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

第十三课

上一篇   下一篇

上行诗 (二)

一. 诗篇第122篇
1. 特性:
 本诗表达朝圣者抵达耶路撒冷京城,喜不自胜而引吭高歌。诗120篇是一篇悔改诗,向世界说“不”,脱离虚谎和充满敌意的环境,转而归向神;诗121篇是信靠交托之诗,证明信心胜过自己,能对付试炼和苦难。本篇诗则是崇拜之诗,凡有信心的人,无论在何处,都会在指定聚集之场所敬拜神。
2. 主题:
 圣殿为全国精神生活之重心,在百姓的心目中,印象深刻,圣殿是庄严神圣,朝圣者对于圣城之向往,使他们每抵城门,自然流露出兴奋的神态,他们从以色列各地而来,彼此之间有交往,产生两个经历:
A. 因着和别的圣徒之间的交通,把脚引进耶路撒冷门内;
B. 看见耶路撒冷的祝福。
3. 解释:
 本诗提出了3项一定要有教会生活的原因:
A. 教会生活使基督徒的生活有规範和架构。耶路撒冷对希伯来人而言是崇拜的地方,在崇拜中,众支派十分和谐地运作,好像是同一个支派的人。
B. 教会生活能滋润、培养我们与神的关系,在崇拜里,我们顺服神的命令而赞美他。崇拜是一个行动,借此行动来发展我们对神的认识和感觉。若我们服从此项命令,在崇拜中赞美神,我们深处基本之需要,并与神之间的关系,就可得到滋润了。
C. 教会生活能使我们专注于神的旨意上,诗人形容崇拜的地方是“在那里设立审判的宝座”,审判不是叙述事物,乃是有所行动,所以在崇拜后,我们的心志能被唤醒。

二. 诗篇第123篇
1. 主题:
 这是一首求告诗,诗人表达仰望主和等候主拯救的心情,并求神怜悯那些仰望他的百姓,阻挡骄傲不敬虔之人的藐视。
2. 解释:
A. 本诗说明仰望神的方法:
a. 要有谦卑的眼:“仆人的眼睛怎样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样望主母的手,我们的眼睛也照样望耶和华我们的神”(第2节)。
b. 要有留神的眼:此处所用的比喻,是源自东方文化的背景,东方的主人和主母习惯不会告诉仆人当作什么事,特别在客人面前,更忌讳这么作,主人示意时,不会用话表达,乃是用某种姿势传达,或是挥挥手,动动手指头,仆人站在宴客厅的下面听候差遣,留心守候,准备随时行动,并完成任务。
c. 要有顺服的心。
d. 要有忍耐的心:一个奴仆需要经过长时期的协调和训练,才能清楚了解主人的意愿,并且能预期主人下一个愿望是什么。我们是否愿意侍立、等候、谦卑的服侍主?目不转睛地望着他,看出他的手势,并顺服他的旨意?或是执意地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思呢?
B. “坐在天上的主阿,我向你举目”(第1节)。服侍神是从仰望神开始,有信心的人是仰视神而非俯视神。
C. 服侍与盼望是有关连的,我们所盼望的就是怜悯,诗123篇3次提及盼望的事,盼望是基督徒基本的信念之一,就是神将最好的赐给我们,并将他的道路指示我们,并不是按照我们的行为,而是按照他的旨意。“求你怜悯我们”(第3节),不是叫神行他所不愿意的事,而是要使我们能跟得上他所行的事。服侍不是要人心不在焉,胡乱地臣服在神的指引下,也不是在神策励之下战栗,而是有特殊的盼望。
D. 服侍的第三个因素是迫切,“怜悯我们,因为我们被藐视,已到极处,我们被那些安逸人的讥诮,和骄傲人的藐视,已到极处”(3-4节)。诗篇是呐喊的文学,渴望我们能从迫害中得到解脱。

我们宣告自由,但真正觉得自由的人不多,在各处可见沉迷不能自拔的人,我们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获得自由,乃在于学习服侍一位更好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