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3 第三章繼續描繪尼尼微的傾覆,並且解釋其原因:這是個流人血的城,並充滿謊詐和強暴,經常搶奪他人的財物。這時巴比倫的馬兵以發光的刀劍來攻擊,街上堆滿無數的屍體。
三4~7 這國因妓女和邪術,借淫行誘惑列國,用邪術誘惑多族,所以被審判。耶和華將揭露這些罪惡,以醜陋作衣來覆蓋她。這些懲罰最適合那美貌的妓女。
三8~10 她無法逃脫,象挪亞們(底比斯)3一樣;挪亞們這大城象征古實和埃及所凝聚的強盛。
作為聯盟或幫手,底比斯也倚靠弗人和路比族為她提供防護。這些地區通常都與利比亞4有關係,但我們不能太武斷。弗可能在比較遠的南方,乃現在的索馬里地。5
三11~13 尼尼微也要喝神忿怒的杯,且要喝醉。象初熟的無花果一樣,尼尼微已準備好接受審判。他們國中的關口向仇敵大開時,防衛是徒勞無功的。
三14~17 雖然尼尼微對受困已有最佳的防衛,取得比平時更多的水,以新的泥磚鞏固保障,但也無補於事,仍被傾覆。雖然他們的商賈、軍長和首領多如天上的星,但他們也如成群的螞蚱在日出時離去,使城中荒涼。
三18,19 亞述的牧人(領袖)現已在死亡的睡夢中。這國已受到致死的一擊,損傷無法醫治。它敗亡的信息帶來盛大的歡會重見榮華,但不一定是很快就實現。當時南國猶大仍未被擄,但卻正在進貢。這段經文有一個完全不同的解釋,出自另一個譯文。梅爾為短短的那鴻書寫了近四百頁的註釋,其中他將“復興”一詞譯作“剪除”,意思完全相反,又將“榮華”譯作“驕傲”,那是一個常用的譯法。他寫道:
“耶和華剪除雅各的驕傲”這句話是描述耶和華從前曾降在猶大身上的懲罰;猶大是先知的家鄉,而她的受罰是由於她傲慢地拒絕全能者。那鴻可能想起由西拿基立帶來的大災難,他誇口說他已經向猶大施行掠奪和毀壞了。2
將以色列比作毀壞和空虛的葡萄園,其實已多次應用在舊約中(詩八○8及下;賽五5,6;耶一二10;何一○1)。
二3~6 第3和4節描繪巴比倫的士兵,穿上他們最喜愛的顏色:巴比倫人穿上紅色衣服,而他們的盟軍瑪代人卻穿上朱紅色的外衣。(亞述軍的顏色是藍色。)第5節中步行絆跌的貴胄被理解為亞述的防衛者,但上下文卻指出那是巴比倫的侵略者。河流傾注進城,破壞地基,以致宮殿也被沖沒。
二7~10 王后被人擄去。人民逃出城,毫不理會“站住!”的命令。尼尼微的寶器、積蓄和金銀被劫搶掠。這時城已變得荒涼,人人的臉上都充滿驚恐。
二11,12 當我們想到,英國以獅子作國徽,美國以鷹為標記,這些經節便更易理解;亞述人對獅子趨之若鶩。在亞述的藝術或雕像中,經常可以看見獅身人面(或相反)的造型。無疑他們以為自己就是獅子,也嘗試效法獅子的行徑。
那鴻以獅子的窩來比作尼尼微,以銳利的辭鋒來刺穿尼尼微的傲慢,他用公獅、母獅、小獅和少壯獅子來形容尼尼微,在短短兩節經文中竟用了七次!
呼,因為很多國家曾受到它的迫害。尼尼微於主前六一二年陷落。那鴻的預言應驗得相當徹底,後來塞諾芬和亞歷山大的軍隊經過時,竟毫不察覺,他們是這麼接近或踏在這大城尼尼微的廢墟上。
直至十九世紀,尼尼微的古址才被重新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