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

上一篇   下一篇

一1-3 约拿逃避神委派的任务


第1节

第1节约拿是主前第八世纪早期,北国以色列的先知(从王下 14:25>王下十四25得知)。
第2节

第2节‘因为他们的恶达到我面前’更好的译法是:‘因为我关心他们的困难。’希伯来文D054>一词有时指‘恶’或‘坏’,但更常见的用法是指‘困难’,或‘难处’、‘灾祸’。‘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在七十士译本是:‘在其中传扬’,这译法或许更合原意。约拿接到的任务是出自神对尼尼微的怜爱,他的任务不是必然带来该城的刑罚。
第3节

第3节‘他施’有时是指一个地方的名字,意思是:茫茫大海。约拿打算乘一条开往海洋的船,从非利士的港口约帕起航,进入地中海,往远处去‘躲避耶和华’,约拿可能根本不介意目的地是哪里。旧约先知的神学观念即使不大完全,神仍然可以使用他们:约拿的神学显然错误地认同古时一般的想法,以为神明的能力只局限于他受到敬拜的地区内。约拿希望离开以色列,就可远离神的能力;神就不能命他做他不愿意做的事,就是向以色列仇视的敌人亚述传道。
一4-16 神阻止约拿逃避祂

第4-6节约拿沉睡底舱,令船主惊奇。可能因为约拿从以色列的山区赶到海边,故疲倦地沉睡;另一可能性是因为他此次自行逃亡,前途茫茫,使他陷入情绪的低潮,故此蒙头大睡。船主与其他信奉多神的船员一样,以为某神明向他们发怒,如果他们求告此神,此神(或其他神)可能会止住风浪。
第7-9节

第7-9节水手们用惯用的掣签方法(把几颗石子从一个盒子里抛在地上,然后从石子的位置确定正负答案),正确地掣出约拿,知道他与他的神之间有问题。显然真神在这事情幕后动工(参徒 1:26>徒一26),请留意箴言十六章33节(‘签所定的一切事都出于耶和华’)。换言之,世事是由神──不是我们占卜观兆的技巧──所掌管。这一节经文并不是应许掣签可以找出神的旨意,但神若愿意,祂可以在任何时候使用掣签,或其他预测的方法,甚至藉着异教徒的手,把祂的真理显明。约拿表明身分,正是一个希伯来人在陌生人面前所惯做的。在他的话语中,他表示已经接受一个事实;耶和华是那创造一切的主,祂的影响力绝不受地理区域所限制。
第10节

第10节旧约所有的叙述方式都很精简,我们读约拿书时,必须紧记这一节的说明;要了解好些对话和动作都已经省去。虽然没有明说,但约拿的整篇讲章也同样被省去,只剩下几个重要的字词,在三章4节里摘要地记下。‘你做的是甚么事呢?’这句话是惯用语,意思是说:‘看,你做了多么糟糕的事。’显示水手也认为这罪该受严重的惩罚。
第11-13节

第11-13节约拿提议由他淹死。一方面可了结他个人的悲剧,因为他离家,抛弃了自己的行业,现在又逃亡失败。另一方面也可救这船脱险。水手不想杀死约拿,于是竭力荡桨,要把船拢岸,这是古时一般逃避风暴的方法,却力不从心。
第14-16节

第14-16节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形下,他们只有把约拿抛在海中,却马上奏效。这些水手相信宗教大同(相信一切人所敬奉的神明都存在,在需要时都该有敬畏态度),他们虽是非利士人,不是以色列人(那时候约帕是非利士的城市),他们心里并不因为向以色列的神祈求而作难,他们上岸之后还要上以色列耶和华神的一座庙宇去,好献上感恩和赎罪的祭。可惜的是在那一个时代,很多以色列的祭司都会乐于接受外邦、非正统的祭物,他们是以色列民族的一员与否根本不成问题。在列王纪上八章41至43节,所罗门在献耶路撒冷圣殿时所作的祷告反映一个愿望;就是外邦人可以在那里祷告,‘使天下万民都认识你的名,敬畏你像你的民以色列一样’。然而约拿书的经文却没有说这些人归信了主,也没有说他们上耶路撒冷敬拜。约帕的毗戂是以色列(北国),而非犹大的领域,水手们前往敬拜的地方极可能是北国的某一圣所,那些圣所的存在是与圣经律法相违的(申 12>申十二;参王上 12:25-33>王上十二25-33)。未归信的外邦人来敬拜,甚至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也是不合规矩的(出 12:43-49>出十二43-49;利 22:25>利二十二25);但归信主的外邦人敬拜神,却与以色列人同归一例地受到欢迎(参民 9:14>民九14,民 15:14>十五14)。
一17至二10 约拿感谢神救命之恩


第17节

第17节约拿预料必被淹死,但经文说:‘耶和华安排一条大鱼’,使约拿免死,却要蒙拯救。有好几件可靠个案提到有人在汪洋中为鲸鱼所吞,竟然存活[D.K. Stuart, Hosea-Jonah (Word Books, 1987)]。这些侥幸生还的人,在自然状况下获救,因为人体在冷水中,产生特殊的适应能力,只需少量氧气就可存活(虽然通常都是在不清醒的状态下),这种事情在医学上已被证实。另一个因素,就是鲸鱼经常会冒出水面吸气。不过,约拿被救却是出于神,故此有相当的超自然成分。‘大鱼’在希伯来的用语中,可以指鲸鱼,也可以指大型鲨鱼之一种。‘三日三夜’是一个特别的片语,古时的用意是:‘足以使人死透的时间’。此语出自古代异教的观念,认为灵魂往死后的世界去,旅程需时三日三夜。耶稣用同样的片语来说明祂复活之前死去的一段时间(太 12:40>太十二40),祂的用法也带有相同的意义:就是说祂真的彻彻底底地死了,并不是说他死了刚好7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