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夫妻之道(3:1—7)
一、优美生活的见证1-2
彼得转而论到夫妻之间的关系,是普通家庭的问题,男女一方成为基督徒,另一方对福音毫无兴趣,这也是今天常见的现象,无可避免的带来一些难处。
彼得对妻子的劝勉,受于对丈夫劝勉的六语,妻子处于比丈夫更困难的境况,丈夫容易带动妻子加入教会。妻子信了主,而丈夫不信,将给信的妻子带来种种的难题。
因为古代重男轻女,男尊女婢的意识非常浓厚,无论东西方皆然,特别是犹太人的律法对妇女毫无任何权利而言,她与拥有的牛羊同等,毫无分别,丈夫随时都可与妻子离异,妻子无可反顾。希腊人认为妇女的天职就是“管理家务,顺从丈夫”,贤惠妇人的表现是尽量少看、少听、少问,并没有任何独立的权利,包括思想地位,只是丈夫的附属物。
罗马人的法律,视妇女永远童稚,在家父母有监管生养之权,出嫁丈夫有绝对的权柄,稍有不合丈夫心意随时可以离婚抛弃。
彼得在这里并没有劝勉作妻子的离开她的丈夫,只说妻子要顺服丈夫,但无丝毫提倡男女不平之说,看重圣徒顺服的美法,这美法足以表现基督的精神,纵有不信从的丈夫可因妻子的美法而感化过来,“道”有两重意思,一指福音而言,二指通常所说的话而言,其妻可用基督化的美法,行为、品法使其感化。不必空费唇舌,多讲道理,转而会令其发生反感,使其心地刚硬,反对福音。
不仅要有纯洁的品行,还当存“敬畏的心”是圣徒生活的重要因素,她必须持守坚定的信念,并顺服其丈夫,这并不是毫无主见的盲从,这是自愿的效法基督的无我精神,是一种不骄不傲,乐意服侍的态度,这也不是出于惧怕,而是出于爱的顺服,她必须纯洁,生活必须充满,因爱而生的贞洁,籍以达到传福音的作用,引领丈夫归主。
保罗在讲到家庭生活中,仍持同样的立场,(林前7:13—16)“因为,不信的丈夫就因着妻子成了圣洁,并且不信的妻子因着丈夫成了圣洁……神召我们原是要我们和睦,你这作妻子的怎么知道不能救你的丈夫呢?你这作丈夫的怎么知道不能救你的妻子呢?”(弗5:22—32西3:18)保罗讲到家庭生活时总是双方兼顾的,从没有片面的认识。
二、真正的妆饰(3:3—6)
“你们不以外面的……美衣为妆饰,只要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人都是重于外表的妆饰,只求外在的美而忽略内在的品法,古今皆然(塞3:8—24)
行于外者,皆为虚表,发乎心者,始为真美,(提前2:9)又愿女人女人廉耻,自守,以正派衣裳为妆饰---“金饰美衣都必朽坏,唯里面温柔安静的心妆饰,这在上帝面前时极宝贵的”“温柔”系“疾言虑色”,不能犯对方的美德。“安静”是一种“逆来顺受”“恒久忍耐”的涵养,“里面的……心,”心乃是圣灵感化的范围(罗2;15徒15:9)
“古时圣洁的妇人”是指那些仰赖神,以圣洁著称足以代表以色列蒙召的圣者(太27;52)堪得殊荣,希望成为弥赛亚之母的圣洁妇人们而言。
“撒拉听从亚伯拉罕,称他为主”(创18:1—15),以赛亚称撒拉为生养以色列人的(塞51:2)若基督徒妇女以谦逊‘贞洁为妆饰,那么他们可以称为撒拉的女儿,成长在属于上帝大家庭中。为妻子的信徒,因为灵性上的圣洁,追慕撒拉,才能作撒拉的女儿,指灵性上的相似。
“你们因行善,不因恐吓而害怕”这里的“恐吓”“害怕”是指那不信的丈夫要逼令其妻子放弃原有的信仰,加以逼害,表现一种暴躁的脾气,只要“敬畏神,便无所惧怕”一个真正敬畏神的人,自“不因恐吓而害怕”了。
彼得告诉,信告诉基督的姊妹,常因不信的丈夫而堕入恐惧之中。并使我们知道,妇女因生性柔弱而从受诱惑,在这奢华、腐败的世界中,而陷入无意义的奢华,但他必须以无私的服侍,无比的良善及宁滥的信告诉了,传出无声的讲章以期待赢得丈夫归向基督,这才是基督徒爱心生活的真正价值。
三、丈夫的责任(3:7)
基督教的伦理是双方面的,是相互的伦理,双方都要负责任,既是责任也是义务,若论奴隶的责任,奴隶主也负责任,作儿女的任性,父母亦有责任,既为妻之道,也作为夫之道,(林6:1—9、西3:20—4:1)婚姻关系不是任何一方独享的特权,而双方互相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按罗马的道德原则,妻子只有担当义务之分,丈夫大享权利,基督教的伦理是着重双方的义务。七节论及丈夫的义务,
1、“要按情理和妻子同住”
“情理”原文为知识是指男女结婚之后,作丈夫的圣徒,应当通情达理,明白为夫之道使家庭有圆满的生活。对妻子需要体贴入微,要互相了解,彼此体恤,使双方的关系牢不可破,精神上的宽慰实为重要。
2、体会女性的软弱,
丈夫当有宽宏大量的风度,应处处细心,古时常有男人以骡代步,女子徒步,在旁之情形,基督教将男士的风度,注入在夫妻关系之中“要敬重她”含有顺服之理,彼得说妇人“软弱的器皿”乃是从体质上看,女的比男性为弱,并非指知识方面,有何不及男子,且不可与重男轻女之见相提并论,相反男子体质健壮,赡养家庭负有更大的职责,其次指出敬重的道理乃是因他们“一同承受生命之恩”乃是说他们在基督里都要平等,同时承受永生之恩。在希腊人和罗马人及犹太人的敬拜中,妇女无权参与,当进入会堂时,他们只能坐在一幅幔子之后。基督教提但一革命的原则。妇女同时享有属灵的权利,两性间的关系完全改观。
3、“便叫你们的祷告没有拦阻”
如果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不当,与上帝的关系也不正常,彼得警告圣徒,若夫妇之间不能相谅相爱,而唯自私自利,互相摩擦,自必妨碍灵性的进步,祷告也必受到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