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示:读二十一至三十六章两遍。
「以前一个尖酸刻薄的科学家讥诮圣经只是『原始的叙利亚神怪文集』,是『犹太教的旧瓶,盛着科学的新酒』。这个口不择言的家伙化灰了,圣经仍然存在,因为它实在是书中之书;科学的老酒在地窖发酸,新的葡萄又当造,但圣经仍然屹立于天地间,它的青春是永恒的:当新的科学家及他们的理论已被人遗忘,存在了几千年的圣经仍然在每一个角落被人研读,因为它才是宇宙问唯一永恒的智慧、真理、美善,与及安慰。」
——杜拉斯(James Douglas)
第三部分:新的一代(二十一至三十六章)
(加低斯至摩押平原)
沉闷的兜圈子过去了,新的黎明正露鱼肚白;旧的一代过去了,新的一代已整装待发;亚伦离世了,以利亚撒接续他的职位:摩西亦快要归到他的列祖去,约书亚被委任为新的领袖。历史的时针已走到一个新时代的起点,以色列人要越过摩押平原,重新迈向迦南,得着那应许地。在民数记最后一部分,共有下面三大段:
新的旅程:二十一至二十五章
新的数点:二十六至二十七章
新的训令:二十八至三十六章
(1)新的旅程(二十一至二十五章)
由加低斯至摩押平原大约需时四至五个月,这是从下面两处经文得来的资料:
(1)以色列人大约在亚伦死后一个月才离开何珥山(二十29),而亚伦是在出埃及后四十年之五月初一日离世(卅三38)。
(2)同年十一月,他们就抵达摩押平原(申一3、5)摩西是在那里向他们重申旧命,这就构成了申命记。
其实以东人若肯让以色列人穿过他们的领土,路程就会短得多,也不必四五个月才去得到了(二十14~22,廿一4)。
其间主要的滞留及意外,二十一章都记载得很清楚。二十一章开头有两件事情,是极堪注意的:
其一、神对以色列人新的反应——「耶和华应允了以色列人,把迦南人交付他们」(第3节);在那三十八年飘流的日子,以色列人离开了神的旨意,神并没有如此答应过他们,只要翻开申命记一章四十四节我们便清楚了——「住那山地的亚摩利人就出来攻击你们,追赶你们如蜂拥一般,在西珥杀退你们,直到何珥玛;你们便回来,在耶和华面前哭号,耶和华却不听你们的声音,也不向你们侧耳。」但现在他们翻到历史新的(也是真的)一页,约的特权再一次临到他们:以色列人向神呼求,耶和华就应允。我们真要铭记教训啊!什么时候我们离开了神的旨意,任意生活,祈祷的力量就消失了,止住了,到我们重新返回神那里,行他的旨意,就没有人能与我们为敌。离开神旨,我们只是一个浪子,飘流旷野;行在神的道路,我们才是一个有清晰目标的客旅,是基督的精兵。
其二、以色列人新的胜利「耶和华……把迦南人交付他们,他们就把迦南人和迦南人的城邑,尽行毁灭。」(第3节)他们就称那地为何珥玛。在飘流之初期,他们在何珥玛打了一场蒙羞的败仗,但在飘流之末期,以色列人带着神的旨意和香气,在这个曾蒙羞受辱的古战场大大得胜了。对我们来说,这真是再清楚也没有的了,我们若离开迦南,面对属灵的仇敌时就会败得一塌糊涂,遵行神的旨意却是得胜的不二法门。
跟着四至九节就是火蛇与铜蛇的事件,稍后我们再看它预表的教训;我们先留意他们为何会招至火蛇之灾——以色列人的灰心丧志(参第4节)。他们本想穿过以东地直取摩押的,却被以东人所拒,以至要绕路而行,不单是说要走多许多路,更致命的是他们感到灰心,是这个泄气使得要走的路更长,更难走:而这次泄气还是发生在他们刚刚大获全胜后不久的时候:我们在得胜的时候要特别儆醒,因为情绪低潮常是跟着胜利之后而来的(以利亚之求死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他们一被以东人拒绝就泄气了,跟着又重蹈覆辙,发怨言,立刻刑罚就来了(4~6)。我们留意,被学起的铜蛇与及招灾的火蛇在外形是一样的,目的是要提醒他们的过错,同时亦预备了医治。同样地,在加略山我们看见自己的罪,亦找到(在同一的地方)永远的救法。
经过了好些路程,他们来到比珥的井(16~18)以色列人曾在这井旁歌唱——「当时以色列人唱歌说:
「井啊!涌上水来,
你们要向这井歌唱;
这井是首领和民中的尊贵人,
用圭,用杖所挖所掘的。」
我们要为这歌感谢神!昔日怨言所不能作到的(参第5节)讴歌却可成就(参第17节),自过红海高歌之后(出十五章)他们直到现在(四十年多了!)才再唱。
以色列人为什么会在井旁突然唱起歌来?他们是否终于发现无论往那里去,活水的磐石都随着他们?或是他们真知道只要唱信心之歌,就是干旱如沙漠之地也有活水的供应;而且磐石被击打一次就够了?也不需要两个磐石才能满足我们各种新的要求?这些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加略山上的磐石(磐石就是基督——林前十4)被击打一次,活水就永远能供应千万干渴的心灵。我们是否常活在涌流不断的活水中,靠着圣灵而生活?我们是否知道在坚硬的地层下正躺着清纯的活水,等着我们用祈祷和讴歌的声音去把它释放出来,满足我们各方面的需求?我们是否在救恩之泉不断地吸取?这讴歌和活水叫整个沙漠改观了!使本章之后满了得胜的欢欣,假如以色列人懂得在加低斯唱信心的歌,三十八年悲惨的生活就不会发生了!
二十二到二十四章,是记载着圣经中最奇怪的一个人物——巴兰。我们在本课之附录里会较详细地讨论他的问题及特性,这里从容了。二十二到二十四章本是插入的,我们可把二十一章之结尾和二十五章之开头连起来读便知了。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他们连敌人最险恶的计谋都得胜了,他们又再按着神的旨意向前推进。巴兰本欲咒诅的,结果却被逼要去祝福!
但真是悲哀,以色列人又再偏行己路,再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二十五章——可怖的一章——一开头就说:「以色列人住在什亭,百姓与摩押女子行起淫乱,因为这女子叫百姓来,一同给他们的神献祭,百姓就吃他们的祭物,跪拜他们的神,以色列人与巴力昆珥连合,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以色列人发作。」(廿五1~3)
从三十一章十六节我们知道,巴兰虽然咒诅不成,却献了这条诡计,叫摩押和米甸的女子勾引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就这样成了可怜的牺牲品,中了计。读这章真叫我们不畅快,二万五千人在审判中(瘟疫)死亡,这与他们最近的胜利成了多强烈的对比!一个有如此高贵呼召和启示的民族,竟犯上淫乱和拜偶像之罪,这是一个怎样的悲剧!无论怎样,它告诉我们单有外表的律法和理想——不管有多高多纯——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内在的悔改,使我们属肉体的性情可以改变过来。
(2)新的数点(二十六至二十七章)
第二十六至二十七章,又再是军兵报名上册的时间,把这一次与上一次的数点并排来看,相当有意义:
两 次 数 点 人 数 之 比 较
支 派 |
旧的数点 |
新的数点 |
减 少 |
增 加 |
流 便 西 缅 迦 得 犹 大 以萨迦 西布伦 以法连 玛拿西 便雅悯 但 亚 设 拿弗他利 |
46500 59300 45650 74600 54400 57400 40500 32200 35400 62700 41500 53400 603,550 |
43730 22200 40500 76500 64300 60500 32500 52700 45600 64400 53400 45400 601,730 |
6% 63% 11%
20% 15% |
18% 63% 29% 28% |
新的士兵统计约比旧的略为减少,而在个别支派的数字来说,则各有升降,单凭这一点就可说明这些统计数目是真实可靠,因为若是凭空捏造,这个殊不容易的差别就会被忽略了。
新的数点跟民数记全书的主题不谋而合。四十年前,男丁的人口大约是六十万,四十年后仍是六十万。整整四十年过去,人口并没有增加什么。原来他们不单在行程上是停顿了,连人口数字也一样的没有进步。某些支派人口显著的下降,可能跟瘟疫有关系。从二十五章十四节我们找到一点支持,西缅支派人口下降六·四成,就是因为巴力昆珥的罪,招来瘟疫的审判。
五十三至五十六节是论分地之原则。而五十七至六十二节则是利未支派新的男丁人口数字。跟着人口统计后,就是西罗非哈之女为父求产业(二十七1~11)这段是不解自明的。
接着下来,就是神告诉摩西将会寿终于此(12~14),而摩西的反应却是感人无比:
「愿耶和华万人之灵的神,立一个人治理会众,可以在他们面前出入,也可以引导他们,免得耶和华的会众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廿七16~17)
没有半点为自己的意念;叫他挂心的,是神自己的名字和百姓的福乐。他们若能行主的路,他便心满意足了。愿这信息感动我们的心。摩西祈祷之后,神便晓谕他公开立约书亚作他的继承人,这就完结了二十七章的记载(18~23)。这里有新的军力、新的领袖,和新的进取目标。
「摩西按手
在他头上、嘱咐他、
是照耶和华藉摩西所说的话。」 (23节)
(3)新的训令(二十八至三十六章)
我们不会用太多的篇幅来讨论这一段。二十八章和二十九章本应归入同一章内,都是论到献给耶和华的各种祭礼,是把利未记二十三章所讲的加以补充而已!
每日献的祭(廿八3~8)
安息日的祭(9~10)
月朔献的祭(11~15)
逾越节的祭(廿八16~廿九40)
至于它们预表的教训,可以参利未记那部分。
我们只需注意这里两个新的祭:安息日献的祭和月朔献的祭都是这里才开始有的。每日献的祭,在出埃及记廿九章卅八至四十二节已有提及。我们相信这个祭一直维持到那个时候,没有中断过。这里重新提及,只因为它是整个献祭体系的基础,一切其他献的只是加上去,而不是取代它。
就表记一方面而言,一切的祭礼都是指向基督的,所以二十八章说是「我的供物」(编者按:英译本作「我的粮」),神在基督里找到真正的喜乐,能满足神的心。
三十章是许愿之例:(1~2)——对男人;(3~5)——对闺女;(6~8)——对订了婚的少女:(9节)——对寡妇;(10~15)——对妻子。有关神怎样看许愿一事,请参看第六章之解释。这里重申许愿之例,是以防有人冒失许愿——不管是轻忽地许愿,或轻忽地背约都不行。许愿只能向神自己许(2一3),是不容违背的(2、9、15)。对闺女来说,他父亲要负责任(3~5);对订了婚约的,神就警告她们不可有口无心地乱许愿;对妻子来说,则作丈夫的要负责(10~15)。
这里,我们要学的功课真多。我们与神之间总有某处是特为许愿立约之用的,不管我们许的愿是要奉献自己跟从他,是用祷告事奉他,是奉献金钱财物,是禁食,或是任何其他,总之这个特别保留作我们向他许愿的地方,会叫我们对神澎湃满溢的爱或感谢得到一种蒙福的宣泄,无形的爱藉着有形的媒介来表达,显得更充实、满足;但我们一定要极之小心,愿既起了,就说什么都不能违背,这是我们一生中再没有更尊贵神圣之约的了,无论什么代价,都必要向主实现。再者,我们岂能不诚心诚意,且又怀着
无比敬虔与感谢之情来向主说:你既用至高无比的代价救赎我们,我们又怎能禁止自己不亟亟地摆上,给那该受一切爱与诚的主来使用,来享受!
杀戳米甸(三十一章)
三十一章是神命令以色列人跟米甸人宣战,要夺财物,杀男丁,掳妇孺,焚城池。通常我们对这些纪录都不能接受,甚至起反感,慈爱的神为何如此嗜杀?这对我们一般的道德似乎是太难接受了?对于这点,我们怎样解释?怎样自圆其说?
我们要特别留意一个重要的词语:「报仇」。这是神的命令:「你要在米甸人身上报以色列的仇。」(第2节)摩西传达神的命令时,则说:「好在米甸人身上为耶和华报仇。」(第3节)我们若正视这个问题,第一点要弄清楚的是,向米甸人宣战完全是出于神,以色列人只是执行神的旨意,完成神的计划而已,对这事件的本身来说,执行计划的以色列人在这行动上,是没有道德上的责任,因此亦不需要为道德之善恶与否作任何辩护;他们作了这事,我们要穷究的则是这件事本身,而不是作这事的人。这是从开始就要确立的一个观念。
向米甸宣战不是出于人之嗜杀,只是神的审判,是为要「在米甸人身上报以色列的仇」;整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以色列人本来与米甸人无仇无怨,米甸人行诡诈陷害以色列人,利用摩押的女子诱使以色列人犯奸淫而招死亡,这是「以色列的仇」。他们明知(透过巴兰)陷以色列于拜偶像的罪就会招耶和华的大怒,他们仍明知故犯,这是立意千犯神的圣洁,也就是「耶和华的仇」(请参廿五章),有了上述两个原因,就叫我们不得不承认米甸人是罪有应得的。
从远一点来说,神命令以色列人毁灭米甸人,本来就跟神要毁灭迦南人是同一类型的(出廿三24;申七1~6等)。很多时候,我们那种婆妈式的所谓怜悯就会大为迦南人抱不平:神怎可能发动这种血腥的战争?我们这样想就是以为我们比神更公义!我们这样说就是表明不能接受这个启示的记录,但我们若肯心平气和来了解当时迦南人的乱伦淫秽生活,真去明白利未记十八章(特别是24、27、30节)的意义,我们又怎能(若我们是诚实的)不承认神除了这样作是无法维持公义,亦不能使其他无辜民族不受其沾污?
至于该用什么方法来处理这个局面,他当然有绝对权柄来决定:他要割除。这好比一个医生诊断一个息了毒瘤的病人,在还可医治的期间,他就要动手术把它割除,手术当然会引起痛苦,但若不及早根除,就必会殃及旁的健全组织。这对当时迦南的情况亦是一样,神拣选了以色列人作他的子民,来执行他的计划,他一定要采取各种办法来保证他的子民免于败坏。他命定以色列人要剿灭米甸人,我们就相信这是最好的方法,一方面是必要的严厉,另一方面亦是对以色列人的恩慈,好叫他知所警惕,日后不敢重蹈他们的覆辙。
好,我们且退一步来想,假如神用的方法不是杀戮,而是饥荒、地震、火灾,或其他我们知道的天灾人祸,而至终都是一样的死亡。那些说神是不公义的人自然无话可说,只是一来神要以色列人及当时别的邻邦学的功课,又怎能藉这些「聋哑的媒介」带得出来,人都会以为只是偶然的不幸而已。再说,谁的方法比较仁慈呢?一刀了事,或是挨它三五个月的饥馑才死亡?
我们一定要清楚又诚实地面对这一问题,假如我们相信神是有全权管理天下万邦之兴替盛衰,那么对于一个已落在罪深孽重的国家,我们就更要相信他有绝对权力来刑罚这个国家,至于他会用什么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他也有绝对的自主权来决定的。
至于对米甸人报的仇,看样子是太凶残了——「你们要把一切男孩和所有已嫁的女子都杀了」(第七节):我们若以上述之观念来看这一件事情,就会明白神为何要下这一度命令。原来以色列人果然自以为宅心仁厚,没有杀戮米甸的妇人和孩子,只俘掳他们回国。摩西发怒了,他明显指出他们的不顺服。而且从上文下理,我们可以看出以色列人之所以不杀米甸妇人,其动机是性欲方面多于仁慈的。早期就是这些女人在什亭引诱以色列人,使得二万四千人死亡(廿五9),现在又该怎样办她们?不错,从人方面说,杀一个手无寸铁的女人好像是不可能的,但对米甸人来说,到底是男人可怕呢?还是女的比男的更可怕,她们不单招来身体疾病的传染,更会败坏全营的人的道德生活。
因此,为了对以色列的男人和女人(作妻子的和未嫁的)公平,特别是我们想到米甸女人带有的性病,杀戮她们就很有理由了。我们也相信摩西在下十七节的命令时,他也会想到这些理由的。(尽管如此,之后仍有三万二千个没有出嫁的女人留下!参35节。)
再说,杀戮孩子又怎样解释呢?好,假如不杀孩子,全都带回以色列境内,养在以色列家中,以色列人年过一年地看着整个米甸族在他们境内成长,那简直就是疯狂的,结果必然引起国际间更大的悲剧,比今日中东之阿犹问题复杂千百倍。
假如不杀他们,把他们全赶回颓垣败瓦的家园,至终会怎样,还不是死在饥荒与疾病中?这命令看是残酷的,却只是割除毒瘤的「残酷」!对待无情的罪恶,就需要用无情的手段,今日不适当的仁慈只会引起明日更严重的悲剧。当仁慈成了妥协,那不单对无辜者是残酷,对犯罪者也只是一种虚伪的仁爱而已。
我们还要公平地看这一段经文,整个记载,我们没有看见以色列人是滥杀嗜血,没有虐待或对妇人残暴——而这一切还是昔日战争所常见的呢!
在这战役中,有三件事是很特出的:
(1)胜利是容易的。
(2)掳物是丰富的(25~47)。
(3)以色列人没损折一兵一马(49节)。
假如昔日以色列人肯听神的话,谨守遵行神的诫命,他们又会多容易便全把迦南人清除,我们的历史亦完全改观了。
最后几章(三十三至三十六章)
在三十二章,流便、迦得,和玛拿西三支派要求住在约但河东之地——刚占领之土地。这要求看来是合理的,因为他们的「牲畜极其众多」——就像一切寻求妥协的要求一样,但那只是妥协而已。以色列人之份是在迦南境内,不是迦南境外。他们只是凭眼见来选择(「他们看见」第一节),就像昔日罗得一样(创十八10~11),他们不是凭信心,不是以神的旨意来选择,他们满足于应许地之外的「可牧放牲畜之地」。这是典型的「属世」基督徒的预表。在历代志上五章十八至二十六节,和列王纪下十五章二十九节,就看见他们这个选择所造成的结果:
(1) 向邻邦的偶像弯腰。
(2) 是第一批被掳的人。
他们的后裔在耶稣的时代,情况更惨,可参马可福音第五章一至十七节。
三十三章则是以色列人自埃及至约但河旅程的撮要,我们不覆述了。
三十四章则是分迦南地的经过,我们在这里只提出一点请大家注意,就是他们所得之疆界远比应许给亚伯拉罕的为小(请参创十五18)。个中原因,稍后再详述。他们所得之地,一直向东伸展,直至今天的幼发拉底河。
有关三十五章的逃城,我们要注意下列数点:
(1)它们的数目(6~8)
(2)它们的目的(9~12)
(3)它们的位置(13~14)
(4)它们的规例(15~34)
(5)它们所预表的(应连着其他有关经文一起研究。)
最后一章(三十六章)则是关于保存产业的条例,这个也可以用来解释我们在基督里的产业,是绝对稳妥的。这就完结了摩西五经中第四本书了,我们实在应该自己再花功夫去发掘里面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