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处世之道3:8—12

继夫妻之道,彼得以归纳上述之理,以“总而言之”提示圣徒法性的总纲。、

1、“你们都要同心”

因为无论教会的分派,家庭的不合都不能荣耀神(约17:21、罗15:5、林前1:10、腓2:2)。同心是一切事情成功的必备条件,基督徒合一是建立在同心的基础上。合一的基础完全基于基督的祈祷,基督心愿是愿门徒合二为一,正如基督与父合二为一一样(约17:21—23)。教会初期人心兴奋是与信徒的同心一意分不开的(徒4:32),保罗再三劝信徒要合二为一(弗4:1—6),肢体虽多,身体仍是一个人,(罗12:4、16)故应同心合意,彼此联络。恩赐各异,功用却是相同,为建立基地的身体,(林前12:21—31),苦劝哥林多教会不应纷争,应同心一意高举基督(林前1:10),纷争结党纯属血气,未能与基督的合一(林前3:3),既同领受一个饼应同属一个身体,(林前10:17)应同心合一,合乎其处(林后13:11)因基督已折断隔绝的墙,不分外人犹太人,希利尼人,(弗2:13—14),因为同有一主,一信、一洗、一个圣灵、一位神、(弗4:3—6)要求腓立比教会意念相同,心思相同,爱心相同,可使保罗的喜乐满足(腓1:27、2:2、4:2)。

合一是教会复兴的要素,应在不同的恩赐,事工‘服侍主、寻求思想上的一致,在共同的目标之下,寻求合一,尽管因种族、肤色性情喜好、社会地位经济背景的阻碍,但因有同一的崇拜和顺服而克服一切,基督徒只有谦卑,勇敢地投身在合一中,不以一己的私利为念,也不因各人对福音不完全了解而产生教义上的差别为借口而纷争独立。相反使这些阻力成为我们和睦的阶梯,应聆听基督的淳淳叮嘱,刻骨铭心,合一的教训正是对当今教会的当头一棒,使那些纷争者得以醒悟。

2、“彼此体恤”

“体恤”的原意“同情”即同甘共苦之意,因为在基督里我们同居一个肢体,肢体固当彼此相顾,当一个肢体受苦全身就不舒服(林前12:26)体恤和自私是绝对不能共存。体恤之心只有在忘我及慈悯他人苦痛时,才能应运而生,基督在那里掌权,那里便有体恤(参罗12:15)

3、“相爱如弟兄”

弟兄相爱是信徒的标志(约13:35)我们已经出死入生,在基督里是个重生得救的人,他的特征就是相爱如弟兄(约一3:14、4:20)这教训在新约中是非常的严峻及肯定“我们因爱弟兄就晓得已经是出死入生了,没有爱心的仍住在死中,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杀人的,你们晓得凡杀人的没有永生存在他里面”,人若说,我爱上帝,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事实告诉我们爱神与爱人是绝不能分割的,两者唇齿相依密不可分。对基督徒生命的测验乃是看他是?人或教会能切实地真诚的相爱。

4、“存慈怜的心”

一个圣徒若对别人的苦难,木然无助,不闻不问,毫无恻隐之心,实为灵命上极大的危险,看到弟兄缺衣少食,都塞住慈怜之心,爱神的爱就不在他心里了。但今天慈怜的心肠早已成为失落的美法,因为人都转顾自己,我们从报章杂志新闻上看到灾难重重,千万人无家可归,我们已习以为常,无动于衷,但体恤是上帝的本性之一,怜悯他人也是基督耶稣的写照,他看到那饥寒交迫的人就怜悯他们,问你们有什么吃的吗?籍五饼二鱼满足众人所需,上帝因怜爱世人,就舍弃独生爱子,耶稣为拯救苦痛中的人类,默默忍受十架之苦。若没有慈怜就没有基督教,这话何其真实。

5、“存谦卑的心”

“谦卑”原有“虚已下人”之意,这是一个圣徒必备的法性,是使徒们所念颂,所行的始未弃置的一贯思想,也是他们行事为人的准则,(参本书5:5罗12:16、雅4:10、本书3:23)“不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倒要祝福”谦卑与骄傲是相对立的。

基督徒的谦卑基于两方面:

(1)

我们都是被造的,在人与上帝面前乃人与人之间,无所可?,也无任何值得骄傲的事,只有谦卑为人,我们若离开上帝则无能为力,因神抵挡骄傲人,赐福给谦卑人。

(2)

谦卑是衡量基督徒唯一的标准,当他与他人比较时常因自己的优越而自豪,但若雨基督这位无限的完人相较时,便觉得自己无地自容。当我们想到我们是因为上帝而活,并以基督崇高的标准为圣范时,便不得不存心谦卑,以致顺服。

6、存宽恕的心:

彼得从主得到的教训来告诫我们(太5:44、路6:27)圣徒的被召为的是要获得上帝饶恕及饶恕啊人,二者相辅相成,当我们饶恕 人亏欠时,上帝也必饶恕我们的亏欠,(太;6:12\14\15)上帝既饶恕了我们,我们亦当饶恕他人,这是圣徒的标志(弗4:32)

最后以诗34篇作为总结,诗人告诉我们人生所追求的目标是珍惜我们的生命,愿享美福,此乃共性,何以得到呢?诗人昭示;:必须禁止舌头(雅3:1-12)不出恶言,不作恶事,行正直之事,努力不懈,追求和睦(太5:9)因为义人常蒙神的看顾,领导,指引,故我等当常思,何为神所悦纳,何者为神所厌恶,且应知神的耳朵常听义人的祈祷,唯有行恶的人,主必向他们变脸(彼前3:12)“脸“是显明至高圣洁的神自己的出现,他的脸决不转向恶人,所以神的脸可以鉴别人的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