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劝勉与忍耐(管家与苦楚)4:7—18

彼得深恐有些人误以审判还在将来,所以警告他们“万物的结局近了”(参雅5:8)。在新约中对于基督的复临,认为都是近在目前的事。

一、末日将至

保罗的劝勉:“人应睡醒,黑夜已过,白昼将近”(罗13:12)向腓立比教会宣告

“主已经近了”。雅各写到“主来的日子近了”(雅5:8)约翰说“如今是末世了”(约一2:18启1:3,22:20),主说“是了我必快来”

1、在新约中有些经文显示“末日已经来临了。”当耶稣降生的时候,历史已到达终点,在耶稣里,永恒已进入时空,籍着他上帝已经介入世界,语言也在基督里应验,在他里面末日已经来临。保罗认为他已处身于末世(林前10:11);彼得在第一篇讲章中引用约翰的预言,论及末世上帝的灵会降临,充满众人,意指当时的人已经住在末世之中,(徒2:16-21)。历史在基督里已经达到终点,争战已经胜利,如今我们正活在末世之中,也就是活在历史的尾声中。看来这见解却与事实不相符,现时罪恶嚣张,与过去有过而不及之势,世界仍未接纳基督为主,也许是黎明前的黑暗,曙光仍在前头。

2、若以历史岁月的漫长来理解“近了”的话,可将过去文明的历史比作一滴水来记载的历史比作”大海“近了”只不过是相对的,因为主看千年如一日,又如夜间的一更(诗90:4)。正如彼得说:“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彼后3:8)。

3、这节经文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真理,对每一个人来说,时候都将到了,人人皆有一死,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对我们来说,主来的日子已经近了。我们不知道那一天,那一刻就与主相遇,故此我们每一天都是活在永恒的边缘,这给我们了留下一个严重警告,时刻等待主的来临,接纳我们进入永恒。

二、衷心的劝勉4:7下—11

“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警醒祷告,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

1、 彼得劝勉我们应该谨慎自守,警醒祷告

谨慎自守,警醒祷告,乃指头脑冷静,神志清醒,心意坚定,与情感激动恰成反意。基督徒必须保持自己的头脑,心智,有清醒的智慧,神智清明者的特征是他们能分辨是非,绝不会本来倒置,他不凭一时的意气,情感冲动,更不会幻想天开,大建空中楼阁,或倾向于事不误己,己不劳心的态度,我们必须以永恒的眼光来衡量世界,只有在上帝居中心地位的时候,其他事物才会安排至其适当的地位。

“自守’---“端庄沉着”之意,表示与醉酒的丑态,相对的清雅,端庄,指沉着自守的行为。这不是意味着基督徒应绷着面皮,不苟言笑,相反地基督徒也不应以游戏人间,不负责任的来度日,以严肃的态度面对一切事重要的。这使我们认清事物的轻重,及其今生和永恒的价值,我们应以严肃的态度面对人生,因为我们要向赐生命的主交账。

我们谨慎自守,是为了能警醒祷告,祷告足以纠正我们的目前得处且过的人生态度,使我们有超越的意境(参可13:33)。劝勉我们持守祷告的生活,使我们有清洁纯正的心灵。当人的头脑不灵,思想不清时,他的生活也跟着会放荡不羁,毫无责任感和自尊心,是因为不能持守祷告的生活。只有当我们以智慧,严肃的态度面对人生时,我们祷告时才会说:在一切的事上,“都愿主的旨意成就,”祷告的最先决条件乃是有火热的心志,寻求上帝对我们生命的旨意。

2、“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参看1:22,3:8)

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得说:“要持守你的爱心”这爱又恒久之意,我们的爱应恒久弥坚,另外有运动奋力作最后冲刺的意思。格兰裴说;“有加强驹的飞奔,收紧各部肌肉努力向前奔跑,好像运动员一般”。我们应有炽热的爱,基督徒的爱并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过后便如烟消云散,这爱要求我们付出精神上及属灵上的力量,这爱要求我们去爱那些不可爱的,虽遭别人的讥讽,白眼,我们仍然要爱,虽然别人没有回报我们所付出的爱我们仍应不懈的爱他,基督徒的爱应恒久不渝,历久弥坚。

基督徒应以永恒的角度来衡量一切,故此必须保持神智清明,不断祷告及恒久的爱(诗32:1)

“爱能遮掩许多的罪”箴10:12“爱能遮掩一切过错”这句话有三重的意义:

1)、爱使我们不计较他人所犯的罪,保罗说:“爱不计较人恶”林前13:5我们若充满了爱,饶恕人也不是难事,并非说爱是盲目的,相反,爱使我们无条件的去接纳他人,爱也能使我们忍耐,因爱是恒久忍耐,我们容忍自己的孩子倒容易,容忍别人的孩子比较难,倘若我真正的爱,我们可以接纳别人所犯的错误,容忍他们的愚顽,甚至可以忍受他们的无理和不仁,爱真能遮掩许多的罪。

2)、倘若我们能爱及他人,上帝就会不计较我们的罪,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不同的人:一种谁无可指责的圣人君子,他们行仁义,讲道法,备受众人尊敬,但他们却严厉万分,罚恶不苟丝毫,对别人犯错的事,完全不能了解。另一种是犯错多多的人,他们宅心仁厚富有同情,不会严斥他人,后者心底仁慈,充满温馨,那些厚爱的人必蒙上帝饶恕。

3)、上帝的爱能遮掩我们许多的罪,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奇异的恩典,像我们这样的罪人上帝竟爱我们,差他独子赐给我们的罪受死,赦免了我们许多的罪,为此我们理应当用上帝的爱去遮掩人的过犯。

3、“你们要互相扶持,不发怨言”

这或是因为结局将到,彼得故此劝勉,并没有鼓励信徒脱离世界,或是消极怠惰,而是勉励信徒应入世,相互的扶持,表示真正的切实相爱之心(参太25:31—46,罗12:13,提前3:2,来13:1)。

在早期教会中若没有好接待远人之心,早期教会就无法存在,周旋四方的宣教士,就无法成身,因当时旅店昂贵,污秽不堪,传福音者只好住在信徒的家中。彼得曾住在硝皮匠西门的家中,保罗住在名叫拿孙的居比路信徒的家中(徒21:16)。初期教会设有许多的接待家庭,接待远道而来的福音使者,若没有他们热忱的扶持,事工无法开展。

相互的扶持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美德,也是相互扶持的见证,在亚居拉,百基拉,腓力门的家中,由于热忱的接待而成了教会崇拜的中心(罗16:5,林前16:19)。

基督徒相互的扶持,接待远人是我们的责任,应有好客待客之心(罗12:13)。教会执事也应有待客之热忱(提前3:2),寡妇也应有接待远人的善行(提5:10),历史中曾有接待的,无意间竟接待了天使(来13:2),作监督的要求之一乃有接待远人的美法(多1:8),不要忘记主曾对站在右边嘉奖,对左边的严加斥责(太25:35,43)。

款待固然是好,应以不发怨言为原则,保罗在罗马书12:3-8对此真理详加阐述,彼得劝我们不发怨言甘心乐意。

4、“要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

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侍,作神的管家,乃是尽忠事主的要道,基督徒必须以身为上帝的管家,为生活及侍奉的原则,他可能是主人的奴隶,但他却管理主人的产业,管家得知他管理一切并属于他自己是代主人管理,一切事须向主人负责,交代,并以主人的利益为己任,主人要求与管家的是衷心而有见识(参见24:45—47)

基督徒必须觉察他所有拥有的,不论是金钱,才智等都不属于自己,一切都是由上帝而来,为上帝所赐,我们必须将从上帝而来的恩赐献给上帝使用,并向他负责。

5、基督徒的侍奉,(11节)

彼得在这里提到两大恩赐,也是教会的两大支柱,讲道与服务。

“若有讲道的要按着神的圣言讲,”乃是照神给的话说出来,“圣言”是有超然的背景,即为“圣”是大而可畏,有别于普通人的言语,就是基督的话。彼得言下之意“若有人讲道,他不能随私意而信口,而只应宣扬由上帝而来的信息”。有经验的传道人告诉我们“首先在上帝面前安静,聆听上帝所说的,然后他才向人宣讲”。在讲道中,看到讲道人又少许的停顿,似在聆听细微的声音,这便是讲道大有能力的秘密。

“若有服侍人的,要按照上帝所赐的力量服侍,叫上帝在凡事上因耶稣基督的荣耀”。当我们以基督徒的身份服侍他人时,不要因你的乐善好施而自喜,傲气扬扬,吹号人前,当知道你所施出的都是来自上帝的赐予,使施恩者不傲,受恩者兴盛。

基督徒服侍的原则皆以荣耀上帝为首,使凡事皆以荣耀上帝为目的,按着神赐的而服侍,神所赐的是无限量的,我们服侍也是一生之久,这是一切活动的真正动机,最后彼得以颂赞结束本节(5:11、14)。

三、艰苦忍耐4:12-19

彼得又回到本节的主题,因为此信乃专为小亚细亚的基督徒所面临或已受的苦难而写,在此他从前2:11的口气称呼“亲爱的兄弟啊”这里面包含了多少感叹,勉励,宽慰与亲切,接着说:“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不要以为奇怪,倒要喜乐”。

1、基督徒为何遭于苦害

当时彼得作了外邦人的使徒,在外邦人中从未尝过迫害的滋味,但对犹太人来说却是世界上受糟害最多的民族。彼得主要是劝勉外邦人的基督徒,帮助他们体会逼迫的真像,使他们知道基督徒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孤单,遭人白眼,牺牲无数,逼害重重,故此必须了解这逼害是难免的。因为人类的天性是喜爱与性情相投的人交往,对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产生一种敌意和鄙视,排外是常有的事。基督徒与世人迥异,他行事为人的标准时以耶稣基督为准则,换句话,基督徒是所处社会的良心,他们的善行,爱心,乐善好施的品行,正显露了外帮世界的丑恶,他们的美善顶撞了这罪恶的世界,而被世人所鄙视。

2、“有火的试验”

这试验有双重意义,前面1:7他说:你们的信心被火试验,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对基督来说任何逼迫都是试金石,只有那真正的基督徒才会受逼迫,而那些与世界安逸的基督徒,绝不会受逼迫,逼迫对基督徒来说,不仅是试金石,也是大熔炉,使我们更加成全完备毫无缺欠

3、是与基督一同受苦

当一个人因基督受苦,代表我们分享了基督的苦痛,因他曾说,我受的苦你们也要受,我喝的杯你们也要喝,分担了基督所负的十字架,即与他一同受苦也必与他一同得荣耀(罗8:17),保罗愿与基督同受苦难(腓3:10),因为与基督一同受苦的,将来必与他一同作王(提后2;12)。通过这些经文使我们体认受苦不是刑罚而是无上的权利。

4、“使你们在他荣耀显现的时候,也可以欢喜快乐”

基督徒所受的苦难是通往荣耀的途径,十字架是获冠冕的必经之途。基督耶稣并不免我们什么,但他的喜乐和冠冕,却等待着要归给那些经历苦难仍然衷心于他的信徒。若比将来所得的荣耀,如今的苦难又称得了什么呢?真可说“经过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西1:12太5:11)。

5、为主复活的福泽(14-16)

你们若为基督的名受辱骂,便是有福的,因为上帝荣耀的灵常住在你们身上。“荣耀的灵”是上帝荣耀所发出的光辉(l来1:3),摩西说“早晨,你们要看到神的荣耀,耶和华的荣耀仍在西奈山”(出24:16);“荣光充满了帐幕”(出40:34);“耶和华的荣光充满了殿”。彼得告诉我们一个人若为基督受苦,上帝的荣光便会住在那人身上。当司提反为主殉道时,他的脸面如同天使一般(徒6:15)。基督徒不应因恶行而受苦,若因杀人、偷窃、作恶、好管闲事而受苦,是咎由自取。人类因自己的罪恶愚妄,招惹苦难,绝不可以求得到这种安慰的权利,基督徒绝不可再因自己作恶自取其辱,贻羞主名。“作恶”是一个广泛的用语,当时人民道德堕落,彼得以此警告,特别提到“爱管闻事”乃是指那些热心有余,智慧不足,以致往往对人之事,作不必要的干涉,因而自己惹祸。但从另一方面“倘若为作基督徒而受苦”却要确实明白,不要因为受苦而羞耻,并要负起责任,为主的名从高苦难中“归荣耀给神”这里是新约中第三次提到基督徒的名号(徒11:26,26:28)。

6、完全依赖(17—19)

“因为时候到了”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当时逼害的狂潮已渐起,却只是诚验程序的开始。“审判从神家起首”来自先知的论述(耶25:29,结9:6),“神的家”指圣所,指神的子民,从上帝领受的多,上帝的要求也多,审判也严峻,如过连上帝的教会都要接受审判,那些对上帝的呼唤闻而不问,对上帝的救恩知而不受,置若闻者的命运该如何呢?彼得引用箴11:31“看那,义人在世尚且受报,何况恶人和罪人呢?”因此最后他劝勉会友“要一心行善”,无论任何事情发生,要有将一次交给上帝的心志,因他是我们值得信靠造他之主。

“将自己的灵魂交与”,“交与”意为交托给挚友,这交托是一种信托,是生命中一项最神圣的举动,受托着以诚信必将原物交回,如果一个人将自己交托给上帝,上帝绝不会使他失望。耶稣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路23:46)。我们也救恩将我们的人生交在耶稣手里,他必将保全我们的生命到永远。

交托交托,信靠交托,耶稣全属我;我愿降服他,将自己全交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