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哉之书(选民国的祸哉)(28~33 章)
序言
28~35 章是一大单元,分两部分;前部分(28~33 章)主要是宣告祸哉,次部分(34~35 章)则在灾难与国度(祝福)。选民国经历国患的苦楚后(神炼净他们的方法),神又向他们施恩,这样「责备、审判、施恩」,是本书一贯的主题。
在13~27 章惩罚列国的预告完毕后,作者已经证实神是列国的主宰;现今在28~35 章里,他向选民申证,投靠人必招致祸患,投靠神必有无穷祝福。这大段落(28~35 章)可分两段细述:
1. 28~33 章,焦点在投靠人招致祸患。
2. 34~35 章,强调投靠神的人福上加福。
就历史而言,第一段似处在叙利亚灭亡(732 B.C.)或北国以色列灭亡(721 B.C.)的时段中。在这时,犹大国的外交政策似有改变,先前他们一心一意倚靠亚述外援,现在转向埃及(参30:3,31:1)。先知视这与人结盟的后果与先前的并无不同,所以先知在这里发出一连串祸哉的宣告,若犹大一意孤行,后果必遭灾祸。从格式上言,28~33 章是以六个祸哉组成,称为「祸哉之书」。
A.第一祸哉:以法莲的祸哉(28:1~29)
1. 以法莲受罚的因由(28:1~10)
「祸哉」(hoy)原为葬礼时悲哀的哭声,为一种丧挽的歌。在这里先知向以法莲发出第一个祸哉。
「以法莲」代表北国以色列,他们在主前721 年亡于亚述手上,所以这祸哉必在主前732 至721 年中发出。作者虽是南国先知,但他将北国即将灭亡的原因,向南国发出,旨在警惕南国的人,不要重蹈北国灭亡的覆辙(参结23:记「两姊妹的故事」)。先知提出以法莲灭亡的三个因由:
a.心里高傲(28:1~6):以法莲即北国,亚哈之父暗利将首都撒玛利亚建在极肥沃的山坡上,花草林木极其茂盛。他们常在节期穿戴美艳夺目的花环为「冠冕」饰物,并引以为荣(28:1)。作者形容北国的人如酗酒的人,理性沉醉,心高气傲,但神早已预备大能大力者亚述国(在撒缦以色身上应验),像巨风狂台、冰雹骤降、大水涨溢,席卷整个国家(28:2~4)。28:5~6似是先知迫不及待的宣告;那时神必不全然灭绝国家,他们必有仍然敬奉神的余民,神必作他们的王(「荣冠华冕」)(28:5)。他赋予国家审判官公平的灵,使国家太平,公正不曲;此外还赐予国中的勇士力量,打退仇敌。这正是弥赛亚在地上执掌王权的情况(参11:1~9),一切均在「那日」(28:5)全然应验。
b.错解默示(28:7~8):另一原因就是他们的宗教领袖、祭司与先知,都错解神的默示。解释神的默示本是官方的职责,现今他们竟然昏醉歪倒,可见真理荡然无存,以致谬行审判,国中是非歪曲,黑白不分,真是暗无天日。
c.讥诮圣言(28:9~10):这些昏醉的先知、祭司,又讥诮以赛亚的教训只为了婴孩而发,又说以赛亚在神的命令与律法上,妄加私意,曲解神的圣言,只能这里说一点,那里又说一点,没有实质内容,使人误入歧途。
2. 神施罚的宣告(28:11~22)
本段继续论以色列受罚的原因,也是审判的宣告(注意五个「因此」ki 字另一意义,中释「所以」)(28:11、13、14、16、21):
a. 28:11~12——28:11 起首词ki(和合本漏译)指出国家百姓皆拒绝先知的话,因此神要以外邦人的语言(参申28:49;耶5:15)教训他们(含义说外邦国必侵略他们)(保罗在林前14:21 引用这里的经文解释方言原来的目的)。神曾对选民说(透过先知的口),要他们信神,不用畏惧,信靠神可得安息,只是他们不肯听从(28:12)。
b. 28:13——国家百姓皆讥诮神的先知,目中无神,因此(ki)神使审判临到他们。神的方法是用外邦人的舌头,教导他的子民,正是他们在神的命令上加上外邦人的命令,在神的律例上加上外邦人「这里加一点,那里加一点」的律法,使他们东歪西倒,听不明外邦人的禁令,且成为别人的奴仆(「陷入网罗,被缠住」)。
c. 28:14~15——国家领袖(「亵慢的人」,「辖管的人」)将成外邦人的奴仆,因此(ki)中译「所以」需要接受神的警告,可惜他们不倚靠神,反与埃及结盟,先知喻之为「与死亡立约」,「与阴间结盟」(喻必死无疑),他们还以为从此「大水不会冲倒龙王庙」,安逸平安。先知说这是以谎言为避难所,在虚假里藏身,正是政治上的鸵鸟政策。
d. 28:16~20——国家倚靠外邦人力,因此(ki,中译「所以」),神为他们安置稳固又宝贵的基石亦无效(28:16~17);到敌军来时,如冰雹骤降,大水涨溢,直冲下来,威势难挡,结果是「被践踏」,「被掳走」,敌人每次经过时都在他们身上肆虐蹂躏一番。凡明白这传言的,必惶恐万分(28:18~19),所以与敌人结盟,就如俗语说:「人长床短,人大被窄」(喻「有等于无」),有盟等于无盟(28:20)。
不少学者(如G. Grogan;F. C. Jennings)视28:16 的「石头」是弥赛亚(参8:14;罗9:33,10:1;彼前2:4~6),因这石头是「试验的石头」,「稳固的根基」,「宝贵的房角石」,「信靠的人必不着急」。这确实是神的保证,靠此神以「公平为准绳」,「公义为线铊」。这是神至终的心意,要在「那日」才能应验(参28:5~6)。
e. 28:21~22——响应上文信靠神的人必不着急,「因此」(ki,中译本漏译;28:21)神必如先前在毗拉心山击败非利士人(参撒下5:17~25),及在基遍谷以冰雹降灾于迦南人身上一样(参书10:11)作成「非常的工」,「奇异的事」(比喻人不能靠己力成就的事),反降罚于神的选民身上。先知趁此奉告劝诫他们不要亵慢神,免得他们的绳索绑得更紧(28:22)。
3. 选民受审判的目的(28:23~29)
先知要求国家领袖留心细听他的话(28:23)。若神费尽苦心要借着审判炼净他们,务请他们从中吸取宝贵教训。先知在这里藉用农夫耕种的比喻,指出四个基本教训:
a. 耕地的人不会常开垦耕地(28:24)。
b. 既已耕地,定必试种各类植物(28:25 上)。
c. 他又按种子的性质在定处种植(28:25 下)。
d. 再者,种植后也用适宜的工具,将农作物制成粮食(28:27~28)。
作者以种植的过程为喻,指出神是有谋略与智慧的农夫,不会随便让人漫无目的经历审判。
「垦地、撒种、磨碎」等都是制作食粮的步骤,所以28:29 是全段的结论,给予选民希望与安慰,叫他们明白神的作为,神大有谋略与智慧。
B.第二祸哉:耶路撒冷的祸哉之一
(29:1~14)
1. 耶路撒冷之祸(29:1~4)
作者以「唉」(hoy,可译作「祸哉」)述说神的审判现今临到圣城。他两次直呼这「大卫安营的城」为「亚利伊勒」。这词的意义指圣城本为祭坛的城(参结43:15)因以色列本是祭司之民(参33:20;出19:5~6)。
神向耶路撒冷发出的祸哉,虽然他们以宗教活动为荣,但神知道他们只有外表的敬拜(参下文29:13),所以宣告凡离弃神的,神也离弃他们;只是神的离弃乃是暂时的,因神仍以他们为「亚利伊勒」(29:2)。
神在历史以亚述(721 B.C.;701 B.C.)、巴比伦(586B.C.)先后成为惩罚选民的工具;这两大帝国在进攻别国时,都喜欢用「屯兵围困」的方法,又用「有轮的高台」(中译作「迭」)为渡兵过城墙的方法(29:3),选民便这样败亡了。作者以不寻常的词汇形容选民的悲伤哀号、城亡及人亡;哀鸣的声音如幽冥一样出自鬼城(29:4)。
2. 耶路撒冷仇敌之祸(29:5~8)
作者先述耶路撒冷的灾祸,然后继续说耶路撒冷的仇敌也不能逃脱神公义的手。神不偏待人,也不对罪苟且。在人看来,仇敌虽强,但在神看来,他们只像细尘与飞糠(29:5~6)。他们攻伐亚利伊勒国的大计,只是「梦境」与「异象」,又如人在「梦中吃饭」,「梦中喝水」,醒后仍腹空与口渴(29:7~8)。先知用以描绘仇敌的祸哉字汇,令人拍案叫绝(注意本段的「像」与「如」)!
3. 耶路撒冷受罚的因由(29:9~14)
先知的心情起伏不定地交替着,他又述说选民受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注意两个「因」)(29:10~13):
a.因民昏蒙(29:9~12)——先知的话充满失望与放弃的意味(非命令式),指出选民缺乏倚靠神的心,非因醉酒,而是已落在神「任凭式的审判中」(即「放弃」之意)。因选民在极大的恩典下,仍不悔改;神以沉睡的灵浇灌他们,使他们不能明白先知、先见的训诲与默示(29:9~10);其它识字与不识字的,都不能明白(前者因书卷封住,后者因不识字)。
b.因民伪善(29:13~14)——因为百姓心口不一,敬畏神只因别人的吩咐与催促,非自发自愿,所以神会在他们当中行出奇妙异常的事,连国中的谋士也料想不到,那是他们「亲埃及的计谋」产生了适得其反的结果,神的审判迅速来临。
C.第三祸哉:耶路撒冷的祸哉之二
(29:15~24)
1. 恶人的祸哉(29:15~16)
作者继续警告那些暗中与埃及结盟的国家首领有祸了,他们必游说国家首脑与亚述毁盟,反与埃及订约【注56】。29:15 的「向耶和华深藏谋略」,应译作「谋略深藏躲避神」,即他们秘密开会设谋,满以为这样可以瞒天过海,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他们看窑匠为泥,所以先知说他们把事颠倒,倚靠人非信赖神。神是创造主,人只是被造物,人岂能在暗中行事而神不知晓!
2. 义人的福乐(29:17~24)
作者由以色列「黑暗的祸哉」,转到「光明复原的前途」,这是神能造成的,在神国实现时应验。
先知在上文指出他们本末倒置,忘记了神的大能;又秘密会,视神如无物,以为神局限在天地间某一小角落。在此作者在四方面陈列神奇妙的作为,这些作为很快便会实现(「只有一点点时候」,29:17):
a.经审判后,黎巴嫩荒凉的地土,必变为肥田及树木,荒芜之地回复原状(29:17)。
b.身体残疾也会复元(参耶稣所行的神迹,证明神国临到人间)(29:18)。神迹时代又在人间出现。
c.谦卑与贫穷均能享受神恩,因他们接受神的拯救,因为神已为他们伸冤(29:19~21)(主耶稣的八福中有两福是论及这些人,参太5:5)。
d.在这时神必照着应许给列祖的(亚伯拉罕之约),将给他们成就,这时全地都尊神的名为圣(参太6:9),人人都认识神,没有心中迷糊的,因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如海洋一样遍满全地(参11:9;这是杰里迈亚之约的应验,参耶31:34)(29:22~24)。
这四方面的应许应验在弥赛亚于地上掌王权之时。
D.第四祸哉:犹大的祸哉(30:1~33)
1. 与埃及结盟的虚无(30:1~17)
a. 责民倚恃埃及(30:1~7)
30~31 章在主题上一致,在文学风格上可分成两个祸哉。本章着重与人结盟及与神结盟的对比,下章着重投靠人、放弃神的灾祸。
作者分三方面责备选民:
⑴责备他们倚恃埃及。
⑵责备他们违逆神的话。
⑶责备他们藐视拯救。
作者斥责神的选民为「悖逆的儿女」,在与人结盟时也没有求问神(不用说,更不会倚靠神了)(30:1 的「不由于我的灵」,表示先知对神的带领异常敏锐,这是正典形成的一个准则)【注57】,所以「羞辱」、「惭愧」(30:3)必是他们的结局。
可能在这时,先知明白犹大的使臣已来到埃及,被全国欢迎【注58】。埃及北部三角洲的琐安(这是古时选民滞留四百三十年受苦的地方)及南部的哈内斯,均接见这些使臣(30:4),但他们必不成功(「不利他们的民」指埃及)(30:5),因为埃及视这结盟对他们毫无帮助,犹大使臣此行必徒劳无功。
作者这时插入一段「南部牲畜的默示」(30:6),可能那是使臣队伍下埃及所实行的路。他申述他们此行又是徒劳无功,枉费财物(30:6~7)。按先知的意见,埃及如坐而不动的拉哈伯,为甚么要找他们结盟?30:6 的「牲畜」原文指「河马」,是尼罗河特产,常在尼罗河中不动声息。牲畜是古帝国喜用的国徽,河马是埃及的代号;此外,古埃及也用拉哈伯作为「国兽」。「拉哈伯」(rahab,意即「硕大」、「骄傲」)为古神话中凶恶无比的毒蛇或鳄鱼,圣经多处用他比喻埃及(参51:9;诗87:4,89:10)。先知在这里打个譬喻,拉哈伯虽然硕大无比,恶毒难驯,然而他只是坐而不动、毫无霸气的动物,何必向他讨好求助!
b. 责民悖逆神言(30:8~14)
神吩咐先知将上文的话刻在版上,成为书卷,传给后世,以免后人重蹈覆辙,因为选民是悖逆、说谎、漠视训诲的人(30:8~9)。他们不想看先知所看见的(指异象),也不想听先知传正直的话,只想听柔和、虚幻之言(30:10)。他们还教训先知离开正路,不要提说神的名字(30:11)。他们着实落在一个可怜的景况里,因此,神的审判不久便来临,如高墙的裂痕,大至凸出来,随时坍塌(30:12~13)。神又像窑匠尽情打碎瓦器一样,直至片瓦不全,用途全废(30:14)。
c. 责民藐视拯救(30:15~17)
在国家政治彷徨惊悸之际,神说:「得救在乎归回安息,得力在乎平静安稳」,这是神施恩的秘方。「安息」代表神的看顾;在这「平静与安稳」的状态中,力量归回,没有忧虑,也无惧怕,因神必看顾及拯救,只是他们不肯(30:15)。他们反说若有危难时,可倚靠马力逃命,怎知索命的人比他们的马更快(30:16)?敌人一来,无人能挡;敌人中一人叱喝,己方千人逃跑;五人叱喝,全部奔命;剩下的像山顶旗杆,孤立无援,死路一条(30:17)。
2. 与神结盟的福祉(30:18~26)
a. 属灵的(30:18~22)
30:18 起首的词「所以」(welaken,由连接词、介系词、副词三字组成)介绍下文,并将上下文作一对比;而这节可成为全书的钥节【注59】。先知指出与神结盟,在属灵、属地和属国家三方面,福泽无穷。在属灵方面,神必向选民施恩,他是施怜悯、又公平、又应允人祈求的神(30:18~19),虽曾审判他们,但艰难困苦有如教师,教导他们行在正道上(30:20~21),所以他们需弃掉所有假神,假神是没用的(30:22)。
b. 属地的(30:23~26)
神的恩典是属灵的,但也有属地的物质方面。在神的统治下,农产肥美丰盛,田野的牲畜,在宽阔草场上,大大享受,连耕地的畜类也能吃「扬净的」(表示纯净无杂质),及加盐有味的饲料(30:24)。以前杀戮的日子,高台倒塌之地,现在川流河涌,美景回复(30:5)。当神缠裹百姓伤处时,日月增辉,日月像七日的光全放在一天内发光般的炽亮(30:26)。
c. 属国家的(30:27~33)
在国家方面,当神眷顾百姓时,也是他的怒气向选民的仇敌(如亚述从远方来)报复的时候。先知以神显圣的词汇(如诗18:7~15),形容神的怒气,如火烧、如密烟上腾、如涨溢河水、如筛箩、如无辔头勒住的马嚼环,到处乱走。这些词藻华丽过人,神的审判是彻底的(30:27~18)。审判过去后,祝福临到选民,如人欢庆喜节一样,「欢乐笙歌到处扬」(30:29),因神显出他降罚的膀臂,吞灭选民的仇敌(30:30)。
在30:31~33,先知直说犹大的仇敌是亚述人,神将「命定的杖」(比喻惩罚)加在他身上(30:31~32),后果就是在陀斐特谷(耶路撒冷南部欣嫩子谷,焚烧垃圾之处,也是选民先祖献儿女给亚扪火神摩洛之地,参王上11:7),备好火与柴,等候神「发火」,最后的胜利是属选民的(30:33)。
E.第五祸哉:投靠埃及的祸哉
(31:1~32:20)
1. 投靠埃及的祸哉(31:1~3)
上文多处责备投靠埃及的人(参30:1~7),今作者从另一角度去覆述,强调投靠外援是枉然的,所以有31 章是30 章的「小副本」的说法【注60】。
先知承受一种绝对信神便能得胜的信心,认定一个国家只仗赖军力,必注定失败(31:1),所以向国民提出,神比埃及更可靠的几个理由:
a. 神更有智慧(31:2 上)。
b. 神有能力施审判(31:2 中)。
c. 神不反悔自己的话(31:2 中)。
d. 神必报应恶人(31:2 下)。
e. 神非血肉之躯(31:3 上)。
f. 神是人无法比拟的(31:3 下)。
2. 投靠真神的稳固(31:4~32:20)
a. 神的应许(31:4~6)
作者以两幅图画形容神的牢靠,可解脱选民的厄境,「因为」(ki,30:4 启语词,和合本漏译),这是神给他的启示:
⑴狮子攫取掳物后,不惧牧人(或猎人)来攻击,神也这样保守选民(31:4)。
⑵母搧鸟翅护雏,神也必保护耶路撒冷(31:5;这节的「越门」,原文即逾越节的「逾越」,比喻「保守」)。
这位神才值得投靠,因他应许可靠。选民哪!你们归回神吧(31:6)。
b. 神的作为(31:7~32:20)
⑴神在审判中(31:7~9)
在神为选民伸冤时(「到那日」),选民已抛弃崇拜偶像的陋习,因神必作他们的神(31:7)。亚述这时必受神审判,必倒在「非人的刀」下(指「神迹性的审判」),如交由「死亡天使」去执行(在历史中如西拿基立侵耶路撒冷之役就是一例,参37:36)。在神向亚述施行审判时,亚述的「盘石」(象征国家的军事力量)(如J. D. W. Watts;J. N. Oswalt),也必动摇,亚述看见敌人的大旗飘扬临近,更加惊惶失措,因为神为火烧锡安的敌人施行审判(31:9)。
⑵神的祝福中(32:1~20)
神的作为有审判也有祝福;在审判中有神的保守,在祝福中得享神的厚恩。作者从两方面叙述神的祝福:
(a)从人的王到神的王(32:1~8)——犹大国有不少君王,但没有一王能秉公行义,神于是兴起一位公义的王,取代选民的王。这王必秉公行义,并有助政局的首领(32:1;「首领」为复语词,以示多人助政)。这王(即「有一人」);先知没说是谁,但从此内容及与11:1~10 的对照下,他必是弥赛亚王无疑。这位弥赛亚王必成为百姓的「四避之所」(避风、避雨、避旱、避晒的「避难所」)(32:2)。他也能使人摆脱肉体上的捆锁,瞎眼得见,耳聋得闻,神志不清变正常(如格拉森的狂人),舌结得解(32:3~4,统称为「弥赛亚神迹」),并能使人不再自傲(愚顽称高明)、虚伪(吝啬称大方)(32:5~7),反有永存的纯洁与高明(32:8)。
(b)从消极到积极(32:9~20)——先知以安逸无虑的女子为例,表明国家娇弱无能(32:9,参3:24)。他们以为国家安逸无虑,谁知「再过一年多」,骚扰便来,于是苦不堪言,如庄稼欠收的日子(32:10)。在仇敌骚扰临到时,必有哀哭,侮辱,田地荒凉,王室、贵胄与庶民皆遭殃(32:11~14)。
32:15~20 的气氛骤变,是积极与光明的,那要等待圣灵浇灌下来(32:15 上),是属灵及属地双重祝福应验之时(参44:3;珥2:28~29;结36:26~27)。在圣灵浇灌下(「那时」,32:16),地土由旷野变成树木(32:15 下),公平与公义、平静与安息遍满世界(32:16~18;参弥4:4;亚3:10)。丰满与平安复临地上,乐园重现,这是神国实现于人间之时。
F.第六祸哉:亚述的祸哉(33:1~24)
1. 祈求神的拯救(33:1~6)
先知宣告毁灭选民的亚述国,他们将来必自食其果(33:1)。圣经没有明说这「毁灭人的」是谁?从书的内容来看,这人无疑是亚述王,而「行事诡诈的」与「毁灭的」相称,应指同一人(如E. J. Young)。在历史上是指西拿基立;这人诡计多端,接受了希西家的贡物仍不退兵(参王下18:13~16),还兵临耶路撒冷城下,致使以赛亚在此时向神发出施恩的呼求。这求恩的呼叫,也是信心的呼唤(「我们等候你」)(33:2)。先知深信神一兴起,列国四散,像蝗虫尽吃禾稼一样;亚述尽被吞灭,他们先前掳掠回来的必荡然无存(33:3~4)。
就历史而言,这呼唤蒙一次应验(参37:14~20),然而在末世复有更大的应验,因35:5~6 充满末世预言的景象,公平、公义充满锡安,一生一世得安稳,救恩、智慧、知识、敬畏、尊崇充满神的选民。这是末世太平鼎盛的世代,选民国的复兴虽在眼前,但更大的荣耀却在将来。
2. 祈求神降罚仇敌(33:7~12)
先知一面求神向选民施恩,一面求神降罚仇敌。33:7 形容选民的外交使臣及「豪杰」(erellam,意即「英勇之士」,喻军事领袖),向亚述求和不遂,因亚述背约(亚述向小国背约,是很容易的事;别国向他们背约,他们则重加报复)【注61】(33:8)。他们已接受希西家的贡金,现在竟进攻选民国(可见靠人总没有好结果),导致选民国备受蹂躏,优山美地变成衰残枯干的旷野、凋残之地(33:9)。但神向他们保证,他会起来(三次「起」),为选民退敌(33:10)。先知描述亚述败亡的用词也优美绝伦:「怀糠」、「生碎」、「呼气是火」,「已烧石灰」(硬石变灰)、「荆棘已割」(转瞬烧尽)(33:11~12),表示神的审判是彻底的。
3. 呼求世人归向神(33:13~16)
先知以神为发言人向全国(「远方」、「近处」)发出呼吁,当归向真神,人的能力有限,惟有神才是大能者(33:13)。先知随即响应这呼吁,代人回答。他似乎在说:「是的,神是吞灭的火,是永火。罪人、不敬虔的人怎能与这大有审判之能的神同住?」(33:14)接着先知又自问自答,能与神同住的是这类人:行事公义、说话正直、憎恶欺压无助的人、生活纯洁、不受贿赂、耳目清净无邪(33:15)。这些人的生命必居高处,有盘石为保障,粮水永不缺乏(33:16);表示信靠神的人一生大有安全感,无忧无虑,身心灵皆健康、满足、喜乐。
4. 宣告神必保守(33:17~24)
先知的预言,往往是历史与末世的融合,又是物质与属灵的调合。先知说那归向神的,必见王的荣美(33:17)。这王不是亚述王,也不是希西家王,更不是神;他是弥赛亚王。因「王」字缺冠词,表示是一个理想的君王。
在这位弥赛亚王的掌权下,国境辽阔(33:17)。在那时,选民必回想以前「惊吓的事」,指亚述犯境时的震惊,敌人的数目何其多,贡银何其大,而站戍楼的兵士等也不再存在了(33:18~19),因那时,耶京太平盛世,神与他们同在,江河上没有任何敌船(「荡浆摇橹」指普通船;「威武的船」指战船)逼近犯境的危机(33:20~21)。因那时,神是他们审判的士师,是他们的立法者,是他们永远的王,又是他们的「救主」(33:22 正是全书的中心主题)。
在结束本段的思路前,先知覆述信靠神的人所得的各项恩典:
a.缆索松开,桅杆不能栽稳,篷不能提起来(33:23 上)——不用扎紧桅杆,也不用扬帆(作备战),因有神同在,所以先前对敌人的惊惶已不复存了。
b.瘸子将掳物分去(33:23 下)——最荏弱的人也可分夺敌人的掳物,锡安过去光荣强盛的情况得以复见。
c.城内居民没有生病的(33:24 上)——国家没有政治的危机,民间百姓也没有各种疾苦,这情况留待末世才会实现。
d.百姓的罪孽都赦免了(33:24 下)——神与选民的关系恢复正常。全段(33:23~24)正是神给选民「大卫的约」及「新约」应验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