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至10章

1章至10章

上一篇   下一篇

                                                                          准备前往应许之地

       民数记的第一部分记载了以色列人在离开西乃,启程往迦南前所作的最后准备。我们必须将这10章经文放在五经的上文下理中来理解。以色列人在西乃停留了大约一年(十11;出十九1)。在这段期间,他们与神立约(出二十1至二十四18),又造了会幕(出二十五至三十一,三十五至四十章)。到了第二年初,更进行了连串活动:立起了会幕(出四十34-38;民七1)、按立了祭司(利八至十),然后各支派在接连的12天将祭物带来奉献(七1-89)。在第十四天守逾越节(一连7天,九1-14),再进行了一次人口统计,各支派被编配围绕着会幕安营(一至四章)。在这段期间,摩西领受了律法(利一至七,十一至二十七章),又洁净了营地(五1-4)。经过了约50日之后,以色列人便作好准备,可以启程前往迦南(十11-12)。
       我们必须从这个背景,带出以下各点。打从出埃及开始,这块应许之地便是以色列人心目中要追求的目标(出十三11)。他们从埃及地被带领出来,就是为了进入此地和事奉神(出六6-8)。当以色列人犯了拜金牛犊的罪后,神告诫摩西祂不会与他们一同前往迦南(出三十三3)。倘若摩西在那关键时刻自行带百姓前往迦南,历史上就不会有利未记和民数记。以色列人将会在没有任何准备、没有会幕、没有祭司、没有诫命的情况下出发。简言之,他们将会在‘无神’的情况下前进,进入迦南(或许不能成功!),成了一个世俗化的国家。由此,我们得知第一至十章所叙述的连串准备工夫,是为了一个目的:让神可以与祂的百姓一同离开西乃。
这点便足以使以色列与所有其他国家分别出来。他们若在没有神的情况下离开西乃,便会为他们带来无可估量的咒诅;他们将会变成了外邦人、‘可怒之子’、‘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弗二3、12)。
       因此,所有准备便逐渐迈向高潮。当以色列人离开西乃向迦南进发,摩西便总结了当前的情况:‘耶和华啊,求你兴起!愿你的仇敌四散!愿恨你的人从你面前逃跑……耶和华啊,求你回到以色列的千万人中!’(十35-36)。神与祂的百姓同在,带领他们在旋凯声中向祂曾起誓应许赐给他们的迦南地进发。胜利的感觉在众民的心中澎湃。
       这部分的内容并不是完全按照时序的(参导论)。其结构是参照第二章列出的营地编配表。首先,是数点和编配以色列民(一至二章),然后轮到祭司(三至四章);其次,使以色列的营地分别为圣(五至六章),再到祭司的营地(七至八章);最后,便是作最终的准备和启程(九至十章)。我们必须透过这个跨跳式的写法,来了解经文所表达的各项细节。

一1至二34 数点和编配以色列人(首次人口统计)

一1-3 主吩咐摩西数点百姓       从本书一开始便出现‘耶和华……晓谕说’这句话,正好表明百姓为行程所作的一切准备,都是出自神的直接吩咐(参四49,七89,九18-23)
。前面的引言已说明本书如何将神的话和人的话轮流穿插。只要以色列民专心遵行神的话,一切事情便进展顺利。他们一旦开始说话,便将他们内心的不信和不满表露无遗,麻烦的事亦接踵而来(十一1-3)。出埃及记二十五至三十一章和三十五至四十章详列了建造‘会幕’的各项细节(参四1-33)。这是神住在祂百姓中间的居所(出二十五8)。
据我们所知,除了妇女儿童和跟他们一同上路的外邦人以外,步行出埃及的男人为数大约有60万(出十二37-38)。如今,以色列人要进行一次彻底的人口统计。此次统计需要依照某几项原则来进行。它尊重支派和家庭结构的传统。只有年龄超过20岁的男性才列入统计范围。当时的男性似乎到了20岁便算成年(3节)。妇女不需要数点,因为她们没有独立的身分,只归属父亲或丈夫的权威下(参三十章)。由此可以相当清楚地显示出,当时的男权肯定是凌驾于女权之上的。儿童亦是附属于父母之下。以色列并不是一个平等的社会;平等的观念对圣经时代的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在男性中间挑选出领袖;而在利未人之中,则设有一个等级的制度。
神要百姓尊重祂在他们中间所制定的差异。今天的教会也面对相同的情况:神按照祂恩典的美意将各样不同的恩赐分给每位信徒(罗十二3-8)。
然而,我们却不可以将它变成一个藉口,按照人而并非神的心意,强行将人划分等级。
       出埃及记三十章12至16节让我们大概知道当时的以色列人是如此进行人口统计的:被数过的人,要越过一条界线,归予被数点过的神的百姓之行列(亦参出三十八25-28)。这是一幅生动的图画。这个人口统计与摩西所提及的生命册有某几方面的近似。自己的名字若在神百姓的名册上遭到涂抹,是何等可怕的事(出三十二32-33;诗六十九28)。圣经并非经常提及生命册。它后来被称为羔羊的生命册。任何人的名字若没有记在生命册中的,都不能进到神的同在中,却要永远被扔在外面(启十三8,二十11-15)。以色列人准备进入迦南,与今天神的百姓准备进入那永不动摇的国度,两者之间是有一个类比的关系的。正如营地要除去一切的不洁净(五1-4),同样地,只有洁净的人才配得记在生命册上,和得以进入天上的城(启三5,二十一27)。人口统计的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征召军队。
这是带领百姓承受应许之地为产业的一个途径。因此,这次人口统计带出了民数记因着神的应许而订立的最终目标。‘军队’这个字词亦包含‘人数众多’的意思,它进一步提醒人,神是信守自己应许的,祂要使亚伯拉罕的后裔繁多。以色列人的人数已经众多,以致埃及人也害怕他们。神曾应许他们的人数要多得无法数点。因此,这次人口统计显示出应许还未实现。这里预言了将来会有另一次更大规模的人口统计;那时,神的所有百姓均会齐集在祂面前(启七4、9)。

一4-16 众支派的领袖
       被派去数点百姓的是各支派领袖,即各支派的族长(4节)。以色列的支派是由‘家室、宗族’组成(20节)。神透过拣选这些人来进行人口统计,表明祂对自己先前设立的社会秩序之尊重。虽然神会按照各人的身分来个别处理百姓的问题(例如,教师要面对更严格的审判),可是,祂的态度始终是不偏不倚的。圣经已经明确地提醒人,神是不会偏待人的,有些人须要冒上性命的危险才能明白这点(十六至十七章; 利十)。出现在领袖名单上的名字是相当有趣的。其中有8个名字包含了'El'这个字,它的意思是‘神’(例如第5节的以利蓿,意思就是‘我的神是磐石’);
另一些则包含了神的名字'Shaddai'(例如第12节的‘亚米沙代’)。当中没有人采用神在燃烧的荆棘丛中向摩西所透露的名字;相对来说,其后便出现近似的名字,如约沙法 (Yeho-shaphat)或耶利米 (Jeremi-Yah)。
神在出埃及记三章13至15节向摩西透露的名字,是用希伯来文YHWH 这四个字写成。由于没有人能确定这个名字的拼音,大部分圣经都选择将它翻译为‘主’(和合本译为耶和华)。本书没有一个领袖的名字是用‘耶和华’的名字来组成,显示出这张名单确实是非常古老的。还有值得留意的,是其后将各支派的祭物带到会幕前奉献的,便是这些领袖(七1-89)。

一17-46 人口统计
      
两次人口统计
     庞大的人口数目实在令人感到诧异。昔日只有70人到埃及定居(出一1-
5),他们却不断繁衍,甚至连法老也害怕他们(出一7-9)。即使在成为奴隶的艰苦日子中,神仍然信守祂对亚伯拉罕所立的应许,使其后裔如天上的星那样众多,甚至无法数点。然而,40年之后,第二次的人口统计显示出百姓的人数已由603,550人下降至601,730人(一46,二十六51)。这或许表示神已经从死在旷野败坏的一代以色列人中收回祂的赐福。然而,他们并没有全然被弃绝,当摩西回顾历史的时候,还可以这样提醒以色列人:‘耶和华──你的神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已赐福与你。你走这大旷野,他都知道了。这四十年,耶和华──你的神常与你同在,故此你一无所缺’(申二7)。事实上,自他们出埃及的那一天起,他们便获得从天降下的吗哪作为食物(出十六35)。还有值得留意的,是某些支派的人数在锐减的同时,却有另一些支派的人数却不断加增,不过,犹大支派的人数始终最多。综观以色列的历史,犹大一直深得神的喜爱。弥赛亚最终亦是出自这支派(参二1-34)。这次人口统计是依照同一个公式来证录,每一个支派都是重复采用相同的字词。每一次,我们都会读到‘凡能出去打仗’的男丁。它提醒人当尽的义务。圣经经常将权利与义务连在一起。进入迦南地是一项特权,但每个男丁都要经过数点和跨越一条界线,他知道自己要成为一位士兵(出二十三20-33)。同样地,新约教会也要承担属灵争战的责任(弗六10-17;提前六12;来四11)。每一分子都不能免除责任。通往神国的道路是既狭窄,又难行的(太七14)。
       学者们对于经文所记录的庞大人数,提出了4方面的质疑。
      
1.人口多得难以置信。倘若凡能够出去打仗的男丁人口已超过60万,那么,整个群体的总人数便必然超逾200万。这么庞大的人口怎可能在旷野中生活40年?其实,以色列人一开始便面对这个现实的问题(出十六3)
,而在以色列人的历史中,亦一直记念神将吗哪供给他们的事实(申二十九5-6;约六31)。此外,他们离开埃及时所带的羊群和牛群,其数目亦庞大到足以献出许多祭牲(出十二32;民三十二16,七1-89)。他们饮用从磐石流出来的水,同时不断迁移到新的地点。他们也从战争中,获得战利品(三十一25-54;出十七8-16)。
     
2.圣经中出现前后不一致的表述。某些经文指出他们的人数寡少,是众民中最少的(出二十三29-30;申七7)。其实,这些讲法一则没有辅以实质数据作支持,二则其目的是为了教导以色列人要谦卑──他们并没有任何优胜之处,足以让他们赚取到神的爱。反之,却有证据支持以色列人确实是极其强盛(出一7)。
      
3.统计得来的全是十位或百位的整数,因此,这个总数似乎并不真实。经文清楚指出被数点的都是‘能出去打仗’的男丁。当时有可能将男丁分成一个军团,多出的便拨归一旁,不过,我们应该避免过分臆测。经文没有告诉我们为何得出的会是整数。但有一点是十分清晰的:摩西在当时曾编配以色列人作‘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出十八21)
。也许,这是统计上为何得出最接近百位、五十位和十位总数最清晰的原因。
      
4.头生的儿子相对地太少。头生的男子共有22,273人(三43),但成年男子的人数却有603,550,比例即是1比27。倘若头生女儿的人数大致相同,那么,依据这个数字来推论,每家人便有50个或更多的儿女,而只有一个是‘头生’的。不少人提出许多不同的意见来化解这个问题,例如,只数点了在逾越节之后才出生的头生男子;或是家庭成员可能包括了儿子、奴仆所生的孩子和用钱买回来的仆人(例如亚伯拉罕的家庭便包含了这些成员,但只有以撒是他的后嗣,参创十四14,十五2,十七13)。‘头生的’这个名称,可能是指到在当期时继其父亲作为一家之主的那一个儿子。
其他意见可能还包括埃及王下令杀害初生男婴的政策,不过,这已经是发生在多年前的事,理应不会减少以色列人的人口(出一22)。
       由于有些人对于这个庞大的人口数目所引发出来的种种难题感到困扰,于是,他们认为这个数目并非实数,需要另作解释,例如,‘千’这个字词可能表示一个家室或群体,而并非确实的1,000人。然而,出埃乃记三十八章25至28节却不支持这种看法,因为它肯定总数是603,550人。此外,在民数记的其他地方也有列出数目和度量衡,而引用这些数字的目的,似乎都是为了在数学上表达出准确和一致(三21-22,三十一32-47,三十五4-
5)。那么,我们应否接受统计的数目为实质的人数?这是理解一项统计(按人头数点)的自然态度,除非我们发现了充分的反面理据。对于以上4项异议的合理性,我们不应该过分高估。第一、二项的理据并不足以推翻我们对经文的字面理解。我们不能确定总数是否整数,不过,这个特点却可以提醒我们去寻找背后的某些假设,是在古代的以色列中理所当然地接受,而我们却不明所以的。出埃及记十八章20节的证据亦直接指向这点。至于第四项异议指出头生的儿子在人数比例上太少,也可能是出于同一原因。我们必须审慎,避免因对事情未完全了解,便断然否定字面上的解释。有一件事是十分明显的,经文并没有尝试协调这些数字。对作者来说,以上各点都似乎不是问题。

一47-54 利未支派

       雅各有12个儿子,利未是其中之一(创二十九34),他为人凶残,这是人皆共知的事(创三十四25-31,四十九5-7)。利未人的本性凶残,正是神特别拣选他们出来作祭司的真正理由。他们昔日犯了拜金牛犊的罪,便要遵照神的吩咐用刀杀死他们3,000名亲属(出三十二25-29)。他们如今被分别出来作祭司一职。在人口统计中不用数点他们的人数,他们也毋须参军。反而,们要负责管理会幕。这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他们不能再兼顾任何别的职责。使徒保罗将同一项原则应用在基督徒的事奉上(提后二1-
7)。利未人的帐幕并不是与其他支派连在一起,而是竖立在会幕的四围(53节)。此会幕又称为‘法柜的帐幕’(指到法版,参出三十四29)。
       虽然以色列人被呼召作一个祭司的国度,但并非所有以色列人都可以接近会幕。惟独利未人被召作此事奉。其他任何人(希伯来文形容为‘外人’)胆敢近前来的,都必被处死(51节)。神不会容让自己的圣洁,被人轻率地遗忘。祂的百姓无论在任何时间,都要以虔诚和战兢的态度来敬畏祂。用轻率的态度来对待神,肯定是极大的愚妄和罪过。因此,人不可以接近西乃山(出十九11-13、十九21-24),而摩西也必须在燃烧的荆棘丛边脱下他的鞋子(出三5-6)。几乎所有以色列人都无缘亲眼目睹圣所的华美,对此我们可能会感到奇怪。即使是祭司群中,也只有大祭司能进入至圣所,而且仅限每年一次(利十六2)。新约圣经引用此点来表明基督作大祭司远远超越亚伦作大祭司;基督开启了通天的道路。然而,这却没有除去人对神的敬畏;反之,更加倍强调敬畏(来十19-22,来十二18-29)
。不过,将利未支派分别出来,并没有减少支派的数目。约瑟的两个儿子──以法莲和玛拿西──分别成为两个独立的支派,使支派的数目仍然保持12个。

二1-34 帐幕的编排
       以色列人的帐幕安排mp176,亦是全能的神所关注的。众使徒都没有忽略神是讲求秩序,而不要混乱的事实(林前十四33)。帐幕的安排让我们明白到3件事。第一,会幕是立在中央,表明了神与祂的百姓同在。神信守祂向列祖所许下的承诺,要作他们后裔的神。所有人的眼目都要对准祂。这是圣经一贯的主题(例如诗四十六5、7、10-11),也是最终的目标(启二十一3、22-23,二十二1-5)。主耶稣成肉身,也是居住在祂的百姓中间。当约翰说,耶稣‘住’在他们中间(约一14),他便是在引用帐幕立在以色列人中间的图画为比喻。主曾亲口应许祂的门徒:‘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二十八20)。
       第二,为了让百姓谨记神的圣洁,各支派都要与会幕保持距离。我们不知道这距离有多远,但当中必然有足够的空间去容纳整个利未支派。其后,当以色列人过约但河时,他们要尾随约柜,保持约1千米的距离(书三4)。
       第三,会幕的东边是一个尊荣的位置;摩西和亚伦正是安营在这边,面对着入口(三38)。在东边竖立帐幕的是犹大,而并非雅各的长子流便。这意味着由西乃至迦南的整个行程都会由犹大带领。在上路的途中,会幕被抬着,走在头6个支派之后,即整个行列的正中间(十17),但约柜却在最前头(十33-36)。经文叙述了帐幕的编排后,便概括地总结说:以色列人都被数点,共有603,550人,但不包括利未人在内,一切都是照耶和华所吩咐的进行。

附注
       十二支派

 圣经曾经有好几次列出众支派的名称(例如创二十九至三十,四十九;申三十三;书十三至二十一;启七5-8)。这些名单引发了不少有趣的问题。例如,它们有不同的排列次序,有时又会遗漏了某个支派(例如启七5-8没有提到但支派,这是爱任纽在主后第二世纪留意到的)
。我们在约瑟夫的着作、死海古卷和其他某些如《十二列祖遗训》的古老经卷中,也找到另外一些名单。在以西结书有关复兴以色列国的异象中,也包含了一张列出众支派的名单(结四十八),而新耶路撒冷将有12扇城门,每支派各占一门(结四十八30-35;启二十一10-21)。‘昆兰古卷’的‘战争卷’为‘光明之子对黑暗之子的同党进行猛烈的攻击’提供指示。
这显示出阵营组织的影响力。为这场战争所作的准备,有好几方面是十分近似在西乃所作的准备。
       犹大的位置 在人口统计的次序排列中,流便排在第一位(一20),但雅各却曾经指出,流便将失去尊荣的位置,犹大则要获得弟兄们的赞美,弥赛亚也会出自犹大(创四十九4、8-12)。随着历史的进程,犹大的地位真的不断提升。犹大的帐幕位于会幕的东边。当会幕进行奉献的时候,犹大在第一日便将祭物带来(七12)。犹大是带头进入战场,与迦南人争战的(士一1)。犹大首先获得它的产业(书十五1),而流便的产业则是在约但河的另一面。大卫王出自犹大支派,耶路撒冷是属于犹大国的领土。
以色列的10个支派在主前721年被掳,犹大却幸免于难(参四34-39)。我们的主是出自犹大:‘犹大支派中的狮子,大卫的根’(启五5)。

三1至四49 数点和编配祭司三1-4 亚伦和摩西的家
       祭司制度是全书的的一个关注点。亚伦和他的儿子,‘都是受膏的祭司……承接圣职供祭司职分的’(3节),他们在利未人中任最高的职位(出二十八至二十九;利八至九)。有火从神面前出来,烧尽他们首次献上的祭物,作为接纳他们事奉的标记(利九23-24)。后来,以利亚亦祈求同一个异象,要显明神仍然是以色列的神,并证明以利亚确实是祂的仆人(王上十八36-39)。虽然亚伦和他儿子所担任的位分有着极大的尊荣,可是,我们却不可忘记,亚伦的两个儿子却因为献上‘凡火’而被烧死(利十1-4)。这使我们留意到神的权威的重要性,它正是民数记的一个重要课题。
       神的心意是要在以色列人中间建立一个‘承接圣职’的祭司制度。在旷野飘流的期间,百姓曾数度挑战摩西和亚伦的权威。每一次,神都支持他们和否定其他人(十二,十六至十八章)。由于作祭司的人绝对需要有神的权威,所以,希伯来书的作者便强调基督作大祭司是完全合乎法理的,因为‘这大祭司的尊荣没有人自取。惟要蒙神所召,像亚伦一样’(来五4)。基督并非私自设立自己,而是按照律法由神所选立的,当然这需要在律法上作出变更,因为基督并不是出自利未支派(来七12)。故此,要认识到基督是由神选立为大祭司的,这点便极为重要。而且,基督更为超越:祂是起誓立约的(亚伦却不是起誓立约),祂的祭司职任也是永远有效的,因为祂是永远活着。
       亚伦儿子的死,让我们进一步明白到权利是带有责任的。服侍神的人要比一般的百姓负上更大的责任。当亚伦的两个儿子被杀后,摩西对亚伦说:‘这就是耶和华所说:“我在亲近我的人中要显为圣;在众民面前,我要得荣耀”’(利十3)。同样的,雅各也提醒信徒说:‘不要多人作师傅,因为晓得我们要受更重的判断’(雅三1)。因此,圣经便一再提醒人,侍立在神面可以惹来杀身之祸,祂的仆人更要在凡事上审慎遵从祂的指示(参撒上十五19;王上二十二28;赛六1-7;徒五1-11;林前十一27-34)。根据马丁路德的教导,所有信徒皆是祭司,所以,每位基督徒都要尽其一生去事奉神(罗十二1-8;彼前二9)。信徒在参与事奉上,必须审慎地作出适当的判别,因为圣经并没有抹煞作传道人和领袖的人需要有正式的蒙召和选立。他们必须按照主的授命去专心事奉祂(罗十15),避免他日要面对这样的控诉:‘我没有打发那些先知,他们竟自奔跑;我没有对他们说话,他们竟自预言’(耶二十三21)。更甚的是,那些声称自己在事奉基督,但实质上却不是那样的人,将来更要遭到审判:‘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太七22-23)。

三5-10 将利未人归予亚伦       整个利未支派都要前来协助亚伦参与会幕的事奉。这是一项非常实务性的措施;要搬运会幕和其中的器具必须大量人手去协助。祭司(亚伦的家族)和利未人之间有着严谨的划分(10节)。只有祭司才能接近圣所;
其他任何人近前来的都必被处死。这个等级的划分为的是高举神的荣耀。
当某些利未人竟敢挑战这项禁令的时候,他们便性命不保了(十六1-33)
。在初期教会的新约时代,使徒选立来协助他们的7个人,后来被确认为执事(徒六)。因此,很多人会将长老和执事,与祭司和利未人互相类比。第9节将利未人的架构概括地列出来。

三11-13 利未人代替了一切头生的       纵使利未人要归给亚伦和他的儿子,他们却是属于主的。当时有一项原则,就是凡头生的人(和农作物,即初熟的果子),都是属于主的(13节)。在逾越节的晚上,神已经宣称凡头生的都是属祂的(出十三1-16)
。如今,利未人要代替了一切头生的位置。这种替代可能有助于从家庭为单位的献祭,转变为国家性的敬拜。在列祖的时代,一家之主(正如挪亚和约伯等)便成为家庭中的祭司(创八20,伯一5),或许,到了时候,便由长子接替此职责。如今,以色列已成了一个国家,虽然某些信仰上的节庆仍然保留在家庭中进行(例如逾越节),但百姓还需要一个整体的、有组织性的敬拜(参申十二5-14)。

三14-39 利未人的首次人口统计       利未人由3个宗族组成,他们分别是革顺、哥辖和米拉利,每个宗族各有自己的家室。凡一个月或以上的男丁都要数点,为的是将利未人配合头生的人数(40-51节)。每个宗族的职责都有概括地列出,其后还加上进一步的指示(四4-33)。
       利未人还要按照吩咐在指定地点安营。亚伦和他的儿子的帐幕要在东边,面对会幕的门口。除了他们这些作祭司的,其他一干人等都不准接近圣所(38节)。在利未人中,哥辖人负上最神圣的职责。他们要听从‘众首领的领袖’(希伯来文是‘众君之君’,32节)以利亚撒的指示。他最终会接续亚伦成为大祭司(二十26-28)。其他利未人则要成为以他玛的手下(参四28、33)。利未人3个宗族的总数合共起来是22,300人,而并非22,000人(39节)。然而,22,000并不是一个约数,因为它要配合头生的22,273人,共少了273人(43节)。许多学者都相信经文的些微失误可能是在非常早期的希伯来文抄本中出现,当中遗留了希伯来文的字母"l"(即是将sh-
l-sh‘3’变成了sh-sh‘6’),因此,哥辖人便由8,300人变成了8,600人。

三40-51 人口统计和赎出头生的       头生的男子比利未人多出273人。他们每个人都可以用5舍客勒银子赎出,这个数额大概相等于工人6个月的工资。用赎银来赎出东西是当时的惯常做法(利二十五)。价钱要用正式的重量──圣所的舍客勒──来秤定(47节;参出三十13)。祭司可能将一个标准的秤放置在圣所之内,确保所用的是公正的量器(利十九32-36)。这种发乎爱心对待邻舍的具体行动,成了以色列人日后的信念:‘诡诈的天平为耶和华所憎恶;公平的法码为他所喜悦’(箴十一1;参箴十六11,二十23;结四十五10)。《加尔文循道会(或称威尔斯长老会)之纪律守则》(在1823年正式采用)亦为其会友订下了相同的原则:‘他们在进行买卖时要尽量寡言,……不可因别人的无知而占人便宜,不可给同一件货品定两个不同的价格;反之,他们应按照自己对该物品价值和市场情况的认识,来为所有物品作出合宜的索价和付款’(XIV)。由于利未人是归给亚伦的,所以,赎银也是给予亚伦和他的儿子。


四1-33 利未人的职责利未人的职责概要

      每个30岁至50岁的利未人都要前来任职,他们先前都已数点了。‘所办的事’(4节)可以表示战争、苦工,甚或是磨练。因此,年龄规限是一个切合实际的考虑;神的仆人必须要有合适的体格来作神的工作。由于哥辖人负责看守至圣之物(三31),所以,他们如今便排在革顺人之前。
他们现在所接受的教导,是有关如何看守约柜(要用至圣所的幔子遮盖)
、陈设饼的桌子、灯台和金坛的每项细节。这些物件──包括它们的器具和器皿──都是金造的。在哥辖人进来之前,亚伦和他的儿子必须用颜色的毯子将它们盖上。在抬会幕的时候,哥辖人也不可观看或触摸圣物,免得他们死亡(15、20节)。
       那些用作遮盖的毯子之颜色也值得我们注意。每件圣物都要用蓝布盖着。也许,天蓝色会让我们很容易想到神的同在。神昔日在西乃山向以色列众领袖显现的时候,圣经记载说:‘摩西、亚伦、拿答、亚比户,并以色列长老中的七十人,都上了山。他们看见以色列的神,他脚下彷彿有平铺的蓝宝石,如同天色明净’(出二十四9-10)。选择采用蓝色的布也有其实际的作用。它可以将至圣之物与其他用朱红色或紫色布盖着的物件作出区分(四8、13)。只需骤眼一瞥,人们便晓得用蓝色毯子盖着的是圣物。任何人若观看或触摸它便再不能砌词解释,结局便只有死亡。
利未人所受的指示;是为了教导他们懂得去敬畏神。每个人都要履行指定的责任,不可逾越本身的职权。神在服侍祂的人中间,便得着荣耀和敬畏。有人可能质疑:‘我们该如何将这种要求与神的慈爱互相协调?事实上,这种可怕的事为何不会在今天发生?’有人会将这问题再推前一步,将它变成:‘旧约岂不是相当不完全?’‘此神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岂能是同一位?’这些问题反映了人在理解神的属性上出现了根本的错误。旧约和新约是完全一致的:我们的神是忌邪的神;祂是轻慢不得的(徒五1-11;加六7;来十二29)。虽然神的慈爱和赦免是无可限量,祂却不容许人藐视祂。祂的荣耀为先;人的好处为次。这两方面能够同时透过基督的工作得以满足,正是祂恩典的神迹。我们可以在钟马田博士传记的第二册中[I.H. Murray, David Martyn Lloyd-Jones. The Fight of Faith (1939-1981, Banner of Truth Trust, 1990), vol. 2, p. 319],找到有关这方面的一个有趣讨论。这信息导致爱主的人‘存战兢而快乐’(诗二11)。它还教导我们认识另一个教训。当神的百姓按照神的吩咐井然有序地运用其恩赐时,各恩赐便能适得其所地得以发挥。每人都各尽其位地服侍他的群体。使徒保罗曾向哥林多教会说明这点。教会就像一个身体,各个不同的部分都互相协调合作,不可缺少当中的任何一个(林前十二至十四;弗四7-16)。

mp178四34-49 完成数点
       被派去参与事奉的利未人,总数有8,580。由此反映出抬会幕和器具明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附注
       在旷野路上度过一生的第一代利未人,一直要遵照上述的吩咐去进行他们的职责。然而,当以色列人在迦南定居之后,他们的角色便有所加增。他们分散在以色列各地居住(参三十五6-34)。当耶路撒冷成了放置会幕的永久地点(后来成了圣殿的所在地),利未人的家族便需要承担新的任务。大卫派他们负责主理音乐和会幕的其他职责;亚伦家的祭司仍然负责献祭(代上六31-49)。

五1至六27 分别以色列人的营为圣       这两章经文包含了民数记最先提出的两组律例。骤眼看来,这些律例似乎相当不同和毫无关系:皮肤病、诈骗、淫乱、拿细耳人的愿和祭司的祝福。然而,它们却在一个共通的主题下彼此串连,而且它们亦完全配合当时的处境。这个共通的主题就是分别出来──从不洁净中分别出来归给主──为的是让全以色列能获得主的祝福。如今,以色列人和祭司都已数点完毕和编配妥当,接着便要进行下一步:以色列人必须洁净,才能得到神的赐福和显明祂的同在。以色列人要依从两个步骤来分别为圣:首先,五1至六27 分别以色列人的营为圣       这两章经文包含了民数记最先提出的两组律例。骤眼看来,这些律例似乎相当不同和毫无关系:皮肤病、诈骗、淫乱、拿细耳人的愿和祭司的祝福。然而,它们却在一个共通的主题下彼此串连,而且它们亦完全配合当时的处境。这个共通的主题就是分别出来──从不洁净中分别出来归给主──为的是让全以色列能获得主的祝福。如今,以色列人和祭司都已数点完毕和编配妥当,接着便要进行下一步:以色列人必须洁净,才能得到神的赐福和显明祂的同在。以色列人要依从两个步骤来分别为圣:首先,全营都要洁净(五至六章);其次,会幕和祭司都要分别为圣(七至八章)。这里所列出的律例(五5至六27)强调百姓要有彻底的洁净和完全的奉献,然后,极大的祝福便会随之而来。

五1-4 驱走不洁净的
       这总括了第五至六章的关注点:全营必须洁净,来预备主的同在。当以色列人最初来到西乃山的时候,便清楚知道要洁净自己(出十九10、14-
15)。律法说明了甚么带来不洁,例如,传染性皮肤病(利十三至十四)
、漏症(利十五2-25)和触摸尸体(利十一39,二十一1-4)。按照传统的解释,传染性的皮肤病一般都被认为是等同麻疯病,但近代学者则认为它所指的是牛皮癣或类似的疾病。动物被分为洁净的和不洁净的,只有洁净的才可以吃(利十一;参徒十9-16、28-29)。‘洁净’和‘不洁净’是律法上的措辞,象征属灵上的洁净和污秽。因此,神的圣洁要求洁净,‘免得(他们)污秽他们的营;这营是我所住的’(3节)。值得留意的是,此吩咐是全面性的:根据原文,‘一切’这个字重复了3次,只是没有翻译出来。
       圣洁和污秽的鸿沟一直伸延至整个宇宙。光明和黑暗这两个范畴──天国和邪恶的国──一直在争战之中。亚伯拉罕的约将圣洁的民和不洁的国划分起来,后者不认识立约的应许、不认识神,在世间也没有盼望。两国的对立始自创世记第三章(神因着亚当和夏娃的罪污而赶逐他们),而结局也会显明这点:‘凡不洁净的’总不得进入新耶路撒冷(启二十一27)。因此,五章1至4节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预告:那些仍然生活在罪中的人,最终只能被排拒在门外(参太二十五4;帖后一9-10)。
       将那些患病的以色列人赶离营外,似乎是过于严厉和缺乏爱心。然而,我们从中认识到神不会降低祂的标准去迁就人。祂当然同情我们的软弱,但却绝不因此而降低自己的标准。祂要保持本身的圣洁和公义。祂不会容让祂与人的相交关系中,渗入任何不洁净的东西(约壹一5-7)。神的尊荣是最大的考虑,因此便要将他们逐出。这种绝对的圣洁如何能与神对罪人、穷人和被遗弃的人所表述出的怜悯互相协调呢?神为人提供了除去不洁的途径,让他们无需被逐,这便显明了祂的怜悯了。神所提供的途径就是基督。
       这件事例亦突显了另一项原则:群体利益重要过个人利益。我们不可容让个人的利益,危害国家的未来,倘若不洁净的没有除去,那么,全以色列都会被玷污,神就不可能住在他们中间。这项吩咐也提醒了现代教会不可以藏污纳垢。教会不可以容忍罪恶,或包容少数分子坚持我行我素的罪行,哪管是在所谓爱心包容的虚伪托辞下!
       要留意的是,昔日的外邦人也被视为不洁净,但到了新约时代,便再没有保留这种看法。彼得看见的异象,表示了外邦人如今也可以进入教会(徒十章)。保罗还指出,父母中只有一位信主,他们的儿女也是洁净的(林前七14)。这种洁净──无论是对犹太人或外邦人而言──都是藉着基督而获得的(来九11-14)。祂正是为此缘故,要在‘城门外’被钉十字架(来十三12-14)。

五5-10 承认和赔偿亏负人的罪       偷去别人的财物就必须如数赔偿(参利六1-7),而且还得另加五分之一作为罪过的补偿。这条律例背后所隐藏的思想是,偷窃的财物会污秽持有的人。我们可以从两种途径来得出这种解释。首先,这里的上下文将不忠的不洁相连起来(12-31节),其次,我们有亚干犯罪的例子,他因着‘取了当灭的物’,而犯了‘当灭的罪’(书七)。经文没有讨论亏负的罪会带来哪些具体影响,但毫无疑问,这种亏负的行为会使神的百姓互相之间产生严重的纷争,破坏了他们中间的和睦。先知以赛亚其后描述这种争吵,就如满身伤口那样不洁(赛一5-6)。民数记在这里所要强调的,是犯罪在本性上不单只是对不住人,更是对神不忠。我们需要明白到亏负或盗窃罪在属灵方面的本质。凡偷取弟兄的东西,就是将神赐给那人的东西偷去,这反映出偷窃者不肯信靠神的美善,神会在他欠缺的时候,从祂的丰盛中供给他,使他富足。他的不信会导致他憎恨他的弟兄,贪求他所拥有的,然后便将之偷取过来。这亦显示了他的内心;他所爱的并非神,而是物质。透过分析可显示出偷窃者内心深处的罪恶。最后,我们还应紧记基督的教训:如果人与人之间仍有未疏解的嫌隙,献祭也不会蒙神悦纳(太五23-24)。经文告诉我们,祭司必须履行其职责来处理此罪,犯罪者亦必须认罪。

五11-31 被怀疑不贞的妻子       这是另一种的背信,今次所牵涉的是夫妇之间的信约。例子中的丈夫怀疑自己的妻子红杏出墙,这种不贞带来了不洁,也破坏了与神的相交。
倘若有见证人,那名淫妇便要立即被处死(创二十3;利二十10;申二十二22)。若是没有证人,则无人能单凭丈夫的疑心而定那妻子有罪。若对事实疑惑,就要将事情交在那位知透万事的神的手中。祭司必须按照一个仪式,要那名被丈夫怀疑的妇人起誓。妇人要回答说:‘阿们,阿们’,这表示‘愿所起的誓如实应验’(参申二十七14-26)。倘若有罪,她便成了一个咒诅。

第21节
       第21节说:‘耶和华……使你在民中被人咒诅,成了誓语’。这个使她变成咒诅的观念,在仪式中表达了出来(23-28节)──祭司要在书卷上写下咒诅的话,将所写的抹在水中,让妇人喝下。这并非魔法,写字的墨水也没有任何有害的物质。写字的材料大概是一块皮卷,和用灯黑或黑烟灰混以胶水造成的墨水,它们都是在旷野很容易找到的现成材料。咒诅之所以有能力,因为它是‘站在耶和华面前’说出(16节),神深知人的内心,那名妇人若是有罪,祂就会使咒诅应验。

附注
       第23节的用语可以帮助我们明白后来某些经文的含义。我们念到:‘基督既为我们成了咒诅,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加三13);基督虽然无罪,却以自己的身体受了咒诅。同样地,以赛亚预言耶和华的仆人将会作‘众民的约’(赛四十二6,四十九8)。即使成了约的仆人,保罗仍然深信神一切的应许,‘在基督’都是是的(林后一20)。

六1-21 拿细耳人的愿
       细耳人的愿是一个‘特别的愿’(2节),亦即是一个不可轻率而许的愿。我们假定这愿会维持一段特定的时间。拿细耳人的离俗有三个标记:
戒绝清酒浓酒和用葡萄制成的食品(3-4节;以色列人后来因着供拿细耳人饮酒而犯罪,摩二11-12);不可挨近死尸(6-8节);和不可剃头(5节)。头两项要求就像祭司供职时要遵守的律例。祭司不可饮酒,因为这会削弱他们在遵行和教导律法时的警觉性(利十6-11)。大祭司甚至不可行近有死尸摆放的地方,即使自己的父母也不行;但一般的祭司则可以接近近亲的尸体(利二十一1-4、11)。不剃头的要求,却是拿细耳人所独有的,‘因为那离俗归神的凭据是在他头上’(7节)。‘拿细耳’这个字,与希伯来文中这个字有关,它有两个含义,分别是‘许愿’和‘冠冕’。因此,这节的希伯来文是‘他的神之是在他的头上’。这可能是要特意指出,长发是许愿()的标记,它也像一个冠冕( )。倘若违背了所许的愿(例如‘在他旁边忽然有人死了’),他就须要付上赎价,重新再开始(9-12节)。当满了离俗的日子,他便要剃头,把离俗头上的发放在平安祭下的火上(13-21节)。参孙一出生就作拿细耳人(士十三;参十六17-20),保罗似乎也经曾许过这愿(徒十八18,二十一20-26)。除了祭司之外,拿细耳人表达了离俗归主的最高形式。
他是以色列人奉献给神的标记。律法清楚记明,所许的愿必须偿还(申二十三21-23;参士十一30-39;诗五十六12,六十五1,一一六18;参太五33-37)。

六22-27 祭司的祝福
       将祝福放在这里是十分合宜的。以色列人已经按序编配好,分别为圣归给主,如今神便因着他们的遵从而赐下福祉。这里的赐福并不是顺口拈来的空洞陈词;反之,它充满了意义。它可分为6个部分。
       1.‘耶和华赐福给你’ 祝福将神展示给百姓知道的各种立约好处概括起来(申二十八1-14)。作儿子的都期望获得父亲的祝福(例如创二十七27-29、38, 四十九1-28)。神将祝福赐给亚当,路加称亚当为‘神的儿子’(创一28,五1-3;路三38)。因着亚当的堕落,咒诅进入世界(创三14-
19),但神应许再将福祉赐给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创十二1-3)。神的福祉包含了累累的硕果(后裔、羊群、丰收),但这些益处只是外在标记,真正的福气在于与主的关系。惟有当神成了我们的父,我们才是真正蒙福(创十七16,二十二17-18;利二十六3-13;申二十八2-14)。
       2.保护你 保护的目标,是要保守以色列人维持与神的立约关系。耶和华是以色列的守护者(诗一二一7-8;参来十三6)。基督是好牧人,他看守祂的羊群,除了加略人犹大之外,一只也不失落(约六37-40,十一11-16,十八9)。
       3.‘愿耶和华使他的脸光照你’ ‘他的脸’表示祂的同在,从云彩中显现出来(出四十34及以下)。‘照你’表示神喜悦祂的百姓和拯救他们(箴十六15;诗三十一16、六十七1及以下,八十3、7、19)。
       4.‘赐恩给你’ 得神的喜悦,就自然会得着神的恩典,和祂立约的怜悯。救恩的基础就是神的白白恩典。人在任何一方面都不配得获此恩典;
反而是神因着本身的慈爱和忠于本身的誓言,于是便显示祂的怜悯(申七7-8)。全本圣经都见证着这个原则(结十六1及以下;罗五1-11,九10-13、18,十一5;林前一26及其后经文)。
       5.‘愿耶和华向你仰脸’ 这句话以更加强烈的语气来表达,要求神关注以色列。这能反映出一个事实,就是神拣选了他们而不是其他国家。神若掩面不顾他们,以色列人就会受苦和灭亡(诗三十7,四十四24,一○四29)。
       6.‘赐你平安’ ‘平安’表示圆满和幸福。长久以来,它一直被视作立约的用语。立约是为了让双方达致正常的关系,进而确保和平。但神所赐的平安,却涵盖所有有生命的,甚至人数众多的敌人也都安静下来(利二十六6;箴十六7)。这些说话其后被视为弥赛亚的应许──祂要成为‘和平之子’(赛九6)──我们在基督的身上将找到它的真正含义(约十四27;弗二14-18)。
       对于以上祝福的格式,还有两点是值得留意的。首先,它是属于诗体,全部3行分为两个部分。每行都比前一行长,使祝福的语气更强和更有力。其次,它采用重复的手法。它两次提到神的‘面’(同在);我们能进入与神同在的光景,是一切救赎的目标。它重复神的名字──耶和华──3次。有人认为这预言了神的三位一体(参罗十9;林后三17)。学者们视它为最古老的诗篇。在1979年,两卷写于主前7世纪的细小银书卷在耶路撒冷出土。后来发现当中记载了民数记六章24至26节的字词,在形式上几乎与希伯来原文是完全一致的。
       这些字词的影响力延及整本圣经(诗六十七,一二一,一二二,一二四,一二八)。保罗的书信在信首问安时,都经常采用‘恩惠’和‘平安’这两个字词(例如罗一7;林前一3和提后一2更加上‘怜悯’)。在大部分的例子中,保罗都指出恩惠和平安是来自神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而且,毫无疑问地,他是采用了祭司的祝福。
       神说:‘他们要如此奉我的名为以色列人祝福’(27节),这是一种拥有主权的标记。此观念在圣经中的两个重要地方亦曾再次出现。首先,它出现在以赛亚预言以色列的复国时:‘这个要说:我是属耶和华的……
又一个要亲手写:归耶和华的’(赛四十四5)。当犹大和以色列被掳归回的时候,实在是一个极大的祝福。第二,根据启示录的预言,当神的百姓到了最终聚集的时候:他们‘也要见他的面。他的名字必写在他们的额上’(启二十二1-5;参二17,十四1)。圣经在作结之前,让我们一瞥圣徒最终蒙福的光景(启二十二1-5),预言中的用语反映出祭司的祝福:
‘以后再没有咒诅’(启二十二3;参民六24、27);‘主神要光照他们’,他们不再需要日光或灯光(启二十二5;参民六25)。因此,这些古老的字词所包含的应许,是立约所带来最丰富的福祉,是每个世代神的儿女所渴慕的,神将会在祂所预定的日子,将它丰丰富富地赐予祂的众儿女。

七1至八26 分别会幕和祭司为圣       这两章的重点是在于圣洁和洁净。会幕要分别为圣,而祭司也要洁净自己。这一切都要经过大量流血才得以成就。

七1-89 会幕分别为圣
       这里所用的言词非常简洁:摩西使会幕‘成圣’,行‘奉献坛’的礼(1、10-11节)。‘奉献’(dedication)_这个字词在圣经中只出现过很少次。所罗门将圣殿前院子当中分别为圣,行奉献坛的礼(代下七7、9),但这个仪式却称为圣殿的‘奉献之礼’(代下七5)。次经中的《马加比二书》二章19节有这段文字:‘犹大马加比和他的兄弟的事迹、伟大圣殿的洁净礼、奉献坛的礼。’这典礼是在12月25日的修殿节前举行庆祝的;
约翰福音十章22节也有提及这节期。会幕的分别为圣是这类庆典的起源。
以色列众领袖将礼物、赎罪祭和平安祭带来。经文没有道出众领袖的姓名,但却指出他们是管理那些被数的人的(2节)。人口统计实际上是在会幕立起之后一个月才进行(一1),但作者已在前面将统计的详情告诉我们。同样的预告也出现在6至7节:车和牛都交给了利未人,但他们却仍未被膏立(3-4节,八5-26)。百姓分两个阶段将礼物和祭物带来。首先,车和牛是奉献给会幕(3-9节);接着,便是那些银盘子、银碗、金盂等的礼物和献到祭坛的祭物(10-88节)。车和牛都没有交给哥辖人,因为这些礼物都只是供帐幕而并非用作圣物,而哥辖人是负责办圣所之事的(9节)。当大卫将约柜抬到耶路撒冷时,它是放在一辆新车上(撒下六3-4)
。但当乌撒死后,我们再听不到有车,只有‘抬神约柜的利未人也一同来了’(撒下六13,十五24)。乌撒的死导致他们重新发现律法究竟有甚么要求(代上十五11-15)。各支派奉献祭物的记录(10-88节)显示圣经是可以如此的重复(也许这是要提醒我们,圣经的目的不是在供我们消闲之用,而是用以教导我们)。
       在奉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留意到犹大再次排在第一位(参二1-34)。
从经文列出每支派在奉献当日各自带来的供物,我们看到他们的奉献都是出于自愿和平等的。当使徒保罗为耶路撒冷的众圣徒收集捐献的时候,他对马其顿的众教会也是要求同样的平等:‘我原不是要别人轻省,你们受累,乃要均平’(林后八13-14上)。

第84-88节
       第84-88节详列了为献坛礼所献上的供物总数。在那12日中,祭牲的血要血流成河。若不流血,就不能洁净(来九22)。在那12日中,还有其他的献祭(例如,当亚伦被膏立的时候;利八至九)。在那12天当中,他们还要拣出逾越节的羔羊,等到在第14天的逾越节中宰杀。
       奉献礼的结果,分别在3段类似的记载中,用了3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七89;出四十34-35;利八至九),每一段记载都反映了该书的主要关注点。出埃及记第四十章34至35节记述了云彩遮盖会幕,主的荣光持续充满了会幕,反映出它的主题是神的荣光与祂的百姓同在。利未记九章23至24节告诉我们,摩西和亚伦如何祝福百姓,如何有火出来烧尽祭物,反映出它的主题是蒙神悦纳的祭司。此处(89节),耶和华对摩西说话,反映出民数记的主题是神的话。不过,民数记也没有忽略了其他方面。事实上,利未人作祭司就是它接着所提到的(八5-26),然后便是云彩(九15-23)。
       本书头10章的焦点是在于神的话,经文暗示出拥有神的话是极大的特权。神特别喜爱摩西,要与他面对面说话(十二6-8)。事实上,希伯来原文甚至没有在89节直接称呼神,只是说摩西进到会幕‘与他’说话(和合本是运用解释而加上‘耶和华’)。神的声音从约柜的施恩座出来,显出祂的话是带有一种立约的殊荣,表明了祂的极大怜悯。此外,神在二基路伯中间说话,他们便是在创世之初,为神把守通往乐园和生命树道路的天使(创三24)。神的话就是生命;这种真理的话与永生之间的联系,是永不会失落的,而且,在福音书有关基督的教训中,更能将它清晰地显明出来(例如约一4,六63)。

八1-4 7盏灯
       这7盏灯是按耶和华指示摩西的样式造出来的(4节;出二十五31-40;
参来八5),灯要向前发光,照亮灯台前面。按照这种位置,他们就能照亮陈设饼的劳和上面那12个饼。这灯要常常点着(利二十四2-4)。约翰在异象中亦看见7个金灯台,它们在那里是代表7间教会(启一12及以下)。

八5-26 利未人的洁净和分派工作       利未人要在礼仪上用‘除罪水’(7节)洁净自己。以色列人按手在利未人的头上(10节),然后,利未人则要按手在赎罪祭上(10节)。这样做的时候,通常要献一只祭牲作为代赎来表明认罪(12节)。‘按手’的基本意义,似乎是‘转移’一项权利或身分到一个替代物身上:将福气转移到继承人(创四十八14);透过按立转移权力(民二十七23);将罪转移到祭牲身上。新约教会也有进行按手礼(徒六6,十三3;亦参可五23;
徒八15-18;来六2)。按手礼似乎是暗示与别人一起同工,所以,保罗提醒信徒不可急促(提前五22)。第八章的上文下理显示出利未人是以色列献给主的祭(11、15节)。他们是分别出来归给主(14、16节),代替了一切头生的(17节及以下)。除了强调这点之外,我们不可遗忘的,是利未人亦是当作赏赐给亚伦的(19、22节)。最后还提到了年龄限制──从25岁起便要前来任职,到50岁才停工退任(24-26节)。人口统计只数点了由30至50岁的男性(四3;但七十士译本却说是由25岁起)。在大卫的时代,当会幕安放在锡安的时候,年龄限制下降至20岁(代上二十三24-27),虽然大卫亦只数点了30岁以上的人数。后来的世代也依从了这种做法(代下三十一17;结三8)。退任并非表示免除职务。即使到了50岁,利未人还继续服侍他的弟兄。一般来说,神的仆人似乎一直不间断地事奉神,直至终老,视乎神赐给他的力量(申三十四7;撒上四14以下,十二2;提后四6-8;彼后一13-15)。

九1至十36 神与百姓同在,亲自带领他们启程前往应许之地九1-14 逾越节
       第一个逾越节标示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如今,他们在离开西乃之前,先守第二个逾越节。我们在前面已经提过,碱事部分并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时序;作者在这里便是有意将逾越节放在启程之前。他希望藉此提醒我们,神仍然在拯救和带领祂的百姓。那妨碍人守逾越节的不洁净问题要先处理(6-13节;参约十八28)。这问题是非常严重的,有人因触摸过尸体而不洁净,不能与百姓一起将供物献给主。他们着实恐惧自己因此而要从百姓中被剪除。因此,神给予一条附加的律例,要他们在一个月后才守逾越节。然而,逾越节的重要性却没有削减,因为他们必须照样守一切律例(11-12节)。不过,假如某人在没有合理的理由下不守逾越节,他就要从民中剪除。他那种故意漠视神律法的行为,是不能获得赦免的。弱者应予以援助;背逆者却绝不能宽容。寄居的外地人也可以参与一同守节,但不可轻率而行,他必须先行割礼(出十二48-49)。如此,圣经便预告了外邦人在救恩中有份。我们可以从中认识到,圣经是如何重视逾越节。约翰亦深明此理,他将基督的死,解释为在各个方面应验了逾越节的预表(参约十九17-37)。事实上,约翰福音将逾越节的神的羔羊,要除去世人的罪之事实,清楚地勾划了出来(约一29;参林前五7)。

九15-23 云彩
       根据出埃及记的记载,云柱代表了主的荣光充满了会幕(出四十34-38)。然而,民数记不提到荣光,却热衷于描写云彩带领以色列人前进的事实。经文不断重复指出,以色列人藉着云彩移动的指示,知道主的吩咐,在哪时起行,在哪时安营。而且,这种重复亦表达了思想上的推进:云彩在开始的时候便出现(15节);它夜间形状如火(16节);它带领以色列(17-18节);住营的时间由几天至一整年,预告了以色列人将会有一段长时间留在旷野(19-22节);经文完结的时候,还强调了以色列人如何依从主的吩咐(23节)。后来,当所罗门献殿的时候,云彩也出现过(王上八10-12)。基督耶稣在登山变像(路九34)和升天时(徒一9),都曾经进入云彩。‘云彩’代表神同在和圣殿的象征,在基督的身上得以结合起来。祂是圣殿(启二十一22),神丰盛的荣光在祂里面居住(约十七21;西一19)。藉着圣灵的同在,信徒成了圣殿中的活石(约七37-39;林前六19;彼前二4-5)。如此,神才会在属灵建造的教会中彰显祂的荣光(弗二22,三10-11、21)。

十1-10 银号
       这是西乃出发前的最后准备。两枝号是用银子锤出来的。(在这之前的数百年已懂得将银子熔掉和制成器具。)约瑟夫形容这些号是狭长的管,长约18吋(即45厘米),末端呈喇叭状;在罗马的提多凯旋拱门上有它们的图像。它们有别于一般的公羊角,能吹出较为清晰的音调。不同的号声是用来召集不同的聚会(众领袖、全会众、各支派起程),在战争和大节期的开始时亦会吹号。银号是交由有权作带领的祭司保管(他们亦以教导作带领)。当以色列人按照神的命吹号,他们的安全便可以获得保证。
因此,这种吹号的形式便一直在历史中沿用(王下十一14;结三10;诗九十八6)。使徒保罗将它视为一个传福音的象征,指出传道者必须发出清晰的呼召(林前十四8),否则人便不能作好准备面对属灵的战争。即如银号是付托予祭司,传福音的责任便是托付给神的仆人,尤其是教会的长老(徒二十17-35;多一5;来十三17;彼前五1-4)。倘若银号落入冒名顶替的人手中,他们定然会损害基督的教会,正如恶狼不会顾惜羊群一样。
新约还引用此银号作了第二个有力的比喻:即如吹响银号招聚以色列人守节期,同样地,将来要吹响号筒的大声,招聚死人复活(太二十四31;林前十五52;帖前四16;启八至九)。招聚人守节的是欢乐的声音(诗九十八6);因此,这比喻传达了由复活到永生和在基督国度里预备筵席的喜乐。

十11-34 以色列人离开西乃       这是民数记第一部分的高潮(一至十章)。在西乃所作的一切准备,目的都是为了让神能够与祂的百姓同在,带领他们前往迦南。这里提供了一些新的资料,让我们认识到整个行程队伍的排列次序:抬帐幕的人走在第一批分组的支派之后,而不是与圣物在一起走在队伍中间。这措施也许是为了配合实际的需要,让帐幕在圣物被抬进营地之前便先行支好。约柜在前头带领(33节),犹大是第一个先行的支派(14节),而但支派则行在最后(25节)。摩西希望何巴──即流珥的儿子,他本人的岳父──与他们同去,因为他认识旷野的地形。摩西对他所讲的话,说明了以色列人现在所行的事:他们起行的因由缘自亚伯拉罕的应许,他们的目标则是应许之地。

十35-36 总结
       摩西的话道出了两个重要的圣经要旨:神要战胜祂的仇敌,也要永远与祂的百姓同在。这两个要旨在约柜开始往前行和再次停放在营中央的时候,清晰地表达出来。由于这是经过几乎一整年的准备工夫才达致的最高潮(出十九1),我们必须小心细看。
       圣经经常谈到神克胜祂的仇敌。神在伊甸园曾应许说,那成为人类死敌的蛇,最终要被击败(创三15)。巴比伦(与‘巴别’为同一个字)成了神的仇敌之‘首都’,巴别塔则成了人集体悖逆至高者的象征(创十一1-9)。后来,神的百姓被掳到巴比伦。它是他们所痛恨的仇敌(诗一三七),也是注定要灭亡的地方(赛十三至十四)。在启示录中,神的胜利被描述为巴比伦的倾倒,它亦成了人发出极大颂赞的理由(启十二7-17,十四8,启十七4-6,十八1至十九5)。
神曾经誓言万膝要向祂跪拜(赛四十五23)。这将包括了一切的仇敌,尽管他们并非怀着崇敬的心谦卑下跪,而是在惶恐中蜷缩,但他们却始终要屈膝跪下。这世界的国度终要倾倒,此乃三一神在创世之前的永恒计划中所决定的。因此,历史的进程早已注定,当中包括了天上的属灵争战。神要藉着此计划来得着荣耀,并要显明祂是宇宙至高的全能统治者。父要将子升高,赐祂最高之名,而子则要尊荣父。这一切的目的是要显明神是万有之主。这计划牵涉到创造、人的堕落和救赎。它并没有在开始的时候显明,却是透过历史性的立约和救赎历史的进程逐渐地揭示。在这世代的终局临到之时,它将会完完全全地显露出来,那时,万物都要赞叹神的智慧和怜悯是何等的深广。
       摩西的话所表达的第二个要旨是神的怜悯和恩典:神要在数以10万计的以色列民中居住。这是历代以来每位圣徒所渴慕的与神相交。这正是神的国。华菲德这样写道:‘神国的建立和发展……很可以称得上是旧约的基本要旨’[B.B. Warfield, Biblical Doctrines (Banner of Truth Trust, 1988, firstpublished 1929), p.11]。因此,民数记第一部分的结语,带领我们进入圣经信息的核心。第二和第三部分基本上是与这个相同的要旨有关,内容则涉及神的百姓要进入应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