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讲

第二十一讲

上一篇   下一篇

米甸人最终的溃败
八章1-3节
  以法莲人对基甸说,你去与米甸人争战,没有招我们同去,为甚麽这样待我们呢。他们就与基甸大大的争吵。基甸对他们说,我所行的,岂能比你们所行的呢。以法莲拾取剩下的葡萄,不强过亚比以谢所摘的葡萄麽。神已将米甸人的两个首领俄立和西伊伯,交在你们手中。我所行的,岂能比你们所行的呢。基甸说了这话以法莲人的怒气就消了。

  4.安抚以法莲(八1-3)
  虽然以色列人取得重大的胜利,可是支派间却出现嫉妒。以法莲怒责基甸没有在战事的初期邀请他们参与这战役(可能是指六章35节基甸最初的召集)。以法莲感到忿怒,可能是由於他们没有得到分配战场上夺回的掠物。基甸的回应实在值得注意,这教人想起箴言十五章一节的说话:『回答柔和,使怒消退』。八章二节记载基甸借用了具箴言色彩的比喻来作出回应,一方面是要贬低自己胜利的部分,另方面则赞扬以法莲人的功绩。『以法莲拾取剩下的葡萄』是指他们将两个米甸人的首领杀死,而『亚比以谢所摘的葡萄』则指基甸与叁百人所取得的胜利。结果,基甸柔和的回应使以法莲的怒气得以缓和。「怒气」这字的希伯来文为ruah,虽然这字一般指风或灵,但亦含有好几个意思,例如:勇气(书二11;五1)、惊奇(王上十5)、又或者怒气或忿怒,这就如一股急速的气,从鼻子 喷出来一样(士八3,箴廿九11)。

  显然以法莲支派在迦南地定居的早期,一直享有比其他各支派更优越的地位,他们的地业座落於中央高地,是征服迦南地时唯一比较完全的征服,以法莲人位居中央山地,免受周围许多敌人的侵扰,比其他支派有更多的自由巩固自己。士师时期最着名的两个圣所在伯特利及示罗,在众支派中发挥维系的作用,此二圣所便座落於以法莲地业之中,这个事实无疑更加添他们的优越感。这 发生的事件与後来在耶弗他时期发生的事件。(十二1-6)极为相似,结果却大相迳庭,这两件事不致混淆。

  此二事件中,以法莲人的作风十分一致,基甸显然受到惊吓。我们已经提过,他起初迟疑不找以法莲人的原因,是他不情愿以领袖自居;现在以法莲人因此大大地责备他。他们未必没有其他居心,因为基甸胜利之後显然有一批为数可观的战利品。基甸的回答十足地表现了『回答柔和,使怒消退』(箴十五1)的箴言。他完全不提他自己的英勇事迹,以及他身为数支派之首领(以法莲不在其内)的地位。他反而使以法莲人觉得他自己的贡献比起以法莲人的贡献更来得微不足道,他自己所带领的人之作为。(亚比以谢所摘的葡萄,2节)完全不成气候。以法莲人因为受到奉承而怒气转消,基甸巧妙的说法避免了可能爆发的危险局面。而这与耶弗他在相同的危机中,所做出的反应完全不同。

八章4-9节
  基甸和跟随他的叁百人,到约但河过渡,虽然疲乏,还是追赶。基甸对疏割人说,求你们拿饼来给跟随我的人 。因为他们疲乏了,我们追赶米甸人的两个王西巴和撒慕拿。疏割人的首领回答说,西巴和撒慕拿已经在你手 ,你使我们将饼给你的军兵麽。基甸说,耶和华将西巴和撒慕拿交在我手之後,我就用野地的荆条和枳棘打伤你们。基甸从那 上到 努伊勒,对那 的人也是这样说。 努伊勒人也与疏割人回答他的话一样。他向 努伊勒人说,我平平安安回来的时候,我必拆毁这楼。

  5.向疏割和 努伊勒报复(八4-20)
  (1)讥笑(八4-9)
  基甸不单将米甸人打败,并且亦对在逃的米甸人展开追击,希望藉此一举将他们对以色列掠夺的威胁完全解除。基甸只带着叁百人进行追击,尽管这班人数稀少的军队极度疲乏,但仍是拼命追赶。当他们来到疏割,这地方位於雅博河的北边及约但河的东边,基甸为跟随的人向当地人要求食物。然而,当地首领以嘲笑的口吻来作出回应,拒绝了基甸及他的尝试,并且在对付共同的敌人一事上,他们竟然摆出傲慢的态度,拒绝为基甸的跟随者提供任何的支援。倘若不及早处理这些疏割人的问题,唯恐助长了他们这种态度,蔓延全国,使国家陷在不团结的局面,因为他们的回应是要针对基甸及他疲乏跟随者,讽刺他们捉拿西巴和撒慕拿的可能性:『西巴和撒慕拿已经在你手 ,你使我们将饼给你的军兵麽』(八6),基甸对疏割人无情的回应,正好与先前对以法莲人的回应完全相反(参八2-3、7),显出疏割人的不忠与背叛。基甸警告会用野地的荆棘责打他们。这 可能是指将他们的身体拖过尖刺荆棘、又或者用作打谷粒带有尖石或有金属尖端的石辗过他们身上。刑罚的结果必然是会令他们死亡。


  然後,基甸与他的跟随者来到 努伊勒,这地位於疏割的东边,而城中的人给基甸的回应与疏割人一样(八8)。所以,基甸亦宣告对这城作出审判,誓言要将城中的楼拆毁,而这座楼是城内一个要塞。拒绝接待基句的军队。八章1-3节被放在七章24、25节以法莲人加入战役之後,可能为一时间的错置。在这 ,又继续记载原来叁百个人的事迹。从以色列军队大肆扫荡敌军来看,显示米甸人溃败逃窜是如何仓促混乱。基甸显然并未与拿弗他利、亚设、玛拿西的军队(七23)联合,米甸人的後援行动显然失效,以致有一队米甸人遥遥超前,使得仓促成军的以色列援军得以轻易追赶四围分散的败军。在此混乱局面中,以法莲人加入战役,并封住了渡口。

  基甸的追随者之装备是为了突击,而不是准备长途对一群败军穷追不舍。无疑地,基甸期望自约但河东的以色列支派那 得到一些帮助。然而他却大失所望,因为疏割及 努伊勒的人拒绝帮助他,可能是为了避免米甸人事後报复的权宜之计。基甸的确已赢得一场大胜利,但是疏割及 努伊勒却不敢大意。疏割首领的回答(6节)暗示,他们认为基甸所率领的一小队农兵没什麽机会捉到米甸人的首领,因为米甸人乃半游牧民族,人数仍然众多,在这个适於游牧民族出没的环境中,仍是神出鬼没、难以捉摸。他们不会因为一场意外胜利,便忘记过去七年所吃的苦头。这种毫无爱国热忱的表现,显示支派间的合一已有破裂迹象,最终导致约但河东支派与约但河西支派的分裂。基甸激烈的言词(7、9节),一反他对以法莲人柔和的回答(2、3节),显示他对这种背叛行为激烈反弹。他要用来惩罚疏割人的方法(7节)具什麽意义并不清楚,但是打伤(tear,AV、RV)一字,意为打谷或用连枷打谷(flail,RSV),可能是威胁要用荆棘压过他们身上,好像打谷时由辊子压过谷粒一般,或是将他们放在荆棘上,用打谷的棍子压过他们身上。不论如何,这些话的意思都表示不好的噩运,其结果必会使受刑的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