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第十九章

上一篇   下一篇

提要:1 西缅支派的签,10 西布伦支派的签,17 以萨迦支派的签,24 亚设支派的签,32 拿弗他利支派的签,40 但支派的签。49 以色列人将地给约书亚为业。

 

1 为西缅支派的人,按着宗族,拈出第二阄。他们所得的地业是在犹大人地业中间。

 

  在犹大和约瑟的子孙分得产业以后,约书亚曾下令将剩下的土地分成七份(书18:4-6)。但如果想要让每一个支派都得到满意的一份,土地显然是不够了。土地的地形也不太可能均分成七份。既然犹大支派得到这么大的一份,也许有人提出要他们与其他支派分享。接着抽签就轮到西缅支派。起初以色列人可能认为分给犹大的土地已经够大的了。但如果以色列人占领上帝应许给他们“从埃及河直到幼发拉底大河之地”(创15:18;申11:24)的所有土地,犹大支派就能保住他们的全部份额。然而以色列人疏忽和满足于现状。他们的边界就得按照他们的信心而定。如果我们凭着信心尝试为上帝做更大的事,我们就能从惦那里获得更多。这些事“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林前10:11)。

 

  从西缅的签中我们可以看出上帝如何引导土地的分配。由于西缅和利未对示剑人的屠杀(创34章),雅各在他的临终预言中说要使他们散居在以色列人中间(创49:7)。上面已经提到利未人没有自己的土地,只是散居在各支派的城镇中。西缅支派则要居住在犹大的境内。这个支派还得进一步分散。到了罗波安的时代南北分裂之际,虽然他们归属北方十个支派,但因其土地在犹大王国,故还是得不到他们的份。从此他们就分散在以色列人中。经文中很少提到西缅支派。他们中间没有出过士师,先知或其他重要人物。这一支派一定被犹大支派同化了。他们的特征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消失了(见创49:7)。

 

2 他们所得为业之地就是:别是巴(或名示巴)、摩拉大、

 

  他们所得为业之地。作者列举了分给西缅支派的十七座城,其中十三座主要在南地,另外四座在设非拉,但南地和设非拉的界线不是很清楚。作者没有为这个支派划出明确的界限,因为他们没有分得足够多的领土,而只是在本属犹大的区域中获得了一些城镇和周围的地区。这些城镇中有许多是与犹大支派共同拥有的。所以有时属这个支派,有时属那个支派。

 

  别是巴(或名示巴)。代上4:28在列举西缅的城市时没有提示巴。亚伯拉罕的别是巴(“誓约的井”)就是这里的别是巴,在希伯仑西南约43.6公里处。后来到了以色列君主时代,别是巴城在西巴丘(Tell es-Seba )以东5公里,距希伯仑有39.7公里处。

 

  2-6节的十三座城,和第7节的四座城中,只有别是巴的位置得到了确认。

 

3 哈萨书亚、巴拉、以森、

 

4 伊利多拉、比土力、何珥玛、

 

5 洗革拉、伯玛加博、哈萨苏撒

 

  洗革拉。可能是库威夫丘(Tell el-Khuweilfeh ),在迦萨东南,别是巴和底壁之间。这座城虽然给了西缅支派,但要么他们没有占领,要么后来失去了。因为大卫在逃避扫罗的时候,非利士王亚吉把这座城送给了大卫(撒上27:6)。

 

  伯玛加博,哈萨苏撒。哈萨苏撒可能就是萨拉苏森(Sbalat Abū S?sein )。这两座城可能位于通往埃及的南北大道上。其名字暗示它们可能是喜克索斯或后来的所罗门存放战车和马匹的地方(王上10:26)。前者意为“车城”,后者意为“马村”。

 

6 伯利巴勿、沙鲁险,共十三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沙鲁险。在巴勒斯坦到埃及的主要通道上。就是现在的法拉丘(Tell el-Far`ah ),有喜克索斯人,埃及人和罗马人堡垒的重要遗迹,位于迦萨以南约24公里处。

 

7 又有亚因、利门、以帖、亚珊,共四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8 并有这些城邑四围一切的村庄,直到巴拉比珥,就是南地的拉玛。这是西缅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9 西缅人的地业是从犹大人地业中得来的;因为犹大人的分过多,所以西缅人在他们的地业中得了地业。

 

  当时他们认为太多了。但如果他们凭着信心展望将来,就会觉得这并没有超过他们在上帝的祝福下所需要的。但以色列人这时开始忘记上帝对于他们的计划,安于现状了。上帝暂时允许了作出调整。但即使计划改变了,他们仍有权利去扩展领土,直到重新觉得需要得到这一切。当我们忘记上帝对我们的计划时,我们的眼光就会变得狭窄和自私。我们成就的少是因为我们尝试的少。我们尝试的少是因为我们太容易依靠自己的血肉之躯,而不依靠上帝大能的膀臂。

 

10 为西布伦人,按着宗族,拈出第三阄。他们地业的境界是到撒立;

 

  第三签。这些支派被召上来,要么是按照上帝藉着雅各的所定的顺序,要么按抽签这样定的。虽然西布伦比以萨迦小,但按照雅各的祝福(创49章)和摩西的预言(申33章),他排在以萨迦前面。这种优先权也体现在土地的分配上。根据雅各的预言,希布伦必“住在海口”,“成为停船的海口”(创49:13)。约瑟弗斯说(《上古史》VI.I.22),他们的领土从基尼烈海延伸到迦密和地中海。但根据《约书亚记》的描述,他们的边界不大可能延伸到地中海。

 

  既然玛拿西支派与亚设支派接壤(见书17:10),西布伦的疆界就不太可能延伸到地中海。也许西布伦是经亚设地界,或从包括迦密山北部海湾地区在内的走廊而通往大海的。预言说西布伦的子孙将住在海边,可能是通过他们与亚设支派的协调来实现的。这样,西布伦支派就很容易来到港口,接触到富庶的市场。据说在他们的境内有一条古代的贸易通道,叫做“海洋大道”。

 

  到撒立。与七十士译本相同。但梵底冈抄本为“伊思戴克科拉”( Esedek Gola )。叙利亚译本为“亚实突”,但不可能是非利士的亚实突。有些手稿为撒都德(Shadud),意为“废墟”。在埃斯德赖隆平原北边、拿撒勒西南7.2公里处有一大片废墟,叫做撒都德废丘(Tell Shad?d)。

 

11 往西上到玛拉拉,达到大巴设,又达到约念前的河;

 

  往西。或“向大海。”

 

  上到玛拉拉,达到大巴设。玛拉拉和大巴设的位置都没有确定。

 

12 又从撒立往东转向日出之地,到吉斯绿他泊的境界,又通到大比拉,上到雅非亚;

 

  吉斯绿他泊。直译是“他泊的两边”。据信是现在的伊克撒勒(Iksal)。这是他泊西面一个多石的高地,是巴勒斯坦的一座名山。有人认为他泊就是后来主登山变像的地方。

 

  雅非亚。据认为是拿撒勒西南2.8公里处的雅法(Yafā)。

 

13 从那里往东,接连到迦特希弗,至以特加汛,通到临门,临门延到尼亚;

 

  迦特希弗Gath-hepher)。意为“希弗的酒榨”,约拿的家乡(王下14:25)。现为祖拉遗迹(Khirbet ez-Zurra`),据说附近有约拿的坟墓,位于拿撒勒以东4.4公里处,在通往提比哩亚的路上。

 

  临门延到尼亚。有人认为尼亚就是现在的鲁马纳(Rummaneh ),在拿撒勒以北,但这个位置似乎太靠西了。

 

14 又绕过尼亚的北边,转到哈拿顿,通到伊弗他伊勒谷。

 

  又绕过尼亚的北边。描写北部的边界是从尼亚开始的。

 

  伊弗他伊勒。就是现在的米利干河(Wadi el-Melek) ,靠近加利利的伯利恒。这是北部边界的终点。

 

15 还有加他、拿哈拉、伸仑、以大拉、伯利恒,共十二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加他。这里没有说清楚加他和所提到的其他城市是属于西布伦,或只是边界城市。加他可能是米吉多西南的夸提纳遗迹(Khirbet Qoteina) 。拿哈拉可能是靠近基训溪的纳尔丘(Tell en-Nahl )。伸仑是约书亚所杀国王之一的都城。这里的伯利恒不是犹大地的伯利恒,而是在拿撒勒西北11.2公里处,现名拜特拉姆(Beit Lahm )。

 

  十二座城。只提到五座城,还有七座没有提。如果把西布伦边界的城市都列出来,那是不止十二座的。有些边界城市并不属于西布伦支派。有一些根本不是城市的名字,所以实际的数字加起来还是十二座。从下一节可以看出,十二座城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提到了,但很难确定是哪一些。从书21:34,35可以看出,属于西布伦的城市并没有全部记下来。那里说加珥他和丁拿就给了利未支派。

 

16 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西布伦人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17 为以萨迦人,按着宗族,拈出第四阄。

 

18 他们的境界是到耶斯列、基苏律、书念、

 

  耶斯列。直译是“上帝播种”。这是耶斯列谷南端的一座城市。谷底呈三角形,长约24公里,朝着约旦河谷。北边是拿撒勒的山脉,包括他泊山;南边是撒玛利亚的山脉,包括基利波山。山顶有一个隘口,基训溪从这里穿过一直流到亚克湾。耶斯列城现名泽林(Zer`?n),在基利波山的西北坡,俯视着下面的平原和约旦河渡口。

 

  基苏律。被认为是第12节的吉斯绿他泊。

 

  书念。就是现在的索伦(S?lem),在南北走向的从拿撒勒到耶路撒冷的道路东边。位于耶斯列以北5.6公里处。这两座城在耶斯列谷西端的两边。

 

19 哈弗连、示按、亚拿哈拉

 

  作者没有描述以萨迦的全部边界,而只是记下一些主要的城市,其原因是以萨迦的边界十分明显,位于玛拿西和西布伦之间。这里所提到的大多数城市都无从知悉。

 

20 拉璧、基善、亚别、

 

21 利篾、隐干宁、隐哈大、伯帕薛

 

  隐干宁。直译是“花园之泉”。可能就是耶户追赶逃跑的亚哈谢时所前往的“园亭”(王下9:27)。也许就是现在的杰宁(Jen?n ),位于平原的低端,离基利波山坡约9.6公里,在米吉多经撒玛利亚通往耶路撒冷的路上。

 

22 又达到他泊、沙哈洗玛、伯示麦,直通到约但河为止,共十六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又达到。根据所提到的地名,可能指北方的边界。

 

  他泊。该城可能得名于他泊山,据认为坐落在他泊山的高原上。可能就是现在的代泊里亚(Deb?riyeh )村,在通往拿撒勒的山脉西部。

 

  沙哈洗玛。位置未能确定,但可能像伯示麦一样,在以萨迦朝约旦河的北部边界上,也许稍偏向东北。

 

  伯示麦。“太阳之殿”。不要与犹大的伯示麦(15:10节)和拿弗他利(19:38节)的伯示麦混淆。它就是现在的阿贝迪亚(el-`Abeidiyeh )。同名城市之多表明太阳崇拜的普遍。

 

  十六座城。包括他泊,否则就只有十五座了。所以他泊在这里是一坐城而不是一座山。这里的土地并不多,但却是全国最肥沃的。以萨迦支派十分强大。在西奈山点名时,他们的成年男性有54,400人(民1:28,29)。后来到了什亭的平原,他们增加到64,300人(民26:25),仅次于犹大和但支派。

 

23 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以萨迦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24 为亚设支派,按着宗族,拈出第五阄。

 

  这个支派得到了西布伦以西和以北地中海沿岸的肥沃土地。不知作者在描述亚设支派产业的时候,是列举边界的城市,还是只提到一些主要的城市。因为其中大部分城市都不为人知。边界可能从领土位于海岸的中心点开始,通往南界,再向东到西布伦,穿过东部的一系列的城镇和山谷到北边的西顿,再向南返回起点。

 

25 他们的境界是黑甲、哈利、比田、押煞

 

  黑甲。这座城后来给了利未支派(21:31节)。可能是现在的哈巴丘(Tell el-Harbaj)在阿卡(Acre)以南18.4里处。

 

  押煞。曾在书11:1节和12:20中提到过。位置不详。但可能在黑甲附近。

 

26 亚拉米勒、亚末、米沙勒;往西达到迦密,又到希曷立纳,

 

  亚拉米勒。这个名字可能保存在现代的米里克干河(Wadi el-Melek)中,从东北流入基训溪。

 

  迦密。地点已经确定,使我们能够确定亚设领土的南界。

 

  希曷立纳。有人说这是一座城,有人说是一个海岬,还有人说这是一条河(见书13:3)。现在流入迦密以南大海的泽卡河(Nahr ez-Zerka )比较符合所描写的特征,因为作者在列举地名时指出了方向(见17:10节)。这条河在多珥以南不远处流入大海。有人认为希曷立纳是这里的一座城。也有人认为这座城在迦密山上。

 

27 转向日出之地,到伯大衮,达到细步纶;往北到伊弗他伊勒谷,到伯以墨和尼业,也通到迦步勒的左边

 

  伯大衮。从边界希曷立纳往东到了伯大衮。伯大衮的位置不详。但这个名字说明了大衮崇拜的普遍性。大衮是非利士人的神,是古老的迦南神明。

 

  伊弗他伊勒。见第14节注释。

 

  迦步勒的左边。有些译者认为是“迦步勒的北边”。也有些认为是“北边的迦步勒”。这里的迦步勒城不要与王上9:11-13的迦步勒混淆。那是所罗门送给希兰的。如果本节是在描述东部的边界,那么迦步勒就成了亚设领土的东北角。边界从这里转向西顿了。约瑟弗斯说,在他的时代有一个靠海的乔波洛(Choboulo),是在托勒密(Ptolema?s)附近(《战争史》 iii.c.4)。

 

28 又到义伯仑、利合、哈们、加拿,直到西顿大城;

 

  哈们。有人认为哈们是现在的乌姆阿瓦密德(Ummel-`Awām?d) ,在亚革悉,也就是现在的锡伯(ez-Z?b )以北7英里处,位于阿卡以北8公里的海岸上。也有人认为哈们是离乌姆阿瓦密德3/4英里处的一个村庄。

 

  加拿。推罗东南的一座城,就是现在的卡那(Qanah)。

 

29 转到拉玛和坚固城推罗;又转到何萨,靠近亚革悉一带地方,直通到海;

 

  转到。即“边界转到”。

 

  拉玛。位置不详,但有人认为是现在的拉密(Rameh),位于推罗东南偏南40.3公里处。

 

  坚固城推罗。直译是“坚固岩石上的城邑”。但那座岩石上的名城要到二百年以后才建成,所以这里要么指大陆的推罗,要么指亚设境内的其它山寨。

 

  靠近亚革悉。直译是“亚悉革地区”。说明刚才所描述的边界在亚悉革地区的海边结束。亚悉革据认为是现在位于阿卡以北14公里处的锡伯(ez-Z?b)。

 

30 又有乌玛、亚弗、利合,共二十二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亚弗。见书13:4注释。一座位于北部边界的城市。

 

  二十二座城。不包括迦密山和伊弗他伊勒谷,一共提到二十四个地方。所以其中至少有两座边城不属于亚设。

 

31 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亚设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32 为拿弗他利人,按着宗族,拈出第六阄。

 

  拿弗他利人。拿弗他利是拉结使女辟拉的小儿子,排在他的哥哥但前面,就象西布伦排在以萨迦前面一样。上帝评价人并不根据他的身份,而是根据他的品格。

 

33 他们的境界是从希利弗从撒拿音的橡树,从亚大米尼吉和雅比聂,直到拉共,通到约但河;

 

  希利弗。位置不详。但士4:11提到撒拿音的橡树靠近基低斯。基尼人希百的妻子雅亿在这里杀死了西西拉(士4:21)。“撒拿音”源于希伯来文动词sa`an,意为“流浪”,说明这是一个流浪者和牧民支搭帐篷的地方。希百也许就是这样的牧人。

 

  亚大米尼吉。KJV版为亚大米,尼吉。

 

  约旦河。关于边界的描述从原哈勒湖以北的上约旦河谷开始。东部的边界就是约旦河,包括哈勒湖和基尼烈海。接着叙述南部的边界。

 

34 又转向西到亚斯纳他泊,从那里通到户割,南边到西布伦,西边到亚设,又向日出之地,达到约但河那里的犹大

 

  亚斯纳他泊。直译是“他泊的耳朵”,被认定为他泊山附近的乌姆杰贝尔(Umm Jebeil) 。西布伦和亚设在他泊山外构成了拿弗他利南部和西部的边界。

 

  约旦河那里的犹大。犹大支派的领土不与拿弗他利靠近。那么拿弗他利怎么会和约旦河东的犹大接壤吗?有人解释说在约旦河东基尼烈海附近有一些支搭着帐篷的村庄叫做哈倭特睚珥(士10:3-5)。睚珥是迦勒的父亲希斯仑的孙子,是从一个玛拿西支派的继母而出的,但他的爷爷是犹大族(见代上2:21-23)。根据摩西的律法,以色列人的产业随父系继承,所以睚珥的土地属玛拿西支派,而属犹大指派。所以说与哈倭特睚珥相邻的拿弗他利“向日出之地,达到约旦河那里的犹大”。

 

  还有一种解释可能更加合理:以萨迦的领土沿约旦河西岸延伸到便雅悯和犹大。于是以萨迦拥有了约旦河西,就象迦得拥有约旦河东(书13:27)。

 

35 坚固的城就是:西丁、侧耳、哈末、拉甲、基尼烈、

 

  坚固的城35-39节列出16座城,其中侧耳,亚大玛,以得来与和琏的位置无法确定。

 

  西丁。意为“旁边”。就是《塔木德》所提到的基法哈特亚,意为“赫人的村庄”,现名哈丁(Hatt?n) ,位于太巴列(Tiderias)西北6.6公里处。

 

  哈末。意为“温暖”。据认为是太巴列稍南的的一个村庄,里面有温泉,可能是现在的哈曼塔巴里亚(Hammam Tabar?yeh)。

 

  拉甲。可能源于动词“击打”。有人认为是在后来的太巴列以北的2.4公里处。其地名是符合的,所以至少是在它附近。

 

  基尼烈。意为“里拉琴”。是基尼烈海(加利利海)西北岸边的一座坚固城。琴状的革尼撒勒或加利利湖因此而得名。

 

36 亚大玛、拉玛、夏琐、

 

  夏琐。见书11:1注释。

 

37 基低斯、以得来、隐夏琐、

 

  基低斯。通常叫做基低斯-拿弗他利,以别于其它的基低斯。位于原哈勒湖西北7公里处,是巴拉的家乡(士4:6,9),也是他和底波拉召集部队与西西拉作战的地方。

 

38 以利稳、密大伊勒、和琏、伯亚纳、伯示麦,共十九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密大伊勒。意为“上帝的塔”,位于哈勒湖区的西部,可能是靠近基低斯的梅大伊(Khirbet Mejdel)遗迹。

 

  伯示麦。意为“太阳的殿”。许多城镇都以此为名,说明早期迦南居民普遍的太阳崇拜。这座城坐落在拿弗他利北部。

 

39 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拿弗他利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40 为但支派,按着宗族,拈出第七阄。

 

  在出埃及时的历次人口普查中,但支派是仅次于犹大的人口最多的支派(见民第1和第26章)。尽管但支派的地位很重要,在出埃及的过程中担任后卫,却是最后分得土地的。他抽签所得的土地在迦南南部,其东面是犹大支派,西面是迦南人,北面是以法莲支派,南面是西缅支派。

 

  作者没有描述但支派的边界,只是提到了它的城镇。其中有一些原来是分给犹大支派的,但犹大的份额太大,就分一些给但支派和西缅支派。

 

41 他们地业的境界是琐拉、以实陶、伊珥示麦、

 

  琐拉。可能在耶路撒冷以西23.6公里的撒拉干河(Wadi es-Sarar)。是参孙的父亲玛挪亚的故乡(士13:2,25)。参孙出生在这里,后来埋葬在琐拉和以实陶中间(士16:31)。琐拉,以实陶,也许还有伊珥示麦起初都分给了犹大支派(书15:10,33)。伊珥示麦可能就是伯示麦,因为前者意为“太阳城”,后者意为“太阳的殿”。

 

42 沙拉宾、亚雅仑、伊提拉、

 

  沙拉宾。在士1:35中称为沙宾。可能是现在的塞比特(Selb?t ),位于巴勒斯坦中部,耶路撒冷和利达之间。此地原属亚摩利人。他们不许但支派的人占领。后来希伯来人攻占了它(王上4:9)。

 

  亚雅仑。可能谓语亚雅仑谷。亚摩利人曾拒绝交出。这个山谷从耶路撒冷延伸到地中海,穿过设非拉丘陵直到利达。

 

43 以伦、亭拿他、以革伦

 

  亭拿他。原先是分给犹大的(书15:57)。显然就是士151-5中参孙娶妻的亭拿。这座城市至少在一段时间里是受非利士人控制的。不知但支派的人有没有实际控制它。该城最有可能是现在的巴塔什丘(Tell el-Batashi),位于伯示麦西北偏西7.2公里处,与犹大接壤。

 

  以革伦。这是非利士人五座重要城市中最北边的一个,位于从地中海到犹大山地的中途(见书13:3)。据认为离阿科(`Akir) 只有数里之遥,还保留着古老的名字。

 

44 伊利提基、基比顿、巴拉、

 

  基比顿。意为“丘”,或“高地”。就是现在的梅拉丘(Tell el-Melat ),在约帕(雅法)以东11.5公里处。但支派的人要么没有占领该城,要么被非利士人夺走了(王上15:2716:15)。这是一座利未人的城镇(书21:23)。

 

45 伊胡得、比尼比拉、迦特临门、

 

  迦特临门。一座利未人的城镇(书21:24;代上6:69),可能就是约帕东北7公里的雅利什丘(Tell-ej-Jer?sheh)。

 

46 美耶昆、拉昆,并约帕对面的地界。

 

  约帕。意为“美丽”。现名雅法(Jaffa),与现代的以色列港口特拉维夫相邻。本节没有说迦弗属于但支派,只是说地界在约帕对面,并没有包括约帕。

 

47 但人的地界越过原得的地界;因为但人上去攻取利善,用刀击杀城中的人,得了那城,住在其中,以他们先祖但的名将利善改名为但。

 

  但人的地界越过原得的地界。因为他们强大的邻居亚摩利人把他们逼进山区,不让他们住在平原(士1:34)。他们只好去寻找没有这种劲敌的土地。所以但支派不肯占领上帝分给他们的土地。如果他们愿意与上帝的计划合作,惦本来会赐给他们完全的胜利。但他们自己去选择疆域。据说就是因为这种态度,《启示录》第7章没有把但支派列在其中。

 

  利善。黎巴嫩山脚约旦河源头附近的一座城市,在《士师记》中叫做拉亿。那是它被但人攻占以前的名字。但支派派出去侦察北方土地的五个探子发现了这座城,就回报说,那地甚好,安全又平静,离西顿也远,与别城没有来往。但支派马上就派出六百名勇士夺取了该城,并把它改名为但(见士第18章)。

 

  因为攻取利善发生在约书亚死后,有人据此认为《约书亚书》不是约书亚写的,而是晚得多的时候写的。但显然这一小段攻取利善的记载,是后人在上帝的引导下补充的,以完成但支派领土的记录。

 

48 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但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49 以色列人按着境界分完了地业,就在他们中间将地给嫩的儿子约书亚为业,

 

  约书亚是最后分得土地的。从这个程序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领袖人格的高尚。他没有利用职务的便利以权谋私。他抵制了领袖们经常遭遇的试探,即牺牲弱势群体来中饱私囊。约书亚虽然在百姓中德高望重,却把自己的事放在最后。他把民族的利益放在个人的私利之上。约书亚为一切担任国家或教会公职的人树立了榜样。圣经还提到约书亚未经百姓的同意,绝不将土地占为己有。圣经说以色列人把地给了约书亚。他们爱戴自己的领袖。怪不得在约书亚和与他同工的长老有生之年,以色列人都专心侍奉耶和华(书24:31;士2:7)。这种无私的服务会引发爱心,反过来会激励人顺从。没有学会无私服务的人无权担任领导职位。不求自己的喜悦(罗15:3)的基督,乃是无私服务的伟大榜样。

 

50 是照耶和华的吩咐,将约书亚所求的城,就是以法莲山地的亭拿西拉城,给了他。他就修那城,住在其中。

 

  亭拿西拉。直译是“剩下的部分”。约书亚没有挑选最好的土地,只在自己的支派中会幕的所在地示罗附近选了一个地方。

 

51 这就是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并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长,在示罗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拈阄所分的地业。这样,他们把地分完了。

 

  分配土地的工作是在上帝面前,受惦的指导公开进行的。这样,所有的百姓都知道这不是出于人的独断专行。这种认识有助于消除一切牢骚。虽然如此,还是出现一些不满情绪(书17:14-18)。这个教训也是给我们的。生活中的一切重要问题都要带到“会幕门口”,以承认上帝在人生凡事上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