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至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二章至第二十三章

上一篇   下一篇

与亚哈家一样(Ⅱ)──亚哈谢(廿二19

亚哈谢与约兰是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人,藉着他母亲亚他利雅,就是暗利的儿子亚哈的女儿的血统,与亚哈家坚固地连结在一起。亚他利雅对这个年青国王的影响(他登基时是四十二岁的报导,必定是文士的笔误,因为他父亲死时只有四十岁),使她的角色很像耶洗别与亚哈的关系(3节)。

不过,亚哈谢之受谴责,是因他自己的罪,正如从前他的父亲一样。他的败亡,又再次可以清楚看出是 神有目的地和人无法更改地促成的(廿二7)。七至九节浓缩了列王纪下九章(以及十1214),在那里更详尽地报导了那些事件。亚哈谢与北国的亚哈联盟的精神并不是无先列的,因为伟大的约沙法自己就曾向这种试探屈服(请参代下十八章)。不过,那联盟显然不是约沙性格一个真正的指标,亚哈谢在意向和愿望上,是彻底地与亚哈的儿子约兰臭味相投的。(约兰〔Jehoram〕有时称为Joram〔译按中文本只作‘约兰’,以别于约沙法的儿子,亚哈谢的父亲)。在作为先设于历代志之列王纪的记载中,亚哈谢是因与亚哈家往来而受到可怕的报应,因 神已授命耶户剪除亚哈家(王下九7)。历代志甚至把这一点说得更加明确(7节)。亚哈谢的结局并不比他父亲约兰的结局更有光彩,因为他也没有得到给与王者的葬礼。他一死,犹大显然便没有统治者了(9节)。这个王朝遂陷于最低潮。而且这个舞台已经布置好了,等待一个怪物的出现。

政变(Ⅰ)(廿二10廿三21

亚哈谢死后发生的那些事件是引人注意的,因为那些事件在几方面都有其独特性:在犹太国大卫王朝王位的继承中断了,由一个王后主政,又有一个大祭司在国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亚他利雅,我们除了这里和列王纪下十一章所见论及她的话以外,别无所知。她显然具备亚哈家所有的一切残酷无情,以及可能还有它的创始者暗利的一些高贵处(她明确地与他有直系的关系,见廿二2)。或许我们对她的罪行,在惊骇之余还带点钦佩,因为以她一个无任何合法权利的人,而且不顾身为女流的一切障碍,竟能攫取政权并且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此之久(六年)。(请比较拉辛〔Racine〕的剧作亚他利Athalie〕,在这出戏剧中她因有创造的质量而成了女英雄。)

她的故事讲得很简略。她儿子亚哈谢之死,令她感到有丧失作王太后享受优越地位的威胁,便不惜采取那丑恶至极的屠杀行动;除自己以外,把一切觊觎王位的人都加以铲除。这一本丢彼拉多向革老丢謮安自然会包括她自己的孙辈,不过还可能包括亚哈谢后代以外的人。她的统治继续到大祭司耶何耶大领导下的合法势力,在一次有效的突击下才被消灭。亚他利雅被推翻,由合法的后裔约阿施复位才完成,他在他父亲驾崩时还是个小孩(请比较廿四1);亚他利雅在位时,他藏匿在圣殿内,并且在那里受教育。(请比较王下十一3──历代志省略了这些资料,不过历代志作者所记那次突击行动,假定约阿施是在圣殿中。)

政变(Ⅱ)(廿二10廿三21)(续)

历代志作者在叙述往事时,总是像素常一样,引进自己所着重之观点。亚他利雅掌政时,被视为犹太宗教与道德陷于破产的最低潮时期。这个时期始于约兰与亚哈谢,结果这个国家在物质和领土上都遭受损失。这是一个低点,不但因为女人掌政在以色列明显地被视为是一种咒诅(赛三12),而且因为在亚他利雅主政下,没有大卫的子孙坐在王位上。亚他利雅与北国的连系,象征假宗教精神和混乱的入侵──因为在北国那王朝的原则迅速让位给像亚他利雅那样抓权的人(请比较王下十五章)。这在政治上,便会把南北之间的差异减至最少。而在神学上,便威胁到耶和华保证犹太将继续成为一个国家的应许。情况与扫罗领导以色列的情况大致相同:受非利士人支配并有被他们消灭所威胁(代上十章)。

历代志作者既暗示了那种相似性,接着便继续显示约阿施的登基,与大卫的登基有许多共同点。他已经暗示大卫王朝即使在这个黑暗时期,也不会全然毁灭,请比较廿一章七节。孩童约施戏剧性地被抢救出来,便成了这一点的证据;而他的被欢迎为王,便带着大卫的被百姓喝采的记号。诚然,历代志下廿三章三节含有对大卫家的应许。但最具重大意义的相似之点,乃在于强调全犹太,都由利未人和各‘家长’(那就是族长)带领下,参与庆典的事实;而且是这些人(16节,特别是‘众民’)与王一同更新圣约,作耶和华的子民。

除了在圣殿里面和周围的聚集所代表的以外,历代志作者特意显示不但君主政体已告恢复,圣殿中的敬拜也已经恢复。在廿四章七节报导的亚他利雅的渎圣行动,必定已经把圣殿的敬拜给断绝了。我们有把握假定,她对大卫所制定的正确程序,和分别为圣,是不感兴趣的(代上廿三至廿六章)。历代志记载的政变,是以圣殿为中心,并且透过尊敬它之神圣表现出来。只有众祭司,和那些供职的利未人才可以在圣殿中(6节)。第八节甚至对历代志上廿三至廿四章规定祭司当尽的职责都表示关注。而且,十九节还害怕有任何礼仪上的不洁越过耶和华殿的门坎。

所以,约阿施所进行的恢复工作,等于彻底的改革。这并非祗是竞争对手之间的争论。得失攸关的乃是对大卫的应许。正是基于这一点,王朝的正统要恢复,虚假敬拜及其虚饰,以及在她庇护下所兴起的一切,都应当加以毁灭(17节)。亚他利雅的故事,不但是公义的耶何耶大大发热心的故事,也是 神决心保守祂的应许的故事。不论祂的百姓可能堕落到何等低的地步,也不论祂同在的记号隐退到多么低微的地步,每一代的人都有机会转回归向祂,并且享受与祂充分而且满足的相交。

另外还有两点必须提到。

(一)关于耶何大和他的妻子约示巴以不同的方式作的事,都可以作为模范。前者代表果敢与勇气,为正当的事努力以赴。真正的‘先知的’灵,是那觉察真理、不顾个人安危、以十字军的热诚去拥护的。它总是被人讥讽,而且甚至被那些宽大地表同情的人视为‘极端主义者’。但它是极其强烈有力的。教会无论何时兴旺,都必须有像耶何耶大这样的人物。

约示巴的英勇行为,则属于沉静的一种,然而却是真实的,也是达成所定的目标不可少的。(而且要注意:她是约兰的女儿。)耶何耶大和他的妻子所担任辅助的角色,充分阐明教会中恩赐和职务不同的人要互相依赖。

(二)亚他利雅的故事,像约兰和亚哈谢的故事一样,是人因利己使用残暴手段不过得逞一时,至终必趋毁灭的明证。所加于亚他利雅的报应是富有诗意的,她被一班曾被她耻辱对待的人处决了。她高喊‘反了!反了!’(13节)这喊叫带有讽刺的意味,因为这不是谴责耶何耶大和王的卫队,而是谴责她自己。真理的仇敌,他们的感觉刚硬竟到如此地步!她的喊叫,是困兽绝望的狂呼,自知难逃一死。照亚他利雅的标准,人是不可以造反的,由于在她看来,权力是由那些能掌握的(顺便提一提,这就是现代最受尊重的外交手腕的道德)。在她最初蛮横的反应之后,我们也许能赞她一句:她以严正的态度接受自己的败亡。较早以前的注释家把十五节头一个词组,译作‘众兵就闪开’(译按:中文本即如此)。这样,就与随后的话‘让她去’(译按:中文本亦如此)一致,(而不是‘他们便把她解去’),暗示她傲慢地面对死亡。然而,这样的傲慢,虽然被世界的标准视为高贵,却在看清那是怎么一回事时,发现它原来是大胆地反抗 神的惩罚,便令人为之一惊。――《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