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尼微的恩典使者
本書背景 本書以所敘述的主要人物約拿名書,約拿的原文意即"鴿子"的意思,是在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二世當政年間作先知。他曾出力幫助收後以色列已失國土的一部份(王下十四25)。所以約拿不但是一位先知,也是一位政治家。
他是亞米太的兒子,西布倫(今加利利)邊境上的迦特希弗城(Gath-hephenr)(書十九12-13)是他的家鄉。距耶穌的家鄉拿撒勒約三公里。
一直以來,猶太與教會傳統都認為本書的作者是約拿。有學者否定上述說法,認為本書從未聲明約拿是作者,且書中提及尼尼微城時用了過去時態(三3),似乎表示這城已不復存在;書中提到尼尼微王(三6)時也沒有指出他的姓名,似乎作者因事隔久遠不清楚當時在位的王是誰。
不過,上述的理論並非無懈可擊:過去時態的使用正符合希伯來人敘事的作風;書中雖未有道出作者,但一1節的開卷語帶有史筆味道,與何西阿,約珥,彌迦,西番雅數卷相似,顯示作者就是先知本人。
學者當中,否認約拿是作者的,大多將本書的寫作日期推得很遲;至於主張約拿是作者的,則認為本書寫於耶羅波安二世在位期間,即八世紀中葉。
本書是否史實? 一個沒有信心的人,因為本書記有大魚的的事,當然不肯接受本書為史實,而認為是一個虛構的故事,或以之為寓言,散文詩等等。但是主耶穌確定認為本書是史實 (太十二39-41)。把耶穌在這裏所說的話,作任何他種解釋都是極牽強的。耶穌認為約拿的事是衪自己復活的預表,衪把大魚,尼尼微人的悔改,衪的復活,及末日審判四事並提,當衪說到衪的復活與末日審判的時候,無疑的是當作事實說的,衪既然同樣的說到約拿的事,當然也以之為事實。對於我們,耶穌的態度解決了一切的問題,我們相信本書是事實。約拿在聖靈的引導下寫了本書,列入當時存於聖殿內的聖書卷之中,是神啟示中的一部份。
大魚 英文聖經把本字誤譯為「鯨魚」,原文之意是大魚或「海怪」。有許多大魚足可吞下一人,但是本書所著重的乃是:這是一個「神蹟」,證明約拿的使命是神給他的。若沒有這樣使人驚奇的一種神蹟,尼尼微人一定不會注意約拿的信息(路十一30)。
亞述 尼尼微是亞述帝國的首都,亞述是一個世界大帝國,前後約三百年之久(900-607),約興起於所羅門死後猶大與以色列分裂的時候。亞述漸漸併吞北方的以色列國,終毀滅之。與以色列及猶大有關的亞述諸王如下:
沙爾馬尼撒二世(主前860-825年),開始「剪除以色列」。
亞達尼拉利(808-783),以色列向之進貢,約拿至尼尼微(?)
提革拉昆列色三世(747-727)擄走以色列人的大部份。
沙爾馬尼撒四世(727-722)進攻撒瑪利亞。
撒珥根二世(722-705)擄去其餘的以色列人。以賽亞。
西拿基立(705-681)進攻猶大。以賽亞。
伊撒哈頓(681-668),甚強。
亞述班尼帕(668-626),甚強而生性兇殘。那鴻(?)
兩弱王(626-607)巨大的亞述帝國傾亡於607年。
神差遣約拿去延長敵國亞述的生命(此時亞述已經開始進行毀滅以色列)。無怪他往相反的方向逃走,有些學者把約拿當作民族偏見的例子,事實不完全如此,他乃是憂心國事而懼怕亞述殘暴的軍隊撲向他的祖國來。
神差遣約拿往尼尼微去的用意 尼尼微的悔改可以使以色列被擄的時間向後推延,因為三8提及尼尼微在悔改中制住了征伐的嗜好。這是神恩待尼尼微的用意之一。
但是神的主要用意似乎是暗示以色列人,衪也關心其他的國家。
約拿不願傳信息給外邦,便在約帕上船,企圖逃避。八百年後,約帕恰好被神揀選成為彼得接待外邦使者的地方(徒十)。
主耶穌把約拿的事,當作自己第三日復活的預表(太十二40)。舊約中只有此一處經文預表耶穌第三日復活(參閱太十七23)。
綜而言之,約拿的事是彌賽亞復活及傳福音給外邦人的美好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