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24章

上一篇   下一篇

二十四1至二十五46 讲论五:审判 这段是耶稣教训选录的最后一辑,其主题承接二十三章,而高潮在预言审判临到耶路撒冷,这预言以第2节述及耶路撒冷彻底被毁开始,门徒问耶稣:‘甚么时候有这些事?’(3节),惦就以讲论五作回覆。在马太的记载中(马可和路加的记述不是这样),圣殿被毁(主后70年,罗马人镇压犹太人起义,摧毁圣殿),与与第二件事连在一起,就是‘你的驾临’(希腊文为parousia)和‘世界的末了’。

  要解释第二十四章,困难主要在于要知道耶稣所论及的,是指两件事中的哪一件(学者多同意当讲论进入第二十五章,重点从圣殿转移到耶稣的再来)。下文建基于这观念上,直至第35节,耶稣所述说的(用了极富象征性的语句),就是圣殿被毁,而发生的时间(确实发生了),是在‘这世代还没有过去’(34节)之时!  24:1-25:46

  第36节 第36节所述的‘那日子、那时辰’,开始了对第二部分问题的答覆,是关乎耶稣再来(原文中同一个字在37及39节再出现)。有很多释经家认为,‘主再来’的主题在先前几节已开始,至少包括了29至31节。这里没有足够篇幅讨论这一点[欲知详尽的讨论,可参考R.T. France, Matthew (TNTC, IVP, 1985)]。  24:36

  二十四1-2 圣殿将被毁 (参可十三1-2;路二十一5-6)

  当马太形容耶稣出了圣殿,来到殿对面的橄榄山上(3节),他心所想的,可能不单是耶稣退出了在犹太人当中的公开生活,他更想起以西结所见的异象,看见神离开被咒诅的圣殿,栖息在橄榄山上(结十18-19,十一22-23)。

  希律王刚重建的圣殿,是古代建筑的奇迹之一,但耶稣预言‘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而惦的预言准确地应验了。当罗马人攻城之后,圣殿未被摧毁的,只余下一部分地基(其中包括‘哭墙’)。  24:1-2

  二十四3-14 要提防被假象迷惑 (比较可十三3-13;路二十一7-19)

  很多读者会从这章寻索‘末日的预兆’,但这章圣经的其中一个主题,就是人因误解‘末日’(不论你如何理解‘末日’)将近而产生的危机。

  在主后70年以前,有很多民族主义者起来,自称为神百姓的领袖(4-5节),如此,他们就是篡夺了耶稣的弥赛亚名分(‘冒我的名来’)。在那段时期里,有战争也有自然灾害(6-8节),这不过是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的事。这些征兆有如‘阵痛的开始’,但不应被视为‘末日’已来临的具体征兆。

  在那段时期,门徒要准备受逼迫,要被‘陷在患难中’,耶稣早在十章17至23节言明。第十章所述的是犹太人的逼迫,这段经文所言的患难,却包括被‘万民’恨恶。  24:3-14

  第10-14节 第10-14节所描绘的,是神的子民当中的危机,及不信的人当中的混乱。这些情况不是叫人计算日期,乃要求人忠心到底。真正的门徒不会让逆境影响他们的爱心(12节)、忍耐(13节),他们仍要忠心地遍传‘天国的福音’(14节)。

  第14节没有指明‘末期’是何意思,或究竟它是指门徒所提出的问题哪一个层面而言。在主后70年以前,福音已传遍地中海沿岸各地。(对当时说希腊话的地方而言,这就是整个世界了。比较罗十五19,它在50年代中期写成,那时保罗将福音广传,其他使徒也到各处传道。)在圣殿被毁之前,基督的教会已成为真正的国际群体,福音也比前传到更多地方。可是时至今天,仍未能确定福音是否已传给‘万民’。

  第3节Parousia(‘降临’)主要指在高位者的官式访问。在新约中,这字词一般(不是经常)指耶稣预言中的‘第二次降临’。至于‘世界的末了’之意,请参考十三章39、40及49节。  24:10-14

  二十四15-28 犹太地要面临的危机 (参可十三14-23;比较路十七23-24、37,二十一20-24)

  4至14节警告人切勿轻信‘末日的预兆’;这段经文较直接地回答第3节的问题。第15-22节述及耶路撒冷将被围攻,然后圣殿要被毁。第23-28节再度发出警告,提醒人切勿假设这段苦难时期,就是耶稣再来及世界末了的日子。

  ‘那行毁坏可憎的’出自但以理书十一章31节和十二章11节(参九27),是指主前167年,安提阿古伊彼芬尼(Antiochus Epiphanes)在圣殿中立异教的神像,故意污秽圣殿一事(参但以理书有关的记载)。耶稣预言将有类似亵渎的事发生,这就是圣殿被毁的先兆,是神的百姓赶快逃命的讯号。但惦没有透露是以何方式亵渎圣地(由读者去会意)。学者提出不同的见解,有说这是指主后67或68年冬,奋锐党污秽圣殿,约瑟夫也持此见解。也有学者认为亵渎圣殿一事,是指罗马军队在主后70年,将其标竿(偶像)放在圣殿里。路加福音二十一章20节将之形容为‘耶路撒冷被兵围困’。罗马军围攻耶京,即亵渎‘圣地’的开始。

  按约瑟夫所记载围城的惨况(主后66至70年),第21节的描述(与但十二1相似)并不是夸大之辞。在这苦难时期,神仍与人同在,惦要‘为选民,那日子必减少了’,意即留给他们生路。

  在这混乱的时期,第5节所预言的冒名者,趁机再起。他们也能显神迹,这成了有效的警告,叫人不要因今天所见的所谓神迹奇事,就轻率地以为末日已临(参七22-23)。

  同样地,耶稣的跟从者也要小心,勿轻信耶稣已暗中降临,现身于‘旷野里’或‘内屋中’。耶稣再来之时,明显如闪电,不是秘密进行的。这也清楚说明,耶稣在这段经文里,并非讲论‘降临’之事;第27节已言明这不是指人子降临的时候。正如有鹰出现之处,必有尸首,人子降临不会是隐藏的事。  24:15-28

  第20节 第20节在‘冬天’,道路难行;而在‘安息日’,城门关上,且买不到所需的物品。  24:20

  二十四29-35 灾难的高潮 (参可十三24-31;路二十一25-33)

  一般的解释都说这段经文关乎‘主再来’,即转移到门徒的问题的第二部分。但‘一过去’指出两者之间,没有长久的延迟,而第34节没有明示时间有多久。在这段经文中,‘驾临’(希腊文parousia)一词没有出现,但在以第36节为开始的一段经文里,这词再隆重登场,那日子没有人知道,但这段落所述的各事,将于‘这世代’成就。所以,这段落是承接上文,即有关围攻耶路撒冷的记载,至此亦已达高潮。  24:29-35

  第29-31节 第29-31节的用词,几乎全部与旧约的预言交织而成。第29节引用以赛亚书十三章10节及三十四章4节,其中对翻天覆地之剧变的描述,象征异教邦国在政坛上没落。人子‘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取材自申命记七章13至14节。我们从上文得知(参十23,十六28,十九28的注释),这段经文叙述耶稣得荣耀及登上宝座(而不是指惦要‘再来’)。第31节是基于旧约多处应许以色列民,要从被掳之地回归故国的经文。

  根据上下文,此段的描写当指耶路撒冷和圣殿被毁时,也要发生很多的巨变。文中说及人子开始惦的王权,惦的使者要从地上四方召集新的子民。文中也用象征的手法描写圣殿被毁,象征旧的秩序结束,新的管治──人子耶稣的管治──要取而代之。他的教会──神的新百姓──要在各国茁壮成长。

  当15至21节所述的征兆发生,上述的转变很快便成真,正如无花果树发嫩长叶,夏天就来到了。‘这世代还没有过去,这些事都要成就。’耶稣亲口证实了!

  第30节‘兆头’译自一希腊字词,通常解作‘旌旗’;正如第31节中的‘号筒’,两词同是军事用语,形容人子凯旋得胜。英译本中‘世上的万国’,不及中译本‘地上的万族’(指巴勒斯坦地)为佳。这句话出于撒迦利亚书十二章10节,描绘以色列民的每个支派都要为‘他们所扎的’哀哭。第31节所引用的经文主要包括以赛亚书二十七章13节;申命记三十章4节;撒迦利亚书二章6节。

    24:29-31

  第34节 第34节新国际译本旁注提出‘族’是‘世代’的另一说法,这解释很牵强,可能是出于将第30节所误会为关乎耶稣再来(parousia),而不是世代(genea)的意思。  24:34

  二十四36-51 人子来的时刻,没有人知道 (参可十三32-37;路十七26-27、34-35,十二42-46)

  此段不再谈论征兆和日期,焦点也从这世代要发生的事,转到耶稣的再来,而当中唯一能肯定的,就是主再来的时间,无人能预知!  24:36-51

  第36节 第36节特别之处,不单因它是唯一一处承认耶稣自己也不知道惦甚么时候回来,更因这经文将耶稣的地位,放在天使之上,只仅次于天父。对圣子地位的观点,也见于十一章27节及二十八章19节。

  如果无人知晓主再来的时间,那么世人在那天将毫无准备,一如‘挪亚的日子’。人将被分成两类,作好预备的(得救的人)和毫无预备的(失丧的人)。

    24:36

  第40-41节 第40-41节借用日常生活的情节,生动地描绘人是否已作好准备,成为基本的分野,以此来分别其他方面情况相同的人。‘预备’并不是努力地计算日期,因为根本不可能知道(正如贼不会宣告他入屋的时间),它是指要时刻‘儆醒’。

  当然人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戒备的状态中,故第45-51节借用比喻,解释‘预备’的意思。‘主人’出门时吩咐‘仆人’管理家里事务,他不会期望回家时,看见仆人在门前守候他,他却希望仆人忠心管理他所托付的。那两个仆人都不知道主人何时回来,分别在于主人回来时,看见他们在做甚么。我们‘预备’迎接主的驾临,不应只是兴奋地推测惦回来的日期,却应忠心作神的管家。

    24:40-41

  第47节 第47节奖赏和处罚的主题,在马太福音中重复出现。忠心事奉的奖赏,就是受托更大的责任(比较二十五21、23)。  24:47