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歸神【書23-24章】應許實現《城平約書亞記主日學》
I. 備戰 :第一課:發施號令〔 1-2 章〕 第二課:行軍準備 〔 3-5 章〕
II.
爭戰 :第三課:中部戰爭〔 6-8 章〕 第四課:南部戰爭 〔 9-10 章〕 第五課:北部戰爭〔11-12 章〕III. 分地 :第六課:迦勒特賞〔13-14 章〕 第七課:其他分地 〔15-21 章〕
IV.
安息 :第八課:河東歸神〔22 章〕 第九課:河西歸神 〔23-24 章〕
I.
約書亞重申禍福之道(23:1-16)
A.
序言 (23:1-2)
- 約書亞知道自己 活 不了多久,但他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任務要在離世前完成,就是要讓以色列人 知 道 ,他們在他的日子中所目睹的那些事件的重大 意 義 ,並他們必須一直持守的聖潔生活的 重 要 性 。(
23:1)
- 約書亞召集了以色列人的代表( 長 老 、 族 長 、審判官、官長)來,因為這些人能把約書亞的 話 傳給整個民族,並且,他們的 模範
/榜樣 對百姓也很具影響力。約書亞解釋把他們召來的原因,是因為他已經 年 紀 老 邁 ,還有不多的日子可以在他們中間提醒他們。(23:2)
B.
憶述 (23:3-5)
緊記是 祂 使他們擁有迦南地(23:3): 約書亞告訴他們,他們不須從他的口中得著提醒,因為他們自己已親眼 目 睹 耶和華為他們所作的事,他們只須時常 回 想 神如何為他們爭戰,並且緊記是 祂 使他們擁有迦南地,他們便可得著提醒。
祂的應許永不 落 空 (23:4-5): 迦南地的原居民雖還未完全被逐出,但約書亞提醒百姓,他已把那些外邦人的地域 分 配 給他們,他並且向他們作出 保 證 ,那位在他們面前把其他的迦南地原居民逐出的 神 ,必會繼續為他們 爭 戰 ,使他們得著那些還未 征 服 之地的控制權。約書亞知道他在世的工作已經 完 成 ,他只是神工作中的一個 參 與 者 ,至於將來的一切,則仍要 交 在神的手中。約書亞為自己的 離 世 預備以色列人的心,安慰他們,把他們的焦點指向 神 ,因神永遠 不 變 ,而且祂的應許永不 落 空 。(23:4-5)
C.
勸勉 (23:6-11)
要忠於神應許才會實現(23:6-7): 雖然神的 信 實 是不容置疑的,但除非以色列民保持對神 效 忠 ,並忠於祂的 命 令 ,否則,他們永不會看見神的應許 實 現 ,並且他們不能完全得著 迦 南 地。故此,以色列人須絕對 順 服 神的吩咐,他們要特別小心,不可與迦南原居民中的餘民有任何 交 往 。若與這些人交往,會造成很大的危險。正因如此,以色列人甚至連那些 外 邦 神的名字也不可以提,因為「提那些外邦神的名字」暗示著那些神具有真實性和重要性。迦南人與他們的偶像都應在世上 消 失 ,而以色列民不應在尊崇那些外邦神的事上 有 份 。(23:6-7)
要繼續選擇事奉神 (23:8) : 以色列人應堅持事奉耶和華他們的神,正如他們 今 日 所行的一樣。整體上來說,以色列民認識 耶 和 華 是他們的神,並一直事奉祂。在約書亞的日子,順服神的心不斷在國民生命中增長,大體上來說,以色列人渴望事奉神。約書亞告訴以色列人,不可否定他們的 過 去 ,而且還須繼續走在今日這條路上,忠於他們的 選 擇 ,因這是與他們的 生 命 有關的選擇。
約書亞再次以神為他們所作的事來加強他對以色列民的鼓勵(23:9-11) : 因為神不單 應 許 把以色列的敵人逐出迦南地,祂並且 已 經 成就了祂的應許,祂並且還會在未來日子中 繼 續 實踐祂的應許,故此,以色列人應樂於把自己的生命投上來 愛 神 ,因這是祂所 配 得 的。
D.
警誡 (23:12-13)
另一方面,以色列人實在應該為著自己的 幸 福 而事奉神。約書亞在鼓勵之後,隨即加上 警 告 ,因這是關乎以色列人 生 死 的事--以色列人若離開了神,就必 滅 亡 。
若以色列人與他們中間的外邦人交往,或與他們結親,神就會 挪 開 祂的幫助,祂就不會把剩餘的迦南人 逐 出 ,而這些人將會使以色列人 毀 滅 。
約書亞用了四個不同的表達來形容以色列人與外邦人交往的結果,首兩個( 網 羅 、 機 檻 )暗示著對以色列人 屬 靈 和 道 德 上的傷害,而後兩個(肋上的 鞭 、眼中的 剌 )則指對以色列人 肉 身 上的傷害。
假若以色列人與那些迦南人交往,而不滅絕他們,當那些迦南人再次強盛時,他們會 攻 擊 以色列人,那麼,無可避免的結果,是以色列人的力量會受到 破 壞 ,甚至是以色列人遭 毀 滅 。
約書亞把以色列人的 命 運 放在他們自己的手中,讓他們去選擇: 順 服 神就可得救恩,不順服則帶來 毀 滅 。約書亞的嚴重警告,不單指出轉離神是不忠心和忘恩負義的表現,更指出這是最大的 愚 昧 。
神的 信 實 ,沒有減輕他們要忠心的責任,而是他們順服神的最有力的理由。
E.
結語 (23:14-16)
約書亞宣佈他 離 世 的時間已經近了,他指出以色列人是知道「神應許他們的話,並沒有落空」的,凡有眼可以看的人,都不可以 否 認 這個事實,因為他們居住在迦南地的事實,正是神信實的 明 證 ,是無可駁斥的事實。神既是信實地履行祂的應許,祂也必然會同樣信實地執行祂的 懲 罰 。
約書亞所提出來的警告,對以色列人來說,並不 陌 生 ,因為他們在摩西臨終前,已不只聽過一次(申8:19-20--滅亡的警告, 11:26-27--祝福與咒詛, 申28-29--祝福與咒詛的內容)。 再者,在進入迦南地後,在 以 巴 路 山和 基 利 心 山(書8:34),他們已把祝福和咒詛的話完整地聽了一遍。神若執行懲罰,他們就只可怨 自 己 不聽神的話了。
這不可以說神的約中只有 命 令 ,這約基本上是神 恩 典 的行動(因以色列人並非有甚麼過人之處而配得這一切祝福)。雖然如此,這約同時也賦與以色列人 責 任 ,並使他們行走在神的旨意當中。若以色列人拋棄這些責任、拜偶像,他們是點燃神的 怒 火 ,使自己陷入迦南人的光景中--不 配 再住在迦南地。
約書亞的臨終之言,是基於他認識到神與祂的子民所立的約是 神 聖 的。這約並沒有暗示, 不 論 神的子民如何行,他們都可以得著祝福和幫助。惟有那些保守自己,不被世俗所 污 染 ,並且 重 視 神的榮耀的人,才能得著神的祝福和幫助。
應用
:
- 順服神與否,是一個與生命有關的選擇。
- 神的信實,是我們應順服神的最有力的理由。因為信實是有兩面的,神不單信實地賜福,祂也會信實地施行懲罰。
- 我們有責任保守自己,不受世俗玷污,並且行在神的旨意當中,才能享受神所賜的安息。
II.
約書亞與以色列民立約(24:1-28)
A.
序言 (24:1)
1. 這次的聚集地點是在 示 劍 ,並非因為它在迦南地的中央,而是與一些 歷 史 事件有關。在這裡發生了兩件事,與以色列人的祖先有關的:
- 當 亞 伯 拉 罕 (從前的名字是 亞 伯 蘭 )遷來迦南地不久,神就在這裡向他 顯 現 ,並且應許要把迦南地賜給他的 後 裔 ,他就在那裡為神築了一座壇(創12:5-7)。
- 雅 各
曾在此築壇,起名叫伊利伊羅伊以色列(就是「 神以色列 神」的意思 (創34:20)。亦曾把家中所有的外邦人的 神 像 埋在這裡的 橡 樹底下(創35:2-4)。
2. 因此,在示劍有歷史的聲音說出了:
- 神的 信 實 ,因祂實現了祂向亞伯拉罕所作出的應許。
- 當雅各(後改名為 以 色 列 )聽到耶和華對他的呼召,他如何與所有的偶像作出徹底的 決 裂 。
3. 這兩課歷史,正是約書亞要以色列人學習的,再者,這裡的歷史,可以 加 重 約書亞要講的話的份量,和 加 深 以色列人的記憶,故此,在這裡聚集是最適合不過的了。
- 憶述
: 神帶領以色列人的歷史(24:2-13)
- 神要 約 書 亞 講述這些歷史的目的,是要提醒以色列人神在過往給他們的特殊恩典
。然後在這個基礎之上,呼召他們來 忠 心 事奉祂。
- 約書亞講述以色列人的本源,顯示出她的歷史實在是神恩典作為的歷史
(24:2-3) : 以色列這個民族,源於 亞 伯 拉 罕 和拿鶴之父他拉。他拉是以色列人的祖先,他原居於大河那邊,事奉敬拜 別 神 ,但耶和華把 亞 伯 拉 罕 呼召出來,使他脫離 偶 像 敬拜的環境,領他進入迦南地,一路上保護他,神的特殊恩典並選召亞伯拉罕的愛,影響著亞伯拉罕的一生。
- 以色列人越往後看她的歷史,神的 手 就越清晰可,就如神賜後代給亞伯拉罕的應許 實 現 了
(24:3-4) : 她並非由自然的事件把她帶至現今的境況,而是由 神 的同在和祂豐盛的恩典把她帶至今日的境況的。
- 雅各的後裔在 埃 及 受苦是神手的工作,為神下一步的恩典預備道路,就是把以色列人從 為 奴 之家領到應許地
(24:4-7) : 這對於以色列人來說,是具有重大心意的,因為若他們身處一個很安舒的環境,他們未必願意離開,而前去一個不知道的地方。總括來說,以色列的歷史是神手的工作。
- 另一個很明顯是神的工作的例子,是祂處理亞摩利人、和巴勒並巴蘭
(24:8-10) : 亞摩利人想用刀劍來攔阻以色列人到達目的,而巴勒和巴蘭則想用 咒 詛 來達到同一目的。但神毀滅了西宏和噩(民21:21-35),並把他們的土地賜給以色列人為業;神又把巴蘭的咒詛變為 祝 福 (民22-24)。
- 隨後,還有一連串的神蹟奇事,一個比一個奇妙
(24:11-12) : 過 約 但 河的神蹟、征伐 耶 利 哥 的神蹟等,總而言之,以色列人的勝利並非因為他們的 刀 或他們的 弓 ,那功勳單單屬於 耶 和 華 ,因為是祂,為以色列人爭戰,使他們勝利。
- 耶
和 華 為以色人爭戰,以色列人才得以享受在這地上居住和吃這地上的果子的權利24:13) : 他們實在不可忘記這一切的豐富,均是 神 給與他們的禮物。當以色列人肯數算自己的福份時,他們必然會看見神在他們身上的恩典。
應用 : 你發現憶述歷史有甚麼用處?
- 能用作說明、例證、見證。
- 若以歷史來作說明,經歷過的人的感受會更大。
- 若以歷史來作例證,可加強說服力和加深人的記憶。
- 若以歷史來作見證,可鞏固我們對神的信心,因能更體會神的智慧,信實和慈愛。
C.
勸勉 : 歸向真神(24:14-28)
選擇是否事奉(24:14) : 耶和華約書亞知道以色列人的 將 來 如何,全繫於以色列人對神的 忠 心 與否,所以,他勸以色列人要除去一切 偶 像 ,專心事奉神,但勸勉歸勸勉,他總不能 勉 強 以色列人或代替他們去作出決定,最終仍是要他們自己作出 選 擇 ,他們要事奉誰。因為惟有這樣,以色列人日後才沒有 藉 口 反悔,說他們沒有機會去表明自己的立場。約書亞要他們在當場作出決定,他們不可模稜 兩 可 或不作決定。若他們選擇不 事 奉 耶和華,他們就要為自己所作的決定負上全責了。
作為一個領袖,他就首先以身 作 則 ,選擇了事奉 耶 和 華 。(24:15)
他們也選擇事奉耶和華(24:16-18): 以色列眾人的回答是 肯 定 的,他們承認耶和華是他們的 神 。他們本來已於神的 約 有份,而這約帶給他們只有好處:這位神帶領他們離開 埃 及 、祂是約書亞與他們重溫的所有 恩 典 的來源。故此,他們作出了與約書亞一樣的選擇。
起初,約書亞並不 滿 意 他們的答覆(24:19-20): 因為他覺得這個決定既是那麼 重 要 ,他們不應未考慮 清 楚 ,就草率地和衝動地作出決定。所以,他告訴以色列人,他們不能 事 奉 耶和華,因為他們不應認為可以靠自己的 力 量 就做得到,他們不應作一個他們不能履行的 承 諾 。再者,耶和華他們的神是 聖 潔 的,並且要求他們整個生命都帶著 聖 潔 的印記。還有,祂是一位 忌 邪 的神,祂不會與別神分享祂的榮耀,也不會不 懲 罰 毀約的人。
雖然約書亞如此說,百姓仍作出一個絕不含糊的誓言,說要 事 奉 耶和華。(24:21)
於是,約書亞就叫他們自己為這個誓言作 見 證 (24:22): 他們也 願 意 為他們所起的誓作見證,如此說來,他們每一個人就成了他們弟兄的監察者。
約書亞就吩咐他們要除掉他們中間的 外 邦 神 ,專心歸向耶和華以色列的神(24:23-24): 這不單包括了外在除 偶 像 的行動,也包括了他們內在的 動 機 ,他們要 全 心 全 意 地愛耶和華,因為祂實在配得他們全心全意的愛。以色列人重覆地說,他們必事奉耶和華他們的神,表示他們的決心是 堅 定 的。
約書亞作為神的 代 表 與以色列人立約(24:25-28)
他先重申耶和華對以色列人的 要 求 ,他也得到以色列人的口頭同意 。
約書亞再把這些話(就是他與百姓之間的對話和肯定這約的話)都寫在神的 律 法 書 上,這很有可能是申命記31:24-26所說,放在約櫃旁作為見證以色列人日後違約的不是的文件。
最後一步,約書亞要用另一個方法,來幫助以色列人記起他們所作出的 選 擇 。於是,他在橡樹下立起了一塊大石頭,作為 見 證 。他宣佈以這塊石頭作為他們立約的見證。他以這塊石頭為一沉默的見證人,來防止以色列人對神 不 忠 。
摩西離世前也曾向以色列民講述歷史(申1-3章),並與他們立約(申29章)。
應用
: 一個人是否要信靠神,這抉擇是不能勉強的。我們的責任只是提供全面的資料,包括證據、正面的資料(如:福氣、神的慈愛)和負面的資料(如:懲罰、神的公義)),然後盡力相勸,並且以身作則。最後的決定還是由當事人去作的,因為日後的責任,是由他來承擔的。
- 神對要事奉者的要求是嚴格的。我們應立定心志,以諸般的方法來保守自己/別人對神的忠心。
III.
領袖之死:危機初現( 24:29-33)
透過約書亞的為人與說話,他帶出很 好 的影響力,這影響力延續至他的死後(24:31): 他的影響力直至那些經歷過神為以色列人所作的一切事的長老離世,才慢慢 消 失 。
約瑟的骸骨能葬在他父家之墓地裏(24:32): 見證著神 信 實 地成就了約瑟四百多年前的盼望(出13:19),也證實了 以 賽 亞 書49:23下:「等候我(耶和華)的必不至羞愧」的話。雖然神應許的實現有時需時很久,但卻永不會 落 空 。
那些知道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諸事的長老還在候,以色列人事奉耶和華(24:31): 這句話在士師記2:7重現,那時卻是新的世代出現,他們不認識耶和華,行耶和華眼中自為惡的事,去事奉諸巴力(士2:11)。這些話亦用在列王記裡那些拜偶像的王。可見,地是開始得到了,但安息卻未曾得到,因為百姓不遵守耶和華的律法,不愛耶和華,不認識祂。唯有愛神的人才可以安息。(來4章)
應用
:?一個領袖的影響力可以延至很久。 ?等候神的必不羞愧。
- 安息的秘訣
-:奧古斯丁:「我的主啊!你為自己造了我們,我們的心得不著安息,直至安息在你的懷裏。」(Thou madest us for Thyself, and our heart is restless, until it repose in Th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