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汛的旷野(一六)
一六1~19 以色列人朝着东南方向走,便来到汛的旷野。汛的旷野乃是一大片布满沙土与岩石的广阔荒漠,草木不生,如此的环境,正适合神试炼并塑造他的百姓。然而他们在那里苦苦发怨言,投诉粮食短缺,又叹气向往埃及的食物,似乎忘却了食物背后的奴役和苦差。何等惊人的改变!以色列人方于昨日歌唱,今竟开始大发怨言!其实,这正是人心的写照。他们发怨言的缘由,只不过是他们饥饿。今天神的子民,也常因遭遇一些微不足道的事而发怨言。许多年青基督徒,当他们委身基督的时候,发觉自己面对许多限制,有些清楚地是由于教会的传统,有些却是圣经的要求。他们因为不了解那些较老的教友适应这些拘束,视之为当然,因而他们感到不舒服,甚至反叛明显增加。
然而,神仍然恩慈地在晚上赐下鹌鹑,早晨赐下吗哪。鹌鹑只供应过两次,一次记在这里,另一次在民数记十一章31节,而吗哪却不断供应。“吗哪”在原文的意思是“这是什么呢?”它是神奇妙地踢下来的食物。吗哪小而圆,色白甜美(3节);预示基督的谦卑、完美、纯洁、甘甜;是神生命的粮。耶稣在约翰福音中,将自己比作吗哪,是我们每天的生命粮,能满足我们属灵上的需要(约六48~51)。
以色列每人可以收取一俄梅珥(约三品脱)。不论多收少收,按这分量大约收取,他们都得饱足,并不过多。这里表示基督的丰富能满足百姓一切的需要,当基督徒向有需要的人分享时,他们也同样得到满足(林后八15)。吗哪要清早起来收取,日头一发热,它就消化了。我们也应当在一天开始的时候,生活的压迫仍未涌至。便先飨以基督为粮。吗哪必须天天收取,我们也须天天从主得粮。吗哪是在一个星期的头六天每天收取的。第七天并不供应。
一六20~31 到第六天,神吩咐以色列人收取双倍的食物,留到安息日。如果在别的日子,剩下的吗哪便会生虫变臭。吗哪就象芫荽子,颜色是白的,滋味如同搀蜜的薄饼,可以烤或煮。摩西斥责那些在安息日收取吗哪的人。
一六32~34 摩西把一些吗哪放在金色的罐里,留到世世代代作记念,日后放进约柜中(来九4)。到了所罗门的时代,装吗哪的罐子不见了,我们不知道是如何不见,和何时不见了(王上八9)。神在创造后第七天安息(创二2),可是他并没有吩咐当时的人跟着做。现在,他向以色列国定立安息日的律例。日后,这律例成为十诫之一(二O9~11)。这是神在西乃山与以色列立约之凭证(三一13),每周提醒他们,是神把他们从埃及的捆绑中释放出来(申五15)。神从没有吩咐外邦人守安息日。十诫中有九诫在新约中重复出现,作为教会行义的指引。唯一没有重复的便是守安息日。不过,世人都持有七天工作,其中一天休息的原则。对基督徒而言,这天是一星期的第一日,就是主日。这天并不是要守律法,而是极有恩典的一天,因为我们可以放下属世的活动。全心全意地敬拜、事奉神。法柜的意思是约“柜”;虽然约柜仍未出现,但这里已提到。
一六35~36 吃吗哪四十年。是预计以色列在旷野漂流四十年。当他们到了吉甲,即迦南的境界内,吗哪便停上了(书五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