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篇

第129篇

上一篇   下一篇

第一二九至一三一篇 第四個三部曲:當面對罪的威脅

    第四個組合完全不像前面的3個,在這個組合中,只有第一首詩提到錫安(一二九5)。這個組合與第三個組合最明顯的近似之處,是它們中間的那篇詩篇:一二一和一二四篇主要是細說外在環境和人為的壓逼,而一二九和一三篇則強調分別是由於憂慮和罪而產生的內在、個人壓力。這一個組合的詩篇同樣是刻劃內心的朝聖之旅。在一二九篇,詩人感謝公義的主,因為以色列得著拯救(1-4),而不敬虔的敵人大可交由神處置(5-8);然而(一三),這樣一位公義的神,豈不是同樣對以色列構成威脅?因為沒有一個罪人能在祂面前站立(一三○3)。但祂亦是一位赦罪(4)、慈愛和救贖(7)的神。因此,在一三一篇,詩人可以在主裏得著內心的平安和盼望。

 

第一二九篇 公義

    過往的事實(1-4)教導詩人如何面對目前和將來的問題(5-8)。這篇詩幾乎可以把它的寫作日期定在以色列歷史中任何一個充滿禍患的時期。可是,雖然曾經歷多方面的威脅(1節,「屢次苦害我」,參一二三3的「已到極處」),但歷史的教訓卻很淺顯:即使最猛烈的攻擊(3),也不能佔盡上風,因為「耶和華是公義的」(4),亦即是說,主曾向祂的百姓啟示自己(出三15,六6),表明祂是他們的救贖者,會征服他們的仇敵,而祂絕對不會離開此準則。敵人施諸的枷鎖,主會親自砍斷(4)。而這並非虛構歷史!那使以色列人為奴的埃及王國,如今在哪裏呢?──還有非利士、亞述或巴比倫呢?58節的動詞一方面亦可以作為禱告,另一方面可以成為預言。如果是禱告,這是關乎如何面對生活;如果是預言,則是關乎如何面對將來。那「恨惡錫安」的,將會轉瞬即逝(6),功敗垂成(7),別人會對之視如陌路,甚至不能擠身在蒙福的群體之中(8節,參得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