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上一篇   下一篇

【出十四1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出十四2「“你吩咐以色列人转回,安营在比哈希录前,密夺和海的中间,对着巴力洗分,靠近海边安营。」

  「转回,安营」迄今以色列人是朝东南方向前进。再走一天的路程就会远远地跨过埃及的东部边境。但上帝却下令改变方向。这条命令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非常奇怪和无法解释的。他们要向西南方向前进,很快就来到红海,把他们和目的地分隔开来。尽管圣经相当详细地描述了下一个宿营地的地理位置,但所提到的地名没有一个得到确认。比哈希录显然是一个埃及地名,但其含义和地理位置仍无法确定。

  「密夺和海中间」密夺的意思是“塔”和“堡垒”。无疑指埃及东部边境的若干地方(见民卅三7;耶四四1;四六14;结廿九10;卅6)。这些“密夺”可能不是城市,而是构成边防体系的要塞(见出十三20注释)。

  「对着巴力洗分」虽然巴力洗分也可以指一个迦南的神,但该地点却不为人知。它的意思是“北方的主”或“巴力”。这是一个在埃及纪念碑和迦南北部的碑文中都提到的神。一份腓尼基的文献称他为埃及三角洲大斐奈城(圣经中的答比匿,现在的德芬内废丘,Tel Defenneh)的主神。巴力洗分的地名可能来自这个迦南的神;在城中有该神的神庙,东部旷野的人都来敬拜他。

  如此准确的地理描写是《摩西五经》所特有的。它首先说明比哈希录本身不是很有名的;其次说明《出埃及记》的作者非常熟悉那里的地理。后来的作者都没有如此细节的地理描写。

 

【出十四3「法老必说:‘以色列人在地中绕迷了,旷野把他们困住了。’」

  本段解释了上帝带领以色列人走这条异常路线的目的(见第2节注释)。在人看来,这一路线是十分荒谬的。迦南位于埃及的东北面,可是当他们到达埃及的东部边境时,云柱却引导他们朝西南方向前进。所以当法老得知以色列人走一条奇怪的路线时,自然会认为他们迷了路,在埃及东部的旷野里飘流。逃脱现在是根本不可能的。上帝安排这样的局面,是为了使埃及和周围的国家能学会敬畏和尊重祂的名(见第4节)。

    绕迷,「混乱」或「迷途」(参帖三15)。以色列似乎误入穷巷,前面有海或盐泽拦路,左右则被沙漠包围。──《丁道尔圣经注释》

 

【出十四4「我要使法老的心刚硬,他要追赶他们,我便在法老和他全军身上得荣耀;埃及人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于是以色列人这样行了。」

 

【出十四5「有人告诉埃及王说:“百姓逃跑。”法老和他的臣仆就向百姓变心,说:“我们容以色列人去,不再服事我们,这做的是什么事呢?”」

  法老原先的批准显然只限于在埃及东部旷野三天的路程。当以色列人急剧穿越旷野向红海前进时,法老就出兵追赶(《先祖与先知》第283页)。受苦后的暂短平息使他从第十灾的恐惧中恢复过来。他此时后悔当初的草率之举。当长子死后再也没有灾难发生时,埃及人可能以为希伯来上帝的能力已经到头了。他们以为自己又一次掌握了局面,控制了自己的国土。大批劳动力的丧失将危害国家的经济,并给留下来的人带来困难。

    逃跑,译作「甩掉了他」更佳。法老较早时容许以色列离开和本节并没有抵触,法老只是到如今才恍然大悟自己核准了什么。对于完全倚赖某一阶层或团体担任劳工的制度来说,失去这些劳工便会陷于瘫痪。──《丁道尔圣经注释》

 

【出十四6「法老就预备他的车辆,带领军兵同去,」

 

【出十四7「并带着六百辆特选的车和埃及所有的车,每辆都有车兵长。」

  「六百辆特选的车」从第十八王朝开始,战车就成了埃及标准的军事装备。从那时起,国王总是驾着战车前往战场。有两辆第十八王朝的王室战车保存到今天,使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它们的结构。它们的后面是敞开的,有一个半圆形的木制立板,周围有一个带着优美曲线的边框。边框与立板垂直,约有70厘米高。战车有两个轮子和一个辕杆。战车是用两匹小马来拉的。一辆车上通常有两个人,一名战士和一名御车人。

  「军兵长」该词在希伯来语和其他闪族语言中均意为“第三者”,在这里可能指“战车上的第三个人”。该词在亚述指驾车人。但在希伯来语中,该词似乎与“杰出的勇士”同义(参王下九25等)。埃及战车通常只有两个人,所以这里的“军兵长”应当指“杰出的勇士”。六百辆特选的战车及其乘员可能都属于国王的卫队,随时准备参加追击以色列人这样的行动。

    六百辆特选的车,这数目埃及当然办得到,而且绰绰有余。然而若果觉得追赶一群奴隶,六百辆车未免劳师动众,我们便可将之视为象征,和十二章37节的「六十万」以色列人相对。另一个解释是,「六百」可能代表一个「支队」;一营军队似乎通常有六百人(撒下十五18)。所有的车,部分英译本作「一切其他的车」,但希伯来原文并无「其他」两字。──《丁道尔圣经注释》

 

【出十四8「耶和华使埃及王法老的心刚硬,他就追赶以色列人,因为以色列人是昂然无惧地出埃及。」

  「耶和华使……刚硬」这件重要的事实一共提到三次(第4, 8, 17节),与法老追赶以色列人有关(见出四21注释)。

  「昂然无惧地」就是胜过追赶的埃及人。该词还出现在民卅三3中。

 

【出十四9「埃及人追赶他们,法老一切的马匹、车辆、马兵,与军兵就在海边上,靠近比哈希录,对着巴力洗分,在他们安营的地方追上了。」

  「马兵」埃及当时还没有骑兵,虽然在一个小纪念碑上有过一个骑手的形象。所以“马兵”应理解为驾御战车的人。这样就与当时那里纪念碑相吻合了。因为这些纪念碑描绘埃及只有两种部队,战车和步兵。

  「在他们安营的地方追上了」不知法老赶上以色列人是他们刚在红海边安好营时,还是他们已经在那里驻扎了一天或更长的时间。虽然法老是在以色列人离开后过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追赶的,但他能够以比以色列人快得多的速度跨越泰尼斯(兰塞)到红海西北岸120多公里的路程。这至少要花两天的时间,大约相当于以色列人从以倘出发穿越旷野所需的时间(见第5节注释)。有关埃及人逼近时所发生事件的描述,似乎暗示以色列人刚刚安下营来,就发现埃及人追赶他们(第9,10节;《先祖与先知》第284页)。

 

【出十四10「法老临近的时候,以色列人举目看见埃及人赶来,就甚惧怕,向耶和华哀求。」

  「就甚惧怕」在人来看,他们的境况非常绝望。东面被海阻隔,南面被崎岖的山岭拦住,西面被多山的旷野包围,北面又有埃及人在追赶,他们可能认为根本逃不掉了。况且他们既没有武装,也没有战斗的准备。最后,他们还没有学会信靠上帝的能力和保护。

  「向耶和华哀求」如果他们祈祷伴随着信心的话,第11节就不会留下他们对摩西的怨言了。有些注释家认为以色列人中虔诚的人向上帝哀求(第10节),不敬虔的人则对摩西发怨言(第11节)。

 

【出十四11「他们对摩西说:“难道在埃及没有坟地,你把我们带来死在旷野吗?你为什么这样待我们,将我们从埃及领出来呢?」

  人们总是喜欢在遭遇困难的时候埋怨他人。于是摩西成了他们发泄的对象。他们说,他作为领袖不应该把他们领到这么危险的境地。云柱岂不是把他们领进这个无路可逃的陷阱吗?他们反唇相讥道:埃及作为一个充满陵墓之国度,难道不能为他们提供坟墓吗?

 

【出十四12「我们在埃及岂没有对你说过,不要搅扰我们,容我们服事埃及人吗?因为服事埃及人比死在旷野还好。”」

  「我们在埃及岂没有对你说过」百姓对摩西是夸大其辞的。他们只是在摩西第一次与法老见面以后压迫加重时才埋怨摩西的(出五21),而他们开头是很乐意接受他建议的(出四31)。在离开埃及时,他们是自愿服从了他的指示的。

  「比……还好」当死亡与为奴是唯一的选择时,人们往往会选择为奴而不是死亡。一个习惯于为奴隶、并缺乏独立传统的民族,还没有上升到自由人所达到的勇敢程度,这是不足为奇的。

 

【出十四12~13自寻出路】人在苦难中,总要想法子自寻出路。人皆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因此,总想冲破樊笼,早得自由。不过事实上,常常事不如愿,自寻出路反成为自寻烦恼,甚至自寻死路。

         苦难中,人很容易凭情感,存「无妨一试」、「死里求生」的侥幸念头。因此许多的决定和行动,常常是缺少理性,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在红海边的以色列人,看见埃及人追来,他们竟然想出「服事埃及人」的办法来,想以奴隶求生存,他们实在太冲动也太愚蠢了!

         在危急中,摩西要他们静默,看神的作为(出十四13)。这是信徒生活最重要的一课。「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主耶稣早对我们说过(约十六33)。在苦难中,我们应该学习第一内心要安静,口不要说急促的话,脚不要乱走乱闯。第二要仰望主,祂有大能,我要信赖;祂有慈爱,我要倚靠;祂有安排,我要忍耐;仰望主的必不羞愧。── 吴恩溥《没药汁》

 

【出十四13「摩西对百姓说:“不要惧怕,只管站住!看耶和华今天向你们所要施行的救恩。因为,你们今天所看见的埃及人必永远不再看见了。」

         左右有高山,后面有敌人,前面是大海,这是好的时机,因为惟独这样,信心纔能显出功效,信心面临的大拦阻,就是没有需要。如果神祝福你,给你需要,祂也必祝福你,给你信心。信心在有迫切需要的时候,就最显得功效卓著。我们知道,信心可以移山。但这不是指着蚁山!你们曾否发现圣经里记载主耶稣医治轻微的头痛呢?没有!但祂常是对付那些不可能的事。问题在于:当神给我们一个机会去运用信心时,你我却往往把它摆在一边。

         如果你为自己另谋出路,信心就没有意义了。在四面绝境中,信心纔能表现得最令人服!所以让我们放胆祷告,如同以色列民来到红海边的时候祷告一样。然后对于那不信者的问题:「神能吗?」你就可以因着个人的认识大胆而断然的回答:「神能」!――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不要惧怕」希伯来人的恐惧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摩西高贵的勇气和信心却更令人惊叹。自从他胆怯地与耶和华争辩以来(出四1,10,13;五22,23),身上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他可能只是模糊地理解上帝将“在法老和他全军身上得荣耀”(第4节)的话,仍保持冷静,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劝百姓耐心等候耶和华的拯救,反映了他自己平静的信心。他们显然没有别的选择。摩西不知道上帝将如何实现祂的旨意。但他在埃及与上帝合作的经验使他确信,不论前景多么渺茫,祂都能拯救祂的百姓。摩西因他的同胞表显得如此小信而感到难过(《先祖与先知》第284页)。

  「埃及人」就是法老的大军。指他们只能在红海岸边看见他们敌人的尸体(第30节)。

    救恩,在本节只含救命或战胜的意思(参撒上十四45)。「救恩」的属灵意义随旧约启示而渐进,其属物质的意义逐步消减(诗五十一12)。然而二者对希伯来人却没有鲜明的分别。──《丁道尔圣经注释》

 

【出十四14「耶和华必为你们争战;你们只管静默,不要作声。”」

         以色列人前有红海,后有追兵,无路可走,任何人都会惊惶失措,甚至哭泣哀号。但摩西却劝他们安静。一个人在紧急间如果能够安静下来,常常有一种急智可以应付当前的困难。神的儿女却要在安静中仰望神,因为在紧急中,神会指教我们说话(太十19);指示我们出路(赛三十21);赐给我们应战的能力,并且祂要为我们争战。── 吴恩溥《没药汁》

 

【出十四15「耶和华对摩西说:“你为什么向我哀求呢?你吩咐以色列人往前走。」

  耶和华的话暗示摩西曾向祂求助,可能将百姓的怨言摆在祂面前。上帝这些话并不是责备他,而是劝他采取果断的行动。

 

【出十四16「你举手向海伸杖,把水分开。以色列人要下海中走干地。」

  当耶和华施行拯救的时候时,以色列人并不是无所事事的。他们要往前走,以见证上帝的大能。祂本可以使红海分开而不需要摩西的协助,假如说举杖也算为协助的话。上帝再次选择借着摩西做工,为要使百姓可以更充分地信任为他们所任命的领袖。不论何时何地,上帝总是要充分利用献身的人来完成祂在地上的工作。

    分开」严格来说,是「劈开」或「在中间制造一个狭谷」的意思。本节和2122节并没有冲突,但我们也不该过分穿凿,因为两个隐喻形容的是同一件事实。──《丁道尔圣经注释》

 

【四十四、以色列民过红海的神迹果真是实么?  (出十四16)

答:在当时是神藉摩西举手向海伸杖,行出大能奇妙的神迹来。神即用大东风使海水一夜退去,水便分开,左右作了墙垣,海就成了干地,让以色列人安然渡过,出死入生,得蒙拯救。瞬间又使海水复合,把埃及追兵淹没,尽遭灭顶,无一生还。当苏黎士运河开辟时,会疏浚运河北部,在红海底掘出大铁轮。经考古学家考证,铁轮在海中腐蚀情形,以及轮上字迹,均与摩西时代之法老年号正相符合。此足证明这件神迹之发生,果真是实,令人深信无疑。──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出十四17「我要使埃及人的心刚硬,他们就跟着下去。我要在法老和他的全军、车辆、马兵上得荣耀。」

  「我要使埃及人的心刚硬」圣经只在这里说上帝使埃及人的心刚硬,显然与祂使法老的心刚硬的意义相同(见出四21注释)。他们听从法老的话,就与他的罪有份(参启十八4)。埃及人无疑希望收回失去的财物,并对任何拒绝的人采取血腥的报复(出十二35;十五9)。在这种情形下,他们的本性变得冷酷无情。

  「他们就跟着下去」基于以前经验的理智,本应使埃及人谨慎行事,不致冒险跟随希伯来人下海。愚蠢和残忍使他们铤而走险(见罗一21,22)。那些故意离弃上帝圣灵引导的人,通常都是卤莽的。他们既不考虑刚刚受到的上帝惩罚,又被盲目的自信冲昏了头脑,他们顽抗以色列的上帝到底(见帖后二9-12;启十七14;十九19;廿7-9)。

 

【出十四18「我在法老和他的车辆、马兵上得荣耀的时候,埃及人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了。”」

 

【出十四19「在以色列营前行走上帝的使者,转到他们后边去;云柱也从他们前边转到他们后边立住。」

  在云柱中显现的神在第24节和出十三21中称为“耶和华”,在这里却称为“上帝的使者”(见《先祖与先知》第366页)。同样,那在烧着的荆棘中向摩西显现的主也被称为“上帝”和“耶和华的使者”(出三2-6)。

 

【出十四20「在埃及营和以色列营中间有云柱,一边黑暗,一边发光,终夜两下不得相近。」

  「在……中间有」埃及人显然在结束了一整天的长途行军后到达了以色列人的营地附近(《先祖与先知》第287页)。云柱象一堵无法穿透的迷雾之墙从海中席卷而来,隔在追兵与被追赶者之间,迫使追兵止步。埃及人确信希伯来人无法逃脱,决定把攻击推到次日(第23,24节;《证言》卷四第24页;《先祖与先知》第287页)。

  「云柱,一边黑暗,一边发光」参《先祖与先知》第287页。夜幕急速降临,加深了云柱无法穿透的黑暗。同时在以色列人一边,云柱像光明的火把照亮了全营,使他们行军的准备象在白天一样方便。羊群可以聚在一起,驮重物的牲口也可以牵来装货,各支派和家族都可以按照行军的队列排好(见《先祖与先知》第281页)。他们单等出发的信号。

    一边发光(和合本),希伯来原文作「它照亮夜晚」,但这结构奇怪得大部分现代解经家,都照希腊文译本译作「黑夜过去」(RSV)。详细讨论请参看挪士。本节大意再清楚也没有了:以色列现时需要的不是带领,而是保护,神就给予他们这个保护。海厄特的做法可能也没错;他将上一句也加以修正,译作「云彩转暗,他们渡过一夜」(和合本作:「在埃及营和以色列营中间有云柱,一边黑暗,一边发光,终夜两下不得相近」)。──《丁道尔圣经注释》

 

【出十四21「摩西向海伸杖,耶和华便用大东风,使海水一夜退去,水便分开,海就成了干地。」

  “东风”的原文可以指从东南到东北之间任何方向的风,因为希伯来人用专门的术语来指四方。即使到现在,苏伊士湾的退潮仍会被强烈的东北风所加强。据报导,在苏伊士运河建成以前,苏伊士城以北的海湾退潮时,往往被强烈的东北风吹成了旱地。结果,人可以骑马或徒步穿越海湾。但被东风所加强的退潮并不能解释本节所写海变干地的现象,因为在这时海水会被吹向南边,而不会象圣经中所说的朝两个不同的方向分开。海水这样的分开只有借着神迹才能实现(见《先祖与先知》第287页)。以色列人过红海的具体地点不详。

 

【出十四22「以色列人下海中走干地,水在他们的左右作了墙垣。」

  干地」此地若是底部柔软、长满芦苇,和海湾相连(作为海湾的延伸)的盐泽,退潮和大风应该可以使湖床暂时干涸,武装轻便的军队可以迅速走过。水……作了墙垣,是个喻象,和以斯拉记九章9节描述神使他们在以色列「有墙垣」一样(原文是同一个字),两者都不该照字面解释。这个诗意的描写,解释了为什么埃及战车不能从侧翼攻击以色列,而要跟在他们后面在同一处地方渡海。──《丁道尔圣经注释》

 

【出十四23「埃及人追赶他们,法老一切的马匹、车辆,和马兵都跟着下到海中。」

  最后一个以色列人离开红海西岸以后,云柱也跟着过去,使埃及人看见希伯来人已经逃脱。埃及人立刻向海边前进。他们发现通道还是干的,就急忙进去追赶。当埃及全军都进入海里以后,就发现云柱变成了火柱,以及他们自己已身处险境(《证言》卷一第265页;《证言》卷四第25页)。

 

【出十四24「到了晨更的时候,耶和华从云火柱中向埃及的军兵观看,使埃及的军兵混乱了;」

  「晨更」希伯来人的“晨更”从凌晨三点直到日出。这时的日出是在早晨5:45

  「耶和华……观看」诗七七17-19生动地描写了这个情节。一场倾盆大雨伴随着雷轰闪电。在红海河床上追赶的埃及人看见两边堆积起来的海水,一定非常恐惧(又见约瑟弗斯《上古史》ii.16.3)。

 

【出十四25「又使他们的车轮脱落,难以行走,以致埃及人说:“我们从以色列人面前逃跑吧!因耶和华为他们攻击我们了。”」

  「使他们的车轮脱落」可能指轮子陷在沙子里直到车轴,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拉出来,但没走多远就又陷进去了。七十士译本等说上帝“阻塞他们的车轮”。埃及依然能驾御他们的战车,但“难以行走”。暗示车轮虽然没有丧失,却不能正常运转(见《证言》卷四第25页)。

  「耶和华……攻击」神奇的黑暗先把他们与以色列人隔开(第20节),过红海的通道神秘地敞开,猛烈的暴风雨,以及最后难以行走,使愚钝的埃及人认识到,希伯来人的上帝一直在帮助祂的百姓,并有效地阻止他们的前进。他们知道一意孤行肯定会失败,就开始撤退。

 

【出十四26「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向海伸杖,叫水仍合在埃及人并他们的车辆、马兵身上。”」

 

【出十四27「摩西就向海伸杖,到了天一亮,海水仍旧复原。埃及人避水逃跑的时候,耶和华把他们推翻在海中,」

  「摩西再次向海伸杖」东风止息了。海水也合上了(见第21节)。海水的复合和通道的敞开似乎都是风吹的结果(见出十五10)。强西风取代了第21节的东风突然刮了起来,可能加剧了这一过程。埃及人逃跑时,被两边涌来的巨浪所淹没。

    仍旧复原,参照其他闪族语言(在这些语言中,此字是指「不会干涸的河流」),便能证明这译法比 AV 的「力量恢复」正确。本节强调此乃特殊情形:渡海之处平日并非干涸,而是经常浸在水底。推翻,英文 RSV 作「击溃」,旁注中之「抖掉」是直译,而「推翻」则是意译(这也是和合本的译法;又参诗一三六15;尼五13)。后世希伯来解经家认为这动词遥指创世记十一章19节,建筑巴别塔的人被神「推翻」的情景。因为巴别(即巴比伦)的别名示拿(s%in`a{r),字根与此动词(n-`r)相彷。法老被神「推翻」不但间接和巴别塔相连,更和洪水的史迹有关。神在挪亚时也是以水作为审判的工具。──《丁道尔圣经注释》

 

【出十四28「水就回流,淹没了车辆和马兵。那些跟着以色列人下海法老的全军,连一个也没有剩下。」

  「法老的全军」就是进入海中追赶希伯来人的人。一些注释家推断,法老的部分军队可能留在西岸没有被淹没。“车辆、马兵、全军”的说法并不支持许多注释家所认为的只有战车进入海中而步兵留在后边的观点。怀爱伦似乎暗示埃及人全军覆没(《先祖与先知》第287页;《证言》卷一第265页)。

 

【出十四29「以色列人却在海中走干地;水在他们的左右作了墙垣。」

 

【出十四30「当日,耶和华这样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埃及人的手,以色列人看见埃及人的死尸都在海边了。」

         神就是「这样」搭救了祂的百姓。整个故事的过程,说明了神的智慧、大能、柔细、忍耐。以色列人自己一无可夸,如果要夸的话,就是夸他们的神。他们的得释,并非由于自己的聪明或力量。他们的一切都是得之于神,并且永远如此。我们也一无足以自傲之处,除了我们有这样一位,使我们时时刻刻都可以夸耀的神!―― 摩根《话中之光》

  约瑟弗斯(《上古史》ii.16.6)说,以色列人过红海以后,开始刮起了西风(见第27节注释)。这样的风加上水流,会使淹死的埃及人漂到东岸。根据约瑟弗斯的说法,摩西因此而为以色列人获得了武器装备。

    死尸都在海边,这是目击者的生动记述。淹死的埃及军兵代表他们昔日为奴的生涯,如今一去不返。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些尸体是个实际的记号,以色列的得救和新生,从此获得保证。基督徒视水礼为死而后生的象征,可能也是源自这个观念(罗六14)。这个芦海的神迹所以成为旧约最主要的救恩表征(赛五十一911),无疑就是始于本节这种木已成舟的态势。──《丁道尔圣经注释》

 

【出十四31「以色列人看见耶和华向埃及人所行的大事,就敬畏耶和华,又信服他和他的仆人摩西。」

是上帝安排引导以色列人过红海,为了在百姓的心中树立起对祂的尊敬和信心。但对耶和华的信心是与对祂的代表摩西的信心密不可分的。因此,这个神迹是借着摩西施行的。以色列人在信心上还是婴孩,需要神迹和上帝的显现。他们的信心是随着眼见而来的,并且建立在眼见之上。但我们的主却宣布说,那些“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约廿29)。不断依赖眼见的信心是绝非完美的。以色列人就是这样。如果我们不了解以色列人以后的历史,就会认为他们从今以后一定会欢喜快乐继续他们的行程,不论有多大的危险也将全心全意地信靠上帝,再也不会表现出不信。但事实正好相反。我们发现他们不断地对上帝和摩西表示不满,向他们发怨言,藐视他们的勉言。我们为以色列人的背信弃义感到奇怪,但我们不要轻易责备他们的愚钝。如果我们相信上帝,也是单凭肉眼所见的上帝旨意和手段,我们肯定也不比他们好。

 

【神的信实与人的跟从(十四章)】摩西向海伸杖了,不要看向海伸杖这个动作那样简单,在这「向海伸杖」的动作前头,是有一个很大的信心的挣扎。但感谢神,在这个信心的挣扎里,摩西过来了。所以,当人向海一伸杖,立刻便看见神手所作的工,海便分开了。

这真是希奇的事情,你若要从理智里去动脑筋,你怎么动也是动不清楚的。从前,我曾告诉弟兄姊妹,在纽约协和神学院里有一位教授跟一位老基督徒当中的一件事情,那个老基督徒在读圣经的时候,当他读到以色列人过红海的历史时,他站起来感谢赞美神。但那个神学教授在旁边听见了,便指责那老基督徒是不懂事的,他说因为摩西在西乃旷野放羊的时候,他知道了地理环境,所以摩西当时并没有叫红海分开,只是他知道红海有一个地区的水很浅,只有两三寸,因此摩西便把以色列人从那个地方带过去,绝对不是红海分开。当那老基督徒读到红海把那些埃及的军兵都淹没了的时候,他又感谢赞美神。那个神学教授又希奇这老基督徒的反应,便问他什么事情,岂料这位老基督徒却回答说:「哎呀!你看神的作为希奇不希奇呢!神竟能用这两三寸的水把整个埃及全军都淹没掉了。」你们看那些常用头脑去解释神的作为的人,常常是在那里闹笑话的。他们总不敢去碰「终夜两下不得相近」这件事情。事实上,以人的头脑又怎能解释这件事情呢!感谢赞美主,这是神作的事。但是神作这一件事,必须要有人的信心去配合,人有信心去接受神所要作的,神就作成祂所要作的,这个次序是不能乱的。——王国显《容我的百姓去—出埃及记读经札记》

 

【主在这里(十四118)】

   一、绝望的处境(19

   二、失望的群众(1012

   三、富有戏剧性的应许(1318

──《新旧约辅读》

 

【神没有改变(十四1931)】

   一、祂的大能

   二、祂的慈爱

   三、祂的审判

──《新旧约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