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现实 4章至10章

面对现实 4章至10章

上一篇   下一篇

 

这部分包含不同类别的格言。我们看见人生的苦难和困惑;人需要同伴,但现实却看见人是孤单的,还有贫穷与富裕、逆境、智慧的有限和愚昧的冲击。一切皆是问题,但传道者却坚称神是存在的,而且祂是非常值得人去依靠。基督徒的人生也经常充满问题,传道者的说话远远超过研究古籍的价值。
四1至五7 人生的困苦和人生的良伴

我们在这里有5组经文(4:1-3>四1-3、4:4-6>4-6、4:7-8>7-8、4:9-12>9-12、4:13-16>13-16),每组均以某种形式谈到孤单、缺少朋友,或缺乏别人的帮助(1节:‘无人安慰’;4节:争竞破坏人际关系;8节:‘有人孤单无二’;9-12节:‘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13-16节:孤立的王)。五章1至7节似乎与上文有些脱节;它旨在重申神的真实。
四1-3 受欺压时无人安慰

人遭欺压是一个事实(‘看哪’,1节),是人世间其中一个苦况(‘在日光之下’,1节),令人苦恼的是那些有权有势的欺压者。经文没有提供任何出路(虽然2:26>二26和3:22>三22暗示了线索)。它使人不禁质疑:我们该如何面对现实?
四4-6 嫉妒和它的别些选择

倘若欺压损害了人际关系(1-3节),那么,嫉妒所带来的伤害更难以察觉(4-6节)。为了超前别人,我们便要付上极大的努力。第5节与第4节相反。人若厌弃竞争,带来的危险就是完全的退缩。但这只会摧毁他的生命。安享(6节)胜于争竞(4节)和怠惰(5节)。‘一把’表示有限的数目,比有‘两把’更容易掌握。有一把会使人‘得享安静’;有两把却使人陷入失落和沮丧(‘捕风’)。
四7-8 为谁而语?

一个无亲无故的人,却满有成就和财富。他提出了第8节的问题,但没有得到任何答案,问题仍然悬在半空;这是人生其中一件憾事。
四9-12 人需要朋友


第9节

第9节说出了重点;第10-12节上提出了例证;第12节下重述整件事。深坑(10节)、寒夜(11节)和强盗(12节上)是古代出远门的人经常遇见的,这表示人在遭遇意外(10节)、缺欠(11节)和厄运(12节上)时需要朋友。将朋友的数目由两人增加到3人(9、12节上),是意味深长的:愈多朋友就愈好。
四13-16 被人孤立的领袖

第14节出现了几个意义含糊的代名词,表示这段经文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式去理解。新国际译本的解释大概是正确的。
第13节

第13节提到的那位年老的王,过去本是有智慧的,但如今已失去他的智慧。‘贫穷’这个词语是指到他最初是谦虚的。‘少年人’的年龄,可介乎少年期至四十岁之间。第14节的‘他’是指王。有一个少年人兴起,他赢得所有人和一切事物,先前那王变得众叛亲离(15节的含义)。老年人被孤立带来了年轻人的成功。那位少年人获得短暂的成功(15节)。但他得到的拥戴也并不长久。历史又一再重演。这个故事得出两个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众叛亲离是人类其中一个痛苦的经验,并且新一代不能解决上一代的问题(参1:9-11>一9-11)。

 

五1-7 来到神面前

倘若四章1至16节的主题确是人需要良伴,讨论却突然终止,没有提出任何实质的答案。代之是我们现在却要面对神。四章1至16节会使读者脑海中勾起一个问题:神不是那个答案吗?不过,我们来到神的面前要以正确的态度。
‘神的殿’(1节)就是圣殿,它是一座象征着神的圣洁的建筑物,进入的人必须先献祭。愚昧人不知道他那样来到神面前是冒犯神。


第2节

第2节草率祷告的人,未曾醒悟到神与人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别。‘天上’是神荣耀的居所;敬拜神的人必须紧记,他不是以平等的身分来到神的面前。

第3节

第3节过多的责任会带来反效果。它们会使人难以安睡,亦可能使人说出冒失的话。
第4-5节

第4-5节许愿(提出恳求时的附带承诺,或是表示感恩的自发性承诺)可能包括效忠的承诺、主动献祭或奉献婴儿。许愿却不还愿会触怒神。‘使者’(6节)可能是祭司,或是祭司所派的一个人。‘梦’(7节)所指的必然是某些类似白日梦的东西,或是人以随便、轻率、不认真的态度来靠近神。这与冒失开口祈祷都是‘虚幻’(令人灰心的、扭曲的)世界的标记。敬畏神是纠正此态度的良方(参3:14>三14,12:13>十二13)。
五8至六12 贫穷与富足

我们在这段会见到‘穷人’(5:8>五8)、‘银子’(5:10>五10)、‘货物’和‘吃的’都‘增添’(5:11>五11),并有‘富足的人’(5:12>五12)、‘财主’(5:13-14>五13-14)和‘资财丰富’(5:19>五19,6:2>六2)。
五8-9 穷人在官僚制度下受欺压

传道者思想到在官僚制度下所出现的拖延和推搪,使穷人生活在欺压之下的那份灰心无奈。穷人没有条件去等,而在层层叠叠的官僚架构中,公义已荡然无存。经文没有提出任何补救方法;这正是人性的真实写照。
第8节

第8节中文和合本译为‘因有一位高过居高位的鉴察’,看起来好像官员之间在互相猜疑(参 撒上19:11>撒上十九11的动词)。佳音译本译为‘每个官员都有上头来保护他’,较为合上下文的意思。最后那句片语所指的不是神或王,而是指到一层叠一层的当权者。
第9节

第9节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根据新国际译本的翻译,其意思是:尽管官僚制度产生拖延,但换来一个稳定的国家仍然是值得的;即使王也需要它。另一个可能的译法是:‘但地的益处可归给众人,就是有王治理耕地’。官僚欺压所造成的伤害,并未能压倒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五10-12 钱财和它的弊处

钱财的价值是有限的:它不能满足那些贪得无厌的人(10节),它会吸引那些倚赖别人的人(11节),它会扰乱人内心的安宁(12节)。‘银子’(10节)是用来作交易的,‘丰富’是指到货财;‘丰满’(12节)可以指到财富或体形(新美国标准译本译为‘肚满肠肥’)。
五13-17 爱财和失财

我们将日光转移,见到那些曾经富裕,却又变得一无所有的人。我们看见资财能积存(13节),却又会失去(14节上)。富人不能将任何东西传给下一代(14节下),或是带走任何东西(15节)。
第16-17节

第16-17节财富那么容易从人的指缝溜走,也是人生中一件令人沮丧的事(16节上);到了最后,人几乎只能带走(希伯来文在这里加强了语气)他最初所带来的──赤身而去。
五18-20 出路的反思

当传道者诉说了人生的种种不快,使人快要感到吃不消的时候,他又提醒我们重新思想一章2节至三章22节。他所关心的,是我们以一个充满信心的人生观和一个喜乐的心,来面对人生的不快。他在这里提醒我们:我们可以建立一种在劳碌中享受的人生态度,而不再是与生命一同损耗。‘吃喝’表示有朋友作伴,有喜乐和满足,包括属灵上的喜乐(参 申14:26>申十四26)。
第19节

第19节资财可以带来痛苦(参14节),但倘若这是喜乐生命的其中一部分,是神所赐的,那么,我们终归可以尽情地享受。
第20节

第20节与二章23节的苦恼人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证明传道者正在衡量两种人生态度。‘使他思念’的希伯来文与前面出现过的‘劳碌’是相关的。‘劳碌’会使人受挫;但从神手中接受生命的‘劳碌’,亦可以成为另一种人生观。


六1-6 财富和它的不可靠

财富不能保证人能好好享福(1-2节)。人的一生可以尽享荣华富贵,可是,最后却含憾而终,也没有后人为他的死哀哭(3节)。宁愿从未活过,也胜过一辈子在不满足中生活(4-6节上)。死亡是无可避免的(6节)。
六7-9 永不满足的欲望

人的劳碌不单是为了享乐,更是为了生计,希望在人生中找到满足。但人的‘心意却不知足’(不仅要满足‘口腹’,所指的不单是身体方面的欲望)。
第8节

第8节这两个问题都预期获得否定的答案。无论是智慧,抑或穷人的曲意逢迎,也不能改善命运。
第9节

第9节可以理解为一个忠告,劝人要知足。但再从9节下推论,其意念大概是穷人虽然可以看见很多,但这种由眼目所带来的欲望,只会徒增挫败。
六10-12 一个绝境

‘名’代表了特性。世界(先前所有的)、人和神(那比自己力大的),全都具备固有的特性。在一章2至3节所提出的问题,永远都不会消失。
第12节

第12节人所需要的,是一些能足够每天所需(日子……就如影儿经过),却又持续一生的东西(人一生……);是一些能处理人生之变幻无常(虚空),又能为人提供有价值之经验和意义的东西(有益)。这里的两个问题暗示一般人都未能发现这样的一条出路,而别人却难以在这方面提供任何帮忙。很少人会在此刻找到答案;对未来也难有任何实质的肯定。这部分来到了一个绝境。惟有五章18至20节曾带来一点的帮助。


七1至八1 受苦和犯罪

在这部分,我们首先会看到受苦可能带来的益处(1-6节),接着就是受苦的危险(7-10节)。人是不可缺少智慧的(11-12节);生命掌握在神的手中(13-14节)。到了下半部分,我们会从扭曲的人生(13节),一直追溯到扭曲的人类(29节)。当中以陈述事实和鼓励行动,提出有关罪恶之本源、罪之普遍性和严重性等基本问题。
七1-6 受苦的益处

两组比较是并排而出(1节),可以翻译为:‘正如美好的名誉是胜过……因此,人死的日子也胜过……’。正如内在的品格比身上的香气重要,同样地,从丧礼所学到的道理,比从生日宴会所学到的更有益。丧礼可以驱使我们思想人生,但宴会却通常不能。从这方面来看,哀伤是对心灵有益的(3节),它能帮助我们作最深入的思想,对人生作出最正确的价值判断。
第4节

第4节上表示智慧人能够从死亡这个绝对的事实中学到一些道理,反之(4节下),愚昧人却对属灵事物不以为意,只沉迷于宴会的享乐中。
第6节

第6节愚昧人的笑声就像突然爆发的火焰,闪烁一阵火光,却迅速消逝。
七7-10 4种危险

有4个障碍会妨碍人得到智慧,它们是1.贿赂(7节);2.缺乏耐性(8节);3.恼怒(9节)和4.眷恋过去(10节)。‘终局’(8节)有‘结局’的含义(参 箴14:12>箴十四12)。考验的日子会带来最终的成果。‘怀中’(9节)指到内心的东西。倘若人继续心怀怒气,恼怒就会进入他的性格中,成为性格的一部分。
七11-12 要有智慧

在以色列国,‘产业’主要是指到田地。此处将产业的观念属灵化。智慧如土地一样,都是属于神的,神将它们赐给祂的百姓。智慧与财富一样,都能对人产生保护作用,不过,智慧给人更深一层的保障。
七13-14 在神察看下的生命


第13节

第13节是回应一章15节。我们经历人生的扭曲,并非出于‘命运’,而是因着神的命定。
第14节

第14节顺境逆境都有其目的。顺境能带给人喜乐;而逆境则使人认识到受造之物都‘服在虚空之下’( 罗8:20>罗八20)。人生的起伏驱使我们不断倚靠神。我们还未置身于天堂之中。
七15-18 命途多险

人生中的‘虚空之日’(15节),是被一章2至11节所提及的问题牵引着的生活。拿伯( 王上21:13>王上二十一13)和耶洗别( 王上18>王上十八至 王上19>十九, 王上21>二十一)的生平,正是第15节的例证。当人面对不公义,通常会倾向变得自义(16节的重点,可以译为‘扮演义人’),或是屈服于罪(17节)。
第17节

第17节的最后一句可以译为‘可以同时逃避两者’,它所指的正是第15至16节。
七19-22 要得智慧

现在适宜劝人寻求智慧。智慧可以胜过一群资深领袖的意见(19节)。从人的罪性来看(20节)──尤其是出于言语的罪(21节),智慧是绝对不可以缺少的。
第22节

第22节提醒我们,我们本身的经验应该足以使我们察觉到,别人的说话未必一定是真的。
七23-24 智慧难寻

人需要有智慧(19-22节),可是,智慧却难寻。
第24节

第24节回顾一章12至18节的问题。‘谁能测透呢?’是一个反问。一般来说,答案将会是:无人。
七25-29 人的罪性

随着我们认识到人对掌握智慧的有限,我们进一步思想人的本性和实况(25节)。‘万事的理由’(25、27节)是一个数学上的片语,即‘数目的总数’。传道者分别对女性(26、28节)和男性(29节)下了结论。他害怕某一类女性(26节)。她的性格(‘心’)有捕猎者的本能。她的殷勤给人带来压力(‘手是锁炼’)。只有蒙神恩赐的人才能躲避她(参2:26>二26)。
第28节

第28节不是一句概括性的话;它只是针对智慧的问题(参 提前2:14>提前二14; 多2:2-6>多二2-6),而且只是适用在某类女性身上。在希伯来原文中,并没有‘正直’这个字词。我们应该比对九章9节来参考另一个观点。
第29节

第29节所提出的结论,是关乎全人类的;而在传道者的时代,几乎全由男性主导。这里的‘只有一件事’,可以让我们认清一点,就是人类的灾难究竟从何而来。神创造的人类是正直而非中立的。但尽管人原初拥有正直的本性,罪却进入了人的生命。它是颠倒是非(‘巧计’是指到用欺骗的方式来处理预期临到的事情)、任意而行和普遍存在于所有人的生命中。

 

八1 谁是智慧人?

这节经文延续第七章的主题。这个能够为人生的变幻无常找出答案的人,究竟在哪里?脸上的光是指到为人和善有礼(参 申28:50>申二十八50; 但8:23>但八23)。
八2至九10 权力和公义

当传道者描述了人生中有关权力(2-9节)、不公义(10-15节)、困惑(16-17节)和荒谬(9:1-6>九1-6)的真实面貌之后,他便提出一个帮助我们在这人生谜团中站稳阵脚的立足点(9:7-10>九7-10)。
八2-9 王的权力

百姓要起誓对王效忠,当中有神亲自的见证和认可。
第3-4节

第3-4节传道者提醒人不要擅离本身的职守。‘急躁离开王的面’可能表示不满和不忠(参 何11:2>何十一2的片语。)‘固执’亦可表示‘执意’。绝不可以用轻慢的态度来挑战王的权力。
第5节

第5节生活在独裁政权下的人,就应当留意神所赐的机会(所用的字词令人想起3:1-8>三1-8),并依循正当的情理。约拿单、拿单和以斯帖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撒上19:4-6>撒上十九4-6; 撒下12:1-14>撒下十二1-14; 斯7:2-4>斯七2-4)。
第6-7节

第6-7节人生的苦难给人带来灰心失意和迷惑困扰,这正是传道书的主题,同时也因人对未来的无知而变得更加沉重。
第8节

第8节指出所有权力都有4方面的限制。首先,没有人能禁锢别人的心灵(新国际译本的旁注正切合上下文的意思)。第二,死亡是由神掌管的。第三,在与死亡的争战中,任何权力都不足以施行拯救。‘战争’是比喻垂死的挣扎。第四,任何手段──无论是如何的残忍──也不能在这方面给予拯救。新国际译本将第三和第四点接连起来(‘正……所以……’),但其实这两句片语可以分开解释。在法律、秩序,以及政府的管治都似乎遭到破坏的情况下,这项‘要遵守王的命令’之吩咐就更加适切了。
八9-11 人生的不公义

传道者再次指出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我见’),并作出判断(‘专心查考’),扩阔视野范围(‘这一切……’),却有一个局限(‘日光之下’)。葬礼在以色列人中是一项荣誉;将荣誉归给恶人是不合情理的。他们能入土为安,又获得别人称赞,似乎是极不公平的。我们很容易会想起许多例子。
第11节

第11节审判迟迟未临到,使人产生误解:神不采取行动,似乎是漠不关心,而并非长久忍耐。
八12-13 出于信心的答案

恶人虽然罪大恶极(‘作恶百次’),又享长寿,但人若从信心的角度来看此事,便会说出‘我准知道’。(第9节的‘我都见过’是所有人都能够看见的事;但第12节的‘我准知道’却并非所有人都能明白的观点。)从某个角度来看,恶人‘享长久的年日’(12节),可是,从另一个角度再看,恶人‘不得长久的年日,这年日好像影儿’。当中的矛盾暗示恶人在死后不再兴旺,反之义人在死后却仍然有某种形式的兴旺。
八14-15 重述问题,反思出路

有些时候,行为和报应是完全脱离因果关系的。倘若第14节将问题推演得更尖锐化,那么,第15节则唤起读者重新记起传道者在二章23至24节和五章18至20节所提供的出路,那就是接受神所赐的,并将自己交在神的手中。
八16至九1 人生变幻莫测

人生的变幻莫测使人昼夜不安(16节;参2:23>二23)。因此(17节),我们必须安于自己是不能测透一切的。无论如何努力、勤恳,并有多么丰富的智慧,都不能替人找出答案。第1节下的重点,是要指出没有人能预知自己的遭遇将会怎样。(这里所指的遭遇是控制在其他人手中,而非在神的手里。)

 

九2-3 众人同一遭遇

义人在人生际遇或面对死亡的事实上,都未必比恶人优胜。那‘怕起誓的’这几个字可以译为‘非避免起誓的’,所指的就是那些避免起誓向神效忠的人。‘狂妄’这词在其他地方的用法,是暗示一种乱七八糟、没有原则的生活方式。
九4-6 活着就有盼望

今生是重要的,死亡会带来一个决定性的改变。‘死了的人毫无所知’这句话,使人想起约伯记十四章21至22节和列王纪下二十章20节也有类似的话。我们不能肯定死者是否睡着了,却可以肯定死者与今生再无接触。在生的人也会逐渐忘记离世的人。此生是人获得回报的地方。
第6节

第6节提到一些人生的经历也将会终止。
九7-10 信心的出路

先前所提出的忠告(2:24-26>二24-26,3:12-13>三12-13、3:22>22,5:18-20>五18-20),如今成了行动的呼吁。喜乐的基础是得神的悦纳。人获得喜乐,乃是神的恩赐(参3:13>三13);在这个背景下,神悦纳人的作为。舒适的衣服(在炎热的气候穿洁白的衣服)、柔润的肌肤(涂上膏油以防爆裂)、有爱妻为伴(9节),都是实际生活的喜乐。这里所指的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一生终老的一夫一妻制关系。
第10节

第10节为了享受人生的快乐(7节)、舒适(8节)、和伴侣的关系(9节),我们就要承担起人生的责任。‘你手所当做的’是指到环境所容许,而本身又有能力去作的事情。人要以积极、干劲和实际的态度来过活。死亡就是一切机会的完结。

九11至十20 智慧与愚昧

这部分的每一组经文,都在某些方面与智慧和愚昧有关。
九11-12 时间和机会


第11节

第11节列出了5项成就,但有两个因素限制了人的成功:时间(重温3:1-8>三1-8,它提到人生际遇在神的手中),以及突发的事情(从人的角度看就是时机)。人生的失意或死亡(祸患可以是两者之一),都是难以逆料,却又无法抗拒的(正如所指的‘恶网’和‘网罗’)。
九13-16 智慧不被认可

传道者回想起一件事,是尊贵(大君王)与卑微(小城),以及刚强(营垒)与软弱(小城)之间的争持。我们不知道整件事的详细始末,但它似乎是类似士师记九章50至55节,以及撒母耳记下二十章15至22节所记载的事件。
第15节

第15节的最后一句,可以解释为那穷人救了那城后,却没有人记念他。不过,它也可以有另一个解释,就是‘他凭他的智慧,其实是有能力拯救那城的。’这个解释更能衔接第16节的意思:‘人因着那贫穷人的卑微身分而藐视他,他的智慧言语也无人跟从。’但这并非教导我们要弃智慧如敝屣,反之,是要我们把持智慧到底,将结果交在神的手中。
九17至十1 智慧遭阻挠

贫穷人的说话若没有人肯听(16节),那么,掌权者很容易让自己的说话被人听见(17节)。掌权者的喊声可盖过智慧。而且,智慧也很容易被人推翻(17节),因为一个微小的过错,已可使愚昧的臭气盖过智慧的芬芳(10:1>十1)。


十2-3 愚昧

余下的部分,将会思想人生命中隐藏的一面,对比于看得见的脸(7:3>七3)、手(7:26>七26)和肉体(11:10>十一10)。由于左撇子被视为能力稍逊(参 士3:15>士三15, 士20:16>二十16),因此,心居右便等同于日常生活有正直、灵巧和聪明的表现。一个人的心若居左,就等同于他在‘人生的漩涡’中表现得笨拙和无能( 箴4:23>箴四23)。这种无能将会显出来(3节)。
十4-7 愚昧人立在高位

人不可因掌权者的愤怒而离开自己的岗位(无论是出于害怕抑或心怀不平)。
第4节上

第4节上发出忠告的原因,列在接着的经文里(4下-7节)。国家领导者可能是愚昧人(5节),而这种在身分和影响力上阴差阳错的颠倒,将会对智慧构成阻挠(6-7节)。有才干的人(富足人)可能缺乏机会;有机会的人(王子),却可能缺少才干。
十8-11 愚昧人的行为

报复的行动必会自招其损。
第8节

第8节的比喻可能暗示出于恶意的行动(参 耶18:18-22>耶十八18-22)。其他较有建设性的行动(开石、砍木),亦可能因缺乏应有的能力(9节),或可能因为‘当时的机会’带来不幸,而埋没了才能(9:11>九11)。
第10节

第10节告诉我们,思想所带来的成就,会胜过从暴力而来的成果。
第11节

但是,第11节又提醒我们,避免步入另一个极端,一个原本有能力处理一件棘手事情(‘以法术捉蛇’)的人,可能因为身手不够敏捷而失败。人的粗心大意可能会使他天赋的才干完全不能够发挥出来。
十12-15 愚昧人的说话和劳碌

说话能考验智慧。‘恩言’是和善、合宜、有益和吸引人的说话。愚昧人的说话吞灭自己、损害他的名声(参3节),并妨碍他行善。‘起头’(13节)可能有‘来源’的含义。愚昧的说话,是源自愚昧人的内心(参第2节)。它的‘末尾’(包含‘结局’的观念,正如7:8>七8)是‘狂妄’──颠倒是非的非理性表现。
第14节

第14节指出这种人骄傲自大;无论他怎样多言,他都不能控制未来。
第15节

第15节从言语转移到‘劳碌’。大城市一定很容易找得到,但愚昧人却连明显的进城之路也找不到。那些拒绝接受神那完备智慧的人,总是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十16-20 愚昧人处理国事的表现

传道者从国家的层面来对比带来祸患之道(‘就有祸了!’16节)和带来有福之道(‘就有福了!’17节)。有福之道的首要条件是有一位成熟的领袖。‘孩童’是表示不成熟。在列王纪上三章7节,记载了所罗门自认不够成熟,需要神赐予智慧。‘贵胄之子’(希伯来文是‘自由人所生的儿子’)是那些拥有社会地位,以致有胆去行各样事的人。第二个条件就是懂得自律。在早上大吃大喝,表示为人自我中心和自我放纵。传道者一方面仍思想国家大事(留意20节),但另一方面,却在第18节从国家的层面转到较为个人的层面。愚昧人的懒惰为他带来不断衰败的审判(18节)。传道者虽然并不鄙视欢笑、酒和金钱,但第19节的重点,是要提醒人不可将享受人生作为唯一的人生观。这里所强调的希伯来文字词排列次序,是要指出懒惰人生的缺欠:‘面包’……酒……钱,就是人生的全部。
第20节

第20节用一句忠告作结(回应第4节的主题),鼓励读者在面对国家整体出现懒散、不成熟或放纵的生活时,仍要保持平静。‘空中的马必传扬这声音’(20节;亦即是‘我听见它散播谣言’)这句谚语,可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找到,包括古代的赫人以致后期的希腊人。
一切有关智慧和愚昧的教训,都提醒我们要再次回到二章24节至三章22节,同时,认识到我们要从神的手中领受每天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