竟我的良人在那里呢?「祂在百合花中放牧群羊。」(二16)注意,主在百合花中,那么我呢?我就是百合花了。在上文她说她自己是谷中的百合花,而主也承认她是荆棘中的百合花。我就是百合花,主来牧养我。在主的牧养中,我一定有份在其中,我用不着担心,再加上上面的那个关系,她就觉得主不会丢下她。的确,她这个体会没有错。但因着这个体会而叫她不往前,这就是错了。
我们有没有主的同在,我们是知道的;主有没有陪伴着我们,我们也是知道的。我们不能说,今天我们得不着安息,但仍然说主与我们同在,这是不会有的。主就是透过我们里面是否享用安息,来给我们知道祂是否与我们同在。有时我们是不喜乐,但我们里面还是有安息。这个安息就是记号,是主陪伴着我们的记号。有时可以反过来,我们好象是很喜乐,但我里面是空的,我们里面没有安息,这也是一个记号,说出主的陪伴停止了。
这个基督徒在那个时候,主的陪伴已经停止了,她自己也觉得,但她有一个自我的安慰,就是「良人属我,我也属祂,祂在百合花中放牧群羊。」我跟祂的关系不会改变,祂又是在百合花中牧放,我就是百合花,祂怎会忘记我呢?祂怎会把我撇下呢?的确,这个体会可以说没有错。但实际是怎样呢?实际上她也知道,主这时候实在不在她里面。
我们不知道这个基督徒在梦想的时候,是在筵宴所,或是已经离开了筵宴所,但不管她在那里,有一件事是明显的,从下文看,她那时该是在内室,这一点是没有错的、我们在第一章的时候就看到,内室岂不就是这个隐密处,就是与主交通的那个隐密处。在这个地方还会错吗?我们一直的说,这一点也没有错,错就是错在这一个属灵的烟幕把她这个自己迷糊了。到了这里,这个基督徒已经知道主已经不在她身旁了,而她却又盼望主会来到她身边。祂何时会来呢?祂为何会离开我呢?祂往那里去呢?这个基督徒一点也不知道。她落在一个胡里胡涂的光景里,她在这里只有梦想,「良人呀!你回来吧!我等了很久了。你为何还不回来呢?还要等多久呢?」。倪弟兄的那首「自伯大尼」诗歌的其中一段,好象就是写出这种光景。
这个基督徒一直在那里等,等到何时呢?天亮了,祂还没有回来。中文圣经在这里说,「求你等到天起凉风,日影飞去的时候,你要转回。」(二17)不知道这样的翻译是根据那时的七十士本或是其它,其实准确的意思应该是,「等到天亮,黑影过去的时候,你回来,你要回来。」要注意这个基督徒对属灵的事真有认识,她晓得自己灵里很黑暗,她还在黑暗里的时候,是没有办法看见主,但她知道等到这个时刻来到,她里面的黑暗过去,她会重新看见光,主就回来了。这对不对呢?属灵的事是对,但在她的经历里是不对。不对的地方在那里呢?她知道自己在黑暗里,知道自己需要亮光。但问题在这里,怎样能脱离黑暗呢?怎样能得着亮光呢?她却没有理会。她只在这里等,好象等这个黑暗自然的过去,好象等亮光自然的来到。
但属灵的事情不是这样的,要脱离黑暗,我们必须要有所脱离。落在黑暗里,是因为在我们里面先有捆绑,要脱离黑暗,就先要脱离这个捆绑。里面没有亮光,定规是里面有些东西把光挡住,必须要先把这些东西挪开,光才可以进去。现在她的问题不是在她没有真理,乃是她没有实际;她有认识,却没有进入,她只在这里光等,好象在说,「天亮啦!主,你回来吧!」怎样回来呢?「好象羚羊,或像小鹿在比特山。」(二17)羚羊,母鹿和小鹿都是说到敏捷,这就是说「主呀!要快快回来,快转回,好象那些小鹿那么快地转回,又好象羚羊那样快地转回。」
在比特山转回,比特山就是满有崎岖的山,满了山谷的山。看到这个人的光景,她自己不要脱离捆绑,她只要主来到她那里。她应该脱离的,她不脱离,她却一直在那里想,主来就够了。虽然比特山是很难走,但主呀,你是大能的主,你走比我走好,所以比特山我不走,你走到我这里,我就脱离黑暗,我就得见亮光了。
那些不追求的基督徒是不会有这样的事情,成熟的基督徒也不会有这种光景,刚刚开始追求的基督徒也不会有这种光景,但追求到一个阶段,或者照着盖恩夫人所讲说三个属灵经历的阶段,走过第一层,但还没有走完第二层,还留在人的魂里面,在这一个阶段里的基督徒,是最容易落到这种光景里。他总觉得自己蛮爱主,蛮有追求。我这样爱主,主怎会不来看我呢?但要注意,这个呼召是一直叫他离开筵宴所与主同去,而不是主要回去与他一起留在筵宴所。一直到第八章,都没有看到筵宴所这个地方。我们只是看到,主一直把他带向前,带到豹子岗,带到狮子山。基督徒生命的成长,是从感觉与主同在出来而进到与主同行的光景。从这段话中,就可以看到这个基督徒的难处是在于要主来满足他,而没想到她要跟上主。
里面的苏醒
进到第三章就更能看得清楚。她自己感觉到失去主的同在,当然这是感觉上的,实际上主与我们的联合是不会失去的,但在感觉上的同在,似乎是失去了。在这个时候,这个基督徒失去了主的同在,她也不甘心就这样的失去。她心里有了这样的渴慕,渴慕主回来叫她得满足。等着等着,好象主还是没有回来,等了一个晚上,没有,等了两个晚上,也没有,三个、四个、五个晚上都没有。注意三章一节「我夜间躺卧在床上」。不是一个晚上,而是许多个晚上。虽然新国际版(NewInternationalVersion)把它翻作整夜,但其它的译本都是翻作许多个晚上。无论是一整夜或是多个晚上也好,一直在那里等候,但盼望来,盼望去,等候来,等候去,主都没有回来,主好象与她离开得很远。起初她觉得主是在墙外,现在她觉得主不在墙外,并且又到很远的地方去了。有多远她就不知道了,总之她和主中间就是失去了交通的享用,她受不了了,主也允许她受不了。
这里也说出一个问题来,许多时候我们向主要一些东西,主不答应。这并不是主亏待我们,主常常借着祷告的不答应,或者迟延的答应,要我们从一个光景里脱离出来,而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她在这时候盼望主回来,而主又真的回来,她就不会长进,不会离开所在的地方,也不会按着主所要去的地方跟着主去,更会养成她属灵的惰性,以后她都不能再有长进,以后都不会成长了。所以主好象是很忍心,她越渴求,祂就越走远一点。这样一走,这个基督徒就受不了。
故此在第三章,我们便看到她立定了心意要寻找主。她不愿意就这样失去了主的同在,所以她说「要寻找,要去寻找。」有了这一点转机,但是不是真的转机?寻找是对的,但要注意去那里寻找。这个话很严肃。她老早就知道,主是在墙壁外,现在她去寻找,她还躺在那里寻找,这是属灵上的懒惰。我们觉得不能失去主,我们一定要将主找回来。但怎样寻找呢?躺在床上寻找,不肯付代价去寻找,要舒舒服服的去找。
在对的道路寻找主
我们晓得要把主找回来,有很多事物要在我们身上脱落,我们觉得疼痛。又要自己不疼痛,又要得着主,结果心里要寻找主,但却找不到。原因是方法是对的,因为要寻找主,但地位是错了,因为是「躺卧在床上」(三1)。找不到了,她便下了决心要起来,要脱离旧的经历,要脱离从前感觉上对主的享用,不再停留在这个感觉里面。她起来,出去寻找了。她不再在自己的范围里去找了。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毛病,太注意我们在主里面所经历过的。就是在我们自己范围里面的东西。要在旧的经历里,寻找新鲜的主,一定是找不到的,因为旧的已经过了,新鲜的主,不可能再在旧的里面。所以结果就是我要起来付点代价,我要去寻找了。这时她已经有了点要付代价的心,要脱离属灵上的安逸,脱离属灵上的享用,肯付代价出去寻找了。然后她就起来,在城中行走。我们看见一座城,当时所罗门写诗歌,当然是指着耶路撒冷城。我们领会基督徒属灵的经历的时候,也是讲到那天上的城。也就是说,她起来到神儿女们当中去寻找,到了神的城中来寻找,或是来到聚会当中来寻找。在这个城她一面**的时候,「在街道上,在宽阔处,」(三2)她都在那里找。
甚么是街道?甚么是宽阔处呢?这都是交通的要点,都是人在这里来来往往的地方,这个是交通,那是在天上的城中的交通。很多时候,我们真实有这样的想法,我要恢复,所以要多点参加聚会。当然多点参加聚会是好事,但必须要注意聚会的目的是甚么。聚会的目的不是来跟主作一个交换,我来聚会,主,你就把你给我。祷告是这样,读经也是这样,神儿女的交通也是这样。我们不可以将属灵的事作为一些交换的手续,我们只能透过这些来遇见主。如果要以这些来作交换的代价,我们就永远都找不到主。
我们从属灵上的经历来看,看见这个基督徒实在是很忙,不是说她忙着工作,她是忙着在交通里寻找主。有没有错呢?没有。但在她身上还是有点错。神的呼唤是,「起来,与我同去」,现在这个人起来开了门了,但是没有看见主,好象使她很失望。她寻找祂,却寻不见,她就起来到处去找,也找不到。主曾说「寻找就寻见」,为何她现在起来寻找也寻不到呢?我们要注意这位基督徒所说的,「我寻找我心所爱的。」(三2)这里就有问题了。她心里所爱的是甚么呢?表面上是主,实际上是享用主的感觉。这就看见主说「要擒拿小狐狸」的原因。就是这一点点,「擒拿小狐狸」,就差这么一点点,这个问题就不一样了。所以她出去寻找,或者在读经里,或是在祷告里,或是在聚会里寻找,甚至是进到弟兄姊妹当中去寻找,这些都没有解决问题。我们承认我们是这样,有难处就找某某弟兄,又找某某弟兄,有了交通就会解决问题,但实在没有这样的事。有的时候,主借着弟兄们的交通使我们进入光中,更重要的一件事是我们直接跟上主。
许多时候,不是我们不知道主在那里,不是我们不知道主的心思是甚么,难处是我们没有跟上去。现在主的呼唤是很清楚,「起来与我同去」。现在你起来找了,但你找的目的不是与祂同去,乃是要祂回来。所以看到她心所爱的不是主自己,乃是与主同在的感觉。她这样寻找,找来找去都没有找到。
后来,她碰见在城看守的人,也可说是最年长的弟兄了。在城里面的家中看守的,作保护的,作引导的。看见这些年长的弟兄的时候,急不可待就问了,「你有没有看见我的良人呀?你有没有见到我心所爱的?」(三3)但没有回答。不过很希奇,这话非常有意思,「我刚离开他们」(三4)。注意这些年长的弟兄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年长的弟兄知道,不是这样寻找主的,若继续这样找,不管怎样也找不到。没有回答就叫她心里有点难过了。
在主的怜恤中遇见主
主的怜恤就让她遇见主了,因她实在是有心意去寻找主。虽然她寻找的目的不对,但仍然愿意去寻找主。就因这一点点的心思,主就给她学习到一点功课了。你要寻找主,不能靠读经,不能靠祷告,不能靠聚会,不能靠弟兄姊妹,不能靠年长的,要靠你心里面对主的拣选,弟兄姊妹所给我们的也是要我们直接拣选主。无论是读经或祷告,所知道的是怎样去寻找主。年长的弟兄给我们的指示,也是指出我们怎样去找主。但真正的寻找必须是我们自己跟上去,真正的拣选主。这样去拣选,就拣选对了,这样的拣选就有结果了。
主带领她经历到不能在主以外遇见主。弟兄姊妹的交通是重要的,但是不能代替个人对主的拣选;读经的生活是紧要,但不能代替你对主的拣选;年长弟兄们对你的指导是对的,但一样不能代替你对主的拣选。这个拣选必须是我们自己行出去,不踏出我自己的那一步,我永远是在老地方,我可以有许多属灵的知识,可以有很多与属灵人交通的经历,但我自己的那一步不踏出去,我还是停留在老地方。
主要这个基督徒经历了这个,看到了这一个,主就亲自的遇见她,很有意思的,「我刚离开他们,就遇见我心所爱的。」(三4)这是主的体恤。没有说她是完全对,但这是主的体恤来给她特别的拯救。她很是高兴,但这个高兴将她的本相显露了出来。
仍旧活在自己里
她立刻把她所爱的扯住,「不容祂走。」(三4)这就糟糕了,我们必须要记得主当时呼唤的话是甚么,是「起来,与我同去」。现在反倒是不容主走,要返回到我这里来。问题来了,现在主让她恢复与主面对面了,这个基督徒的本相就显露出来了。她只是要这个感觉,她并不要与主同去。是的,她把主拉住不容祂走,连主的自由都限制了,结果是把主放在她的权柄底下,叫主来听她的话,不是她来听主的话,不是她跟上主,是要主来跟她。她里面要主的心是迫切的,但这一个要,只是用来满足她在属灵上的欲望,并不是去满足主自己。
看呀!她遇见主,就把主拉住,不容祂走,然后「领祂入母亲的家里,带祂到怀我者的内室」(三4)。按着基督徒生命的经历,我们的「母亲」,那就是主的恩典。「怀我者」就是爱我们的神,能进到「怀我者」的内室,那是一个很深的爱。我们不随便进入别人的睡房,我们一定是跟这个人有相当的交情,才会进入这人的睡房。否则,一般来说,都不进别人的卧房。现在她遇见主了,她把主带回去,带到最没有间隔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神的恩典和神的爱。我们常犯的毛病,不是说神的爱不对,神的恩典不对,而是我们一直要求我们的感觉停留在神的恩典和神的爱。但主并不是叫我们停留在这种感觉里。
这个基督徒一直不肯脱离这个。当主呼召她的时候,她很清楚知道主是「蹿山越岭」而来。现在主呼召她「与祂同去」也是要经过这些山山岭岭而去的。但她不要去,却要留在主的恩典与爱的感觉里。一直到这里,这个基督徒去寻找主,虽然把主寻回来了,但对她来说,生命没有太大的长进,还是停留在原来的地方,还是不够体会主的心意,仍然追求自己属灵需求的感觉,没有想到去满足主,她还是在「良人属我,我也属祂」的阶段里。
就是因为这样,主又说这样的话了。主已经说过,但现在又再说,「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我指着羚羊,或田野的母鹿嘱咐你们,不要惊动,不要叫醒我所亲爱的,等她自己情愿。」(三5)主一直在等待,等待这一个人里面有更大的苏醒。主在这里等候她,等她灵里面苏醒。我真觉得,我们的主是常在等候我们,求神叫我们真实的体会祂的深恩厚爱。祂为了我们生命的成长,祂实在是忍耐了许多时候。主钉十架以前,为我们付上了许多的忍耐。巴不得我们真能体会到主给我们的这一个等待,要我们脱离好象是属灵,实际是愚昧的体会。好叫我们从享用主而进到跟从主,从享用主而进到与主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