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是一门艺术,但却也不是可以任意妄为的。
首先,人与人的相交是有其特定的背景的。从基督教的角度看,现世是一个神国已经降临却又未完全临到的时代。因此,人既可以在此时此地经历神的恩典,但也看到了魔鬼的恶行。而且,虽然跟我们交往的是按着神的形象和样式造的、拥有潜质行一切善的人,但他们也是比万物都诡诈,可以是坏到极处的人。所以,人与人的往来可以说是里外受敌的。一方面我们的“仇敌魔鬼,好像吼叫的狮子走来走去,寻找可以吞吃的人”(彼前五8,本文经文引自《《新译本》》);另一方面我们都“被自己的私欲所勾引诱惑”,“私欲怀了胎,就生出了罪”(雅一14、15)。因此,罪恶的势力正不断地侵蚀各种的人际关系,最终令人生活在疏离冷漠的世界。
其次,《箴言》第四章二十三节告诉我们要谨守自己的心,“胜过谨守一切,因为生命的泉源由此而出(或作‘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由于人际关系的优劣往往取决于我们的自我形象而及于对别人的态度,所以,建立优质的人际关系的起点是了解自我。而就此我们要去问的是基督徒是个怎样的人。
根据《约翰福音》作者的理解,永远的生命是由现世开始的。耶稣对尼哥底母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约三3)而今天我们便能够获得重生,意思是我们只要“接受他”、“信他名”,便可以得着从上头来的新生命,“成为神的儿女”(约一12)。
因此,我们是因着相信耶稣基督的代赎而被神称为义,是与神和好的人,藉着信而活在恩典中,以患难为荣,并因而产生忍耐和毅力,亦充满了圣灵浇灌在我们心里的神的爱(参罗五1-5)。而惟有当我们常常感触到神的爱,从神的生命支取取之不竭的资源,然后才可以成为充满爱心,能够跟别人分享,亦可以接受别人关心的人。
当跟一个经学家辩论哪是最重要的诫命时,耶稣清楚地指出:“第一重要的是:‘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的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全心、全性、全意、全力,爱主你的神。’其次是‘要爱人如己。’再没有别的诫命比这两条更重要的了。”(可十二29-31)而当耶稣谈及“人子在他荣耀里,带着所有的使者降临……坐在荣耀的宝座上”审判万族时,神赐福的便是那些愿意服侍他人的人,他们做在别人身上的事,纵使那些是在社会上最不起眼的人,也是作在耶稣基督身上(参太二十五31-40)。因此,爱主其中一个主要的表达方式便是爱我们周遭的人,甚至是爱自己的仇敌(参太五43-48)。一个内心充满了神的爱的人亦应该是一个满怀谢意的人。因为我们清楚知道:“当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照所定的日期……在我们还做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对我们的爱就在此显明了……我们作仇敌的时候,尚且藉着神的儿子的死与他复合,既然复合了,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罗五6-10)所以,我们原本是不配的,却因着神恩典的拣选而成为“圣洁、蒙爱的人”,因此,《歌罗西书》的作者吩咐我们:“要让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住”在我们“心里”,凡我们“所作的,无论是言语或行为,都要奉主耶稣的名,藉着他感谢父神。”(西三16、17)满怀谢意令我们常常以感恩的心面对神,也令我们不会忘记向别人致谢。
一个内心充满神的爱的人也是一个明白到自己是蒙神赦免的人。因此,基督徒不仅要“彼此饶恕,就像神在基督里饶恕了”我们一样(弗四32),也要赦免那些得罪我们的非基督徒。况且,耶稣基督教导门徒向神祷告说:“求你……赦免我们的罪,好像我们饶恕了得罪我们的人。”(太六12)而他亦指出:“如果你们饶恕别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如果你们不饶恕别人,你们的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六14、15)因此,耶稣基督赦免的爱强化了人际关系的救赎性,让那些蒙爱的生命充满了力量,不仅与神和好,亦能够与人和好。
然而,能够与人和好并不表示我们要刻意地讨好别人。耶稣曾经警告他的门徒说:“人都说你们好的时候,你们就有祸了,因为你们的祖先对待假先知也是这样。”(路六26)因此,人人都说我们是好人并不代表我们拥有好的人际关系。因为当人人都视我们为好人时,或许我们就像从前的“假先知”一样,只会跟人说“虚假的异象、占卜的预兆、虚无的事,和……自己心里的诡诈。”(耶十四14)或只向人说他们所喜欢听的、“动听的话”和“预言虚幻的事”(参赛三十10)。虽然基督徒非常重视人与人的关系,但却不可以因而放弃了基督徒行事为人所应该坚持的原则。
第三,除了我们要了解自身在基督里的身分外,我们也要对自己有相当真切的了解,然后才可以跟别人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保罗在《罗马书》第十二章三节劝勉我们说:“我凭着所赐给我的恩典,对你们各人说,不可自视太高,高于所当看的,反而应该照着神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适中。”当然,保罗在此所谈的是人要了解自己的恩赐,并按此而互相服侍,建立基督的身体。但是,了解自己的恩赐也是自我了解的一部分。适切地了解自己能够令人保持健康的自我形象,懂得如何合宜地处理负面的情绪,避免过分的自高或自卑,然后才可以不亢不卑地与人交往。
第四,人际关系所谈的是人与人相交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对人有一种基本的了解。基督教相信,人既然拥有为善的潜质,也拥有为恶的能力,那么当我们跟不同的人来往时,我们必须要个别地了解他们,然后才可以判断他们为善为恶,或是善恶兼有。却不可以心存偏见,先入为主地歧视某些或某个人。而亦由于人性是如此难以掌握,亦令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复杂和多变,所以,当耶稣差派他的门徒出去时,他也指出他们“好像羊进到狼群中间”,他们“要像蛇一样机警,像鸽子一样纯洁。”(太十16、17)但是,我们亦不可以忘记,人始终是按着神的形象和样式造的,任何人都拥有为善的素质,所以,我们亦不应该抱着绝望的态度对待任何人。我们一方面应该要享受跟别人真挚的交往时所带给我们的满足感,但也要以百般的智慧,按着神的带领,处理各类可能出现的人际冲突。
耶稣指出他的门徒“是地上的盐”、“世上的光”,盐所强调的是它的味道,光所强调的是它照明的能力。盐失去了咸味便不可以再称为盐,那东西是既不能够调味,也没有防腐的功能。因此,我们只可以是盐或不是盐,如果我们是主的门徒,我们便必然是盐,也必然要在地上发挥调味和防腐的作用。而光存在的目的是为了驱走黑暗,在此则指门徒的好行为应该为世人所看见,并为此颂赞神(参太五13-16)。耶稣基督吩咐我们,要在不同的地方作他的“见证人”(参徒一8)。我们会在不同的地方遇上不同的人,可能也需要不同的技巧跟不同的人相处,然而,我们总不可以忘记怎样能够作主的见证人。虽然神不一定叫我们所接触的每一个人认识和接受福音,但我们却要透过跟他们的接触,让他们了解我们是属于基督的人。
人际关系并不是以我们自己或周遭的人为中心的。人际关系仍然是以神为中心的。
一、耶稣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太七12)。孔子也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24)这两句话能够在人际关系的建立方面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在实行方面会遇到什么困难?
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能否跟基督教的待人之道相符呢?
三、何以谓宽恕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呢?憎恨他人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什么?你有没有仇人呢?你曾否求神消除你对他们的仇恨呢?从饶恕的角度看,我们如何理解“常常祈祷,不可灰心”(路十八1)的道理呢?
1.BenjaminW.Farley,InPraiseofVirtue:AnExplorationoftheBiblicalVirtuesinaChristianContext.GrandRapid:Eerdmans,1995.
2.DavidW.Gill,BecomingGood:BuildingMoralCharacter.DownersGrove:IVP,2000.
3.LewisB.Smedes,APrettyGoodPerson:WhatitTakestoLivewithCourage,Gratitude&IntegrityORWhenPrettyGoodIsasGoodasYouCanBe.SanFrancisco:Harper&Row.1990.
4.CharlesM.Shelton.MoralityoftheHeart:APsychologyfortheChristianMoralLife.NewYork:Crossroad,1997.
5.EvelynEatonEatonWhiteheadandJamesD.Whitehead.ChristianLifePatterns:ThePsychologyChallengesandReligiousInvitationsofAdultLife.NewYork:Crossroad,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