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第十篇

上一篇   下一篇

                                               恩怨情仇

歷代志上19:1-19

 

民國八十一年台北市中山區有一家神話KTV發生火災,這一場火災一共有十六個人被燒死,這是一場故意縱火的火災,縱火的人是一個計程車司機,他並沒有什麼仇人在那個KTV裡面,他放火的原因只是跟不認識的人在那家店的門口吵架,就去拿一個瓦斯桶來放火。五年以後,這一個放火燒死十六個陌生人的人,在執行死刑之前決定把全身可以用的器官,捐出來給好幾個他永遠不再有機會認識的人。這一個人的改變,是因為在被他燒死的十六個人當中,有一個年輕人的家庭原諒了他,不但原諒了他,也把他當成弟弟和兒子去愛,傳福音給他,改變了這個人的生命。這種最後以正面積極收場的故事在我們的社會似乎很少被強調,有許多人感嘆現在的媒體快要成為社會的亂源了,就如同現在的電腦彩卷,媒體不斷的釋放獎金累積到多高的信息,卻不提醒中獎率有多低,結果有不少人已經沉溺在這裡面了,將來我們這個社會要付出的代價,恐怕會比賣彩卷所賺來的錢還要多。今天我們所做的一個決定,對將來都可能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歷代志上十八章到二十章記錄了大衛王的主要戰爭,在十九章所紀錄的這兩場戰爭,原本可以不用發生的,但從一個錯誤的決定開始,演變為死了好幾萬人的下場。我們先了解這一段聖經所紀錄的事情,再來思想要避免做什麼樣的決定。

 

亞捫人是居住在約旦河東邊的一個小民族,在掃羅做以色列王的時代,亞捫人跟以色列人有過衝突,在大衛躲避掃羅的期間,在政治利益上,亞捫人和大衛有結盟的關係。在第一節提到死去的亞捫王拿轄,是在位很久的一位領袖,他在位的時候,以色列的政權從掃羅轉到大衛手上,他一直守住跟大衛的和約,沒有跟其他國家聯合對付以色列人,後來拿轄過世了,大衛就派人去跟亞捫人的新王表示哀悼,並繼續保持兩國之間的和平關係。但亞捫人的新王並不這麼想,他不但沒有跟大衛派去的使者訂下和約,反倒非常嚴重的羞辱那些使者,公開表明要與以色列人為敵。

 

亞捫王哈嫩知道大衛一定會追究這一件事,於是他採取先下手為強的策略,用金錢收買附近其他國家的軍隊,準備跟大衛打仗。大衛派約押領軍去迎戰,約押帶著軍隊上到戰場時發現,他面對的情勢是前後夾攻,所以他就把軍隊分成兩部分,和自己的兄弟各帶一部份。在十二和十三節裡面,我們可以看得出來,約押沒有把握打贏這一場戰爭,他跟自己的兄弟定了一個彼此支援的計劃,免得在兩邊都有敵人的情勢下應付不來。

從第十節到十五節我們看到約押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將領,他把精兵用來對付敵人的傭兵,這些傭兵是用錢僱來的,他們的作戰能力雖然不錯,但弱點是不會拼全力去打仗,因為傭兵的目的是賺錢,如果打仗被打死了,他們賺來的錢就沒有意義了,約押用精兵來對付這些不會盡全力打仗的傭兵,而且先發動這一面的攻勢,當這些傭兵開始逃跑時,另一邊還沒開打的亞捫軍隊,看到亞蘭人跑了,他們自己也打不下去了。這一場仗就這樣草草了事了,雙方沒有太大的傷害。

 

後來亞蘭人不服輸,調了更多亞蘭軍隊過來,原本是亞捫人和以色列人的戰爭,現在變成亞蘭人和以色列人的戰爭,亞蘭人會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新仇舊恨加在一起,在前面一章中記載,大衛曾經打敗過亞蘭人,亞蘭人對大衛稱臣納貢,現在以為聯合亞捫人可以擺脫這種關係,於是發動了一場更大的戰爭。這一場戰爭大衛親自出馬,亞蘭人又輸了。

 

這兩場戰爭原本是可以避免了,但為了錯誤的決定,使亞捫人和亞蘭人受到不必要的損失。我們從這一章所的內容看到,有三種決定我們應當避免去做。

 

第一種應該避免的決定是,年少氣盛的決定。年少氣盛的決定也是出於血氣的決定。新登基的亞捫王有多大年紀聖經沒有告訴我們,不過根據聖經裡面的資料推斷,哈嫩應該不是一個小孩子了,哈嫩的父親拿轄在掃羅剛成為以色列王的時候,就已經是亞捫人的王了,那時候他是一個能夠帶領軍隊打仗的王,掃羅做王四十年,加上大衛在耶路撒冷做王之後的幾年,拿轄很可能做亞捫人的王超過四十年,所以接續亞捫人王衛的哈嫩當時年紀已經不小了,不過生理上的年齡不一定就可以代表心智上的年齡,很顯然的,哈嫩不是一個具有獨立思考,並且能夠為大局著想的人。他聽了周圍人的話,把大衛派來弔唁的使者當成間諜,然後做了一個非常挑釁的行為,用雙重的羞辱對待大衛派來的人,把自己的國家推到危機當中。

 

在聖經中還有其他類似哈嫩的王,列王記上十二章記載,所羅門王死後,他的兒子羅波安繼位,百姓到他面前求他減輕加在他們身上的負擔,羅波安旁邊有他父親在世時的長老,也有陪他從小長大的玩伴,羅波安問這兩種人的意見,年長的說要善待百姓,百姓就會長久服事王;年輕的說,要更加把重擔放在百姓身上,好顯出作王的威嚴。羅波安聽了年輕玩伴的話,結果以色列從那個時候開始分裂為南北兩國。

 

哈嫩和羅波安在剛登基作王不久,就為國家帶來災難,因為他們在下決定時都有一個問題,他們憑著血氣做決定,只想到表面的及眼前的因素,用最能夠表現自我的方式做決定。從他們身上我們應該學習避免用血氣來做決定。

 

第二種要避免的是,決定單打獨鬥去面對問題。約押是一位很有智慧的將領,他受大衛的差遣去面對亞捫人的挑釁,當他上到戰場時發現他的軍隊腹背受敵,他安排他的兄弟亞比篩和他一起面對這個難題,除了他挑選出來的精兵,大部分的軍隊都交給亞比篩,他在這場戰爭中,沒有獨自挑起所有的責任,他把責任分給別人,同時也和他的兄弟協議,如果誰有困難,另一個人就去幫助他。

 

約押和亞比篩在歷代志上第十一章那份名單裡面,這兩個人是大衛非常重要勇士,事實上這兩個人也是大衛的表兄弟,他們的母親是大衛的姑媽。大衛躲避掃羅追殺的期間,他的家族可能也受到牽連,不得不也跟著大衛到處躲藏,根據撒母耳記上二十二章第一節說:『大就離開那裏、逃到亞杜蘭洞。他的弟兄和他父親的全家聽見了、就都下到他那裏。』那時候約押和亞比篩應該也在裡面。當時跟著大衛的人數差不多有四百人,約押和亞比篩後來能成為大衛重要的助手,不是因為他們是他的親戚,而是因為他們有真本事。

 

在面對亞捫人和亞蘭人聯軍的這場戰爭中,這一對各自都很有能力的兄弟,沒有想到要藉機會自我表現,反倒定出一個分工負責,彼此支援的計劃來,實在值得我們學習。

 

第三種不該有的決定是,一錯再錯的決定。當亞蘭人被約押帶領的精兵打敗以後,顯然非常不服氣,他們原本是亞捫人的傭兵,為了銀子出來打仗,現在他們氣不過被打敗了,演變成為了賭氣而打另一場戰爭,結果這一場戰爭使他們傷亡慘重。如果我們看一下前面一章的三到八節,亞蘭人以前就曾經幫助別的國家和以色列人打過仗,結果也是傷亡慘重,那一次他們被大衛殺了兩萬兩千,他們沒有學到教訓,這一次除了七千輛戰車的人之外,加上四萬個步兵,另外還有一個大將軍,死在這一場原本可以避免的戰爭中。

 

雖然我們沒有辦法避免犯錯,但可以不去犯同樣的錯誤。很多時候我們會問上帝說:「為什麼你要讓我受這麼多苦?」我們總是把受苦的原因歸到上帝那裡,把受苦當成上帝沒有保佑我們,把受苦當成上帝不愛我們。雖然我們不可以說,所有的受苦都是上帝在管教我們,但我們應當有一個敏銳的心去認識所遭遇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從痛苦中去調整我們自己,把生活中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改變為以神為中心的意念。在詩篇一百一十九篇七十一節說:『我受苦是與我有益、為要使我學習你的律例。』我們從聖經中可以看到受苦的另外一層意義,就是讓我們不繼續犯同樣的錯誤,因為神要我們順服祂的心意。

願神幫助我們不做三種決定,第一、出於血氣的決定;第二、單獨面對困難的決定;第三、一錯再錯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