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章至23章

13章至23章

上一篇   下一篇

                                                                     对列国的预言

尽管某些细节暧昧不清,这些篇章教导了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真理:神的国乃在普世。这不仅是一句口号,分析来说,正如本段落所作的,这主权并非有名无实,而是确实和严厉的。
这些神谕是在不同时候宣告的(参14:28>十四28,20:1>二十1)。它们合在一起,成了二十四至二十七章有关普世之异象的前奏,也成了一至十二章预言亚述危机及二十八至三十九章危机来临的中段。

十三1至十四23 巴比伦

这里清楚记录:‘亚摩斯的儿子以赛亚’(13:1>十三1,参1:1>一1)预言‘巴比伦’是他们的大敌,这是一至两个世纪后发生的事;这记录对于四十至六十六章的作者问题有重要的提示(参导论)。
艾伦臣(S. Erlandsson)对此提出异议[The Burden of Babylon (Lund, 1970)],他指出‘巴比伦’不过是以赛亚时代的一个城市,尚未成为帝国,而这里提到它的覆灭是在主前689年,由它的霸主亚述造成。但是,这看法只能解决这里45节经文中直接跟巴比伦有关的6节经文;又以十四章1至2节论到以色列从被掳之地归回之事,与被掳巴比伦无干;并且把十四章4至23节的嘲弄对象认为亚述的西拿基立,因他也称为巴比伦王。这理论很是动听,但很难叫人明白为何以赛亚时代的巴比伦城,可引致这关涉普世的论述,除非这巴比伦是与被掳及以色列第二次之‘出埃及’经历有关。最重要的,十三章的论述,把巴比伦视为已经毁灭(13:19-22>十三19-22),若把十四章视为嘲弄亚述,则使这个解释为强加之意,不能使人信服。

十三1-16 耶和华的日子

这诗歌一开始就描写战争的场面,有各种旗帜、呐喊,却原来这是神的审判(4-5节)。‘我所挑出来的人’(3节;直译:‘献给我的人’,他们作为神工具,可以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这词在这里并无道德含义。
‘巴比伦’是本章的焦点(1、19节),但它也代表更大的东西,因这里所用的希伯来字:‘地’(5、9、13节;原文是不同字,可解作国家、土地等),也有‘世界’之意(11节)这是一个普世性的灾难,新约也以此描述末日的情景(参10、13节,比较太 24:29>太二十四29)。

十三17-22 巴比伦的倾覆

‘玛代人’(17节),是古列建立的玛代波斯帝国的主要伙伴,他们被命定于主前539年,在古列的率领下,攻陷巴比伦。他们的勇武(17-18节)推翻了巴比伦帝国,却在攻占巴比伦城时,不费吹灰之力。这是巴比伦之国的开始。

第19-22节

第19-22节预见此城的没落,此事在主前4世纪末,西流基尼加铎(Seleucus Nicator)放弃此城,另于40哩外(64千米)兴建新都西流基(Seleucia),就完全应验了。直至主后二世纪,该地更完全荒废了。第21-22节的动物(参14:23>十四23,34:11-15>三十四11-15,35:7>三十五7)不是全部可辨认,但显然都是恶兽,于祭仪上是不洁的。故此,第21节的‘野山羊’大概应译作‘鬼魔’(烞atyrs荂A希腊神话中一种半人半羊的好色神灵,参利 17:7>利十七7),因山羊在祭仪上是洁净的。‘列国的荣耀’(19节)与‘鬼魔的住处和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启 18:2>启十八2)的对比,在这不敬虔的世界倾倒时,再次出现;启示录十八章把这邪恶的世界称为巴比伦,这世上的荣华正是撒但欲用以收买耶稣的(太 4:8-9>太四8-9)。


十四1-2 时势逆转

本段是四十至六十六章,尤其是五十六至六十六章的伏线。其主题是以色列的权柄。正如在四十章,这事的起点是神的恩典,在这里用表达情绪的用语来描述[比对神的‘怜恤’(1节)与13:18>十三18的‘不顾惜’],也提到神的决意(‘拣选’)。在短短两节中,描述了外邦人将来与以色列两方面之关系,显示他们归向以色列,或作他们的仆人。
第1节

第1节提到‘寄居的’也都融入社群之中(参56:3-8>五十六3-8)。
第2节

第2节则提到不同程度的关系,从互相为友(2节上)到奴役外邦人(2节下),这在下文再有讨论(例如66:18-21>六十六18-21,60:10-16>六十10-16)。
十四3-23 嘲讽巴比伦王

神把这番嘲讽敌人的话赐予受害者(3-4节上)。至于‘巴比伦王’的身分,显然不是无用的拿布尼度,即巴比伦的末代皇帝(由伯沙撒摄政),而是代表整个王朝、整个帝国。另参下文12-21节。
这首讽歌的两段(4下-11、12-21节),分别有序和跋(3-4上、22-23节),都在一开始就讲出主题(4节下及12节),以对比方式提出询问:‘何竟!’(参1:21>一21的注释,47>四十七章)。
第一个主题是‘欺压者’被打倒;他真正的墓志铭是普世因他去世而无可言喻的感到舒坦(7节)。神称呼这班向往权力的人为‘首领’(直译:‘公山羊’9节),这名称的贬意,与他们的悲惨下场相配。11节描述之床榻,残酷地显露这群享乐主义者的最终收场。‘阴间’代表死人的境界,并非审判的地狱,新约使用Gehenna(即欣嫩子谷)代表后者。‘阴魂’(9节)一词的字源不能确定。本段及二十六章14节和诗篇八十八篇10节的诗体式描述,提示了一种存活被消除的状况;但旧约有更进一步的描述,就是身体的复活(参26:19>二十六19;但 12:2>但十二2)。
‘明亮之星’的坠落是第二个主题,这里是指他的野心。有人以为这里是讲述撒但的叛逆(联同结 28>结二十八章),不过这解释可能性不大。这里提及的骄傲和倾倒顶多只可说与撒但类似(参路 10:18>路十18;提前 3:6>提前三6);同时,圣经提及他的倾倒时,总是指他王国的倾倒,而并非最早从尊荣中坠落之事(参启 12:9-12>启十二9-12)。
有人以为这诗歌是基于现存的传说写成,这传说提及一颗明星,比众星更明亮,后来坠落地上(迦南语中有跟‘明亮之星’、‘早晨’、‘至上者’相同的用语,另也有类似在北方‘聚会的山’上的天庭)。但这些传说,若真的存在,至今未有发现。不过,有关天上的风云,却可能与‘巴比伦’有关(即巴别,创 11>创十一章)。其中的一个讽刺是他要‘与至上者同等’(14节),这是自高,跟基督的自愿降卑相反(参腓 2:5-11>腓二5-11)。

第16-21节

第16-21节强烈地描述这虚假的光荣的丑陋和短暂。
‘坑中极深之处’(15节),与他们渴想到达的‘聚会的山上,在北方的极处’(13节)相比,使我们可略窥阴间内不同的境况,这在新约有较清晰的说明(参路 16:26>路十六26)。

十四24-27 亚述

这段短文再确定了十章5至34节的话,即犹大将受到的威胁。神的宣告:‘我怎样思想……’(24节),使用了十章7节上提到亚述的谋算时的用语(‘打算’)。敌人在他表面的胜利中被打倒,‘在我地上’,这是神的策略的特色(参徒 4:27-28>徒四27-28)。有关神的‘手已经伸出’(26-27节)一点,可参九章12节及十章24至27节。
十四28-32 非利士


第28-32节

第28-32节把这神谕扯到现实的境况。亲亚述的亚哈斯已死;亚述也陷入难关(29节上);现今有一非利士使者(32节上)来到锡安,提出背叛的计划──这也常在希西家心中盘算。若这事发生在主前727年,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去世之时,第29节上的话就更为切题了;不过,这事似更可能发生在主前716至715年。这对希西家而言,就如第七章的亚哈斯,面对同样的试验。当时,非利士人也不可轻易得罪(参代下 28:18-19>代下二十八18-19)。
神的回答包括3方面:第一,将有更凶险的事从亚述而来(29节);第二,非利士人已注定灭亡(30下-31节);第三,真正的平安来自耶和华(30上、32节)。这常是以赛亚的信息:信靠神,不要倚靠人的谋算。


十五1至十六14 摩押

这段宣讲的特点,一方面表现相知甚深及浓烈的悲悯,另一方面想舒缓刑罚,却又无可挽回;耶利米书四十八章曾引述,并加以扩展。摩押跟以色列有亲属关系(参创 19:36-37>创十九36-37),尤其跟大卫家的关系密切(参得 4:17>得四17;撒上 22:3-4>撒上二十二3-4);但他们与以色列的信仰毫无关涉,并在旧约的记载中,常带给以色列不良的影响(参民 25>民二十五章),也是以色列的顽敌(参王下 3:4-27>王下三4-27)。
十五1-9 战败与逃亡

‘亚珥’(1节)的地点不能确定;该字可读作‘城市’,若然,则可能是‘基珥’的另称,即吉珥哈列设(参16:7>十六7、16:11>11);那是摩押的重要防城(现代之基拉克),位于南方。基珥的陷落,表明一切都失去了;他们往南逃至以东的琐珥(5节),显示来攻的敌人是从北方南下,这里列出的城镇(大多在王的大道上;参民 21:21-30>民二十一21-30)均以基珥为支柱。
第5节

第5节的悲哀,再见于十六章7、9、11节。对战争的悲悯(参耶 4:19-21>耶四19-21)及对敌人的慷慨(参出 23:4-5>出二十三4-5;箴 25:21-22>箴二十五21-22),在旧约中并不罕见,却很少像这里的惨痛的结合。逃难的人抓紧他们的财物(7节;参路 12:21>路十二21),显然正预备横过边界。‘柳树河’可能是摩押和以东交界处的希西河。尽管神有怜悯,但刑罚是从祂而来,并且必须加重(参太 23:37-38>太二十三37-38)。


十六1-5 摩押可向锡安仰望

摩押被劝告‘躲进岩石中’(‘西拉’的原意;参王下 14:7>王下十四7;即以东的堡垒,现称彼特拉),好像归巢的鸟(参耶 48:28>耶四十八28)。但神已搅动鸟窝(2节),要他寻找更好的避难所,作锡安的属民。羊羔是这牧羊之地常用的贡物(参王下 3:4>王下三4)。
第2节

但第2节的悲情比任何贡物更能打动人,第3至4节上可能是难民的呼求,或是耶和华吩咐锡安去欢迎他们(修订标准译本没有‘求你’二字)。这呼求或吩咐,今天也对我们说话,要我们用思想(‘谋略’)、良知(‘公平’)和我们的资源(‘隐密处’),帮助失意的人(‘被赶散的人’原文可作‘我赶散的人’,4节上;参修订译本)。这里提到锡安为避难所及匪聚处(参14:32>十四32,2:3-4>二3-4),引进了下文4下至5节,以赛亚又一次看见一位完美的王来临。论及祂治理时的4种德行(5节)中,特别注意祂‘速行公义’,跟五十九章7节的‘奔跑行恶’相对,及哈巴谷书一章4节的情况相反。
十六6-14 摩押的骄傲和倾覆

摩押人致命的安逸,于耶利米书四十八章11节中之隐喻表达得淋漓尽致:‘常享安逸,如酒在渣滓上澄清,没有从这器皿倒在那器皿里’。酒是摩押主要的出产,这宣谕也常常提及,包括其副产品(7节)、出口(8节下)及庆典(10节);这一切都不足恃。
第12节

第12节之‘朝见’及‘疲乏’在希伯来文是谐音字,十分讽刺;末后一句表明一切异教的宗教都毫无作用,正如主耶稣在马太福音六章7节所说的。‘照雇工的年数’(14节)意即希望时间短促(新国际译本:‘好像一个雇工在计算’),像一个毫无工作意愿的工人,不耐烦地计算时间。


十七1-14 大马色及北国以色列

这段神谕明显是出于以赛亚事奉的早期,当时叙利亚和北国以色列的关系密切(参第7>七章),两国尚未受到攻击。这里简单地预言大马色的命运,而以色列才是指摘的主要对象;他与外邦并列,一起受到神的责备,其选民的尊严已荡然无存。
第3下-4节的说话,使人回想在以利的日子,神的荣耀离以色列而去的光景(参撒上 4:21>撒上四21),指出他们的荣美正在消逝;第5节形容有计划的抢掠。但神的计划要拣选一小撮归向祂的人,他们敬拜‘造他们的主’(7节),而不是他们手所做的,这事必然成全(参代下 30:10-11>代下三十10-11)。‘他们的坚固城’(9节)是迦南人遗留下来的,到以赛亚之日仍存在。这悲惨的遭遇是以色列自招的(10-11节),他们忘记神,糟蹋神的恩典。‘异样的栽子’(新国际译本:‘进口的葡萄树’),可望有很快的收成,代表以色列与外邦之大马色合作,对付犹大和亚述,结果自取灭亡(参7:5-8>七5-8)。第12-14节概述如七章8节、八章4节等提到的保证,与此最相近的经文是诗篇四十六篇。


十八1-7 古实

‘古实’即现今之苏丹,但以赛亚把‘河外’之地也包括在内(‘河’大概是指艾巴拉河(Atbara)及蓝尼罗河(Blue Nile)),那就是现今的埃塞俄比亚。‘刷刷响声’是指昆虫振翅的声音。这里一切的描述都是表达本章提到的人民来自远方,他们‘高大光滑’,极其可畏(2节下)──当时古实控制了埃及。但他们也像其他国民一样(参14:28-32>十四28-32),都在神的指挥之下(‘你们去’,2节上;和合本加上‘先知说’反增混乱)。神无需要弄阴谋,祂只要等候时机,静静的工作,有如季候运作(4节)。敌人将会登上犹大的‘山’岭(3节,参14:25>十四25),却在看似得胜之时被砍倒,有如禾稼在收割前夕受到破坏(5-6节)。
最后一节似乎超越当前亚述的危机,这危机把各国使团带到耶路撒冷。以赛亚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这些旅客,他们有一天将会到锡安来,以臣属之礼贡献礼物(希伯来原文显示,他们自己就是礼物)。这一点早在二章3节及十一章10节提及,并将在六十至六十二章更详细地讨论。诗篇六十八篇31至35节及八十七篇4节也欢欣地提及此事。


十九1-25 埃及

这篇神谕强烈地宣告神责打为要医治的真理(参22节)。开始是倾倒,随后却是旧约前所未有对外邦得更新的应许。也许埃及在这里可代表两方面:一是以色列常仰赖的国家(参20:5>二十5),二是代表神的世界一部分,是祂所关切,在祂的国中有份,现今的地位及种族之分将不复存在。
十九1-15 埃及被征服

‘耶和华乘驾快云’(1节)暗示此段落是以诗体形式来表达真理,当中说明埃及的一切均无效用。她的宗教信仰首先崩溃,她的勇气(1节)、合一(2节)及世上的智慧(3节),都一一被打倒。她也将失去自由(4节)。‘残忍主’可能是指辖制他们的一位古实国王,例如:以赛亚时代的提哈卡;或是指后来的侵略者,波斯人或希腊人;也可能是指一位本国的暴君。这里的重点是指出他们从败落的境况,转而饱受暴虐,至于那位国主是谁,并不重要。然后,神对付他们赖以生存的尼罗河,他们的生产逐一消失。最后,他们成了无政府状态(11-15节),这个2,000年来自夸训练有素的大国竟至如斯地步。可比较12节与列王纪上四章30节。‘琐安’和‘挪弗’(13节)是埃及的都城。琐安(可能是尼罗河三角洲之坦尼斯),被记念为曾受大逼迫之地(参诗 78:43>诗七十八43)。可比较15节与九章14至15节。
十九16-25 埃及归正

这里5次说:‘到那日’,是指耶和华的日子(例如2:11-12>二11-12)。以赛亚预见外邦人归主,在这里藉以色列自古以来的敌人作象征(参30:2-5>三十2-5)。这过程从开始是畏惧(16-17节),继而顺服(18节),然后有神赐予的途径(19-22节;‘坛’和‘祭物’),再后是相交(23节)及完全的接纳(24-25节)。
若这5‘城’(18节)真的存在,我们现今已不能确定。更可能的是这不过表示数目之少,也可能是引用约书亚记十章的往事,当时首先征服了5个迦南城市,然后是全面的胜利。‘灭亡城’(18节下)或作‘太阳城’(参新国际本旁注),若是后者,则是指安城,后称希流坡利。不管这是甚么城,重点是指一个异教重点被征服了。约在主前170年,一位已撤职的大祭司安尼亚四世(Onias IV),在埃及的利昂托普利(Leontoplis)建造一座神庙,并以19节的话来支持他的行动。但这节经文的意思,似乎只是作为象征;过去不洁之地出现了圣地。那里立的一根‘柱’(参雅各于伯特利的做法),标明那是神的土地(创 28:13>创二十八13、创 28:18>18)。

第23-25节

第23-25节也向‘亚述’伸出欢迎之手(亚述与埃及并提,在别处常有不好的含义;参何 7:11>何七11,何 9:3>九3),这里描述外邦人归入神的国,是圣经中最为独特的。以色列只能与他们共享平等地位(‘三国一律’,24节),原属以色列独有的称号,也要与她过去的敌人分享。(有关‘我的百姓’一点,可比较何 2:23>何二23;彼前 2:10>彼前二10;‘我手的工作’,则参29:23>二十九23;‘我的产业’,参申 32:9>申三十二9。)

二十1-6 亚实突危机

撒珥根的一段铭文填补了这幅图画的内容。这非利士人城市亚实突反叛亚述,结果其君主被废。另一位首领耶玛拉(Yamani)继续斗争,并求得埃及和古实的支持,他也向犹大求助。以赛亚大力反对,后来证明他是对的;因埃及没有出兵,亚实突陷落,而耶玛拉逃往古实,却被捉拿,交给亚述处置。
‘他珥探’是‘最高指挥官’的亚述语。当时是主前711年,叛变于主前713年发动。以赛亚‘露身’(其意是只披上麻布,有若奴隶),神指出这是反叛亚述人的命运。
由于犹大未遭亚述惩罚,似乎他们听了先知的劝告。史密夫(G.A. Smith)指出这个象征性行动(参8:18>八18)使全国领略其信恩。以赛亚的受苦和羞辱,赢得了百姓的安全。


二十一1-10 海旁旷野──巴比伦

这神谕跟下一个一样,有强烈的异象性质,并使用象征性的标题。至第9节才明确说出主题是巴比伦的倾倒。‘海旁旷野’(1节)似是把两幅大自然景象合并起来,表达难以控制及不断侵蚀之意;这意义在耶利米书五十一章42至43节更加清楚。不过,这希伯来字可单指‘众沙漠’,或作‘毁灭者’。
这段并不连贯,却异常生动的描写(2-7节),是讲述波斯人和玛代人的攻击(‘以拦’是波斯的属地),巴比伦人却毫无准备,正在举行盛筵(5节),就如但以理书五章的记载。但以赛亚的反应是最令人注目的。3至4节描述他的痛苦,跟耶利米相似(耶 4:19-26>耶四19-26);尽管这逼害人的城,使人‘叹息’之地(2节)的倾覆,是他一直‘羡慕’(或渴望)的(4节)。而这种相反的反应,使我们可了解后面的篇章的着述,看巴比伦一方面是监牢,另一方面也是家园(尤其对被掳的人而言)。若以赛亚要‘安慰’(40:1>四十1)后来世代的人,有如他们当中的一员,那么,这里表达的感情就向我们作出预示;这是他预言的内里的一面。注意先知表达两种意识。他超脱于作为‘守望的’自我(6节),必须报告他的所见所闻(参哈 2:1-3>哈二1-3)。这种客观性多次被强调(6、7、10节)。

第8节

第8节上的‘他像狮子吼叫’(跟前文并不协调),新国际译本参照昆兰抄本改作‘守望者呼喊’,较为合理。先知日夜守望,终看见神应许的马队,知道这将是巴比伦的末日。启示录十八章2节引用这里的‘倾倒了!倾倒了!’,并以巴比伦象征不信神的世界。最后的呼吁说:‘我被打的禾稼,我场上的谷’,不仅表达了苦难,也指出以色列长期受苦的目的。
二十一11-12 度玛

这里所指的地方是以东,至于选用‘度玛’(参创 25:14>创二十五14)这名称,大概是为了其不吉的含义:‘寂静’。这里提出的问题是:‘早晨何时到来?’──反映在苦难中的心境。得到的回答却是一个警告:任何放松都只是暂时的(参箴 4:18-19>箴四18-19)。12节下所用的三个命令式动词:‘问’,‘回头’,‘再来’,可按其字面意义了解,但也可更深入地体会神的呼吁:‘寻求、悔改、朝见’。但我们可根据三十四章5至17节及俄巴底亚书的经文,膫解以东的回应。
二十一13-17 亚拉伯

早期译本把第13节中的第二个‘亚拉伯’读作‘夜间’(两字的辅音字母相同)。若然,则可能是一个双重象征(参1节,22:1>二十二1和22:1>二十二1的象征性标题)。这神谕的特别意义在于警告那些最不受约束、难以接触的部落,亚述的长臂,在神的命令下,也会伸展到他们那里。远在南边的提玛和底但,需要救助在外围的兄弟部落基达。这可能是指亚拉伯的商旅误闯进战区,结果财物尽失而回,并遭受饥饿之苦。但是,撒珥根记录他在主前715年攻打亚拉伯之事,似更符合这里所说的;这些亚拉伯部落曾受直接的攻击。可比较16至17节与十六章14节。


二十二1-25 耶路撒冷


二十二1-14 ‘异象谷’

这个象征性的名称(参21:1>二十一1、21:11>11、21:13>13的注释),代表了先知工作的基地,他在那里论到列邦,但这地方也不能免除审判。‘谷’从第5节借用过来,可能是指耶路撒冷在群峰围绕之下(参诗 125:2>诗一二五2),或是指耶城里某一个地区(参珥 3:12>珥三12、珥 3:14>14)。
这里强烈对比这城的欢乐与将来的阴暗(2节上、13节)。我们不能确定以赛亚所说的欢庆正在进行(也许在西拿基立退兵之后,37:37>三十七37),又或者这是指过去的事,正如一章21节的哀悼。无论如何,只有以赛亚看见这种逃避现实的表现在何时结束。这种逃避主义可总结各时代的情形(13节下;参林前 15:32>林前十五32)。
先知的眼光远大(参21:1-10>二十一1-10),预告一个世纪后,耶路撒冷的陷落(主前586年);很多人因饥饿致死(2节下;参哀 4:9>哀四9),他们的官长也逃跑(3节;参王下 25:4-5>王下二十五4-5),房屋被拆以巩固城墙(10节;参耶 33:4>耶三十三4)。这里提到‘以拦’和‘吉珥’(6节)的战士,却不见于别处;吉珥是在亚述帝国境内(参王下 16:9>王下十六9),这些雇佣兵团大概是亚述留给尼布甲尼撒的。
有关‘林库内的军器’(8节),可参列王纪上十章17节;至于水源(9、11节),可参在以赛亚的时候,亚哈斯和希西家所作的准备(7:3>七3;王下 20:20>王下二十20)。‘两道城墙’(11节)大概是指‘围绕南部及东部山头的城墙交汇处,有一道延伸的城墙把两个水池包起来’[格雷(J. Gray)]。
耶路撒冷摇摆不定,一时行动主义(9-11节),一时逃避现实(12-14节);前者源于不肯信靠神(11节下),后者则源于拒绝悔改。11节下的话及三十七章26节是四十至六十六章的伏线,在那里多次描述神的工作和判定(‘作这事……定这事’),并指出这是从古就有(参43:7>四十三7,44:2>四十四2、44:24>24)。这也是支持单一作者论的线索(参导论)。

二十二15-25 家宰舍伯那

这位高官将会与以利亚敬再度出场(20节,36:3>三十六3,37:2>三十七2)。他可能是亲埃及派的领袖(参30>三十至31>三十一章),嘲笑以赛亚的传讲;不过,这里指出他被定罪只是因他的高傲和夸耀。神给他的信息是充满嘲弄的,从‘家宰’(15节)到成了‘你这主人家的羞辱’(18节)。这神谕也暴露了人追求名声、权力、地位(‘坟墓’和‘荣耀的车’,16节、18节),这一切都是虚有其表的。在西罗亚发现了一块很大的墓志铭,提及一位掌管王宫的官员(参15节),可能是指舍伯那;可惜一个榫眼把名字破坏了。
‘以利亚敬’与舍伯那形成强烈对照,当他们在三十六章3节再度出场时,以利亚敬似已获升职,在舍伯那之上。神称他为‘我仆人’(20节,比较15节的‘家宰’);而对百姓来说,他是他们的‘父’(21节)。但是,他的没落(24-25节)将因他错误运用家长权力,不懂得拒绝他家中攀附他权势的人。不论他的动机如何,这是职权滥用的,神的应许也不能替他遮盖错误。有关23-25节的结果,可参撒母耳记上二章30节;耶利米书二十二章24节;启示录二章1、5节。
‘大卫家的钥匙’(22节)也和问责性有关。钥匙是很重要的,可插在腰带,或挂在肩上。

第22节

第22节的话(参9:6>九6)强调了这是神托付的责任,所作的是为王的利益。‘开’和‘关’表示他有决断权,王以外的任何人都不能推翻。彼得(太 16:19>太十六19)和教会(太 18:18>太十八18)的任命也是根据这背景,神也警告不可滥用这权柄。至于终极的权柄,却握在基督手中(启 3:7-8>启三7-8)。


二十三1-18 推罗

推罗接触到的地区,比巴比伦所征服的地区还远;她的商人去到印度洋(参王上 10:22>王上十22)及英伦海峡。启示录十七及十八章把旧约中有关推罗和巴比伦的神谕综合起来(参14>十四章;结 27>结二十七),以代表这诱惑人(参17节)及逼害人的世界,与神的城对立。
二十三1-14 推罗倾倒的原因及影响

这里描述噩耗传至她停泊在居比路(塞浦路斯)的船只,居比路是她最接近的殖民地(1节;参2:16>二16有关‘他施’之注释);这些船只顿时无家可归。这里又形容大海变成无子,因再无人航海(4节);埃及也因此大感失望(5节);推罗的人民(‘沿海的居民’,6节)分散至各海岛,远至他施,或邻近的居比路(12节)。
第8节

第8节是指推罗到处建立殖民地,发展贸易;第10节可能是描述一个远方的殖民地因推罗的倾覆,得享自由。
第11节

第11节的‘迦南’是指推罗和西顿的本源,该名称也可涵盖整个巴勒斯坦。第8节之‘商家’一词,跟迦南有密切关系,显示了她所在地区及专长的关系。
第13节

在第13节,指出推罗倾覆的人为因素是巴比伦,而非亚述;这两国都曾侵占推罗。(后来的占领者为希腊人、撒拉森人、十字军等。)不过,其根本的原因在8至9节:‘是谁定的呢?是万军之耶和华所定的’。神要审判的是‘高傲’(9节),这也是本书的主题之一(参2:10-22>二10-22的注释)。
二十三15-18 推罗的更新

在历史上,推罗每次遭受毁灭后(直至中世纪为止),相隔一段时间,总能卷上重来。‘七十年’似乎只是一个代表一个世代的整数,好比犹大被掳70年。不过,这里以‘被忘记的妓女’(15-17节)比喻推罗,则使这种更新变成可悲和败坏。物质常是充满诱惑的,尽管第18节指出这些货财会用于正途。启示录十八章3节及二十一章24节也指出这两方面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