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死有定時的虛空(三)
三1 象一個生命和人類行為的研究生一樣,所羅門察覺到凡事都有定期,萬務都有定時。意思是指神把一切的活動全部編入了大型電子計算機裏,正如西班牙話說:Que será, ser á.(“將會如何,就如何吧。”)意思也是指歷史是充滿循環周而復始的型態,這些反覆出現的事有着固定不變的規律。所以人類被困在一種行為的型態裏,這型態由某種缺乏彈性的規則或原則決定。這樣,人就成為宿命論的時間奴隸了。第1至8節裏,傳道者列舉二十八種活動,大概象征整個人生的重大事件。他用二十八這個數目是想用代表世界(一年有四季)的數目(四)乘以代表完整的一星期的數目(七)。
這二十八種活動是由一組一組的相反詞形成,十四種是正面,十四種是負面。從某方面說,它們似乎互相抵消,以致結果是零。
三2 人的出生有時,自己不能控制,甚至父母都要等候九個月的自然生育循環。人的死有時。根據詩篇九十篇10節,人的壽命是七十歲,但撇開這點不說,似乎死亡是預定了。
神預知我們地上的生命何時完結,這是千真萬確的。但對基督徒來說,這不是病態,也不是宿命的思想。我們知道我們是不死的,而我們的工作有完成的一天。儘管死亡是有可能的,但並不是必然的。基督的回來是盼望的福,激發信徒尋求救主,而不是那承辦喪葬的人。正如傳道人白彼得振振有詞地說:“我不是等待承辦喪事的人,而是等待提我上天的主!”
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所羅門用短短一句,似乎涵蓋了整個農耕的事,緊密地與一年四季連結在一起(創八22)。若沒有按季節去栽種和收割,只會帶來災難。
三3 殺戮有時,醫治有時。聖經解經家長篇大論地解釋,這不是指謀殺,只是指戰爭、死刑或者自衛。但我們必須記着:所羅門所觀察的是根據他在日光之下的知識。若沒有神的啟示,對他來說,生命似乎是屠場或醫院、戰場或急救站。
拆毀有時,建造有時。首先,破壞隊伍似乎要拆卸陳舊、無用的大廈,然後建築商就在原址上建造現代化的大樓,重建衰落的地區。
三4 哭有時,笑有時。生命似乎在悲劇和喜劇之間交替。如今,它脫去悲劇演員的黑色面具,然後又抹去小丑面上的顏彩。哀慟有時,跳舞有時。喪葬隊伍中有哭喪的人悲傷地哀哭,但不久,這同一群人在婚禮上載歌載舞,迅速地忘卻了新愁。
三5 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表面意思是指耕種犁地是有定時的(賽五2),然後收集石頭建造房屋、城牆或者其它建築物。若我們象大多數現代解經家一樣,從象征的意義看,這裏可能是指婚姻的行為。所以現代中文譯本意譯為“同房有時,分房有時”。
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在情感的世界裏,參與有時,退出有時。愛有純潔之時,有不正當之時。
三6 尋找有時,失落有時。這使我們想起生意上起伏不定的盈利和虧蝕的循環。首先,市場因收入增加而漲大,然後又下跌,公司發覺出現赤字。
保守有時,捨棄有時。大多數的家庭主婦很熟悉這種奇特的型態。她們長年累月把東西收拾,貯藏在櫥櫃、地牢和閣樓。然後,她們心血來潮想清理房屋,就把它們執拾,喚來本地的慈善機構載走它們。
三7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所羅門是否已想到不斷改變的時裝呢?有些著名的時裝設計師領導新潮流,全世界的褶邊都要放長或者改短。今天的時裝以大膽和引人注目為主;明天又回復祖母時代典雅的風格。
靜默有時,言語有時。靜默有時就是當我們受到不公平的批評、當我們被引誘去批評其它人或者說不真實、不仁慈或無教化的話。摩西因為說了魯莽的話,神就不准他進入應許之地(民二○10;詩一○六33)。
言語有時就是當一些大原則或目標受到考驗。末底改建議以斯帖開口說話,因為時間已經來到了(斯四13,14)。他可以與但丁一起加上這句話:“地獄裏最燙熱的地方是留給那些在道德大原則上受到考驗卻仍保持中立的人。”
三8 喜愛有時,恨惡有時。我們不必硬套這句話在基督徒身上。所羅門不是說身為基督徒會這樣,而是說身為世上的人都會這樣。似乎對他來說,人類行為是在愛與恨中間輾轉起伏。
爭戰有時,和好有時。若歷史不是殘酷和盲目的戰爭,間中夾着短暫的和平時期,那麼歷史是什麼呢?
三9 盤旋在所羅門腦海裏的問題是:“究竟作事的人在他一切的勞碌上得着什麼長久的益處呢?”因為每樣建設性的活動之後都有破壞性的活動跟隨;有增必有減。
十四種正面的行為跟十四種負面的行為,互相抵消。所以生命的數學方程式是十四減十四等於零。人類的生命最終什麼都沒有,只有零。
三10 所羅門徹底調查神賜給人佔據他的時間的一切活動、事務和尋求的事物。他剛剛在第2至8節裏給了我們一個一覽表。
三11 他下結論說,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或者每樣活動都有適當的時間。他在這裏不是太多想到神創造的美好,而是事實上每樣活動都有它指定的時間,這時間是非常吻合的。
神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裏。儘管世人生活在時間的世界裏,但仍有永生的征兆。人想到“永遠”是本能。儘管他不能明白這概念,但他知道今生以外,可能有無盡的時間海洋。
但是神的作為和道路是人不能理解的。除非神向我們啟示,否則我們沒法解答創造、天道或宇宙的結局的謎。儘管人類有極大的先進知識,但我們仍然是處身在五里霧中。許多時候我們必須在歎息下承認:“我們知道神是多麼少的呢!”
三12 因為人的生命是由某種不變的法則管治,又因為他一切的活動似乎不管他從那裏開始,所以所羅門決定的上策是盡量喜樂和享受生命。
三13 他的意思不是指人生要縱酒宴樂、揮霍無度和縱情放蕩,而是指人能吃喝、在日常生活中尋求快樂是神的恩賜。這種對人生的看法是低下的,完全是附隨基督教教義的次等觀點而已。我們必須常記着:所羅門這裏的觀點完全是屬地的。
三14 他準確地看到神的旨意是永恆不變的,神已決定的事必堅立不移;人不可改變的,也不可增減。受造之物若對抗造物主的安排,這是愚蠢的事。最好就是敬畏祂,順服祂的管理。
三15 現今的事只重演以前發生過的事,將來的事早已也有了。神在重現的基礎上安排萬事,所以事情重複地發生。神使過去的重現,說明歷史不斷重演。“神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常闡釋為非信徒要為過去的罪行交代。這是真的,但經文並沒有力證出來。這裏看神回想過去以形成歷史的另一個循環。史普諾稱主題為永恆的再現。“這概念主張在無限的時間裏,有定期的循環,所有已發生的事都再次發生。人生的戲劇就是一齣不斷重演的戲劇故事。”23
三16 至於其它令傳道者痛苦的事,就要數不公義和奸惡。他發現在伸張正義的法院裏有欺詐,在實行公義的政府機關裏有瞞騙。
三17 人生這些不平等使他相信神審判人有定時,地上的錯誤將被糾正。所羅門沒有公開地說這是來生的事,但這是預知的結論,因為世上許多不平等都無法填補。他的結論反映出義人心裏的普遍情緒。情理和公平需要有定時,事件可以平息,正確的得以確認。
三18 在本章的結尾節數,傳道者轉以死亡為主題,把它看作為無情的掃興者,結束人一切最好的抱負、努力和快樂。他直把它看作我們將真的這樣,只要我們沒有得到聖經的啟發。
留意他用“我心裏說”這片語去介紹他的觀點。這不是神向他啟示的一條問題,而是他自己心裏所下的結論,他在日光之下自己的論點。所以不是一段適當的經文,給我們用來建立死亡和死後生活的教義。但這正是許多虛假的邪教者的做法,他們用這幾節的經文支持靈魂的睡覺和死去的惡人煙滅的錯誤教導。其實,只要謹慎地研究這段經文,便能看見所羅門沒有鼓吹這兩個觀點。基本上,他所說的是神借着人在地上短暫的人生去試驗人,向人顯示他的生命是多麼脆弱短暫,只象獸一樣而已。但他是否說人不比獸好呢?
三19 不是,重點不是說人就是獸。但在一方面,人不比獸有利,因為死亡臨到獸,也臨到人,氣息都是一樣;死亡時,就斷氣了。所以生命對人來說,與次等受造物一樣的虛空。
三20 人與獸最終都進入墳墓,都歸相同處──塵土。兩者都是出於塵土,都將歸於塵土。當然,這樣就假設人的肉體就是人生命的全部,但我們知道這不是真的。肉體只是人的住處。不過,我們不能期望所羅門知道將來國度的整個真相。
三21 所羅門對死亡時所發生的事一無所知,可從他以下的問題證實:“誰知道人的靈是往上昇,獸的魂是下入地呢?”這句定不能看為教義的事實,而是人的疑問,不是神確認的事實。
我們從新約知道,信徒的靈與魂在死亡時與基督同在(林後五8;腓一23),而肉體就進入墳墓(徒八2)。非信徒的靈與魂進入地獄,肉體就進入墳墓裏(路一六22下,23)。當基督在空中顯現時,那些憑信心死去信徒的肉體將得榮耀,被提到天上,與靈和魂重新結合(腓三20,21;帖前四16,17)。死去非信徒的肉體將被提到白色大寶座前受審判,與靈和魂重新結合,然後被扔進火湖裏(啟二○12~14)。
嚴格來說,獸有肉體和魂魄,但沒有靈。24聖經沒有說到獸死後的生命如何。
三22 從所羅門知道關於死亡的事和他不知道的事,他認為人所能做最好的事就是享受他日常的活動。因為這畢竟是他生命中的分。他可能要與無可避免的遭遇妥協,要從接受不能改變的事上尋求滿足。但首要的一點就是他要享受每天的生活,因為他死後沒有人能夠告訴他地上將發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