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名
象《列王记》一样,《历代志》上和下原来合为一卷。希伯来原文的意思是“当时代的事件”,系保存在东方宫廷中记录当时事件的日志(见王下14:18,28;15:6,21,31;代上27:24;尼12:23;参帖6:1,2)。七十士译本将它分为两卷,所采用的卷名意思是“补遗第一卷”和“补遗第二卷”。希腊文译者采用这样的卷名,表明他们把《历代志》看作是《撒母耳记》和《列王记》的补充,提供了以前的史书中所省略的细节。英文本的译名来自哲罗姆拉丁译本,体现了希伯来原文的意思。一些武加大版本采用了复数形式,英文译者承袭了这一做法。
一份马所拉学者在希伯来原文卷末的注释指出:历代志上、下原为一卷,并说明代上27:25是处在中间的一节。此外,约瑟弗斯,奥里金,哲罗姆以及塔木德经都把《历代志》看为一卷。武加大译本仿照七十士译本把本书分为两卷。其他文本及现代希伯来文本的圣经也都效仿了此种分法。
二、作者
仔细研究《历代志》、《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的希伯来原文,可以发现它们的语言、文体和观点十分接近。这些相似性表明它们可能出自同一位作者。一些人注意到,《历代志》最后一部分并没有说完,而由《以斯拉记》头几节继续完成。这表明原来两卷并不分开(历下36:22,23;参拉1:1-3)。《历代志下》36章和《以斯拉记》第一章的叙述是连续性的。也许是后来把它分成两卷时,才在《以斯拉书》的开头几节重复《历代志下》的最后几节。也有人认为在《历代志》的末尾处加上《以斯拉记》的头几节是为了使该卷书不至于以耶路撒冷的毁灭结束。早期犹太作家一般都认为《历代志》为以斯拉所作。
许多迹象表明,《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有着密切的联系。古时这两卷书不象现在那样分开。塔木德经和基督教教父奥里金、哲罗姆都把它们看成一卷。《历代志》、《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似乎出自同一支手笔,故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是一个人所作。作品的笔调和风格与公元前五世纪后半叶在耶路撒冷圣殿供职的祭司相符,所以很有可能作者是祭司兼文士以斯拉(见尼12:26)。以斯拉(拉7:1-21)和尼希米(尼2:1;5:14)都提到以斯拉活动时期的亚达薛西王。这显然是指亚达薛西一世(公元前465-423)。如果以斯拉是《历代志》、《以斯拉记》、《尼希米记》的作者,《历代志》上、下的著作年代该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后半叶。
卷内的证据也证明该书的写作年代(至少是成书年代)是在公元前400年左右的波斯时代。其中的货币单位是“达里克”,据认为这是大流士一世(B.C 522-480)时所采用的硬币。大卫的家谱延续到所罗巴伯以后好几代(代上3:19-24)。所罗巴伯是在居鲁士统治时(B.C.539-530,拉1:1,2;参2:2)回到犹大的。但也有可能这些名字是以后补上的(见代上3:19注)。根据希伯来国王的一般年限,一代约为23年。依此算法,所罗巴伯以后六代应延至公元前400年左右。我们既已推定《历代志》原与《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合在一起,就可根据这几卷书的内证确定《历代志》的年代。《尼希米记》12:10,11,22,23中提供的祭司表延至约拿单或约哈雅和押杜亚。据埃利潘蒂尼草纸载,约拿单至少早在公元前410年就担任大祭司,因而可以证明公元前五世纪末,或公元前400年左右为《历代志》的成书年代。
《历代志》的作者一再提到一部希伯来的通史《犹大和以色列诸王记》(见代下16:11;25:26;28:26;参35:27;36:8)。该书似乎是《列王记》中多次提到的两部书的最后合集:《以色列诸王记》(王上15:31;王上16:5,4,20,27;王上22:39;王下10:34;王下14:28;王下15:21,26)和《犹大列王记》(王上14:29;王上15:7,23;王下8:23;王下12:19;王下15:6,36;王下16:19)。该书似乎包括了列王的全部记录,因为其中记载了他们“所行的事,自始至终”(见代下16:11;代下25:26;代下28:26;代下35:27)。此外,《历代志》的作者还多次提到一些范围较小的历史著作,这些著作是专人或专题性的,其中有《大卫王记》(代上27:24)、《先见撒母耳的书》、《先知拿单并先见迦得的书》(代上29:29)、《示罗人亚希雅的预言书》、《先见易多论尼八儿子耶罗波恩的默示书》(代下9:29)、《先知示玛雅和先见易多的史记》(代下12:15)、《先知易多的传》(代下13:22)、《哈拿尼的儿子耶户的书》(代下20:34)、《列王的传》(代下24:27)、先知以赛亚所著《乌西雅……的事》(代下26:22)、《以赛亚的默示书》(代下32:32)、《何赛的书》(代下33:19)。
上面所列著作表明曾有大量的原始材料,在以斯拉和尼希米的时代可以获得。如果《马加比下》2:13的记载是可靠的话,那么,尼希米曾建立了一个图书馆“收集了列王,诸先知和大卫的言行的书信,以及有关列王圣礼的书信”。
三、历史背景
《历代志》基本上是上帝的子民从创世到波斯时期的简史,侧重于大卫和他在犹大国继承者的历史。如果《历代志》,《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原为一卷,作者是亚达薛西一世时回到犹太的以斯拉,那么《历代志》的历史背景,就其成书的时代而言,应与《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一致。但是《历代志》并不叙述其成书的历史,其中只有一些次要的家谱延伸到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历史由《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叙述。关于这段时期的历史背景见本注释《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的序言。关于《历代志》所述主要的历史时期,可见《撒母耳记》和《列王记》的序言。
四、主题
《历代志》一开始就是从亚当到大卫的古代族谱。创造的历史,伊甸园,人类的堕落,诸位先祖,洪水,以后的诸位先祖,以色列人在埃及,出埃及,士师时期,扫罗的统治,这一切均被略去了。作者对于摩西五经及《约书亚书》,《士师记》等没有什么补充的材料,只是提供了一系列族谱,偶然加一些传记方面或历史方面的注释(代上4:9,10,38-43;代上5:9,10,16-26;代上6:31,32,48,49,54-81;代上7:21-24;代上9:7-34)。作者先是追溯亚当到雅各的家谱,接着述写十二支派,侧重于大卫的支派犹大和祭司的支派利未,然后从所有以色列人讲到犹大和便雅悯支派的南部王国,以及耶路撒冷城。以上引言性材料占了《历代志上》的前九章。
本书的第二也是其主要部分一开始简要地叙述了扫罗之死(代上10章),然后是大卫的历史(代上11-29 章)以及他在犹大的继承人直到西底家,耶路撒冷的毁灭和被掳到巴比伦(代下1-36章)。原著的第三部分似乎记录了从被掳之地归回,重建耶路撒冷作为复兴的犹大社区中宗教的中心(《以斯拉尼希米记》)。
本卷书比较侧重以色列的黄金时代──大卫统治时期,但大卫的许多事情略去了,如他在希伯仑作王,在赫人乌利亚的事上犯罪,押沙龙的叛变等事。
所罗门的统治讲得比较简单(代下1-9章),但要比以后的任何继位者详细。与建造圣殿有关的事件占了大部分有关所罗门的记载(2-7章)。
《列王记》中有关这段时期的许多事件在《历代志》中都没有记载。如亚多尼雅阴谋叛乱,所罗门的受膏(王上1,2章),他娶法老的女儿为妻,在邱坛献祭(王上3:1,2),断争孩子之案(王上3:16-28),他的诸臣,智慧和箴言(王上4章),他的王宫(王上7:1-12);他拜外邦的神(王上11章),他的敌手。与建造圣殿有关的有些事略去了,有些讲得比较简单,有些采用与《列王记》一样的语言,有些则采用全新的说法。
其余的历史记录侧重于犹大而不是以色列。以色列只是偶然提到。没有提到任何以色列王的年代。除了一处例外(代下13:1),均没有依据同时代的以色列王来叙述犹大的王。《历代志》几乎完全略去以色列的历史。叙述犹大的历史也主要是从宗教的角度,而把政治,军事和个人的事件放在从属于具有属灵意义之事件的位置上。记史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上帝在选民经历之中的旨意,证明由于犯罪的结果,一个民族是如何衰落的,甚至是举行神圣仪式的圣殿也会摧毁。《历代志》把好的国王──至少在他们部分统治时期中为善的──如约沙法,约阿施,希西家,约西亚放在突出地位,并强调了统治者从事宗教改革,恢复圣殿崇拜的那些事件。
所以很明显,《历代志》不是对《列王记》单纯历史方面的补充。它是一部独立的著作,有它自己的宗旨和观点。犹太人从巴比伦被掳之地返回以后,重建了耶路撒冷,恢复了圣殿的崇祀。这些热心的犹太人在展望未来的时候,无疑殷切地希望这些崇祀永远不再间断。他们相信在上帝的祝福下,以色列从今以后会昌盛起来,荣上加荣。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恰当的时机,用过去的历史提醒百姓,以便让以色列人能够享受上帝应许赐给他们的光荣特权。
所以《历代志》的作者补充了有关圣殿及其崇祀,以及宗教节日的材料。但是他更关心的是生命不是仪式,是众人的心而不是圣殿。以色列人应当按照上帝的圣律法塑造自己的生活,时常注意顺从的赏赐和犯罪的刑罚。所以他重新对公义予以强调,更加充分地体现虔诚与兴旺,违命与败落之间的密切联系。
作者对列王统治的阐述是要让读者明白:顺从上帝的法则就会带来平安和繁荣,犯罪作恶就会导致毁灭和败落。他以最直接的方式指出每一次明显的灾难和成功都是天意的作用,是上帝在赏善罚恶。如“扫罗死了,因为他干犯耶和华”(代上10:12),“大卫日见强盛,因为万军之耶和华与他同在”(11:9),“上帝不喜悦这数点百姓的事,便降灾给以色列人”(21:7),“犹太人得胜,是因为依靠耶和华他们列祖的上帝”(代下13:18;代下16:7;代下17:3,5;代下22:17;代下25:20;代下28:6;代下32:25;代下33:10;代下36:15-17)。
在《历代志》中,以色列是一个背道的国家,行在邪恶和死亡的道路上。犹大国在义王的统治时兴旺发达,而在背弃上帝的国王统治时则受罪的处罚。
对于同样事件的处理,《列王记》和《历代志》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列王记》中没有记载罗波安好的地方,而在《历代志》中则记载了他好的地方,用来与耶罗波安的恶作对比(代下11:13-17)。后来罗波安“离弃耶和华的律法”。《历代志》解释示撒前来进攻耶路撒冷是因为“王和民得罪了耶和华”(代下12:1,2)。
在《列王记》中只是记载亚比央“行他父亲所行的一切恶,他的心不……顺服耶和华”(王上15:3),再也没有说别的什么。但《历代志》也讲到他一些好的地方。说他与耶罗波安作战是因为其违背上帝,在以色列设立虚假的祭司制度。《历代志》说他取得了对北方以色列国的伟大胜利,是因为他依靠上帝(代下13:4-18)。至于亚撒,《历代志》记载了他大败古实王谢拉。这件事《列王记》则没有提到。《历代志》还进一步记载了许多以色列人看见上帝与犹太人同在,就归降他们,还记载了一次大型的宗教集会,在会上与上帝重新立约(代下14:9-15;代下15:1-15)。
《列王记》只提到约沙法是一位好国王,简要地记载了他的统治(王上22:42-50)。《历代志》则详细记录了约沙法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祈祷上帝,上帝使他取得伟大胜利,敌军自相残杀的事(代下20:1-30)。
约兰的邪恶统治《列王记》只是简单地提到(王下8:16-24),《历代志》则记录了他因犯罪而受到上帝的严厉处罚(代下21:8-19)。
《列王记》简单提到亚哈谢死在耶户手中(王下9:27,28);《历代志》则详细记载他听从坏的计谋,“以致败坏”,他被杀“是出乎上帝”(代下22:4-9)。
《列王记》说到约阿施死于臣仆之手(王下12:20,21)。《历代志》则补充了以下重要的细节:
1.耶何耶大去世以后,百姓“离弃耶和华他们列祖上帝的殿,去事奉亚舍拉和偶象,因他们这罪,就有忿怒临到犹大和耶路撒冷”;
2.遵照王的命令,耶何耶大的儿子被杀,因为他胆敢指出他们干犯上帝,必不得亨通。他们离弃上帝,上帝也必离弃他们;
3.结果犹大大队的军兵被交在一小支亚兰军兵手中,是因为犹大人离弃耶和华他们列祖的上帝;
4.约阿施正卧在床上疗养战伤,就被他的臣仆所杀(代下24:17-25)。
《列王记》记载亚玛谢打败以东人,却败在以色列王约阿施手下(王下14:7-14),《历代志》则补充了一个重要的细节:亚玛谢打了胜仗回来以后,“就把西珥的神像带回来,立为自己的神,在他面前叩拜烧香,因此,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亚玛谢发作”,因他的行为定意要灭他(代下25:14-16)。
《列王记》简要地记载了乌西雅的统治,提到他长大麻疯,但没有说明原因(王下15:1-7),《历代志》则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乌西雅的统治(代下26:1-23),清楚地说明他长大麻疯的原因,即:在他强盛的时候“就心高气傲,以致行事邪僻,干犯耶和华他的上帝,进耶和华的殿,要在香坛上烧香”。他这样犯罪,受到祭司们的责备,立即得了大麻疯,“因为耶和华降灾与他”。
《列王记》简单记载了义王约坦的统治(王下15:32-38)。《历代志》则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他怎样战胜亚扪人,结果亚扪人向他进贡,以及他怎样“在耶和华他上帝面前行正道,以致日渐强盛(代下27:5,6)。
据《列王记》记载,亚哈斯受到以色列王和亚兰王的进攻,但显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因为他得到提革拉毗列色的帮助,提革拉毗列色(亚述王)就去攻取大马色,杀了其国王(王下16:1-9),但据《历代志》记载,因为亚哈斯拜偶像,上帝就“将他交在亚兰王手里,亚兰王打败他,掳了他许多的民”,他又被“交在以色列王的手里,以色列王向他大行杀戮”,掳走“妇人带儿女共有二十万,又掠了许多的财物”,他们求助于提革拉毗列色,他“却没有帮助他,反倒欺侮他”,因为他“在犹大放肆,大大干犯耶和华,所以耶和华使犹大卑微”(代下28:3-20)。
《列王记》较多地记录了义王希西家的统治(王下18-20章),《历代志》则十分详细地记载了希西家的义行,他如何洁净圣殿,恢复圣殿的崇祀,邀请全体以色列人前来耶路撒冷参加盛大的逾越节,北方的亚设,玛拿西和西布伦支派有人前来。《历代志》讲到逾越节的礼节之后,众人不仅在犹大和便雅悯,而且在以法莲,玛拿西地捣毁偶像,柱像和丘坛,恢复各种祭祀,供献和祭司工作(代下29-31章)。
《列王记》详细描写玛拿西的罪(王下21:1-18),《历代志》不仅提到他犯罪,还讲到他被亚述王用铁钩钩住,用铜链锁住带往巴比伦,他在苦难之中“就恳求耶和华他的上帝,且……极其自卑”。上帝垂听了他的祈祷,允许他回到耶路撒冷,在那里他除掉外邦的神“重修耶和华的祭坛,在坛上献平安祭,感谢祭,吩咐犹太人事奉以色列的上帝”(代下33:11-16)。
关于亚扪,《列王记》只说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与他父亲玛拿西所行的一样”(王下21:20),《历代志》则补充他“不在耶和华面前象他父亲玛拿西自卑”(代下33:23)。
《列王记》较详细地叙述了约西亚恢复耶和华的崇拜,采取措施进行全面的改革,最后讲到他怎样死在埃及王尼哥手中(王下22,王下23:1-30)。《历代志》对于他恢复和改革的工作写得更加详细。在写到他与尼哥作战的事时,补充了以下细节:尼哥曾设法劝说约西亚不要与他作战,约西亚却“不听上帝藉尼哥之口所说的话”,所以死于这次战斗之中(代下34,35章)。
《列王记》用一定的篇幅记录了犹大最后四位恶王的统治,以及耶路撒冷的陷落(王下23:30-37;王下24:1-20;王下25:1-30),只是简单讲到“耶和华的怒气在耶路撒冷和犹大发作,以致将人民从自己面前赶出”(王下24:20)。《历代志》对最后四位国王的记载虽然很简单,却特别讲到犹大亡国的原因,从祭司和百姓“大大犯罪,效法外邦人行一切可憎的事,污秽耶和华在耶路撒冷分别为圣的殿”,嬉笑上帝的使者,藐视他的先知,“以致耶和华的忿怒向他的百姓发作,无法可救”(代下36:1-16)。
《历代志》的作者在全书中突出了先知和他们的工作。关于一些著名的先知,还补充了旧约圣经其他地方没有提到的材料。其中所讲到的一些先知,在圣经别处没有提到。书中讲到这些上帝的使者在危急的关头发出警告和规劝。示玛雅告诉罗波安,示撒入侵是因为百姓离弃了上帝(代下12:5);亚撒利雅对亚撒进行劝勉(代下15:1-8);哈拿尼责备亚撒向亚兰人求助(代下16:7-10);耶户责备约沙法与亚哈联合(代下19:2);雅哈悉在约沙法与摩押,亚扪及西珥山人作战时鼓励他(代下20:14-17);以利以谢责备约沙法与亚哈谢联合(代下20:37);撒迦利亚在约阿施的时代告诉百姓,因为违命,他们必不得亨通(代下24:20);俄德在亚哈斯和比加的时代劝戒以色列人(代下28:9-11)。
从上面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历代志》不仅仅是历史,而更是一份宗教讲章。作者不单在叙述事实,而更是在阐明真道。他对某一事件的记载若有与《列王记》不同,那不是因为两份记录有矛盾,而是侧重点不一样。《历代志》的作者表现出施教的意向。他说出他必须说的话,因为其中含有教训和警告。他完成这部著作是在犹大亡国,被掳,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的崇祀得恢复之后。
毫无疑问他殷切希望不再亡国,但是亡国的危险又确实存在。罪恶一再表现出来(拉9:1-15;代下10:1-19;尼5:1-13;尼13:3-11,15-30),上帝的忿怒有可能再次临到惦的百姓身上。作者千方百计想避免这一点。可以断定,撰写《历代志──以斯拉记──尼希米记》这部伟大著作的目的在于防止犹大第二次背道和败落。
历代的解经家对于《历代志》中出现的一些大数目常感不解。例如代上22:14说大卫奉献金子十万他连得,银子一百万他连得,让他儿子所罗门建造圣殿。在这个数目上还要加上他和其他以色列贵族另外的大笔奉献(代上29:3-7)。按现代的价值计算,十万他连得金子折合三十亿美元,这笔数目很难想象是真实的,因为古时候全世界所有的黄金加起来也不值三十亿美元。因此,现代学者宣称《历代志》的作者夸大事实,他的资料并不准确。这种见解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近代的发现证明了历代志作者叙史的可靠性,所以,要解决历代志某些庞大数字之迷,我们必须另找答案。
根据书上所列家谱,《历代志》著于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至少是在那时成书的,即尼希米的时代。这可能是旧约圣经中最后成书的,因为它列于希伯来圣经之末。在编写过程中,采用了先知和其他受灵感的作者所写的正式著作《先知拿单并先见迦得的书》、《大卫王记》等。这些著作是采用被掳前的希伯来文字写的,而《历代志》则是用被掳后通行的亚兰方形文字写的。这种文字,根据犹太传统说法,系以斯拉引进,略经改动,一直作为希伯来文字用到现在。
在任何的已知的希伯来圣经文稿中,数目均全部书写出来,没有用数词。然而数词在古希伯来文字中是有使用的,就象在腓尼基,亚兰,纳巴泰,帕尔米拉,埃及和巴比伦的文字中一样。古希伯来语原始文字材料的缺乏造成我们对希伯来圣经作者数词运用的情况了解不充分。当马可?利兹巴斯基在1898年出版的他的《北闪米特碑文识读手册》时,他说希伯来人显然不用数词而把数字表示出来。他的这种看法依据的是西罗亚铭文和摩押石碑,里面的数字是书写出来的。这两份是唯一已知的含有数字的当时希伯来文字,其中摩押石碑甚至还算不上真正的希伯来文字。尽管摩押的语言文字与希伯来文相差甚微。
然而在过去五十年里,有几份被掳巴比伦以前的希伯来文字发掘了出来,其中有出自撒玛利亚和拉吉,以及泰勒盖齐尔(Tell Qasile) 的陶片,其中含有数字,一些全部书写出来,还有一些用数词表示。在过去五十年里,从埃利潘蒂尼发现的亚兰文草纸文献表明当时广泛使用一些全部书写出来的数字以及数词。
在上述文稿中代表十以下数字的数词是把竖线自右至左三条一组排列,最后一竖一般比其他的要长。10用一个牙月形的符号表示;20是把两个10合起来。还有一个符号表示“百”。在埃利潘尼的草纸中“千”用'lph表示(在巴勒斯坦的希伯来文稿中没有“千”这个数字)。有时在lph前面加上几竖表示几千。但是在这些文稿中,前面的竖也可代表希伯来文的连词waw(“和”),有时不大容易断定这一竖表示连词“和”还是指“一”千。
现有的材料虽然还不足以提供确凿的事例证明数字被误解了,但可以证明古代的文稿是容易引起误解的,这些文稿中有时用数词,有时又把数字全部书写出来。如果《历代志》的作者在编书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文稿有时用数词表数,有时又把数字全部写出来,那就可能会对这些数字产生误解。例如某一份文稿中的符号,就有可能被理解为十万(100千),而作者的原意是“百(和)千”(1100)。
也有人可能要问,《历代志》的作者写出这么大的数字是不是真的要人从字面上理解。住在近东地区的人一般都知道“千千”这样的讲法只表示一个很大的数目。那些这样运用数字的人看到其他不熟悉这样用法的人,从字面上去理解,就会感到十分奇怪。《历代志》里所用的“无数的铜铁”(代上22:15)和“人多得不可胜数”(代下12:3)也应按作者原意这样解释,而不要从字面上理解。如果按照现代历史学家的做法,从严格的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历代志》中的数字,也许是一个错误,有违于作者的原意。
仔细研究《历代志》的人会注意到作者很重视家谱和统计数字。书中多次出现名单──圣殿和王宫的官员,政府官员,军官等,其中有:
代上11:26-47 大卫军中的勇士
代上12:1-14 到洗革拉归大卫之勇士
代上14:4-7 大卫的众子
代上15:5-24 抬约柜的利未人
代上18:15-17 大卫主要的政府官员
代上23:6-24 大卫的利未人官员
代上24:1-31 亚伦子孙的24个班次
代上25:1-31 24班唱诗者
代上26:1-32 圣殿的警卫和官员
代上27:1-34 官长和管府库的
代下11:5-10 罗波安的设防城
代下17:7-18 约沙法的利未人和官长
代下23:1 耶何耶大的官长
代下28:12 以法莲的族长
代下29:12-14 利未人的首领
代下31:12-15 供献的管理人
代下34:12 修殿的督工
代下35:9 利未人的族长
在《以斯拉和尼希米记》中也有类似的统计项目:
斯1:9-11 从巴比伦归回的器皿
斯2:2-65 从巴比伦回来的人数
斯2:66,67 马、骡、骆驼数
斯4:9,10 亚斯那巴所迁移安置在撒玛利亚的人
斯7:1-6 以斯拉的家谱
斯8:1-14 与以斯拉一同回来的人
斯8:16-19 与以斯拉一同归来的利未人
斯8:20 与以斯拉一同归来的尼提宁人
斯8:26,27 奉献的金银
斯10:18-44 娶外邦妻子的人
尼3:1-32 造城墙的人
尼7:6-73 与所罗巴伯一同归回的人
尼8:4 与以斯拉站在一起的人
尼8:7 宣读律法书的人
尼10:1-27 签名的人
尼11:3-24 住在耶路撒冷的人
尼12:1-42 祭司和利未人
在《历代志》,《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中出现众多的家谱和统计。
这些材料表明这三部书可能出自一个人,若是这样的话,作者很有可能是“祭司和文士”以斯拉(见拉7:6,10-12;尼8:1,4,9,13;尼12:26,36)。
五、《历代志》纲要
(一)家谱 代上1-9:44
A、从亚当到以色列和以东 代上1:1-2:2
1. 从亚当到挪亚的众先祖 代上1:1-4
2. 挪亚的后代 代上1:4-54
a. 雅弗的后代 代上1:5-7
b. 含的后代 代上1:8-16
c. 闪的后代 代上1:17-54
(1)从闪到亚伯拉罕 代上1:17-27
(2)亚伯拉罕的后代 代上1:28-2:2
(a)以实玛利的儿子 代上1:28-31
(b)亚伯拉罕从基士拉所生的儿子 代上1:32,33
(c)以撒的后代 代上1:34-2:2
1)以扫的后代 代上1:34-54
2)以色列的儿子 代上2:1,2
B、以色列的后代 代上2:3-7:40
1. 犹大的后代 代上2:3-4:23
a. 从犹大到耶西 代上2:3-12
b. 耶西的儿孙 代上2:13-17
c. 迦勒的儿子 代上2:18-20
d. 希斯仑的后代 代上2:21-41
e. 迦勒的后代 代上2:42-55
f. 大卫的后代 代上3:1-24
(1)大卫的众子 代上3:1-9
(2)从所罗门到西底家的王系 代上3:10-16
(3)耶哥尼雅的儿子 代上3:17-24
g. 犹大支派 代上4:1-23
(1)犹大的儿子 代上4:1
(2)朔巴的后代 代上4:2-4
(3)亚施户的后代 代上4:5-7
(4)哥斯的儿子 代上4:8
(5)雅比斯和他的祈祷 代上4:9,10
(6)基绿的儿子 代上4:11,12
(7)基纳斯的儿子 代上4:13-15
(8)迦勒的众子和其他人 代上4:15-20
(9)示拉的儿子 代上4:21-23
2. 西缅的后代 代上4:24-43
a. 西缅的儿子 代上4:24-27
b. 西缅人的住地 代上4:28-33
c. 西缅人的迁移 代上4:34-43
(1)西缅人中的族长 代上4:34-38
(2)在基多取胜 代上4:39-43
3. 流便的后代 代上5:1-10
4. 迦得的后代 代上5:11-17
5. 流便,迦得,玛拿西族所打胜仗 代上5:18-22
6. 玛拿西半支派所居之地 代上5:23-26
7. 利未的后代 代上6:1-81
a. 亚伦一族自利未到被掳到巴比伦 代上6:1-15
b. 利未的三支 代上6:16-48
c. 亚伦后代中任祭司的 代上6:49-53
d. 利未人的城 代上6:54-81
8. 以萨迦之后裔 代上7:1-5
9. 便雅悯的后裔 代上7:6-12
10. 拿弗他利的儿子 代上7:13
11. 玛拿西的后代 代上7:14-19
12. 以法莲的后代 代上7:20-29
13. 亚设的后代 代上7:30-40
C、便雅悯之家谱 代上8:1-40
1. 住在耶路撒冷的各代族长 代上8:1-28
2. 基遍的各家以及扫罗的王室 代上8:29-40
D、耶路撒冷居民的家谱 代上9:1-34
E、基遍的居民;扫罗的先人和后代 代上9:35-44
(二)耶路撒冷诸王的历史 代上10:1-代下36:23
A、扫罗之死 代上10:1-14
1. 扫罗在基利波山上被杀 代上10:1-7
2. 非利士人战胜扫罗 代上10:8-10
3. 扫罗被葬在雅比 代上10:11,12
4. 扫罗之死是犯罪的结果 代上10:13.14
B、大卫 代上11:1-29:30
1. 在希伯伦受膏 代上11:1-3
2. 攻取耶路撒冷 代上11:4-9
3. 大卫之诸勇士 代上11:10-12:40
4. 约柜从基列耶琳运来 代上13:1-14
5. 大卫的宫殿和家 代上14:1-7
6. 大卫战胜非利士人 代上14:8-17
7. 约柜运到耶路撒冷 代上15:1-16
8. 大卫造圣殿的目的 代上17:1-27
9. 大卫的征战 代上18:1-20:8
10. 大卫点数百姓 代上21:1-30
11. 大卫准备让所罗门继位 代上22:1-29:25
a. 物质上的准备 代上22:1-5
b. 给所罗门的指示 代上22:6-19
c. 首次立所罗门为王 代上23:1
d. 利未人的班次 代上23:2-32
e. 祭司的班次 代上24:1-19
f. 其他利未人的班次 代上24:20-31
g. 唱诗者之班次 代上25:1-31
h. 警卫和其他官员之班次 代上26:1-32
i. 首领和官员 代上27:1-34
j. 关于造殿的最后指示 代上28:1-21
k. 给圣殿的奉献 代上29:1-21
l. 第二次立所罗门为王 代上29:22-25
12. 大卫逝世 代上29:26-30
C、所罗门 代下1:1-9:31
1. 所罗门在基遍献祭 代下1:1-6
2. 所罗门选择智慧 代下1:7-12
3. 所罗门的战车和财富 代下1:13-17
4. 圣殿 代下2:1-7:22
a. 所罗门为造圣殿作准备 代下2:1-18
b. 造殿的地点和日期 代下3:1,2
c. 廊子和圣所 代下3:3-7
d. 至圣所 代下3:8-14
e. 殿前的铜柱子 代下3:15-17
f. 铜器和金器 代下4:1-22
g. 圣殿完工 代下5:1
h. 献殿 代下5:2-7:22
(1)约柜运进圣殿 代下5:2-10
(2)上帝荣光的显示 代下5:11-14
(3)所罗门奉献的祈祷 代下6:1-42
(4)有火从天上降下 代下7:1-3
(5)献祭和守节 代下7:4-11
(6)上帝给所罗门的信息 代下7:12-22
5. 所罗门的公共建设工程 代下8:1-6
6. 所罗门的仆人和官员 代下8:7-10
7. 法老女儿的宫 代下8:11
8. 献祭和任命祭司 代下8:12-16
9. 所罗门的船舶 代下8:17,18
10. 示巴女王来访 代下9:1-12
11. 所罗门的金子和荣华 代下9:13-28
12. 所罗门统治的结束 代下9:29-31
D、犹大诸王 代下10:1-36:21
1. 罗波安 代下10:1-12:6
a. 十个支派叛变 代下10:1-11:4
b. 加强犹大防御 代下11:5-12
c. 以色列的祭司和利未人归顺罗波安 代下11:13-17
d. 罗波安的家庭 代下11:18-23
e. 示撒入侵 代下12:1-12
f. 罗波安统治的结束 代下12:13-16
2. 亚比雅 代下13:1-22
a. 亚比雅与耶罗波安作战 代下13:1-20
b. 亚比雅的家庭和传记 代下13:21,22
3. 亚撒 代下14:1-16:14
a. 反对拜偶像的努力 代下14:1-5
b. 巩固国家的措施 代下14:6-8
c. 战胜古实王谢拉 代下14:9-15
d. 亚撒利亚的预言 代下15:1-7
e. 亚撒的改革工作 代下15:8-19
f. 与巴沙作战 代下16:1-6
g. 哈拿尼责备亚撒而被囚 代下16:7-10
h. 亚撒统治的结束 代下16:11-14
4. 约沙法 代下17:1-21:3
a. 约沙法的善行和兴旺 代下17:1-12
b. 他的首领和军队 代下17:13-19
c. 与亚哈联合同亚兰作战 代下18:1-34
d. 耶户斥责约沙法 代下19:1-3
e. 对士师和祭司的指示 代下19:4-11
f. 打败亚扪,摩押和西珥人 代下20:1-30
g. 约沙法统治的总结 代下20:31-21:3
5. 约兰 代下21:4-20
a. 约兰杀众兄弟 代下21:4
b. 约兰的恶行,以东和立拿人叛变 代下21:5-11
c. 约兰因罪遭上帝刑罚 代下21:12-20
6. 亚哈谢 代下22:1-9
7. 亚他利雅 代下22:10-23:21
a. 篡位 代下22:10-12
b. 耶何耶大推翻亚他利雅立约阿施 代下23:1-21
8. 约阿施 代下24:1-27
a. 修理圣殿 代下24:1-14
b. 耶何耶大死,全国背道 代下24:15-22
c. 亚兰人入侵,约阿施被杀 代下24:23-27
9. 亚玛谢 代下25:1-28
a. 良好的开端 代下25:1-4
b. 胜以东人 代下25:5-13
c. 亚玛谢大败以色列王约阿施 代下25:14-24
d. 亚玛谢统治的结束 代下25:25-28
10. 乌西雅 代下26:1-23
a. 乌西雅的善行 代下26:1-5
b. 乌西雅的军功 代下26:6-15
c. 乌西雅的僭越和长大麻疯 代下26:16-23
11. 约坦 代下27:1-9
12. 亚哈斯 代下28:1-27
a. 亚哈斯之恶 代下28:1-4
b. 亚哈斯被交在亚兰和以色列人手中 代下28:5-8
c. 以色列人追犹大战俘代下28:9-15
d. 亚哈斯向亚述人求助 代下28:16-21
e. 助长拜偶像之风关闭圣殿 代下28:22-27
13. 希西家 代下29:1-32:33
a. 希西家洁净和恢复圣殿 代下29:1-36
b. 邀请以色列人和犹太人过逾越节 代下30:1-12
c. 庆祝逾越节 代下30:13-27
d. 希西家的宗教改革 代下31:1-21
e. 西拿基立入侵 代下32:1-23
f. 希西家之病、骄傲、兴旺及死 代下32:24-33
14. 玛拿西 代下33:1-20
a. 玛拿西助长偶像崇拜 代下33:1-10
b. 被俘和悔改 代下33:11-20
15. 亚扪 代下33:21-25
16. 约西亚 代下34:1-35:27
a. 宗教改革 代下34:1-7
b. 修理圣殿 代下34:8-13
c. 发现律法书 代下34:14-19
d. 户勒大的预言 代下34:20-28
e. 宣读律法,重新立约 代下34:29-33
f. 守逾越节 代下35:1-19
g. 约西亚被杀 代下35:20-27
17. 约哈斯 代下36:1-4
18. 约雅敬 代下36:5-8
19. 约雅斤 代下36:9,10
20. 西底家和犹大亡国 代下36:11-23
a. 犯罪叛逆 代下36:11-13
b. 官长和百姓之罪 代下36:14-16
c. 被掳往巴比伦 代下36:17-21
E、结尾 居鲁士结束犹大人的被掳生活 代下36: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