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导论

第一讲 导论

上一篇   下一篇

士師記是舊約聖經的第七卷書,裏面記載了一些士師的事蹟,士師並不是一般的統治者,他們是神在那時代裏,所興起的傑出領袖(特別是在軍事方面),他們本身沒有國王的權柄,也不是族長,只是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作神的代理人,目的是幫助以色列人抵禦外敵。

士師記所記載的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後,進入了迦南定居,之後大約三百五十年的歷史,這段時期應該是西元前一千二百五十年到一千零五十年左右。當時以色列人雖然已經入主迦南,但仍受著很多外族威脅,那是個神權統治的時代,以色列人沒有王,神親自作他們的王。士師記的作者所以要寫這卷書,目的不是要為我們存留一份歷史文獻,他主要是告訴我們有關屬靈的真理,所以有些事件他會用較長的篇幅去描述,有些事件和年代他只親親帶過。

按猶太人的傳統認為是撒母爾寫此書,有學者說這卷書大部分材料是從各支派的文獻搜集來,加以編輯整理而寫成。十八章三十一節記載神的殿在示羅多少日子,但人為自己設立米迦所雕刻的像,也在但多少日子,而二十章二十七、二十八節說那時,神的約櫃在那裏….”,從這些記載可見約櫃是從示羅移去後,這卷書才開始著手編寫。還有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這句話在書卷中多次出現,所以編寫這書時以色列人可能已經立了王,而在一章二十一節說耶布斯人仍在耶路撒冷與便雅憫人同住,直到今日,大衛王在登基後,就把耶布斯人趕出耶路撒冷(參考歷代志上十一章五節)所以這書編選時,極可能以色列已立王,但大衛卻未登基,那當然就是掃羅作王的時期了,而撒母耳是連接士師時代與王國時代的人物,他編撰士師記的可能性是很高的,所以不少學者都接納猶太人一貫的看法,認為撒母耳就是士師記的作者,但也有學者指出,十八章三十節說直到那地遭擄掠的日子……“他們認為這是指著士師記之後幾百年的王國時代說的,以色列成立王國後有分南北兩國,北國約在西元前七百二十二年亡國被擄,而直到那地遭擄掠的日子……”就是指這段時期,如果這說法是對的,那撒母耳當然就不會是作者了,因為他早已過世。不過直到那地遭擄掠的日子也可能是指士師時期以色列人被外族擄掠欺淩的情況,所以北國亡國被擄後才編撰士師記這看法未必是對的。或者可以這樣總結;士師記的材料是從當代各支派的文獻中搜集得來的,由撒母耳和期他人編撰而成,成書時期可能是在掃羅作王之後、大衛登基之前。

神為甚麼要感動士師記的作者編撰這卷書呢?目的很簡單,神要告訴以色列人,耶和華才是獨一真神,信靠祂才能得勝仇敵。約書亞時代的以色列人,既勇敢又對神忠心,可惜入主迦南以後,他們努力開墾自己的地土,再不儆醒爭戰,也沒興趣幫助其他人,新一代興起生活在拜偶像的人民當中,漸漸也拜起偶像來,又跟外族通婚,迦南地有多個外族的勢力,他們常起來逼迫以色列人,而這些茍且偷安又遠離神的以色列人根本就沒有抵抗的能力,在危難當頭,民族生命和物質生活受到威脅時,他們才懂得向神呼求。事實上這時期的以色列人對律法中所教導的規律生活感到厭倦,也不重視與神所立約,遠離正道沉迷在污穢邪惡的生活裏。但神對人有無比的慈愛與憐憫,常常為這些百姓哀傷,當他們在罪中沉淪引來外族淩欺,神就為他們興起拯救者,這些拯救者就是 “士師”。神多次興起士師,為要使以色列人重新拾回起初對神的信心和愛,但很可惜,神這樣的施憐憫,卻未能使以色列人徹底悔改覺悟,他們是勃逆慣了,良心已經痳木,這就是以色列人入主迦南後三百五十年的光景!士師記的主要資訊,就是要告訴我們以色列人墮落的原因和過程,要激發人們悔改歸向神的心。士師記全書有廿一章,每一章都在說明一個真理,就是當人向罪惡妥協時,會引致失敗。以色列人不忠於神,引來異族的逼害,但神仍有恩慈憐憫,興起士師拯救,他們才能避免被吞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