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二十1】「愿耶和华在你遭难的日子应允你,愿名为雅各神的高举你。」
全篇的「你」都是单数,第6节指出这位便是耶和华的受膏者。所有人民都视祂为全国的代表,为全国命脉之所系:祂是「我们鼻中的气」,如「荫」能护蔽人(哀四20),是「以色列的灯」(撒下二十一17)。就实际而言,这个角色太重大,除了弥赛亚之外,任何人都担当不起,只是祂的预表罢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二十2】「愿他从圣所救助你,从锡安坚固你。」
圣所一字,其实只是「圣」,这里用作锡安的同义词,当时神的约柜已经在那里,代表祂的同在,但圣殿尚未建立(撒下六17)。──《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二十3】「纪念你的一切供献,悦纳你的燔祭。细拉」
这个祷告的精神,与以利时代只靠赖约柜本身的态度,或先知时代只靠赖献祭的心态,完全不同,后者是企图藉此类方式强迫神行事。惟有神会将他们所当得的赐予他们(悦纳的直译是「使富有,或认为富有」)。──《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二十4】「将你心所愿的赐给你,成就你的一切筹算。」
虽然在希伯来文中,「将你心所愿的赐给你」,与二十一2的表达略有不同,但二者美好的衔接,使这两篇成为危机之前与之后的祷告与感恩之诗。筹算一字有时译为谋略或计谋:参以赛亚书十一2,三十六5,本诗承认人的计划有其极限,而这两处经文则从天上与地下暴露出这一点。──《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二十5】「我们要因你的救恩夸胜,要奉我们神的名竖立旌旗,愿耶和华成就你一切所求的。」
本节与第6、9节译为胜利的诸字(和合:夸胜、救护、拯救),其字根为「拯救」(参,耶稣之名)。在战争的情况下,这层含义使「拯救」不仅是单单救出来,更多了一积极的内容。神的名请参第1节的注译。竖立旌旗(希伯来文是一个字)令人忆起民数记二2等处,各支派按次序排列(「各归自己的纛下」),以及雅歌六4、10中活灵活现的描写:「展开旌旗的军队」。诗六十4用了另一个不同的字。最后,在这节中请注意,成就的深远含义,即它与筹算(4节)和祈求的关系:参以弗所书三20;帖撒罗尼迦后书一11。──《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廿5】「我们要因你的救恩夸胜。」
『救恩』也可译作『得胜』;『夸胜』也可译作『快乐』。所以,这句话也可译作『我们要因你的救恩快乐』或『我们要因你的得胜夸胜』。得胜与夸胜不同。得胜完全是基督作的,夸胜是我们作的。比方球场队比赛,打胜球的是队员,欢呼快乐夸胜的是拉拉队员和球迷。凡不会说阿利路亚的,我不说他没有得胜,但是,我可以说他得胜的音调不对。一个外省人说北京话,字是对的,但是腔调不对。—— 倪柝声《得胜的生命》
【诗二十6】「现在我知道耶和华救护他的受膏者,必从他的圣天上应允他,用右手的能力救护他。」
大卫王有必胜的信心,因他是神的受膏者。──《新旧约辅读》
【中国历史故事——破釜沈舟(诗二十6)】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振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率将卒二万渡漳水,救鉅鹿;但战争无法进展,陈余复请救兵,项羽乃全体总动员,引兵渡过漳水,命令各兵士,将乘来的船皆弄沈,又将行军用以煮饭的釜甑打破,又烧庐舍,只带三日的粮食。那时兵士不知其意,及至全体「破釜沈舟」,项羽乃下令,叫一切士兵当抱必死的决心,只许进,不许退,因退路已绝,一切烧饭釜甑也没有了,若不付出全力争取胜利,必定不能生存。于是士卒上下一心,勇往直前,将王离围困起来,与秦国的军队,作九次的大战,绝其运输的通道,大败秦军,杀秦国之将稣角,掳王离。秦将涉开不肯降,乃自放火烧死。在战争的时候,楚国的战士,个个英勇过人,无不以一当十,叫杀之声震动天地,强暴的秦军,一败涂地,从此项羽威声大振,诸侯莫不屈服。
「破釜沈舟」其意为牺牲一切以求取胜利,这种行动需有坚决的信心;我们有耶稣基督的牺牲流血十架,若加以坚决信心,必定胜利有余;这是君王的主耶稣基督的宣言。——林政杰《诗篇的讲章》
【诗二十7】「有人靠车,有人靠马,但我们要提到耶和华我们神的名。」
夸(AV、RV「信靠」,和合:题)是翻译添进去的,不过相当合理;这一句惟一的动词是「我们要题起」(RV)。有人认为,这个动词的特殊含义,是在崇拜时宣告神的名,将祂的能力带进来,有点像基督徒奉基督的名求神的保护或得胜。但是由这一词组的前置词看来,它比较符合旧约对联盟或关系的表达(如:赛四十八1:「题说」)171。在约书亚记二十三7,它与「起誓」并列,这很像我们俗语的用法,我们会说一个人「奉」某项药物或精巧之物「起誓」(译注:即深信其效能之义)。车与马是古代最可畏的武器,但以色列人却由此回忆起神奇妙的拯救,如:在红海边与基顺河旁(出十四章;士四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二十7】国历的正月(January),若加以研究其字根由来,是由拉丁文的(Janus)罗马的神话中,有一位把守年关的神明真纳斯(Janus),因此一月有「门」的意思。
古时罗马异教的祭司,在每天早晨开始之时,都向真纳斯献祭。或在开始一件新工作前,先向他祷祝,意思是祈求他开门。正月初一日是罗马人祭祀真纳斯的大节期。这庙门平日关门,但一旦国家有战争,便把庙开放。这座看守新年之门的神像有一个特点,就是只有一个头,却有两副面孔,一向前,一向后,向后那副是老人的面孔,充满衰老、疲乏、灰心、失志的样子,皱纹满面,鸡皮鹤髪;但那另一个向前的面孔,却是一个青年的面,充满青春、活泼、喜乐、兴奋的朝气,每一位进庙朝拜真纳斯神像的人,都因他的面孔受到感动和激励。由这可知罗马人一旦有战争,便求真纳斯降福保佑旗开得胜。大卫于他为国战争,出征典礼,亦如同在圣殿献祭、祷告,预祝胜利赞美,结果得胜有余。
教会初代历史记载,于公元三二五年,君士坦丁大帝统治罗马帝国,艰巨地抵御外患,北番野蛮民族的南侵。太后是位虔诚的基督徒,自君士坦丁孩童时,即授与宗教教育,生活信仰虔诚。曾于三二五年出征,当年是国家存亡最艰巨的关头。在出征前,太后勉其倚靠耶稣基督,就必得胜;在征伐路上祷告,看见神给他异象:在空中出现十架军旗,并有字样写着,惟靠此记号就必得胜。果然神使他大大地胜利有余,全国上下欢欣鼓舞;由此他把基督教定为国教。
公元一八一五年六月,英国名将威灵顿,在滑鐡卢之役,打败了法国拿破仑的军队,而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威灵顿将此大喜的信息回报英国本国政府,但当时还没有电报和无线电,乃用信号在空中拼字,将消息昭告国人。因为雾浓,伦敦市民看到空中的字样是:「威灵顿打败了。」这时百姓不禁垂头丧气,叹息连声。其实,这只是消息的上半部,因为随后拼出来的「仇敌」字样,在云雾完全消散之后,才完全显现。大家看见了「威灵顿打败了仇敌」字样时,竟然欢喜得不敢相信。及至证实了这是千真万确的喜讯时,不禁欢呼雀跃,欣悦若狂。
以上这些实例,提醒我们惟靠耶和华,必得胜有余,正如7节:「有人靠车,有人靠马;但我们要提到耶和华我们神的名。」——林政杰《诗篇的讲章》
【诗二十7~9】世人所恃的往往是看得见的力量,但有信心的人用灵眼能看见更大的力量;由祷告必得神所赐的勇敢,所以要在灵性上得胜,必先作祷告。
弗朗克(Francke)是德国十八世纪有名的神学家,到了一个礼拜六,正要付工钱的时候,没有一文钱,工人问他要钱的时候,他回答说:「我没有钱,但我有信心。」这话刚刚出口,就有一个学生送来卅元;然后,把这钱送给工人,刚好够所需要的,神的名是可靠的。——林政杰《诗篇的讲章》
【诗二十8】「他们都屈身仆倒;我们却起来,立得正直。」
他所倚靠的是大能的耶和华,因而可预测到结果肯定是「依靠神的必然得胜(此乃「立得正直」之意),依靠人的武力者必然灭亡。」──《新旧约辅读》
【诗二十9】「求耶和华施行拯救;我们呼求的时候,愿王应允我们。」
希伯来文(加上传统的标点)直译为:「耶和华,赐下胜利;愿王回答我们(或,王将回答我们),在我们呼求的日子」。但 RSV所译的第一句话:耶和华啊,赐胜利给王,与希伯来文的意思相符,且使这一行与下一行的长度相同。这一点似乎勉强算为可取,不过大致上两者的意思都甚接近。
最后一句,直译为「在我们呼求的日子」,与本诗首句成了先后回响。遭难的日子成了祷告的日子,这项事实使得第6~8节充满希望的精神,成为实际的信心,而不是幻想式的乐观。──《丁道尔圣经注释》
【“信靠神的名”国王的诗篇】
信息:
国中的人民为向神祈求得胜的君王而代祷,对此国王表达他的信心,他相信,他所信靠的神会使他们大大得胜。
结构:
一、诗人详述了聚集在一起的敬拜者的代祷与赞美,他们祈求神回答国王要求获得胜利的祷告(1-5)
1.聚集在一起的敬拜者共同为他们的王祷告(1-4)
(1)他们祈求神回答他们的要求(1)
(2)他们求神从圣所中帮助他们(2)
(3)他们求神接纳王献祭(3)。他们求神成全他心中的渴望(4)
2.聚集在一起的敬拜者们表达了他们的信心,相信神会回答他的祷告(5a)
3.聚集在一起的敬拜者们重述了他们的祷告(5b)
二、作王的诗人表达他确信他已得他所求的,因为他信靠神的名,相信他会大大得胜(6-8)
1.他相信神会拯救他的受膏者(6)
2.他解释了他因信只信靠神的名(7)
3.他期待大大得胜(8)
三、聚集在一起的敬拜者在祷告中一致祈求神显明他确定的救恩(9)
── Dr. Ross《诗篇讲解汇集》
【遭难的日子(二十1~9)】
一、愿耶和华成就你一切所求的!(二十1~5)
二、祂必应允(二十6~8)
三、应允我们(二十9)
──《丁道尔圣经注释》
【必然得胜(二十1~9)】
一、愿神胜利的祝福临到(二十1~5)
二、胜利的肯定(二十6~8)
三、恳切的呼求(二十9)
──《新旧约辅读》
【预祝胜利(二十1~9)】
一、民众向王表志(二十1~5)
二、王依靠神(二十6~8)
三、向神求救(二十9)
── 包忠杰《诗篇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