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讲

第三十讲

上一篇   下一篇

                        兄弟相會

經文:創世記卅三:1—20

創世記從第廿五章開始記述有關以掃和雅各的故事,一直到第卅六章止;而在這段篇幅中,第廿九至卅一章是雅各的故事為主軸作題材,在描述他和他的岳父拉班之間的關係,以及他如何從一個只帶一根手杖離家,到成為一個大家族的家長回鄉之經過。而從第卅二到卅三這兩章是在描寫雅各如何和他的哥哥以掃相會的情形;尤其是我們現在所讀的第卅三章,所描寫的以掃,讓我們對以掃的認識,確實有很大的幫助,可以發現他確實是跟雅各的表現有很大的不同。

我們常常以為以掃為了一碗紅湯就將他長子的身份出賣了,但是在這一章所看到的以掃,不但是對這種所謂的長子之身份並不很在意,且他對弟弟雅各二十年前欺騙他的事,也因為時間的經過,將之忘淡,並以非常特別熱情的方式來迎接他弟弟雅各回到家鄉來。相對的,我們看到的雅各不僅對他的哥哥仍舊是存有戒懼之心,還對哥哥熱情的態度給予不信任,還再度欺騙哥哥。作者一再讓我們看到雅各狡猾的劣根性,還沒有完全改變過來樣子。

如果從雅各的整個故事來看,我們會發現整本聖經的編輯目的是很明朗的:就是作者有意在雅各故事中要告訴我們,上帝所揀選的百姓是如此的狡猾,是如此的冥頑不靈!但是,上帝是一再地想盡辦法要改變以色列人民族的,而他們是一再地如此地心硬,甚至最後連上帝的愛子耶穌基督差遣來到世上,也被以色列人民釘死在十字架上。這就是聖經編者要告訴我們的一貫之中心信息。

現在讓我們來看所讀第卅三章經文內容:

第一至二節:雅各看見以掃領著四百人前來,就把孩子們分開,交給麗亞、蕾潔,和兩個妾。他叫兩個妾和她們的孩子們走在前頭,麗亞和她的孩子們跟著,蕾潔和約瑟押後。

在第卅二章六節,雅各在回鄉的路中,已經先派遣僕人去通報他的哥哥以掃,僕人回來告知雅各說他的哥哥以掃已經因為他的回來,特地帶四百個人一起「要來跟他相會」。現在是已經證明以掃確實是如此帶了這麼多人來了。

我們在第卅二章已經看到雅各因為以掃帶這麼多人來要跟他相會,使他大大驚慌和不安,他認為那是以掃要來報復的。所以他祈求上帝一定要按照以前跟他的祖先亞伯拉罕、以撒所立的約保護他之外,另外,他也採取預防的方法,將他的妻兒和所有的財產分成兩隊,以保安全,等等這些措施都在表明雅各對以掃的戒心。雅各越接近以掃的時候,心中的不安是越為明顯;他不但將隊伍分成兩隊,而且是進一步地將他的妻兒作了特別地安排;他的作法是先將妾和妾的兒子排在隊伍的前面,接下來是麗亞和麗亞的兒女,最後才是蕾潔和約瑟。

這很明顯可以看出雅各對蕾潔和約瑟的關愛,遠超過他對其他的妻妾和她們的兒女。

第三節:雅各親自走在他們的前頭;他走近哥哥的時候,接連七次俯伏在地上。

雅各走在前頭,這是當時牧羊人放牧羊群時的方式,表示牧羊人是勇敢地在走羊群前面,讓羊群有安全可靠的路徑可跟隨(約翰福音十:4)。雅各為了表示對他的家人安全負責和照顧,他走在他們的前面去迎接以掃。因為在雅各的心中認為以掃必定是存有報復的惡意。

我們知道雅各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從他在拉班的家要出來回家鄉去之前,利用樹枝和飲水使羊群在交配後生出有斑點、條紋的羊兒之事件來看,我們不難清楚雅各是個很會工於心計的人。現在他要回來跟他的哥哥以掃會合,並且要表明他是真心的來跟哥哥和好,除了一方面先做好預防之外,他也用看來是非常誠懇的態度要讓他的哥哥以掃看,看他是真的尊敬哥哥以掃為大,雖然他從前曾用欺騙的手段取得了以掃長子的名份,但是,現在他要讓他哥哥知道,他並沒有佔有長子地位之心。

七次,這是以色列人民在表達一種完全、神聖的數字。雅各用「接連七次俯伏在地上」的方式來面對著以掃,這已經是夠清楚地要說明他是真心誠意的回來見他哥哥的。

俯伏在地上,這是對比自己高位,或是對所尊敬的對象一種極大尊敬之態度。在第十節記載雅各對以掃說:「我看見你的面,就像看見上帝的面。」這句話可以看出雅各確實是用了最尊敬的態度來面對以掃。或許對雅各來說,要消弭他哥哥以掃的心怨,必須用這種方法。但是,這方法也同時表示出雅各心中有著極大愧疚。

在台灣街頭,我們也常會看見佛教徒就是用類似這種方式,在進行他們的修道,或對神明許願的敬拜;他們一面走,一面俯伏在地上,直到目的地止,用這種方式表明他們在信仰上敬虔的態度。

第四節:以掃跑來迎接他,擁抱他,親吻他;兩人都哭了。

看吧,以掃是用跑的方式來迎接他的弟弟雅各,並且是進一步地「擁抱他,親吻他」。這就跟路加福音第十五章二十節所記載的那位父親看見浪蕩的兒子回來的態度是一樣的;父親不是擺出一副不屑或是生氣的態度,而是熱烈、親切的「奔向前去(和合本用『跑去』),緊抱著他,不停地親吻」。這裡以掃的態度也是一樣,他用跑的奔向雅各,抱住他,親吻他。

抱住、親吻,這種態度在中東地區的社會,是一種對待很好的親朋好友的迎接方式。如果有敵對的雙方和解成立,雙方的代表也要用這種方式來表示和好。這種方式一直流傳到今天仍舊持續著。

這一節讓我們看到以掃跟雅各所想像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情況;以掃不但沒有如同先前他曾說過要殺雅各的動作出現,也沒有對雅各怒目或冷眼對待,相反地,以掃是出乎雅各的意料之外,表現出極大的歡迎和熱情接納雅各。以掃甚至是哭了,連帶的雅各也哭了。

為甚麼以掃的態度會有這種變化?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時間或許是個好理由,因為長久時間沖淡了他對弟弟的怨氣。而在那段二十年的時間裡,上帝也賜福了以掃,使他「甚麼都有了」(九節)。相對的是增加了以掃對弟弟雅各的懷念。也許有人會說,以掃是看見了雅各那些豐富的禮物而改變態度,但是這種說法和第九節的以掃自己所說的「我甚麼都有了」之記載不相符。比較可能的是以掃本性就是如此溫和的人,只因雅各當年欺騙他,使他當時非常地氣憤而無法忍受罷了。

第五至八節:以掃觀看四周,看見女人和孩子,就問:「跟你同行的這些人是誰?」

雅各回答:「這些孩子是上帝恩賜給我的。」於是兩個妾帶著她們的孩子上前,向以掃下拜,接著麗亞和她的孩子們,最後約瑟和蕾潔也都上前下拜。
以掃又問:「我先遇到的那一群是做甚麼的?」
雅各說:「那是作見面禮的!」

這裡是雅各第一次介紹他的妻兒給以掃認識;我們知道當年雅各離家去拉班那兒避難時,只有自己一個人出去,現在帶著這麼多人回來,讓以掃確實大為意外,而且雅各總共是娶了二妻、二妾,和生了十一個兒子,連同帶回去的僕人數目一定更多。

介紹的順序也是按照他先前安排避難的隊伍之前後進行。重要的地方是雅各沒有說這些都是他的能力所得到的,而是說這些都是「上帝恩賜」給他的。作者用這種方式在說明雅各已經是一個知道感恩,明白自己是個能力有限的人。雅各這種態度是跟他在雅博河和人摔跤之後的經驗有密切關係。

第八節很明顯地說明以掃已經遇上了雅各所差派先遣隊伍了,而在這隊伍遇上以掃時,必定曾說出雅各對他們所交代的話。可能是以掃覺得奇怪或是不解,在他尚未見到雅各之前,他無法了解雅各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情況,現在他是親眼看到雅各已經娶了四個妻妾,而且有許多的孩子,再加上僕人、牲畜,他就明白大半了。現在再問清楚先前的隊伍,只是在求證那些僕人所說的而已。

第九至十一節:以掃說:「弟弟!我甚麼都有了;你留下你的東西吧!」
雅各說:「不,如果你喜歡我,請收下我的禮物。你現在這樣恩待我,我看見你的面,就像看見了上帝的面。請你收下我帶來的禮物;上帝一向以仁慈待我,賜給我一切所需要的。」雅各再三請以掃接受禮物,他這才收下。

第九節可以說是這篇故事的中心經文;在這一節的開始,我們看到以掃對雅各的稱呼是「弟弟」。路加福音第十五章三十節記載那位哥哥對父親善待浪蕩回來的弟弟時,不願意稱呼他為「弟弟」,而是對父親說「你這個兒子」,這種說法是拒絕承認他們之間的兄弟關係,這跟以掃的態度實在是很不一樣;路加福音書裡的那對兄弟關係可以說是已經破壞了。可是以掃不是這樣,他是接納欺騙他的雅各回來,而且稱呼他為「弟弟」,表示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像以前他們在父親的家庭生活時一樣沒有改變,沒有因為欺騙的事而有變化。這和他們相會時,以掃擁抱雅各、親吻雅各時的態度是一致的。

「我甚麼都有了,你留下你的東西吧!」這句話很清楚說明出上帝並沒忘記以掃,上帝祝福雅各,也祝福以掃的家庭。所以他說「我甚麼都有了」。這顯然和第廿七章三十節以撒對以掃的祝福裡所說的「天上的甘霖不降給你;肥沃的土地你沒有份」這句話並不相符。並且在這裡,以掃顯現出他做為大哥的寬大胸襟,是一位知道滿足的人,他說已經足夠,要雅各留下那些準備要送給他的牛、羊等禮物。

當雅各對以掃說「我看見你的面,就像看見上面」這句話時,是在表示感謝以掃如此寬宏大量的仁慈之心態度對待他,好像上帝的「仁慈和信實」對待他一樣。就像雅各自己曾說過的「我面對面見了上帝,仍然活著」一樣,表示以掃本來是要殺他的,(在雅各的了解裡,以掃是有能力殺他和他的妻子兒女的,參考創世記卅二:11。)現在,他見了以掃,卻沒有受到以掃的任何傷害,反而是得到以掃熱情和溫暖的接待,因此他有像是「面對面見了上帝,仍然活著」一般的感受。當然這也是非常恭維的話,也可以看出雅各的機警和智巧。

以掃接受了雅各的禮物,表示他願意和雅各和解之意。在當時與仇敵和好的方式,就是接受對方所贈送的禮物,拒絕禮物就是拒絕和好。

第十二至十四節:以掃說:「我們動身走吧!我走在你前頭。」

雅各回答:「你知道孩子們還小;而且我也關心這些吃奶的小牛、小羊。如果我們再趕一天的路,恐怕牛羊都會累死。請你先走一步!我在後頭慢慢地跟著,牛羊和孩子們能走多快,我們就走多快。我們在以東相會。」

以掃說要走在前頭,這是表示他要引導雅各走回故鄉之路,這也是表示他藥負責安全之意,就像牧羊人帶領羊群,走在羊群的前面作保護者一樣。

雅各婉拒了以掃的建議,他表示孩子和弱小的牲畜(卅二:13—15)不堪連續趕路的疲勞。但是,如果我們比較第十七節來看,雅各這種回答顯然是一種推託和逃避。可能在他的心中仍舊對以掃存有戒心,或是他並不想回去原先哥哥以掃所居住的地方,以免再次發生爭執而引發殺機吧。

雅各向以掃建議,要在以東相會(第卅二章三節說以掃當時是居住在以東地區),但是,後來雅各並沒有照所約定去以東的地方,而是先往疏割再轉往示劍城去。

第十五至十七節:以掃說:「那麼,我留下一些人護送你。」

但是雅各回答:「若是你不介意,那也用不著!」於是,以掃當天就動身回以東去了。雅各卻往疏割,在那裡替自己蓋了房子,也為牲畜搭棚。因此那地方叫疏割。

我們不太清楚雅各為甚麼對以掃的熱情和關心似乎不領情,或是仍存有戒心;當以掃要留下自己的僕人來幫助雅各,帶領他們回迦南去的時候,雅各卻婉辭了。這表示雅各並沒有要跟以掃同去住在一起的意思。以掃應該知道雅各的意思,也沒有勉強,就自己直接回到以東的地方。

我想雅各這次返鄉的主要的目已經達到了,就是跟他的哥哥以掃和解,既然目的已完成,他就不想增添以掃的麻煩,因此才會婉辭哥哥以掃的善意。只是我們不太清楚,雅各既然是告訴以掃說要去以東跟他相會,結果卻是走別的地方,到底是為甚麼要再次對以掃不誠實呢?他不是已經跟以掃和解了嗎?而且以掃是真心的歡迎他啊。很奇怪。

疏割,這城在何處?我們已經無法知道確切的地方,約書亞記和士師記都曾提過這個城市的名字(約書亞記十三:27,士師記八:5),但是正確的地點已經不可考。不過這城市的名字既然是搭棚的意思,表示只是暫時性的中間站,因為雅各真正的目的地是在迦南,他父親原本的故鄉。

以掃離開雅各後,在第卅六章提到他的後裔以外,就沒有再提起有關以掃的記事。換句話說,族長的角色就此開始將焦點放在雅各的後裔身上。

第十八至二十節:雅各從美索不達米亞一路平安回到迦南地區的示劍城,在城郊的平原紮營。他用一百塊銀子向示劍的父親哈抹的後代買下那塊地皮。他在那裡建了祭壇,取名「以利.伊羅伊.以色列」。

這是再一次提到以色列的早期族長用錢向人購地的記錄;第一次是在迦南的希伯崙地方,亞伯拉罕用四百元向赫人以弗崙買了一塊地,用來埋葬他的妻子莎拉(創世記廿三:16)。現在雅各是用一百塊銀子買下了一塊迦南的示劍城之地。

示劍,這地也是後來埋葬約瑟的地方(約書亞記廿四:32)。約書亞曾在這城頒佈人民法律和條例,並帶領人民跟上帝立約(約書亞記廿四:25—27)。這裡也回應了創世記第十二章七節,上帝曾對亞伯拉罕說的話:「我要把這片土地賜給你的後代。」亞伯拉罕曾在該地建了一座祭壇(創世記十二:6—7),現在雅各也在這裡建造祭壇,有可能是表示敬拜上帝之意,但是祭壇也有可能是表示佔有權的意思。

雅各用錢買下土地,也是在表示他在迦南所取得的居住地,不是繼承父親的遺產而來,而是他用自己所得到的能力換取的。他雖然已經從以掃身上片取得到長子的名份,但實際上並沒有從父親的身上得到任何屬於物質上的遺產。若是說族長的角色,這則又牽涉到上帝揀選的問題。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章經文所帶來的信息:

一、我們要學習以掃用胸懷大量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兄弟姊妹和親友。

我們看到以掃雖然受到雅各的欺負,騙取了父親以撒的祝福。但是,上帝並沒有因此就將以掃拋棄,或是忘記,上帝仍舊記住以掃,祝福著以掃。讓以掃「都有了」一切。而雅各雖然騙取了長子的名份,但是,並沒有因此就得到他原先想得到的,相反的,他卻因此而歷經了長達二十年的異鄉生活,和受盡被人欺負、欺騙的經驗。對雅各來說,並沒有甚麼好處。而且,當他決定離開欺負他的岳父拉班回故鄉去的時候,他面對了自己的哥哥以掃,內心愧咎之深,可以從他在安排返鄉隊伍的心境看得出來。

以掃的大量,是解決此次兄弟紛爭最好的模式;如果以掃真的要動干戈,這件家庭兄弟之間的紛爭,將會持續不斷,因為雅各也有自己的勢力,我們從他帶領回去的家族和財產之眾,可以想像得出。以掃用那麼隆重的方式來接納背叛他的弟弟,反而是使雅各心中更加痛苦和不安而已,但卻是兄弟和解最好的良藥。

今天我們常會聽到有關兄弟姊妹間或是親友間紛爭的消息,其中只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記恨。記恨是使問題惡化的主要的因素,只會加重問題的嚴重性,卻不會減輕問題的負擔。我想我們應該學習以掃的精神,用寬宏大量的態度對待得罪我們的人,這樣才會為紛爭的社會帶來和諧的遠景。

二、雅各認錯和尋求赦免的謙卑態度是我們要學習的榜樣。

縱然雅各欺騙他哥哥在先,但是,當他要回去和他哥哥相會時,他的態度已經充分表現出真實的歉意。我們看他面對著哥哥以掃迎面而來時,他的態度就是「接連七次俯伏在地上」,這種態度看在以掃的眼裡,必定有很深的感動,所以他會跑進前去抱住他,親吻他。當他們兄弟見面的之後,雅各在介紹他的家人時,他的妻妾和兒女們,也都是「向以掃下拜」。

用真實的態度表明歉意和愧疚,是贏得仇敵赦免最好的方式。只有虛情假意才會為以後的生活帶來恐懼和不安。一個人要尋求他人的赦免,最好的方式,是表示出真實的態度,這種態度是實際的行動可以看得出,也可以讓人感受得到的,絕對不是只靠嘴巴講講就算了,或是用物品可以代替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如此,國與國之間也是如此,種族和種族之間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