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复习与背景:
箴言前9章为引言,讲关于智慧的事。若是用一句话来总结,便是“敬畏神就是智慧”(伯28:28;箴1:7,9:10)。第10章开始为箴言集。第10章讲财物和口舌的事。第11章讲因果报应的事:“看哪,义人在世尚且受报,何况恶人和罪人呢?”(31节),“好施舍的,必得丰裕;滋润人的,必得滋润”(25节)。
二、 分段与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讲到:根基的事(3-7节);管教和劝戒(1、15节);愚妄人、通达人殷勤人、懒惰人(15-16、24、27节);口舌的事(6、14、17-19、22、25节)。
三、 启发性问题及应用:
1, 人当如何对待管教和责备(1节、15节)?
神对人是否有受教的心极为看重。人若生命要有改变,必须是一个乐于接受管教的人,这样便可加增知识。肯听人的劝教亦是智慧人的标志(15节)。箴言书1:7中说,“敬畏神是知识的开端”,9:10中说,“敬畏神是智慧的开端”。这两者与人是否喜爱管教均相关。来12:5-11中说,“你们又忘了那劝你们如同劝儿子的话,说:‘我儿,你不可轻看主的管教,被他责备的时候,也不可灰心;因为主所爱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你们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们,待你们如同待儿子。焉有儿子不被父亲管教的呢?管教原是众子所共受的,你们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儿子了。再者,我们曾有生身的父管教我们,我们尚且敬重他,何况万灵的父,我们岂不更当顺服他得生吗?生身的父都是暂随己意管教我们;惟有万灵的父管教我们,是要我们得益处,使我们在他的圣洁上有分。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
1节的后半节说得更重,“恨恶责备的,却是畜类”。在神的眼中,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是否愿意接受责备。人若恨恶别人的责备,此人就如同畜类一般。我们是哪等人呢?我们愿意听从配偶的劝戒吗?或是对方一开口我们就不屑一顾?我们愿意听从父母的话吗?或是他们开口时我们在内心里就不服?我们愿意听听儿女的心声吗?或是我们根本就没把他们的说法当回事?我们愿意在团契中或是教会的肢体中接受别人的劝戒吗?
15节说,“愚妄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为正直”。这一节经文对我们是最好的提醒:若我们总以为自己所作的是对的,那十之八九我们就是愚妄人了。是否你总觉得自己在家中永远是对的呢?是否你认为你的建议总是高超一点呢?是否唯有你说了才算数?
背诵15节。
2, 人生活的根基是什么?
“义人的根,必不动摇”(3节)。人的根基决定了人在世上生活的方式。你的根基是什么呢?是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或是古人的遗传?或者是慢无目的,“作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圣经上指出有一种根基是“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的(彼前1:4),即以神及他的话语为根基。太7:24-27中指出这种根基来,“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
离开这个根基去生活,人便“不能坚立”(3节),而且终久会“倾覆”而“归于无有”(7节)。
神的话特别提醒我们说,“义人的家,必站得住”(7节)。今天我们的家又怎样呢?与神的话相差远呢?你的家站住了吗?
1) 你的根基对了吗?你的根基是在你的自以为是上?还是在神的话语上?
2) 为人妻子者对了吗?“才德的妇人,是丈夫的冠冕;贻羞的妇人,如同朽烂在她丈夫的骨中”(4节)。你是你丈夫的冠冕吗?你丈夫因你在人前可以头高昂吗?你丈夫因你所作的心里欢喜吗?在外面一天的忙碌之后,他想起要回家心中就快乐吗?亦或你是如同朽烂在你丈夫的骨中?是你叫你丈夫直不起腰来吗、莫非你的先生一想起你心就发痛吗?难道你的先生什么地方都愿意去,就是不想在家里呆着?你是怎样的一位妇人呢?
3) 为人丈夫者对了吗?你要求妻子作“才德的妇人”,你自己又是谁呢?你是拿八吗?(读撒上25章了解“拿八”是谁)。你是否意识到在别人眼中,正因为你有现在的妻子,人才看好你呢?若不是因为你的妻子,你早就被弃绝了?你是否知道正是你的妻子一次次在你和儿女之间堵破口,以致你的家一直到如今才站立?你是否只求自己的益处?你是否不遗余力地计算别人的恶?
4) 你的口舌对吗?“恶人的言论,是埋伏流人的血”(6节)。你知道自己的言语叫你的家人心中淌血吗?你明白自己的言语给儿女所带去的伤害吗?你体会无辜的儿女在不义之父母的手下是何等痛苦吗?你还要活在自义中以致叫你的家人受煎熬吗?你若硬心不改,你意识到你会叫你的家被倾覆而归于无有吗?
3, 如何理解第9节?
“自尊”在此的意思是“to be weighty, honored”或“pretend to be somebody”,即自己装出一幅富足尊贵的样子。它的要点在于装模作样。神愿人活在脚踏实地之中。宁可在别人眼中被小看,更愿意能活得自在。今天有多少人活得难过,还要装出一幅很恰意的样子?今天多少人并未真正得到平安喜乐,却又自以为得着了?你我是能真正面对现实的人吗?
4,如何理解“恶人的怜悯,也是残忍?”(10节)
若是人不对,他既使装出一幅怜悯的心,那也不过是他残忍的另外一种表现而已。人自以为有怜悯,不愿见蛹经历破茧而出的痛苦,便用剪刀把茧剪开,以致叫蝴蝶永远飞不起来。多少父母自以为有爱心,什么也不叫儿女作,以致孩子长大之后成立家庭毫无责任感,这岂不是残忍的事吗?人以为自己爱儿女,以致过分干涉过问女婿、媳妇的事,造成家庭的不和,这不也是残忍吗?有人不信从福音,因为觉得自己的亲人没有信,会下地狱,以致自己也愿意与他们在一起,这种假意的怜悯岂不是害人害己吗?
5,如何理解“恶人想得坏人的网罗(12节)?
这句话可能有两个方面的理解。第一方面,“恶人”终日所思的尽是坏事,即“坏人的网罗”,以致用来害别人,这所强调的是恶人的罪性。第二方面,“恶人”所思的并不是什么好事,他所要面对的不过是所有坏人将要面对的结局,即是坏人所要落入的网罗,这所强调的是恶人的可悲结局。
6, 本章中有哪些经文讲到言语上的事?
消极的方面:“嘴中的过错”是自己的网罗(13节)。多少时候人落在自己口中所说出的话里。“作假见证的,显出诡诈”(17节):人说谎话,是显出他心中的诡诈。“说话浮躁的,如刀刺人”(18节):我们知道自己话已经伤人了吗?没有经过审慎思考就出口的话是极易伤人的,求神怜悯我们!“舌说谎话,只存片时”(19节):谎话只能维持刹那之间。“说谎言的嘴,为耶和华所憎恶”(22节)。前面这几处讲到“错”、“假”、“浮”、“谎”。这都为耶和华所憎恶。
积极的方面:“说出真话的,显明公义”(17节)-话要“真”;“智慧人的舌头,却为医人的良药”(18节)-要有智慧;“口吐真言,永远坚立”(19节)-要照真理说;“一句良言,使心欢乐”(25节)-要“良善”。我们是说“良善”之话的人吗?我们是否常给人带去鼓励、同情的话而使人振作吗?
7, 愚妄人有何特征?
(1)“愚妄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为正直”(15节)。一个人若是总觉得自己对,那他便是个愚妄人了。
(2)“愚妄人的恼怒,立时显露”(16节)。一个常常发怒的人是个愚妄人。林前13:5中所说,“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家的恶”。愚妄人就是一个求自己益处,又轻易发怒的人,与神的爱正相反。
8, 通达人又是怎样(16、23节)?
通达人在英文里用“prudent”,希伯来原文为“arum”,是精明的意思。褒义时译作“通达”,贬义时译作“诡诈”。这个字只出现在约伯记(5:12,“狡猾”,15:5,“诡诈”)及箴言书(12:16、23;13:16;14:8、15、18;22:3;27:12,均译作“通达” )中。
通达人能忍辱藏羞(a prudent man overlooks an insult)。通达人与愚妄人不同之处在于:愚妄人受环境辖制,他一遇到刺激,恼怒就立时显露。但通达人却能驾驭在环境之上,遇上羞辱,能加以控制,“忍辱藏羞”。通达人与愚妄人的另一个区别在于:愚昧人的心,彰显愚昧。他只懂一分,但却自以为懂十分。他的言语一出来,只是彰显他的无知。但通达人却不是这样。他隐藏知识,不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乃是“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雅1:19)。
9,如何理解21节?
这句话看上去与现实不符,因为从世人的眼中来看,义人常经忧患。但感谢神,从神的角度来看,义人并不遭灾害。既使在肉体或精神上受了极大的创伤,但因着这一切的环境,“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彼前1:7)。
10,懒惰人和殷勤人的区别在哪里(24节、27节)?
懒惰人到了一个份上,连“打猎所得的”都不愿意动手去烤,因此他将一无所得(27节),终久他必定服苦(24节)。但殷勤人,却得宝贵的财物(27节),而且必掌权(24)。将来在主的国度里,与主一同作王的,没有一个是闲懒的。
11, 体会11节、25-26节的含义。
11节:人要脚踏实地,“耕种自己的田地”,作真正当作的事,即那属于自己的田地,而不要去追随那些不实在、过眼烟云的东西。人当注重自己的生命,因为这关系到永恒的事。这是自己最实在的田地。正如保罗所说的,“我要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林前9:27)。人也该在自己的家庭中用心,这是你的田地,别人无权也无法耕种。可惜今天多少人撇下家庭去追随虚浮的名利,那实在是无知。在玛拉基书的末了,神向人发出呼喊:“他必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免得我来咒诅这地”(4:6)。今天父亲的心转向工作,儿女的心转向游戏,我们所付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25节:这句话的英文翻译为“An anxious heart weighs a man down,but a kind word cheers him up”。主要是关于忧虑和良言功用的对比:一个是使人心往下沉-“屈而不伸”,另一个却使人心欢乐。
26节:人若是作得对,连邻舍也蒙福。基督徒的光和盐显出来的时候,邻舍也愿意跟随。人若是行恶,叫邻舍也无所适从。基督徒若没有作好,反倒绊倒别人,叫人失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