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第六课

上一篇   下一篇

以色列與亞蘭爭戰

(南國:約蘭 J(eh)oram II 849/848-842BC 或 853/848-841BC ﹔北國:約蘭 J(eh)oram I 852-841BC)

經文:王下六:1 - 七:20

主旨:亞蘭人與以色列人再爭戰,以利沙插手干預,以色列不費一兵一卒,“主使亞蘭人的軍隊。。起來逃跑,撇下帳棚、馬、驢,營盤照舊,只顧逃命。”

1。“如今我知道,除了以色列之外,普天下沒有上帝。”(王下五:15)因一個神跡,外邦人乃縵就明白除了以色列之外,普天下沒有上帝。以利沙行了那么多神跡,連一個被擄到亞蘭的小女子都知道以利沙的名(王下五:3),但卻不能叫以色列王約蘭歸向上帝,雖然他親身經歷以利沙所行的神跡(王下三章和今天查考的第六、七章)。還記得我在第四課問大家:“以利沙行的這些神跡對以色列的歷史有什么影響?為什么《列王紀》的編撰者用了整章的篇幅來記述它們?”當然有很多理由,現在我把其中一個告訴你。

歷史是什么?歷史是由上帝的應許與應驗交織而成的一連串事件所組成的。譬如,上帝應許亞伯拉罕,說:“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你子孫必得著仇敵的城門,并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創二十二:17-18)這樣歷史就展開,我們看到這個應許逐步的應驗在歷史中。

以利沙的出現在以色列的歷史中不是偶然的。王國分裂后,由于以色列王和他的子民離棄了耶和華,跪拜金牛犢和事奉外邦神(王上十二:25-33),上帝興起口傳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行神跡奇事,目的是要叫以色列王和他的子民知道,除了他,普天下沒有上帝,也提醒他們上帝和他們列祖所立的聖約,遵行約里的誡命就必蒙福,違背誡命的必蒙咒詛。

在主前九世紀,上帝透過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行神跡奇事,為的是喚醒他的子民重新歸向他。結果如何?所有的神跡奇事不能叫人知罪悔改!(今天也是一樣,很多基督徒像外邦人一樣,變成迷信的基督徒。)

從主前八世紀開始,上帝興起一個個筆傳先知,首先是何西亞、阿摩司、以賽亞和彌迦斥責以色列﹔然后在主前七和六世紀,興起耶利米、哈巴谷、西番雅、以西結、但以理等先知責備猶大。神跡奇事不能做的,上帝的仆人用話語來教訓、勸導、警戒、責備、。。結果怎樣?還是不能挽回以色列和猶大,兩國相繼被滅,子民被擄到外邦。

現在跳過從被擄之地的歸回和重建,經過四百年的沉默,上帝道成肉身來到地上,“。。借著拿撒勒人耶穌在你們中間施行異能、奇事、神跡,將他証明出來。。”(徒二:22)又對猶太人說話,勸導他們悔改。。結果如何?他們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于是救恩來到外邦人,上帝應許亞伯拉罕的,“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果然應驗了。

在初期教會,使徒們行神跡奇事,証明耶穌是舊約預言要來的彌賽亞。現在呢?“可見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十:17)聖經告訴我們:“我在上帝面前,并在將來審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穌面前,憑著他的顯現和他的國度囑咐你: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痒,就隨從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師傅﹔并且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你卻要凡事謹慎,忍受苦難,做傳道的工夫,盡你的職分。”(提后四:1-5)所以,讓我們盡本分,忠心傳講上帝的話語,這是上帝交托我們的。

在以前查考聖經歷史的課程里,我曾經三番四次地提醒大家:

讀經最怕的是什么?英諺有:Some people cannot see the wood for the trees (有些人見樹不見林),意思是:有些人見小不見大,老是糾纏于細枝末節而看不見事情的全局和整體。有的解經書把字詞和經文難題逐一講解,卻時常忘記把焦點對准在書卷的中心思想,以致讀完后,有點像進入“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李白的《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的意境。讀經最怕的就是連一字一詞、經文各節都仔細分析了,有如看見了深山里罕見的麋鹿,卻仍然抓不到書卷的中心思想,聽不到清脆的寺院鐘聲。我絕對不想在這個聖經課程里咬文嚼字,希望在看“樹”和觀“林”之間保持平衡。最重要的還是,透過每一課,幫助大家更加的認識那位在歷史的進程中掌權的上帝,能夠“更清楚地了解耶穌基督,更熱誠地敬愛他,更緊密地跟從他。”(契徹斯特的理查的禱文)(完)

所以,不要一直專注在以利亞和以利沙所行的每個神跡的細節,而忘了這些都是歷史的主所應許與應驗交織而成的一連串事件中的一部分。

2。王下六:1 - 7  “1先知門徒對以利沙說:‘看哪,我們同你所住的地方過于窄小,2求你容我們往約旦河去,各人從那里取一根木料建造房屋居住。’他說:‘你們去吧!’3有一人說:‘求你與仆人同去。’回答說:‘我可以去。’4于是以利沙與他們同去。到了約旦河(Jordan),就砍伐樹木。5有一人砍樹的時候,斧頭掉在水里,他就呼叫說:‘哀哉!我主啊,這斧子是借的。’6神人問說:‘掉在哪里了?’他將那地方指給以利沙看。以利沙砍了一根木頭,抛在水里,斧頭就漂上來了。7以利沙說:‘拿起來吧!’那人就伸手拿起來了。”

這是以利沙所行的第十一個神跡,我叫它作“奢侈的神跡”,因為以今人的眼光來看,這個神跡做不做都無所謂,牽涉的只不過是一把斧頭。不過對那個人來說,這把斧頭可能是他謀生的唯一工具。

經文不解自明,我也不多說了。

3。王下六:8 - 23  “8亞蘭王(Syria)與以色列人爭戰,和他的臣仆商議說:‘我要在某處某處安營。’9神人打發人去見以色列王說:‘你要謹慎,不要從某處經過,因為亞蘭人從那里下來了。’10以色列王差人去窺探神人所告訴所警戒他去的地方,就防備未受其害,不止一兩次。11亞蘭王因這事心里驚疑,召了臣仆來,對他們說:‘我們這里有誰幫助以色列王,你們不指給我嗎?’12有一個臣仆說:‘我主我王,無人幫助他,只有以色列中的先知以利沙,將王在臥房所說的話,告訴以色列王了。’13王說:‘你們去探他在哪里,我好打發人去捉拿他。’有人告訴王說:‘他在多坍(Dothan)’。14王就打發車馬和大軍往那里去。夜間到了,圍困那城。15神人的仆人清早起來出去,看見車馬軍兵圍困了城。仆人對神人說:‘哀哉!我主啊,我們怎樣行才好呢?’16神人說:‘不要懼怕!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多。’17以利沙禱告說:‘耶和華啊,求你開這少年人的眼目,使他能看見。’耶和華開他的眼目,他就看見滿山有火車火馬圍繞以利沙。18敵人下到以利沙那里,以利沙禱告耶和華說:‘求你使這些人的眼目昏迷。’耶和華就照以利沙的話,使他們的眼目昏迷。19以利沙對他們說:‘這不是那道,也不是那城,你們跟我去,我必領你們到所尋找的人那里。’于是領他們到了撒瑪利亞。20他們進了撒瑪利亞(Samaria)。以利沙禱告說:‘耶和華啊,求你開這些人的眼目,使他們能看見。’耶和華開他們的眼目,他們就看見了。不料,是在撒瑪利亞的城中。21以色列王見了他們。就問以利沙說:‘我父啊,我可以擊殺他們嗎?’22回答說:‘不可擊殺他們。就是你用刀用弓擄來的,豈可擊殺他們嗎(注:或作"也不可擊殺,何況這些人呢")?當在他們面前設擺飲食,使他們吃喝,回到他們的主人那里。’23王就為他們預備了許多食物。他們吃喝完了,打發他們回到他們主人那里。從此,亞蘭軍不再犯以色列境了。

“亞蘭王(Syria)與以色列人爭戰。。”  --  在王上二十章,亞蘭王便哈達二世(Benhadad II,約860-843?BC)曾“。。聚集他的全軍,率領三十二個王,帶著車馬上來圍攻撒瑪利亞。”(王上二十:1)由于有先知的干預,亞蘭王兩次犯境都被以色列王亞哈擊敗。在王上二十二章,猶大王約沙法(Jehoshaphat,870-848BC)和以色列王亞哈聯手要從亞蘭王手中奪回基列的拉末(Ramoth-gilead),但在那場戰役中,亞哈王卻葬身沙場。現在亞蘭王便哈達二世又來挑舋。這不會是亞蘭人最后一次的與以色列人爭戰,我們還要在亞蘭王哈薛(Hazael 約841-796BC?)、便哈達三世(Benhadad III 約796-770BC?)和利汛(Rezin)在位的時候,看到他們之間的爭戰。如果不是先知們出手干預,以色列早已被亞蘭摧毀,王下十三:22 說:“約哈斯年間(Jehoahaz I 813-805BC),亞蘭王哈薛屢次欺壓以色列人。耶和華卻因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仍施恩給以色列人,憐恤他們、眷顧他們,不肯滅盡他們,尚未趕逐他們離開自己面前。”當亞述勢力(提格拉﹒毗列色 Tiglath-pileser III 745-727BC)向外擴張的時候,他們才取代亞蘭成為以色列和猶大的大敵。

在這次的戰役,亞蘭軍的每個動靜都被以色列人察覺﹔當亞蘭王知道先知以利沙暗中作梗,遂派大軍到多坍(Dothan)想活捉以利沙。多坍在哪里?請看圖。它位于撒瑪利亞之北約 16公里,約瑟當年就是在那里被兄長賣給米甸人,帶到埃及再被賣為奴。(創三十七:17)怎知活捉不成,大軍的眼目反被弄得昏迷,被引入撒瑪利亞,以色列王約蘭不被允許擊殺他們,還讓他們吃喝完了,打發他們回去。“從此,亞蘭軍不再犯以色列境了”當然這只是暫時罷了。

4。王下六:24 - 33  “24此后,亞蘭王便哈達(Ben-hadad king of Syria)聚集他的全軍,上來圍困撒瑪利亞(Samaria)。25于是撒瑪利亞被圍困,有飢荒,甚至一個驢頭值銀八十舍客勒(fourscore pieces of silver),二升鴿子糞值銀五舍客勒(five pieces of silver)。26一日,以色列王在城上經過,有一個婦人向他呼叫說:‘我主我王啊,求你幫助!’27王說:‘耶和華不幫助你,我從何處幫助你?是從禾場,是從酒榨呢?’28王問婦人說:‘你有什么苦處?’她回答說:‘這婦人對我說:「將你的兒子取來,我們今日可以吃,明日可以吃我的兒子。」29我們就煮了我的兒子吃了。次日,我對她說:「要將你的兒子取來,我們可以吃。」她卻將她的兒子藏起來了。’30王聽見婦人的話,就撕裂衣服(王在城上經過),百姓看見王貼身穿著麻衣。31王說:‘我今日若容沙法的兒子以利沙的頭仍在他項上,愿神重重地降罰與我!’32那時,以利沙正坐在家中,長老也與他同坐。王打發一個伺候他的人去,他還沒有到,以利沙對長老說:‘你們看這凶手之子,打發人來斬我的頭。你們看著使者來到,就關上門,用門將他推出去。在他后頭不是有他主人腳步的響聲嗎?’33正說話的時候,使者來到,王也到了說:‘這災禍是從耶和華那里來的,我何必再仰望耶和華呢?’”

“此后,亞蘭王便哈達聚集他的全軍,上來圍困撒瑪利亞。于是撒瑪利亞被圍困,有飢荒,甚至一個驢頭值銀八十舍客勒,二升鴿子糞值銀五舍客勒。”  --  亞蘭王便哈達二世卷土重來,圍困撒瑪利亞,城內有飢荒。一個驢頭值銀八十舍客勒,等于880克銀子﹔二升鴿子糞值銀五舍客勒,等于55克銀子。

“王說:‘我今日若容沙法的兒子以利沙的頭仍在他項上,愿神重重地降罰與我!’那時,以利沙正坐在家中,長老也與他同坐。王打發一個伺候他的人去,他還沒有到,以利沙對長老說:‘你們看這凶手之子,打發人來斬我的頭。你們看著使者來到,就關上門,用門將他推出去。在他后頭不是有他主人腳步的響聲嗎?’正說話的時候,使者來到,王也到了說:‘這災禍是從耶和華那里來的,我何必再仰望耶和華呢?’”  --  以色列王約蘭把這次的災禍完全歸咎于先知以利沙,因為在上次的戰役以利沙不允許他擊殺亞蘭軍。他經歷了以利沙所行的兩次神跡(王下三章和六章),卻不知感恩,還遷怒于耶和華,說仰望耶和華有何用?神跡奇事不是一定能叫人認識耶和華!約蘭王派人追殺以利沙。

5。王下七:1 - 20  “1以利沙說:‘你們要聽耶和華的話。耶和華如此說:明日約到這時候,在撒瑪利亞城門口,一細亞細面要賣銀一舍客勒(a measure of fine flour be sold for a shekel),二細亞大麥也要賣銀一舍客勒(two measures of barley for a shekel)。’2有一個攙扶王的軍長對神人說:‘即便耶和華使天開了窗戶,也不能有這事。’以利沙說:‘你必親眼看見,卻不得吃。’3在城門那里有四個長大麻風的人,他們彼此說:‘我們為何坐在這里等死呢?4我們若說「進城去吧」,城里有飢荒,必死在那里﹔若在這里坐著不動,也必是死。來吧!我們去投降亞蘭人的軍隊,他們若留我們的活命,就活著﹔若殺我們,就死了吧!’5黃昏的時候,他們起來往亞蘭人的營盤去﹔到了營邊,不見(Egyptians)一人在那里。6因為主使亞蘭人的軍隊聽見車馬的聲音,是大軍的聲音。他們就彼此說:‘這必是以色列王賄買赫人(Hittites)的諸王和埃及人的諸王來攻擊我們。’7所以,在黃昏的時候,他們起來逃跑,撇下帳棚、馬、驢,營盤照舊,只顧逃命。8那些長大麻風的到了營邊,進了帳棚,吃了喝了,且從其中拿出金銀和衣服來,去收藏了﹔回來又進了一座帳棚,從其中拿出財物來,去收藏了。9那時,他們彼此說:‘我們所做的不好!今日是有好信息的日子,我們竟不作聲!若等到天亮,罪必臨到我們。來吧,我們與王家報信去!’10他們就去叫守城門的,告訴他們說:‘我們到了亞蘭人的營,不見一人在那里,也無人聲,只有拴著的馬和驢,帳棚都照舊。’11守城門的叫了眾守門的人來,他們就進去與王家報信。12王夜間起來,對臣仆說:‘我告訴你們亞蘭人向我們如何行:他們知道我們飢餓,所以離營,埋伏在田野說:「以色列人出城的時候,我們就活捉他們,得以進城。」’13有一個臣仆對王說:‘我們不如用城里剩下之馬中的五匹馬(馬和城里剩下的以色列人都是一樣,快要滅絕),打發人去窺探。’14于是取了兩輛車和馬,王差人去追尋亞蘭軍說:‘你們去窺探窺探。’15他們就追尋到約旦河,看見滿道上都是亞蘭人急跑時丟棄的衣服器具。使者就回來報告王。16眾人就出去,擄掠亞蘭人的營盤。于是一細亞細面賣銀一舍客勒(a measure of fine flour was sold for a shekel),二細亞大麥也賣銀一舍客勒(two measures of barley for a shekel),正如耶和華所說的。17王派攙扶他的那軍長,在城門口彈壓,眾人在那里將他踐踏,他就死了,正如神人在王下來見他的時候所說的。18神人曾對王說:‘明日約到這時候,在撒瑪利亞城門口,二細亞大麥要賣銀一舍客勒(Two measures of barley for a shekel),一細亞細面也要賣銀一舍客勒(a measure of fine flour for a shekel)。’19那軍長對神人說:‘即便耶和華使天開了窗戶,也不能有這事。’神人說:‘你必親眼看見,卻不得吃。’20這話果然應驗在他身上,因為眾人在城門口將他踐踏,他就死了。”

在大戰之前,以利沙預言以色列人必然打敗亞蘭人,解除撒瑪利亞城的圍困,城里食物不再缺乏,“一細亞細面要賣銀一舍客勒(a measure of fine flour be sold for a shekel),二細亞大麥也要賣銀一舍客勒(two measures of barley for a shekel)”一細亞等于7.3公升,一舍客勒等于 11克重。

不費一兵一卒,“。。主使亞蘭人的軍隊聽見車馬的聲音,是大軍的聲音。他們就彼此說:‘這必是以色列王賄買赫人的諸王和埃及人的諸王來攻擊我們。’所以,在黃昏的時候,他們起來逃跑,撇下帳棚、馬、驢,營盤照舊,只顧逃命。”

那個不信以利沙預言的軍長在城門口被眾人踐踏死去,正如以利沙事先對他說的。


默想:

《靈命日糧》(2005年2月23日)的作者 Haddon W Robinson 以《福音的道德觀》為題寫道:

如果科學家發現治療癌症的良方,大家一定都希望這個良方能公諸于世,道德感會驅使我們與人分享好消息。

當亞蘭王圍困撒馬利亞城時,糧食都斷絕了。有四個罹患大麻風的人,寧可死在亞蘭人手中,也不愿餓死,所以他們就向敵軍投降。但當他們到了敵營,卻發現無人在其中,大軍已在夜間逃跑了。

滿地都是食物,這四個人酒足飯飽之后,很想把這個好消息封鎖起來。但一回想起撒馬利亞和那些飢餓中的同胞,他們就對彼此說:「我們所做的不好」(列王紀下7章9節),于是他們變成了散播好消息的人。最后,一傳十、十傳百,大家彼此告知可到何處尋覓食物。

你我都發現在耶穌基督里可以尋著救恩,如果我們將這樣的救恩私自留下,就違背了基本的誠實正直。如果發現解決罪咎感的良方﹔如果找到生命的糧,我們就有義務與他人分享。

若你接受上帝偉大的救恩,不要自己私藏﹔聖經告訴我們何處可尋著它,不要把它留在架上。

傳福音就像一個乞丐告訴另一個乞丐到何處去覓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