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导论

上一篇   下一篇

历史背景
 
以西结书写于以色列历史中最重要的关口。书中的宣讲(oracles)始于主前593年,直至主前571年,概括了22年的时期(参D200>t665)。期间,耶路撒冷遭围困,终至毁灭。圣殿被焚,犹大王朝宣告终结。犹大人民遭战火蹂苓,很多人更掳徙至异地。
从人的观点看来,这个时期的动荡是由于当时中东不稳定的政治情况。巴勒斯坦是中东的一个小部分,恒常地受到整个地区的势力调整的影响。埃及的势力渐衰,亚述也开始没落,而巴比伦则日渐强盛。北国以色列已于主前721年为亚述所灭。犹大则反覆取悦于埃及与巴比伦之间。主前601至600年间,约雅敬意图反叛巴比伦,尼布甲尼撒遂派军围困耶路撒冷,并于主前597年攻克圣城。城中约有,万人被掳走(参王下 24:14>王下二十四14);被掳的人中有一位祭司,名叫以西结。

先知以西结
 
我们对以西结所知只限于以西结书,但资料亦很有限。以西结是一位祭司(1:3>一3),也是一位先知。他的祭司身分可见于他对礼仪洁净的关注(4:14>四14),以及他对圣殿的看重(40>四十至48>四十八章)。他已婚,但他的妻子于他事奉期间去世(24:15-18>二十四15-18)。以西结与他同时代的先知耶利米明显的分别是,他于巴比伦作先知。以西结早期的宣讲大多是关于在耶路撒冷和犹大发生的事。这个事实,加上这部分的宣讲涉及的细节,引致一些释经家以为以西结曾于巴勒斯坦作先知一段时间,不过,书中并无直接的证据支持这论点。身为俘虏之一,并向其他被掳的犹大人宣讲,以西结无疑会关切家乡面对的灾难。他的听众自然也想知道自己国家的命运。故此,我们可推论在犹大发生的事,在先知的事奉中必定占了相当重的分量。对于一位被掳至巴比伦的先知,故土的近况是他必须掌握的。
作为一位先知,以西结需要把他的领受传给百姓。他有时不仅使用语言,有好几次他更用动作来表达,并使用实物教材。这些喻意性行动包括用绳索自绑(4:1-8>四1-8)、剃头发并用刀砍碎部分头发(5:1-2>五1-2)、蒙脸并凿墙而过(12:3-7>十二3-7)、恐惧颤抖(12:18>十二18)、不为他的亡妻举哀(24:16-24>二十四16-24)。难怪有人怀疑他的神经是否失常。但是,正由于他的行动奇特,有时他的宣讲也令人费解,故此能吸引众人注意他的信息。似乎在他作先知期间,他曾一度失去说话的能力,直至耶路撒冷陷落以后才恢复(33:21-22>三十三21-22)。
撇开他的奇特行动,以西结是备受尊崇的一位先知,在他开始作先知,并见异象的头18个月,百姓中的长老都来向他请示(8:1>八1,参14:1>十四1,20:1>二十1,33:30-31>三十三30-31)。不过,众人虽然尊重他,却似乎不是常常听从他(33:30-33>三十三30-33)。尊崇一位道德或属灵领袖不难,但要实践他的要求却非轻易。耶稣基督就是最好的例子(太 7:24-29>太七24-29)。
以西结并非随波逐流之辈。他不是在一个丰裕的社会中过着舒适的生活。他属于一个弱小群体,由于战败被迫离乡别井。他信奉的宗教并不普及,在一个繁杂、多元的社会中挣扎求存。他被掳至的大国拥有多神,而他却坚持只有一位神。他坚毅地宣告,唯一的真神至终会拯救惦的子民,不管其他各国有何举动。

全书结构
 
以西结书常被评为意义暗晦、经文抄本含混,不过,以西结书的结构异常清晰。书中集录了52篇宣讲,包括了神启示的信息和异象,经由以西结描述出来。而这些宣讲的背景,则语焉不详。不过,每段宣讲都以下列的句语开始:‘耶和华的话临到我’或‘耶和华的手在我身上’。
这两句话并非交替互用,每句话各自提示后面的预言的性质。第一句话是最常用的,它提示从神而来的说话,通常是关于以色列人的。第二句话是用作提示一个特殊经历,会影响先知的躯体,先知所见的异象都以这句话作提示,先知在异象中感觉身体被提起和挪移。
这些宣讲是按题材编排,并非全按年代次序。每篇宣讲都是独立的。有时,各宣讲之间会分隔数年时间。整体来说,本书的结构显示作者具有清晰的结构思想。书中固定句语的重复使用,以及经文中很多对称的结构,更加深了这种印象。
书中的题材可区分为开始的32章论到灾祸的警告,而后面的16章则为盼望的应许。书中信息的转捩点是耶路撒冷的陷落,见于三十三章21至22节。本书奠下了所谓‘启示文学’的基础,启示录一书更明显受本书强烈的影响,其中不少象征十分类似以西结书所用的(参‘次经与启示文学’专文)。

主题

整体来说,以西结书开始是一段警告灾祸将临的话,继而是一段复兴的应许。这些灾祸必会降临,而复兴的应许也必兑现。神的子民忍受困苦,至终必得拯救。以色列人必归回神和重返应许之地。他们将作惦的子民,惦也必作他们的神。
在先知的宣讲中也包括其他主题。以不同形式出现有关人的责任之主题。临到以色列的毁灭是由于以色列转离神;以色列拜偶像,故受到惩罚。不过,他们被定罪不纯是由于整体的原因,个人的受罚不单是由于祖先的罪(参18>十八章)也是由于自己所犯的罪;书中对这问题有更进一步的阐明。人被称义不是由于他累积的义行比他的罪行多(今天不少人抱持这种态度),而在于个人心中产生根本和恒久的改变(参18:30-32>十八30-32)。
另一个重要主题就是神与惦子民的关系。书中常见的一句话,就是某件预告的事成全,‘好使他们知道’神是他们的主。灾祸不仅是为了刑罚,也是引导百姓认识神的一种途径。这种特殊的关系在书中屡见强调。神将招聚和保护百姓,正如牧人照顾群羊一样。神预告将有一位牧人来看顾并管治他们(34:1-31>三十四1-31,36:24-28>三十六24-28)。
神和以色列人之间的特殊紧密关系,并不意味其余列国不在惦的权柄和管治之下。以西结向列国的宣讲,清楚表明神绝不是一个地方性的神明,仅管治耶路撒冷及她周围的山岭。外邦也可成为神的工具,甚至用来刑罚以色列人。
以西结书描述的形象是令人不安的。以西结的宣讲是针对以色列史中一段最黑暗的时期。在他作先知期间,他的同胞将被分散,耶路撒冷和圣殿都会被毁灭。然而,本书结束时,却洋溢着盼望。在末时,那牧人将来招聚群羊。

研读方法

以西结书有些经文确实难以注解,在应用上更是难以落实。即使古代的拉比,也因本书的内容而踌躇良久。在研读本书时,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要记得本书是由数段独立的宣讲组成,这是很重要的。这些独立的宣讲可根据这句话辨认出来:‘耶和华的话临到我’或‘耶和华的手在我身上’。这些宣讲是按主题归类,并非按严格的年代次序,篇幅也有长有短,从几节经文到几章的都有。根据载有日期的宣讲,我们知道个别宣讲之间,有时会相隔数年时间,故此,最好是选出一段宣讲,独立地而研读它。
第二,以西结书倾半是按诗体的公式而写。书中有些主题和语句是重复出现的。某一句话在某段落中似觉奥秘难明,在另一段落中却较为清晰。所以,首先从一些较易明白的段落开始着手,对书中的概念和用语有了基本的掌握,这在研读上会很有帮助。因此,最好在开始时,避开前面的几章。书中较长的宣讲,如一章1节至三章15节,八章1节至十一章25节,三十八章1节至三十九章29节,四十章至四十八章,可以留在最后才研读。我们建议读者从十二章读起。
第三,要记得联系众宣讲之间的一些普遍性主题。 四至二十四章包含耶路撒冷将被尼布甲尼撒毁灭的警告。二十五至三十二章包含对以色列周围列国的警告,因它们在以色列危困时,探取不正当的态度。三十三至四十八章包含在耶路撒冷陷落后,对以色列人宣告充满盼望的信息。

应用纲要

以色列人当时面对的政治情况,显然与现今的情况很不同。不过,撇开这些特殊的政治因素,我们仍看见一个受着相同和令人困扰之问题缠绊着的复杂社会。这些问题包括:对前景的迷茫、国际间的动荡、宗教上的多元化、公共机构的腐化、对骚乱的盲从附和等。现代社会同样有它的偶像、假先知、腐败的圣所、腐化的机构及民族的偏见。这些问题名称可能不同,但以西结书的话仍适用于它们身上。
若把发生于2,000多年以前的事,过分明确仔细地应用于今天,尤其是在地名相同的地方(如以色列),会有其危险性。可是,社会的普遍性问题在今天仍无二致,故以西结书的原则仍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