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四章

上一篇   下一篇

                        约瑟用计考验兄弟

本章是约瑟用计,故意吩咐人将银杯放在便雅悯的口袋里,以此理由追他们回来,来考验兄弟们是否只顾念自己或是团结。这也指藉患难、逼迫、各种环境来考验我们,看我们能否得胜。

一、考验的目的——要知道他们的心有否转变。

1、从前嫉妒——现今有否改变,371;徒79

约瑟的被卖,原因是他们当初嫉妒。今天便雅悯得五倍,他们是否再嫉妒。这是表明今日教会年长工人看青年兴起有恩赐,你是否甘心乐意,圣经中有很多人嫉妒别人,如扫罗嫉妒大卫有兴起,该隐嫉妒亚伯等。

2、从前仇恨——现今有否相爱,374

从前兄弟们见约瑟似仇敌,说父偏爱他,又因两次作梦,越发恨他。今天对便雅悯是否以约瑟一样,或爱护他。这对我们的教训:爱心是一种行动,不是理论,我们今天如真爱主,会转恨为爱,并会爱主的小羊,约211517,主试彼得。

3、从前诡诈——现今是否诚实,3732

从前把约瑟身上的彩衣剥掉,染血用诡诈欺骗父亲,现在是否按诚实来行事?

二、考验的方法——使兄弟受冤屈之苦,112

1、火速追赶他们,15

正当约瑟的哥哥因为醉醺醺而沉睡的时候,约瑟却安排下一步要采取的行动,就是先放后捕,他吩咐管家作三件事:第一,按各人所能带的,把粮食装满各人的袋子。约瑟这样吩咐,因为本段经文除了记载弟兄和好,也和保存家人生命有关,故供应的粮食越多越好。第二,把各人的银子归还各人,而且原文是放在他们的袋口,一打开就看见,他们当初就为银子卖掉了约瑟的,也暗示他们虽然没有偷银杯,却不比便雅悯优胜,因为都是犯了偷窃的刑事罪。第三,把约瑟私人的杯放入便雅悯的口袋里,与银子同放。注意:他们这些事都是在晚上作的,故第二天天一亮,就打发十一个购粮者离开,他兄弟当然想越早离开越好,拼命就离开了。当他的兄弟们正欢喜快乐地向着迦南进发,因顺利完成任务,不但购粮回家,还带着西缅以及父亲最关心的便雅悯回去,每一个人都感到兴奋,过去一段日子的挂忧一扫而空,可以吃一口安乐饭了!谁知,约瑟又一次吩咐管家,赶快追上那十一个购粮者,因他不想他们先发现银杯在便雅悯袋中。表信徒籴灵粮回来走不远,后面有火速追赶的。当你肯热心起来听道,祷告,反而有患难逼迫,打击与难处,有人弄得不懂,不必疑惑,也不要害怕,只要诚实跟从主,你所遭遇的是主的许可,主会代你负责,勿发怨言,多祷告,多省察,主必赐恩,只要人有宝贵的信心,能胜过它们,彼前17

2、责其以恶报善,4下—5

追上他们就对他们说,45,注意:管家对他们的说话内容,“以恶报善”,乃是指约瑟的兄弟没有感激的心,约瑟不但卖给他们粮食,且释放了西缅,又以礼对待,请他们在官邸午膳,哪知他们作出不应作的恶事,这恶事非但不道德,更抵触刑事法。这是管家一见面的下马威,指责他们品性恶劣,恩将仇报,却没有清楚说明他们作错了什么事,原来这恶事就是偷去了约瑟“饮酒的杯”。他们真可怜,当管家这样说时,他们如入五里雾中,一概不明白,这杯既是饮酒用的,可能是放在饭厅里,暗示他们在那里午餐时顺手牵羊,用外衣盖住拿走了,而且这杯是约瑟用来“占卜”用的,这话或许他受了埃及人——如妻子,安城祭司之女儿,学了埃及人用杯去占卜。但是,这句话也可能是恐吓语,意思是:我主人懂得占卜,怎会不知道你们偷去他的杯呢?也指出这杯特别的价值,偷了它非同小可。我们不应根据管家这句话断定约瑟占卜,因从上下文来看,管家这句话应是恐吓而已。如士每骂大卫,如人受别人坏话的攻击,太511

3、故意进行搜查,610

当家宰追上他们,将这些话告诉他们时,约瑟的兄弟听见管家的指控,自然感到震惊,且从三方面否认:第一,他们指出自己‘断不能作这样的事’,因原文“断不能”与“亵渎”成为不洁有关,所以,他们暗示,我们断不会这样,因作了就会受咒诅,成为不洁或被除灭,他们用誓言去否认。第二,他们且提出证据,证明他们不会偷银杯,因为他们把第一次购粮后在袋子所发现的银子都带回来归还给官员,既是这样,他们怎会从大官的家里“偷窃金银呢”?他们过去的行为可以证明他们不是盗贼。第三,他们宣告,9节“就叫他死”原文是“他就要死”,这明显指处死,是法律的用语,‘我们子民作我主的奴仆’,反映出他们愿意集体负责,因为贼偷东西时常有人相帮的。他们这样的申辩,除了反映出他们害怕和惊恐外,也表明他们的无辜,希望管家拿出证据证明他们有罪,最好的证据就是搜查袋子,约瑟的管家自然乐意接受这个建议,但他并没有答应他们提出的建议,反而宣布,10节,这是一人作事一人当,因他知道杯子在便雅悯的袋中,不想处死便雅悯。这事虽是约瑟的主意,表明信徒的事主知道的,我们碰上遭遇患难,其实有主旨意,主全知道,为试炼我们,如约伯一样。

4、冤屈他们偷杯,1112

兄弟们对管家的话没有作出任何回应,反而主动和立刻采取行动,11节,这里指到他们把袋子从驴背卸在地上,打开给管家搜查。他们的行动和急忙‘这样作’,再次表明他们知道自己清白,何惧搜查!管家按次序搜查,那杯竟在便雅悯袋中搜出来。其实,在搜查过程中,每搜完一个大家就松了一口气,当年长的十个哥哥袋中都没有那只银杯,大家的紧张程度应降到很低,因为他们知道便雅悯不会如此大胆偷去银杯,何况他明显是埃及大官最痛惜的,必不会栽脏在他的袋中。那知,杯子竟然在年轻,也是最后被搜查的便雅悯袋中,证据确实,事实胜于雄辩,大家怎能不目瞪口呆?有人问:约瑟预表耶稣,主会冤屈人吗?:主不屈枉正直,有人识不透主的旨意,主为何这样呢?他当时对约伯、大卫;主这样是有目的的,是要人彻底顺服,达到完全、谦卑、顺服、诚实、忍耐、圣洁等。

三、考验的结果——他们与以往不同,1334

本段是人伦情感的最高峰,众兄弟遇到生死之试炼,他们不象以前只顾自己,特别是犹大,有了明显的改变,他一面挺身而出,向约瑟求情,另一面忧虑父亲,若失去了便雅悯,他父亲必痛苦而死,他过去只顾自己,现在为父亲挂心,竟愿意自己留下作奴仆,而让便雅悯回到父亲那里,去安慰老人的心,他现在真是崇高的情谊,蒙主喜悦。

1、撕裂衣服,13

当约瑟的银杯在便雅悯处搜出来后,众弟兄的反应不但惊慌,更是悲哀,于是,13节,他们最怕发生的事竟然发生了,以下有四方面值得注意:第一,此处并没有记下他们太惊慌,无话可说,也可能他们知道事有蹊跷,因不相信便雅悯会作出这恶事,无论如何,他们的行动比说话更有力。第二,他们既时的行动就是“撕裂衣服”?回应雅各丧失儿子时的反应,3734,造成他有此反应之约瑟十兄,如今也同样难过痛苦,这是恶有恶报的一个例子。第三,他们每一个都“撕裂衣服”,表明团结和一起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转变。第四,他们本来可以——如管家所说——象以前丢下约瑟一样离开便雅悯,各人带着粮食返回迦南抢救面临饥荒的家人,尤其是他们所疼爱的孩子,但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反而陪着便雅悯一起回城去了。昔日他们曾把约瑟卖去埃及,如今却甘愿陪伴便雅悯同返埃及,岂不反映他们的确有进步吗?“撕裂衣服”是中东人极度悲愤的一种感情表达。

2、脸伏于地,1415

约瑟的兄弟如丧家之犬,垂头丧气跟着管家重新回城,经往约瑟的官邸。“他”还在那里,好象预知他们会很快被捉回来。他们看见约瑟,无话可说,因证据确凿,什么辩护都是白费唇舌,唯有在他“面前 俯伏于地”。这是他们第三次同约瑟行礼:第一和第二次都只是“脸伏于地,向他下拜”,是很尊敬的敬礼,如今却是“俯伏于地”,整个人都伏在地上,除了尊敬,更是求情的表示。在14节圣经有三方面值得注意:第一,圣经称他们为“犹大和他的弟兄们”,表明犹大是兄弟的领袖,也为下文他代表他们发言留下伏笔。第二,,圣经记,犹大和他弟兄们来到约瑟的屋中之“来到”,这动词原文是单数,这是否暗示他们现已成为“一个团体”,不象以前只是撒沙一盘,各自为政。第三,44章开头还称他们为“这些人”,如今却有了新的名字,就是‘犹大和他的弟兄们’,也表明他们的新身份。15节是约瑟指控他们说:你们作的是什么事呢?这里,没有说他们偷去银杯,或许他心中有数,他的兄弟并没有把杯偷去。他故意用复数的“你们”,而不是“你”。表明他视他们全体有份行恶。约瑟的问题“岂不知象我这样的人必能占卜么”?这话可能如他管家所说,差不多只是恐吓,并不等于他真正懂得占卜,他只是强调他们逃不过他的五指,无论怎样都会抓获他们,他只是说能占卜,并不是说“我占卜”,若他真能占卜,他的哥哥必会奇怪为何他没有通过占卜知道他们是无辜的呢?这节圣经告诉我们,苦难逼使你在主前谦卑、扑倒、倾心吐意地在主前求。

3、愿作奴仆,16

犹大代表众兄发言,他曾担保必定会把便雅悯带回去交给父亲。他首先承认有罪,“我怎能自己表白出来呢”?这可作“我们怎可说自己是公义呢”?他们既然不能说自己无罪,唯有接受刑罚。犹大提出的刑罚是:他们十一兄弟都作约瑟奴仆。这比他们在九节的“就叫他死”,“我们也作我主的奴仆”轻了很多,因减除了便雅悯的死刑,但仍比管家提出的严厉。当犹大建议十一个兄弟都留下来作奴仆,表明他们都不准备回去见父亲,也不能拯救濒临饿死边缘的下一代,他们愿意留下和便雅悯同受苦难。有趣的是,犹大从来没有承认他们或便雅悯偷了银杯,就算提到了便雅悯,也只说:“在他手中搜出杯来的”那一个,因他深信幼弟并没有作这恶事,那么,为何他们落到如此田地呢?他的答案是“上帝已经查出了仆人的罪孽了”,他觉得今次的遭遇,似乎是神为了刑罚他们以前曾欺负和卖掉约瑟,而不是因他们偷去那银杯。他用“查出”一词很有意思,因本章围绕着这动作,如管家“搜”他们的袋子,为的是要“查出”谁偷去那杯子,以及找回它。上帝‘查出’他们的罪远比在袋中‘搜出那杯严重’。重要的是,如今我们可以明白约瑟的计谋,目的不是报复,乃是帮助哥哥更清楚面对曾恶待他的事。神查出他们的罪孽也不是为了刑罚他们,而是帮助他们与约瑟和好。在本段中,犹大口口声声称自己为仆,称约瑟为主,一个认识自己是卑微的人是主的仆人之人,必蒙主的看顾。但从前他们都争大的。

4、诚实相告,1732

约瑟用他兄弟在第七节所用的“断不能”拒绝发言人犹大的建议,约瑟不可以把无罪的视为有罪,或把义人和恶人一同刑罚,这是神所订下的公平法则,不可违反。不过,他假设银杯是谁那里搜出来,那人一定是偷杯者,必须受刑罚,也正合理——如上文指出,这混淆了偷窃者和藏赃者——但也吻合他心中的计划。约瑟准备按管家所提出的,10节,只留下便雅悯作他的奴仆,其余各人可以‘平平安安的上你们父亲那里去’,这与管家所说的‘其余都没有罪’相同。当然,约瑟心底里实希望他的哥哥不会就此罢手,留下便雅悯孤苦一人在埃及,象当年他们把他留在坑里或交在米甸人手里,便雅悯要在埃及为奴,就如约瑟在波提乏家中为奴一样。约瑟的兄弟并没有令他失望,因他们不肯接受他的吩咐,把便雅悯留在埃及,反而由犹大代表他们求情,在18节以下这段恳切和扣人心弦的求情,是创世记里面人与人说话最长的一段,也是约瑟和哥哥和好的转折点。18节是求情的开埸白,他称约瑟为“我主”,自己为“仆人”,七次称约瑟为我主,这吻合埃及人对官长说话的礼节,“求你容仆人说一句话给我主听”,表示跟着要说的十分重要。“你如同法老一样”,原文直译是:“你的形象就是法老的形象”,指出他们两个在犹大眼中等级相同,暗示约瑟操着他们兄弟的生死大权,有权宽恕他们。1934都是求情的内容。犹大先提及过去所发生的事,就是他们上次前来埃及购粮,以及他们家中曾发生的事,事实上,1932这一段,只有243031、不是直接引叙前几章的经文,所以,犹大整篇的求情不是基于“理由”或新加的资料,而是‘动这以情’,希望挑起约瑟的同情心。犹大的重点既是用‘真情’说服约瑟释放便雅悯,故此他强调:第一,父亲已经年老,20节,不可以承受太大的打击,不然就会一命呜呼。犹大求情时提到父亲十四次,可知道是他的重点。第二,便雅悯是父亲‘老年所生的一个小孩子’20节,这句应译作‘老年所生的一个孩子’,就是最年轻的那个。第三,老父特别宠爱便雅悯,不但因为老来得子,也因为便雅悯的母亲只生下两个儿子,但‘他哥哥死了’,只剩下便雅悯。犹大在此用了两种枝巧:A、不提及这兄弟的母亲是父亲最爱的妻子。B、夸大父亲的痛苦,假设便雅悯的哥哥死了。他和众兄弟先只对约瑟说,‘有一个没有了’421332,雅各在4236说“约瑟没有了”。第四,他们曾向约瑟表示,童子不能离开他父亲,若是离开,他父亲必死,22节,但约瑟坚持必定要亲眼看见童子便雅悯。犹大在此暗示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和约瑟有关,希望藉此勾起他的同情心。我们留心犹大的枝巧:A、他单单指出约瑟吩咐必带便雅悯去埃及,故意不提到这是为了证明他们是诚实人,不是探子。乃是整件事情的罪魁祸首,因他们十兄弟只按约瑟的吩咐行事。B、犹大用很轻的语气去描写约瑟要求他们带便雅悯到埃及,约瑟只不过想‘亲眼看看他’21节,这常常用来描写友善和关心,这话也暗示,约瑟应按诺言不伤害便雅悯。C、犹大提到埃及购粮时,没有提及约瑟曾短期囚禁他们,及长期拘留西缅等事,因不想令约瑟不快。第五,他们返回迦南,既是上到你仆人我们父亲那里,24节,把约瑟的要求告知,23节父亲仍然不准便雅悯前来埃及,直到父亲吩咐他们,“再去给我籴些粮来,25节,他们才请求打发便雅悯同来,26节,但父亲仍然不准便雅悯同去,因他妻子只给他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已失踪,相信是被野兽撕碎,2728。犹大当然知道父亲这推测错误——若最小的便雅悯和他们同去埃及及遭遇意外,父亲必会‘白发苍苍,悲悲惨惨的下阴间去了’29节,他们几经辛苦才说服老父准许他们带便雅悯前来埃及,因老父最爱两个儿子,一个已失去,令他感到之痛苦,若最小的这个也失去,不和他们一起回去,后果不堪设想。这后果,就是他们回去见父亲,如没有便雅悯同行——将会发生的事。《和合本》把30节开头译作‘我父产的命与这童子的命相连,其实该节原文直译是:如今我回到你仆人我父亲那里,若童子——就是我父亲的命和他的命相连的这一位,不和我们一起。这童子名副其实是父亲的命根子,失去童子,父亲必会丧失性命,因父亲见没有童子,他就必死,31节,他们两个相依为命,儿子失去,老父也必不能存活,这样,犹大和兄弟都成了刽子手,‘我们使你仆人我们的父白发苍苍悲悲惨惨的下阴间去了’,这句话反映出犹大和兄弟的改变,因为他们的父亲在37章说类似的话时,他们一言不发,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责任,如今他们不再觉得不关己,而是愿意承担责任了。基督徒我们今日有何难处,当诚实的告诉主,主所应许的全都诚实,从来没有说谎。

5、愿代兄弟、33

本节是犹大求情的重点,他根据过去的背景和将发生的事,向约瑟作出请求,33节,犹大用这句包含“牺牲自我“的恳求作为他求情的结束,他这样恳求的原因是,32节,他曾向父亲担保,必定会把便雅悯带回去。若果约瑟接受他的请求,他就可以履行对父亲的承诺,把童子带回去,439,因留下的不是童子,而是犹大自己。犹大最后才提及此理由,因不想约瑟觉得他自私,如此恳求,只是因为曾向父亲保证必带便雅悯回去。犹大以前有心救约瑟却无力主持正义,现在竟在高官面前有胆量为弟求情,愿为弟受苦为奴,这种高尚的品德,与自我牺牲的精神,千古流传,故蒙神的喜悦,他被成为以色列属灵的长子,实非偶然。我们也应当象犹大一样,愿为弟兄受苦,肯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6、孝敬父母,34

若犹大不带便雅悯回去,他根本不可能回去,因34节,此句话作‘我不可以见那临到我父亲身上的灾祸’,因‘恐怕’在此意为‘不可以’,犹大不能忍受看见父亲经历因丧失幼子所造成的灾难,因为:A、父亲一生受尽了不少苦难,(本章的1920222729303134),不忍心再次见到他受丧儿之苦。B、犹大自己曾丧失了两个儿子,知道丧子之痛的滋味,实在不想老父再经历这种难受的痛苦。犹大在这里的求情反映出他和以前不同了,在37章记载他建议把约瑟卖给米甸人,带去埃及作奴仆,如今却甘愿自己为他的受害者约瑟做奴仆,好让便雅悯,约瑟的同母弟弟,可以返回迦南陪伴父亲,父亲也因此不用再经历丧失爱儿的灾祸。犹大愿意为父亲所偏爱的弟弟牺牲自己,这是全本圣经第一次提到“代人受苦”。犹大全篇讲词都强调父亲的利益,表明他关心老父。不但如此,犹大其他九个兄弟也改变了,似乎可以接受父亲宠爱便雅悯,丝毫没有嫉妒,原来他们曾因父亲宠爱约瑟便雅悯而企图害死他,如今却用父亲宠爱便雅悯作为求情的理由,由嫉妒变作关怀。或许他们从约瑟的经历中学到重要功课,明白妒忌之毒害。他们原本可以丢下便雅悯回去救活自己的妻儿,而今却甘愿和他一起留在埃及作奴仆,也可以因此永远和妻子儿女分离。他们这样作,通过了最后的考试。约瑟可以放心和他们相认,尤其是犹大的表现,令约瑟深受感动,不能再控制自己了。神爱雅各的家,也爱我们的家,我们有些家庭,真理不明白,不相亲相爱,时相纷争,缺乏爱心,谦卑,忍耐,家庭造成不安,带来损失,需经过一番考验之后,才能悔改蒙神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