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十六1】「亚伦的两个儿子近到耶和华面前死了。死了之后,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虽然亚伦已被立为大祭司,上帝仍承认摩西的领导地位,并借着他指示亚伦。
【利十六2】「“要告诉你哥哥亚伦,不可随时进圣所的幔子内、到柜上的施恩座前,免得他死亡,因为我要从云中显现在施恩座上。」
亚伦不可随时进到圣所幔内施恩座前,免得死亡──说出人惰落有罪,所以不能凭着自己进到神前。──《利未记读经纲目》
「不可随时进」这是在亚伦的两个儿子死后不久说的。亚伦之子的死记载在第十章。尽管离赎罪日还有好几个月时间,上帝却将有关的事项指示亚伦,使他有足够的时间来熟悉这一仪式。
「幔子」在圣所中有两个幔子。一个是在院子和第一层圣所之间,另一个在圣所与至圣所之间。这里指的是第二层幔子(来九3),就是施恩座前的幔子(出廿六31,32)。祭司在施恩座前的香坛上献香,就是站在这个幔子前的。他们看不见幔子的另一边,但他们知道里面有约柜和其上的施恩座,就是上帝应许与祂子民相会的地方(出廿五22)。幔子上绣着基路伯的图案,代表站在上帝宝座前的天使。幔子为他们挡住了灭命的荣光,同时又使他们能走近来。
「柜」在施恩座的下面的约柜中,放着十条诫命。这是上帝宝座的根基。在约柜这里,正义与怜悯相遇,公义与平安“彼此相亲”(诗八五10);在这里,上帝显示了祂自己;这是至高者的隐秘处。约柜和施恩座是整个献祭崇事的中心。
「从云中」上帝应许摩西要在“会幕门口”(出廿九42),在幔子前的香坛那里(出卅36;民十七4)或直接在这里的施恩座前(出廿五22;卅36)与他相会。“云”在施恩座上的显现说明至圣所绝不是黑暗的,因为与“云”在一起的是耶和华的荣光(王上八10,11;代下五13,14;启十五8)。这荣光是上帝确与祂子民同在,停留在施恩座上的可见凭据(出廿五22;诗八十1;赛卅七16)。
【利十六3】「亚伦进圣所,要带一只公牛犊为赎罪祭,一只公绵羊为燔祭。」
亚伦进圣所要带一只公牛犊为赎罪祭──人要亲近神,必须借着基督。──《利未记读经纲目》
「圣所「在本章中,摩西称第二层为“圣所”,第一层为“会幕”。
「赎罪祭」当赎罪祭和燔祭一起奉献时,要先献赎罪祭,并需要较贵重的祭牲。所以赎罪祭是一只公牛犊,燔祭是一只公绵羊。
【利十六4】「要穿上细麻布圣内袍,把细麻布裤子穿在身上,腰束细麻布带子,头戴细麻布冠冕;这都是圣服。他要用水洗身,然后穿戴。」
亚伦进圣所要身穿细麻布圣内袍,细麻布裤子束细麻布带子,头戴细麻布冠冕──一个亲近神的人,外面的行为应该全是公义、圣洁,所以需要对付。
要用水洗身,然后穿戴──不仅要对付外面,还得对付自身。──《利未记读经纲目》
「圣服」起先祭司的人数不多,大祭司通常会协助他们工作。随着祭司人数的增加,他就不大做这些事了。到后来,他只在安息日,月朔和年度的三大节期中才协助他们工作。普通祭司被视为他的代表。当他们主持仪式时,他们的服务会得到接纳,就像是大祭司亲自主持一样。他们只有在赎罪日不能代替他主持仪式。他是大祭司;每当他主持仪式的时候,就要穿上与他高贵的职务相称的华美金衣。这套贵重的衣袍不仅镶嵌着黄金和宝石(出廿八13-36)而且是用圣所的颜色和金丝织成的(出廿八4-6)。如此穿戴的大祭司,代表在神圣荣耀中的神子基督。
【利十六5】「要从以色列会众取两只公山羊为赎罪祭,一只公绵羊为燔祭。」
还要为以色列会众带公山羊为赎罪祭,公绵羊为燔祭──无论何等人要进到神面前,都得亲身经历基督作赎罪祭和燔祭。──《利未记读经纲目》
「赎罪祭」亚伦要从会众中取两只公山羊“为赎罪祭”。这是不寻常的,因为在每日的崇事中要求献一只公牛犊作为百姓的供物,而不是一只山羊(利四14)。但赎罪日与所有其他的日子都是不一样的。
「燔祭」为一只公绵羊,和亚伦承接圣职之礼所献的一样(利九2)。
【利十六6】「“亚伦要把赎罪祭的公牛奉上,为自己和本家赎罪;」
亚伦为自己和本家奉上赎罪祭──以亚伦豫表基督说,无需赎罪;但以亚伦豫表我们说,为尽祭司的职分,仍要赎罪。──《利未记读经纲目》
「亚伦要把」亚伦这时不要宰杀公牛,而要在会幕门口把它奉献给耶和华面前让祂悦纳(见第11节)。他要把它留在燔祭坛旁边,到了时候就把它献上。
「为自己和本家」这只公牛是为他自己和他本家献的。只有他能主持这个庄严的礼节,而且在他预表基督的中保工作以前应当清除一切罪污(见约十七19)。其他祭司在旁协助,但不得献祭。
【利十六6~10,20~22】一只公山羊归神,一只工山羊归阿撒泻勒──(1)主耶稣为我们作了一只赎罪的公山羊,解决了我们的罪。(2)罪是从撒但而来(罪的本身就是撒但),因此我们身上的罪借着十字架的功效,仍归给撒但。──《利未记读经纲目》
【利十六7】「也要把两只公山羊安置在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
【利十六8】「为那两只羊拈阄,一阄归与耶和华,一阄归与阿撒泻勒。」
「拈阄」就是把两个刻上字的物体放在一个瓮中或其他容器中,再把它们抽出来。这样,选择权就留给了上帝。最初的阄是木制的,一个刻着归与耶和华,另一个刻着归与“阿撒泻勒”。后来人们用更贵重的材料来制作,有的甚至是用金子。据《塔目德》记载,两只山羊要尽可能相象。为了避免拈阄以后发生错误,要用朱红色线系在归与阿撒泻勒的羊角上,并系在和归于耶和华的羊脖子上。这样就把它们区别开来了。
「归与阿撒泻勒」(英文KJV版为“替罪羊”)。有些神学家认为两只山羊都象征着基督,代表祂赎罪工作的两个阶段。但也有许多人认为它们代表两个对立的势力,因为一只归与耶和华的羊,另一只归与撒但的羊。大多数译本对`azazel(阿撒泻勒)采用音译,因为关于它的含义还没有一致的意见。许多现代学者和犹太人都认为阿撒泻勒代表一个有位格的,超自然的邪灵。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其词根的含义就是“除去者”,特别是“借着一系列作为”而除去者。还有认为这是`ez(“山羊”)和`azal(“离开”)的结合。
正如一只山羊是归与有位格的神耶和华的,另一只山羊也必须归与一个有位格的灵;并且它们显然是对立的。所以大家一致认为阿撒泻勒是与耶和华作对的撒但。
【{\Section:TopicID=260}阿撒泻勒(利十六8)】
问:在利未记十六章八节:「为那两只羊拈,一阄归与耶和华,一归与阿撒泻勒。」内所提的阿撒泻勒,到厎指谁?有人说指撒但。望示知。不胜感谢。
答:有的人(像司可福)以为是指基督,像利未记第十四章的两只鸟一般。但我自己相信阿撒泻勒是撒但。有的圣经字典家以为这阿撒泻勒乃是一个偶像的名字。并且第八节乃是以阿撒泻勒与耶和华对峙。―― 倪柝声《圣经问答》
【五十七、阿撒泻勒是什么东西? (利十六8~9)】
答:阿撒泻勒Azazel,希伯来文意系「遣去」或「迁移」,乃指以色列祭司所遣往旷野之羊,以其移去众民之罪。即以色列人每年在赎罪之日,大祭司要把两只公羊,安置在会幕门口,为两只羊拈阄。一阄归于耶和华,一阄归于阿撒泻勒。意思是住在旷野的魔鬼,所以即宰这羊,为民献完了赎罪祭,就把那羊迁来,两手按在羊的头上,承认以色列人的罪孽过犯,使罪都归在那羊的头上。(英译圣经意指Scapegoat替罪山羊Lev.16:8).派人把那羊送去放在旷野,那羊就担当他们一切的罪孽,带到旷野的恶魔,(利十六7—26)。这样看来,阿撒泻勒与耶和华相对,就必是指着邪鬼或鬼魔说的。(利十七7,代下十一15,申卅二17)。其归于阿撒泻勒的羊,特要向魔鬼显明神百姓的罪,是已经完全除去了。(弥七19,诗一〇三12)。故此这羊是完成赎罪的大功,将百姓的罪带到无人之地,神就从此不再纪念了。(利十六22,约一29,赛四三25,四四22)。──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利十六9】「亚伦要把那拈阄归与耶和华的羊献为赎罪祭,」
【利十六10】「但那拈阄归与阿撒泻勒的羊要活着安置在耶和华面前,用以赎罪,打发人送到旷野去,归与阿撒泻勒。」
「但那……羊」两只羊之间的对比十分明显。归与耶和华的羊要宰杀;归与阿撒泻勒的羊则不杀掉。归于耶和华之羊的血要带到圣所里弹;归与阿撒泻勒之羊则不需要,因为它没有流血。赎罪祭的脂油总是在坛上焚烧的。归与耶和华的羊就是如此(第25节)。归与阿撒泻勒的羊当然不用这样。归于耶和华之羊的血起洁净的作用(第15,16节);归与阿撒泻勒的羊则会造成污染(第26节)。两只羊之间的对比是非常明确的(见第20,21节注释)。
【利十六11】「“亚伦要把赎罪祭的公牛牵来宰了,为自己和本家赎罪;」
这只公牛已呈献在耶和华面前(第6节);现在把它带来献祭。在亚伦准备好为别人赎罪以前,他必须先为自己赎罪。
【利十六12】「拿香炉,从耶和华面前的坛上盛满火炭,又拿一捧捣细的香料,都带入幔子内,」
「火炭」公牛已经宰杀。它的血由一个祭司接在盆子里。亚伦在带着血进入圣所以前,要先从燔祭坛上取了一些火炭盛在他的香炉里。他还取了两把香,进入至圣所以后要放在火炭上。
「幔子内」这是亚伦第一次在至圣所内供职,也是他第一次穿“圣衣” 供职。此前,他一直穿着华丽的金色衣袍为别人赎罪。现在他穿着谦卑的衣服为自己和百姓恳求怜悯。他的身份完全改变了。
【利十六12~13】亚伦拿香炉从坛上盛火炭和捣细的香料,带入幔内,把香放在火上,使香的烟云遮掩施恩座,免得死亡──主在祂复活里成为香气,在神前作了我们亲近神的凭借和保障,使我们能坦然无惧的亲近神,不只免遭死亡,并且还蒙神悦纳。这是主耶稣在十字架上赎罪流血的死所产生的一个后果。(坛上的炭火和捣细的香,都是指十字架的死说的。) ──《利未记读经纲目》
【利十六13】「在耶和华面前,把香放在火上,使香的烟云遮掩法柜 上的施恩座,免得他死亡;」
内幔子既已拉开,只有香把亚伦与上帝的隔开了。在帐幕外面,百姓的祈祷和香一起上升。他们凭因信与亚伦一同进了帐幕。
【利十六14】「也要取些公牛的血,用指头弹在施恩座的东面,又在施恩座的前面弹血七次。」
亚伦取公牛的血,用指头弹在施恩座东面,又在前面弹血七次──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来九22)。血流了,神公义的要求就得到完全的满足。──《利未记读经纲目》
亚伦将香炉留在至圣所中,回到院子里取公牛的血。先把血弹在施恩座上,再弹在施恩座前面七次,结束了他用公牛的血在至圣所中里要做的工作。他已“为自己和本家”赎了罪(第17节)。既除去了罪孽,他就成了无罪之主基督的合适代表,可以为别人代求了。
【利十六15】「“随后他要宰那为百姓作赎罪祭的公山羊,把羊的血带入幔子内,弹在施恩座的上面和前面,好象弹公牛的血一样。」
公牛的崇事结束以后,亚伦带来归与耶和华的山羊,“为百姓”宰杀了它,然后把血带进幔子,用与弹公牛的血的同样方式弹血,先弹在施恩座上,然后在其前面弹七次。公牛的血被弹在哪里,山羊的血也弹在哪里。
【利十六16】「他因以色列人诸般的污秽、过犯,就是他们一切的罪愆,当这样在圣所行赎罪之礼,并因会幕在他们污秽之中,也要照样而行。」
圣所和会幕在污秽之中,也需要赎罪──从主的救赎说,我们一面是得洗净蒙恩典的人。另一面我们仍在旧造里,还在污秽中,所以我们每一次敬拜神都有罪的感觉,因而承认罪,并接受血作根据,遮盖和凭借。──《利未记读经纲目》
圣所的崇事自始至终都与赎罪有关。所以在每一个步骤中都要“行赎罪之礼”。
第一,在一年的任何时候,当罪人奉上祭牲并按手在其头上承认自己的罪时,他就得到了“赎罪”。他获得了“赦免”(利四20,26,31,35;五6,10,13,16,18;六7)。他的罪借着祭牲之血的处置以及祭物在坛上的焚烧(在有些情况下,部分祭物由祭司吃掉),象征性地转移到圣所之中。但他还没有实现完全的赎罪。他的罪虽已蒙赦免,但他必须继续走在顺从的道路上。如果他没有做到这一点,在赎罪日疏忽了“刻苦己心”(利廿三27-29),他先前所赦免的一切罪都将回到他身上。他就必死无疑(结十八24;卅三13)。他唯一的保障就是“忍耐到底”。只有到了那时,他才能指望“得救”(太廿四13)。
第二,在赎罪日,就是对一年中所有承认和饶恕的罪进行最后完全赎罪的日子(利十六16,19;来十1-3),归与耶和华之羊的血象征性地从圣所中除去这些罪,为圣所“赎罪”。圣所现在也摆脱了罪愆(利十六17,20)。
【利十六16,21,34】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替我们担当了一切的罪,像这里所说的赎罪祭,是包括了一切的罪,所有的罪都在里面。你一生一世能犯多少罪,主耶稣的救赎,都包括了。『一切的罪』是指着我信主那一天,已往所有的罪。── 倪柝声
【利十六17】「他进圣所赎罪的时候,会幕里不可有人,直等到他为自己和本家并以色列全会众赎了罪出来。」
亚伦进到圣所赎罪时,会幕不可有人──只有主耶稣一人才能为我们赎罪。──《利未记读经纲目》
当大祭司在至圣所处置公牛和山羊的血时,圣所与至圣所之间的幔子是拉开的,所以圣所中的任何人都能看到至圣所里面。但那是大祭司独有的权利,只有他能出现在上帝的面前。本节的禁令适用于12-16所涉及大祭司在至圣所处置血的情节。
百姓焦急地等候听见赎罪日大祭司所穿之袍的铃铛声。他穿着白衣进入至圣所弹血,象征性地永远消除他们平日的犯罪记录。上帝会接纳他或他们吗?当他离开至圣所重新穿上金色的袍子时,百姓听见了铃铛声,他们非常喜乐,深深感谢。
【利十六18】「他出来,要到耶和华面前的坛那里,在坛上行赎罪之礼,又要取些公牛的血和公山羊的血,抹在坛上四角的周围;」
亚伦洁净了至圣所,完成了那里的工作以后,也要为“会幕”,就是圣所做同样的事情(第16节)。然后他要“到……坛那里”,就是燔祭坛,取一些公牛和山羊的血,洁净祭坛“以色列人诸般的污秽”(第19节)。据犹太人的遗传,山羊的血和公牛的血是混合在一个器皿里的。
除了把血抹在坛的四角──就是抹赎罪祭血的地方──以外,大祭司也要在坛上弹血,那是弹燔祭和赎愆祭的血和早晚祭的血的地方。这样,大祭司就洁净了坛使之成圣,“除掉以色列人诸般的污秽”。
【利十六18~19】亚伦赎罪出来到祭坛那里,行赎罪之礼︰(1)抹血在坛上四角周围──十字架赎罪的功效是向着四方的。(2)祭坛上弹血──是叫罪人看见心安(施恩座上弹血是让神满意)。(3)洁净了坛,从坛上除掉以色列人的污秽──全以色列人的污秽都在祭坛那里结束,全世界人的罪都归到十字架上而得到解决。──《利未记读经纲目》
【利十六19】「也要用指头把血弹在坛上七次,洁净了坛,从坛上除掉以色列人诸般的污秽,使坛成圣。” 」
【利十六20】「“亚伦为圣所和会幕并坛献完了赎罪祭,就要把那只活着的公山羊奉上。」
亚伦为圣所和会幕并坛献赎罪祭──献赎罪祭不只是为除去污秽,也是要成全圣洁。神是圣的,祂的居所也是圣的;但却在污秽的以色列人中,所以必须要除去人的罪,使圣洁得以维持。──《利未记读经纲目》
「那只活着的公山羊」在大祭司用归与耶和华的羊赎罪,并用它的血洁净圣所时,归与阿撒泻勒的羊一直栓在祭坛旁,与仪式无关。在归与耶和华的羊所作的赎罪完成(第20节),“为圣所和会幕并坛献完了赎罪祭”(第20节)以后才用到它。
【利十六21】「两手按在羊头上,承认以色列人诸般的罪孽过犯,就是他们一切的罪愆,把这罪都归在羊的头上,借着所派之人的手,送到旷野去。」
「送到」直译为“驱逐”。该词原文指休妻(申廿一14;廿二19,22;耶三8),是一个强调词。就象赶走某种讨厌可恶的野兽那样,归与阿撒泻勒的羊也被送到旷野(原文是midbar)。它可能在那里死亡,也可能没有,因为有希伯来人在midbar放羊。midbar指野兽出没,无人居住的地区。《塔木德》提到后来的习俗是将这只羊从悬崖上扔下去,但即使这样,它的死在献祭的仪式中也不具任何意义。与归与耶和华的羊相对比,归与阿撒泻勒的羊是活着送走的;它最终的死亡不具有任何牺牲或赎罪的意义。
【利十六22】「要把这羊放在旷野,这羊要担当他们一切的罪孽,带到无人之地。」
以色列人知道自己犯了罪,辜负了上帝的期望。但在赎罪日的整个过程中,他们得以目睹他们与过去一年中所承认蒙赦免的罪完全的分离,以及上帝饶恕他们性命的良善。他们知道自己不配领受所赐给他们的恩典。但借着赎罪日的祭牲所流的血,他们蒙赦免之罪的记录从圣所中涂抹了。现在当他们看着那归与阿撒泻勒的羊离去时,他们见证了戏剧中的最后一幕──随着撒但所怂恿的一切罪归到“他自己的头上”(诗七16),他走向了自己的结局。
【利十六23】「“亚伦要进会幕,把他进圣所时所穿的细麻布衣服脱下,放在那里,」
这些衣服又称为“圣衣”(第4节),只在赎罪日使用。亚伦早上带着香进入至圣所时穿上这些衣服。当中保的特殊工作完成以后,他就脱下了细麻布衣服,穿上了金色的衣袍。
【利十六23~24】亚伦要脱下进圣所时所穿的细麻布衣服,用水洗身,穿上衣服,出来献燔祭──因着主耶稣的救赎,我们的罪得到解决,满足了神公义的要求,但还要为神而活。──《利未记读经纲目》
【利十六24】「又要在圣处用水洗身,穿上衣服,出来,把自己的燔祭和百姓的燔祭献上,为自己和百姓赎罪。」
亚伦曾与罪恶接触,虽然没有到需要献赎罪祭的程度,但他必须沐浴,再穿上金色的衣袍,然后他要献上日常的晚燔祭,既是为他自己也是为百姓。新的一年的礼仪从此开始了。
【利十六25】「赎罪祭牲的脂油要在坛上焚烧。」
赎罪祭的脂油要焚烧在坛上──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赎罪,祂向着神和为着神的心仍为神所悦纳。──《利未记读经纲目》
当日早些时候所献各种赎罪祭的脂油这时才焚烧(第11,15节)。
【利十六26】「那放羊归与阿撒泻勒的人要洗衣服,用水洗身,然后进营。」
放羊归给阿撒泻勒的人,要洗衣服,用水洗身,然后进营──凡受玷污的人,要对付外面的生活,对付自身。──《利未记读经纲目》
他不一定是祭司,可以是任何“所派之人”(第21节)。一根绳子系在山羊的脖子上,让那个人牵着走,或用所带的杖赶着走。
【利十六27】「作赎罪祭的公牛和公山羊的血既带入圣所赎罪,这牛羊就要搬到营外,将皮、肉、粪用火焚烧。」
牛羊搬到营外,将皮肉、粪用火焚烧──(1)豫表主耶稣在十架上成了一次永远完全赎罪的事,所以祭司不吃肉,说出事奉祂的人在这件事上是无分的。(2)主来是为人赎罪,但为人所弃绝。凡是接受祂救赎的人,也要和祂一同出到营外,同受凌辱苦难。弃绝世界的,也为世界所弃绝(参来十三13)。──《利未记读经纲目》
律法要求那些血被大祭司带进圣所赎罪之祭牲的身体要在营外焚烧。保罗认为这是预表基督“在城门外受苦”,并劝勉我们要跟从祂“出到营外……忍受祂所受的凌辱”(来十三11-13)。
【利十六28】「焚烧的人要洗衣服,用水洗身,然后进营。” 」
焚烧的人要洗衣服洗身,然后进营──我们要对付生活行为和自身。──《利未记读经纲目》
【利十六29】「“每逢七月初十日,你们要刻苦己心,无论是本地人,是寄居在你们中间的外人,什么工都不可做;这要作你们永远的定例。」
「永远的定例」赎罪日是一年中唯一禁食的日子,又称为“禁食的节期”(徒廿七9)。上帝并没有要求和认可后来所加添的其他禁食(赛五八3-7;亚七3-10)。在基督的时代,除了每周两天禁食以外,一年还有29个禁食的日子。
「刻苦己心」不单是禁食,还要省察内心,检查自己在圣洁生活进步的情况,以及对上帝的寻求,认罪,弥补所疏忽的义务,与上帝和人结清账目方面,从而挽回时间的损失。
【利十六29~31】要刻苦己心──要忧伤痛悔,为罪难过。
不可作工──完全是救赎者成全赎罪,人不能作甚么,应当安息在基督的救赎里。──《利未记读经纲目》
【利十六30】「因在这日要为你们赎罪,使你们洁净。你们要在耶和华面前得以洁净,脱尽一切的罪愆。」
这是赎罪日,每一个人都要配合洁净的工作。只有当以色列人认了罪并祈求上帝帮助时,祭司才能行赎罪之礼。大祭司所赎的,只是认过的罪,就是悔罪的人在一年中为之献上祭物的罪。这一天在预表中提供了一年一度永远涂抹罪孽的机会。这是悦纳的时候。
【利十六31】「这日你们要守为圣安息日,要刻苦己心;这为永远的定例。」
「圣安息日」直译为“安息日的安息”,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利十六32】「那受膏、接续他父亲承接圣职的祭司要穿上细麻布的圣衣,行赎罪之礼。」
祭司的职分和崇事要在亚伦死后继续进行。因此另一位祭司要受膏,分别为圣承接祭司的职分,穿上圣洁的细麻布衣服主持崇事。
《利未记》第16章是圣经最伟大的篇章之一。救赎的计划在其中美妙而深刻地显示出来。在本章的34节经文中隐藏着一些有关上帝的深奥的事。所描述的仪式含义之深刻,证明上帝是它的作者。人需要费尽心思来理解它的教训。
【利十六33】「他要在至圣所和会幕与坛行赎罪之礼,并要为众祭司和会众的百姓赎罪。 」
【利十六34】「这要作你们永远的定例,就是因以色列人一切的罪,要一年一次为他们赎罪。”于是,亚伦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行了。」
赎罪日是希伯来民族最大的宗教节期。在这日,每一个人都要对付所有已知与未知的罪。人除非凭借为他预备的祭物,毫无权利来到神面前。这样的安排,使我们认识自己的残缺,并不能在良心里产生任何完全的安息。今天我们的祭司(基督)就在至圣所内,我们随时都可借着祂,进到至圣所里。―― 摩根《话中之光》
一年一次为全会众赎罪──题醒人祭物并不能叫人得以完全,只是将来美事的影儿。直等到神的儿子来到,才完成了赎罪的工作(参来九9;十1,10~14)。──《利未记读经纲目》
【利未记十六章所记述的「替罪羊」(即中文和合木「归与阿撒泻勒的羊」)是谁?或者它所代表的是什么?(D*)】
利未记十六章陈述了赎罪日所要进行的献祭程序。赎罪日(Yom Kippur)是在每年他斯流月(Tishpi)的第十日(通常是现在的九月底)。祭司要为赎罪日预备两只羊,一只用于赎罪祭(hattat-h),另一只用于燔祭('olah)。第一只羊要照献赎罪祭的一般仪式,焚烧献于坛上。根据抽签结果属?第二只的羊,则可存活,并以活的方式用于献祭,称为za'zel,这字可以读作ez'azel(分离之羊,a goatOf departure)。(我们应明白,旧约初时只以辅音字母写成,元音的字母是在主后八百年才加入的。因此,一些专有名词加入元音后,可能与口头的传统不大相配合,意思混淆。)七十士译本依照后者的读法'ez'azel,将这个希伯来字翻译为希腊文的chimarosapopompaios(被送走之羊)。
大祭司按手在这只羊的头上,将整个以色列民族的罪传递给它,然后赶它进入旷野;「分离之羊」离开,象征把全以色列的罪带走(利十六21)。有一种传统谓「替罪羊」(中文和合本是阿撒泻勒)是居于旷野的魔鬼的名称;但这种传统起源于较后期,且与妥拉所陈明的赎罪原则不符。这种解释暗示了魔鬼肩负着为人类而设的赎罪的功能;然而,圣经从未指出撒但或魔鬼有这种功用。由此看来,假设「替罪羊」(阿撒泻勒)代替撒但,实属错误。
反之,摩西律法中所提及的每一只用作献祭的羊,都象征了基督救赎工作的某些特征。赎罪羊羔代表基督以无罪的生命,替代了应被判死罪的罪人的生命。至于替罪羊,则阐明了把罪从神的面前除去。圣父将信徒的罪加在被钉于十字架的圣子的身上(赛五十三6),使信徒的罪被涂抹。因此,亚伦以象征的方式,将全以色列人的罪传递予'ez'azel,而分离之羊把以色列人的罪带走,使他们不再惦记着导人犯罪的事情。── 艾基斯《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赎罪日(十六1~34)】
一、赎罪日的仪式
二、赎罪日的含意
三、一次献上永远有效
四、给阿撒泻勒的羊
——《每日研经丛书》
【赎罪日(十六1~34)】
一、赦免罪孽
二、两只山羊
三、赦罪条件
——《新旧约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