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四章

上一篇   下一篇

四1-22 两人成婚及结果

四1-12 安排婚礼
当时主要的城门用作地方法院。城门口有一块空地,四周有长凳,供人在高墙的荫下安坐,提供了一个集会的地方。那是一个公开的场所,公众可在那里观看审讯的进行。波阿斯知道他的亲属必会从城门经过,而当波阿斯邀请这位无名的亲属‘来坐下’时,他要准备办理一些重要的事务。随意拣选的10位城中长老,跟陪审团相若。他们假设是明理的成年人,能分辨是非对错。在伯利恒城,这些长老代表群众作出法律上的裁定。他们的认可是重要的,而在座的12人,构成了司法的法庭。
波阿斯首先提出产业的事宜。以利米勒是产业的业主,而他的儿子若仍活着,应承继他的产业。拿俄米这遗孀看来并没有承继权,但她可用儿子的名义把田地卖去。她们一家离开伯利恒往摩押地时,应有人负责管理那地,但现在收割的日子已过,是拿俄米提出来商议谈判,以得出最佳结果的时候。她希望家族维持那地的拥有权,因此她向亲属请求帮忙。波阿斯完全明白这事所包含的责任,他清楚地向那较近的亲属提出两项选择,表明他若不把地赎回,波阿斯便会承担赎地的责任。只有当那近亲作出回答,波阿斯才提出‘我肯赎’。
以利米勒有权把产业留给继承人。摩押人路得──他的儿妇──仍然活着,那人若把田地买回,便有责任娶路得,为那已死的人养育一个继承人。路得若有儿子,田地便归这儿子所有,而以利米勒的产业则仍留在他的家族中。这样,那亲属便失去他所买来的,并且要负担另一个家庭的责任,因此他回答说:‘我不能赎了。’这样做的代价太高昂。波阿斯愿意承担这财产上的损失,他的慷慨仁慈就更明显了。
作者不必解释买赎的法律,那显然在写作本书时仍然通用。然而,另一风俗已不再沿用,因而需要加以解释(7节)。买赎协议的两部分都藉着脱鞋的象征行动来完成,而脱鞋是代表放弃拥有权(比较 书1:3>书一3)。长老是正式的见证人,见证波阿斯在法律上有权取得以利米勒、基连和玛伦的产业,而玛伦的遗孀要成为他的妻子。路得第一个儿子将会正确地称为‘以利米勒的儿子’,藉以存留死人的名字。这儿子也是产业的承继人,确保家族的名字和产业得以延续下去。‘本族本乡’(10节)原文字义作‘本乡的城门’。‘城门’既有法律的地位,此处应指该城的法律记载,无论那是藉口传或文字传递下来的。
虽然路得并没有在场表示同意,过路的人都围在城门,与众长老一起见证波阿斯和路得这段婚姻的合法性。伯利恒城众民的认可,有助巩固这段婚姻,正如今天婚礼中宾客所作的,同时也给他们一个举行庆典的理由。众民藉祷告表达他们对这对新人的祝福,祷告中叫人回想以色列人昔日如何经历神的美善。拉结、利亚和她们的使女,为雅各(以色列)生了12个儿子,成为了十二支派的先祖( 出1:1-5>出一1-5)。在波阿斯的名声和家财之上,路得再为他诞下多个儿子,便可见波阿斯得着了神的赏赐。祷告中又提到犹大和他玛的故事( 创38>创三十八)。作者有很好的理由要重提犹大生平中这件羞耻的事。首先,这事件中的婚姻,跟本章谈及的风俗相近,即死人的兄弟有责任娶寡嫂,这称为‘叔嫂之婚’(levirate marriage,从拉丁文levir‘叔伯’一词而来)。犹大虽忽略了他玛的权利,波阿斯却看重这义务。第二,那是关乎本地人的利益。他玛用计生下的法勒斯,是波阿斯的祖先(18节),并且是犹大支派中三位先祖之一。该城的人可能多半是法勒斯的后裔。虽然犹大对他玛缺乏关怀,惦仍为他成就大事,惦岂不会为波阿斯成就大事,赏赐他的仁慈宽厚,给他家庭和儿子吗?第三,他玛像路得一样,要采取主动。
四13-17 拿俄米得一子
波阿斯信守诺言,把路得娶了过来。‘耶和华使她怀孕’可能指她在第一段婚姻中,并不能生育儿女,但圣经从不把怀孕生子看为理所当然的,并看每一个人为耶和华特别的创造(参 诗139:13>诗一三九13)。这儿子的诞生使在场的妇女欢呼喜乐,她们高呼:‘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并向拿俄米,而不是向路得,表达这种喜悦。这荣誉是归给上一代的,而那些在拿俄米前往摩押之前已认识她的人,更因见耶和华供应她未来所需而喜出望外。她们祷告祈求这孩子在以色列中得名声,而在大卫的家谱中,可见这祈求已得蒙应允(17节)。拿俄米是故事开始时的中心人物,也是故事结束时的中心人物。丧夫丧儿的空虚,已为丰富所替代;而苦痛亦为喜乐所替代(1:21>一21)。由于这孩子被视为以利米勒和拿俄米的孙儿,她丈夫的名字便不会消失,而他的产业也有人继承。此外,拿俄米有这孩子奉养她;又有那位比有7个儿子还好的、爱慕她的儿妇。伯利恒妇女这些话使路得得着最高的赞美。
拿俄米的‘丰富’在于她的孙儿;她照顾这孙儿,就像照顾她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她新的生趣。俄备得(俄巴底亚的简称)意指是‘耶和华的仆人’,因此总结了各人对这孩子的盼望。作者跟着跨越了两代,显示俄备得是如何重要:是大卫王的祖父。从法勒斯──在婚姻之祝福中提及的名字(12节)──至千百年后之大卫各代,可看出神的旨意。路得孤注一掷地跟随拿俄米,带来影响深远的结果,过于她所能料想得到的。所有犹大国的君王都属于大卫的王朝,可见这位摩押女子的后代最有名,而波阿斯祈求她得着耶和华丰富赏赐的祷告(1:12>一12),也明显地得到应允。
四18-22 家谱作结

若跟历代志上第二章作比较,可见从法勒斯至大卫的10代家谱中,缺了好几代,但这家谱却成为本书合适的结语。本书开首记载了饥荒、迁徙和死亡,结束时则带着盼望期待将来。从列祖至大卫的名单,提醒读者,在拿俄米和路得身上发生的事,是神历代以来一直进行的救赎工作的一部分。人生充满意义,是因为耶和华曾向亚伯拉罕作出清楚的应许:惦在每个世代中都主动作事,彰显惦的位格,信守惦的应许,并达成惦的旨意。这是构成以色列历史景象看不见的因素,在古代世界中是独一无二的。但以色列的历史并非只谈及以色列中伟大的人物。路得、拿俄米和波阿斯显出永生神的位格,惦的慈爱叫那些信靠惦的人以爱作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